第一篇:做绿色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演讲稿)
演讲稿
做绿色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绿色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大家知道,地球是广阔浩瀚的宇宙间唯一一个承载生命的星球,长期以来,人类在这里发展历史,安居乐业,却不注重保护她,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索取式、掠夺式、毁灭式的生活方式已使她千疮百孔、满目苍夷。如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多样性、森林面积在锐减,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危机在加剧,臭氧空洞在加大,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不是危言耸听。为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做绿色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绿色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文明。我们要共同认知这一文明的内涵,自觉树立绿色文明的理念,并以自己实际行动去传播、去实践这一理念。
做绿色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就要立足于林区实际,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激活生态保护机制,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大兴安岭具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生态安全的屏障区,彰显了大兴安岭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的特殊地位。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文明的理念,在兴林富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做到生态主导,保护优先,既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又要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培育好森林资源,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形成生态功能完备、人口分布合理、产业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林区。那时的兴安岭有山一碧万顷,有水清澈见底,有花姹紫嫣红,绿色文明随处可见。
做绿色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就要动员林区人民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养成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同居兴安岭,共建新生活”的思想,让创建绿色文明行动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灾难大片《2012》,让世界各国人民为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灭顶之灾吓出了一身冷汗。经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45%,我国将大兴安岭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区,目的就是要增加碳汇,树立减碳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为此,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已成为林区人民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把“低碳生活”的理念传递给林区每一个家庭。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出台,这让兴安绿色,又迎来了一个妩媚的春天。让我们牢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倾注在这块层林尽染、翠松摇曳的兴安之巅!让我们用真情和奉献,把党的林业政策化作春风暖雨滋润兴安大地,让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加宁静和致远,感受我们的真情和爱意!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重任在肩。五十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已成为林区人民雄关漫道重头越的里程碑,让我们用赤诚之心投身林区建设,乘着林企转型、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共同续写新林区生态建设的宏伟篇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迫在眉睫。
进一步加大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以往的观念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要时可以“牺牲”一点生态环境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不再需要以牺牲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而是要将保护生态环境提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参与,通过公益广告等方式不断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
进一步用严格制度严密法治提供可靠保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健全环境治理体系。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生态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进一步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我们要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离不开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要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重点,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踊跃参与的积极性。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再到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践行。
第三篇:文明交通倡导者先进事迹
文明交通我遵从,交通安全伴我行
在城市中,交通就好比人身上的血管,为城市输送新鲜、充满活力的血液。城市血液的畅通,使城市的整体运行井然有序,城市的整体机能文明高效,城市的整体形象表里通达。遵从文明交通规则,不仅是个人安全的前提,也是城市安全的保障。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在7万左右,受伤人数约2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人、车、路矛盾突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大量存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这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截至2012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五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00多万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实现了稳中有降,但总量仍然较大,并且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012年,国务院对公安部的有关请示作出批复,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
“红灯无数次,生命只一次”,“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几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实践起来却又是另一番光景: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中国式过马路”——知道规则却无视规则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不管交通灯,只要有人横穿马路就盲从横传;无视车辆,一群人扎堆闯红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出了车祸也不可能撞到我”,持有这样心态的人也并非不存在。破坏交通规则,无视交通安全,小则造成交通拥堵,大则酿成交通事故,危及生命。
近年来,文明交通协管员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他们的诞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一种真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论寒冬酷暑,不论风雨雷电,他们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提醒行人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用自己的行动向行人展示着城市的文明形象。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仅要有外因的作用,还要有内因的积累。文明交通意识的养成,除了交警、交通协管员的宣传,还要有自身遵守规则、安全出行的意识。在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下,才能使城市交通四通八达,真正实现畅通无阻。
首先,我们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参与交通环境建设,尽量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安全出行,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过马路时应注意看红绿灯及走斑马线,不为一两秒中的便利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过错。
其次,做好宣传工作。古人云:“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我们要在自身基础上,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并努力贯彻实施,尽己所能影响他人、进行宣传,做到维护交通环境人人有责。
再次,还要注重对交通环境的保护。注重行使规范、停车规范、设施规范、占路规范,不破坏交通环境的绿化、交通设施,增强交通安全文明观,作一名思想道德高尚的公民。
人让人让出一片温情,人让人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车让车让出一片理解。对于交通文明习惯和素质的培养,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以人为本,从我做起,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教育,才能真正的使其得到改进,才能真正的实现交通安全秩序,才能真正实现文明、畅通、高效、和谐的交通环境。
第四篇: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员和组织全县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弘扬雷锋精神,实践志愿服务,自觉奉献社会,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近日,团县委紧扣时代脉搏,组织各级团队组织和志愿者多种形式开展“学雷锋”活动。
传承雷锋精神,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团县委、县文明办、县教科局、县妇联联合向全县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倡议书,动员和组织全县团队组织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雷锋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和主抓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活动开展的助推器,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雷锋精神在张北”,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团县委在广大青年中开展“雷锋精神在张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团队组织动员青少年留心身边、走进社区、洞察社会,通过自己的眼睛寻找生活中存在的“雷锋”,从中了解雷锋精神高尚的内涵,社会需要什么的雷锋精神,以及个人学雷锋精神要学什么做什么。在中小学中开展学雷锋纪念日主题队日活动。通过大队辅导员介绍雷锋事迹、唱一首学雷锋歌曲、讲讲雷锋故事、谈谈队员自己对雷锋事迹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夸夸身边的好榜样、制定一个自己学雷锋、做好事力所能及的小计划等活动。通过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开展主题队日实践活动、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广大少青少年普遍参与学雷锋活动。
高举雷锋精神旗帜,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青年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生力军,就要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团县委多举措组织广大青年投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在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一是慰问捐赠。号召县财政局团支部到台篓沟乡关爱留守儿童,与孩子们拉家常、问冷暖、做游戏、讲故事,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二是主动作为。携手私立一中、张北职中30余名青年志愿者宣传环保知识、美化张北环境、上街头开展宣传低碳生活有你有我活动。联合县妇联走进郝家营乡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演出。组织志愿者走进民政局光荣院开展“学雷锋好榜样”活动,并将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作为固定的活动时间,走上街头宣传文明交通伴我行。三是强化指导。团县委、县文明办和县妇联通过统一协调和组织全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和各级文明单位,使“学雷锋”活动开展多样化常态化规范化。(团县委刘超博)
第五篇:周生贤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周生贤: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尊敬的张榕明副主席、顾秀莲女士,宋健主席,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很有意义,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对本届论坛,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和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愿意和大家就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道路这个话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国家的现在的形势是前途光明,任务艰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主动有效的破解这一难题,唯一正确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安全等等,它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同时以自然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走向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积极建设神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保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是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也是历史灵魂之所在。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开拓者,把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相结合,探索一条代价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说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的路,本质上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今年7月,李克强副总理,在环境宏观座谈会上讲话,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的新道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保护环境与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关注民生的突出问题,和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为我们继续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指明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大发展的30年,也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道路的30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30年来的探索实践,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主动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促进经济与环境高度融合,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是它的集中体现,是全面调整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指南,历史性转变标志着、预示着我国进入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历史性转变不会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实现,要达到综合的要求,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环境保护滞后于生态发展,这是不争的严峻现实,如同两个人跑步,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后面的人要赶上前面的人,不能指望前面的人放慢脚步或停止不前,后面的人只能加紧步伐,奋勇直追,这样才能达到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尽力缩短历史性转变的历程,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民生的问题,以人文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环境保护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满怀许多新的期望,坚持环保为民,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新鲜的食物,是着眼点,解决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就是保障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就是为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发挥一份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给环境以人文关怀,让江河湖泊修养生息,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发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号召,以人文关怀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上安邦兴国成功经验的理性升华,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必然体现,是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经验教训的有利借鉴,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既是水环境全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我国解决 其他环境问题的重要指导意义,让江河湖泊修养生息,需要实行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要以承载力为依据,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充分运用法律和技术的必要手段,解决水环境问题,通过江河胡伯休养生息引导人们善待自然。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倒闭机制,迫使人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从根本上缓释流域水环境污染符合,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升级和活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环保新道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同样也需要制度创新。要重视制度建设,构建高效的体制机制,制定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系,正确预防和控制的关系,正确处理成本与效果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
探索中国特色的环保型道路是全社会来共同适应,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共同努力。我们提出从国家宏观的层面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带了头,各地积极响应,主动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江苏、浙江率先提出了,湖北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如火如荼,重庆成都逐步推进。
从去年9月开始,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当前全世界都在对金融危机爆发着深层次原因进行反思,从依赖于金融系统,创造无限的信用来刺激投资消费,带动发展,开始转向大规模生态建设修复,这预示着人类开始摒弃传统发展经济利润最大化。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央投资4万亿人民币,节能减排正在建设资金,2100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的1.25%,短期看,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技术升级换代,推动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向由内需拉动转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成效逐步显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 升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向好的态势还不稳步,不平衡,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胡锦涛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都表示非常关注,环境保护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把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看作推进环境保护发展的机遇,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振兴环保产业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扩大内需,国内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的实施,随着坚定不移的推进环境保护,必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升级,环境问题转型,对这一变化趋势,必须要情形地认识和足够的应对准备,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为此我们着力以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一般来讲,金融危机表现出三个规律:
1、是金融危机可以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处理得当可以避免社会危机。
2、是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环境保护工作。
3、是化解危机,为技术突破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型经济的发展孕育着契机,绿色经济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现实要求,是金融危机的体现。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必须提高绿色准入门槛,着力减轻扩大投资,带来的环境压力,必须加快发展再生和低污染能源,加大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等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大力推进煤炭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利用,推进环保产业的全面升级,尽快形成一个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环保体系,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对短期内难以逆转的提示,必须毫不松懈的推进主要污染物的箭牌,“十一五”以来,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从发展的态势看,我国工业发展,短期内难以超越重化工业阶段,钢铁汽车仍然是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有工业比重明显增加,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硬手段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工作力度,打好主要污染物的攻坚战,加强污染减排监 8 管,加快推进污染减排指标检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我们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考核指标,通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从整体上扼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逐步改善环境质量。第三国家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背机制,陆续制订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在事实规划过程中,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矛盾,推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必须严格执行和深化环境制度,处理好服务于把关当前与长远,效率与质量,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从现实情况看,不少领域产能过剩,充分建设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盲目扩张,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低竞价,环保部门必须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严重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管理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企业转型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总体竞争力的提高,绝不让今天的项目成为明天的课题。《环境条例》将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我们必须按照条例的要求,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审批区域内项目环境评价的前提,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 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格局特色的发展格局。第四必须切实解决城镇环境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有两件大事,一件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趋势势头正猛,潜力非常巨大,城镇环境问题是个复杂题,涉及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大气污染等诸多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污染防止的重点。坚决改变先地上后地下,先发展后环保,使得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真正走上一个健康的轨道。
第五,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加强农村保护,农村人口逐步减少,但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重点提升,使种植业的污染物提高,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必须稳步推进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防止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监管,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第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的创新,必须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扩大内需的过程,必然是经济创新的过程,创新经济社会政策,包括环境经济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基本可靠保证,完善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是完备与完备的 环保基础设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共同构成改善环境质量三大支柱。我们要抓住重要机遇,采取制度体制总体设计,分布实施到位的办法,积极完善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体系,积极稳妥的推进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继续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环境污染成本外部化,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生产的先进生产力,加大淘汰的力度,实施出台排污交易制度。第七,为科技自主创新带来了机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条原则要求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第三产业,国家增加知识性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将产生重大的科技需求,为我国科技事业日实现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契机,为研发推广和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带来了机遇,对GDP的贡献较低,单位耗能高,是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坚持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长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成本效,资源消 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先进技术和使用技术,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突破。
第八,必须提倡引导绿色消费,消费不但实现生产,反过来也促进生态。影响交换和分配,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城乡居民将逐步由吃饱为标志的生活向小康型生活转变,消费需求进一步多样化和丰富化,环境污染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哪怕是消费水平的稍微提高,个人资源消耗量和生活中污染物的稍微增加,如果乘以13亿人口,必然个是天文数字。提倡绿色消费,改变对自身消费的模式,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改变消费观念,和不良的消费习惯,在消费过程中,自觉减少环境污染,制订更有效的政策,完善标准,推进绿色消费发展,女士们、先生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携起手来,开创创新,为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