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天课前一分钟(范文模版)
每天课前一分钟,养成坐姿好习惯!
安英英
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作为新老师我,面对一群从幼儿园出来的大班小朋友,真的不知道从何入手。面对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我也被他们感染,用笑脸欢迎他们,真心诚意的跟他们交流谈心。所以,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所有学生都尖叫起来,大声的告诉我,老师我们喜欢你。当时我格外的自豪,我觉得,是我的笑脸征服了他们!我想,我一定要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我的笑脸。可是接连几天,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就让我开始反思。到底是孩子们真的喜欢我,还是我没有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开始起哄了。也许第一天的表现是真心的流露,但以后的日子,我想应该不是,至少不是所有学生的想法,于是我开始制定课前一分钟养成坐姿好习惯的小歌谣.课前纪律规范:手背后/腰挺直/ 脚并齐 /眼睛看前不说话/我们都是好孩子 / 坐姿五点要牢记/ 上课铃响要安静/ 见到老师问生好/ 老师,您好!(同学们大声的念着,边念边调整坐姿。)
在上文体课时,我开始每个班级实践训练,没想到效果不错,当上课铃响起,学生开始一起朗读,老师如果提前进教室,学生说完,老师刚好接着同学们好!开始上课!很自然的老师就能进入上课状态!效果不错!如果老师不在教室,说完之后就要静息!
小小的歌谣,说完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是经过这大半年的实践以后,学生不自觉的在我的课堂上养成了一种课前练习坐姿的习惯!我相信,只要孩子们坚持下去,每天一分钟,好习惯就会伴终生!
第二篇:课前一分钟
课前一分钟 我们总在追逐快乐,幸福。其实欢乐有尽头,痛苦把欢乐镶嵌成一条完美的人生曲线;伤悲不会持久,欢乐把痛苦衔接成一根清晰的生活脉络。生活中,苦乐相依是常态,苦中作乐方为境界。
也许我们都看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了,我们自然而然会有这样的感悟。人生如梦如戏,岁岁匆匆而过。人活着是一种心情,成败也好、爱恨也罢、富贵贫贱,始终都是过眼云烟。只有珍惜身边所拥有的,用心感悟人生,才会幸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人生也有两面。光明,幸福,愉快,希望•••这是正面;黑暗,诅咒,绝望,忧郁•••这是反面。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正面还是反面呢?人生在世,只有区区数十年。选择反面,你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以失败告终;而选择正面,你的一生将灿烂无比、精彩绝伦。让你的人生从现在开始辉煌吧!
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寻找到幸福,只需不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虚无缥缈的终极目标,这样你就可以感觉到幸福与快乐其实就在你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里,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给大家分享一则俞敏洪语录,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
第三篇:课前一分钟演讲
课前三分钟演讲
前郭蒙中孔艳华
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已坚持多年,这一语文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口述见闻,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既落实了《大纲》要求,又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因为要参加演讲,学生必须先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确定演讲的题目、选择材料,还要把材料组织好,最后背下来。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言的益处不言而喻。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主体性教育。演讲题目要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确定。最后还要把演讲的内容背下来。这些都需要学生独立地完成。我对每个同学的演讲都要进行等级记分。‘优’的同学还要给红花奖励。上进心驱使学生要认真对待此事。因此,课前一分钟演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课前一分钟演讲多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课上、课下、家庭、社会,因此这一语文活动也培训了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小主人。
三、课前一分钟演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第六至二十分钟,学生学习效果最好。我校总结出的‘小主人教育’的课堂模式为。‘激发动力――――主动探究――――巩固运动――――反馈交流’。因此我视课前一分钟演讲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阶段。其表现在;课前一分钟演讲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他们都演讲完之后老师三言两语以鼓励为主的总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该节课的学习中来、四、课前一分钟演讲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自我教育的魅力优于教师的思想教育。由于可前一分钟演讲多涉及到爱护公物、爱护花草、要讲文明礼貌等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听了演讲以后,都要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可前一分钟演讲还可以矫正学生发言的胆怯心理,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活动,其效果令人欣喜。
第四篇:课前一分钟演讲
《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要让学生读、写、听、说全面发展。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则有利于学生这些能力的全面发展。一分钟演讲能让学生学会听说,帮助学生成功地写作,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能达到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效果。
二、“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基本模式
(一)训练形式
首先,每次语文课前,先由一位学生发言,限时1分钟左右,再由另两位学生分别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教师引导,共5分钟左右。
其次,学生发言一律用普通话,并按学期初的布置进行,每学期可有3次以上训练机会。
(二)训练目标
1.说: 普通话的表述和朗读;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连贯性、简洁性、灵活性; 胆量,勇气,自信的培养,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2.听: 语句意义的整理和提要;反应的准确和迅速。
(三)训练内容 校园、班级大事评议,自我介绍,各地新闻,名人名言,知识介绍,童话故事,趣味笑话、讨论对话,中考作文等,都可以作文一分钟演讲的题目。(四)训练过程
本学期训练从自我介绍开始。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课前写好发言稿。发言时允许参考讲稿。进入二学期后,学生仍可以在课前作好准备,但上课发言时必须脱稿。到了初二,三年级,则重点训练学生即兴发言或组织学生论辩。
其次,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我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先判断人家说得怎样,再想想好在哪里?差在何处?然后更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好?,为什么差?由最初印象人手,让学生在“听”中“想”,在“想”中“听”。从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由浅人深。
三、“课前一分钟演讲”的综合训练效果
第一、对演讲者而言,它要求发言者组织语言迅速,表情达意准确。因此,学生为了尽量圆满地完成每次的任务,达到认定的目标,他就会去一—泛地搜集材料,时时留心听、留心看、留心找。然后再对拥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抓住中心,再选用较为准确、生动的语言,力争条理清楚,上下贯通,内容和感情符合实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适时指导,学生在观察一人、一事、一物、一景时,引导学生养成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与他人、他事、他物、他景联系起来,发生联想,在头脑中构成广阔的生活画面,使观察的层次更上一层。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归纳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训练和加强。第二、对听话者来说,在听人家发言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力求听明白,听准确。随着发言者语言的进展,思索各语句、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发言内容的重点,抓住关键之所在。努力分析某些隐藏在语句结构底层的真实意义,即分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清了人家的看法或评论,就能帮助自己提高认识,使自己逐步学会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每次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两条可供写作的素材,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第三、“课前一分钟演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课前一分钟演讲”强化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学生在发言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启发,自己的主动思考,发现并提出一些疑问,以此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听”与“说”中由此及彼思考,有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逐渐学会思考的办法,其思考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也必然大大增强。几年来,“课前一分钟演讲”就象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但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演讲的教学环境,努力进行探索。当然,“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只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以说促听,以听促写的一个大胆尝试。虽然这个尝试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要使之完善,仍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探索过程。
第五篇:课前一分钟(定稿)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后来用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