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保险讲稿
目录
一、工伤保险基本知识..................................................................................................................5
(一)基本概念........................................................................................................................5
(二)基本原则........................................................................................................................5
(三)主要特点........................................................................................................................6
(四)对工伤保险五个规律性认识........................................................................................6
二、我省工伤保险制度历史沿革..................................................................................................7
(一)工伤保险政策沿革........................................................................................................7
(二)工伤保险机构演变沿革..............................................................................................13
(三)劳动能力鉴定沿革......................................................................................................13
(四)职业病政策沿革..........................................................................................................14
三、工伤保险基金征缴................................................................................................................14
(一)参保登记......................................................................................................................14
(二)受理缴费申报..............................................................................................................15
(三)核定缴费额..................................................................................................................15
(四)征缴保险费..................................................................................................................15
(五)欠费补费......................................................................................................................15
(六)缴费公示......................................................................................................................16
四、工伤认定工作........................................................................................................................16
(一)工伤认定的情形..........................................................................................................16
1、《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七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16
2、《工伤保险条例》还规定三种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的情形................................20
3、《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不属于工伤的规定........................................................20
(二)关于新老《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政策衔接......................................................21
(三)工伤认定程序..............................................................................................................22
1、工伤救治..................................................................................................................22
2、工伤报告..................................................................................................................22
3、工伤认定申请..........................................................................................................23
①申请时限............................................................................................................23 ②申请主体............................................................................................................23
③申请材料............................................................................................................24 ④相关义务............................................................................................................24
4、受理..........................................................................................................................25
5、调查..........................................................................................................................25
6、办理中止手续..........................................................................................................26
7、决定和送达..............................................................................................................26
五、劳动能力签定........................................................................................................................27
(一)基本概念......................................................................................................................27
1、什么叫劳动能力鉴定..............................................................................................27
2、什么叫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27
3、什么叫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28
4、什么叫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28
(二)劳动能力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事项......................................................28
1、劳动能力鉴定事项:..............................................................................................28
(1)因工负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28(2)因工负伤职工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鉴定。..........................................28(3)因病与非因工负伤职工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29(4)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29(5)非法用工单位受到事故伤害人员劳动能力鉴定......................................29
2、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事项..............................................................................29
(1)停工留薪期、延长停工留薪期及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确认..29(2)因工负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30(3)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确认..............................................................................30(4)职工康复可能性的确认..............................................................................30(5)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30
(四)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和组织管理..................................................................................30
1、劳动能力鉴定机构..................................................................................................30
(1)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30(2)医疗卫生专家库..........................................................................................31
2、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程序..................................................................................31
(1)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31(2)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受理..............................................................31(3)专家提出鉴定意见......................................................................................31(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确认)结论..........................................32(5)送达鉴定结论..............................................................................................32
3、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管理......................................................................................32
(1)劳动能力鉴定实行省、市二级鉴定..........................................................32(2)劳动能力鉴定实行回避制度......................................................................32(3)劳动能力复查鉴定......................................................................................33
六、工伤保险待遇........................................................................................................................33
(一)工伤职工医疗期间待遇..............................................................................................33
1、及时治疗待遇..........................................................................................................33
2、医药费报销待遇......................................................................................................33
3、住院伙食补助待遇和外阜就医交通费报销待遇..................................................34
4、康复治疗待遇..........................................................................................................34
5、外阜居住就医待遇..................................................................................................34
(二)辅助器具配置待遇......................................................................................................34
1、工伤职工配置或者更换辅助器具的程序..............................................................35
2、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的标准..............................................................................35
(三)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待遇..........................................................................................35
(四)职工因工致残待遇......................................................................................................36
1、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36
2、五级、六级伤残待遇..............................................................................................36
3、七级至十级待遇......................................................................................................37
4、护理待遇。..............................................................................................................37
5、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38
(六)职工因工死亡待遇......................................................................................................38
1、丧葬补助金..............................................................................................................38
2、供养亲属抚恤金......................................................................................................38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39
4、计发时间..................................................................................................................39
(七)农民工工伤待遇..........................................................................................................39
(八)非法用工伤亡待遇......................................................................................................40
(九)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工伤待遇......................................................................................41
1、职工在国外工作时发生工伤..................................................................................41
2、职工下落不明..........................................................................................................41
3、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或破产时的工伤保险待遇......................................41
4、用人单位未参保或者欠缴工伤保险费期间的工伤保险待遇..............................42
5、改变工作岗位、单位或退休、退职后发现患职业病的......................................42
6、旧伤复发后待遇......................................................................................................43
7、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工作..........................................................................................43
七、工伤认定中的行政复议问题................................................................................................45
一、工伤保险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其他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为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是无责任补偿原则。该原则包含两层意义:一方面,无论职业伤害责任属于雇主或者其他人或自己,受害者应得到必要的补偿;另一方面,这种补偿责任不完全是由雇主承担,而是应该由国家的社会保险相应的机构来承担,基本上消除了雇主责任保险的弊端。
二是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的原则。工伤保险主要补偿劳动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这是因为直接经济收入直接影响本人及其供养亲属的生活,也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必须给予及时的较优待的补偿。间接经济损失是指职工直接收入以外的其他经济收入的损失不列入工伤保险的经济补偿范围。
三是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发放待遇时,应严格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界限,只要是工伤事故,待遇不受年龄、性别、缴费年限的限制,发生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而且医疗康复、伤残补偿、死亡抚恤待遇均比因疾病和非因工伤亡社会保险待遇优厚。
四是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事故一旦发生,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工伤保险最重要的工作还包括预防和康复工作。
五是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费全部由企业交纳。六是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七是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八是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三)主要特点
1、工伤保险强制性强。工伤保险从其前身雇主责任制起,国家就以立法形式强制雇主必须对雇员的工伤负责。雇主负责工人因工伤害的赔偿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意识。
2、工伤保险保障性强。在社会保险的各险种中,工伤保险的项目最多,最全面。它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经济补偿,更重要的是对伤残、死亡者全过程的保障。它要解决医疗期的工资、工伤医疗费、伤残待遇、死亡者的丧葬、抚恤及供养亲属的生活待遇。在医疗期,除免费医疗外,还有护理津贴、职业康复、生活辅助器具、伤残人员的再就业、工伤预防等等。
3、工伤保险待遇优。工伤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待遇比疾病、失业和养老保险的待遇都要高。养老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失业保险虽然也保障失业人员的生活,但带有救济性质;工伤保险除了保障伤残人员的生活外,还要根据其伤残情况补偿因工受伤的经济损失。
4、工伤保险给付条件最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受年龄、工龄条件的限制,凡是因工伤残的,均给以相应待遇。
(四)对工伤保险五个规律性认识
一是政治性。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是遭受职业伤害的工伤职工及家庭。近年来新发生的工伤职工,还有历史积累的大量的尘肺病患者,这些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具有同质性,既是社会的底层人员,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工伤权益保障问题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处理不当易转为公共事件,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造成负面的政治影响。
二是历史性。我国处于经济改革快速发展时期,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历史问题。过去一些年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忽视了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导致大量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问题,由于潜伏期长,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大、缺乏稳定劳动关系,给职业病的鉴定和待遇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加之老工伤职工问题,解决好历史问题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三是技术性。工伤保险相比其他的社会保险险种,其专业技术性、政策性要强,涉及经济学、医学、法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有很多具体的政策标准,如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辅助器具配置标准、康复标准等。在认定鉴定环节中,既有对工伤认定法律法规政策的把握,又有对劳动能力鉴定等医学标准的理解。在待遇支付的环节中,既有对待遇政策标准的科学制定,又需要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精算分析。并且随着下一步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还涉及到对职业安全卫生等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
四是综合性。工伤保险的综合性较强,在工作环节上,涉及参保扩面、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等多个环节和程序;在工作机构上,各统筹地区都建立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经办三支机构;在工作制度上,涉及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
五是服务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工伤职工已从过去满足于医疗救治和领取津贴,开始提出康复和再就业的要求,对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准的要求更高了,对各级社会保险行政管理和经办服务机构都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简化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完善适合工伤职工特点的待遇审核和支付机制、在工伤康复中实现伤员个性化的“个案管理”等。
二、我省工伤保险制度历史沿革
(一)工伤保险政策沿革
1、建立
50年12月11日,内务部发布《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建立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伤保障制度,规定了伤残、死亡待遇。1952年、1953年和1955年3次对这个条例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待遇水平。
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起企业工伤保险制度。一是工伤医疗待遇规定,职工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或特约医院医治,其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就医膳食费、路费,均由企业行政方或资方负担。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职的,继续享受疾病医疗待遇至死亡时止。二是抚恤待遇规定,在医疗期间,工资照发。职工因工负伤由残废审查委员会审定为残废的,视不同情况,由劳动保险基金按月付给因工残废抚恤费或因工残废补助费。完全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其因工残废抚恤费的数额为本人工资百分之七十五,饮食起居不需人扶助者,其因工残废抚恤费的数额为本人工资百分之六十,付至恢复劳动力或死亡时止。部分丧失劳动力尚能工作者,应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分配适当工作,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残废后丧失劳动力的程度,付给因工残废补助费,其数额为残废前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十至三十,但与残废后复工时的工资合计不得超过残废前本人工资。三是康复待遇规定,工人因工负伤必需安装假腿、假手、镶牙、补眼的,其所需费用,完全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四是死亡待遇规定,职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退职后死亡,由企业行政方或资方发给3个月本企业平均工资作为丧葬费,并按供养直系亲属的人数由劳动保险基金每月支付抚恤
金,直至受供养者失去受供养的条件。五是顶工待遇规定,企业招聘职工时,应优先招用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受其供养的子、女、弟、妹有权进入该企业所办学校就读。六是争议处理规定,职工或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对劳动保险待遇有异议时,可提请上级工会组织处理,或向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机关提出申诉。七是职业病待遇规定,企业职工在工作和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职业病均按工伤处理,享受因工伤残和死亡的相关待遇。
1969年2月文革期间,财政部发布《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他劳保开支,改在营业外列支”,从而取消了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停止执行。
2、恢复
1977年11月16日文革结束后,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印发《关于企业实行劳动保险申请、审批工作的通知》((77)冀革劳字第175号),要求企业建立工伤保险制度。自此我省工伤保险制度得到恢复。
197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针对劳动保险制度恢复初期统筹规模小、覆盖范围窄的问题,就工伤管理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首次提出)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该退休。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确定待遇,并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确定待遇。
3、发展
1984年,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印发了《关于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工伤待遇按照固定工的规定执行。
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矿山企业实行农民工轮换工制度试行条例》规定,农民轮换工因工负伤由企业给予免费医疗,并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原标准工资的生活费。医疗终结,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由签订合同的县或公社送回原所在生产队安置,由企业发给因工致残抚恤费,标准为:(1)全部丧失劳动能力、饮食起居需人扶助的,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百分之九十按月发给,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月发给护理费,直至死亡止。护理费标准与固定工人相同。(2)全部丧失劳动能力、饮食起居不需人扶助的,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百分之八十按月发给,直至死亡止。(3)大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百分之六十按月发给,直至恢复劳动能力或死亡止。(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根据其伤残程度,一次发给六至十二个月
本人原标准工资的因工致残抚恤费。患矽肺病的医疗和生活待遇,按照固定工有关政策执行,即执行《劳保条例》和104号文件规定的待遇。
1990年2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养老保险办法(试行)》(47号令)规定,临时工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需由医院证明,并经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其待遇与劳动合同制工人相同(即与固定工相同)。所需费用,在到达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由所在单位支付,并由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养老金;到达规定退休年龄后,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
199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布《河北省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细则》规定,临时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医务鉴定委员会鉴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合同期内,用工单位应安排适当工作,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应视其伤残程度由用工单位发给三至十二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伤残费。
1991年,河北省劳动厅、河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调整工伤职工相关待遇标准的通知》,开始建立工伤待遇定期调整机制。
1992年,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卫生厅、总工会印发了劳动部、卫生部、全国全总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首次按照职工因工致残造成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将伤残定义为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4、改革
1992年,原邯郸地区行署颁发了《邯郸地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规定》,率先在全省进行了以县(市)为单位的工伤保险改革试点,我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起步。
1993年,河北省劳动厅转发了劳动部办公厅《工伤保险改革试点省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在保定、邯郸、承德、张家口等市进行工伤保险改革试点,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统筹过渡。要求试点地区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所有企业职工纳入到工伤保险范围,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费用,建立健全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按照统一的一到十级的标准调整待遇结构和标准,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和流动费率,实行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
1996年,河北省劳动厅安排部署落实国家关于工伤争议处理问题的意见。就工伤认定的时效、劳动部门受理工伤认定和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权限分工等做出了规范。
1996年8月,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标志着对多年沿用的旧的工伤保险制度开始了全面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扩大实施范围,把工伤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境内所有企业和职工。二是在享受工伤待遇方面,除维持原有的工作事故伤亡、职业病和抢险救灾伤亡等规定外,将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以及生产工作时间和区域内因生产、工作紧张而疲劳猝死或全残列为工伤,扩大了保护范围,并规定了事故报告、待遇申请和核实批准程序。三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伤残等级评定制度。将完全、大部分和部分伤残三类情况细划分为10个伤残等级标准,规定由省、市、县三级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四是适当提高了待遇标准。除改善伤残和死亡抚恤长期待遇外,增加了一次性的补助待遇,伤残待遇按照伤残等级进行补偿,并规定长期待遇随工资和物价的变动实行年度调整。五是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工伤保险费由企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工伤医疗费、护理费、抚恤金、补助金等8个长期支付或大额支付的待遇项目实行社会统筹。六是实行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建立工伤预防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实行了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即行业或企业高风险,多事故,则缴纳费率较高,反之则缴纳费率较低,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1998年,省劳动厅印发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实施细则,就我省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进行了安排部署。
通过改革,我省工伤保险工作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增加。到2003年底,邯郸、承德、保定、衡水、张家口、秦皇岛、沧州7个设区市和136个县(市)实行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占全省市、县(市)总数的96%,参保职工达150万人,累计收缴基金2.4亿多元,支出1.6亿元。二是通过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初步形成了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发挥了工伤保险“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作用,均衡了企业之间的经济负担,分散了职业风险,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偏低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实现了伤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化、制度化。《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对工伤保险发挥了技术保障和推动作用。四是初步建立起事故预防机制,增加了工伤康复内容,改变了过去只搞工伤补偿的单一片面性功能。由于新的工伤保险政策未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尚存在覆盖面仍然过窄、费用统筹层次过低、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职业康复工作滞后等问题。
5、完善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主要内容包括:
1、两个范围。一是《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基金会。二是工伤认定的范围:即《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的应
认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形以及不得认定为工伤的三种情形。核心是把握“工作原因”。
2、三个环节。一是工伤认定环节。包括申请、受理、审核、调查核实、决定等程序。强调做好工伤认定,应把好工伤认定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劳动关系和工伤范围。二是劳动能力鉴定环节。关键是做到“三化”: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人员专业化、鉴定依据标准化。三是待遇保障环节。《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分为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死亡待遇。
3、三层管理。一是制度层面的管理。即行政管理、经办管理、监督管理。二是政策层面管理。包括工伤认定范围的管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管理、待遇标准的管理和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等。三是操作层面的管理。即费率管理、目录管理、协议管理、支付管理。
4、两类责任。一是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包括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等。二是行政人的责任。主要是约束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2004年7月10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河北省省直管企业工伤保险统筹暂行办法》,建立了省本级统筹地区。
2004年11月,省政府颁布了《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通过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我省工伤保险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到12月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3.4万人,全年新增参保132.4万人。
到2005年底,工伤保险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一是工伤保险实行设区市级统筹。工伤保险费实行由用人单位缴纳,市、县分级统筹管理基金理制度。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按照风险较大、中等风险和风险较小三类行业,费率分别确定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2%左右。二是劳动能力鉴定由统筹地区(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工伤认定、伤残鉴定由设区市统一管理。三是工伤待遇。参保单位职工工伤医疗期间待遇,由基金全部负担,未参保单位由用人单位自负。
2006年12月21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河北省工伤保险储备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建立了储备金制度,提高了基金抗风险能力,保证了重大、特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2011年1月1日,新《工伤保险条例》施行,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配套法规。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是对《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进行了细化,使工伤保险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对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费用做出了制度安排,使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最终形成,从而使工伤保险制度在注重工伤补偿的同时,强化了事前的积极预防和事后的职业康复,从根本上保障职工权益。三是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除现行规定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
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应当依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四是调整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样规定,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由原来的机动车事故伤害扩大到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同时,限定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才能认定为工伤,对上下班途中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如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造成本人伤亡的,不纳入工伤的范围。五是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新《工伤保险条例》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中的行政复议前置程序,缩短了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时间。六是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调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级别增加1至3个月职工本人工资。七是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明确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基金支付的规定,还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八是加大了强制力度。增加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新规定,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可以从制度上遏制部分用人单位恶意诉讼。同时增加了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规定。对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先是要求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按日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这些规定,提高了工伤保险的强制力度。九是对方便用人单位参保、再次和复查鉴定期限等内容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配合《社会保险法》和新修定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家先后颁布6个部颁配套规章,构成了工伤保险的法律体系。包括,(1)《工伤认定办法》(人社部令第8号,2010年12月修订颁布);(2)《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社部令第9号,2010年12月修订颁布);(3)《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人社部令第10号,2010年12月制定颁布);(4)《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人社部令第15号,2011年6月制定颁布);(5)《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18号,2003年9月颁布);(6)《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人社、卫计委部令第 21 号,2014年2月颁布)。相继有4个与工伤保险有关的法律颁布或修订发布,包括(1)《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颁布,2011年12月修订发布);(2)《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颁布,目前正在修订过程中);(3)《煤炭法》(2011年4月专门就第四十四条工伤保险条款修订);(4)《建筑法》(2011年4月专门就第四十八条工伤保险条款修订)。
(二)工伤保险机构演变沿革
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职工因工负伤由残废审查委员会审定为残废的,视不同情况,由劳动保险基金按月付给因工残废抚恤费或因工残废补助费。
197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首次提出)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该退休。
1980年6月,省总工会、省劳动局召开了全省劳动保险工作会议。明确劳动部门的职能是监督检查企业单位执行劳动保险法规的情况,对劳动保险法规进行解释。工会组织的职能是督促检查基层工会劳动保险业务,处理日常问题。
1988年,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卫生厅、总工会、物价局、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健立健全各级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通知》,就建立健全各级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安排部署。按照文件要求全省各级普遍建立了劳动鉴定委员会。
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河北省劳动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省政府秘书长担任。同年,河北省劳动厅、河北省总工会安排部署了我省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评定工作。职工工伤等级属于7-10级的,由县区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5-6级的由地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1-4级的上报省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2004年5月,经省编办批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设立了工伤保险处,成立了河北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2004年7月10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河北省省直管企业工伤保险统筹暂行办法》,建立了省本级统筹地区。并建立了省本级劳动鉴定委员会。
(三)劳动能力鉴定沿革
1979年,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劳动局、省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工人因工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试行草案)》,初步制定了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1988年,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卫生厅、总工会印发《河北省职工伤病劳动能力鉴定暂行标准》和《河北省职工外伤、职业中毒医疗终结鉴定标准》,取代了1979年《关于工人因工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试行草案)》。改进完善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体系和操作程序。
1992年,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卫生厅、总工会印发了劳动部、卫生部、全国全总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首次按照职工因工致残造成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将伤残
定义为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1994年,河北省劳动鉴定委员会、河北省劳动厅、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总工会印发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劳动鉴定暂行办法》,对职工因工负伤评定伤残等级工作进行了规范。
1996年,河北省劳动厅安排部署落实国家关于工伤争议处理问题的意见。就工伤认定的时效、劳动部门受理工伤认定和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权限分工等做出了规范。
1996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也批准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
2014年09月03日发布,2015年01月01日实施《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四)职业病政策沿革
1957年2月23日卫生部颁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确定了职业中毒、尘肺病等14种职业病,同时首次将职业病列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畴。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我国《职业病目录》,我国职业病范围扩大为十大类112种。2013年扩大到十大类132种。
三、工伤保险基金征缴
(一)参保登记
按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登记环节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验证和补证等内容。经办机构登记部门应自受理用人单位申报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5日内将变化的职工名单和相关情况报告经办机构。
(二)受理缴费申报
经办机构的征缴部门按月或按季受理参保单位填报的《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一)劳动工资统计月(年)报表;(二)工资发放明细表;(三)《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四)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三)核定缴费额
缴费额由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组成。缴费基数以全部职工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确定。不能以全部职工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为基数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按如下方式办理:
1、建筑施工企业:按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缴费;
2、商贸、餐饮等服务企业:按营业额的一定比例缴费;
3、小型矿山企业:按照总产量、吨矿工资含量计算缴费。
缴费比例按工伤风险程度的高低,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划分为三类,每类行业适用不同的基准费率,分别为为0.5%、1%、2%。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经办机构可上下各浮动两档。上浮两档分别为本行业基准费率的120%和150%;下浮两档分别为本行业基准费率的80%和50%。
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数额的,由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用人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后,由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
(四)征缴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于经办机构审核后5日内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经办机构征收工伤保险费,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凭证。
(五)欠费补费
对因筹资困难,无法一次足额缴清欠费的参保单位,经办机构的征缴部门与其签订工伤保险补缴协议。
如欠费单位发生被兼并、分立、破产等情况时,按下列方法签订补缴协议。(一)欠费单位被 15
兼并的,与兼并方签订补缴协议。(二)欠费单位分立的,与各分立方签订补缴协议。(三)欠费单位进入破产程序的,与清算组签订清偿协议。(四)单位被拍卖出售或租赁的,与主管部门签订补缴协议。
(六)缴费公示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四、工伤认定工作
(一)工伤认定的情形
国际上通行的工伤概念是“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在我国,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职工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伤残或死亡。《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被表述为“因工作遭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
《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有关规定紧紧扣住“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这一概念,从“在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地点、因为工作的原因”三个角度,规范了关于工伤认定情形的法条,使工伤认定政策界限更加清楚,大大提高了这些规定的可操作性。同时《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工伤和视同工伤是分属不同范围的两个概念。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应当认定或视同工伤的若干种情形。
1、《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七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形。一是怎样来理解工作时间,即,什么是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劳动法》第四章中对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凡符合这些规定的,都应视为工作时间。再有,如果单位在合法的前提下对工作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如在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情况下,单位要求劳动者应当工作的时间,也属于工作时间。一般地,此种岗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外勤、推销人员、长途运输人员、长驻外埠的人员、非生产性值班人员、可以自主决定工作、休息时间的特殊工作岗位的其他人员。另外合法加班、单位违法延长的时间也属于工作时间。一般来讲工作时间包括工艺准备、作业、职工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工艺中断时间和工艺结束时间。二是怎样来理解工作场所,即,什么是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是指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和因工作需要或者领导指派到本单位以外去工作的场所。三是怎样来理解工作原因。除履行本岗位职责以外,需要指出,职工虽然不在本岗劳动,但由于单位的设施、设备不完善、劳动条件、劳动环境不良、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职工伤害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四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
(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的;
(四)其他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在工作时间及合理区域内受到伤害的。
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形。所谓预备性和收尾性工作是由法律规定或单位要求的与本职工作或领导指派工作有关的工作。举例来说:某单位一钳工,到单位后,上班前清洁机床时不慎被机床上的部件砸伤就属此种情形;再如某单位一矿工,工作结束后在单位洗澡时,由于热水器故障,煤气中毒死亡,因为矿工在下班后洗澡属于一种收尾性的工作,所以也应认定为工伤,如果是某单位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发生此类事故就不属于此种情形,因为这时他去洗澡就不属于收尾性的工作。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情形。要重点把握四点:一是这里讲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要严格按①中的解释来掌握。二是这里所讲的“履行工作职责”,一要看行为是不是出于职工所在岗位职责的要求,如保安人员制止小偷行窃就是岗位职责要求的行为,售货员检查商店的公用电路就不是职责所在;二要看伤害的发生是不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职工正在履行其职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意外伤害的发生若不能同时满足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因履行工作职责等三个条件,则不能认定为工伤,而应适用《民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三是这里讲的意外伤害除《工伤保险条例》中列举的暴力伤害外,还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前者如地震、因自然原因引发的火灾,后者如机动车事故、因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等。四是与①中的“因工作原因”相比,对本款 “因履行工作职责” 的规定比工作原因的规定更明确,范围也更清晰、更小一些。同时与①中的“事故伤害”相比,本款的规定“意外伤害”的范围也要小,重点强调的是出于意外。
④“患职业病”情形。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就
工伤保险意义上的职业病来讲,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工伤保险条例》中所说职业病,是指条例覆盖范围内用人单位劳动者所患疾病,如果申请认定工伤的用人单位不属于本条例适用范围,如属于国家机关,虽然按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职业病,但我们既不能认定其为工伤,也不能纳入享受工伤待遇。二是具体到每个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其所患职业病必须是在用人单位所从事职业活动中引起的职业病,如果是由于其它原因,如申请认定工伤的职业病是因为其居住环境因素引起的,就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认定为工伤。总之,职业病与工伤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2013年4月25日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八条规定,曾经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当时没有发现罹患职业病、离开工作岗位后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一)办理退休手续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退休人员;
(二)劳动或聘用合同期满后或者本人提出而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前款第(一)项人员符合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条件的,按就高原则以本人退休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或者确诊职业病前12个月的月平均养老金为基数计发。前款第(二)项人员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按《条例》规定应以本人工资作为基数享受相关待遇的,按本人终止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发。第九条规定,按照本意见第八条规定被认定为工伤的职业病人员,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中明确的用人单位,在该职工从业期间依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按《条例》的规定,分别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未依法为该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相关项目和标准支付待遇。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情形。这里所谓的外出期间是指不在本单位的工作范围内,由于工作需要被领导指派,或者为了完成工作自己外出从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工作,其中的外出有两层含义:一是到本单位以外,但还在本地,二是离开了本地。一般地,前一种可以包括领导指派和为了完成工作自己外出的情形,而后一种,应该只包括领导指派。这里所谓的受到伤害是指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包括事故、暴力或其它形式伤害。发生的事故包括安全事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等。
对此,2013年4月25日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一条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的认定,应当考虑职工外出是否属于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所致。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
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五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因工外出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
(二)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
(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职工因工外出期间从事与工作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开会无关的个人活动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认定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此情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这里的上下班既指正常上下班,也包括加班加点的上下班。二是所谓上下班途中,主要依据就是行动目的是不是去上班,目的地是不是单位(居住地),不要再强调这个路线是不是到单位或回居住地的必经路线等等。三是交通事故的范围。条例中的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交通事故,包括机动车事故和非机动车事故,不包括职工走路自行摔伤等非车辆交通事故。四是对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受到的事故伤害是否是本人的主要责任,比如无证驾驶、驾驶无牌机动车、酒后驾车等导致的伤亡,需要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为依据。公安部门表示,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当事人报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都会出警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但是,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都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如何进行工伤认定,是工伤认定环节的难点问题。对此,2013年4月25日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一条规定,“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
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它情形”。这主要是为了使工伤范围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使那些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应该认定为工伤的新情形能够被纳入条例规定,同时与其它法律规定相衔接。
2、《工伤保险条例》还规定三种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的情形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的情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病死亡不一定是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导致死亡,但毕竟是死在岗位上,甚至很多时候与本人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有关,所以认定为工伤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须严格限定在工作时间和在工作岗位的条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 2004年11月1日)规定,“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②“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形。很显然,上述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工伤的定义,但《工伤保险条例》为了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把这种情形规定为视同工伤。注意按照此种情形认定视同工伤,需要持用人单位及有关部门出具的可靠证明,以及当时就诊的诊断证明。
③“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情形。这部分人复发的旧伤与《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工伤性质是相同的,而且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与爱戴,因此《工伤保险条例》对这种情形做了专门规定。
3、《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不属于工伤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
对此,我们掌握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好主体,即,如果是自己的犯罪或醉酒后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如果受害人符合工伤认定的有关规定,那么受害人应当认定为工伤,而加害人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比如,某单位职工无证驾驶造成事故,不光本人受到伤害,还撞到了正在工作的另一名职工,那么该职工不属于工伤,被撞倒的职工属于工伤。二是醉酒的认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2013年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三条规定,“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司法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第四条规定,“醉酒或者吸毒”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
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无法获得上述证据的,可以结合相关证据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查》国家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一条规定,“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事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二)关于新老《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政策衔接
政策衔接问题,主要指在过渡时期,即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相关政策制度如何把握的问题,也就是对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如何理解的问题。
一是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包括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工伤认定申请已经受理但未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以及已受到事故伤害在申请期限内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这类案件的处理,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争议处理等各项政策都应当按照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是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已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仍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的。这种情况不属于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情形,经复议或诉讼后需重新进行工伤认定的,其相关的认定、鉴定和待遇等政策应当执行原条例的规定。
三是对于原条例不属于工伤范围而新条例又属于工伤范围的,比如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事故伤害,发生在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的,应当按照原条例的规定执行,不属于认定工伤的范围。该问题还需与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确定。
四是对于原条例属于工伤范围而新条例又不属于工伤范围的,比如上下班途中受到的本人主要责任机动车事故伤害,发生在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的,还应当执行原条例的规定。
(三)工伤认定程序
1、工伤救治
按照规定,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仍需治疗的,应当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职工到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用人单位又未履行报告义务的职工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职工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期居住的,可以在长期居住地选择一至二家医疗机构治疗工伤,但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应当向经办机构备案。
2、工伤报告
按照规定,四种情况用人单位需要在工伤认定前履行报告义务,一是职工治疗工伤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但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受到伤害之日起7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二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原则上应自职工死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三是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对一般事故伤害应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重大伤亡事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所在设区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机关报告,并填写《事故伤害报告表》。遇有特殊情况,经工伤认定机构同意,可在5日内报送《事故伤害报告表》。四是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报告。因职工发生交通事故、失踪、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以及受其他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按规定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经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通知用人单位。《延长申报时限申请表》一式三份,一份交用人单位,一份交社保经办机构,一份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留存。履行必要的报告制度是报销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的前提,未履行报告制度,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3、工伤认定申请
①申请时限
《工伤保险条例》设定的时限按申请主体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用人单位,自发生事故或被确诊为职业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之日起的30日内;情况特殊的,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这个时限要求之所以较短,主要是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以及便于工伤认定调查取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没有按规定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二是个人(工伤职工及亲属,工会组织),时限是事故发生或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之所以规定的较长,其出发点是保护工伤职工权益。单位超过单位申请时限的,就不能再以单位的名义申请工伤认定。超过个人申请时限的,不论再以谁的名义都不再受理。
②申请主体
《工伤保险条例》设定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有三类:一是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实行的是雇主责任原则,职工所在单位承担大部分责任和义务,为了及时抢救工伤职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有必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主要责任。二是工伤职工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这是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时限也规定为一年,远远长于对用人单位的规定。三是工会组织,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专门性群众组织,也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一般来讲提出申请的工会组织应是所在单位的工会。
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三)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前款第(四)、(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
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③申请材料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人社部2011年8号令《工伤认定办法》有关规定,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是工伤认定申请表,表的式样由人社部统一制定,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单位提出申请的,要求签署本单位意见,并加盖本单位公章。二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签发的《工作证》、《上岗证》、聘书、协议书,还有能够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其它材料,如工资条、工友同事的书面证明、口头约定的录音、录像等等。三是医疗诊断证明或者是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四是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五是职工身份证及复印件。六是关于发生事故伤害的证人证言、录音、录像、照片等证据资料。
属于下列情况的还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事故,应提交公安交管部门的交通事故处理证明。
2、属于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应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出的结论性证明材料。
3、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应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处理结论或判决书。
4、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导致下落不明的,应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证明。
5、属于因公、因战致残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旧伤复发的,应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复印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旧伤复发的鉴定证明。
6、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认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需要用人单位提交有关材料的,应当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于15日内提交。用人单位未按时提交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依据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提供的材料作出工伤认定。
④相关义务
申请人应当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材料,另一方面,如果申请材料不完整或有缺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材料。
4、受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工伤认定受理机关为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实行设区市级统筹的地方,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受理本级统筹范围内的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我省规定,由省直接管理行业的工伤认定申请,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
如果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真实完整、有管辖权(包括属于本辖区或上级指定管辖)且在受理时效内,应当受理,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不受理的,还应该说明理由(不受理的理由一般包括不符合管辖权、超过法定时效、基本事实不清、材料不全、缺乏证据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无论受理或者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一般都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工伤认定过程要严格遵守回避制度。
5、调查
工伤认定一般只进行书面审理。审理的主要内容是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主要采用文字分析、电话询问、与当事人面谈等方式。对于仅通过书面审理无法作出准确结论的、比较复杂的工伤事故,可以对申请所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实地直接面对面的调查,也可以委托其他部门(其他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部8号令规定,调查涉及的这些单位、个人,包括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单位、有关人员等都有义务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据。但进行调查时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要性。如《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出具已经做了严格规定,对于符合规定的,一般不再调查,不符合规定的,也只要求出证部门重新提供,仅对那些通过书面审理无法作出准确结论的、比较复杂的,确有必要进行实地调查的工伤事故进行调查。二是合理合法性。调查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⑴应由2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⑵调查时按规定行使以下职权: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依法查阅与工伤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有关的资料。⑶不能干扰被调查对象正常生产、工作、生活,保护被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为提供情况的人保密等。三是费用原则上由调查部门的行政经费支出,不得借机向单位、个人要钱。四是调查要有针对性和讲究效率,不能走形式。
对于单位和职工之间存在是否为工伤的争议,一般来讲,实行“谁主张、谁举证”,但对于职
工认为是工伤,单位认为不是工伤的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单位不举证或举不出证据的,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工伤认定结论就应根据受伤害职工提出的证据依法作出。
6、办理中止手续
两种情况下需要办理工伤认定中止手续,一是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二是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因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工伤认定结论需要等待依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结论后作出时,工伤认定经办人员应填写《工伤认定申请延期审批表》,由工伤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于5日内将延期作出工伤认定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7、决定和送达
①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和工伤认定决定的种类。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作出受理申请决定之日,注意与收到工伤认定申请日期区别开)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决定,还包括不属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决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②工伤认定决定的内容。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的事项:一是用人单位全称;二是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三是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间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四是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五是认定结论;六是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七是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此外,决定应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章。《管理规程》里提供了式样。
③送达的时限。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决定送达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者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经办机构。
④工伤认定决定的送达。送达按《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第七十八条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第七十九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第八十条规定,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第八十一条规定,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第八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第八十三条规定,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⑤工伤认定有关资料的保存。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有关资料立卷归档,保存50年。
五、劳动能力签定
(一)基本概念
1、什么叫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利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和依据鉴定标准,对伤病劳动者的伤、病、残程度及其劳动能力障碍程度进行诊断和鉴定的活动。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职工伤残等级评定和因病与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等
2、什么叫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
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是指职工伤病、中毒后,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但经治疗,伤病治愈恢复,不影响原来劳动能力。例如,人体四肢或其它部位单纯性骨折,经过医疗临床治愈后,能继续从事原岗位劳动。再如氯气中度中毒,治疗痊愈后没有留下后遗症,等等。
3、什么叫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职工受伤或中毒后,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发生不可逆转的丧失,或肢体残缺,造成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表现在医疗期满后的漫长时间里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或虽然从事原岗位工作,但劳动能力低下,效率降低。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可以是严重状态,如一只手截肢,也可以是较轻状态如手指除大拇指外,任何一指被轧掉末节。
4、什么叫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职工伤病或中毒后,身体完全残疾,造成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任何可以赚取劳动报酬的工作。如双目失明,脊柱骨伤后形成截瘫,中毒后引起中毒性精神病等。
(二)劳动能力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事项
1、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1)因工负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
因工负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其中1—4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2)因工负伤职工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鉴定。
按照现行规定,护理依赖是指伤、病残人员因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赖他人护理。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中的规定,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①进食;②翻身;③大、小便;④穿衣、洗漱;⑤自主移动。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的规定,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为三级:完全护理依赖,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围中的五项均需护理者。大部分护理依赖,是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围的五项中,有三项需要护理者。部分护理依赖,是指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围的五项中,有一项需要护理者。
(3)因病与非因工负伤职工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
因病与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即对劳动者由于非因工致残或因病后,其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按着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02]8号),将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程度两个档次。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程度以上障碍。
(4)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和社会保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障部令第18号 2004年1月1日)规定,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5)非法用工单位受到事故伤害人员劳动能力鉴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部令第9号 2011年1月1日)规定,一次性赔偿金数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属地原则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理。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伤亡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2、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事项
(1)停工留薪期、延长停工留薪期及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确认
因工负伤职工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治疗的,享受停工留薪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也包括旧伤复发停工留薪期。
(2)因工负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因工负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3)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确认
因工负伤职工负伤后,往往由于工伤而引起一些并发症。治疗因工伤而引起的疾病时应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因治疗工伤和治疗非工伤疾病的费用支出渠道和报销标准不同,需要区分清楚。疾病与工伤是否有关需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确认。
(4)职工康复可能性的确认
部分因工负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性治疗,需要不需要康复治疗或工伤是否已康复,需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5)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
工伤职工痊愈后,其受伤部位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有可能发生病变或伤情复发,即为旧伤复发,旧伤复发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否属于旧伤复发,需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
(四)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和组织管理
1、劳动能力鉴定机构
(1)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联席会议机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办事机构——劳动能力鉴定中心或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具体办理劳动能力鉴定事务。
(2)医疗卫生专家库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库包括各个医疗卫生学科的专家,列入专家库的专家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及良好的职业品德。
2、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程序
(1)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自停工留薪期满之日起60日内,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省直接统筹的企业向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通常的做法是,职工或其亲属先向用人单位提出,并由用人单位代为申请;用人单位认为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也可直接提出申请。申请时填写《工伤职工鉴定(确认)专项申请表》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和诊治工伤(职业病)的病历(有效复印件)、检查、检验等诊疗资料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资料。
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申请鉴定的,每年集中进行1次,由用人单位向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受理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接到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后。首先要审查申请的事项是否属于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的受理范围,其次审查申报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经审查申请事项属于受理范围,相关材料齐全的,应当受理并签发《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受理通知书》,否则不予受理,并讲清不予受理理由。
(3)专家提出鉴定意见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受理鉴定(确认)申请后,根据鉴定(确认)事项,从医学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5名相关学科的医学专家组成专家组,由医学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的病历材料、医疗机构的诊断报告及对被鉴定人伤情进行系统的全面检查结果,进行集体讨论作出鉴定意见,并分别在《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上签字,以此作为鉴定结论的依据。被鉴定人应按劳动能力鉴 31
定委员会安排的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查和鉴定,无故不到造成无法鉴定的,由被鉴定人承担责任。
为避免鉴定工作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医学专家个人认识的局限及学术观点的分歧,劳动能力鉴定以专家组的形式进行工作。在专家组内部意见不能统一的时候,按多数专家的意见。因此,专家组人数的设置为奇数。专家组由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鉴定意见要由参与鉴定的专家签署。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确认)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有些复杂的鉴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对申请鉴定(或确认)事项作出鉴定结论。
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掌握以下原则:一是两个以上工伤部位被鉴定为不同等级的,取最高等级为最终等级;二是两个部位被鉴定为同一等级的晋升一个等级。三是伤害直接导致的疾病可以作为鉴定等级的依据,关联部位原则上只作治疗,而不作为确定等级的依据。
(5)送达鉴定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以书面形式自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送达用人单位、职工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3、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管理
(1)劳动能力鉴定实行省、市二级鉴定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实行省、市二级鉴定,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为初级鉴定,省直接管理企业职工的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由省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负责,申请鉴定单位或个人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劳动能力鉴定实行回避制度
劳动能力鉴定涉及当事人的利益,为保证劳动能力鉴定的客观、公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成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相关当事人提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请求回避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应当回避。
(3)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以后,有些职工的伤残或职业病状况会进一步发展,为此规定,工伤职工(或其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满1年后认为残情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进行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满1年后,可以申请进行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规定,适用于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做的鉴定结论。《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但其结论满1年后,有关当事人认为情况有变化的仍可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复查。
六、工伤保险待遇
(一)工伤职工医疗期间待遇
1、及时治疗待遇
《条例》第四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第三十条规定,“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2、医药费报销待遇
我省《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工伤职工在工伤认定之前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垫付,工伤认定后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由经办机构予以报销。情况紧急就近就医的 “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受到伤害之日起7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经办机构报告,或者职工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未及时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的,职工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3、住院伙食补助待遇和外阜就医交通费报销待遇
《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我省规定,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为,在统筹地区以内的20元/天.人,在统筹地区以外的35元/天.人。外阜就医交通费标准为,市内交通补贴为15元/天.人,长途公共汽车费实报实销,火车硬座(头等席以下)实报实销,乘卧铺须报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同意后实报实销,飞机报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同意后实报实销。外阜就医食宿费标准为,省内80元/天.人,省外150元/天.人。
4、康复治疗待遇
《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外阜居住就医待遇
我省《实施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对工伤职工回原籍就医的,“可以在长期居住地选择一至二家医疗机构治疗工伤,但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应当向经办机构备案”。
(二)辅助器具配置待遇
为了使因工伤致残职工,特别是造成肢体缺损、功能缺损或畸形后,能够通过配置辅助器具恢复部分功能和正常外观,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可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安装假肢、矩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由基金支付。我省出台了配套的《河北省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管理暂行办法》(冀劳社[2005]2号),于2005年1月10日印发执行,使这项规定更具有了可操作性。
1、工伤职工配置或者更换辅助器具的程序
工伤职工配置或者更换辅助器具应当向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提出申请并准备以下资料:一是填写工伤职工鉴定(确认)事项申请表;二是为其治疗工伤医疗机构出具医疗诊断证明书和配置或者更换辅助器具建议。申请得到确认后到经办机构办理配置手续,由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机构负责辅助器具配置或更换,费用由经办机构与协议服务机构按规定结算。对配置或者更换申请的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确认申请,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另外,由于第三方责任造成职工因工致残,并且已经为工伤职工配置了辅助器具或支付了费用的,基金不再负责配置,但到应当更换时,可给予更换。
2、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的标准
根据工伤职工的需要和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河北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和费用限额标准》。这个标准具体规定了每一种辅助器具的费用限额、使用年限,提高了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弥补了以往配置辅助器具只有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差的不足。
按照规定,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期间发生的交通及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按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三)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待遇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暂停工作,进行救治和恢复性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河北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停工留薪期由不稳定期和恢复期构成。所谓不稳定期是指伤员抢救治疗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伤员伤情变化快、不稳定。恢复期是指工伤人员经过治疗伤情平稳,逐渐恢复、好转的时期。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由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河北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与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确认,以书面形式通知工伤职工、用人单位和经办机构。工伤职工经过停工留薪期治疗后,不能恢复工作仍需治疗的,工伤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可以报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延长。对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确认,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结论为最终结论。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待遇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工资福利待遇除本人工资(见《条例》附则第64条第2款)外,还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给所
有职工的福利,具体地说就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别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对于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在最终确认结论做出以前,工伤职工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不变。二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具体到我省的规定是由用人单位指派专人护理。经工伤职工或者亲属同意,用人单位也可以按照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人的标准支付护理费。三是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停工留薪期满后没有申请延长的,用人单位可以停止支付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待遇,在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后,按其结论支付相应待遇,其中不存在劳动功能障碍、返回岗位工作的,恢复正常工资待遇机制。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享受因工死亡待遇。
(四)职工因工致残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后,在劳动功能和生活自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障碍,严重的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影响进行经济补偿,国家和省按照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制定了一系列待遇标准。
1、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均属于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应当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并享受以下四项待遇:一是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二是基金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标准是一级为90%本人工资,二级为85%本人工资,三级为80%本人工资,四级为75%本人工资,如果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津贴以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准;三是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四是用人单位以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
2、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的,一般属于大部分失去劳动能力,应当保留劳动关系并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五、六级工伤职工享受四项待遇:一是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 36
月的本人工资;二是难以安排适当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是:五级本人工资的70%,六级本人工资的60%,如果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津贴以最低工资标准为限;三是用人单位应当为工伤职工缴纳应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四是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五级44个月,六级38个月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是五级22个月,六级16个月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工伤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减少1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10%支付。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的,就不再享受伤残就业补助金,也不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013年4月25日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十条规定,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期间多次发生工伤的,符合《条例》第三
十六、第三十七条规定领取相关待遇时,按照其在同一用人单位发生工伤的最高伤残级别,计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3、七级至十级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一般对于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不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劳动关系方面,《条例》规定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退出工作岗位。但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要求,就可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其享受的待遇有两项:一是基金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是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是七级26个月,八级20个月,九级14个月,十级8个月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是:七级10个月,八级8个月,九级6个月,十级4个月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样,如果工伤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减少1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10%支付。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的,就不再享受所有这两项补助金了。
4、护理待遇。
工伤职工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护理的,根据确认的护理等级由基金按月支付护理
费。护理费有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
5、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一是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新认定等级与原伤残等级的津贴待遇,就高选择,不累加计算;如果两者等级相同,可以合并晋升一个等级。二是五至十级工伤职工一旦按规定领取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就应当及时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关系终止手续。其中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重新就业后再次发生工伤的,要重新履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手续,然后按新的结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三是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四是计发时间。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自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次月起支付,从停工留薪期满的次月计发。
(六)职工因工死亡待遇
职工因工死亡(包括未经抢救死亡和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按规定享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一级到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按规定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
1、丧葬补助金
标准是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是发放对象和享受条件。根据《条例》规定,供养亲属抚恤金发放给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具体范围、享受条件、停止享受条件在劳动保障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年的18号令)里有详尽的规范。二是计算基数和标准。抚恤金计算基数是因工死亡职工的本人工资,标准是: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加10%。但供养抚恤金发放总额不应超过因工死亡职工的生前工资。三是几个需要明确的问题。确定某个亲属是否应当列入供养范围,如果属于无劳动能力的,应当提供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结论;属于是否到达年龄标准的,要看工伤发生时
是不是符合规定,当时符合的,列入供养范围,当时不符合的不列入供养范围,即便以后达到年龄也不再列入。
2004年1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部《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障部令第18号)规定,(1)亲属范围。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2)条件。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3)停止享受待遇条件。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2就业或参军的;○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5死亡的。(4)暂停待遇情形。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条例》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4、计发时间
省直统筹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自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次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从职工死亡的次月计发。
(七)农民工工伤待遇
省直统筹企业中,农民工的使用面和数量是很大的,经省政府同意,省劳动保障厅制定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根据这个意见,省直统筹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农民工发生工伤后被鉴定一到四级的,本人可以选择一次享受长期待遇,这个待遇标准是根据工伤发生时职工的年龄和伤残等级计算的,一次全部考虑了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旧伤
复发医疗等等各项长期待遇。具体的标准是:划为三个年龄阶段,第一阶段是满16周岁不满30周岁,其中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61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级为14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级为118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四级为97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第二阶段是满30周岁不满50周岁,其中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08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级为97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级为8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四级为7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第三阶段是年满50周岁以上,伤残等级一级的为8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级为7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级为65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四级为5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是因工死亡农民工供养亲属一次性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支付标准为:配偶为5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他供养亲属为33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其中子女(含弟、妹)按照年满18周岁终止领取的供养余年,每供养1年支付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有数人的,按上述标准一次性支付总额不超过108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是农民工申请一次性享受长期待遇,需要向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签订一次性领取长期待遇协议,领取后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2013年4月25日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十三条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待遇应按《条例》相关规定支付,不得采取将长期待遇改为一次性支付的办法。
(八)非法用工伤亡待遇
所谓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在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这时用人单位必须要向伤残职工或者童工或者死亡职工、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所谓一次性赔偿包括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两部分。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确定,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确定,并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支付的标准是: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
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九)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工伤待遇
1、职工在国外工作时发生工伤
职工被派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并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其中保留国内工伤保险关系的,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在境外治疗的,其工伤医疗费用及配置辅助器具所需费用,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或者限额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
2、职工下落不明
《条例》规定: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职工因工死亡待遇的规定处理。有两点需要大家注意:一是只有在“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才能适用本规定;二是自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下落不明职工的直系亲属应当按《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及时到人民法院申请办理下落不明及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程序。
3、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或破产时的工伤保险待遇
(1)根据《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或者用人单位实行租赁、承包经营,租赁、承包给有法人资格一方生产经营的,应当由租赁、承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由发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2)用人单
位破产的,在破产时优先拨付应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具体的计算方法是:一至四级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旧伤复发医疗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享受供养亲属抚恤人员的经常费用,由用人单位计算10年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后,由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由经办机构办理退休手续,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五至十级工伤职工,由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按照规定的标准支付一次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4、用人单位未参保或者欠缴工伤保险费期间的工伤保险待遇
一是用人单位依照《条例》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条例》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二是用人单位参保登记后中断缴费的,在用人单位足额补缴保险费前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但用人单位属于《河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省政府令[2001]25号)第十四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缓缴。缓缴期满仍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新发生的工伤职工,其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超过缓缴期限6个月仍不缴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停止支付该单位老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按规定如数补缴后,新发生工伤职工继续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单位重新缴费的次月起开始支付,并如数补发该单位老工伤职工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
5、改变工作岗位、单位或退休、退职后发现患职业病的
用人单位对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办理退休手续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被确诊有职业病的应办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手续,按照《条例》和我省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在医学观察期间不得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其退休后确诊为职业病的,可以办理工伤认定,享受除一次性外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办理退休手续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退休后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由原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另外,离退休人员返聘期间,以及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应当由用人单位参照《条例》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规定的标准向伤亡人员支付有关待遇。如果双方另有约定,按约定办理。
6、旧伤复发后待遇
第一,在职期间旧伤复发。曾经发生工伤并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的在职职工,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应当由就诊的协议医疗机构提出诊断意见,在经办机构核准后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并按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待遇和辅助器具配置待遇。因旧伤复发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对于是否属于旧伤复发有争议的,可以到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第二,退休后旧伤复发。曾经发生工伤并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的退休职工,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应当由就诊的协议医疗机构提出诊断意见,在经办机构核准后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并按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和辅助器具配置待遇。其中,因旧伤复发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因病死亡的,有关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是否旧伤复发有争议的,可以到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7、第三人伤害双赔问题
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八条规定,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尚未获得民事赔偿,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
8、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工作
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的主要依据是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和居民生活费用的增加情况。《条例》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我省《实施办法》确定的调整机制是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准,由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除以上划分方法外,工伤保险待遇也可按支付渠道分类:
1、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1)工伤医疗和康复待遇;(2)1级-4级伤残津贴;(3)1级-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一次性工亡补助金;(5)供养亲属抚恤金;(6)丧葬补助金;(7)5级-10级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8)辅助器具配置费;(9)生活护理费;(10)住院伙食补助费;(11)异地就医交通、食宿费。
2、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1)5级-6级伤残津贴;(2)5级-10级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3)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4)停工留薪期护理待遇。(5)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到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6)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配置辅助器具。配置辅助器具期间发生的交通及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按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7)在国内保留工伤保险关系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在境外进行治疗的,其工伤医疗费用及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的费用超过规定标准或者限额的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8)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劳动能力签定费由用人单位支付。(9)职工经急救脱离危险伤情稳定后未及时转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的,职工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10)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五级、六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11)履行必要的报告制度是报销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的前提,未履行报告制度,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四种情况用人单位需要在工伤认定前履行报告义务,一是职工治疗工伤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未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急救,但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受到伤害之日起7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二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原则上应自职工死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三是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对一般事故伤害应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重大伤亡事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所在设区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机关报告,并填写《事故伤害报告表》。遇有特殊情况,经工伤认定机构同意,可在5日内报送《事故伤害报告表》。四是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报告。因职工发生交通事故、失踪、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以及受其他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按规定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经设区的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通知用人单位。《延长申报时限申请表》一式三份,一份交用人单位,一份交社保经办机构,一份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留存。(12)用人单位未参保或者欠缴工伤保险费期间的工伤保险待遇。一是用人单位依照《条例》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条例》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二是用人单位参保登记后中断缴费的,在用人单位足
额补缴保险费前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但用人单位属于《河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省政府令[2001]25号)第十四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缓缴。缓缴期满仍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新发生的工伤职工,其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超过缓缴期限6个月仍不缴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停止支付该单位老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按规定如数补缴后,新发生工伤职工继续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单位重新缴费的次月起开始支付,并如数补发该单位老工伤职工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13)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14)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15)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单位承担;委托鉴定单位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委托单位承担。
七、工伤认定中的行政复议问题
1、关于受理中的问题
《条例》规定,职工受到事故伤害后向工伤保险统筹地区申请工伤认定,但有些中央企业注册地和劳动合同履行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雇佣的农民工受伤后,谁来负责工伤认定引发争议。原劳动部(2004)18号令有专门规定,原则上在注册地认定。原因是企业一般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
2、关于出具受理手续问题
《工伤认定办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但目前,很少有工伤认定机构出具受理通知书,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存在程序问题。
3、关于用人单位举证问题
《条例》规定,对于职工认为是工伤,单位认为不是工伤的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单位不举证或举不出证的,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单位什么时候举证?应当是行政机关受理后,要求单位举证。现在存在问题是还没有受理,就要求单位举证,程序上存在错误。
4、关于事实劳动关系问题
《条例》规定,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供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认定办法》规定,需要提供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存在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证明材
料。
在实践中,大量的用人单位与职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 O 0 5]1 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例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责。
从《条例》和《认定办法》的规定看,似乎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权限在行政部门,因为根据《条例》和《认定办法》的规定,只要工伤认定申请符和上述规定,就可以受理。但实践中,由行政机关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往往被法院或上级机关否决。因此,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上,如果用人单位提出异议,还是利用法定渠道解决。
5、关于工伤认定申请超时效问题
个人申报工伤超过一年的,认定机关不予受理,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值得注意的是,不予受理并不意味着受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的权利被自然剥夺,只是超过申请的期限,不再适用工伤认定的行政程序,应当引导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的诉讼请求。
6、关于办理中止问题
《认定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实践中,工伤认定受理后,在等待劳动关系的民事判决、交通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公安机关的结论、司法鉴定等有关结论时,工伤认定机构不出具时限中止通知,这是不符合程序的。
7、关于调查结论问题
工伤认定一般是进行书面审理,不需要核查。但有的工伤事故比较复杂,需要进行调查。需要强调的是,在“必须”的情况下才进行调查,调查过程要掌握调查的次数,要注意合理、合法,要出示执法证件、委托书等。调查后的结论必须公正,不能出现调查事实是A,结论是B。
8、关于送达问题
工伤认定的送达要参照民事送达的方式,而且是工伤认定作出后的20日内。这一点各地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超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送达。对此种情况,行政复议中工伤认定结论被撤销是情理之中。无形中拖延了工伤认定时间,对受伤职工不利。
9、关于工作态度问题
工伤认定工作要严肃,文字表达顺畅,不可粗心大意,最起码的要求是准确。有的工伤认定结论书中用人单位名称写错,作出决定日期写错,文书编号混乱,留存《决定文书》和当事人接到的《决定文书》不一致,等等,笑话百出,老百姓当然不满意。
10、关于新旧规定问题
新《条例》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处理中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缩短了工伤认定时间。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新规定,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从制度上遏制部分用人单位恶意诉讼的企图。
第二篇:工伤保险讲稿
工伤保险讲稿
一、认定工伤的前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注意:区别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eg:临时卸货工 vs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固定卸货工 几类排除的情形:童工、离休退休人员、在校的实习生、劳务派遣工
二、工伤包括哪些情况?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作时间:应是职工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或者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及加班加点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既包括用人单位能够对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区域,也包括职工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涉及的单位以外的相关区域。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既包括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导致的事故伤害,也包括在工作过程中职工临时解决合理必需的生理需要时由于本单位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洗手间滑倒案)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粉尘车间完工洗澡案)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保安抓小偷案)
(四)患职业病的;(先由卫生部门鉴定)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因工外出期间:既包括职工受单位指派外出,也包括职工根据工作性质要求并经单位授权自行决定到单位外从事有关公务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上下班途中:合理时间内经过合理路线
亮点一:事故范围扩大亮点二:事故责任限制 高度关注: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与工伤保险双重赔偿问题(一次性发生的物质损失不可同时主张)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亮点:取消过失犯罪 eg交通肇事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三、工伤认定
(1)认定申请期限及提交材料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注意: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特殊情况:交通事故的按交警大队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或逃逸证明之日起算30天。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特殊情况:发生交通事故时,除以上所需外还要提供交警大队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当月考勤卡,路线图(路线图内应把事故发生的地点,职工住客宅及单位标明,并画出主要交通路线)发生交通事故的职工如是驾驶员需提供驾驶证,行驶证及年检记录复印件。考勤卡、路线图也需加盖单位公章。
(2)对是否构成工伤发生争议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eg:针对是否醉酒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流程
四、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认定事项:
1、伤残等级(1-10级)
2、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
(二)工伤认定决定;
(三)病历摘要、出院记录、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材料。
申请复查鉴定、再次鉴定的,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上次鉴定结论。
五、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一)医疗救治期间待遇
1、工伤医疗待遇:指定医疗机构(情况紧急可以暂时先就近)、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
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3外地就医要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同
意。
4、安装假肢等的辅助用具费用: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是否需要安装。
5、612个月,经劳动鉴定委确认的,延长期
不超过12个月,补偿标准为该职工原福利待遇;
如何把握原工资福利待遇?
基本原则:固定部分全额发放,浮动部分单位可以参照该职工正常劳动所得来支付。
(二)一次性经济补偿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五级18个月,六级16个月,七级13个月,八级11个月,九级9
个月,十级7个月。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照统计部门最近一次公布的当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
除、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年龄之差计算,五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六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七级的,每满一年发给1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八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8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九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4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十级的,每满一年发给0.2个月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发40%)
3劳动关系时的年龄,分别发给1-36个月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 年龄 │20周岁│20-30周岁│ 30-40周岁│40-50周岁│50-55周岁 │55-60周岁┃ 等级 │以下 │││││┃ ┠───┼───┼─────┼─────┼─────┼─────┼─────┨ ┃ 五级 │ 36 │30│24│18│12│6┃ ┠───┼───┼─────┼─────┼─────┼─────┼─────┨ ┃ 六级 │ 30 │25│20│15│10│5┃ ┠───┼───┼─────┼─────┼─────┼─────┼─────┨ ┃ 七级 │ 24 │20│16│12│8│4┃ ┠───┼───┼─────┼─────┼─────┼─────┼─────┨ ┃ 八级 │ 18 │15│12│9│6│3┃ ┠───┼───┼─────┼─────┼─────┼─────┼─────┨ ┃ 九级 │ 12 │10│8│6│4│2┃ ┠───┼───┼─────┼─────┼─────┼─────┼─────┨ ┃ 十级 │ 6│5│4│3│2│1┃ ┗━━━┷━━━┷━━━━━┷━━━━━┷━━━━━┷━━━━━┷━━━━━┛ 注:20-30周岁含20周岁,不含30周岁,依此类推。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仅适用于5-10级伤残,且支付时间为劳动关系解除、终止、到期时。
(三)生活保障的长期待遇
1、伤残津贴(1-4级):发生1-4级伤残时,由伤保险基金支付,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5-6级伤残时,用人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
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6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生活护理费: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
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四)因工伤死亡后的待遇
1、丧葬补助金: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
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上述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计算工伤保险待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本人工资如何认定?
本人工资,应当从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起算,为起算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不足12个月的,按照实际发生的月平均工资计算;不足1个月的以用人单位职工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
本人工资高于同期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同期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同期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同期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二)生活保障性长期待遇的调整的标准?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和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于每年7月1日调整。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调整幅度为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70%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的30%之和,即调整后的计发金额=调整前的计发金额×(1+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7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30%)。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或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为负数时,用0替代计算。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法律后果
1、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第三篇: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金
美
亚
管
桩
工 伤 保 险 管 理 制 度
2009年1月日
一、目的:
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为公司工作的已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员工,包括ABC三类员工。
三、工伤的认定
1、工伤的认定: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的申报范围
A、因不服从领导指派安排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B、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C、违反工作或操作流程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D、从事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工作而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
E、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3、工伤的种类: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
4、工伤认定负责部门:公司安全消防生产小组与办公室人力资源组,按国家有关法律执行,员工如有异议,可向国家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裁决。
四、工伤的申报程序
1、申报责任
部门负责人承担本部门的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责任,因迟报、瞒报所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部门负责人承担;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2、申报范围:
1)、在本部门所辖范围内,本部门所管辖的员工发生的一切工伤、安全事故,不受时间限制。
2)、对公司已投保的员工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医疗险”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员工上下班途中,因工作所致的伤害。
3、申报内容:(详见附表一)
1)、事故(疾病)人的姓名、年龄; 2)、事故(疾病)人家属联系方式及电话、人;
3)、事故(疾病)人的到岗工作时间;
4)、事故前的具体服务部门及工作性质;
5)、事故发生时的具体岗位或具体位置;
6)、上岗前是否受过该项工作的安全知识培训;
7)、是否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国家承认的操作证;
8)、工伤的伤势程度的初步估计;
9)、是否已住院、医院名称及地址。
4、受理部门及责任:
办公室人力资源组是本办法规定的受理部门,受理责任执行首问责任制,即办公室人力资源组的任何一个人在首先接到工伤安全事故申报时,为第一责任受理人,必须立即进行登记、报告和施救组织;同时负责对保险公司报告并进行理赔。报告对象是“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组长或副组长;
因推诿受理或受理后瞒报、缓报而导致的事故责任增加部分由第一责任受理人承担;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五、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1、公司的“安全消防生产小组”负责每起工伤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填制工伤安全事故分析报告表(表格详见附表三),并在事故出现后一个工作日内将分析报告表转交给办公室人力资源组予以执行。
2、分析报告必须由以下内容组成: 1)、事故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服务部门、具体岗位和到岗时间;
2)、事故的具体经过;
3)、事故的原因分析;
4)、事故责任的初步认定及理由;
5)、小组的处理意见;
6)、事后的整改与预防措施。
六、工作事故医疗补偿标准:
当确定为因工负伤后,公司安全消防小组将事故分为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与个人有一定操作失误责任两种情况,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对员工按分别以下标准给予补偿:
(一)事故非本人不可抗因素所致,或非本人过失所致: 类别 伤情程度 医疗期
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 工资及待遇
轻伤 一般为皮外伤 7天以内
承担100%的治疗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7-30天
享受80%的基本工资
30天以上
享受60%的基本工资 重伤 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2个月
承担100%的治疗、住院费用及因治疗而发生的交通费用。享受100%的基本工资
2个月—6个月
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的费用,享受8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
6个月以上
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定费用,享受60%的基本工资,解除劳动合同。
死亡 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承担相应的抢救费用,并参照有关工伤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二)事故因本人过失或操作不符合操作规程所致: 类别 伤情程度 医疗期间 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 工资及待遇
轻伤 一般为皮外伤 7天以内 不计,或承担20-70%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享受80%的基本工资
7天—30天
享受60%的基本工资
30天-60天
享受40%的基本工资
60天以上
不计,并解除劳动关系
重伤 一般为头部、胸部重伤、骨折 1——2个月 不计,或承担20-70%的治疗费用(按责任分担)
享受80%的基本工资
2—6个月
享受60%的基本工资,痊愈后仍可到公司上班。
6个月以上
并解除劳动合同。死亡 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承担相应比例(≤60%)的抢救费用,并参照市社保局有关工伤规定一次性抚恤补偿标准执行。
注:公司负担的医疗费用是指由保险公司理赔之后的差余额部分的工伤医疗费用。
七、工伤安全事故的申报及规定:
1、工伤安全事故的处理:
1)、所有的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内,因公致伤的先予以处理。
2)、处理原则是尽快安抚和救治伤者,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
3)、工伤安全事故事后对事故当事人的处理: A按个人的责任其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医疗费用; B公司保留追究其过失所致的财产损失的权利;
C凡过失所致的公司损失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员工,公司予以辞退;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4)、对事故部门主管的处理:
A部门各级主管对本部门的每起工伤安全事故负有领导责任。
所属员工凡出现一次工伤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的,对其直接主管予以警告一次并处罚200元; C如果所属员工出现一次工伤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对其直接主管予以留岗试用并罚款500元处理;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八、工伤医疗费用的报销:
1、申请报销时必须准备以下资料准备:
1)、工伤事故当事人的身份证明;
2)、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
3)、本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报告;(如出外出差的的交通事故与安全事故还需出具交通部门或公安部门的报告.)4)、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或保险公司或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的医疗诊断证明; 5)、病历;
6)、医疗、医药费原始单据; 7)、费用结算明细表;
2、报销额度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支付部分
1)、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或设备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将全额支付剩余部分;
2)、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公司和事故当事人双方对工伤事故均有责任的,公司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予以支付剩余部分;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 3)、安全消防生产小组的事故分析报告判定为事故当事人自己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原则上不予支付,剩余部分由事故当事人自行承担;有总裁特批的,按总裁批示执行。4)、当确定为因本人粗心疏忽等其它主观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公司只承担相关治疗、住院、交通、抢救等费用在保险理赔后的余额的20-70%,对由当事人造成的他人伤害由其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5)、如因员工本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等原因而发生工伤事故,并且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的,公司不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当事人行为造成的对公司利益的损害程度,对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6)、工伤争议:当因判断是否为工伤事故而出现争议,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协调后无效时,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可向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仍不服从劳动争议仲裁判定的,可向法院提请诉讼。
九、附则:
1、本办法由办公室人力资源组负责执行。
2、对本办法有疑问者,由办公室人力资源组负责解释。
3、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有未尽事宜者,由总裁指定专人修改之。
本办法呈总裁核准后实施
第四篇: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公司职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和职业伤害后获得医疗救治,分散工伤风险,保障职工的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公司职工适用于本管理规定。第三条工伤保险理赔范围规定如下:
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认定为工伤保险范围内的工伤: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④患职业病的;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⑥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途中,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伤害的。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的,视同工伤: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第五条 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①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②自杀或自残。③斗殴。④醉酒导致伤亡的。
第六条工伤保险报销材料准备 ①一式二份工伤认定申请表。
②受伤害员工有效身份证复印件(身份证过期需打户籍证明)一份。③受伤害员工与公司签定的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其他构成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一份。
④证人证言一份,同时需附证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⑤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初诊病历(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⑥如员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除以上材料外还需提供交警部门的相关材料,如员工本人驾驶机动车的,还需提供有效的驾驶证和行驶证复印件。
⑦因履行职责遭受人生伤害的,应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第七条工伤保险报销流程
第八条 工伤事故为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理按一下执行:
第五篇:工伤保险管理办法
工伤保险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本公司工伤事故申报程序,保障工伤员工切身利益,分散公司员工的工伤风险,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制定本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员工。
本规定所称工伤管理,是指员工在工作时内、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的管理工作。
工伤管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工伤管理的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各部门必须把工伤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并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并考核,各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同时也是工伤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各单位分管安全工作的安全员对工伤管理负具体的责任。
安全监督部是工伤管理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伤事故的调查、统计报告和在职员工工伤及档案的管理。各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工伤管理事务。
负责分管工伤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工伤管理的专业知识,并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管理工作,必须按规定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本单位工作事故的综合分析情况,并在今后防范工伤事故的具体措施。
各部门须办理工伤者必须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的3日内将完整的事故报告及事故分析报安全监督部和人力资源部各一份(时间、地点、受伤经过、部位必须写清楚,否则不予办理)。特别情况应在10日内完成报告手续。
需鉴定的工伤问题,必须由部门写出申请报告及完整的相关材料,人力资源部审查,总监批准,否则不准上报。
凡发生工伤事故必须由安全员或带班组长在当班到安全监督部登记(其他人员不准代替),登记人员要严格把关,并逐级报告领导,经领导签字、安全监督部、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方可办理工伤。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签字、安全监督部经理签字、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批准。
员工在作业场所因工负伤,所在单位必须在8小时内到安全监督部登记。超过规定时间,按迟报事故处罚事故单位当班带班组长、安全检查员各500元。发生事故时,要保护好现场,安监部门或当班值班人员应及时进行现场勘查,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所有上报调查的事故不论是否有工伤,都必须于第二天认真进行事故追查,原因清楚、责任明确。准确记录有关技术数据。各种登记、报告、分析必须存档。
工伤休息三个月以上人员,经鉴定后复工的,由鉴定委员会报名单提交人力资源部备案,如原受伤人员旧病复发,伤者本人可提出恢复工伤申请,经鉴定机构鉴定确诊,认定确是因工伤引起的旧病复发,方可办理工伤待遇。
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工伤鉴定,对鉴定确诊休息的员工应安排治疗,对不具休息的工伤应及时安排复工。
工伤复工员工要求重新住院及转院治疗,必须经鉴定机构鉴定,方可办工伤相关手续。否则一律不予办理工伤手续。
工伤经鉴定复工人员一律回原岗位。因严重“三违”造成的工伤复工前应经安全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后,经有关领导评定后复岗。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补办工伤的,必须是6个月以内发生的工伤,超过6个月,一律不予补办。补办工伤必须履行调查证等手续,有调度登记、事故追查分析记录、调查报告、医院病志必须经过科学仪器诊断的部位,然后提交安全监督部,经工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办理。
补办工伤部位者,必须是在30天之内发生的工伤,如超过30天,一律不予补办,补办工伤部位必须有足够证据,并履行调查取证等手续,有事故追查分析记录、有调查报告、有经过医院科学仪器诊断部位完整的记录。然后交安全监督部讨论、经工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办理。
精神异常者、有脑外伤引起精神障碍者需住院,必须有市级以上的医院颅脑损伤完整病志复印件、负伤的原始材料、社会调查材料、直系亲属有无精神病史证明材料,需住院治疗者必须有人力资源部出据的脑外伤工伤证明,需经公司指定到省级一医院鉴定后,方可住院治疗,鉴定与工伤无关的精神病患者,一切费用自费。
发生事故安全监督部有关人员和安全监督部经理必须参加事故调查。发生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全监督部牵头,组织生产、技术、安全、工会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发生轻、微伤事故由安全监督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组织事故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必须本着“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同类事故的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
调查工伤事故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经济损失;必须确定事故责任者;必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必须写明事故经过、原因、教训、处理意见、今后措施,由安全监督部经理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安全监督部、工会讨论后,作出处理决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妨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必须按事故调查组、安全监督部的处理意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组织处理整改。凡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导致事故重复发生的,从重追究单位领导人员的行政责任。
凡对工伤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指使他人提供假证、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从重处理。
对部门、项目部用不正常的手段私自了结工伤的,公司概不负责,发生上访的给予发生事故的部门、项目部负责人给予从重处理。
从2014年1月1日起,凡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工伤事故直接责任者,取消受处分期间各种奖励。工伤休息期间取消岗位工资、安全效益工资。依法保护员工举报和控告工伤违纪行为,并对其举报和控告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凡工伤管理负责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一律下岗或开除。
焦作市昌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