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讲稿(大全)

时间:2019-05-14 19: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讲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讲稿(大全)》。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讲稿(大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世界上除了有可见的物质现象之外,还有不可见的意识现象。正确理解和把握意识现象,就要对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进行分析考察。同时,通过对意识现象的分析,还从反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论断,进一步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意识的作用。教学重点

1、意识的产生

2、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意识具有社会性? 教学方法

1、分析比较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意识的起源

1.1 关于意识现象的不同表述

在意识的起源问题上,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解释。

· 唯心主义的解释

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黑格尔就曾经说过,意识是“绝对精神”产物。

· 宗教神学的解释

宗教神学家认为,意识是上帝赋予的,是上帝赋予了人们意识。

· 旧唯物主义“物活论”

旧唯物主义中有一派叫做物活论者,他们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比如他们把磁石能够吸铁,认为磁石具有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一种哲学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也就是说,意识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条件。1.2 意识产生的条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意识产生的自然条件。意识产生的自然条件是和生物的进化同步的,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2.1 意识产生的自然条件

第一阶段:从所有物体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反映特性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比如敲打桌椅,桌椅会发出声音,这就是反映特性。

第二阶段: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

第三阶段:从动物的感觉到人的意识的产生。为什么说是人的意识?动物有没有意识呢?科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动物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灵长类,比如类人猿或猩猩,他们就曾经让猩猩取水救火,猩猩在取水救火的时候呢,只知道从自己眼前的水桶里取水而不知道从自己身旁的水池里取水。这就说明了动物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所具备的只不过是简单的意识的萌芽,而并非真正的人的意识。

1.2.2 意识产生的社会条件

那么人的意识的产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实践证明,意识的产生不仅需要自然条件而且需要社会条件。恩格斯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劳动和语言一起,成了两个最重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的过渡成了人脑”。

在劳动中,人们的四肢逐渐分离,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人们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在逐步加强,交流日益密切,交流的工具语言也就应运而生。四肢的分离和语言的产生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大脑的进化,而四肢的分离和语言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创造了可能条件,成为了由猿脑变成人脑,由意识的萌芽发展到人的意识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劳动的产物。

以上我们了解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2、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2.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结构高度完善,成为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病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身体的其它部位受到了损伤,只要大脑没有受伤,人的意识还是处于正常的活动范围之内。所以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是人脑不能自动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意识本质另一方面的表现。2.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永远是被反映到的物质本身

—— 马克思

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现实的客观存在,意识不是主观自生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虽然是客观的,但形式却是主观的,故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会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阻碍作用。这就是说,人的意识不是自然的属性,而是社会的现象,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2.3 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的需要;

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的意识,就其产生发展的动因而言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点,就是人们总是从一定的实践基础出发,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反应一定的客观事物,从而形成某种意识。在社会发展中,任何一种新的意识、新的理论,都是伴随着社会的某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的。

2、意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社会存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管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主管对客观的反映。

3、意识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存在需要的程度;任何一种意识,它只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就会被大力推广和应用。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之所以被大力提倡,就是因为它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三点表明,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的意识。意识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除了具有社会性之外呢,还具有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才能在意识问题上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

意识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意识具有主观的目的性、计划性;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目的和计划,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目的和动机都不同。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人们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意识的指导下,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第三,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以上我们学习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既然已经学习了与意识相关的原理了,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有效的发挥意识的作用呢?

这就需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的统一起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客观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预想的效果,就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 尊重客观规律

· 对客观事物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定位,不能夸大和贬低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以前就有唯物主义、有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为人名服务、与时俱进、共产主义

所谓原理是指:①概念的含义

②概念之间的关系

③理论意义或方法论意义

在答题时有两个答法: 【① ② ③】或【① ③】 物质 = 客观 = 客观实在 = 客观存在 辩证法:全面、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的物质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意识的含义: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 先有物质后产生意识且物质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意识是人独有的 =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否认物质犯唯心主义错误 否认运动犯形而上学错误 运动 = 变化 = 过程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否认相对静止犯相对主义诡辩论错误 实践最大的特点是创造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 意识在内容上客观在形式上主观 本原:世界万物有他产生最后复归于他。

唯心主义的错误有:否认客观、实践 第二章

(一)唯物论总结

五观:物质观(4)、意识观(5+15)、运动观(6.1+6.2)、时空观(6.3)、规律观(14)五系:物质和意识的的辩证关系(8)

实践与人的辩证关系(10)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1-1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6)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关系(18)两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7)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3)一原理:世界物质统一原理(9)

第二章

(二)唯物辩证法总结

一个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实质与核心(25)

两个特征:普遍联系(的特征19-20)与永恒发展(的特征21-22-23)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26--30)

质量互变规律(31-32)

否定之否定规律(33-34-35)

辩证思维(认识)四对方法(39):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五队范畴(24【1--5】):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六个环节:5对范畴 + 整体与部分(事务联系和发展的6个环基本节)主客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主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增强能力:学习辩证法的目的是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章 认识论总结

认识论的前提:区分主客体(1-2-3)

认识论的基础:实践(4-5)

认识论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7-8)

认识论的过程:两次飞跃,无限反复(9-10-11-12-13-14)

认识论的结果:真理与谬误(15-16)

认识论的标准:实践(17-18)

认识论的好坏:价值(19-20-21-22)

认识论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自由(23-28)

第四章 唯物史观总结(1-2-3-4-5)

一个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规律(5---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运动规律(9---12)三对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特性(13---16)

统一性和多样性(14)

必然性和选择性(15)

并进性和曲折性(16)四个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28---37)

社会历史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29)

人的本质 = 劳动 + 社会关系(3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1-32-33)

杰出人物或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特殊作用(34---37)五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7-18)

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20-21)

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22-23)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24)

科技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5-26-27)

第五章、第六章合起来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懂得四个一,学会三个二。手中就有钱,有钱就投资。资本十三论,政经就搞懂。懂得四个一:

一个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

一个规律:价值规律(8)

一个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9)一个理论: 学会三个二:

二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2)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手中就有钱:货币(6-7)资本十三论:

劳动商品论(15-16)

生产两重性论(18-19)

不变可变资本论(22)

资本积累论(27-28-31)

资本循环论(32)

资本周转论

(33)

资本主义工资论(35)

平均利润论(36)

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论(40---44)

剩余价值论(20---26)有机构成论(28-30)社会再生产论(34)

矛盾危机论(38-39)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唯心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是第一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客观世界是人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自我理解:人产生的为主观,非人产生的为客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时代精

神的反应,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四、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二者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联系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李国志10外语3班61

读完这本书后,哲学这个神圣而又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起来。哲学使人深刻。它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揭示事物发展变化最一般的规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它告诉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如何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如何使具体经验上升为一般,如何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如何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我觉得,它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构建我们精神家园的精神纽带。

首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最大区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而其他哲学相对而言是理论哲学。为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点,我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是它怎样规范自己的哲学,另一方面是它否定什么。马克思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强调实践。马克思批评唯心主义,比如黑格尔;批评旧唯物主义,比如费尔巴哈,认为他们不懂得生活实践。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觉得,马克思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提出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区分。

其次,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看法。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将近80几年,唯物史观是其影响最大的一点。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都是唯物史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提法。

毛泽东不仅在唯物论上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对于辩证法他也情有独钟。对于唯物论他强调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于辩证法他在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同时,特别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和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凸显中国与西方和俄国国情的不同,最后也归结到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按规律办事。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思想,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了这个前提,中国革命所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依靠的农民主力军、实行的统一战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也就不难制定出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创生过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迈出的第三大步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以中国化的姿态所做出的科学回答和自觉回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另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我确实收获了很多: 我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本质规律都是隐藏在表象里面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见到的,不过都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究竟真伪如何,还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去甄别。

我学会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尤其在我们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摄取能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都是属于社会的,只有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分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果实。我明白了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多重选择时,就应该分析哪是主要方面,哪些是次要因素,要善于击中要害,有的放矢,绝不能因小失大,“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懂得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社会,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肯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快,但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第二,要坚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讲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讲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后感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通过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心得 矛盾的手法分析三违、辩证的观点完善自己 记得去年在5101N工作面盯班遇见了王书记,他当时问我一个问题是杜绝三违我们井下能不能生产,当时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单纯的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一位刚刚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已经从大学时期的政治必修课任务当中有了更多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 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试题

    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40分)1.哲学是().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班级姓名学号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是我最崇拜的伟大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和恩格斯一起,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惊人的勤奋毅力开创了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