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觅秋白之路(范文模版)
觅秋白之路 伴生命成长 ——访觅小秋白讲解团
3月6日上午,觅渡桥小学大门右侧新建的秋白读书处内突然热闹起来,在前来参观的人群中几位身披红绸带的小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耐心地指引大家参观、熟练地为大家讲解秋白的故事并与来访者大方地进行交流。他们,便是觅小小讲解员实践岗的秋白讲解员。在学校创设的小院士创新岗、小种植员实践岗、小营业员服务岗等学校岗位中,秋白讲解团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次担负起对外宣传、交流的重任,成为秋白母校——觅小的金字招牌之一。
慕名而来的小记者对这些秋白讲解员进行了采访。小记者了解到参加这次活动的讲解员都是通过严格考核、层层选拔,最后从两百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虽然加入讲解团才一两年,但他们也已经参加过好几次对外活动了。而与独伊奶奶亲密接触是大家异口同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一个四年级的小讲解员兴奋地说:“那一次给独伊奶奶讲解,心情特别激动,平时总觉得这些人高高在上,远在天边,那天,却活生生站在面前,还那么亲切地与他们攀谈,真是想都想不到。”说到对秋白的理解,他们表示,以前只知道秋白爷爷非常伟大,自从参加这个团队后,他们仿佛走进了秋白爷爷的生活,一起苦与乐,一道悲与喜。秋白的细心体贴、聪颖勤奋、忧国忧民都令他们更加肃然起敬。
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为了人前的这几分钟演讲,他们在学习之余还要勤背演讲稿,因为稿子的文字文言味道很浓,有些内容晦涩难懂,背起来十分拗口。但这份辛苦并没有使他们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演讲任务,他们接待演讲的对象远到省内其他学校老师,近到市委领导干部,都对他们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都说这个体验岗位让他们胆子变大了,思维开阔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了,还交了很多大、小朋友,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
让我们祝福他们在生命体验教育中收获更多成长的喜悦与感悟。
黄恩泽
指导老师:戚文静
第二篇:班主任总结:觅前行之路 赴心灵之约
班主任总结:觅前行之路 赴心灵之约
当我又一次的成为一名“全职”班主任,我深敢自己肩上担子之重。一年多的“半班主任半科任”状态,让我无暇顾及的孩子们此时已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不但要从头做起,而且会困难重重,虽筋疲力竭,举步维艰,但唯一始终不曾枯竭的是我对孩子永不放弃的那份责任心。因为我也是母亲,我懂得一个母亲的心。我会在平凡的工作中为我的心灵谋一片净土,植上一棵绿树,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一、探前行之路
1、觅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成为我不断学习的动力。我发现工作中要想游刃有余,凭我那正在退化的记忆和我正在悄悄溜走,所剩无几的知识积累根本就做不到。那成为“源头活水”的目标也越来越空洞,越来越遥远。因此,工作再忙我也不忘为自己充电。
2、取他人之经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校有许多可鉴之资。
评教评学中我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他人之长糅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去粗取精。
我校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老师,他们踏实肯干,爱岗奉献。如班级卫生一流的王晓娟老师,班级管理高手周凤琴老师,踏实勤奋的张海凤老师,爱岗敬业的冯春香老师等等。他们的优点值得我不断的学习与借鉴。
3、严律己之路
“静坐常思己过”,“洁身自律”,古人“日三省乎己”。我虽自叹不如,但长思却对我的教学大有益处。
做为一名年轻教师,也许是自我要求严格了一点,我总有忙不完的活。尤其是赛课前后,既要高效率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又要照顾好三十几个孩子,赛课往往会耽误课。为了使我班的成绩不至于游走于学年的边缘,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效益。静坐时常常在琢磨教学之路,使我越来越游刃有余。我班不但没有因为我时常参与活动而影响成绩,反而在历次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我也在xx县小学教学课堂研讨会上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
教育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不断在自我否定中谋求发展的过程。十年教学路,我却不敢轻言经验,始终如小学生一样,细心学习,摸索前行。虽无大的收获,但也不曾落后。
二、赴心灵之约
仍记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之说。怎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了我教育学生的切入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愿示人的角落,那里面或饱含着美好与幸福的回忆,或隐藏着痛苦结痂的伤疤。打开心灵之窗,让那份美好走出来,鼓舞别人,让阳光照射进去,扫去心灵的阴霾。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教育宗旨。我发现只要你能搭建起沟通心灵的桥梁,你就会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而那座桥就是平等。
我班的孙乾坤,父母离异多年,孩子从未象别的孩子那样快乐过。那一天,因为我给他过了一个生日,用他的话说是“一个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生日”,而每天都憨憨的笑着。那一天以后,我才发现他的心灵之窗洞开,一缕缕阳光照入他的心田,他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那一天以后,我发现原来他的字写的那麽漂亮,只是不愿写给他不知心的人看;那一天以后,我发现了太多太多……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天早上我按奈住怒火,平心静气的一问;源于我没有站在权威的一面,而选择了不厌其凡的与他谈心。原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居然这麽简单,那不过是一个平等的站姿、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举手一投足……
我把与学生的交流,看作是我的心灵盛宴,每赴心灵之约,必获无限感悟。
三、思无心之过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许《红楼梦》中的这真谛,烂熟于心,唯缺甚解。当我埋头耕作时,我自以为找到了心灵的方向,却恰恰在此时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乐源于此,苦亦源于此。岂不悲哉。
第三篇:伟人霍秋白读后感
伟人霍秋白读后感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么安逸舒适,那都是以前的伟人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舒适。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伟人霍秋白读后感,欢迎阅读!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国庆节期间,我看了一本学校发给我们少先队员必读的书籍,这本书可不是小儿看的连环画,而是作家出版社出版,季世昌主编,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书籍--《伟人瞿秋白》,《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江苏常州,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少年瞿秋白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同时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瞿秋白的父亲平时爱好绘画,母亲知书达礼,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瞿秋白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瞿秋白烈士忠于党、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而感到自豪。例如,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我想为瞿秋白的英雄气概而喝彩。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觉悟,长大了为共产党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向瞿秋白烈士学习,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看完《伟人瞿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刚翻开书时,便看到了毛主席和宋庆龄奶奶为瞿秋白题的字。毛爷爷写的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我也是这么想的:瞿秋白的这种精神,将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看了这些字,使我对瞿秋白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身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擅长绘画,母亲也是知书达理,瞿秋白从下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瞿秋白刻苦学习,他从小就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长大后瞿秋白教过书当过记者参加过政治活动瞿秋白1921年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7年还被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主持党中央工作,年仅28岁。1931年,瞿秋白仍然坚持为党工作,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取得辉煌的成绩。
1935年,瞿秋白被捕,他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始终坚守革命气节。敌人百般劝降无果,只好派中统特务来劝降,敌人没想到瞿秋白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说:人爱它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面对敌人的再三审讯,瞿秋白都不肯屈服,他于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此时此刻,我的心灵震颤了,对瞿秋白的敬仰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瞿秋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一心为党服务的模样;浮现出瞿秋白无怨无悔的模样
现在我了解了伟人瞿秋白,重温了这段历史后,更加充分认识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以后一定要以瞿秋白为榜样,我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像他一样有坚定的信仰,像他一样有勇气,勇敢地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在学校里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发扬这种优秀品质,争当一名好少年!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直到前些天我观看了《伟人瞿秋白》,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从这个电影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与熏陶。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
那一年,瞿秋白被国军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激励着我成长。我从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我不会忘记他,还有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他已经永远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作为当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是2011年上映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电影。片名灵感来自瞿秋白送给杨之华的一枚图章,瞿秋白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它讲述了党的初期领袖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故事的核心重头戏则是瞿秋白这位著名的文人领袖与杨之华之间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看完这个电影,感触很多。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始于上海大学。当时,瞿秋白是上大的社会系主任,而杨之华也命中注定般地录取了上海大学社会系,成为了瞿秋白的学生。杨之华本就是从家乡出来渴望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新女性,瞿秋白的博学、才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思深深地打动了她。而另一方面,已经与自己育有一女的丈夫沈剑龙却在大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表象下渐渐地迷失了自己,让杨之华颇为失望。久而久之,杨之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革命和学习当中,并在当时蔡和森夫妇和瞿秋白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后来瞿秋白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因为肺结核去世,瞿秋白因住处遭到敌人的搜查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杨之华受组织负责与瞿秋白联系,师生加战友的情谊,渐渐升华,两人一同回杨之华的萧山老家与沈剑龙谈判,并最终结为夫妻。
杨之华说,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是的,从她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便注定了她的人生决不会是以往传统妇女的那种相夫教子那样简单而又漫长的一生。她选择了出去,选择了正视这个社会,并为之努力奋斗。她选择了社会系,就是选择了今后的道路。她选择了瞿秋白,就是选择了以后的人生。诚如她所说的,我们的国家绝对会比现在更像个样子她和瞿秋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所以她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即使是在瞿秋白被国民党发布逮捕令的时候,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嫁给他。而在瞿秋白英勇就义后,又选择终生不再嫁。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瞿秋白最后英勇牺牲的那一段,他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神态自若缓缓走出囚室,走向刑场,沿途一路高歌俄文《国际歌》,最后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着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很难想象,一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竞能做到如此的淡然平静。瞿秋白从来就不是一个贪恋生命的人,从他加入中国共产完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有这么
刻。他在生命的尽头,一路高歌《国际歌》,因为他相信,终有一天,代表被剥削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将走向光明,开启崭新的未来。
革命者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若不是动荡的年代选择了他们去做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们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体会人生的各种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暂或是精力的有限,从来都不是情感的对手,而这正是情感的伟大之所在。所以,革命者的爱情,才能在残破的山河间,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中,在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的怀抱里,萌发而出,并生长为一个时代的抗争与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他们已不在,但,他们的爱情还在,精神还在,在我们心中。
王芸
2019.11.4
第五篇:读翟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们赞扬!“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自同志生平的报告》。
看到这,我突然眼前一亮。瞿秋白,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吸引着我继续往下读。按耐不住内心的我忍不住要探个究竟。瞿秋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伟人?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拥护者!!
瞿秋白少年时就读于常州的学堂,少年求学,学习十分刻苦,从而知识很渊博。起后又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1935
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他6月18日英勇就义当时他高唱《国际歌》,义年36岁。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献身的崇高思想和大无畏气概。
读到这些,我不禁为他而感到十分的惋惜,36岁啊。应该是一个人最壮年的时候,而他。却那么年轻就英勇就义。他的一生又是那么的坎坷曲折。36岁,正处在人生最繁华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可是他从小就是那么的刻苦求学。换到我们现在的孩子又几个能做到那?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至死不屈的精神,他为国捐躯,他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回忆之久。
中国文人向来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但凡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博大襟怀的文人都不甘独善其身,总想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瞿秋白以文人之身从政,又因政事亡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赴难而不再言语,也许他早已被历史疏远。但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且言辞间充满了理性的光辉,可见他是个真性情的人。《多余的话》这篇惊世骇俗、引起极大争议的文字给他的身后平添了无数是非荣辱。也正是对它的解读,我们才得以窥见历史进程以及这一进程中作为一位书生革命家的深刻悲剧。
作家张炜在《葡萄园畅想曲》中说,知识分子的标志不仅是学历和行当上的成就,最重要的依据是一个灵魂的性质。我们愧对瞿秋白的是:旧时代闲适文人在今天卷土重来乃至风靡获宠,这表明我们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天平,似乎更容易向那种恬然自在的个人享乐主义倾斜,而惟独忘了烛照人间的牺牲精神。人谓瞿秋白在对现世的批评中浪费了太多的才情,以致本应从青春的早晨就要开始挥动的艺术之笔到了生命的黄昏还未来得及提起。确实,他不曾经营长篇传世巨著,然而在他喝破魔界道尽世象的檄文中,我们读到了真正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内心的率真激烈泰然达观从容地贯通了从天香楼到罗汉岭的生存境界,自有盗虚名窃禄位尸位素餐假公济私与世浮沉的伪文人们所无法企及的风格高度。
直面人生拒绝妥协呼唤良知的文化精英们拒绝合唱。他们是人文理想和文化精神的坚守者,是秋白、鲁迅的继承者,是今日中国的脊梁,是这个物质时代的哀痛者与幸福者。他们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