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国伟:新媒体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质的提升
曹国伟:新媒体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质的提升
2012年03月17日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于2012年3月17-1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上图为新浪首席执行官、总裁曹国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于2012年3月17日-19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以下为新浪首席执行官、总裁曹国伟(微博)演讲实录:
曹国伟: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也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发展的看法。
我想在座的对新浪已经有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新浪是中国的一个网络媒体公司,简单地讲,我们过去更多的是做一个互联网的门户,现在我们更多的发展到了微博平台,比较好理解的就是雅虎加自媒体平台。我们亲历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网络模式发展的过程。
关于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整个市场的变化,马化腾先生已经讲的非常全面、非常透彻了。我稍微再补充一些。在谈互联网新媒体之前,我想讲的是,今天我们在讨论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发展特别有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慢慢体会到,现在每个人使用的很多产品也好,使用的很多硬件设备也好,其实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同质化,也越来越廉价了。
以手机为例,十几年以前手机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奢侈品,今天中国已经有10亿的中国用户,几年以前一个智能手机几千块人民币,今天同样的功能可能几百块钱人民币,它的价格下降的非常快,普及程度也非常快。我们越来越发现,在未来我们很多公司已经不是在产品层面上的竞争,更多的是在创意、设计、创新上的竞争。
比如手机,同样卖硬件利润越来越低了,但是更多的我们需要开拓手机上内容的服务,创造增值的价值,这是一个趋势。在未来,我们可以发现公司跟公司之间的竞争,或者产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创意、创造力的竞争。现在很多人都在用苹果的手机,大家都认为苹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我们仔细想苹果为什么成功,除了说他抓住了消费的趋势,抓住了一些科技进步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他把科技的成果跟创意、设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的品牌和整个增值有一个质的差异化的定位,这是苹果公司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在未来,我相信创意跟设计、创造可能是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甚至于国与国之间的核心战略所在。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欧洲很多国家,比如英国,已经把创意产业作为他们国家的一个战略来重视。中国也是,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的政府也发布了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来重视。我想这可能是全世界范围的一个趋势。
讲到互联网,讲到新媒体,它怎么样给创意产业带来推动的机会的呢?马化腾先生已经讲的非常全面了。今天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普及率,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革命化变化到底在哪里?他最最重要的价值,从创意和内容上讲,根本上是打破了每个人发布内容、发布信息的壁垒,或者说突破了这样一个门槛。另外,它也给每个人有了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信息的能力,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在过去,少数精英人士创造了内容和信息,通过少数的被控制的或者有限的渠道,比如大众媒体的渠道、发行、出版等等,少数被控制的渠道来传播,所以它的整个效率是相当有限的。我认为互联网新媒体改变的最根本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发布,去传播,去分享,这是一个质的变化。现在在互联网上,除了看到专业媒体创造的内容跟信息以外,更多的可以看到无数的个人在上面创造很多很多的内容,很多很多的信息,并且他们有能力自己做传播。过去我们所说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更多的是需要专业人士通过专业平台去创造和发行,今天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创造他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影视作品,而且他还有能力去传播他们的作品,这其实是我说的互联网新媒体给我们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最根本的一个变化,也是最大的一个质的提升。
刚刚大家谈到了手机终端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普及,这两个东西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今天讲到Facebook,每天大概有5亿人创造信息、传播信息。讲到中国的微博,新浪跟腾讯加起来大概有3亿多用户,这仅仅是两年半的时间里,这是一个飞快的数字,说明大家正在非常快速地使用、占领我们所说的社交媒体的平台。这样一个变化,实际上是非常惊人的,有一个统计说现在互联网上每天创造的信息跟内容,是2003年以前历史上人类创造的所有的信息跟内容的总量。所以说我们迎来了一个信息跟内容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时代。
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些什么问题呢?一方面它给了很多人创造和传播的平台;另一方面,给了专业内容制造者一个更大的所谓内容发行的平台,因为在互联网上一个发行平台 的用户就是数以亿计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另外是版权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在互联网初期,版权创造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果说中国互联网在过去两年里变化最大的就是在这方面一个质的提升。中国在过去两年里,物价中涨的最快的就是视频的内容,可能有十倍的增长。我们新浪在过去两年里,跟美国的NBA签的视频协议,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新媒体的版权协议。这些东西都在变化,如果我们有好的模式,有好的法律保护,相信很多人通过新媒体去创造、传播的话,他们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报。
其实新媒体的发展,或者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我相信每个国家都会有在政策上、法律上、价值观上的不同制约,但是相信一个文化产业真正发展的话,它必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的环境,也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法律保护的体系,这是任何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篇:新媒体艺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新媒体艺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摘 要:本文首先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三个方面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然后从现象出发,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新媒体艺术对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的意义,并强调了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总结了新媒体艺术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发布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第三篇: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定稿]
摘要:当今时代,新媒体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领导干部管理的影响、现状,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快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正确有效引导舆论是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
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总理依据网络信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每年“两会”,网民都会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方式,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第二,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的“千龙网”、湖南的“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
第三,加强舆论监督,保障权力在法治环境下运行。如华南虎事件、抗震救灾中卫生厅干部打人事件等。今年下半年,人民网与中组部监督局合作,开设“12380网络举报中心”,收集群众举报官员腐败和不作为邮件,为反腐败开启一扇新窗口,提供一个新途径。
(二)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挑战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管理形成挑战。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网络和手机传言:“中国地震局警告,北京5月12日晚将出现二至六级地震。”这条假消息一度引发群众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辟谣,也很难立即消除负面影响。领导干部遇到新媒体这一新事物后,面临着判断、决策、治理等一系列新课题,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如何科学而理性地面对新媒体,运用民主政治利器,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等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二,对党的执政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西方媒体也曾扬言:“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国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要用互联网崩裂中国的长城”。法轮功、藏独、疆独、台独等反动势力,在境外开办了反动中文网站;拉萨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把一张武警在影片中扮演僧侣的历史照片当作新闻照片,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国外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上的影响与反影响、渗透与反渗透、攻击与反攻击将更加频繁。和敌对势力的斗争将长期而艰巨。我们一旦失语,就会丧失舆论的主导权,扭转劣势的难度将会成倍地增大,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就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第三,对意识形态管理形成挑战。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已出现新的舆论形成、发展机制。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等方面,传统媒体正逐步让位于新媒体。网民对社会的真实印象、对公共权力的真实评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当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在一定时间内突然进发,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将考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条件下提高管理能力的对策
新媒体对领导对象环境的改变,源于信息技术的民主化提供了政治民主化的方式与途径,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手段来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
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信息教育,领导干部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他自身学习和工作决策的意识、觉悟和心理等品质,可以称为“信息品质”。信息能力和信息品质两位一体构成了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尤其是担负着领导和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科学、民主、高效、公正、透明日益成为信息时代执政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要通过参加专业教育和讲座教育来实现。专业教育是领导干部在学校教育培养的形式下,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起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案例和知识,使领导干部的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自然地联系起来。讲座是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手段。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教育讲座,领导干部可以及时了解世界信息应用前沿的最新成果,了解同行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具体应用方案,从而为加强和筹划所属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拓宽思路。所以,要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让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有关学习班、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等。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不是通过几节专业课程和几次概念讲座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平时要注意自我培养和学习。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参加远程网络教育,有效地配合自学。只有这样的学习培养,才能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使领导干部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分析、判断、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渠道。
(二)提高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
信息学认为,信息渠道是信息源的信息能否高效到达信宿、也即信息接受客体的关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其社会话题聚焦和事件组织有着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互动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
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包括探寻、理解、分析、表达各种信息和想法、把握互动关系的能力,缺乏沟通能力就无法进人网络互动状态,更无法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换句话说,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因此,在网络传播中,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已经模糊化,因为它既包含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包含了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相互转化。领导干部具备了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中既侧重于从党的执政角度考虑问题,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了网络言论的平等又容易掌握网络互动的主控权。在自觉勤奋的网络互动中吸收网络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四)提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能力。
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汹涌民意,一些领导干部往往采取回避、拖延、捂盖、封堵等方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于被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问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一是要对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真相。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三是要以新媒体的速度与新媒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真相,报告政府对于问题处理的意见、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民众的激愤,铲除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舆论能力。
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新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新媒体舆沦进行引导。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应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们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时候政府网站应该站出来,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与公众进行充分地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六)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除了指对新媒体工具和多媒体载体的运用能力(包括对新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辑与传播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对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载体网络新闻、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以及多媒体即时传输工具的运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指对于新媒体舆情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新媒体进行表达、沟通、动员以及舆论引导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领导干部就必须亲身加入到新媒体社会中来,以普通平民的身份参与新媒体活动,成为新媒体虚拟社会中的网络人。只有投身于新媒体世界,做一个网络人,才能深入、及时地了解网络舆情的状况,体察民情、民意:才能了解新媒体交流、沟通的语境,从而更有效、更有技巧、更艺术地应对新媒体的民意、民权诉求。
总之,新媒体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公共领域,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应对新媒体的问题,实质是应对民意、民权的问题。及时有效主动应对新媒体,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舆论的影响及现状,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运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处理新媒体反映的民意诉求。
第四篇:浅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电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电视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传统电视受众遭遇新媒体的分流,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12月底,我国宽带网民达到1.62亿,已经超过有线电视用户数。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69%,意味着电视观
众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电视,意味着电视传递信息功能在网民中已失去主导地位。网民上网的高峰时间段之一是20:00至22:00,与电视观看黄金时段形成直接冲突。特别是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功能的使用增长很快,已从第1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36.3%、34.4%增长到本次统计报告的86.6%76.9%,意味着网民的娱乐方式也已发生重大改变。另外,根据美国对8至15岁儿童视听消费习惯统计,2005年到2007年,看电视或dvd的比例从50%降到38%,上网的比例从47%升至52%。在美国,有75%的网民在观看网络视频。以2007年9月为例,用户观看在线视频的平均时间达到181分钟,平均观看视频数量68个,每天平均超过2个。显然,广播电视受众遭遇网体媒体分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008年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包括广电、电信等6大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相互融合渗透,更明确了双方可进入的领域,其中就包括iptv、手机电视和数字电视。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广播电视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作为广播电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不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消费电子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国带显示屏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有82%的企业已经开始生产cmmb终端。在我国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用户数量预计会超过1.5亿,按照每一个终端1000元计算,1.5亿用户购买终端可带来1500亿元的直接消费市场。随着cmmb覆盖网的建设,将会逐渐形成更大规模的用户终端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拉动我国消费内需,降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的突破,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立、设备产业化和规模技术试验等工作取得巨大进展。据统计,我国cmmb在今年6月成熟接收终端投放市场,9月底全国有100万的用户超过cmmb收看电视节目。到10月初,cmmb终端数量达到120万部左右。未来计划在2009年达到1000万部,2010年的目标是5000万部。但目前,新媒体普遍存在着内容建设匮乏的问题。广电系统应立足内容生产的优势,充分运用品牌战略、蓝海战略和联盟战略,通过竞争、兼并(对外)、整合(对内)等手段,积极发展媒体业务,加快技术创新,开拓运营模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为我台广电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贺凤玲
新媒体,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体,电子杂志,IPTV等等。
从狭义上来说,新媒体就是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一一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被称为第二媒体,基于图像传播的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而新型的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则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
在此,我们采用广义的新媒体概念,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2010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面对面在线交流,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标志性的一页。新媒体已逐渐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也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快速通道。我们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成功应对突发事件,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对我们党建设、运用和管理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推动新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走向进步的必然选择。2008 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调查认为, 中国目前拥有约130 万个BBS 论坛, 居全球第一。网上民意直达高层,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党对新媒体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总理依据网络信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每年“两会”,网民都会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方式,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第二,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的“千龙网”、湖南的“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
第三,加强舆论监督,保障权力在法治环境下运行。如华南虎事件、抗震救灾中卫生厅干部打人事件等。今年下半年,人民网与中组部监督局合作,开设“12380网络举报中心”,收集群众举报官员腐败和不作为邮件,为反腐败开启一扇新窗口,提供一个新途径。
(二)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挑战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管理形成挑战。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网络和手机传言:“中国地震局警告,北京5月12日晚将出现二至六级地震。”这条假消息一度引发群众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辟谣,也很难立即消除负面影响。领导干部遇到新媒体这一新事物后,面临着判断、决策、治理等一系列新课题,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如何科学而理性地面对新媒体,运用民主政治利器,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等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二,对党的执政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西方媒体也曾扬言:“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国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要用互联网崩裂中国的长城”。法轮功、藏独、疆独、台独等反动势力,在境外开办了反动中文网站;拉萨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把一张武警在影片中扮演僧侣的历史照片当作新闻照片,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国外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上的影响与反影响、渗透与反渗透、攻击与反攻击将更加频繁。和敌对势力的斗争将长期而艰巨。我们一旦失语,就会丧失舆论的主导权,扭转劣势的难度将会成倍地增大,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就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第三,对意识形态管理形成挑战。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已出现新的舆论形成、发展机制。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等方面,传统媒体正逐步让位于新媒体。网民对社会的真实印象、对公共权力的真实评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当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在一定时间内突然进发,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将考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条件下提高管理能力的对策
新媒体对领导对象环境的改变,源于信息技术的民主化提供了政治民主化的方式与途
径,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手段来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1.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媒体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新时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导新媒体发展的全局。依然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抓好宣传工作服务于党的工作,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根本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指导新闻舆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上来。
2.运用新媒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利用新媒体,借助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多种新媒体终端,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快捷、及时地获取知识,是新时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便捷的“工具”。目前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和外网,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性,开发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学习的平台,为党建工作服务。
3.运用新媒体,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各单位应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设立在线交流平台,形成群众和领导干部的互动,增强干部与基层的联系,使领导能更好的体察“民声”,更充分的体现“亲和力”,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4.运用新媒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利用新媒体,传达党的声音,通达社情民意,要把党的声音和人民的声音统一起来;把握舆论导向和重大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以正面宣传为主和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各单位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加强互动,集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
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在网上开博客,和网友交流探讨政务,了解民情,共商对策,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7年6月,由人民论坛杂志社和人民网时政频道联合进行了“党政干部阅读习惯”网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的党政干部占到26.96%,仅次于通过书籍阅读的28.55%,但是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通过报纸和杂志进行阅读的24.02%和19.64%,说明党政干部接受新媒体的速度加快,程度更深。
2009年6月进行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中,50.5%的受访干部认为,网络给传统阅读带来了较大冲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的方式在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中较为流行,且得到较多肯定。调查发现,一些干部不喜欢网络阅读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识水平受限,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干部上网的难度越大;二是受办公条件与设备局限;三是不认同网络阅读的效果。网络阅读所提供的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为阅读行为带来的方便快捷很快得到了广大领导干部的青睐。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造成读者信息超载重负以及浅阅读现象的盛行。当信息生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受众不可能再细嚼慢咽,他们本能的应激反应就是浅阅读。而这种快餐式的浏览取代了对文本的细读与思考,实用化的阅读遮蔽了对经典的品味与学习,那么,读者的心灵就难以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滋养与润泽。总体而言,党政干部利用网络媒体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比传统的书籍获取方式更加迅捷、全面,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信息教育,领导干部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他自身学习和工作决策的意识、觉悟和心理等品质,可以称为“信息品质”。信息能力和信息品质两位一体构成了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尤其是担负着领导和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科学、民主、高效、公正、透明日益成为信息时代执政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要通过参加专业教育和讲座教育来实现。专业教育是领导干部在学校教育培养的形式下,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起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案例和知识,使领导干部的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自然地联系起来。讲座是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手段。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教育讲座,领导干部可以及时了解世界信息应用前沿的最新成果,了解同行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具体应用方案,从而为加强和筹划所属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拓宽思路。所以,要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让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有关学习班、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等。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不是通过几节专业课程和几次概念讲座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平时要注意自我培养和学习。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参加远程网络教育,有效地配合自学。只有这样的学习培养,才能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使领导干部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分析、判断、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渠道。
(二)提高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
信息学认为,信息渠道是信息源的信息能否高效到达信宿、也即信息接受客体的关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其社会话题聚焦和事件组织有着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
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互动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
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包括探寻、理解、分析、表达各种信息和想法、把握互动关系的能力,缺乏沟通能力就无法进人网络互动状态,更无法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换句话说,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因此,在网络传播中,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已经模糊化,因为它既包含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包含了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相互转化。领导干部具备了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中既侧重于从党的执政角度考虑问题,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了网络言论的平等又容易掌握网络互动的主控权。在自觉勤奋的网络互动中吸收网络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四)提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能力。
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汹涌民意,一些领导干部往往采取回避、拖延、捂盖、封堵等方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于被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问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一是要对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真相。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三是要以新媒体的速度与新媒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真相,报告政府对于问题处理的意见、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民众的激愤,铲除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舆论能力。
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新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新媒体舆沦进行引导。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应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们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时候政府网站应该站出来,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与公众进行充分地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六)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除了指对新媒体工具和多媒体载体的运用能力(包括对新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辑与传播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对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载体网络新闻、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以及多媒体即时传输工具的运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指对于新媒体舆情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新媒体进行表达、沟通、动员以及舆论引导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领导干部就必须亲身加入到新媒体社会中来,以普通平民的身份参与新媒体活
动,成为新媒体虚拟社会中的网络人。只有投身于新媒体世界,做一个网络人,才能深入、及时地了解网络舆情的状况,体察民情、民意:才能了解新媒体交流、沟通的语境,从而更有效、更有技巧、更艺术地应对新媒体的民意、民权诉求。
总之,新媒体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公共领域,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应对新媒体的问题,实质是应对民意、民权的问题。及时有效主动应对新媒体,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舆论的影响及现状,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运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处理新媒体反映的民意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