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合语言活动
融合语言活动:快乐服务站
大4班 执教:方 芳
一、设计思路:
1、选材的思考:
(1)来自主题。《周围的人》是大班主题活动之一。自从开展本主题以来,孩子们了解到他们周围的人对自己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孩子自身忽略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认为自己并不起作用。因此本活动想借助小动物帮助他人的情节,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幼儿通过讨论明白:帮助别人要做合适自己的事,这样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2)来自生活。大4班是融合试点班,平时一周总有三天会有康康1班的特殊幼儿进入本班参加半日活动。虽说大部分幼儿都已接纳、熟悉这两名特殊幼儿,但是真正要落实到行动上去怎样帮助这两名特殊幼儿还有些茫然,因此,我选用了这一教材,目的是通过本次活动,让本班幼儿更深地了解这两名特殊幼儿的需要,从而落实到行动,最后让大家体验到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
2、幼儿的经验分析:
这是一次融合语言活动,有特教班的两位孩子融入到大4班中,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主要以大4班孩子的能力为主。
根据近阶段的主题与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本班幼儿的经验已有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对周围人的工作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2)已具有初步的合作、分享的意识。近阶段,金老师的活动《丁丁找快乐》做了较好的铺垫,让幼儿在感受故事的同时让孩子感觉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而这种分享和帮助不光是自己身边的好朋友,也包括那些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小朋友:黄XX和毛XX。
3、活动的价值分析:
本活动想借助小动物帮助他人的情节,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幼儿通过讨论明白:帮助别人要做合适自己的事,这样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最后让大家体验到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
4、融合教学法的运用:
首先,“榜样学习法”是特教班孩子在学习中所必需用的方法,根据康康1班研究的普特融合中的教学方法——“榜样法”,在整个活动中让大4班幼儿作为一个个榜样,供特教班幼儿模仿学说、学做,将榜样法贯穿始終,起到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其次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把小动物们帮助别人的过程演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动态的画面,满足了故事对特殊角色的动作处理,也满足了幼儿对视、听感官积极参与的要求。通过生动、形象化的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最后还运用了“情境游戏法”。情境游戏既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又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还得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理解他人说话意图,考虑怎么回答,从而逐步提高在不同语境中运用适当语言的能力。当然在游戏中,孩子们还能互相协商、合作。
二、活动目标:
1、理解快乐服务站的实际意义,知道要用自己的本领给别人带来快乐。2.、体验帮助及被帮助都是快乐的。
三、活动重、难点:
体验帮助及被帮助都是快乐的为重点,理解快乐服务站的实际意义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
1、对周围人的工作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2、已具有初步的合作、分享的意识。教师环节材料的创设:
1、课件《快乐服务站》。
2、玩具电话两个、快乐小区及快乐服务站的场景布置。
五、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理解故事----逐层推进----拓展延伸
↓ ↓ ↓ ↓ 激发兴趣 感知情节 加深理解 升华情感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知道: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时感到很快乐,而我们在得到他们的帮助后也很快乐。
(二)理解故事,感知情节
1、今天,方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看这是哪里呀?(快乐小区),在这个小区有个快乐服务站,站里有一群小动物,他们非常乐意为别人服务,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2、教师点击课件【故事欣赏】,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快乐服务站》。
3、幼儿讨论: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2)有哪些小动物担任服务员?(3)他们各自去帮助谁?(4)他们快乐吗?为什么?
(此环节让特教班幼儿模仿普教班幼儿说,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三)逐层推进,加深理解
1、你觉得小动物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
2、故事中的大象做了什么好事?
3、什么好事是猴子做的?
4、刺猬、兔子又做了什么好事呢?
5、讨论:小兔去救火好不好?为什么?(自由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这些小动物根据各自的特长,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所以小动物们很开心,很快乐,帮助别人可以得到快乐。
(此环节让特教班幼儿继续模仿普班幼儿说,进一步理解要用自己的本领给别人带来快乐。)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想一想,黄XX、毛XX有哪些困难需要你们帮忙的?
2、想一想,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帮助他们?
3、游戏:快乐服务员
(1)请两位教师充当电话员,幼儿分成四组,两组充当服务员,两组充当寻求帮助的人,幼儿通过打电话寻求服务员帮助。
(2)游戏过程中,做服务员的幼儿注意服务的态度,被帮助的幼儿要表示相应的感谢。
(此环节关注普特幼儿是否能合作游戏,体验帮助及被帮助的快乐。)
七、活动延伸
1、引导普教班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多帮助特教班的同伴。
2、在区角活动中设立“快乐服务站”,让孩子们进一步参与游戏。
2010年12月21日
活动反思:
师生互动的有效度既有赖于幼儿的兴趣,还有赖于幼儿自身的体验和知识经验。幼儿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师幼之间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
本次活动的选材首先来自主题;其次来自生活;最后是根据幼儿的经验选择了本教材。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榜样学习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游戏法”等方法。活动中以幼儿自身的经验展开讨论,通过挖掘自身细微的能力来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热情,那样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度就有所提高了!
同时在活动中我关注全体与个别的兼顾。对于胆小的幼儿怯于大胆地进行表达的时候,我积极鼓励,选用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满足了这些胆小幼儿要获得成功的愿望,也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特教班的两位孩子也在我的指导下尝试着大胆表述,在座的老师都赞叹他们的进步。
第二篇:融合实践活动总结
溪头中心学校“融合实践活动”总结
从本学期开始,县局将“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月”改称为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实践活动(简称“融合实践活动”),并贯穿整个学期。根据学校“融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本学期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县教电【2014】7号文件精神,我校便拟定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形式做了计划安排。
1.融合实践活动内容以“九个一”等为载体。同时,还要着力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经验交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活动形式包括:主题研讨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中老年教师应用、校本资源库建设、资源融合研讨、优质课观摩、整体结合等。
二、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经过学校统一组织安排,融合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内容得到逐一落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经验交流活动
根据县局活动安排,2014年11月19日在万众教学点进行了我校与武阳中心学校“全覆盖”应用经验交流活动。
2.与校本培训进行融合。
为了全面有效地把融合活动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还开展了远教公开课教学活动。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教案,自制整合课件,上公开课。课后,我们组织说课和评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评课中,大
家一致认为,这样的教研形式无疑是落实课改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观摩,我们深感教育信息化已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效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3.切实做好教师培训
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员承担培训任务,全体教师都必须参与。本学期结合到市教育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中老年教师技能大赛、及班班通项目的实施等,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与课件制作上,分别于安排三次培训。
4.校本资源库建设
为了不断增加和完善校本资源库资源,让更多的教师共享这些优质资源,学校还就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作了规划,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初中、小学及幼儿全部课程与课时的资源建设,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及有关视频资源。同时,学校还专门安排各科的骨干教师作为资源的审核员,把好质量关,择优选出资源向县教育资源网及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5.加强校际交流
三、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本学期学校在融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上能够坚持“立足常规,积极创新”,全体教师能根据上级及学校要求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广大学生也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教育教学效益得到凸显。但客观上原因,使得校本资源库建设较为缓慢,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的资源被采用的还较少。今后我校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调整
思路,改变这些薄弱之处。
第三篇:社会融合活动总结
隆林各族自治县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014社会融合活动
工作总结
随着春节的临近,机构的工作也圆满结束。在这一年中,机构在社会融合活动方面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活动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机构的工作实际和当地现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已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计划逐月开展各项活动。六月份和隆林县特校学生联欢,七月份到超市游乐场游玩和购物,九月份到大广场游玩、购物,十月份和隆林特校学生联欢,十一月份到隆林县博物馆参观,十二月份到后龙山游玩。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开阔残疾孩子的视野,让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乐于去接触社会、走入社会。也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我们身边有一群特殊的残疾孩子,他们需要关心、需要照顾,愿意接纳残疾孩子!
二、宣传报道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要求,每一次开展的社会融合活动都有专人摄影,并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三、安全保障
为了做好安全工作,每次社会融合活动的开展,都有方案,经过学校领导的同意才能开展。在活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的计划来实施,做到万无一失。
第四篇:中班语言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和大老鼠》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知道朋友在一起要又好相处。
2、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续编故事。活动重点:续编故事
活动难点:懂得幼儿之间不做奇强凌弱的事,要互让友爱。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升中班了》;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我们已经听过了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二、出示挂图,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将其按部分,从开始到“还是不敢对大老虎说什么”。提问:
大老虎和小老鼠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大老虎这样做好吗?小老鼠应该怎么做?
讲后半部分,从“有一天”到结束。提问:大老虎把瞎老鼠的城堡踢飞以后,小老鼠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它会这么生气?为什么大老虎见小老鼠生气了,有点后悔?它以后会怎么样呢?
三、交流。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四、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续编故事。
幼儿续编故事,师生共同对续编的故事进行评价。活动反思:
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因了这个绝妙的设计,矛盾冲突波澜迭起,喜剧气氛也被渣染到了极致,一种顽董的幽默跳跃在字里画间,让人自始至终忍俊不禁,而同时,又情不自禁地要去琢磨那些隐藏在如此有趣的故事背后的东西。这节课中,我不仅在引导反复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挖掘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阅读绘本图书的方法,最后还引导孩子自己续遍故事。课上,我领着孩子们从头看起,一页一页地读,从观察画面开始引导学生即兴说感受,教师再加以观察的提示和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感性得到滋养,得到抒发。这个感情的线索就是对朋友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爱的生长,故事的生长,教学的成长,教育本身的成长。当情感在老师精心的铺垫下越来越激烈时,孩子表达的欲望被瞬间点燃了,于是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言为心声”。有时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没有一把真正能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让他们经常无话可说。其实像绘本这样的书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这样,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孩子们为了让你了解,一定会畅所欲言。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幼儿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没及时对孩子们的创作进行更好的引导。
第五篇:语言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名称:亲子童话剧表演
方案介绍:
一、活动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续编、创编故事,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进入大班的幼儿在自主阅读方面的能力日益加强,而且家长也逐步重视幼小衔接等问题,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幼儿阅读。所以班级借助亲子阅读的契机,开展“经典浸润人生,阅读启迪智慧”为主题的亲子童话剧表演活动。此次活动以童话剧的形式表现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幼儿对童话故事的理解。通过此次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又能促进亲子之间情感交流,加强家园合作,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接触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2.为幼儿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增进家园在经典阅读活动中的相互促进和合作。
三、活动流程:
1.宣传发动:前期大班组制作宣传海报,放在校门口供家长阅读,再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以校讯通的形式发送通知,把亲子童话剧表演活动的要求及参加方式通知家长和幼儿。
2.班级内报名:家长通过短信,了解了此次活动的有关情况,可以到班主任处报名,参加活动。
3.班内海选:有意向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幼儿到班内进行表演,根据表演的情况进行筛选,并推选出优胜者参加年级组的表演。
四、活动要求:
1.以童话故事为剧本,以童话剧的形式大胆表现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与情感变化。
2.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表演,一方面显现亲子童话剧的意义,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在表演和排练的过程中使孩子对童话故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体现此次活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