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时间:2019-05-14 02:3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第一篇: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积极应对和处置在医院内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促进医院和谐建设,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等)及本院服务范围内的危化品、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火灾、水灾、台风、地震、**、恐怖、重大医疗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可预见或突发的各类公共安全类事件。

(二)指导思想

第三条

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先救人、后救物,先控制、后处置的指导思想,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迅速成立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和指挥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医院院长、书记 副总指挥:院领导、院办主任

指挥部成员: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办公室,医院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职能科室其他人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院办。

(四)监测与预警

第五条

根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类别,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落实人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

第六条

医院所属各科室均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第七条

根据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响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

(五)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八条

建立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院办:医务部:后勤部(保卫):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报告院总值班:

第九条

职能部门接到突发性公共事件报告的同志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指挥部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或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情况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同时迅速向当地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自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计算2小时内向学院及卫生厅报告。

第十条

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一条

医院建立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全面。由医院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定医院新闻发言人,严禁其它人参与发布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六)培训与演练

第十二条

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各自主管范围内最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将排在前五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作为重点,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应该采取的对策,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对相关人员实施培训。

第十三条

培训应是全方位的全员培训。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对各级各类人员(包括临时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对特殊人员应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如医院新闻发言人应进行媒体沟通技巧的培训等。

第十四条

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中各责任人的责任与义务分别制订具体的“应急反应预案”,预案针对各个关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明确其职责范围、协调对象、主要对策、行事步骤、联系方式等。预案内容力求简明扼要。

第十五条

模拟演练每年1-2次,由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订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七)突发性公共事件现场保护

第十六条

现场保护: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院分管领导,同时向南宁市建政派出所汇报,由派出所派人赶赴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现场,负责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医院做好配合工作。

(八)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前期处置 第十七条

医院内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院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组织实施相应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随时将突发性公共事件发展情况报医院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后勤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损坏的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紧急调用相关的物资、设备,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九条

保卫部门在派出所人员来到现场之前应当加强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治安。

第二十条

医院急救小组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

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初期,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九)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实施

第二十二条

公共卫生类:立即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道路交通类:立即启动《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预案》。第二十四条

火灾类:立即启动医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类:建设工程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指挥部应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工作。制定抢险措施,调集抢险队伍和施工机械,搜寻遇难和幸存人员。同时启动《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预案》

第二十六条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类:立即启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爆炸、**、恐怖、破坏类: 第一款

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第二款

组织力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尚未爆炸的危险品和疏散人员。

第三款

协助公安人员搜寻证据,追查或监控有关嫌疑人员。

第四款

若有人员损伤,则同时启动《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预案》。

第二十八条

自然灾害类:立即启动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十九条

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立即启动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十)附则

第三十条

本《预案》是作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医院实施抢救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医院各部门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院预防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意识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的能力。

第三十二条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突发性公共事件抢险救灾的义务。

第三十三条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的严重程度,按医院奖惩制度相关条例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医院办公室负责解释。附件1: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预案

第一条

准备阶段:

(1)接到电话后,通知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接诊准备。

(2)通知行政(医院办公室主任),医疗主管部门(医务部主任)。

(3)通知相关科室医师,护理人员到现场集中。(4)随时向医院领导汇报。(5)通知手术室、血库等做好准备(值班医生、护士、主任、护士长)。

(6)成立临时抢救领导小组:

医疗技术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通知医院宣传部门,进行必需的摄影、摄像工作,一方面可及时做总结,一方能为医院留档。

第二条

预检分诊

(1)指定专人负责病人登记及统计。

(2)根据群体伤员病情进行预检分诊,如:危重病人与轻病人,内科和外科作大致区分,对需紧急抢救的病人做到紧急处理。

(3)根据病人的主要伤情,确定首诊负责科室。(4)组织对病员的输送人员,对重伤员需指定专人守护。

第三条

输送安置阶段:各项检查完成后,患者诊断已明确:

(1)需急诊手术者应立刻送手术室。

(2)危重病人应收入到各相应专科及重症病房.进行抢救及治疗。

(3)轻病人相对集中安置,进行治疗。附件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一条

“预防为主,预消结合”是消防工作实行的基本方针,做好消防应急预案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确保消防工作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医院防御和抵抗火灾能力、保护病人及职工人身及公私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第二条

为了有效的预防火灾及发生特情时从容应对,特制定医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成立相关组织。

第三条

组织机构:医院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小组(1)组 长:分管后勤副院长(2)副组长:后勤基建部主任(3)成 员:各科负责人

(4)灭火行动组:医院勤杂值班队、医院总值班室、病区当班医生、护士。

(5)通讯联络组:医院总值班室、院办工作人员。(6)疏散引导组:当班护士、工友。

(7)安全防护救护组:急诊、门诊医生、护士。第四条

报警和接警

(1)发生火灾后,应大声喊:“起火了!起火了!”,向着火房间的窗户外发出呼救声并撒扔废纸片示意,同时向院办或院总值班报告及消防“119”报警。

(2)院办或院总值班接警后,并及时通知医院领导及分管领导,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条

医院消防自救预案(1)原则:先救人,后救物。

(2)灭火行动组(医院勤杂值班队、医院总值班室、病区当班医生、护士)在发现火警或接警后,保持冷静,迅速切断楼层电源,关闭氧气瓶,取回灭火器开始灭火。

(3)疏散引导组(当班护士、工友)在报警后,及时做好人员的疏散准备工作。需要时在病区楼道和医院花园之间来回引导疏散人员。

(4)通讯联络组(医院总值班室、院办工作人员)在接警后,及时联系医院勤杂值班队,并联系相邻科室人员协同进行灭火及疏散、抢救人员和重要物品。

(5)安全防护救护组(急诊、门诊医生、护士)对疏散及抢救出来的人员进行检查分类,优先抢救危重病人。

第六条

配合专业消防人员

(1)消防车赶到现场后,由院总值班引导消防车停靠在有利位置,调集部分医务人员配合消防官兵进行现场抢救人员及灭火。

(2)善后处理:灭火完成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附件3: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条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类别:自然灾害包括气象、洪水、地质、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第二条

等级确认与划分:根据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对医院医疗、生活产生的影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级—Ⅳ级。

Ⅰ级事件:医院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Ⅱ级事件:医院所在区域内的人员和财产遭受较大损害,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Ⅲ级事件:对个体造成损害的,对医院医疗和生活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自然灾害。

第三条

应急处置程序

(1)根据有关规定,在政府发布医院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预报后,医院即可宣布进入预备应急期。

(2)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启动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要按照地方政府统一部署,发布相关通知,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

(3)灾害发生后,医院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妥善处置。同时,将医院受灾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各科室要在医院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本科室抢险救灾及自救、互救,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如下工作: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救;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协助组织力量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医院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协助交通部门恢复被毁坏的道路和有关设施;协助电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障通信畅通;协助电力部门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系统功能等,保证医院用电供应。

粮食食品物资供应:协助有关部门调运食品与物资,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灾民安置:协助民政部门调配救济物品,做好职工及病员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维护社会治安:协助、配合公安、武警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医院和社会治安。

消防:协助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火灾的扩大蔓延。

次生及衍生灾害防御:协助有关部门对医院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及时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稳定情绪,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

灾害损失评估: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应急资金:做好应急资金拨款准备。

接受外援:协助有关部门接受和安排紧急救援物资。宣传报道:按照有关规定,由医院办公室统一归口向社会公众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

第四条

善后与恢复: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从应急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及时开展补救工作,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医院正常秩序。

(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2)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医院秩序,疏导职工及病员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避免再次发生衍生事故。

(4)总结经验教训。对因玩忽职守、渎职而导致自然灾害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附件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能够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发生的特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设备(简称锅容管特)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使用范围: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安全故障应急处理

第三条

各级组织及人员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后勤副院长;成员:医院办公室主任,后勤基建部主任、副主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成员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2)医院办公室负责协调院内各部门的联络。(3)应急小组负责人员的疏散。(4)保卫科负责警戒和保护现场。(5)总务科负责现场证据的收集。

(6)维修组负责设备的抢修,切断汽、水、电源等,并负责组织日常应急演练。

第四条

事故处理的措施和方法

(1)一旦发生特大锅容管特事故,事故科室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疏散群众,防止事故扩大蔓延,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保护好现场,同时用最快的方式报告有关部门。

(2)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成员要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故的种类、特性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要对现场的重要物资、设备,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设备、器具组织安全转移。

(3)保护好事故现场,查找造成事故的可靠证据,询问有关人员,查找物证、资料、数据等第一手资料,工作上要做到“严、准、细”。按照锅容管特事故处理的有关法规、规定,对事故原因做出科学公正的分析,分清责任,提出今后防范措施或建议。

(4)压力容器使用科室及部门应配备专用抢险器材、防护用品,明确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演练。

附件5: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秩序,保护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的通告》等法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重大医疗纠纷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医患双方对诊疗后果及其原因有分歧,患方出现故意殴打医务人员、损坏医疗机构公共财物、占据办公、诊疗场所、拒绝将尸体移放太平间等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的医疗纠纷。第三条

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的群体事件是指因重大医疗纠纷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危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以及扰乱医疗机构工作、医疗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第四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的群体事件的处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

第五条

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由医院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成立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医院院长、书记 副组长:医院业务副院长 副组长:医院行政副院长 成 员:医院办公室主任

党委办公室主任

医务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

后勤基建部主任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

第六条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安排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按照分配的工作岗位,各司其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院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医务部主任、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负责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等日常工作。

(三)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第七条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制定防范、处理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事件的预案,预防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理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的群体事件。

第八条

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后,医院立即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重大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小组,下设工作组,由医务部(包括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护理部、涉及医疗纠纷的科室、保卫科和医院办公室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处理有关事宜,做好患者一方的解释和说服工作,缓解医患矛盾。如果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事件,应该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局。对一般医疗纠纷事件要以书面形式或电话2小时内报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医院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在接待投诉人时进行实时录像和同步录音,并妥善保存录像录音资料。

第十条

在重大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处置时发现患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医疗机构内部保卫部门应立即在职责范围内处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有关情况:

(1)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2)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的;

(3)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的;(4)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5)占据办公、诊疗场所、抢夺医疗文书或医疗物品,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

(6)在医疗机构内或大门口设灵堂、堵塞通道及大门,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

(7)其他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

(十一)重大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第十一条

凡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事件,当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和单位领导报告,单位领导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对出现本预案第十条所列情况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患者及其家属可向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查处要求。

第十二条

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或行业作风工作督查小组接到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负责调查、处理或确定专人调查处理。

第十三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在自愿、平等、诚信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处理,如达成和解协议,处理即告终止。对投诉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纠纷,医院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经多次调解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可建议患者或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第十四条

为查明医疗纠纷案件的原因,医院和死者家属均可以提出尸体检验的要求。如因拒绝或拖延尸体检验而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由拒绝或拖延一方负责。尸体检验不得超过48小时。应敦促死者家属将检查后的尸体及时进行火化。

第十五条

收到尸体检验鉴定结果后,医患双方应当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清责任,划分责任大小,确定医方存在责任的,医患双方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规定,通过医患双方协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调解或诉讼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等方式,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第十四条 因医疗过失或医疗并发症致残但不需继续治疗的住院患者,其家属应及办理出院手续。对于无理纠缠,拒绝出院的,经劝说无效,医院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以医疗事故为借口要挟、损坏公物,殴打辱骂医务人员,聚众闹事,以及其他行为扰乱医院工作秩序者,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黄 塘 镇 卫 生 院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标准化建设行动文件精神,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林祖阳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院长)

成员:王竞扬(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公卫负责人)

林都彬(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医疗负责人)

柳建阳(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防疫专干)

陈顶农(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药房负责人)

王珊玲(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妇产科负责人)

吴丽敏(惠安县黄塘镇卫生院护理部负责人)

2、职责:

(1)、凡出现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群体性事件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科室直接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应当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并准备好处置预案。

(2)、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指挥、处置。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工作人员应诚恳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涉事单位或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

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二、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4、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5、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事前处置做到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做到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做到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三、善后工作

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黄塘镇卫生院

第三篇: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普洱中心卫生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杨进山(院长)

副组长:刘远会(业务副院长)

成员:张传江(防疫专干)

谢永英(总护士长)

钟美(妇幼专干)

2、职责:

(1)凡出现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群体性事件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科室直接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应当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并准备好处置预案。

(2)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指挥、处置。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工作人员应诚恳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 1

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涉事单位或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二、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4、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5、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事前处置做到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做到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做到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三、善后工作

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

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普洱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第四篇:突发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突发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

汪大海,柳亦博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公共部门在预防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应重视社会组织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为弱势群体、强势群体以及公共部门之间建立情感嵌入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使目前社会网络“单一中心”结构转变为更灵活机动、更富有组织弹性的“双中心”结构。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不仅能使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博弈达到一种双赢的纳什均衡,同时还能大幅减少社会交易费用。

关键词:复杂社会网络;突发群体性事件;情感嵌入;社会组织

我国社会现阶段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政治和行政体制的改革,都进入了阻力重重的深水区。这一时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也是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博弈的磨合期。在利益群体相互角力的磨合过程中,难免出现分歧,而分歧的出现会导致矛盾逐渐积聚。一旦矛盾积聚到临界点时,通过“诱因事件”的触发,就很容易形成突发群体性事件。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仅仅依靠事先制定各种缜密的应急预案,无法契合复杂多变的后工业时代的需求。正如美国应急管理专家威廉·沃所言,现代应急处置表现出一种悖论:“一方面,应急相应需要精细的计划和组织;另一方面,应急响应又是自发的。应急决策者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临机决断能力,这是因为计划不管做得多么好,都很少能与现实情况完全契合,要把现实中相互冲突的需求整合起来,这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1]我们应当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社会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演化机理,从根源处找到预防和处置的突破口。

一、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及演化机理

从事件爆发的原因层面划分突发群体性事件,我们可以根据其参与者是否具有直接的利益诉求将其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利益诉求型”群体性事件,如各类社区维权群体、失地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的上访等。厦门“PX”事件、重庆出租车“罢工”事件以及上海沪杭磁悬浮工程事件等均属于此类群体性事件。第二类为“泄愤型”群体性事件,如民间有组织的反日游行、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集体发泄、“法轮功”煽动的群体性打砸抢事件等。陇南事件、孟连事件、西安反日游行事件等等均属于此类群体性事件。

这两类突发群体性事件实际非“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其演化的基本过程可以用沙堆模型来解释。在此先引入沙堆模型:向一个圆盘逐粒地添加沙粒,起初沙粒紧靠在它们落下的位置上,但是很快它们就叠起来形成了具有平缓斜坡的沙堆。这个沙堆不时会出现某处变陡的现象,这时沙粒就滑下来,引起小小的沙堆崩塌现象。随着沙子增加,一些沙粒开始落到圆盘之外。当加入的沙粒数量与落在圆盘之外的沙粒数量在总体上达到平衡时,沙堆就停止增长,整个沙堆系统在这时达到了临界状态[2]。

我们可以运用沙堆模型来解读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积聚过程,将事件矛盾相应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矛盾亚临界状态(事态处于潜伏积累期)———矛盾临界状态(诱因事件出现)———矛盾超临界状态(突发群体性事件爆发,沙堆模型出现崩塌)———沙堆模型再次处于亚临界状态(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和上级政府的介入,矛盾得到化解或缓和)”。沙堆模型实验发现,沙堆从亚临界状态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中,沙崩的规模也服从幂律分布,并且沙堆在临界状态下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处于临界状态的群体是否采取激进的措施,是否拿起“弱者的武器”[3]表达不满,还要取决于诱因事件的性质及时机;第二种不确定性是指,利益诉求型突发群体性事件和泄愤型突发群体性事件是存在行为和逻辑的内在联系的,并在一定触发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利益诉求型群体性事件在爆发后,如果得不到适当处置会使矛盾激化,并很可能发展成为更加激进地泄愤型群体事件;而泄愤型群体事件也可能由于公共部门、社会组织或其他利 益集团的及时介入而使人群愤怒的情绪得到缓冲,演变为维护自身权利的示威游行活动。

二、复杂社会网络理论的重构

矛盾的积累可以用沙堆模型来解释,而矛盾的化解不能采取行政高压手段去运动式地“堵”,而是要依靠畅通民意进行常态式地“疏”。本文将从复杂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去深入剖析畅通民意的路径选择问题。首先,要对复杂社会网络理论进行概念上的梳理和厘定。

(一)复杂社会网络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的概述

所谓复杂社会网络,是对复杂社会系统的一种抽象描述,它突出强调系统结构的拓扑特征,具有一般社会网络的普遍特性。网络由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边所组成。节点表示一个社会单位或者社会实体,也可以是个人,不一定是有“行动”能力或者有意志力的有机体;边表示网络中各个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4]。简而言之,复杂社会网络理论把构成复杂社会系统的单元抽象成节点,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边,所以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社会系统当作复杂的社会网络来研究[5]。

网络密度是社会网络中实际拥有的联结数与最多可能拥有的联结数之比,能够衡量社会网络中各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于一个由节点和边相互联结而成的复杂社会网络,如果网络密度为0,则所有节点都是孤立的;如果网络密度为1,则每个节点都与自身之外的所有其他节点相连,此时形成的网络结构称为“完备图”。从复杂社会网络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社会结构,其网络密度应是介于0与1之间,并以公共部门这个节点为中心的“明星图”。网络集中度是指一个网络中的联结集中于一个或者几个节点的密集程度,主要用来衡量特定节点所嵌入的联结数。一个节点的联结数越多,则这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就靠近社会网 络的“中心”。路径长度是指从一个节点开始,不经过重复的点和线达到终点所经过路程的长度。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CPI)是衡量网络中路径长度的参数,路径长度决定了信息和知识的传递速度和难易程度,因此它可以用来衡量网络的效率。单个节点的平均路径长度等于该节点到网络中其他节点路径长度的平均值,而整个网络的 CPI等于网络中所有节点平均路径长度的中值[6]。

1944年 Karl Polanyi在《大变革》[7]一书中首次提出“嵌入性”概念,并用于经济理论分析。Polanyi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将非经济的制度包括在内是极其重要的”,“经济作为一个制度过程,是嵌入在经济和非经济制度之中的”。“嵌入性”概念的提出,使原本集中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社会网络研究进入了经济学的范畴。与主流经济理论期望的交易模式不同,嵌入性理论认为经济个体往往更愿意选择与自己有友谊或血缘关系的个体作为交易对象,这说明其经济行为的决策不仅要权衡经济活动自身的收益,还会考虑所处的社会网络环境的改变以及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的移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格拉诺维特重新提出“嵌入性”问题。他认为:“经济行为只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经济行为从内容到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发生的那个环境及社会结构的影响,特定的经济制度是那个社会的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格拉诺维特不仅把“嵌入性”放到所谓的制度架构中,而且更侧重于把经济活动放到人际关系的背景下予以考虑[9]。这正为本文在社会网络中引入“情感嵌入”这一概念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复杂社会网络中的情感嵌入

在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中,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是理性的、非人格化的,网络中的主体之间只有或强或弱的利益嵌入。尽管这种假设在理论研究中有助于简化研究过程,但是实际上客观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律、组织选择和个体行为决非严格遵循既定假设运行的。所以,重新构架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式,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假设,社会网络是指由一系列社会关系联结在一起的节点的组合;节点可以是个人、社会组织、私人企业,也可以是公共部门。在此,我们重新建构传统的复杂社会网络,认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与其他存在利益嵌入关系的节点的互动和博弈过程中,影响其策略选择和行为模式的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还必须考虑彼此之间的情感因素,即复杂社会网络中的点与点之间(即主体之间)存在两种嵌入的路径:利益嵌入(图1中用实线表示)与情感嵌入(图1中用虚线表示)。节点之间可以仅存在利益嵌入或情感嵌入其中一种,但更多的情况是二者兼备。利益嵌入的实线边越长,则节点之间达成契约、实现交换的阻碍就越多,即交易费用(包括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等等)相应就越多;而情感嵌入的虚线边越长,则点之间情感的纽带越紧密,交易费用相应就越少。较强地情感嵌入有利于 知识、信息在主体之间的顺畅传递。点与点之间总体交易费用为利益联结交易费用减去情感联结交易费用的值,当结果小于或等于零时,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主体之间彼此绝对信任且处于信息完全状态,他们之间资源可以顺畅的流动,不存在交易费用,即他们之间的谈判会导致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当然,这种理论化的极值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图1 地方社会网络图

复杂社会网络中情感嵌入这一概念的引出,合理地解释了此前Jackson和 Wolinsky提出的社会网络结构图中所长期存在的悖论:处于社会网络中心地位的明星点由于其拥有的利益嵌入数量最多,耗费的成本最高,反而成为社会网络中净收益最小的参与者。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在考虑情感嵌入这一变量之后,虽然众多实线联结导致其交 易成本高昂,但同样众多的虚线联结又使其交易成本大幅减低,资源和利益向中心靠拢,而风险则向边缘流动。

(三)我国社会网络结构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的演化

为了简化模型,我们选取地方社会网络这一视阈进行分析。如图1中所示,Star点(明星点)即地方政府;A、B、C、E、H 是与地方政府有直接利益嵌入和情感嵌入的强势利益群体;D、F是与公共部门无直接利益联结的地方利益群体,一般处于社会的中层;而I、O 是处于社会最边缘的人群,他们是复杂社会网络中与政府距离最远的弱势群体,通常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也没有情感联结的纽带,往往是在政策制定和利益分配的决策中失语的一部分群体。底层与地方政府信息沟通机制的缺位,导致决策者们无法及时得到、甚至根本就无从获取I、O 群体的反馈。信息的不对称常常使I、O 群体感到被社会边缘化的孤独感以及对制度不公平的愤怒感,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角。我们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采取激进的行为,不仅仅是发泄不满情绪,在深层意识需求里,其实是求得高层政策制定者的关注。这就说明,他们与公共部门之间缺乏情感嵌入的路径。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尚不完善,诉讼程序相对繁琐,利益集团相互荫庇,均导致弱势群体通过体制内的方式寻求矛盾化解方案的交易成本过高,因此他们才会在与强势群体的博弈中采取较激进的方案以求境况的改善。

如何使弱势群体在维护其自身合法利益的博弈中不再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是目前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从复杂社会网络的视阈思考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就要合理地调整目前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明星”社会网络结构,重构网络密度和网络集中度。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当地的社会网络中的联结集中度普遍过高,这会导致其运行过于机械、刻板,而且过于强化的利益嵌入也使得地方政府与强势利益集团组成了利益联盟。这种模式无法适应后工业时代高度复杂、高度不确定的社会现状。这种单一中心结构只有演化为多中心结构,才能释放公共部门的活力和创造力。

为了使单一中心结构演化为多中心结构,本文认为,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在预防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基层政府、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博弈中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就是社会组织所要嵌入的社会结构。我们在图1的社会网络中引入社会组织G,则如图2所示,社会组织 G使得社会网络演化为公共部门(Star)与 G 组成的双中心结构,同时,也使原先松散耦合的网络联结更加集中、紧密。图2 社会组织嵌入后的地方社会网络图

三、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网络中对突发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处置的作用

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使群体外部行为内部化,而且,社会组织积极地情感嵌入能够促进公众诉求的合理表达,并由这种情感嵌入所衍生的非正式制度来引导和规范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同时,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组织理性可以导入分散的社会公众认知体系,通过长期的情感嵌入来弥补公众个体理性的不足,通过正确地引导,提高公众对政治主体、规范和程序的认同感。

(一)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

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搭建基层民众与公共部门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使弱势群体也能以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使利益相关方在避免直接冲突的情况下能充分阐述、交换各自的观点。这样才能准确定位矛盾的症结所在,并最终通过理性博弈达成妥协。多数矛盾的积累,并非利益上冲突的不可调和,而是沟通机制的缺位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往往使利益受损的群体感到被欺骗。如果在整个群体性事件中缺乏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和整合,代之以基层政府直接向民众回应自己的意见,往往容易导致情绪激动的民众对信息的误读。公众利益诉求最终以何种方式表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政府的回应。若地方政府回应的时滞过长,或者回应的结果不能被民众所接受,民众只能依靠非理性表达行为的方式进行情绪化的信息传递,这样的表达方式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亨廷顿认为:“社会挫折感与政治不安定之间关系产生的原因,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关系的产生,乃是由于缺少下面两个中介变量:社会和经济流动的机会,以及具有适应性的政治制度。”[10]而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组织,可以利用其组织成员与基层群众具备同样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优势,对分散的民众利益诉求进行有效整合,滤除分散的利益诉求中所内含的非理性成分,消弭弱势利益在情绪激动时的极端行为,从而在代表民众向公共部门表达利益诉求时有效畅通被堵塞的表达渠道,避免基层政府面对散沙般的民众诉求时出现无法有效回应的窘境。

(二)分担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组织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基层多利益群体博弈的社会网络中,为社会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诉求提供多元化的承接主体。后工业时代社会治理的特色,在于它首先是一种公共治理,要求基层社会不能只有一个权力中心,公共部门必须与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积极合作,形成制度化的多元共治模式。这种合作,要求基层政府主动“放权”给社会组织,主动让渡一部分职能,找到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职能与社会组织力量的平衡点。只有厘清社会组织能够在其中分担的职能,才能拓展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合法性空间。政府主动向民间组织分权,主动向民间组织开放公共空间,这种制度上的大胆创新,显然比经济利益上的些许让渡,是前进了一大步。这才是引导公众利益诉求理性化表达的根本方向[11]。社会组织的有效嵌入,可以分担基层政府在预防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部分职能,通过社会组织与民众进行沟通,并依法、理性、及时地处理社会公众反映的利益问题,形成规范的对话、协商和处理问题的反应机制。

(三)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升级

社会组织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中扮演“润滑剂”和“粘合剂”的角色,在突发群体性事件爆发后,社会组织的存在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冲突爆发后缓冲矛盾的第一道“防火墙”。社会组织非官方性的特征使得它更具亲和力,其“公益性”和“非盈利”的特点使其超然于直接的利益纠葛之外,能更顺利地了解到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具体诉求,并快速畅通博弈群体在社会网络中信息传递的路径。社会组织这种间接的信息传递更加温和、理性,比陷于博弈之中的利益群体的直接面对面表达,更容易为双方所接受,进而有利于双方沟通平台的建立和对话协商的展开。社会组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以保证基层政府在回应公众利益诉求时不至于被误解,在沟通和对话协商过程中,社会组织还可以就双方最为尖锐的矛盾展开调停,避免沟通和对话协商陷入僵局。社会组织在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这种缓冲作用,有利于促成双方妥协让步,从而避免事态的恶化和矛盾的升级,并为行政机构和有关部门争取了宝贵的反应时间。通过与公共部门的积极协调合作,社会组织能针对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参与人员的快速疏导和安抚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或矛盾升级。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弱势群体的代表与基层政府部门要建立稳定的情感嵌入路径,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定期安排各个利益群体的领导者和代表参加座谈会。这样不但可以更直接地倾听民意民声,还可以使与会人员能快速地由陌生人社会过渡为熟人社会,这样道德约束机制就会与法律约束、权力约束一起发挥作用。

(四)利益群体博弈的双赢

从全社会网络整体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在于节省社会交易费用。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

假设弱势群体选择体制内解决方案(如诉讼、行政复议、座谈等)的成本为Q,其获得的收益为V。弱势群体选择体制外解决方案(如上访、群体性事件等)的成本为 Q’,其获 得的收益为 V’。当 V’-Q’>V-Q且 V’> Q’时,就有爆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但具体爆发与否,还要取决于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情感嵌入的强弱,以及在矛盾到达临 界状态时诱因事件的性质。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在博弈中的支付矩阵如图3所示。

在图3的支付矩阵中,A、B、C、0分别代表由高到低的四种收益,其中 A 为整个博弈事件中的全部收益。如果强势集团选择“策略2”而弱势集团也选择“策略2”,则博弈的纳什均衡为(0,A),强势集团会攫取全部的利益,而弱势集团完全得不到任何利益。这种情况常见于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双方疏于沟通,彼此没有建立较强的情感嵌入的情景中,他们互相缺乏信任,也不考虑对方的处境是否会因自己的选择而变差,均倾向于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预期最稳定的优势策略。为了规避了(A,0)分配方案的出现,弱势群体会选择“策略1”,这样无论强势群体如何行动,其预期收益为 A或C;强势群体则会选择“策略2”,其预期收益为 C或 A。此时策略选择为(1,2),博弈会达到(C,C)的纳什均衡。

图3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博弈支付矩阵

如果弱势群体的领导者与强势群体的领导者之间经常通过社会组织的协调、沟通而熟识对方,彼此有较强的情感嵌入,则他们在领导各自群体的行动时会为对方的处境考虑,从而使博弈结果达到双方收益最大化(B,B)这一双赢均衡。这种双赢的情况,是出于两个群体对彼此的利他主义倾向决策,而这种倾向的出现正是由于相互之间频繁而友好地情感互动和信息沟通。这种强化伦理道德权威和博弈双方利他倾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模式,可以说是一种“为政以德”的模式,是一种行政成本较低但行政效率很高的治理模式。所以情感嵌入的强化,不仅为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可能,更为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合作提供了双赢的路径,其节省的总社会交易费用为∑(B - C)。

综上所述,从复杂社会网络理论角度,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能够畅通信息的表达和反馈途径,整合和协调弱势群体相对分散的利益诉求及主张,缓冲并消解群体性事件爆发后所产生的危害,并且在利益群体的博弈中会大幅度减少社会总体交易费用。而社会组织一旦在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中占据主要地位,沟通过程就会形成良性的路径依赖,民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将更加理性化,爆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也将大幅下降。

第五篇: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2012

煤矿学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我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处置校园突发群体性事件工作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按照“以防为主,分级负责,把握主动、快速反应,加强教育,正确引导”的工作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市、县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组织校内外集体活动中交通事故或互相挤压等突发事故等。

二、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世林 副组长:马金 张殿华

成员:孔凡杰 邓守文 姚军 洪平

2、主要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做好学生、教职员工参与的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机动力量及装备物资,做好应急和增援的行动准备;负责组织对人、财、物等管理,及时采取抢救、保护、转移、疏散和撤离等有效措施;做好参与事件学生、教职员工的教育、疏导等善后处理工作,安排处置力量有序撤出,并做好现场清理和保护工作;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提出具体处置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全过程的总结、报告,决定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记者采访等工作事项;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应急职能小组及职责

1、应急指挥组: 组长:王世林

成员:洪平孔凡杰

职责:快速到达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防止事态发展;调查事件发生原因,评估事件影响,提出事件处理策略。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及领导对事件处理的指示,组织力量,全程指挥其他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2、现场控制组: 组长:张殿华

成员:

一、二年级班主任

职责:控制现场,维持秩序,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件处置。

3、信息报送组: 组长:谷艳艳

成员:

三、四年级班主任

职责:尽快将情况向教育局及公安、防疫、医院等相关部门报告。做好群体性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环节的相关工作,保持信息报送特别是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4、后勤保障组: 组长:姚军 成员:马长友 陈志友

职责:做好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车辆、器械、照明、灭火等设备及器材的保障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5、善后处理组: 组长:马 金

成员:尤 红 徐 新 王炳生

职责: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待事故处理完毕后,进行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查找原因,追查责任。

四、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群体性事件突发,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应急指挥组报告,启动本应急处置预案。上报教育局,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准确向公安、消防、医疗、防疫等部门报告。报告程序:事件发现人向周向华校长或信息报送组成员报告,信息报送组曹立萍向上级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校长:5161154

2.现场处置。

接报后,现场控制组迅速到达现场,控制局面。管好各自学生,不围观、不拥挤,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如有人员受伤,需医疗救援,做好医疗救援前期工作,组织护送受伤者或发病者到医院,配合医院救治,并随时与校长保持联络。如是斗殴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带入值班室,其余人员劝离。如是社会人员来校闹事,立即拨打公安“110”和镇东派出所报警。告知当事人正当的申诉方式,通过合法手段和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根据实际情况密切配合公安等机构对事件的处理工作。

后勤保障组到达现场,根据需要提供处置保障,并配合现场控场组开展工作。

3、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组及时开展对群体性事件中伤亡人员的其他善后处理工作,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积极恢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事件平息后,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兑现,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做好化解工作,并加强跟踪和督查,防止事件反复。

(2)信息报送组整理事件材料,作出书面报告。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件经过、参与人员数量和估计的人员伤亡数、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责任追究

追究事件责任人及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不力人员的责任。对有关规定不执行或贯彻不力的;侵害群众利益,或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侵害群众利益,或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构成违反党纪、政纪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条款,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煤矿学校 2012年3月2日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煤矿学校 2012年3月2日

下载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机构编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县旅游系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县......

    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人民医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部分 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救护处臵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群体性事件处置

    用新理念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 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不能仅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而应该用全新的理念、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置。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

    处置群体性事件

    公安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职能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确保公共安全、粗细管理社会向如何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方面延伸。近年来,公安部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

    突发群体性欠薪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群体性欠薪事件应急预案一、突发群体性欠薪事件应急响应分级预案根据突发事件参加人数、涉及欠薪金额、影响大小、危害程度及我区实际情况等,现将突发群体性欠薪事件分为......

    现场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浮委字[2011]号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我乡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

    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公园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为切实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广大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金华市委、市政府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为了确保维稳工作取得实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