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02:2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第一篇: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湘西州保靖县

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保靖县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严格刑罚执行,提高矫正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条 分等级管理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改造表现、犯罪类型、社会环境、人身危险性、再犯罪的可能性、再社会化程度等多方面差异,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宽松管理、普通管理和严格管理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因人施矫。

第四条 分阶段教育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等,将教育矫正过程分为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接受矫正后第一个月为入矫教育阶段,解除矫正前两个月为解矫前教育阶段,中间时段为常规教育阶段。

第五条 实施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日常管理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建立配合协作、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第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对依法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同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要定期进行回访,责令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矫正教育,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通报相关部门进行纠正。

第九条 公安机关作为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权的执法主体,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考察。基层派出所与司法所要建立两所会商议事制度,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管理信息及时反馈,随时交流,相互延伸各自工作范围,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第二章 分等级、分阶段适用范围

第十条 等级适用范围:

(一)宽松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平稳、改造表现突出、重新犯罪可能性小的社区矫正对象。

(二)普通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较平稳、改造表现较好、有重新犯罪可能性的社区矫正对象。

(三)严格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不稳定、改造表现差、重新犯罪可能性较大的社区矫正对象。

第十一条 在入矫教育阶段,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的罪犯身份,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意识。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上具有自卑、封闭、逆反等特点和在行为上具有抵触、试探、被动参与的现实状况,教育目标是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适应社会和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教育,突出认罪服法和规范养成教育。

第十二条 在常规教育阶段,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已适应社区服刑生活,心理状态趋于稳定,对未来生活考虑较多,对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法律知识的需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教育目标是矫正行为恶习,培养健康心理,提高法律意识、道德、文化水平和生存能力,突出思想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教育阶段,要注重个案矫正,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及时修订矫正方案,以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措施为主。

第十三条 在解矫前教育阶段,加强形势、政策和遵纪守法教育,充分考虑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行为上表现出松散、应付的特点,教育目标是巩固矫正成果、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律意识,教育重点主要是监督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回顾、总结,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三章 晋级、降级条件及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第一个月不定等级。入矫教育结束后,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案件情况、认罪悔罪态度以及矫正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合格者直接定为普通管理等级,不合格者入矫教育延长一个月,评估仍不合格者,则定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十五条 司法所根据《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第四章扣分细则规定每月对社区矫正对象综合考核一次,按规定适时奖惩。考核奖惩结果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晋级或降级的主要依据。晋级和降级由司法所提出申请,县司法局审批。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晋级:

(一)连续6个月考核未被扣分;

(二)1年中受到三次表扬或被评为一次矫正积极分子;

(三)有其它重大突出表现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降级:

(一)当月考核扣分超过10分;

(二)1年中受到两次警告或一次记过处分;

(三)有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恶劣行为。

第四章 等级管理处遇

第十八条 宽松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允许请假外出或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每季度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两个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四)可酌情减免其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和其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第十九条 普通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限制请假外出和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一次;

(四)按规定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

第二十条 严格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严格限制活动区域,原则上不得请假外出;

(二)每半月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两次;

(四)按规定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严格限制请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司法所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予以记载。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怀孕哺乳等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可适当放宽,同时报县司法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严格刑罚执行,提高矫正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条 分等级管理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改造表现、犯罪类型、社会环境、人身危险性、再犯罪的可能性、再社会化程度等多方面差异,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宽松管理、普通管理和严格管理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因人施矫。

第四条 分阶段教育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等,将教育矫正过程分为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接受矫正后第一个月为入矫教育阶段,解除矫正前两个月为解矫前教育阶段,中间时段为常规教育阶段。

第五条 实施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日常管理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建立配合协作、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第七条 基层人民法院对依法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同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要定期进行回访,责令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矫正教育,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通报相关部门进行纠正。

第九条 公安机关作为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权的执法主体,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考察。基层派出所与司法所要建立两所会商议事制度,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管理信息及时反馈,随时交流,相互延伸各自工作范围,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第二章 分等级、分阶段适用范围

第十条 等级适用范围:

(一)宽松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平稳、改造表现突出、重新犯罪可能性小的社区矫正对象。

(二)普通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较平稳、改造表现较好、有重新犯罪可能性的社区矫正对象。

(三)严格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不稳定、改造表现差、重新犯罪可能性较大的社区矫正对象。

第十一条 在入矫教育阶段,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的罪犯身份,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意识。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上具有自卑、封闭、逆反等特点和在行为上具有抵触、试探、被动参与的现实状况,教育目标是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适应社会和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教育,突出认罪服法和规范养成教育。

第十二条 在常规教育阶段,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已适应社区服刑生活,心理状态趋于稳定,对未来生活考虑较多,对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法律知识的需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教育目标是矫正行为恶习,培养健康心理,提高法律意识、道德、文化水平和生存能力,突出思想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教育阶段,要注重个案矫正,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及时修订矫正方案,以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措施为主。

第十三条 在解矫前教育阶段,加强形势、政策和遵纪守法教育,充分考虑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行为上表现出松散、应付的特点,教育目标是巩固矫正成果、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律意识,教育重点主要是监督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回顾、总结,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三章 晋级、降级条件及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第一个月不定等级。入矫教育结束后,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案件情况、认罪悔罪态度以及矫正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合格者直接定为普通管理等级,不合格者入矫教育延长一个月,评估仍不合格者,则定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十五条 司法所根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第四章扣分细则规定每月对社区矫正对象综合考核一次,按规定适时奖惩。考核奖惩结果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晋级或降级的主要依据。晋级和降级由司法所提出申请,县(市、区)司法局审批。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晋级:

(一)连续6个月考核未被扣分;

(二)1年中受到三次表扬或被评为一次矫正积极分子;

(三)有其它重大突出表现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降级:

(一)当月考核扣分超过10分;

(二)1年中受到两次警告或一次记过处分;

(三)有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恶劣行为。

第四章 等级管理处遇

第十八条 宽松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允许请假外出或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每季度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两个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四)可酌情减免其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和其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第十九条 普通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限制请假外出和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一次;

(四)按规定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

第二十条 严格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严格限制活动区域,原则上不得请假外出;

(二)每半月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两次;

(四)按规定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严格限制请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司法所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予以记载。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怀孕哺乳等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可适当放宽,同时报县(市、区)司法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

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

管理教育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严格刑罚执行,提高矫正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条分等级管理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改造表现、犯罪类型、社会环境、人身危险性、再犯罪的可能性、再社会化程度等多方面差异,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为宽松管理、普通管理和严格管理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因人施矫。

第四条分阶段教育是指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等,将教育矫正过程分为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接受矫正后第一个月为入矫教育阶段,解除矫正前两个月为解矫前教育阶段,中间时段为常规教育阶段。

第五条实施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日常管理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建立配合协作、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第七条基层人民法院对依法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同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要定期进行回访,责令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矫正教育,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第八条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通报相关部门进行纠正。

第九条公安机关作为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管权的执法主体,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考察。基层派出所与司法所要建立两所会商议事制度,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管理信息及时反馈,随时交流,相互延伸各自工作范围,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第二章分等级、分阶段适用范围

第十条等级适用范围:

(一)宽松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平稳、改造表现突出、重新犯罪可能性小的社区矫正对象。

(二)普通管理等级,适用于情绪较平稳、改造表现较好、有重新犯罪可能性的社区矫正对象。

(三)严格管理等

级,适用于情绪不稳定、改造表现差、重新犯罪可能性较大的社区矫正对象。

第十一条在入矫教育阶段,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明确社区矫正对象的罪犯身份,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意识。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上具有自卑、封闭、逆反等特点和在行为上具有抵触、试探、被动参与的现实状况,教育目标是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适应社会和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教育,突出认罪服法和规范养成教育。

第十二条在常规教育阶段,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已适应社区服刑生活,心理状态趋于稳定,对未来生活考虑较多,对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法律知识的需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教育目标是矫正行为恶习,培养健康心理,提高法律意识、道德、文化水平和生存能力,突出思想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教育阶段,要注重个案矫正,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及时修订矫正方案,以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措施为主。

第十三条在解矫前教育阶段,加强形势、政策和遵纪守法教育,充分考虑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心理、行为上表现出松散、应付的特点,教育目标是巩固矫正成果、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律意识,教育重点主要是监督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回顾、总结,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三章晋级、降级条件及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第一个月不定等级。入矫教育结束后,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案件情况、认罪悔罪态度以及矫正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合格者直接定为普通管理等级,不合格者入矫教育延长一个月,评估仍不合格者,则定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十五条司法所根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第四章扣分细则规定每月对社区矫正对象综合考核一次,按规定适时奖惩。考核奖惩结果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晋级或降级的主要依据。晋级和降级由司法所提出申请,县(市、区)司法局审批。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晋级:

(一)连续6个月考核未被扣分;

(二)1年中受到三次表扬或被评为一次矫正积极分子;

(三)有其它重大突出表现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降级:

(一)当月考核扣分超过10分;

(二)1年中受到两次警告或一次记过处分;

(三)有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恶劣行为。

第四章等级管理处遇

第十八条宽松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允许请假外出或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每季度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两个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

(四)可酌情减免其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和其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

第十九条普通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限制请假外出和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一次;

(四)按规定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第二十条严格管理等级矫正处遇:

(一)严格限制活动区域,原则上不得请假外出;

(二)每半月到司法所报到,交思想汇报材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由司法所转交派出所);

(三)每周向司法所电话汇报情况两次;

(四)按规定参加集体学习、公益劳动等活动,严格限制请假。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司法所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予以记载。

第二十二条对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怀孕哺乳等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可适当放宽,同时报县(市、区)司法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

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日常行为的管理,保证考核奖惩工作的准确与规范,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矫正积极性,强化教育矫正效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湖南省正式户口,或者在本地长期固定居住,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以及被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并在湖南省行政管辖范围内进行社区矫正的对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考核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原则,奖惩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奖惩与司法奖惩相衔接的原则。

第四条 在考核奖惩过程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严肃认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条 对矫正对象的考核,实行“日记载、周小结、月评议”的考核制度,日常考核以奖、扣分形式予以量化。司法所应建立矫正对象个人考核台帐,对矫正对象考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台帐》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建立考核奖惩管理台帐。

第六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并被正式宣告矫正之日起即开始纳入考核范围。因年老、精神病、身体残疾及患严重疾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社区矫正对象,由司法所提出建议,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市州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后,可以不参加考核。社区矫正对象在住院治疗、请假外出期间仍列入考核。

第二章 考核组织

第七条

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处负责管理、监督、指导全省的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工作。

第八条 市州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科负责管理、监督、指导本市州的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工作。

第九条 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股负责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考核工作。

第十条 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考核工作。

第十一条 考核工作必须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司法所召开考核季度评议会时,应邀请派出所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参加。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十二条 矫正对象的考核包括:遵纪守法、遵守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情况;遵守报到制度情况;遵守外出请销假制度情况;遵守迁居制度情况;遵守思想汇报制度情况;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遵守学习制度情况;遵守会访制度情况等。第十三条 对管制、缓刑和假释矫正对象重点考核其报告活动、迁居审批、请销假及参加学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四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矫正对象重点考核其就医、请销假、报告活动、迁居审批、接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第十五条 对剥夺政治权利矫正对象主要考核其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情况。

第四章 记分考核

第十六条 矫正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到街道(乡镇)司法所报到登记的,当月给予基础分5分。矫正对象每月最高得分原则上不超过20分。一次性奖(扣)5分以下的,由司法所集体研究决定,一次性奖(扣)5分以上或月累计奖(扣)分20分以上的,由司法所集体研究,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备案。

第十七条 司法所每次奖(扣)分需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审批表》、《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通知单》,并有审批单位公章。

司法所每次对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后,应及时书面或电话通知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对象对奖(扣)分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告知后的3日内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辩。司法所收到申辩材料后,应及时复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确属奖(扣)分不当的,应予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对司法所的复核仍然不服的,可向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申请复查或向县级人民检察院反映。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同时达到下列情形的,给予5分基础分:

(一)当月按规定到司法所汇报、递交书面情况汇报的;

(二)主动接受社区矫正工作者管理和教育的;

(三)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四)积极参加政治、法制、道德教育,完成规定的教育课时,考核成绩合格的;

(五)按时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活动,完成规定任务的。第十九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奖3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最高奖5分:

(一)表现较好,连续3个月未被扣分的;

(二)因表现突出,受到所在单位或乡镇(街道)表彰的;

(三)在奉献集体、帮困解难、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

第二十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奖5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最高奖10分:

(一)表现良好,连续6个月未被扣分的;

(二)因表现突出,受到县(市、区)级以上表彰的;

(三)在奉献集体、帮困解难、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第二十一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1-3分:

(一)违反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纪律的;

(二)未按规定到司法所汇报情况或递交书面情况汇报的;

(三)经批准外出,返回后未立即销假的;

(四)未经请假,或请假未予批准而不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

(五)违反规定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

第二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3-5分:

(一)违反规定擅自会见境外人士的;

(二)未经批准在指定地域范围以外就业的;

(三)连续2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益劳动的;

(四)参加公益劳动时故意损坏设备、工具或违章作业造成损失,情节轻微的;

(五)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不到指定医院进行病情诊断鉴定或未经批准转院的;

(六)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擅自进行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的;

(七)擅自会见“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的。

第二十三条 矫正对象具有其它情形,不在“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条款之列的,可参照上述条款予以奖(扣)分。矫正对象具有“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扣分条款之情形,情节严重的,应呈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二十四条 矫正对象考核积分达到40分的,可以给予表扬1次,同时从累积分中减去40分,剩余的积分滚入下一轮计分,并作为下一次评比表扬的依据。

给予表扬人数不得超过当月矫正对象的三分之一。第二十五条 矫正对象考核积分可以为负分,半年中累计扣分超过30分的,应呈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给予警告处分,同时从累计积分中减去30分。受到2次以上警告处分的,可以给予记过处分。

第二十六条 矫正对象被解除矫正予以收监执行,自决定生效之日起,积分无效。

第五章 奖惩考核

第二十七条

矫正对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给予表扬:

(一)考核积分达到40分;

(二)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矫正制度;

(三)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表现突出;

(四)在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中态度端正,成绩优秀;

(五)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受到社区群众普遍好评。第二十八条 矫正对象1年内3次受到表扬的,可以评为矫正积极分子,1年内4次以上受到表扬的,应当评为矫正积极分子。

第二十九条 矫正积极分子分县级和市级两种,县级由司法所提名,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评选,年评比比例不得超过20%;市级矫正积极分子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名,市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评选,年评比比例不超过5%。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记功:

(一)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二)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三)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四)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五)有其他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贡献的。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记功: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四)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且逾期3日以上的;

(二)2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三)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仍不服的;

(四)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五)擅自会见正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犯罪后潜逃人员以及被羁押的同案犯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三十三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半年内达到2次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累计2次被警告的;

(四)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并造成一定后果,应当给予记过的。

第三十四条 矫正期在1年以下,受到2次以上表扬,或者矫正期在1年以上,受到3次以上表扬或被评为1次以上矫正积极分子的,可以呈报减刑。2次表扬可以呈报减刑3个月;被评为县级矫正积极分子可以呈报减刑6个月,市州级可以呈报减刑9个月;矫正对象受到记功奖励的,可以给予呈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予以呈报减刑。受警告处分的,3个月内不得呈报减刑;受记过处分的,6个月内不得呈报减刑。

第三十五条

矫正对象受到2次记过,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一)重新犯罪的;

(二)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司法工作人员的;

(三)发现余罪漏罪的;

(四)其他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社区矫正被撤销后,不得再适用社区矫正。

第三十六条 司法所决定对矫正对象实施行政奖惩,建议给予司法奖惩,应当在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记录备查,并填报《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审批表》或《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

第三十七条 对矫正对象给予表扬、矫正积极分子奖励,由司法所综合评定后提出奖励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对矫正对象给予记功奖励,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奖励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

第三十八条

对矫正对象进行行政惩处,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惩处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第三十九条 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治安管理,且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的,司法所应当填写《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提请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情节严重,有收监执行必要的,司法所应当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请原关押机关收监执行。

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所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并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交公安机关或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第四十一条 呈报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由司法所集体研究提出意见,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后,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公安机关或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

对社区矫正对象一次提请减刑6个月以上的,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提交人民法院或监狱之前,须经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并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备案。第四十二条 建议对矫正对象给予减刑,应当事先征求检察机关的意见。

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的起始时间、幅度、间隔等,参照刑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六章 分级管理

第四十三条 依据考核奖惩情况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即严管级、普管级和宽管级。不同管理等级的,司法所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不同的矫正处遇。

第四十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定为普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服满非监禁刑期的三分之

一、且累计积分达到120分或者获得3次以上表扬的,可以升为宽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升为宽管级。

第四十五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宽管期间,如出现当月累计扣5分以上的情况,降一级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受到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定为严管级。被定为严管级的,须连续3个月无扣分情况,方可升为普管级。

第四十六条

严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半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周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不得超过3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半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四十七条 普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半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一般不得超过5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普通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四十八条

宽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2个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一般不得超过7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2个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适当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所说的“以上”、“以下”、“以内”、“超过”均含本数。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社区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对象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功能是什么?

社区矫

正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对矫正对象的矫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惩罚功能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过程,首先体现为对犯罪人的惩罚,就是将确定的刑罚义务落实到犯罪人身上。对于矫正对象而言,不能享有被法律所剥夺或限制的一定权利,必须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必须遵守各项矫正制度并参加公益劳动,使其感受到犯罪之后所受到的否定性的法律评价,切实感受到刑罚痛苦和国家法律的威严,不敢再以身试法,从而矫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教育功能

社区矫正是惩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的惩罚。社区矫正的教育就是对矫正对象实施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积极的系统影响活动。矫正组织通过法制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矫正对象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增强谋生技能,达到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改造成为新人的目的。

(三)塑造功能

社区矫正的塑造功能主要指通过矫正活动的连续实施,促进矫正对象公民人格的最终塑造。罪犯虽然触犯了国家刑律,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他们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并不因此而完全泯灭,仍不同程度的具有人的善良、责任、尊严、荣誉、对成功与成就的追求等基本属性。社区矫正将罪犯置于社会化交际生活,使其能够最大可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并在此基本上进行心理引导和行为规范,促进矫正对象的再社会化,形成健康人格,最终能够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顺利回归社会,避免监禁矫正可能出现的以消极服从、自信心与进取心丧失为特征的“监狱人格”、“囚犯人格”的出现。

(四)感化功能

社区矫正的感化功能是指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矫正对象基于矫正组织所给予的人道待遇和人性关怀而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应。社区矫正组织不仅对矫正对象进行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也通过多种形式传授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并积极推荐就业,对于家庭生活困难的矫正对象,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请享受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通过这些人道待遇和关心爱护矫正对象的措施使矫正对象产生感化的心理效应,促使其更深刻的认罪悔罪,调动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治疗功能

社区矫正的治疗功能主要体现为对矫正对象进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对有心理危机的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有效的心理矫治。社区矫正对罪犯心理的矫正,实际上就是把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转化为罪犯的自觉需要,帮助罪犯逐步削减或消除犯罪心理和各种消极心理。

(六)控制功能

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矫正对象始终处于社区矫正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其行为置于监督管理之下,其行踪由矫正组织及时掌握。因此,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虽未被剥夺,但其行为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防止其重新犯罪或从事其他违法活动。

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对象适用范围是什么?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社区矫正对象的适用范围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

社区司法矫正社区司法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司法矫正的主要任务包括:

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行为和心理,使他们悔过自新,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社区司法矫正的适用对象

2007年7月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司法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本通知的适用范围为五种罪犯:即被判处管

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以上范围是严格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的。

社区司法矫正的注意事项 另外,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要求,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人民法院必须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公安机关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狱管理机关要依法准确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并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

社区司法矫正解除

社区司法矫正解除是指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届满或矫正期虽未满但被收监执行、被羁押以及死亡的按规定办理解除矫正手续。

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除的,在期满前30日内,司法所指导其完成《自我鉴定》,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矫正鉴定表》,司法所、派出所作出解除矫正意见,由街道(镇)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由考核责任人、社区民警、社区干部、自愿者、监护人(亲属)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评议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情况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作出鉴定,并报区司法局和区公安分局批准,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在社区向其本人和社区居民宣告,同时报区人民检察院备案。

矫正期未满但被收监执行、被羁押以及死亡的,由司法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报区司法局和区公安分局批准解除矫正,同时报区人民检察院备案。

下载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靖县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分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

    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有效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积极性,惩处社区矫正对象服刑......

    社区矫正对象分级管理告知

    社区矫正对象分级管理告知社区矫正对象: 根据《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将你自报到之日起列为普管级对象,现享受的矫正处遇为: (一)每月交思想汇报一次; (......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一、报到登记制度 1.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或离开监所之日起七日内到户籍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 2.司法所应当及时接收本......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1、 在社区矫正期间,通过司法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所在单位领导的教育,我一直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在思想上,还需要进......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1、 在社区矫正期间,通过司法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所在单位领导的教育,我一直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千灯镇社区矫正对象曹××思想汇报我叫曹××,现年54岁,家住昆山市千灯镇前进村6组(北七千湾)。我因犯抢劫罪于1986年5月8日被江苏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本人名叫xxx,是一名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三缓四的犯罪人员,在政府的关心下接受社区矫正,在社会上服刑,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高强墙内和高墙外的区别。在接受社......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姓名档案编号矫正单位 建档日期档案目录城北法律援助登记薄二0一一年法律援助登记表刑满释放对象档案姓名档案编号帮教单位建档日期解除劳动教养对象档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