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4 02:2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题记:千古圣人,教化为根。

为学习,弘扬和发展逐渐被遗忘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统计数学学院的传统文化溯观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了、中国扇博物馆以及萧山花边艺术馆等进行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

学校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团委 作者:孟思彤 参与成员:吴舒逸 张奥林 陈晓辉 彭铮亿 耿波

Sation1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暑期实践的第一天,传统文化溯观小分队走近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与程迪申大师学习和制作民间手工工艺风筝。风筝是以暑期社会实践的院徽和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徽为基础图标设计风筝图形。在小图上勾勒好风筝的基本样式之后,秉着统计与数学学院专业精神精细,以相应的比例进行画布勾画。并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告学院的学生合作,进行严格上色,蓝黄相配,体现我们的青春与活力。

在等待颜料风干的同时,程师傅对进行风筝骨架制作,细致打磨每根竹竿,并由我们小组几人齐心协力,耐心地对其绕线连接。最终,对骨架与风筝进行粘合并裁剪,手工完成所有工序。

在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积极学习的态度得到了程大师的好评。在与程大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手工艺的精美,但由于现代化的物质社会,传统文化溯观小分队也为这种即将失去传承的民间手工艺而感到惋惜,他们也呼吁更多的同伴加入行列,传承传统的手工艺文化。Station2萧山花边艺术馆

赵锡祥师傅带着大家一起走近世界工艺品中的东方奇葩萧山花边。乘着公车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萧山花边艺术馆,开始了萧山花边之旅,先是跟着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华参观了萧山花边艺术馆。各类绣品精妙绝伦,手工制作下的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手工花边服装、花边伞扇、花边床单等一一展现在眼前时,不禁在感叹它们精美的同时对花边艺术心生敬畏。

之后在赵大师和花边传承人的带领下,我们得以机会体验制作花边的过程,开始学习挑绣花边,大师准备好了花样,先是将花边样纸即将花样纸固定在厚些的纸张上,再用细线细针将粗线沿花样边框固定,再在固定好一小片花瓣后,接着进行针法学习,这种针法叫网针,它是100多中挑绣针法中最基础的一种,即便如此,初学的新手仍是尝试又失败,一遍遍的重做,一次次的探讨请教,在大师们细心地指导下,我们更加努力学习花边绣法。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花边制作时需要耐心和细心,平心静气、修身养性这大概也是花边的底蕴所在吧。

学习了简单的挑绣针法,在与大师们的交谈访问中,我们更惊讶于花边制作的过程,一副完整的小作品如一个小小的茶杯底盘铺面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一件花边床单一个人就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更别说一整套床上用品,60个绣师需要半年才能完成,而一个人大概要花30年,这是多么令人吃惊且不可置信的数字。花边制作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当然正是因为如此,花边的神奇更令人赞叹。

在短短的学习时间里,传统文化溯观小分队向花边传承人了解花边的历史与制作,在与赵大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萧山花边的魅力,在花边之都,机绣花边完全代替了手工花边,手绣花边技艺似乎已消亡。大家也为这种即将失去传承的民间手工艺而感到惋惜,因此传统文化溯观小分队也呼吁更多的同伴加入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行列中来。Sation 3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 实践活动第三站,统计与数学学院 传统文化溯观小分队又一次踏上去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探索之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曲古韵,一把折扇,带领我们走进那个古老传奇的时代,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溯、观止 微风更兼细雨,诗化了我们的旅行!

今晨八点左右,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传统工艺溯观小分队又一次踏上去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探索之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曲古韵,一把折扇,带领他们走进那个古老传奇的时代,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追溯、观止

第一站:伞博物馆

携着一颗诗意的心,从细雨中出发,从微风中启程,沿着油纸伞的通幽曲径,抵达伞文化发展的源头。烟雨江南,衍生出独特的伞文化。他们一起详细了解了伞的起源、伞的发展、伞的分类区别,参观了出土的伞文物,了解了西湖水柔柔山莹莹最多情时节里,白娘子与许仙因伞结缘的故事。参观了中国伞文化在日本的发展,以及现代世界里伞大批量生产的机器和生产过程。几名队员更是兴致勃勃地使用伞博物馆电子设备尝试了伞制作的过程。第二站:刀剪剑博物馆

人之区于动物,在于人掌握了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随着探索深入,刀、剪、剑进入视野。博物馆以文化遗产的角度、专题的方式解读了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则为剪。的独特文化。小组队员从起源与演变、历史发展、工艺制造等方面了解了关于刀剪剑的文化艺术。第三站:扇博物馆

行至扇博物馆,华丽之感袭来。扇,古而有之,因其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微露俏美之风,折扇尽显儒雅之气,我们深深为中国扇文化折服。小组成员一起观看汉服婚礼中的新娘却扇礼的雕塑,可见扇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展现中华传统礼仪之所在。传承之途,道阻且长

凡世界文明国家,无不尊重国民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竭力保护本民族独创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传承且发扬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国汉民族绵延数千年,辛勤劳作,所贡献无数精神和物质财富。唯有尊重保护这些思想和物质遗产,可以不愧华夏祖先,更可以有今世奋发图强,亦为对后世子孙之责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一日终是看不遍长安花。在有限的时间中,小组做不到纵横千古,游历历代人民丰满多彩的匠心。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结束并不代表他们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之旅的结束,传统文化的追溯之路注定漫长,但却值得我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微风更兼细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我们在路上!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第二篇: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1

一、实践目的

通过调查家乡的民风民俗,使自己开阔视野,更加了解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二、实践时间

寒假回老家期间

三、实践方法

1、询问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以及当地居民。

2、上网查找一定的资料或翻阅相关书籍,与实地调查到的资料相结合来分析。

四、调查内容

从二十三开始,就进入了春节。周口属于豫南地区,和我们这儿的过年习俗大同小异,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是二十八才到老家,之前几天的民俗是通过向奶奶他们询问得知的。

【采访开始】

问:奶奶,二十三咱们也祭灶吗?

答:当然得祭,咱们家还是简单,摆上麻糖和火烧,放上一挂鞭,再祷告几句,希望来年全家平安。有的人家还会贴上灶爷像,烧香祭拜。

问:哦,原来如此。那么二十四都干些什么呢?

答:二十四是打扫房子,为迎接你们和叔叔家回来,我着重收拾打扫了你们的房间,把被褥晒一晒,屋里的犄角旮旯都扫一扫,抹一抹。好让你们回来时干干净净!

问:辛苦您了,书上说二十五磨豆腐,咱家也有这个习俗吗?

答:以前有的人家还自己磨,现在都是去集市上买几块现成豆腐。不过咱们这边还兴做干豆腐皮,自己拿豆拿油,别人管加工。知道你们都爱吃,我那天让人家给你们做了一大袋子。

问:那二十六呢?

答:我早早的就骑上三轮车来到菜市场,采购鸡鸭鱼肉。鸡子买了三只,肉买了三十斤,还买了两条大鲢鱼。我寻思多买点,怕过年人多不够吃。

(我心想:全是大鱼大肉,这么多还会不够吃?)

问:一大缸馒头是什么时候做的?咱们自己蒸的还是买的?

答:馒头是二十七你姑姑来蒸的,蒸了三大锅。我还嫌不够,自己又去买了一百个馍。

【采访结束】

二十八那天我们刚到家,便看到奶奶在忙着盘饺子馅,一大盆肉,半盆切碎的萝卜,再加上各种佐料,混到一起,用手把它们拌匀。我目瞪口呆地问:“这么多饺子馅!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奶奶笑眯眯地说:“咱家到齐快三十口人,我还怕不够呢!”

二十九,奶奶、妈妈和婶婶又忙着过油,就是把该炸的东西全都用油炸一遍。有鱼块、丸子、豆腐、麻叶子。她们炸着,我们吃着。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几个小孩竟一口饭都没吃,许是肚里早已吃饱了吧。

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看春晚。今天要忙的事情可不少,刚吃完早饭,奶奶就催着爸爸叔叔贴对联,说人家隔壁都已经贴上了。晌午刚过,奶奶她们就开始忙碌着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五点多一点,饭就准备好了,爸爸先去放了一挂鞭,全家人开始大快朵颐。收拾完,就开始坐在电视机前静候春晚的开始。一直看到快十二点,随着整点钟声的敲响,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实践结果

通过对奶奶的采访和我自己的感受,老家的习俗和我们这边,没有大的差别。

六、实践体会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春节,为什么在每个人心里有着如此重的分量。为了团圆,爸爸叔叔驱车几百公里赶回家;为了团圆,奶奶天天忙碌着,准备着,等待着。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是幸福的。看我们吃得开心,奶奶幸福;看奶奶笑得开心,我们更幸福!

同时祝大家元宵节快乐,阖家幸福!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2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生活在蒙古族的聚集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这里有很浓厚的民族气息,也很高兴能借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更多的人介绍我的家乡和我的民族。

蒙古族在中国来说算是少数民族里人数很多的一个民族,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有了蒙古族最初的祖先,匈奴人,在数千年的游牧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多专属的民族节日和习俗。同汉族人一样,蒙古族人民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各自的节日。譬如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这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走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载歌载舞,场面十分活跃。

而在我的家乡,最著名的莫过于,查干湖的蒙古族人民的冬季捕鱼节。每每到捕鱼的季节都有上万人慕名而来,观看壮观的冬捕场景。在查干湖“冬捕节”开幕式上最神秘的是“祭湖、醒网”仪式。按照历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查干湖冬季捕鱼必须首先举行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仪式主要包括跳查玛舞(一种蒙古族特有的宗教舞蹈)、诵佛经,鱼把头唱祭词,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喝壮行酒等。整个祭祀过程极具民族特色,内容相当丰富,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颇费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场人物、出场顺序都有定数、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点燃香火、炭火锅,进行赞语祝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其中第一网打上来的鱼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之为“头鱼”每年的头鱼的拍卖价格都非常之高。

当然那达慕大会自然也是蒙古族不得不提的一项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的历史渊远流长。蒙古人的祖先远在公元前20xx多年时就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壮美清秀的台尔古纳河,是蒙古民族历史的摇篮。原始社会,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后来,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军事训练的三个基本项目。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它又成为人们的体育、游艺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那达慕,内容比过去更为丰富,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射箭、赛马、摔跤外,又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项目。七八月的草原,正是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们这时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于是,物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那达慕大会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商业部门搭起临时帐篷作为临时商店,及时地把大批商品运到大会所在地,供牧民们选购。各地区的文工团、剧团,乌兰木骑演出队、电影放映队和科技展览部门也云集而来,为牧民演出和服务。那达慕大会上还有饭馆、茶摊、书摊、说书棚,蒙古包内外欢声笑语,整个草原一派欢腾。 作为一个中国人,包括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了解,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动文化使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标识,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我们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3

调查时间:

xx年1月21日——xx年1月31日

调查对象:

亲戚、同学、朋友、家长、教师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访谈

调查进程:

首先制作好问卷,电话咨询亲朋好友,再采用访谈咨询家长、教师来记录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况,以便给出恰当又合理的建议。利用网络整理出资料。

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记录知道里大部分高中生都喜欢蜗居在家里做作业,尤其是高三学生,在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高一学生比较悠闲,大部分喜欢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网吧等不良场所。虽然都喜欢外出,但是出去锻炼身体的极为少数。高一学生外出的大约有60%,但是锻炼身体的只有20%。高二学生外出的大约有40%,锻炼身体的只有15%。高三学生外出的只有15%,锻炼身体的几乎是没有,只是微乎其微,仅有3%左右。经过计算,高中生平均外出的时间约为2―3个小时,一般都是去书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对于假期的学习安排,百分之百的学生会上网或者看电视,平均在1―2个小时,因为不论是谁,都经受不住这些诱惑。高一、高二的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后,都喜欢上网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有益书籍,大约在1―2本书。高三学生做完寒假作业后,还喜欢复习以前的知识,然后做做高考的题目。

在这个假期中,大多数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催促孩子们赶紧完成作业,让他们不要总是负着作业这个沉重的担子。没错,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对孩子管教严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上假期补习班,大多数为高三学生,为了在这次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在休息的时间再给自己再给自己增添一点学习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那么你课后想怎么补习也是没有用的。这也不就白白地把这个美好的假期浪费了吗?

对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学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因为一些学生外出是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就应该多多外出,否则一些学生会因此得忧郁症,最后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学习,但是亲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们应该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计划表,将学习和外出相结合。

所以,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

1、制定一张假期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

2、外出时应先和父母说明原因,让父母放心

3、外出时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绝对不能去不良场所,尤其是网吧

为了更好地安排学生外出与学习的时间,我们咨询了家长、教师的意见,也上网采取了一些建议。

制定寒假生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的初中生更应该制定一张假期生活计划表,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学习还有走进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几天里,还可以写一份新学期的打算,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4

在这个寒假里,我作了有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调查,发现总体情况并不是很好。在我的学校中情况稍好,可在居住的地方情况却很差。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在意。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其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是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巨大的财富与精神的食粮。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儒家文化是其核心内容,是传承至今的主流文化思想。除了儒家文化以外,还有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文化流派。这些都是我们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念,是每一代炎黄子孙的重要学习资源。在《乐羊子妻》这篇文中这样说道:“羊子路遇金饼,拾之归家,妻见大怒,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短短一句话,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的道德追求。在《三字经》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它清楚地表达了为人便要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礼让兄弟这个道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书简单易懂,成为古代孩子们经典的启蒙读物。

除文章以外,唐诗宋词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一首诗词便是一个江湖,一次凝眸就是一个过场。我想念我心中的那个女子,想念那长安城中叱咤风云的女皇;想念那“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的巾帼宰相;想念那“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却只为黎民兮嫁与天一方的乌孙公主;想念玉环那仙乐风飘的霓裳......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人生百年,沧海一粟,有时候,世界似乎只剩下一扇窗。有人望出去,是山河故乡;有人望出去,是净土气象。看苏子聊发少年狂,挽雕弓,射西北天狼;盼岳飞收拾旧山河,百死报家国,守土复开疆。永不改变的是他们满腔的壮志豪情,永不磨灭的是他们一生不变的信仰。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应该明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另外,万物发展皆有其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亦是中国人民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应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做到承前启后,据旧创新,沉淀底蕴,厚积“厚发”,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5

一、实践目的:

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组成员于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辽宁朝阳,盘锦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调查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辽宁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要祭灶。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样做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3)春节前的准备:

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热闹闹的赶大集,采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而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贴春联、挂钱儿:在朝阳的农村,不仅要贴春联,也要贴挂钱儿,其含义是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5)贴窗花、挂年画、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贴窗花显示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贴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的到来。

(6)祭神祭祖:在朝阳的农村,春节时,祭祖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7)年午饭与年夜饭:在朝阳市建平县一些偏远的农村,年午饭是很重要的一顿饭,年午饭的菜数和菜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年午饭会很丰盛但必须有鸡和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大吉大利。吃完年午饭之后就会换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长辈请完年之后就会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是肉馅的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会财源广进,其实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福气。一般年夜饭是等在零点之后,放完鞭炮才开始吃的。

(8)守岁与放鞭炮:守岁是在准备年夜饭开始的,一直到零点吃完饺子才可以睡觉,在这期间可以看春晚,还可以吃一些代表平安的苹果,糖果,瓜子等。在零时的钟声敲响时,就准备放鞭炮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放鞭炮创造了一种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欢愉和吉利。

(9)拜年: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10)“破五”:“破五”要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11)扭秧歌、看大戏:在辽宁建平县朱碌科镇,初六开始就有秧歌可看了,有高跷,打花棍,跄驴等形式,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有扮演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年画上常见的公子和丫鬟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等到晚上就有皮影戏可看了,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白色幕布后操纵影人,配以戏曲及对话形式。由于评剧是辽宁建平县的特色,多半都是用评剧唱出来的。

(12)元宵节: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围在一起吃元宵或者汤圆,在朝阳建平县喀喇沁镇会有撒路灯的习俗,而朱碌科镇会有跑黄河等习俗,这一天,大街小巷都会很热闹,在城市会有闹花灯,猜灯谜,赏月,燃灯放焰等活动,在辽宁盘锦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都举办为期三天的大型灯展,每个单位会出至少一个声色光俱全的大型灯盏,今年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县展出了一座冰灯,正月十五,人们通过热闹的方式期冀了美好的祝愿。

三、实践结果:

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个人会有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般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与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不管怎样都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幸福团圆的好日子的期盼。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们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了解春节而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我们组成员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有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这方面的知识收获很大,在实践的同时体验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不容易。不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的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这也为我们走向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6

一、实践单位

沅江市各市区及乡村

二、实践时间

20xx年2月12日至20xx年3月5日共22天

三、实践目的

为响应我校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学习践行活动,弘扬优良社会风气;拓展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四、实践内容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在饮食、文娱及传统活动等方面对沅江市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调查。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然而各个地区风俗不尽相同。据调查,沅江市的春节习俗主要可以概括成: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九,贴春联;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开;七不去,八不归;正月十五,挂灯笼。

1、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打扬尘的意思就是大扫除。一般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每次,我家在二十三这一天打扬尘,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户,尤其是室外那一侧面。一年积攒的灰尘要在这一天清理的干干净净,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除了打扫,就是祭灶神了。家家户户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打扫干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贡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类的。全家大小要在这时行礼许愿。

2、二十四,过小年:关于小年,湖南各地过的时间有些差别。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不过我家的小年就是这二十四这天。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一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从这天开始,餐桌上就会大鱼大肉不断,一直到元宵过后。

3、二十九,贴春联: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街头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春联最能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氛围。

4、大年三十熬一宿: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到晚上十二点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

5、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这几天,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拜年时,主人会放鞭炮以示喜庆。

6、大年初六,把店开: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以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同时,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

7、七不去,八不归: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

8、正月十五,挂灯笼: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手持灯笼上街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还有猜灯谜等等,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乡下的舞龙的队伍是最多的了,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大家多会赐上一个红包。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全国各地全都一样吧,就不多说了。

五、实践总结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相隔遥远的家人,朋友一年中有很多机会能相见或交流,所以人们对春节的团圆变得不那么重视了。但是春节依旧是我心中一个最特殊的节日,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团圆似乎更有一种喜庆和吉祥的感觉,或许这其中就包含了我在每年春节时对于新的一年的祝愿吧。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三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4篇)

充实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相信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实践报告怎么能落下。一起来学习实践报告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1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xx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活动成果: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公众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苏州非遗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为拥有这些璨灿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2.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它的独特内涵。

目前,xx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对于娄底非遗的关注度不高。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外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的。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了娄底独特的烙印。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由这十六个字可看出,非遗急需的是抢救其次是保护,这些古老技艺,少一样就没一样,不抓紧抢救就很有可能失传!另外传承的同时也要寻求发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但凡此类保护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对于大部分付出这些投入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其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非遗技艺得以传承,而是他的经济利益是否值得那样的投入?其次,人们都是爱追求现代化的、更舒适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遗项目能否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非遗的认同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

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吗?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们已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四、对非遗传承人及普通艺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对国家级的艺人每年都会拨放相当数目的扶助金以供他们专心磨练技艺和培养传人。这样,艺人们有了客观的收入后自然能心无旁骛地欠薪锻炼,发扬非遗技艺。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扩大规模,“批量”式培养艺人呢?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吗?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你会说有,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不想说“悲哀”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如果我们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乘之机吗?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亡羊了还补的了牢吗?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们手里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2

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人生。这是一次封闭学习。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少触动。在这里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于xx市xx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人们见面时是鞠躬礼。起初我不明比为什么。中心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这才是鞠躬的目的。养成这种习惯,人自然而然就学会谦卑。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学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操。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孝经。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内容是明白的。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上课根本脱离了书本!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系。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依据。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人体的器官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文化与健康的理论。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在这里,他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结束的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求坚持下去。要知道坚持吃一个月的素食所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树18棵。而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积是一个素食者的12倍。在人口激增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事实。正如广告上经常出现的口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也如彭新博士说的,保护环境,从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题是“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人们有一个共同感的语言,就是音乐。当我看到乐谱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歌曲我并不陌生。然而,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问题不是那些唱歌技巧。讲师来自于汤池。当她唱起《母亲》这首歌的时候,我想,是我太感性了,泪湿了眼眶。抬头看去,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样。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们接受了好几场关于“孝”的事迹报道会。

有22年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儿子,也有用相机记录父母三十年光阴的摄影展。孝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这里,我深切的感觉到,不管身处什么养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是立身立德的根本。而我在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礼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礼仪培训的课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古语有云:德挥动于内,而礼发于外。在学习和运用各种礼仪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李越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企业管理者成为一个讲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是道义而非金钱。至于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想起以前在院学生会里工作和当亚运志愿者的的日子,不得不说,礼仪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墙上用这样子一句话——学为人师。刚进入中心时我发现不光是见面要鞠躬,这里的每一位,包括学员,都被称为“老师”。上了课,才知道,只一句“老师“不光是相互尊敬。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鞭策的力量。来到这里,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人人都有这种精神,整个环境就不同了。本次讲座的大部分学员是大学生。刚来的时候对于鞠躬,食素,剩饭,早起都不太适应。可是几天的讲座下来,大家都能做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安安静静地,大家自己改了过来。想起在学校学习的生活。不得不让我感慨中国的传统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小到一个教室,大到整个社会,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不就和谐了吗?英国的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就提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除了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别无他法。

而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关于国学的教育更是引来各方争议。然而看见日韩两国尊孔重道,对于源于中国的文化了解至深的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在这几十年里,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是否失去了什么。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学习,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和事物,却没有让我们完全的抛弃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会流传下来。问题在于,如何辩证的继承和发扬。我认为文化的传播,并不单是口头的“告诉”。“身教”不但是老师们应该做到的,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会“身教”,那么周边的人也会受影响。这就是教育。

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从社会经济活动中不良现象开始说起的。贪婪,欺诈,骄奢,不诚分别对应了不仁,不义,不礼,不信。如果做到了仁义礼智信,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机,也未必没有生机。中山大学的钟茂森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了这个论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想立而不倒,同样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这种支持来源于内心。

在中心的生活很充实,很感动。我学会了忏悔自己的过往,感恩别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中国人,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吸取它的养分,做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3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

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逐一述说如下: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xx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

选择理由:

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

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

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

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

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

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我们采取的活动方式为现场义诊,包括量血压,测心率,穴位贴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现场演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现场讲座及讨论。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

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

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草药;

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

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

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

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心服口服;

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但还是有其更多的优点:

1、中医治本,缓解症状的同时,调整机体内部环境,功在千秋;

2、中医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症中有绝对优势,通过长期坚持服药,可做到完全恢复或临床症状消失或维持当前正邪相抗衡的动态平衡;

3、药物天然,副作用小;

4、在保健养生方面独具特色,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5、医疗费用较西医廉价,适合各类群体,减少有病不治,小病变大病,有病没钱治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传统文化还需要大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医,了解中医,并使中医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者,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远期目标。

本次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并亲身体验了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为许多老人测血压,心率,呼吸,为他们的健康做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以及在今后如何调理预防。在养生保健方面也给他们发放指导手册,以便他们查阅学习,大大方便实惠了众多中老年人。

甚至为有些病人当场解除疾病痛苦。我们也通过此次活动的反复宣传,了解了目前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大众的认知与需求度,从而为我们今后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掌握了重要信息扫清道路。亦让我们在学习中与现实相结合,真正让中医以一种更合理的,贴心的方式,让患者去感知接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选择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xx镇中心学校来完成此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活动地点简介

xx镇中心学校,位于xx省xx市xx区,是xx镇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辖两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318名,在校中小学生4850人。学校年逾半百,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桃花源中育人,几十年硕果累累。选此处作为活动地点原因在于这里人口流动量极大,多为教师和学生,对民族文化有较高的理解和素质基础作为支撑,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活动得到更有利的推动。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精神思想,及书法、印章、传统歌舞、戏剧、乐器、文房四宝,丝绸瓷器等实物,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

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寓意;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

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活动及采访的过程让我也很有触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 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 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

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文化更优秀,并让这种优秀深植与每个人的心上。

结束语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听到大众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再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而本次实践也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观察、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和敬仰,希望通过自己以后的不懈努力,在继续学习追求精华的路上越走越远。此次调研活动必将给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第四篇: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

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

—关于大力发展我区中医药事业的建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作为新医改重要配套文件颁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的体现,对促进医改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区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法规,坚持政府主导、中西医并重、中医中药并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我区基层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我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加大中医药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设立我区中医药发展基金。中医药发展基金用于: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奖励为我区中医药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士。

二、挖掘区内中医药从业人员潜力,扩大中医药一线人员规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配置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科室和中医药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工作者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鼓励退休

中医药名家到基层工作。

三、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和新农合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效地降低了群众的医药费用,节省了国家的医疗资源,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效应,切实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本质是拉近中医药文化与民众的距离,让中医药文化走向民众,对于高端人群用“治未病”理念说服之,对于一般人群以“简便验廉” 吸引之。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利用新闻媒体以及举办的大型宣传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科普宣传活动,建议区电视台开设专门栏目,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尊重保护中医药、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按照有关规定,加速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纳入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基本要求和培训计划。借鉴曹县的培训经验,人社局、卫生局、药监局协作,利用政府的专项资金,聘请业内专家免费培训中药从业人员600余人。菏泽野生中草药资源较为丰富,通过野外实习使广大学员认识和采集了大量的地产药材,将书本与原植物有机地集合起来。学员中大多数取得了高级中药调剂员的职业资格证书,且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建议我区制订实施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并覆盖至基层。

六、注重寓教于赛。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发展活动,在全区掀起了一股爱中医药、学中医药、总结挖掘中医药的热潮,增强中医药人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农工党牡丹区支部

牡丹区中心医院

郜文起

TEL:***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1

在这个寒假里,我作了有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调查,发现总体情况并不是很好。在我的学校中情况稍好,可在居住的地方情况却很差。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在意。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其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是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巨大的财富与精神的食粮。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儒家文化是其核心内容,是传承至今的主流文化思想。除了儒家文化以外,还有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文化流派。这些都是我们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念,是每一代炎黄子孙的重要学习资源。在《乐羊子妻》这篇文中这样说道:“羊子路遇金饼,拾之归家,妻见大怒,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短短一句话,却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的道德追求。在《三字经》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它清楚地表达了为人便要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礼让兄弟这个道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书简单易懂,成为古代孩子们经典的启蒙读物。

除文章以外,唐诗宋词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一首诗词便是一个江湖,一次凝眸就是一个过场。我想念我心中的那个女子,想念那长安城中叱咤风云的女皇;想念那“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的巾帼宰相;想念那“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却只为黎民兮嫁与天一方的乌孙公主;想念玉环那仙乐风飘的霓裳......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人生百年,沧海一粟,有时候,世界似乎只剩下一扇窗。有人望出去,是山河故乡;有人望出去,是净土气象。看苏子聊发少年狂,挽雕弓,射西北天狼;盼岳飞收拾旧山河,百死报家国,守土复开疆。永不改变的是他们满腔的壮志豪情,永不磨灭的是他们一生不变的信仰。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应该明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另外,万物发展皆有其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亦是中国人民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应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做到承前启后,据旧创新,沉淀底蕴,厚积“厚发”,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2

一、实践目的:

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组成员于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辽宁朝阳,盘锦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调查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辽宁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要祭灶。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样做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3)春节前的准备:

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热闹闹的赶大集,采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而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贴春联、挂钱儿:在朝阳的农村,不仅要贴春联,也要贴挂钱儿,其含义是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5)贴窗花、挂年画、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贴窗花显示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贴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的到来。

(6)祭神祭祖:在朝阳的农村,春节时,祭祖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7)年午饭与年夜饭:在朝阳市建平县一些偏远的农村,年午饭是很重要的一顿饭,年午饭的菜数和菜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年午饭会很丰盛但必须有鸡和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大吉大利。吃完年午饭之后就会换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长辈请完年之后就会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是肉馅的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会财源广进,其实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福气。一般年夜饭是等在零点之后,放完鞭炮才开始吃的。

(8)守岁与放鞭炮:守岁是在准备年夜饭开始的,一直到零点吃完饺子才可以睡觉,在这期间可以看春晚,还可以吃一些代表平安的苹果,糖果,瓜子等。在零时的钟声敲响时,就准备放鞭炮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放鞭炮创造了一种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欢愉和吉利。

(9)拜年: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10)“破五”:“破五”要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11)扭秧歌、看大戏:在辽宁建平县朱碌科镇,初六开始就有秧歌可看了,有高跷,打花棍,跄驴等形式,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有扮演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年画上常见的公子和丫鬟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等到晚上就有皮影戏可看了,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白色幕布后操纵影人,配以戏曲及对话形式。由于评剧是辽宁建平县的特色,多半都是用评剧唱出来的。

(12)元宵节: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围在一起吃元宵或者汤圆,在朝阳建平县喀喇沁镇会有撒路灯的习俗,而朱碌科镇会有跑黄河等习俗,这一天,大街小巷都会很热闹,在城市会有闹花灯,猜灯谜,赏月,燃灯放焰等活动,在辽宁盘锦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都举办为期三天的大型灯展,每个单位会出至少一个声色光俱全的大型灯盏,今年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县展出了一座冰灯,正月十五,人们通过热闹的方式期冀了美好的祝愿。

三、实践结果:

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个人会有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般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与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不管怎样都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幸福团圆的好日子的期盼。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们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了解春节而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我们组成员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有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这方面的知识收获很大,在实践的同时体验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不容易。不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的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这也为我们走向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

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3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我的祖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生活在蒙古族的聚集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这里有很浓厚的民族气息,也很高兴能借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更多的人介绍我的家乡和我的民族。

蒙古族在中国来说算是少数民族里人数很多的一个民族,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有了蒙古族最初的祖先,匈奴人,在数千年的游牧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多专属的民族节日和习俗。同汉族人一样,蒙古族人民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各自的节日。譬如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这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走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载歌载舞,场面十分活跃。

而在我的家乡,最著名的莫过于,查干湖的蒙古族人民的冬季捕鱼节。每每到捕鱼的季节都有上万人慕名而来,观看壮观的冬捕场景。在查干湖“冬捕节”开幕式上最神秘的是“祭湖、醒网”仪式。按照历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查干湖冬季捕鱼必须首先举行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仪式主要包括跳查玛舞(一种蒙古族特有的宗教舞蹈)、诵佛经,鱼把头唱祭词,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喝壮行酒等。整个祭祀过程极具民族特色,内容相当丰富,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颇费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场人物、出场顺序都有定数、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点燃香火、炭火锅,进行赞语祝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其中第一网打上来的鱼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之为“头鱼”每年的头鱼的拍卖价格都非常之高。

当然那达慕大会自然也是蒙古族不得不提的一项重大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的历史渊远流长。蒙古人的祖先远在公元前20xx多年时就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壮美清秀的台尔古纳河,是蒙古民族历史的摇篮。原始社会,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后来,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军事训练的三个基本项目。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它又成为人们的体育、游艺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那达慕,内容比过去更为丰富,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射箭、赛马、摔跤外,又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项目。七八月的草原,正是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们这时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于是,物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那达慕大会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商业部门搭起临时帐篷作为临时商店,及时地把大批商品运到大会所在地,供牧民们选购。各地区的文工团、剧团,乌兰木骑演出队、电影放映队和科技展览部门也云集而来,为牧民演出和服务。那达慕大会上还有饭馆、茶摊、书摊、说书棚,蒙古包内外欢声笑语,整个草原一派欢腾。 作为一个中国人,包括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了解,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动文化使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标识,是中华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我们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下载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报告

    行程简介: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南化村,这是一个建设的比较好的村落。村长给我们作了一些讲话,然后学生走访了一些村民。之后来到了大佛寺、临济寺,让我们了解佛教......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报告

    行程简介: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南化村,这是一个建设的比较好的村落。村长给我们作了一些讲话,然后学生走访了一些村民。之后来到了大佛寺、临济寺,让我们了解佛教......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我觉得中国古代流传文化,深入浅出的引导着我们后人,引领着我们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又优良的文化!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

    弘扬传统文化(大全)

    敬爱的党组织:从我的角度出发: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样,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

    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机械1204班观看京剧表演10月28号,在学院和辅导员的组织下,由班长江来同学带领机械1204班全体同学到广电中心观看“六安市京剧票友节”京剧表演。 看着台上演......

    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篇一:【原创】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以扬弃的观点看问题;二,古为今用;三,洋为中用;四,文化创新。对于弘扬传......

    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十八大以来,大力提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并与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战略紧密结......

    弘扬传统文化

    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