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00
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2月15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工作回顾
1999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和上海解放50周年的喜庆之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8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并进一步巩固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一是坚持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工业新高地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工业在发展中调整取得新成效。在汽车、通讯、电站等重点行业中建立了70个企业技术中心,完成一批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2%,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市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3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9.6%。金融保险业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克服灾害性天气影响夺得丰收,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二是深入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方针,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2亿元。信息港基本框架“1520”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延安高架路中段、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如期竣工,地铁二号线试通车,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等重大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出台了一批启动消费的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鼓励已购公房上市、差价换房和“搭桥”政策等措施均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全年商品住宅销售1129万平方米。积极扩大信用消费,加大商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商业特色街建设,推动商旅结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1%。对内对外开放有新的进展。贯彻落实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24条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共吸引中央企业和外省市企业来沪开办控股、参股企业1174户。全年直接吸收外资合同金额41.0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0.48亿美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扶持出口政策,全年外资出口完成187.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居全国各省市前列。“’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顺利召开,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二)深入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国有工业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已有2000多家企业实行了经营者竞争上岗,20多家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试行了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扭亏脱困工作。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收购兼并以及减人增效、债转股、破产等措施逐项落实,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27户国有企业实施破产,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从年初的37%降至20.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出台了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成立了一批小企业服务机构,小企业户数有较快增长,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员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23.6%。公用事业改革取得成效,公交、自来水、燃气等行业实现扭亏、减亏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一批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引进人才的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按照中央部署,基本完成了农村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工作。粮食
20002 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早做准备,上海一定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地跨入21世纪。
2000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为全国服务的意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秩序稳定良好。2000年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要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握新一轮竞争主动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在发展中调整,使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程度持续提高。
继续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要多渠道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培育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争取在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上有所突破。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提高到23%。信息产业要壮大成为新一代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设备、3C产品、IC卡、网络安全产品和软件设计。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要加快推进产业化,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合成新药和天然资源药物。新材料产业要优先发展新型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支柱工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力推进轿车、优质钢板等项目建设,积极扶持装备工业和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区县各具优势的都市型工业和特色产业,继续推进乡镇工业结构调整。
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信息服务业是国际竞争的新热点,全市要形成合力,努力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基础信息库,加强标准化工作,推进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商务系统建设,创造信息网络应用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行支撑系统。依靠中央金融主管部门,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活跃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大力促进住房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商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一批对全国有辐射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跨地域连锁经营。强化都市旅游配套功能,以促销网络建设、新品开发和会展商务旅游为重点,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交通运输业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重点抓好集装箱运输、综合物流和旅游客运。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教兴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和绿色工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抓紧做好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阶段性目标。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深化完善“五个机制、五个加强”,依靠广大职工,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
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大力发展股份制,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继续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扶持优势国有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上市。充分依托资本市场,推
20004 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完善对外承包工程服务体系。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推动市级工业区发展,加快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继续大力吸引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落户浦东,推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贸易、国际博览和会展等功能开发。办好第二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围绕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提高本市服务业的水平。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特别是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力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全国服务的能力,为国内优势企业来上海发展创造条件,并鼓励上海企业去市外投资落户。继续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合作,在共同繁荣中实现上海新的发展。
(五)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指导方针,以深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改革为动力,全面完成城市管理三年目标的各项任务,实施“关于加强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面貌的进一步改善。
深化细化和组织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十五”计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研究并编制中心城分区规划、重点建设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郊区中小城镇规划。加强市、区(县)规划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完善规划实施细则和相应的规划政策。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信息港建设作为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形成全市IP宽带试验网框架,重点抓好多种接入网建设和网络资源综合利用,切实推进“三网融合”试验等国家试点工程,加紧启动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做好深水港立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抓好外高桥三期工程,继续做好五号沟港区的前期工作。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年内建成地铁2号线一期、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开工建设明珠线二期、地铁1号线北延伸段、莘闵轻轨及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郊区环线北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同三国道、嘉浏高速公路。抓紧做好杨浦轻轨的前期工作。建成世纪大道、华山路拓宽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全面开展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年内基本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实现国家考核的“一控双达标”的阶段性目标。建成30块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推进郊区“人造森林”建设,完成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一期工程,年内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1%以上的目标。建成浦东天然气转换工程。吴泾热电厂第八期扩建项目实现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加快外高桥电厂二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建成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完成郊区海塘的堤身达标和堤顶加固养护工作。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围绕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和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继续进行改革创新。推进项目管理体制和城建资金监管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工程监理,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深化市政、环卫、园林和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完成100所中、小学达标建设。在普及高中阶段入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再建若干个市级职教实训基地。稳步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高校录取率达到70%以上。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学生公寓建设,改善学校环境和师生学习、20006 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范建设。抓紧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加强全民普法教育。
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上海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加强依法行政的基本制度建设。认真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巩固行业纠风成果,完善听证、罚缴分离等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政事关系,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加强监督,反腐倡廉,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巩固“三讲”教育的成果,不断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区县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改进转移支付办法,加强对区县财力平衡的引导,逐步增强区县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重大决策要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
各位代表:展望新世纪上海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把一个朝气蓬勃的上海带入21世纪。
2000-7
第二篇: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2月22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上海市代市长陈良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一、2001年工作回顾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一年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为“十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第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984.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47.6%、50.7%,进一步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集成电路、不锈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化工区和国际汽车城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8%。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6.8,比上年上升了5.3点,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以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快速增长,交通通信、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较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克服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保持平稳增长。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增长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取得成效。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工作报告《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40%左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体制进入实质性运作。多元化社会投资机制初步形成,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5.6%上升到6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出台,全市职工参保率达99%以上,全市职工医疗费清欠工作基本完成。对内对外开放不断上新台阶。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比上年增长10.2%,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9%,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利用外资势头良好,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4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对内开放政策得到落实,全年新增各地来沪投资企业4000多家。
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推进。以“三港两网”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继续改善。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绿化建设不断加强,市区全年新增公共绿地80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3.5%。新一轮旧区改造和试点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年研究与发展经费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8%,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338项。全市开发性研究所的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共有495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获得认定,其中70%的项目已实现产业化。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基础教育改革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了步伐,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整体教育水平继续提高。以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为契机,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秩序稳定良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净增10万个就业岗位目标如期完成,“4050”工程取得成效。廉租住房制度顺利实施,市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6.7平方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和5.1%,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上海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韩正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上海市市长韩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坚决冲破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打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战,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积极变化。
(一)经济平稳增长中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坚持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改变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房地产业发展和投资拉动的依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以上,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4%,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第二产业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服务性消费增速加快,网络购物等新消费模式发展迅猛。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市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新增就业岗位64.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万元和1.56万元,均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高于经济增幅。
(二)上海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进展。
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实现重大突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人民币对加元和澳元即期交易、铅期货等一批新的金融产品成功推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启动组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一批新型机构相继落户,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企业扩大到20家,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突破3000亿元,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420万亿元。航运运价指数交易正式推出,报检报关“一单两报”扩大试点,船舶保险业务总量约占全国的40%,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74万标准箱,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1%,上海空港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7456万人次、356万吨,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封关验收。商务部与上海“部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家会展项目落户虹桥商务区并开工建设,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式启动,一批品牌出口企业基地初步形成,全市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8%。商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商品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3%。
(三)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快。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用更大力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结构优化。努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第三产业引领发展,支撑作用增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在本市部分现代服务业行业开展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落实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鼓励服务业外包与专业化,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中介与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8%。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整合扩大“转方式、调结构”财政专项资金,组建并运作一批创业投资基金,在云计算、物联网、新型显示等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项目,新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专项方案启动实施,大飞机研制、航空发动机、中船长兴二期工程、909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基本完成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三年试点任务。启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一批试点政策,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全面展开。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9%,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成套装备、汽车、船舶、生物医药等稳定增长,重化工业结构优化,一般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一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结构升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布局调整加快,为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有序推进,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央企总部落户园区,中国商飞总部、世博国际酒店群等项目启动建设。虹桥商务区核心区项目全面推进,一批总部机构签约入驻。上海迪士尼项目顺利开工,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管理,实施产业调整项目751项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项目88项,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目标。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把转型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物价持续较快上涨的压力,我们把稳定物价保证供应作为头等大事,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和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全力稳定主副食品价格特别是淡季蔬菜价格,从严控制政府调价项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比上年上涨5.2%,低于全国水平。郊区加强“菜园子”建设,将淡季期间绿叶菜种植面积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从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实施绿叶菜淡季价格保险制度,有效保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中心城区加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农商对接,推进社区周末平价菜场试点。发挥大市场、大流通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中的作用,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推进主副食品市外生产储备基地建设,抓好货源组织和市场价格监管,保障了主副食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正确把握发展与分配的关系,高度重视改善收入分配,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年初增加了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增幅均超过10%,年中又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2%和20%,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两次临时价格补贴。增加环卫、出租车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收入,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4.3%。注重质量,咬住目标,兑现承诺,千方百计推进“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700万平方米、26.7万套(间),供应1240万平方米、17.5万套(间)。进一步放宽廉租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准入标准。廉租住房新增受益家庭1.1万户,累计有8.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受益。全面推开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共计受理4.4万户居民家庭申请。首批市级统筹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启动供应。在浦东南汇新城开展限价商品房试点。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成全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将在企业工作的来沪从业人员、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3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26.2万人。孤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着眼于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全面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3.8%。新增40所幼儿园,出台困难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形成从学前到大学的帮困助学体系。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部市共建“985工程”三期和21所地方高校内涵建设项目,上海纽约大学开工建设。医改工作全面推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健康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物平均零售价下降39%。推出优化医院就诊流程等9项便民惠民措施。开展了医疗联合体试点和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基本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成效显著,一批精品佳作相继推出。成功举办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国有市属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16家区县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启动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世纪出版集团与文艺出版集团重组。文化广场、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投入使用,钱学森图书馆、巴金故居建成开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全面启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服务项目实现免费开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工建设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市民体质指数蝉联全国首位。上海代表团在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上包揽金牌、奖牌、总分三个第一。大幅提高了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标准。妇女儿童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兵役政策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稳步推进。
(五)城市管理和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转型过程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过程,也是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安全为先,我们狠抓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查隐患、找问题、提建议,制定颁布一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深入开展建筑市场集中整治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成立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初步建立部门之间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完成世博城市管理临时性通告转化工作,成立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和交通协调保障联席会议,继续增加城市维护管理资金投入,加大非法客运整治力度,开通23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在1080个居民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全面推开,对247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进行了评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初步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平台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机制。初信初访办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核查终结制度建设取得成效,一批信访突出矛盾得到化解。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有力推进,社会治安秩序稳定良好。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280万户光纤到户建设改造,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增覆盖100万户。克服各种困难,市区携手,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等工程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崇启通道、军工路越江隧道、虹桥机场迎宾三路隧道、林海公路建成通车。黄浦江上游航道整治核心工程竣工。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经过多年筹划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投入运行,供水量占全市比重达到51%,实现了原水供应从以黄浦江上游为主向以长江为主的重大转变,供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更多市民喝到了更好质量的水。
(六)郊区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努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这个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大对郊区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向郊区转移,郊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奉贤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调整,深化完善松江、金山等新城规划,浦东南汇、嘉定、青浦等重点新城和新市镇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崇明生态岛建设加快推进,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开展一批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河道整治和郊区集约化供水等工程建设,完成118个村庄改造、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在郊区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5+3+1”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全面推进。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进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6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45家,粮食总产量达12.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大力促进非农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3万个。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有序推进。
(七)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瓶颈,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用改革创新促发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实施国资创投机制、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融资等改革试点,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浦东新区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政策。全面实施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完善“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的财税体制,区县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黄浦、卢湾“撤二建一”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加快实施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上海汽车、上海建工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上海家化集团整体转让,国资行业布局不断优化,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34.7%。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安排落实财政专项资金,采取支持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完善科技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和建立“投贷”、“投保”联动机制等措施,推进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完善人才直接落户政策,放宽人才居住证申办条件,建立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和申办人才居住证推荐评估机制,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出入境管理便利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产品质量水平继续提升,“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八)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态势。我们坚持在扩大开放中促转变,抓住一切机遇,推动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服务,改善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海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关区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18%。对外贸易结构更趋优化,进口增幅高于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分别达到201亿美元和126亿美元,实到外资中服务业占比超过80%。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90家,累计达到927家。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试点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5亿美元,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以国际友城为重点,拓宽对外交往渠道,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明显增强。贯彻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沪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合作机制,产业园区共建、交通网络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心组织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工作,76个民生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强援滇、援青和支援三峡库区等对口支援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围绕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市、区两级网上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新增并联审批76项、告知承诺25项。着力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政府运作全过程,全年依法公开政府信息超过15万条,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决算中的教育等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129家市级部门预算报市人大审议,公开了64家市级部门预算、61家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和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首次公开2010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公开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结果、1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以及相关专项资金和政府实事项目审计调查结果。开通“上海发布”政府微博。废止、失效、修改规范性文件近5000件。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政府履职更加合规高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考验,不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影响,紧紧咬住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心无旁骛,克难前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上海“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回首过去,我们深刻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始终是更美好城市的创建者和更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深知,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上海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多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我们的战略视野要进一步拓宽,改革的勇气和胆子还要更大一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本领还需增强。社会结构快速变化,平衡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需要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还需拓展,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还需提升。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建筑密度持续增强,各类要素高度集聚,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处于频发高发期,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切实消除和防范城市安全风险。我们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人才培养还滞后于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一些薄弱环节的整治还不够到位,部分区域和领域的安全管理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更加关注,特大型城市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更为复杂。我们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回应群众关切的意识亟需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和优化财力投入配置,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能力还要提高。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有更高期待,对政府工作有更高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办事效率还不够高,法制观念还需加强,从严执法的要求还需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有些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治政不严、管理不力、懒散松懈的问题,工作中扯皮推诿、行政不作为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极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切实解决问题。
二、2012年主要任务
2012年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正视自身转型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风险,更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牢牢抓住一切机遇,稳中求进,锐意创新,下决心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减少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发展的依赖、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新进步。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九届市委十七次全会的部署,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稳定增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更加注重城市安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本届政府各方面工作划上圆满句号,不辜负全市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力争高于经济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2012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抓住时机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推动城市特别是现代城市演进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大型城市能否成功转型发展,关键取决于能不能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新跨越。上海必须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以推进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来增强经济中心的功能,加快构建与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失时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人民币跨境业务扩大为契机,继续拓展金融市场规模和功能,稳步推进保险交易所等市场组织建设。大力集聚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支持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沪设立功能性总部,鼓励支持做大做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大力支持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各类金融市场业务的创新,细化落实支持高端金融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陆家嘴-外滩金融集聚区的服务辐射功能和环境配套水平。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杭申线等内河航道疏浚整治,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大力推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健全航运运价指数体系,引导和促进船舶交易市场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深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北外滩、吴淞口邮轮母港功能和服务配套,推动邮轮旅游创新发展。加快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启动虹桥国际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工程和浦东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加快浦东国际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合力推动国家会展项目建设,引进集聚功能性贸易机构和平台。放大外高桥保税区效应,推动“三港三区”在创新贸易功能模式、优化贸易便利化环境等方面联动发展。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延伸市场网络,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商品流通现代化。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推动各类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对接国家战略,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专项工程。加快推动大飞机总装等一批项目建设,推进长兴岛造船、临港装备产业基地聚焦高端、集群发展。支持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设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宝钢发展高端产品、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做好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提升上海化学工业区能级、水平和规模,推进高化、吴泾地区的转型升级。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华电GE航改型燃机、日月光封装、沪东重机柴油机配套园等重点项目。落实技改专项,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水泥、纺织印染等行业调整,清理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落后产能600项。
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十周年为新起点,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聚焦重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打造带动城市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滨江发展轴。加快世博会地区后续开发利用,推进A片区地下工程和总部集聚区项目建设,加快B片区央企总部、世博国际酒店群等项目建设,完成世博轴综合改造工程。推进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设,积极吸引实力强、信誉高的企业参与商务区开发。加快上海迪士尼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度假区核心区项目开发。加大临港地区开发力度,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才集聚。进一步推进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节能市场机制,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进临港燃机电厂、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和临港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崇明、闵行、奉贤等燃机电厂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快东风西沙水库工程建设。启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启动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做好PM2.5监测与治理相关工作,力争列为国家首批发布的城市之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燃煤电厂脱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电厂高效除尘工程,扩大布袋除尘试点,强化机动车控制和重污染车辆淘汰,加强扬尘和秸秆焚烧治理。完成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宝山南大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化金山卫化工集中区污染治理。推进外环生态专项等工程建设,完成绿地建设1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公顷。
(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创新是城市活力所在、希望所在。要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化在上海的血脉之中,让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创业人才,拥有更大发展空间、赢得更多信任宽容、获得更好扶持帮助,使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福地。继续把推进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以张江扩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撑带动作用,集聚创新要素与资源。制定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府规章,规范和落实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项目、资金、服务平台等资源配置,全面推进股权激励、财税等改革试点,力争实现政策全覆盖。推动张江示范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完善张江管理体制,简化环节、规范标准,加强和改进张江管委会的服务协调功能,对各分园区充分下放审批权。整合政府科技投资公司,优化强化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风险资金投入。鼓励支持区县结合产业优势实施创新热点计划,培育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产业集群。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任务。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加大政府性资金和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强研究开发。建立健全产业应用技术体系,深化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实施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开通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动共有技术研发机制建设,继续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
发展之本、兴业之道,人才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不拘一格尊贤使能,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要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他们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努力让各类人才融入、喜爱、向往我们这座城市。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积分管理办法。出台支持高层次海外人才创业的综合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和本市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千人计划”,启动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大力推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好高层次科技型领军人才作用。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落实首席技师培养资助政策,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决定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前途命运。我们要倍加重视青年人才,为所有在沪的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各类青年人才在我们这座城市拥有文化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心灵愉悦感,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使上海始终保持旺盛不衰的创造活力。
(三)更加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市民安居乐业
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不断化解民生难题,努力让困难群众更有保障,让老年群体更有关怀,让青年朋友更有憧憬,让全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物价牵动民心,必须继续抓好物价调控,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严格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和提高蔬菜等农副产品自给能力,推进市外绿叶菜基地建设。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将社区菜场回归公益性,加快社区菜场建设,大力推进蔬菜产销衔接,有序推动周末平价菜场进社区,保障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努力让市民和农民都能满意。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继续审慎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开展水价成本信息公开试点。
坚持统筹研究、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分步到位,提高各类人群的收入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市民。加大公共财政用于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较大幅度增加退休人员收入,城保企业退休人员和镇保、新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人均基本养老金增长15%。建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水平。推动在职人员特别是普通职工收入增长,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工资增长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健全环卫等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岗位补贴制度,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重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强为老服务,更加重视失能老人照护,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服务补贴受益面,为27万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要作为一项长期、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持续加以推进。加强“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公开透明、公平分配,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以及青年职工、引进人才、来沪从业人员的住房困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100万平方米、17.08万套(间),供应770万平方米、11.4万套(间)。确保廉租对象应保尽保,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面向常住人口,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实现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统筹建设、有效衔接。聚焦青年职工、引进人才等群体,大幅放宽共有产权保障房准入标准,进一步加大申请审核和供应力度。大力推进旧区改造,确保动迁安置房供应,为一直住在旧区里期盼改善居住条件的市民,尽可能提供好的房源。加快推进郊区城镇棚户简屋改造,加强旧住房安全检查和房屋修缮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限价商品房和先租后售保障住房试点。启动第二轮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市政公建与环境配套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调整普通商品住房标准,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全年新建住房价格稳中有降。加快理顺物业服务价格机制,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转型发展中促进就业始终不能放松。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及时应对就业形势变化,帮助有工作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尽快找到工作。实施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小型微型企业和青年群体,完善多渠道扶持创业机制,力争帮助1万人成功创业。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来沪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服务。落实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的政策,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更加注重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推动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转制,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劳动关系的分析研判,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应急处置、欠薪保障金垫付等机制,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四)常备不懈抓安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
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管理为重,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制度建设先行,继续修订和制定一批城市安全管理法规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考核问责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基层和岗位责任落实。深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45项重点工作,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巩固建筑市场整治成效,加强消防领域尤其是居民住宅消防安全工作,强化高层电梯运行、玻璃幕墙、地下空间、越江工程和工地施工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城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参与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坚持最严的执法、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准入、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使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延续世博管理成效,加强和改进城市常态化管理,使市容更整洁、交通更顺畅、出行更安全、景观更怡人。加大市容环境建设管理力度,开展道路洁净工程建设,加强乱设摊综合治理,创建50条示范性林荫道,推进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逐步向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集贸市场等拓展,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率达到90%。优化市、区、街镇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深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修编第二轮上海交通白皮书,加快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加强中心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深化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
继续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取消本市贷款道路通行费,下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起价,将S5沪嘉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停止收费,做好相关后续配套工作,更好地便利群众。建成铁路金山支线改造工程。加快S26高速公路东延伸、S6高速公路、中环线浦东段和嘉闵高架南北延伸项目建设。完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推进11号线北段二期、12号线、13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启动郊环线越江工程,加快长江西路、虹梅南路-金海路等越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主多点”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老港可再生能源中心一期工程和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工程。
(五)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使信息化更好地惠及市民服务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全面构建以智慧运行、智慧管理、智慧产业、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继续推进基础网络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光纤到户建设改造新增200万户,基本实现城镇化地区全覆盖,逐年降低宽带上网资费水平,努力建设全国资费水平最低的城市之一。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进郊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新增覆盖5000处无线热点。深化“三网融合”,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支持融合型业务发展。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四期等项目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城市信息安全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和信息产业发展能级。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智能化消防数字平台等项目建设,推进智能交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继续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推广公用事业账单电子化,深化为农综合信息服务,让城乡居民共享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更多实惠。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端软件等信息服务业,推进物联网在楼宇节能、智能安保等领域的应用,继续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加快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城市生存发展和振兴繁荣的本质性力量,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和魅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当是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是先进文化发展创新的核心平台。我们要充分认识上海在全国文化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责任,切实提高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自觉和自信,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融化为市民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大力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弘扬都市文化品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坚持政府主导,贴近市民需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软硬件并举,充分利用世博会场馆资源,建成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进虹桥国际舞蹈中心建设,重塑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因地制宜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积极将中心的场地向各类文艺院团开放,增加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扶持和培育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适合不同人群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做好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继续扩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用好公益性演出扶持资金,在上海音乐厅、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剧场举办200场以上高质量公益性专场演出,推广营业性演出低票价,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欣赏高水平文艺表演。
深化扩大开放,用好市场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放开搞活,扶持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与金融、贸易、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扩大文化消费。开放市场,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一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在转制文化企业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和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加快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行公共文化设施和项目委托管理,创新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运营机制。
着力提升文化原创力,促进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用好文化人才发展资金、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文教结合工程、演艺工作者联合会等机制,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激发广大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造兴趣、创新动力和创作激情,创作生产一批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七)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序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真正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5%。推进市级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经济困难、人口导入的郊区、农村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在城郊结合地区新增30所义务教育学校,促进区域内优秀教师合理流动,推动义务教育首先在各区县实现均衡发展。新增40所幼儿园,实现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坚决清理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特别是低龄儿童的竞赛和考证,为孩子们营造身心愉快的成长环境。深入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推行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探索对义务教育质量开展综合评价。促进高中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施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支持高校明确定位、办出特色。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新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鼓励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完善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立足上海实际,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郊区新建的4家三级医院全面投入试运行,实行新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逐步化解市级医院基本建设债务,启动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综合评价工作。深化医疗联合体试点,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居民签约、双向转诊等工作。扩大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开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推进中心城区部分二级医院向老年护理、康复功能转型,鼓励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和老年护理服务。增加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继续落实好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医疗服务等便民就医措施。加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简化人群分类,实行按年龄享受相应医保待遇。调整小城镇医保政策,建立门诊统筹,提高医保待遇。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让市民享受运动的快乐。办好2012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积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成立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鼓励上海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和婴幼儿早期启蒙工程,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八)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更加注重多方参与、依法管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大型居住社区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载体,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安居梦想,要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将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好、管理好,为广大居民服务好。在大型居住社区探索镇管社区等管理模式,完善大型居住社区财力保障机制,加强社区“三个中心”建设,推进国有商业企业入驻,完善物业管理运作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等建设配套,努力让群众住得安心、放心。在城郊结合部快速城市化地区,根据实有人口规模充实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力量。进一步提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水平。做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自治能力建设,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完善公益创投和招投标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服务。
加强实有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地登记办法,扩大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和管理试点。加强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逐步扩大居住证持有人员享受公共服务的范围,鼓励和引导来沪人员参与社区事务,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来沪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条件让来沪人员在上海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建立社会矛盾综合协调化解的长效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行政调解,推进医疗、物业、劳动关系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千方百计把信访积案化解掉,千方百计把源头问题治理好。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推动从政策层面预防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建立分级分责化解群众合理诉求信访矛盾的工作制度,尽最大努力在初信初访阶段及时化解矛盾。全面推进区县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建设,积极探索“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信访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信访核查终结制度。开展“六五”普法,推动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打防控一体化水平,加强对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弘扬志愿精神,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九)进一步把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加大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郊区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也是新形势下有条件有必要加快发展的区域。落实促进新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嘉定、青浦、奉贤南桥等新城加快发展,推动松江、浦东南汇新城的产业区与城区在规划、交通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配套衔接,进一步支持金山、崇明的新城和新市镇优化发展。推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向新城倾斜,支持新城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推进轨道交通16号线罗山路至南汇新城段建设,加快5号线南延伸段、17号线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新城低碳发展试点。推出加强新城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的支持政策。积极创新新城管理模式。继续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
时刻把“三农”问题放在心上,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特大城市综合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强化科技兴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都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现代种业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新建高水平粮田1000公顷、设施菜田533公顷、标准化养殖场45个,创建35个蔬菜标准园。从全市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优先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完善9000公顷设施粮田和菜田的灌排设施,推进3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完成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基本完成郊区集约化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新颁布的标准。继续推进农村路桥建设和农场职工旧住房改造,完成100个村庄改造,完善公共交通“村村通”。结合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村卫生室配置。加快郊区农民转移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农业旅游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流转机制。完善农民宅基地置换办法,探索多种农民宅基地归并形式。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
(十)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转型发展,必须靠改革推动,重在制度创新。坚持先行先试,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重大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在浦东率先试行,力争融资租赁业务、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期货保税交割、全国信托登记中心、国际航运船舶保税登记、口岸监管模式创新等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深化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推出股权激励的“代持股专项资金”,推进园区土地二次开发试点。积极构建大区域、轻型化、扁平化的新型区域管理体制,在川沙、祝桥等区域探索大市镇管理模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机制。
稳步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税制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国家部署,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精心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全国推广发挥示范作用。抓住先行先试机遇,积极推动服务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细分,努力吸引各类服务业聚集。支持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进一步整合业务资源、拓展业务空间、创新服务领域,加快提升发展能级。根据规范税制、合理负担的要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改革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强化组织领导,严密制度设计,确保改革试点有序运行。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力度,继续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加强整体上市企业集团存续资产处置和管理。发挥国有资本流动平台作用,完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管控模式,促进国有资产有进有退、有序流动。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完善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对整体上市企业领导人员实施中长期激励。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着力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细化政策措施,继续解决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融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突出问题。积极支持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放大担保融资效应,推动投贷联动,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债券,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产品质量、计量器具、特种设备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商业欺诈等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推进商标、名牌与标准化工作。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进一步扩大口岸对外开放,完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通关模式,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注重稳外需、调结构、促平衡,推进国别商品中心、海外营销促进中心、国际设计和贸易促进中心、国家技术贸易交易中心等各类出口基地和进口基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集散功能。把握国际生产要素布局重组的新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增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整合其全球和在华采购销售、研发、资金管理等业务。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扩大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积极培育本土的全球性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继续提升对港澳台经贸开放与合作水平。整合外事资源,进一步发挥外事工作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侨务工作,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
推动新形势下国内区域合作,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机制,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眼于增强对口支援地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帮助做好招商、招工、招生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新疆、西藏、云南、青海、三峡库区等地区的对口支援力度。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与兄弟省区市政府的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交流合作,鼓励支持本市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支持兄弟省区市驻沪办协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驻沪商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时代召唤、人民期待、社会需要,努力建设一个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勤勉创新的责任政府,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政府,风清气正、公开透明的廉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提高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创新政府管理,基本建成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和法治环境最好的行政区之一,努力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程中走在前列。
(一)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全面加强政府服务
行政效率集中体现政府服务质量。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审批效率。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规范标准,公开程序和环节,增强网上政务大厅功能,加快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推广标准化审批,编制200项审批事项的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优化简化产业园区和规划工业区块的项目审批流程,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和规划工业区块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建成市、区两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所有标准化审批进行实时监控。推进部门受理窗口建设,扩大窗口直接办理覆盖面。继续减少审批事项,再取消、调整80项以上。推行诚信管理与分类管理,加强审批后监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开展绩效评估,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完成浦东、徐汇、静安等区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统一的市民服务热线,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人事制度等配套政策,增强事业单位运行活力。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投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内容,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管理。加强支出管理,把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拓展到市和区县所有预算单位,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范围。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提升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保障水平。着眼于降低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尽可能减少行政性收费。制定加强行政性收费管理的政府规章,严格规范征收项目、收费标准、计费方式。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
(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依法、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府信息。推进政府部门可以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各类基础政务数据对社会开放。积极运用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大力推进公共资金透明运行。细化政府预算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认真做好部门决算公开,积极推进部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公开,逐步做到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的都向社会主动公开。加大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力度,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的市级、区县、街镇联动公开,实现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深化审计公开,只要不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不影响安全稳定,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和所有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报告、部门预算执行单项审计结果、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全部公开。
推进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开透明。扩大食品生产销售、规划、房屋征收与补偿、环保等行政审批结果公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公布相关监督检查和执法总体情况,探索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公开。推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全面公开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成本构成和分配结果。扩大国有资本经营监管情况的公开。着力推动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重点公开服务承诺、收费项目等信息。畅通公开渠道,让各项公开结果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运作规范有序
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上海市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依法合规破解制约转型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瓶颈,严格依法履行和行使政府职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着力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完善行政执法协调协作机制,推行联动执法、协同执法和指定管辖、协议管辖,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在增强执法合力上实现突破。贯彻《行政强制法》,依法规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健全行政强制程序。全面实施执法行为规范手册制度,完善执法调查规则。
加强规章建设,为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向社会公开征集政府规章议题、立项论证制度,实行政府规章草案公告和听证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高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质量。制定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的政府规章,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实行重大行政决策草案社会公布和后评估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四)坚持从严治政,努力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人民的信任是人民政府立足之基,政府公务员首先要赢得人民充分信任。履行政府职责、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提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加快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加大公开选调交流力度,更多从基层和企事业单位选拔公务员。着力加强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败,推广“制度加科技”机制,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围绕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和纠风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任何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容易导致腐败。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受到人民最严格的监督。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所有政府部门都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着力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执行、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运行等的审计力度,强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价格调控等重点工作的监察督查,严格考核,严肃问责,促进政府公务员勤政廉政,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设身处地考虑群众利益,从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耐心细致回应群众诉求,努力使每项重要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愿望,为群众带来实惠。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办事的本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推动政府工作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乐意向政府反映诉求、愿意向政府提出意见,真正信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各位代表,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第四篇:2009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2009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韩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外部严峻复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和上海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克难前行,全力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是近年来上海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坚决按照中央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围绕重大课题抓调研,围绕重点工作抓推进,围绕形势变化抓应对,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7.9%,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出口比上年增长17.7%。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形势变化对上海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步加重,九月份以后越来越明显,本市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落,财政收入、工业生产、外贸出口等一些重要指标同时出现负增长,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凸显,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及时出台了财税、土地、投资体制改革、取消行政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采取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八项措施,加快推进和提前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新的进展。深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意见,出台了配套措施,从土地、规划、资金、审批等方面支持现代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旅游、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53%以上。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临港、漕泾、长兴岛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加快,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项目顺利推进,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宝钢汽车板及硅钢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等重点工业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建成设施粮田8万亩、设施菜田4万亩,出台了一批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农投入比上年增长27.2%。围绕国家重大专项的承接和实施,加大自主创新推进力度。大型飞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核高基”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落户上海,神舟七号部分子系统研制任务成功完成,上海光源工程基本建成,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生物育种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2.5%左右,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6%。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耗能监管,完成一批节能技改项目,调整淘汰了522项落后生产能力,关闭了总计装机容量27.5万千瓦的燃煤小机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完成了总计装机容量622.5万千瓦的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建成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容工程和9座郊区污水处理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比上年分别下降5%和4%以上,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6%,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
(三)城乡建设和管理有力推进。全年重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项目多、施工面广。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营,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位居世界第二位。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新进步,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运营,上海空港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5100万人次、300万吨。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加快推进,9个在建项目进入施工高峰,4条线路基本实现结构贯通。长江隧桥工程实现双线结构贯通。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改建工程完成。一批市域高速公路、黄浦江越江通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区路网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加快推进。五号沟液化天然气事故备用站建成。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继续提高。注重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3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85座,完成3062公里镇村级河道整治,郊区新开公交线路50条左右,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80%。在108个村开展自然村落综合整治试点。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覆盖到郊区城市化地区。城市管理综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户外广告、乱倒渣土等整治,市容市貌有所改善。
(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690元和114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1%。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创业政策和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9.5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1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提高了城镇退休人员、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扩大了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障政策覆盖面。完善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老年农民养老金托底补贴政策,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民新增15.9万人。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居保”已覆盖203.5万人,基本实现市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收入等标准,对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临时补贴,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扩大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超过380万人,加强来沪从业人员的失业登记管理和就业服务,进一步保障来沪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14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社区居家养老对象达到17.7万人。继续放宽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准入标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达到4.4万户。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400万平方米。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交换乘优惠继续实施,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全面启用。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工作条件和待遇有所改善。
(五)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全面免除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直接拨给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从520元、720元提高到1400元、1600元。解决郊区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在郊区新建52所幼儿园。继续加大对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本市公办学校就读学生的比例已达60%,试行在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推进高校学科结构优化调整,顺利实施了高校招生考前填报平行志愿改革,扩大了高校招收外省区市生源数量。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成效。卫生改革发展继续深化。加大社区卫生投入力度,转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郊区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鼓励和组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医生深入社区。加强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健康城市建设继续推进。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体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育大赛,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上海赛区的组织工作和奥运会、残奥会火炬接力上海传递活动,上海奥运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基层的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新建了一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完成了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转换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民族与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妇女儿童事业稳步发展。着力加强社区公共资源整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行业加强整顿和规范,积极妥善处理奶制品质量事件,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了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平安实事工程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强。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加快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断推进,进一步下放了7方面11项市级事权,出台实施了加快人才集聚、支持金融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等一批改革举措,在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等方面取得突破,开展了生物医药企业入境材料检验检疫试点、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新模式试点。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和大集团的资产整合、改制重组,上实集团重组上药集团、上汽集团重组上柴股份等工作顺利实施。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46%。支持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推进涉及公众利益的责任保险试点,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企业,人行征信中心正式挂牌,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落户上海。各类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活跃。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加快建设,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机构在规范中不断发展。积极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开展跨区域“大通关”合作为重点,不断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6%。开展部市合作,拓展服务贸易。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占67.8%,新增8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总额突破百亿美元,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增长加快,“走出去”保持良好态势。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旅游、科技创新、市场准入、环保、能源、共同办博等专题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继续加强地方外事工作。
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七)政府自身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市级政府机构改革。部分中心城区强化社区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完善了街道财力保障体制,加大了对郊区经济相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得到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投资项目市级管理权限大幅度下放到区县。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和规范力度,取消和停止征收了148项收费。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稳步推进专项经费零基预算,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依法向社会公开了审计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重点支出执行情况,向市人大报送部门预算,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土地出让金管理等情况,建立社保基金网上实时监管系统,行政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加强政府立法和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注重源头治理,廉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显著进展的一年。世博会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场馆和园区外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中国馆和世博中心实现结构封顶。主题演绎进一步深化细化,主要场馆展示设计和展示工程方案基本完成。参展事务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08年底,确认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29个。国内各省区市参展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案例遴选工作基本完成。国内外宣传推介、举办期间的活动策划、运营准备和安全保障等筹办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启动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改善市容市貌、窗口服务、城市管理、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工作,积极落实行动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全市人民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捐款捐物,参加应急救援,运送救灾物资,帮助灾区安装过渡安置房,全力收治灾区伤员。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后,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我们坚持从都江堰群众最需要、最紧迫的需求出发,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全力以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目前,已启动51个援建项目,涵盖教育卫生、城乡用水、城镇居民安置房、老年福利设施、旅游资源修复、农业基础设施、应急救援等方面,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上海人民与都江堰人民心相连、情相牵,携手重建美好家园。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全市人民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国内其它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市人民倾情相助,奉献出无私大爱,彰显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怀;在圆满完成迎奥运等重大任务的过程中,全市人民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表现出良好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果断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是我们战胜困难、抵御风险、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沪三军、武警部队,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面对去年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我们在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比较突出的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紧迫;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尚未突破,改革攻坚任务还很繁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亟待加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还要加快发展;城市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顽症,社会管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政府职能还要加快转变,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政府部门为企业、为市民服务的主动性有待提高,对基层了解、关心不够,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忧患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敢于负责的精神状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见底,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脚步不会停止,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态势不会逆转。外部需求明显减弱,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明显增多。但是,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上海对外开放度高,内外经济联系面广,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影响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资源环境约束更紧,产业结构矛盾凸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但是,上海的产业整体处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经济总体实力和水平较高,科技教育人才等仍具有优势,又面临筹办世博会和加快“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总体来看,2009年可能是上海经济发展困难更多更大的一年,但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要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应对准备,对赢得未来发展有必胜信心。我们坚信,危机必将过去,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做好2009年工作,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九届市委六次全会要求,立足扩内需、全力保增长、坚持调结构,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世博会筹办有序进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4.5%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2009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审时度势,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保增长。积极扩大投资需求,提前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与社会事业工程和“三农”项目,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扩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体育健身等消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健全流通网络,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尽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帮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后劲。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对中小企业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转型。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与各类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分析企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采取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克服一时困难,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以推进信息化带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促进金融业发展。以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结构、推进市场开放为抓手,增强各类金融市场的功能,着力推动债券市场、期货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探索推进柜台交易市场建设。围绕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积极促进各类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集聚金融资源,重点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资产管理机构等,开展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加快集聚金融人才,加强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产业带建设,继续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服务。促进邮轮经济发展。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探索在保税港区进行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试点,继续发挥外高桥保税区和港区的作用,充分发挥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加快北外滩等航运服务集聚区提升发展。积极争取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船籍登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物流、采购、营销、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软件、动漫、互联网视听服务等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开放市场、创造环境,加快推动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着力完善商贸业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利用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网络,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功能互补。积极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和创意产业。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商务楼宇的开发供应,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建设。
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巩固提升支柱工业,加快推动华虹“909”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工程升级改造项目、上汽临港自主品牌汽车、化工区拜耳增资项目、外高桥船厂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加快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推动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推进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在核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在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抓住本市成为国家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行试验区的契机,完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大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强化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和高耗能产品准入关。继续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积极稳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继续实施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风电工程,建设世博光伏发电项目,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完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执法。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着力探索耕地得到切实保护、发展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土地效益得到切实发挥、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加快青草沙水源地建设。鼓励和引导节水、节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深入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成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污水处理厂网和污泥处理工程,开工建设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加强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提前实施国家第Ⅳ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全面完成电厂燃煤机组烟气脱硫,开始启动脱硝工作。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完成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线900个噪声敏感点的治理,实施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扩能工程。加快推进吴泾等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郊区工业区污水治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建成辰山植物园,进一步加强外环生态专项工程等生态绿化建设。
(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深化与科技部、中科院的合作,聚焦重点,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大型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积极参与“核高基”等重大专项任务,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加强配套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全力配合保障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实施。加快启动一批市级重大专项。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采用财政贴息等措施,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落实世博科技行动计划。
加大对全社会各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开发费用150%加计扣除、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创新资源的统筹,优化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提高政府性资金的投入效益。加快科技创新中介服务发展。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和新药研究、深海科技研究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加快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建设。推进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建设。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市民科学素质。
加大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力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是引进和储备人才的好时机,要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四个中心”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出台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办法,为人才流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创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等为载体,完善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领军人才开发和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推进实施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办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大事,继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越是经济形势严峻,越要关注和改善民生。把全面加强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实施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引导企业实行更加灵活的工时制度,尽量保留岗位,少减员,履行社会责任。实施职业培训特别计划,充分发挥职业见习、培训补贴等政策的作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技能,切实解决好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实施就业援助特别计划,加大就业补贴力度,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以创业带动就业,整合扶持创业的政策和资源,重点扶持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积极创业。加强对来沪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稳定就业,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企业停产歇业和破产倒闭的预警监测,完善企业欠薪保障金垫付机制,妥善处理企业劳动纠纷。健全政府主导、工会和企业代表参加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分层次、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1月1日起,按照2008年人均基本养老金10%的水平,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促进保障资金可持续发展。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关政策。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贯彻国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调整完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完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稳步发展企业年金,鼓励发展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政策,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开展对救助对象在就医期间进行救助的试点。继续推进社区综合帮扶工作。有序解决历史遗留的特殊群体的基本保障问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扩大到21万人,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和优待措施,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为残疾人服务,改善残疾人生活,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各类慈善组织,加快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建设。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和交通问题。继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廉租住房配租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廉租房源筹措力度,逐步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特大型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市场运作,继续开工建设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开展经济适用住房轮候供应试点,在实践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旧区改造既是关系民生的工程,也是事关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创新机制,继续完善政策,采取多种办法,尽最大努力推进旧区改造。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推进新一轮公交行业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经济、可靠的出行条件。完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和公交枢纽建设,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完善公交扶持政策,继续采取扩大换乘优惠、统一城乡票价结构等多种措施,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进一步改善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工作条件和待遇。加强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监管,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制订实施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改善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来沪从业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推进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建设,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本科生教育,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变化,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60所幼儿园。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完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高市民健康意识。在全社会提倡控制吸烟。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社区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保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优化三级医院布局,以医疗卫生信息化为切入点,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在本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理顺医疗价格体系。完善医疗机构准入管理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办医规范有序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加快文化大都市建设。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传统剧种、高雅艺术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促进上海交响乐团等文艺院团提升水平。推进世博演艺中心、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加快把大世界打造成为传承民族民俗民间优秀文化的中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等文化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营造更加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艺创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推进苏州河、黄浦江沿岸近现代工业文化遗存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等重要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徐家汇体育中心,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推动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基层为民办事能力。强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和运行机制,提高“一门式”服务水平。做好居委会、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居民、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工作,强化实有人口居住地管理,完善实有人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口服务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居住证配套政策,更好地为来沪人员提供服务。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进一步提升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危险化学品监管力度,着力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强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动态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和安全评价工作,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探索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信访终结机制和基层信访代理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继续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增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加强对台工作。鼓励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双拥共建,进一步提高优抚安置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力以赴做好世博会筹办各项工作,继续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今年世博会筹办进入临战状态。要加强对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领导,完善筹办工作的领导体制,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坚持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按照各项筹办工作的节点目标和要求,切实完成各项任务。建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主要场馆。完成招展工作,加强与各参展方的协调、沟通和服务,推动各参展方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进行布展。认真策划世博会期间的各种峰会、论坛和主题演绎活动方案。发布世博会会歌和海报,加强国内外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上海城市和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启动世博会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制定并完善世博会举办期间的园区运行、交通通信、住宿餐饮、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运营组织方案。认真落实世博会安全保障责任和措施,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继续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迎接世博会举办。开展小洋山西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港区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优化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上海航空港的中转功能和枢纽地位。加快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上海段、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快速路建设。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营轨道交通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和11号线北段一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350公里左右。加快机场高速、崇启通道、沪苏高速、沪杭高速上海段改建等高速公路路网工程建设。继续加强赵家沟、大芦线航道整治,启动苏申外港线、杭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建成长江隧桥工程和西藏南路、人民路、新建路、打浦路复线等一批黄浦江越江工程。推进外滩等地区综合交通改造和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加强道路交通智能化建设,不断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管理。全面实施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整体提升工程,完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电网、天然气管网建设。继续加强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和土地控制,以服务世博为主线,积极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开发。
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以良好的城市面貌和人文环境迎接世博会,努力让上海的每个地方都生机勃勃地演绎世博会主题。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清洁建筑立面、中小道路和重点水域,整治建筑渣土乱倒,提升公园品质,优化绿化景观,使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管理和运行服务保障,深入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治理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等城市管理顽症,形成依法治理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有明显改善。强化窗口服务行业管理,加强岗位培训,开展服务满意度评价,推进规范服务,提高交通运输、商业娱乐、旅游接待、社会服务等领域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各项窗口服务有明显优化。广泛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社会普及文明礼仪,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使城市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加强市民道德教育,大力培育文明风尚,着力革除不文明陋习,使市民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有明显提升。加大宣传动员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引导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世博、人人服务世博、人人奉献世博的氛围,以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国家主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立足全局办世博,搭建全国办博大平台,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为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参展世博会提供最大便利。充分发挥世博会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与兄弟省区市共办世博会、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五)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种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再保险和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金融服务,继续推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力度,推进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加快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加强自然村落综合整治,完成100个村庄改造工作,注重保护乡土风貌和水乡景观。推进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继续推进“清洁家园”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完成1000公里村沟宅河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以基础较好的新城为重点,加强产业、居住、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配套发展,加快推进新城、重点新市镇的建设和发展。强化郊区农村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促进郊区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郊区新城和人口导入区建设若干三级医院,提升部分区县中心医院的能级。完成郊区农村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26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郊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郊区人口导入比较密集的地区集中力量建设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新建若干所优质高中,推进郊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郊区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农家书屋等郊区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有序推进村级行政事务代理点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制定实施农业布局规划,继续推进标准化设施农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健全补贴制度,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对农业生产区域实行倾斜保护政策,对粮食、油料、蔬菜等生产量大的区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中青年农民为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促进非农就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非农就业。全面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区县统筹,逐步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相结合,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鼓励优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收购兼并,壮大实力。推进国有企业主业与辅业分离,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提高主业竞争力。分类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权责,推进外部董事试点,加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力度。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推进市场准入、加强融资支持为重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积极研究创意产业、商业贸易等领域新兴业态发展规则和财政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鼓励新兴业态发展。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资本、技术、人才、产权等全国性、区域性要素市场。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强化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和特种设备管理,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发挥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欺诈、无证无照经营等行为。继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突出重点,先行先试,在自主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发挥体制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张江高新区,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学研有效结合、科技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放大政策效应。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等方面再先行一步,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模式。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努力在社会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依托浦东,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积极应对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全力做好外经贸工作。继续保持利用外资良好势头,加快引进国外先进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技术和管理理念,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支持外资企业上市。加强政府服务,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运行。继续推进部市合作,促进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领域服务贸易发展。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帮助有潜力的出口型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装备、重要能源资源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拓展出口加工区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功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口岸服务功能,做好洋山、外高桥、长兴岛的新建成港区口岸对外开通启用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强对外投资合作的风险防范。继续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充分发挥地方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切实做好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划,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促进长三角地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重点,加强与长江流域兄弟省市的合作发展。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按照中央要求,根据受援地区实际需求,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推进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协助当地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尽力帮助都江堰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困难的环境中,更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把上海市建设成为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
(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越是加强政府调控,越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着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结合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政府部门与下属企业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脱钩,积极稳妥推进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梳理各部门职能,对应该由企业决定、市场机制调节及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自我管理的事项,政府要坚决放开。积极稳妥推进区县政府机构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方式。综合运用规划、财政、土地、环保等调控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更加重视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鼓励、支持、帮助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基层更好地为民办事。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鼓励更多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经济困难时期,更要有保有压,从紧安排财政预算,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民生保障和“三农”等方面的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做到会议、接待、出国、公车等四项费用零增长,严格控制机关信息化重复建设。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零基预算管理模式,深化非税收入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拓展国库单一账户覆盖范围。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财税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转移支付程序和办法。加快完善街镇财力保障体制。
(二)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透明度,更好地为群众和企业服务
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结合投资体制改革,依法取消和调整一批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审批管理程序。大幅度简化招拍挂用地建设工程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创新审批方式,着力扩大并联审批、告知承诺、联合年检等改革措施的实施范围。结合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交换,切实增强政府网上服务功能和跨部门协同服务能力。继续严格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对收费事项合法性、正当性的定期审查,依法从严控制新增收费。
着力提高行政透明度。依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大教育、医疗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公开,健全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渠道,推动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推进财政性资金公开透明运行,积极稳妥地加大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力度。严格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建设,推广通用产品的电子采购,切实加强对政府采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购的监督。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社会公共性资金网上运作和实时监控机制,提高资金运行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机制和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开部分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加快推进审计整改情况公开,探索建立审计整改监督检查机制,以公开促整改。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切实规范政府行为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完善公开征询等立法制度和程序,切实提高政府规章质量。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建立行政执法分类分步实施模式,完善综合执法体制,促进规范执法。创新行政复议方式方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凡属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决策,必须由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公众有序参与政府决策机制,特别是在制定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公共政策时,必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完善决策后评估、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根据部门职责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强化责任追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
完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强化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强化对近期集中开工建设项目的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土地管理、动拆迁、节能减排、环保等领域的行政监察力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监督。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任务重、公共投入多的情况下,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中国职业教育领导者
——————————————————
腐败体系的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围绕规范领导干部住房、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重点领域,强化廉洁从政制度的执行监督。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对促发展、保民生的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实践培养,积极有序组织公务员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特殊时期,特殊考验,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特殊精神,作出特殊努力。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直面困难,敢负责任,善抓机遇,勇于创新。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决取消各种形式主义、没有实际内容的活动,切实杜绝一切无用的形象工程。要注重服务,勤下基层,贴近群众,沉到第一线去听民意、找问题、想办法、办实事。特殊时期是困难增多、压力加大的时期,也是攻坚克难、铸造辉煌的时期。我们曾经度过了不同阶段上海十分困难的岁月,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应对得当、工作得力,就必定能够在逆境中发展,在逆势中飞扬。
各位代表:在前进的道路上,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希望蕴藏于困难之中。有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的艰苦奋斗,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上海前进的步伐。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勇开拓,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选择,成就未来!财大公务员考试联盟:www.xiexiebang.com BETTER CHOICE, BETTER FUTURE 咨询电话:021-63531495 63171126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 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第七届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完善“十一五”期间规划目标、巩固成绩稳步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十七大会议精神,立足盐池镇情,紧扣发展第一要务,负重自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基本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工作目标,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大幅度增长,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水、电、路、信息比较畅通,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得到进一步拓展,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深入实施,基本上实现了镇七届一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我镇先后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信用乡镇 ”、“ 卫生乡镇 ”、“ 无邪教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被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责任区”、“服务移民外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志被十堰市委授予“ 村干部”,被丹江口市委授予“ ”,等十几名同志被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发展为先,总体指标完成良好
通过上届政府五年扎实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得以圆满完成。
一是财政工作健康有序。五年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形成立项、使用、监督全程公示,6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扶贫资金、500万元老区建设资金全部做到专款专用。五年来,全镇共向农民发放各类涉农补贴3600万元,全部采用“一折通”发放,共向消费者兑付补贴110万元。强化了农村“三资”管理及事业单位的“零户统管”工作,群众满意度很高。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五年以来,争取省市各类建设资金多万元,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余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8%,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有力拉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三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农村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增幅明显,到去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74元,年均增长11.3%。
(二)项目为重,重点工程深入推进
根据镇情实际,镇人民政府换届以来,着力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夯实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全镇五年共造林1.5万亩,苗木成活率较高。通过与市武当长青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突出发展中药材生产,全镇中药材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以木瓜为主面积1.05万亩,草本以夏枯球、决明子为主,面积0.15万亩,百里药材长廊建设初见规模。在林业政策不利于耳菇发展的情况下,木耳推广喷灌高产技术,香菇推广袋料生产技术,提高了耳菇单产量和质量,依托裕康公司成立庆林菌特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袋料香菇60万袋,高产木耳10000余架,五年来全镇黑木耳总产量近19万公斤,香菇总产量达到50万公斤。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娃娃鱼养殖,目前,全镇有3个大鲵养殖场,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化养殖经营,规模化养殖初步启动。
二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基本思路,在这五年工作实践之中,我镇大力加强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市场得到有效监管,农村实用种养技术进一步推广,在三岔河、水竹园,大岭坡村集中力量发展了烤烟产业,从2010年的200亩到2011年的1000余亩,创税收60余万元。抓好了两个“小农水”工程建设,完成了农田渠系配套建设。
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快速推进了等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突出了拆迁量大、筹资力度大和建设体量大的特色,尤其是,有效改变了农村面貌,建设成效显著,2009、2010连续两年获全市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三等奖。村村通公路建设成绩显著。五年来,修通村组公路158公里,硬化100余公里,修通并维护盐房、盐官公路,其中盐官公路硬化5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并完成改板河等3个村的候车亭建设,投资250余万元新建钢筋砼平板桥两座(庄子口大桥、柳林坪桥),建漫水桥20座。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根据规划需要,实施1300多万元的集镇河堤治理工程4.3公里,投资11万元硬化商业街道路,投资40余万元进行新修复兴街下水道400米和道路300米,集镇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同时,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借小流域治理之机,在河堤主要路段上建设长2000米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防护栏,盐池大桥栏杆改装正在施工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入60万元完成大岭坡、庄子、长滩河等村600亩土地治理项目,投入400
-***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