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山景区详细简介
**名山景区详细介绍
**名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和重庆市版图中心,**新县城彼岸。**名山风景区由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古迹**名山、全国最大的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组成,景区幅员面积4平方千米。陆路距离重庆主城150公里,水路距离重庆主城172公里,交通便利,景区可进入性强。2015年,重庆**名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接管名山风景区以后,按照**县委政府生态涵养、绿色崛起的整体发展战略,加大了对名山风景区的提档升级改造力度,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景区的旅游接待功能;从游客人身安全出发,投入大量资金预防地质灾害的产生,排危重建部分游览设施,完善了游客接待中心和景区停车场,扩大景区规模,提升景区竞争力,在愈发细分的游客市场中进行精确的定位。
名山之名,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当时名山称为平都山,因北宋大文豪苏轼畅游**时所题平都天下古名山的诗句而从此改称名山。**被称为鬼城,而名山则被称为阴曹鬼都或鬼国幽都,**与名山都与鬼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县志》和晋人葛洪《神仙传》记载,汉代王方平、阴长生这两位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道家于是在此山设天师,并且将平都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人附会阴、王为阴王,即阴间之王,也就是阎王,阎王所在之地就是鬼都,平都山就逐渐被附会为阴都。当时人还称呼平都山为鬼国京都、阴曹地府,认为是人类死亡过后的归宿地。名山不仅是传说中的鬼城,更是集儒、道、佛三家一体的民俗文化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人类灵魂之都。又因为李白题诗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而扬名天下,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历代不断。
名山至汉唐始建,流传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景区内景点不仅有反映儒道佛三家文化精粹的玉皇殿、哼哈祠、大雄宝殿、报恩殿、百子殿等景点,还有根据宗教和神话建造的阴曹地府场景奈何桥、黄泉路、鬼门关、天子殿、十八层地狱等著名景点。整个景区林木苍翠,建筑古色古香,雕塑,绘画质朴纯真,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正义、对光明的渴求,还通过对幻想中的阴曹地府的刻画,体现了古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以及惩恶扬善、唯善呈和这一鬼城文化的主题。
1982年,名山风景区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名胜古迹;2000年被评选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重庆市最佳景区、全国首批十五家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示范单位,并于2002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和ISO1400环境体系双认证;2007年被评选为国家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自对外开放以来,名山风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万余人次,得益于非凡的知名度,历代文人墨客,海内外政党要员来**游览名山的很多。记录表明,唐代丞相段**两次游览名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李商隐也游览过名山。宋代,大文豪苏**父子三人、陆游、范城大都来游览过名山,并且留下了流传于世的诗作。到了近代,蒋介石,宋美龄、冯玉祥、丰子恺都来游览过名山。解放后,来**名山考察的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多,1958年周恩来总理率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来名山考察,指示要保护名山文化古迹。改革开放后,赵**、乔石、杨尚昆、李鹏、李瑞环、尉健行、邹家华、李铁映、田纪云、钱其琛、吴邦国、陈慕华、王兆国、江泽民、胡锦涛、卢嘉钖、程子华、王光英、叶选平、杨汝岱、钱伟长、吴学谦、谷牧、毛致用等等都来**考察过,像江泽民、李鹏、邹家华、李铁映都是来过两次。外国政要出使中国,选择游览名山的也很多,如时任日本首相的曾根康弘、海部俊树、村山富士,时任澳大利亚总督的海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等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水平落后,名山风景区的很多历史遗存曾遭受破坏。在2007年,**名山风景区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重庆市交旅集团下属的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名山风景区进行了资源的整合。伴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长江水位的升高,**县城的搬迁,名山风景区亟需改革发展,重庆市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担负起了这个重担。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针对名山风景区的局限性,几年的发展,名山风景区拥有了保障游客景区安全的防洪大堤以及进入景区的二级公路,修建了拥有360车位的停车场,建设了恢弘气势的接待大厅。同时,**分公司管理的**宾馆正在极力打造成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一旦竣工,将会大大增加**的旅游接待容量,渝利铁路、涪丰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形成水路陆路铁路三维一体的交通网络。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市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大了对名山风景区的的提档升级以及改造力度,重庆市三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名山风景区领导班子齐心协力,正紧锣密鼓的争创国家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争将名山风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人文旅游名片,国际休闲旅游中心。我们相信,经过改造的名山风景区会更加靓丽,更加迷人,必将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精品旅游点之一,成为万里长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二篇:地雷战景区详细介绍
海阳地雷战旅游景区
地雷战旅游度假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海阳市朱吴镇,距离城区12公里占地面积6000多亩,总投资2.7亿元,按照国家4A级标准建设,是集自然名胜,休闲度假,游乐探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胜地。
地雷战景区推出了集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地雷战》实景演出,真实的烟火爆破,专业的武打特技,场面宏伟壮观,让您身临其境,在这我们将重演红色经典,传承爱国热情。此外景区内瀑布成群,古树参天,自然风景秀美,并设有游乐场所极限挑战区等众多游乐项目。
地雷战景区大门: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后期制作的,主要由仿古建造的碉堡、古槐和世界上最大的地雷之一的巨型地雷组成,寓意着景区将踏着“地雷之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另外,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阳大秧歌将在景区门口承载着雷乡人民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
东方红大舞台:三楼,四楼是主题餐厅,可容纳七,八百人同时就餐。在这里你在用餐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红色年代的精彩表演。(5.1正式开放)
天棺洞:从上到下一共由91个阶梯组成,寓意着“九九归一”,阶梯的护栏是由环环相扣的锁链组成。顺着阶梯而上,其上有一个天然的洞穴,相传是张天师点化张果得道成仙的地方。镇妖石:镇妖石,重约300吨,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海阳地雷战遗址之一。当年抗日军民在此埋设地雷,伏击日寇,令敌人闻风丧胆。1962年拍摄的《地雷战》电影频繁出现的的镇妖石正为此石。镇妖石已经成为《地雷战》精髓和精神的象征。
极限畅游乐园:这里是游乐设施聚集地,由吊桥,晃桥,晃绳,索道,滑轮,大渡桥等,在这里可以尽情的放松享受快乐,挑战自我。
长征路:长征路傍山而修,蜿蜒盘旋,路两边是茂盛翠绿的松林,林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让大家在惬意中体会长征时革命先烈们的艰辛,同时体会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
地雷战纪念馆:纪念馆内摆放了大量详实的图片、展画、文物,真实生动的再现了60多年前海阳大地上发生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展馆下面就是日军的水牢、刑房,牢内展放着各种刑具,可以想象出当年日军对抗日军民的迫害场面,着实对我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景区内除以上景点外,还有拍摄遗址的拉弦石和瞭望石,陋室亭;景区三大瀑布:二曼瀑布,招虎瀑布,招福瀑布。
第三篇:景区简介(3000字)
三门峡大坝风景区简介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是国家级AAA风景区。三门峡大坝距市区14公里,是我国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也是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所以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项目中唯一的水利项目。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干流上,连接豫、晋两省。于1957年4月开工建设,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主坝长713.2米,高106米,宽20.02米。1961年大坝建成并投入运用,经过二次改建、增容,目前总装机容量为41万千瓦,采用“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运用方式,335米高程以下有效库容可长期保持60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和综合效益,为黄河下游岁岁安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门峡有着许多古老而动人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大禹治水劈开“人门”、“神门”、“鬼门”三道泄洪之门,三门峡因此而得名。位于大坝下游的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及黄河古栈道,都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相传远古尧王坐天下时,黄河水经常泛滥,百姓深受其害,尧王心里非常难过,就派大禹来治水;大禹来到这里,发现整个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心想,水总是往低处流的,于是他举起划水剑向东南方向划了几下,水就朝着东南的方向流去,可是又被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大禹又抡起开山斧“啪、啪、啪”三斧子把大山劈开了三个豁口,三个豁口把大山分成四座石岛,因靠南岸的临水半岛很象一只张着嘴的狮子,所以叫“狮子头”,中间的两座分别叫“鬼门岛”、“神门岛”,北岸的半岛叫“人门岛”,黄河水在这里被四座石岛分成三股汹涌的急流,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三
门峡”了。
大坝下游大约400余米处有座保留的比较完整的石岛,那就是著名的中流砥柱,因为它显示了一种不屈不挠、顽强不屈的精神,被人们看作是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闻名中外的中流砥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冬季黄河水浅时,它可露出水面7米多高;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就要被洪水吞没似的,可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或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急流之中,所以自古也被誉为“中华第一石”,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据史书记载,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从洛阳还驾长安,途径三门峡,对这里的雄伟壮观景象赞叹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
在它的左边还有张公岛、王母娘娘梳妆台伫立河中,关于它们还有一些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在大坝下游,与导墙连在一体的较大石岛名叫张公岛,相传是古时候有个姓张的老艄公,目睹三门水道险恶,浪急波涌,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惨祸,他就在岛上搭棚居住,义务为过往的船只进行导航,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老艄公,就以他的姓为此岛命名为“张公岛”。在张公岛旁,水中有座平坦的岩石小岛就是王母娘娘梳妆台,传说是王母娘娘于云中途径此地,发现此处景致迷人,不禁下凡驻足,在此梳妆、打扮,于是后人称此处为“王母娘娘梳妆台”。因处在溢流坝段,它的“梳妆镜”比较碍事,建坝时被炸平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底座,也就是“桌面”了。曾任文化部部长的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参观三门峡大坝时,看到大坝建成后的雄伟气势及泻流时的壮观场面,有感而发,写下了有名的诗篇:《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望三门,门不在,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下游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多灾多害闻名于世,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黄河也流进了一个新的时代。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临黄河视察,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规划的第一期工程项目,就包括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经过专家们对坝址、地形、地质的反复勘探测量,多方论证,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在隆隆的炮声中拉开了建设的序幕。大坝和水电站是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分院专家设计的,由黄河三门峡工程局负责施工。
三门峡水利枢纽1960年9月主体工程建成,由于设计时对泥沙淤积估计不足,1961年水库蓄水运用后,造成库区泥沙严重淤积,335米高程以下库容由98.4亿立方米下降到了57.4亿立方米。面对这样的严重问题,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提出“确保下游,确保西安”的指导方针,并且确定了三门峡枢纽“两洞四管”增建工程,水库运用由“蓄水拦沙”改为“滞洪排沙”,1968年8月全部一期工程完成,原大坝泄流量由3086立方米每秒增大到6102立方米每秒。增改后虽缓解了水库淤积,但排沙能力依然不足。1969年,在三门峡又召开了陕、晋、豫、鲁四省会议,确定在“两个确保”的前提下,达到“合理防洪、排沙放淤、径流发电”的改建原则,进行了第二次的改建,即自1969年相继打开了位于坝体底部的12个施工导流底孔,并调整、安装了5台总容量为25万千瓦的低水头发电机组,实现了发电生产。1994年~1997年三门峡水电站又扩装了两台7.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相继并网发电,又对一号机组进行了增容改造,目前总装机容量已增至41万千瓦。通过不断的实践,三门峡枢纽管理局探索出了枢纽“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运用方式,使冲淤达到基本平衡,也使在335米高程下的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持60亿立
方米的有效库容,使工程长期发挥了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
三门峡枢纽工程经历了原建、增建、改建三个阶段,始终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曾三次亲临三门峡,为工程建设和运用做出了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也先后两次来到这里。刘少奇,朱德、陈毅、陈云、彭德怀、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视察过三门峡水利枢纽工地,给工程建设者们以极大的鼓舞;1999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和温家宝副总理也亲临视察了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水电站是河南电网的大型水电站,承担系统中部分峰荷容量,有效地缓解了华中电网供电紧张状况,降低了系统中火电的煤耗,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原煤,有利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
三门峡大坝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非汛期),正常蓄水发电时节,库区犹如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碧光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深秋至初春,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6月至10月(汛期),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景区特色景点:神奇廊道水晶宫、大禹游园、观光码头、发电厂房、黄河展览馆、张公岛、“一步跨两省”、百米石艺长廊等,将带给您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能让您更加近距离的触摸大坝,亲身体验进入大坝内部的神秘感,充分领略黄河文化的神奇魅力!
第四篇:青州景区简介
青州古城简介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12年国都、1065年省级政治文化中心、1608年郡府治、2220年县治的历史。自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一直都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青州历史上,先后建有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族旗城六座古城。依托古城数千年兴废而诞生的文化,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始于2011年,包括三部分: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总面积约计10平方公里,核心区5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等120多条古旧街巷,国保单位2个,省级文保单位5个。有奎星楼、阜财门、偶园、衡王府牌坊、贡院、清真寺、基督教堂、冯府、衡王府邸、偕园、府文庙等上百处历史建筑,大量的府衙建筑、传统民居、古典园林、过街牌坊等遍布古城街巷。这里是王曾、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冯溥、邢玠、石茂华、赵秉忠等大量古代名宦重臣文人墨客居住生活为宦客居之地,也是近代宋棐卿(抵羊毛线)、赵太牟(山大校长)等著名人物的故居所在,沿街遍布800多家店铺,业态多样,彰显海岱都会的繁华,其中有上百处名吃、老字号,汇集了古青州深厚的商业文化。青州古城是青州回族的聚集区,有2.3万原住民生活在古城,传承延续着青州古老的民风民俗。7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城街区经常性展演,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古青州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自2014年9月古城开城纳客以来,共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接待省内外 考察团队1800多批次,并在2017年2月25日正式成为国家5A级景区,青州古城是一处城市肌理保存基本完好,明清建筑特色鲜明,具有浓郁地方建筑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
南阳河简介
南阳河发源于王府街道井塘古村注入弥河,全长32.5公里,总面积171平方千米。位于青州城中部,自西向东穿城区而过。南阳河是青州历史上的重要河流,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当中称其为“阳水”,后称为“长沙水”。2013年,南阳河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南北阳河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
从2010年开始,青州市因地制宜,先后投资4.8亿元,对南阳河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造提升和景观配置建设。南阳河提升改造项目位于青州市中心城区,东起政法桥,西至南阳桥,全长约2154米,规划总面积约32公顷。河道防洪治理标准为50年一遇标准,完成河道治理长度15公里,新建橡胶坝7座,增加蓄水能力90万立方米,并实施了南阳河污染治理工程,其中南阳河提升改造工程荣获全国人居经典规划、建筑双金奖。
范公亭简介
范公亭公园位于范公亭西路65号,始建于北宋,因范仲淹惠政知 青州因此而得名,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扩建,占地400余亩,现隶属青州市阳河管理局管理,2007年范公亭公园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三贤祠被评为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该园楼台参差、竹柳翩翩、古木交柯、曲径通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辉映,四季皆有迷人景色。三贤祠、唐楸、宋槐、顺河楼、李清照纪念馆、洋溪湖、距今3000年之久的古城墙遗址及冯玉祥将军的碑刻为该园的主要景观,具有极高的欣赏和史料价值。
自2011年10月公园实行对外开放,201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对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对园内的道路进行了修建,安装了监控、音响、路灯、射灯,增加绿化面积10万平方,新修建人工湖两个,给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旅游场所。
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益都县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址系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宗祠改建,1989年迁入今址。现馆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整体为具有民族特点的古典式建筑群。
青州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门类齐全,包括陶瓷、青铜、书画、石刻、雕塑、玉器、杂项等,有“小大博物馆”之称。其中战国玉人、东汉“宜子孙”玉璧、明代赵秉忠殿试卷,或为全国惟一出土,或为天下仅存。特别是1996年在青州市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400余尊佛教造像,时间跨度近500年。这批造像因数量多、品种全,雕刻精美、贴金彩绘鲜艳完好、跨越时间长,引起 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随之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佛教考古史上的奇迹”、“改写东方艺术史及世界美术史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朝佛教的历史、艺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06年发掘的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各类陶器、陶俑、青铜器、铁器3000余件,这些陶器、陶俑表面大都保留色彩鲜艳的彩绘,是目前我国同时期同类文物中彩绘保存最好的一批,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8年5月,青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首批83家博物馆中惟一的一家县级综合博物馆。近年来,青州博物馆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2016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级青年文明号、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十佳博物馆、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州工作站、山东省陶器彩绘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2017年2月,由青州古城、云门山、博物馆三大板块组成的青州古城旅游区晋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青州博物馆年均观众接待量达到50万余人次,在传播青州历史文化方面,博物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民画院
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地处驼山南路,北邻范公亭公园,西邻南阳湖景区,风景秀丽,交通方便。市场总占地面积2.7公顷,建筑面积22574㎡,由农民画交易市场、农民画展览中心、民间收藏博物馆和老年大学等部分组成。
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建筑面积6000㎡,已有农民画画廊、农民画培训中心、农民画创作中心和农民画衍生品、美术用品等60余间入驻,功能集农民画培训、创作、展示和交易为一体,是青州农民画走向市场、实现艺术价值的重要渠道。
青州美术展览馆,占地1000㎡,展厅配备了3.5米的大型移动展板,并采用移动滑轨射灯,展带长600多米,可同时容纳几百幅书画作品展出。展馆建成后主要承接来自全国、省、市的大、中型书画展览、艺术品预展和发布会等,是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民间收藏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50余间,古钱币博物馆、老茶壶博物馆、酒器博物馆、印章博物馆、毛泽东像章博物馆五个民间收藏博物馆已经开展。下一步还将有来自民间的多种藏品博物馆入驻,并逐步形成以此为中心,辐射全市的博物馆群,是文化青州旅游项目的新亮点。
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位于青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山东省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2014年,井塘古村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景区入口有一口水井,井塘村的“井”指的就是这里;井口的下面还有一个蓄水的池子,井水透甃石西 出,流入这里,就是井塘的“塘”。井塘古村以明朝衡王女婿吴宜宾的七十二古屋为中心,形成了以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古民居建筑群。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石桥、古井、古庙、古石台、古树。其中,明代古树10余株,500年的皂角树和千年朴树仍旺盛生长于山腰石缝间。
近年来,吸引了多部影视作品来此取景,井塘古村的一转一木留下了众多明星大腕的身影。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版《红高粱》剧组在井塘古村进行实景拍摄。由冼杞然导演,窦骁联袂好莱坞影星约瑟夫·费因斯主演的电影《终极胜利》到井塘古村等地进行实景拍摄。
驼山
驼山风景区位于青州城西南,离城6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峰海拔408米。驼山石窟造像群为我国东部之最,位于驼山主峰东南悬崖,并排着大小石窟5座,共有石佛造像638尊。大者高逾7米,小者不过方寸,造型精美奇特,雕刻流畅细腻。据专家鉴定,驼山造像开凿于北周至中唐我国佛教兴盛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的造像,雕刻技艺精湛,保存完好,是我国其它石窟所少有,对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绘画艺术和佛教发展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在驼山拜佛台可观长达2600米的青州山体巨佛,此佛开凿于南北朝时期,由9个山头组成,依托山势,雕凿痕迹至今清晰可见,从不同角度看去双唇有开合的变化,堪称“中华奇观”。位于驼山山顶的昊天宫,是一组规模宏 大的古代建筑群,其中七宝阁为全国存世量极少的石质无梁双拱阁楼式元代典型建筑,结构奇特,坚固耐久,堪称珍品。
云门山
云门山,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最美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云门山自古以来为鲁中名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独具风貌。主海拔421米。《益都县图志·山川志》:云门山,在府城城南五里,崖壁上衔蚌壳结石,相传海田所变。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在云门山山阴处有一国内外罕见的明代摩崖石刻巨“寿”,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宽 3.7,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经常说:“何须自大,人无寸高”,成语“寿比南山”即语出于此,云门山因此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
中晨艺术小镇
青州中晨国际文化艺术小镇由中晨集团投资建设,是一个以国际文化艺术小镇为主题,以文化艺术元素为主线,集艺术创作、展示展览、交易交流、金融服务、培训教育、创业孵化、养生养老、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产业生态和文化旅游度假平台。项目已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近200家画廊、美术馆开业经营,涵盖了全国14个省市,得到了书画界的广 泛认可和肯定。
弥河
青州弥河国家湿地公园南起青州市南环路,北至胶济铁路货运线,全长11.8公里。2012年7月20日正式开放,先后获得 “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景区”、“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最美湿地”等称号。公园南入口距长深高速青州南口1.5公里,东侧毗邻青州市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东西两侧是江北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主入口位于凤凰山路弥河大桥西100米。
花滩湿地
凭借弥河充沛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依托青州花卉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品种资源优势,做足做活“水”的文章,突出“山水花乡、海岱雅乐”的立意构思,由南向北依次打造了“山水相依”花都湖、“银瓜飘香”巨弥滩、“荷塘清趣”黄楼湾、“海岱云影”弥水园四大区域。在尽量保留原有树木、片林的基础上,栽植各类乔木50万株、花灌木30万平方米,种植30多个品种的草花、地被200万平方米,栽植水生花卉20多个品种10万平方米,将弥河打造成为森林河流、花滩湿地。形成一幅三季花红柳翠,全年草青水碧,山水相依,水映繁花,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
观鸟圣地
河道、浅滩、湖泊、沼泽多种形态的水体,芦苇、香蒲等多样的湿地植被和果园片林,为野生鸟类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据初步统计,湿地公园内共有鸟类超过100种,其中有天鹅、白鹳、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度假区已成为鸟类重要的繁殖、越冬和中转地。湖面水鸟掠波、野鸭觅食,浅滩白鹭漫步、嬉戏,吸引众 多鸟类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成为观赏、认知野生鸟类的圣地。
人文荟萃
青州是东夷文化的中心,弥河流域是东夷文明的发祥地,考古发现,弥河流域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先秦文化的大量遗存,说明六七千年以前,这一带已有远古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弥水自古圣人辈出,经考证,战神蚩尤出自弥水、弥河流域古齐国少昊、伯益、逄伯陵、姜太公一脉相承,“字圣”仓颉、“农圣”贾思勰、“水圣”郦道元,状元王曾、赵秉忠等等都生长于弥河两岸。弥水悠悠,可谓历史辉煌、人文荟萃。
休闲乐园
湿地公园内健身、休闲、娱乐、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鲜明。
占地6000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位于黄楼湾景区,湿地公园主入口处,水系环绕,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建设有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设施以及40台套健身器材。
湿地公园内部交通设施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理念,与古城游、南阳河、弥河生态观光游线路贯穿连接,乘坐电瓶观光车经宋城、南阳河可直达湿地公园。十几辆电瓶观光车沿公园内主要园路南北贯通、循环往复。同时,建设自行车绿道30多公里,公共自行车驿站11处,自行车200余辆,南部可从花卉交易中心进入,北部与南阳河相连,公共自行车使用管理与城区实现无缝链接,游客可随意骑行观光休闲。
水上游览休闲。湿地公园内建有4处游船码头,大型游船画舫4艘,电动船、脚踏船、荷花船、快艇等32艘。海岱桥南侧大型音乐喷泉最高可达68米,随着背景音乐声效,可变化12种系列造型,时而如花团锦簇,时而如百鸟朝凤,时而激情喷涌,时而柔情绵绵,变化 无穷,蔚为壮观。
农家乐采摘游。巨弥滩景区两岸是青州特产“弥河银瓜”的生产基地,独特的水土条件和悠久的传统种植模式,使弥河银瓜香、脆、甜的特性得以充分展现,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为银瓜采摘季。黄楼湾景区内云栖桥北侧,占地200亩的“开心农庄”,春季梨花飘香,八月果实累累,成为游客体验采摘乐趣的好地方。
黄楼花卉
花好月圆景区位于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境内,北临07028省道,南至南环路,东临牡丹路,西至弥河。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黄楼街道的花卉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花卉生产基地发展,二十多年的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十六年花博会品牌的打造,目前,全街道花卉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专业村55个,专业户11000多户,从业人员5.8万多人。拥有30多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室内花卉批发交易市场,有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花卉公司入驻经营,花卉种类大约3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花卉年产值50多亿元,年交易额70亿元。规划建设了5000亩的省级花卉高科技园区,已有21家花卉企业入驻经营。
花好月圆景区游览全程包括四个环节:看花(坐花车游览十里七色花街,体验花卉种植乐趣),学花(参观万亩国家级花卉高科技园内的花卉龙头企业,听专家讲解花卉养护知识),买花(畅游江北最大的室内花卉批发交易市场——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我们 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使整个游览过程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游客既可以感受遍地花影、漫天花香,又可以学习花卉知识,亲眼看到花卉的生长过程,又可以亲手栽花,体验农家乐趣。
第五篇:京剧简介详细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1.京剧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2.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3.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4.京剧唱腔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倒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倒板”。西皮倒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倒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中国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分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帘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一但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5.京剧板式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地-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散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反二黄,反西皮,高拨子等。
6.艺术特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