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
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阐明甘孜州包虫病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SPSS12.0软件对截至2011年全州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1年全州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包虫病病例9251例,其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约为1.98:1;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25,患者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在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结论
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是当地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力度。
【关键词】包虫病;疫情;分布;流行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包虫病的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2006年以来,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相继纳入国家、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开展了患者查治、传染源犬驱虫、感染情况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2008年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各县陆续将发现并纳入包虫病项目管理的患者录入四川省建立的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和管理。通过对截至2011-10 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流行县的包虫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 阐明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的疫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或修订包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发现并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的包虫病病例资料。1.2 质量控制四川省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网络直报的形式,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录入和上报,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级审核,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审核。1.3数据统计分析导出病例数据,核对、整理,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
除去疑似和临床治愈病例,截至2011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录入四川省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
作者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0)作者简介:徐克均(1972-),男,主管医师,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
包虫病病例共计9251例,分布于全州18县的235个流行乡镇。2.1人群分布9251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囊型、泡型比例为1.98:1;男性4111 例、女性5140 例,男女性比例为1:1.25;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99岁,平均年龄42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 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各年龄组病例分布及构成情况见表1。2.2地区分布剔除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低于目前实有病例数10%的新龙和雅江2县的数据(新龙和雅江2县录入包虫病病人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病例数据,不足2县在包虫病月进度报表上报的10%病例数,样本量太小,予以剔除)。全州可供地区分布分析的报告病例9236例。报告病例分布于除新龙县、雅江县外的16县226个乡镇,约占全州16县乡镇的76%(226/299)。牧区报告病例约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9.02%,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约93.46%的病例集中分布于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见表2。3 讨论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面积152 600 km2,辖18县325乡(镇),总人口109.18万,其中藏族占78.30%,全州平均海拔3500m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虫病重流行区,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在国内外包虫病流行区中极为罕见[3]。随着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启动、实施和推进,发现的包虫病病例逐渐增多,报告病例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至2011年病例的地区分布显示: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分布广泛,各县都有发生,全州76%的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石渠、色达、德格、甘孜、白玉、理塘6县的病例数量位居全州前列,为包虫病流行严重地区。报告病例分布呈现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高于农区的特点,与既往的调查结果一致[4]。另据泸定县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除了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均有喂养来自重流行区犬只史或接触史。提示应加强牧区宿主动物的检疫, 限制染疫动物的流动, 防止包虫病蔓延。
包虫病患病人群的平均年龄42 岁,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占全部病例的71.89%。说明包虫病主要危害流行区青壮年的身体健康,从而造成劳动力的损失、阻碍流行区社会经济发展。这与近年全国的包虫病疫情分析结果相一致[5]。
报告病例中,囊型6015例、泡型3043例、混合感染193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33%、2%,与既往两型包虫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高度混合流行的调查结果相符合[2]。报告的9251例包虫病患者都得到了免费药物治疗和相应的手术救助治疗,但目前的治疗效果亟待提高。据全州各县统计,截至2011年全州累计免费药物治疗12188例包虫病患者,治愈278例,治愈率为2.3%。分析治愈率低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在高寒牧区药物治疗督导管理措施难以落实,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复发、并发症及传统习俗等原因致外科手术治疗率低,对病例的疗效评估数量、质量不足使治愈病例的漏报率较高等。建议进一步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加大防治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切实解除包虫病患者的疾苦。
包虫病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和逐级培训,录入管理的包虫病例逐渐增多,为规范管理包虫病病人奠定了基础。但是个别县对病例数据的报告极不规范,质量亟待提高。应重视和加强包虫病疫情数据的报告管理,为包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或修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4参考文献
[1]余森海.棘球蚴病防治研究的国际现状和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4):241-244.
[2]李伟,付青,徐克均,等.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1,38(5):315-317.
[3]邱加闽,刘凤洁,SchantzP,等.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Ⅰ.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人群感染特点与分布趋势[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2):77-80.[4]郁文,李调英,陈兴旺,等.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5,3(4):170-172.[5]王立英,伍卫平,朱雪花.2004-2008年全国包虫病疫情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7):699-702.
第二篇:肝包虫论文
摘要: 肝包虫病在我国牧区多见。近年来对肝包虫病的诊断治疗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从诊断、治疗2方面对肝包虫病进行综述并附病例报告一例:B超目前应用最广泛,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可用于流行区的普查筛选、术中检查、术后监测及囊肿穿刺的导向工具。MRI对于囊肿破入胆道者有其特殊的诊断价值。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包虫囊液的特异性Igm抗体,敏感率89%,特异性可达97%,交叉反应少,可与ELISA一起用于临床诊断。简介:
肝包虫病(echinococcosisoftheliver)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而受害。绝大多数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少数由泡状棘球绦虫的幼虫入侵肝后致病,以形成寄生虫性肝包囊为特征,故又分别称作肝棘球蚴病或肝泡球蚴病。
中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内蒙、西藏等牧畜地区,20~40岁的青壮年就诊率较高,男女之比约为2:1。该病已见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狗是细粒棘球绦虫最主要的终宿主,中间宿主可为羊、马、牛、人等。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常粘附在狗、羊毛上。虫卵为人吞食后,在十二指肠内卵化成六钩蚴,能穿过肠系膜,进入门静脉系统。
其中约75%的幼虫被阻留于肝,尤其是右半肝内,少数可随血循环散布到肺(占15%左右)、脑、肾、脾、眼眶、肌肉等部位。诊断方法: 1.影像学诊断
(1)X线检查:较大的肝囊型包虫病或肝泡型包虫病均显肝影增大,右膈升高和活动受限。位于肝顶部者见右膈呈半球状或波浪形隆起,破入脑内显示右下胸膜炎,液气胸或肺实质炎征象,可作气腹造影鉴别膈上或膈下病变。肝囊型包虫钙化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泡型包虫则显示弥散性丛点状或小圈形钙化影。胸部X平片右侧隔肌抬高者约占18.22%,有胸膜炎征象者占5.13%。腹部平片检查的阳性率为34.6%,典型的肝包虫囊肿有钙化[2]。
(2)肝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断层检查,囊型包虫显示边界明确的液性暗区,其内所见光点或小光团为子囊;泡型包虫则显示密集光点,并见大小不等的光团,底光带多不清晰。B超可证实囊肿病变的性质及可区分阻塞胆管的是破人胆道的子囊抑或是结石,成熟包虫囊肿可有清楚的玫瑰花结样子囊图象,失去活性的囊肿超声可表现为实性回声结构,类似肿瘤,用7.5 MH:的探针可见包虫囊肿的3层壁结构,其准确性与MRI类似。柴君杰等人总结了497例初诊肝包虫病患者共645个包虫囊的B超影像进行分类:1,单纯型;2,内囊分离型;3,分隔型(子囊型);4,混合型;5,不均质回声型;6,实变钙化型。文章认为,包虫囊影像类型的自然演变过程如下:
包虫囊最初发育形式可能是单纯型,然后出现分隔和子囊的发育。囊内回声物质的出现是包虫囊衰老、变性坏死、吸收和纤维化、钙化阶段。[3] B超结合血清学检查准确率可达94%。B超可明确囊肿的确切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有无囊肿一胆管交通存在,对寻找不能触及的肝实质内小囊肿尤为重要。因此B超目前应用最广泛,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可用于流行区的普查筛选、术中检查、术后监测及囊肿穿刺的导向工具。
(3)CT、MRI:囊型和泡型包虫均显占位性病变及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对于肝泡状棘球蚴病以及合并感染、退变的病灶诊断,B超有其局限性,因此,可选择CT。CT主要用于肝包虫囊精确定位,能清楚显现子囊、外生囊、囊膜分离及钙化等,用点整合方法从CT横断面尚可观察到囊肿容积的变化,同时还可明确腹腔内有无包虫囊肿闭,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4] MRI对于囊肿破入胆道者有其特殊的诊断价值[5]丁爽,贾文霄应用核磁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包虫病,结果显示:肝细粒棘球蚴包虫、肝泡状棘球蚴包虫及邻近正常肝组织的扩散系数值(ADC值)三者间有统计学差异。证实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包虫病的诊断及病理成分的分析有一定价值[6]。
2、免疫学诊断
(1)常用方法:皮内试验(ID),此法诊断简便并比较敏感,但因操作方法、阳性标准和抗原注射量尚未标准化,易出现假阳性反应是其缺点。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约为91%,假阳性率为3.8%,反应敏感且假阳性率低,具有快速、简易等优点。乳胶凝集试验(LAT)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亦较高。琼脂凝胶扩散(agar gel diffusion,AGD)和弧5双扩散(arc 5 double diffusion,DDS)的敏感性分别在41%-97%和82.1%,两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试剂量少。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免疫电扩散(immunoelectrodiffusion;IED)、酶联免疫电泳(Enzymelinked immunoelectro-phoresis;ELIEP)和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nzymelinked antigen-CIEP;ELA-CIEP)均为较敏感及特异的诊断方法。pinon(1976)根据CIEP沉淀带的特殊的手套手指形状可测知囊肿是否破裂。CIEP于手术后3-7月转阴。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限定抗原基质球荧光试验(defined antigen substrate spheres;DASS)敏感性为89%-100%.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法(ABC-ELISA)均为敏感、特异的常用诊断方法。
(2)补体结合试验(CET):可用作疗效考核,对复发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然其敏感性较低、假阳性较高,故不十分常用。皂土絮状试验(BFT)操作简单,尽管较CFT特异,但假阳性仍较高(3.0%-27.8%),故亦不常用。
通常,诊断囊型包虫病的方法多可用于诊断泡型包虫病。血清IgE因棘球蚴消失逐渐下降,其测定可用作疗效考核。应用酶标记的抗包虫囊液抗原单克隆抗体作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是特异性高、稳定性较好、操作简便的新方法。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LIB)用带有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抗原决定簇的硝酸纤维膜检测包虫病具有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等特点,同时,ELIB无需分离纯化抗原。
PCR技术结合精细针吸活检技术,利用RT-PCR检测病变组织Em特异的mRNA,作为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依据,以弥补传统的影像学及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不足。RT-PCR基因诊断较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分辨率高、快速、简便,适于分辨器紧密相关的转录物而不依赖其丰度,结果不受DNA变异的影响,是一种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技术。小结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人体或其它动物肝脏引起的疾病,肝包虫病在全世界发病范围很广,以牧区多见,肝包虫病占人体各部位包虫病的70%。长期以来,肝包虫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疗法,尽管手术的方式和技术不断的改进,但依然存在术后复发、种植、长期残腔积液、感染甚至形成脓肿等众多的并发症,仅复发率就高达11.4%-36%[1]。由于近年来B超、CT、PAIR等多种方法的发展及成熟,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早期体格检查时大多病员全身情况良好;少数巨大囊肿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现如贫血,消瘦乃至恶病质。腹部检查可见右季肋部隆起并向助下缘突出,并可能触及边缘整齐,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随呼吸上下活动的半球形成包块。由于囊液的张力较大,触诊时包块硬韧,压有弹性,叩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囊肿多在肝右叶,常致左半肝有代偿性增大。
第三篇:包虫病教案
包虫病教案
活动名称:包虫病的防治
活动目标:1.什么是包虫病和传染方式。2.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3.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问图片上的是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小朋友看,这图片上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是个人他不爱干净,碰小狗老鼠后,没有洗手,他吃东西,就将这些细菌吃进了肚子里。
2、告诉幼儿什么是包虫病和传染方式。
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包虫病吗?刚才老师所出示图片里的人就得了这个病。㈡ 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名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疾病的统称,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不同种的包虫病,即囊型包虫病(CE)与泡型包虫病
(AE),分别因人摄入棘球绦虫卵及多房棘球绦虫卵而感染。临床上以肝包虫病最多见,肺部次之,脑、骨骼等其他器官也被侵犯。
㈢ 你们知道包虫病是怎么传染的吗?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终末宿主(狗、猫)
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当人与狗密切接触,人误食虫卵后,经消化道的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穿过肠壁,随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大多数被阻于肝脏,少数可经血流依次抵达肺、脑和全身器官。因此,包虫卵寄生部位,常影响肝脏,约占75%~78%,肺部次之,约8%~15%,也可进入心、肾、脾、肌肉、皮下、眼眶等部位。此外,六钩蚴亦可通过肠壁淋巴管系统,经胸导管和无名静脉入腔静脉,再经右心循环入肺,进而扩散到全身。
㈣ 总结:所以小朋友不论干什么事情,吃什么事情之前要洗手,而且要保持清洁。
3、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㈠ 师:小朋友,虽然有人得上了包虫病但是也有治疗的方
法,没有得上包虫病的人也要注意预防,下面我就给小朋友们讲讲包虫病的治疗和预防。
㈡ 包虫病的治疗。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摘除内囊和处理外囊,但内囊摘除前必须先杀死囊中的原头节,以防囊液破溃外溢造成囊液污染和包虫种植扩散。因囊液具有极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㈢ 包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关键是预防犬类感染。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性。野狗应予捕杀,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牛羊的内脏深埋或焚化,严禁用来喂犬。(2)切断传染途径:重点在于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与不吃生菜。凡是与犬接触较多的猎人、牧民和儿童,对他们进行卫生宣传,不要用手抚摩犬的皮毛,不让犬舔人的手脸,同时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3)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抗力。
综合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特别在流行区,让人们了解包虫病的感染途径,严防误吞虫卵。
(2)加强犬的处理与管理,定期投放喂药,阻断传染源。(3)严格卫生检疫肉食品,使包虫生活史不能延续。
活动结束:总结:小朋友一定要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论玩玩具,去户外玩,吃东西时,一定要洗手,少接近猫啊狗之类的动物,以免传播疾病。
活动名称: 安全《包虫病的预防》
活动目标:
1、了解并学习包虫病的相关预防措施。
2、初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活动准备:关于包虫病的宣传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时老师在大门口都对你们做了哪些检查啊?”
幼:量体温、摸头。。。。
师:那你们知道老师们为什么要给你们做这么多的初步检查呢?
幼:。。。
师:老师们给你们做这么多的检查都是为了帮助小朋友们预防传染病,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染病,叫做“包虫病”,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了解一些“包虫病”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一)、请幼儿观察图片1、2后讨论: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通过图片了解: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是个人他不爱干净,碰小狗老鼠后,没有洗手,他吃东西,就将这些细菌吃进了肚子里。))
(二)、观察图片3后讨论:图中有什么?图中的数字“71”要告诉我们一件事,请小朋友来说说看?
(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知道猪肉要烹至71摄氏度菜能安全食用。)
(三)、出示图片4、5,幼儿观察后提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他的旁边要标上两个大大的红X呢?
(知道不要接触呼吸道病人;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地方。)
(四)、通过观察图片6,知道要勤洗手,并巩固正确的洗手方法。
(师:图中的人在干什么?幼:(洗手)师:你们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正确的洗手方法吧。)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巩固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三、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巩固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小结包虫病的预防措施,并号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健康小卫士”,将包虫病的预防措施告诉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动结束。
孩子们知道了早晨检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要愉快地接受检查,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一些早晨来园要哭的孩子也表示以后要自己主动地接受检查,高高兴兴地进教室。
在此环节,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程序,是恰到好处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之前,我就对孩子进行了包虫病的初浅的知识调查,发现,原来,好多孩子都知道一些简单的生活卫生预防知识,孩子们发表不同意见:“要勤洗手”“咳嗽药捂住嘴”“要多吃蔬菜”“要讲卫生”……看来,家长们的对传染病的警惕性也已经很高了,已经对孩子进行了说教,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对流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相信,通过家园共同的重视教育、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会一起平安地度过这次的劫难。
第四篇:包虫病总结
XXXXXX包虫病防治
工作的总结
一、基本概况
我X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与周边地区商贸来往频繁,是自治区、市动物防疫重点地区之一,动物防疫工作面广,范围大。我旗对包虫病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养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贯彻“切断病原循环链”方针,以动物与人类包虫病的发生流行的关系、规律为基础,从管理、教育和技术措施三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驱虫,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综合防治。现将我旗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二、包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XXXXXXXXXX号)文件要求,我旗疫控中心与X月X日至X日,历时三天的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对全旗范围内的X匹马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经过我中心专业工作人员的多次试验和观察,受检的X匹马的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于此同时在敖镇范围内抽检了X匹马,对其进行马鼻疽菌素点眼试验,经过多次观察,结果均为阴性。
(二)切实加强宣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人畜共患病防控,直接关系到市民、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全面提高马鼻疽病防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群防群控,我们积极组织全旗一线防控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并采取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对从事养殖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利用监测、调查和“三下乡”等契机,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不断提高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X年开展培训X次,发放宣传材料X多张。
(三)加强消毒灭源工作
为有效防控马属动物疫病和消灭传染源,旗疫控中心组织人员加强饲养马属动物农牧户消毒灭源工作,强化宣传防范、规范消毒程序、发放消毒药品。在全旗范围内共消毒牲畜棚圈若干处X千多平方米;消毒牲畜运载车辆X辆、消毒药品X吨。
(四)进一步做好马传贫、马鼻疽病检疫监管工作 为预防、控制马传贫、马鼻疽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我旗严格加强检疫监管力度,整顿队伍,规范执法行为,严把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做好马属动物参加演出、展览、比赛检疫工作,杜绝疫病传播流行。
(五)加强调畜监督管理,切实防范外疫传入 严格按照自治区、市相关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管理有关要求,切实作好本辖区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同时,继续发挥自治区级公路动物消毒检查站的职能,建立坚强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屏障,继续坚持X小时上岗值班制度,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车辆按规定严格查证验物,检疫消毒,认真填写检疫、消毒、处理工作记录。
(六)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马传贫、马鼻疽菌苗。消灭、控制该病,必须做好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因此,目前我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进行马传染性贫血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鼻疽菌素点眼试验,发现阳性动物坚决进行淘汰扑杀无害化处理。
三、存在问题
(一)广大农牧民对马传贫、马鼻疽病不了解,对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我们与饲养户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绝大部分不知道有本病存在,更不知道它是一种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因此我们各级兽医部门要加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使广大农牧民懂得、自觉遵守并执行畜禽防疫法规和防疫措施。
(二)基层兽医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马传贫、马鼻疽等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掌握不足,未形成基层兽医服务网络和兽医科学推广体系。
XXXXXXXX
XXXXXXXXXXXXX
第五篇:包虫病防治知识
包虫病
包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698-2599年,我国医学对该病就有记载:“因种种原因,长成了包块,初起时像鸡蛋一样大,渐渐长大,形似怀孕,几年以后,按压腹部,包块很硬,但又有移动性”。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叫棘球蚴病。
包虫病分类
按包虫囊肿寄生部位的不同,包虫病可分为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
按包虫囊肿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包虫病和多发性包虫病两种;
按包虫囊肿寄生宿主的不同,可分为人体包虫病和动物包虫病或家畜包虫病或牛羊包虫病等;
按包虫囊肿发生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包虫病和继发性包虫病两种;
按包虫囊肿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囊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一种叫做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泡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另一种叫做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
包虫病主要危害
包虫病对人体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其危害程度与包虫囊肿的寄生部位、大小、数量、性质及并发症关系密切。
早期包虫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推移,包虫囊肿逐渐增大,开始挤压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症状:肝包虫常引起肝区隐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不佳等;巨大肝包虫可使膈肌抬高压迫肺脏,致使呼吸困难。肺包虫常伴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巨大肺包虫可由于挤压支气管而引起干咳,也可由于压迫肺组织而产生胸闷气短。其他脏器如脑、肾、心等包虫病,其后果更为严重。
一、包虫病临床症状有哪些?
包虫在人体内可长达数年到数十年不等。早期可没有任何表现,体检或出现症状后被发现。虫囊占位、局部压迫和刺激、自然或意外破裂进入腹腔引起继发感染,同时产生毒性反应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肝包虫最为常见,占比约70%。肺包虫次之,占比约15%,脑包虫、骨包虫以及其它部位包虫较为少见。
包虫病流行现状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体包虫病分为囊型、泡型和囊泡混合型三种类型,该病具有病程长、病死率高的特点。2004年全国寄调结果表明:全国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平均感染率为11.98%,平均患病率为1.084%,现症患者估计近100万,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省区。
二、世界卫生组织(WHO)怎么说?
1.任一时刻均有超过100万人受到棘球蚴病的影响;
2.中亚和中国的部分地区患病率可达5%-10%;
3.每年与囊型棘球蚴病相关的治疗费用及牲畜业损失预计为30亿美元;
三、中国西部牧区”甩不掉“的梦魇?
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等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是两位哥的主战场,呈现西高东低,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的流行趋势,部分地区有个别散发案例。
食草动物如何患上包虫病
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都对包虫易感,只要生活在包虫病流行区尤其是高发流行区内,时刻都有误食棘球绦虫卵而被感染上包虫病的可能。棘球绦虫卵是由棘球绦虫的成虫生产而排出来的。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狗和狼、狐狸等食肉动物的小肠里,到了一定时期,就会不断地随着动物粪便排出大量虫卵,散布到周围环境当中。牛羊等食草动物很容易在吃草时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草或在喝水时饮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而被感染患病。人则由于饮用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或者通过玩狗、捕杀野生动物等方式污染了虫卵的手而被感染患病。虫卵被误食以后,首先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小幼虫(六钩蚴)由卵内钻出,再进入肠子上的血管里,这样就被血液循环带到身体的许多脏器或组织里,并在合适的地方停留下来,或者慢慢生长发育成一个充满液体而且液体里含有大量原头节和许多子囊或孙囊的囊型包虫,或者呈浸润型生长发育成象癌症一样可怕、临床上有“虫癌”之称的泡型包虫。
狗等肉食动物如何成为传染源
包虫病是传染病,狗等食肉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由于这些动物肠子里有棘球绦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棘球绦虫卵,故而理所当然的成为传染源。那么,这些动物肠子里的棘球绦虫又是怎样长出来的?这是由于狗等食肉动物吃了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含有包虫囊肿的内脏组织后,包虫囊内的原头节在胃蛋白酶和胆汁等的作用下于十二指肠上段内发生外翻,然后用头钩和吸盘牢固地附着在肠壁上,经过45天左右就会长出成千上万的性成熟的棘球绦虫,进而排出棘球绦虫卵,发挥其传染源的作用。如此循环愈演愈烈,导致包虫病的流行越来越严重,结果给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