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司法局法治创建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市司法局法治创建工作总结
根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伊春、法治县(市)、区(局)创建活动方案》的部署,为了加大法治实践工作力度,深化法治城市建设,结合我区“法治友好”创建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我们在前段时间着力狠抓了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摆上高位
我区在前20年的普法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20**年5月,又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四五”普法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区。在这样的高起点上,如何巩固、发展前段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果,实现成果转化,放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效应,以法制教育拉动法治实践,加快依法治区工作进程,成为区委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区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法治友好”创建工作问题,并于20**年8月5日和20**年1月15日,以XX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文件、友依治领、《XX区关于开展创建“法治友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组建了“法治友好”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法治友好”创建活动实施办法和细则;制定了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创建活动联系工作制度,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在今年下半年,区委常委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强化了对“法治友好”创建活动的推进,展开实地调查研究和跟踪问效。尽管今年“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面临着繁重的验收任务,时间紧,责任重,相当部分力量投入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不讲条件、不讲代价,把责任担当起来,把任务指标扛起来,各科室圆满完成了创卫工作的检查验收,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全区创建工作均衡发展,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把握尺度,瞄准高程
我区在“法治友好”创建活动中,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制定出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实现“一个提升”、“五个促进”、“一个推动”的工作标准。“一个提升”是:进一步提升“五五”普法工作效果,力争在“六五”普法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突破。“五个促进”是:第一,促进党组织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使各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做到依法行政;第二,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使政府各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第三,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减少和避免司法不公现象的发生;第四,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第五,促进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法治管理水平的提高,营造法治区域环境。“一个推动”是:推动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抗危机、促发展、保增长、促稳定。我们按照所提出的“法治友好”工作标准,对各基层单位提出了“法治单位”、“法治学校”、“法治企业”创建要求,由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创建活动的具体安排意见和工作措施,以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分解细化和具体落实。
三、抓实抓靠,积极实施,力求高效。
我区在2008年第四季度完成了“法治友好”创建启动和实施的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自2009年初全面实施以来,特别是2010年,我们从十个方面展开了创建工作:
第一,继续推进了党组织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区委班子在坚持制度化学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了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注重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认真实施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大事上会,民主票决,把关定向,不越权干政;改进领导方式,依法保障和促进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区委领导带头学法用法,从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杜绝了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第二,进一步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
我区根据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多经富民”和发展复合型经济战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和健全了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吻合、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区情的规章和制度体系,我们对建局以来制发的31件政策性、规范性文件,采取由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政府法制办核查,区政府全体会议审查,党委、人大监督的办法废止9个文件,修定完善8个文件,保证了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全力推进了依法行政
我区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节俭和廉政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了关系,优化了结构,提高了效能,初步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各部门强化了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及行政执法人员做到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关注民生。区有关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违法生育、城镇卫生、棚户区改造等专项治理活动。为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去年十月份我们利用两天时间对公职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和年度考试考核,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职人员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严格执行了持证上岗执法。第四,坚持了公正司法
我区司法机关有效地规范了司法行为,公检法三机关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健全了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规范了司法行为,切实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了司法过错,在侦查、起诉、审理和执行各种案件中,杜绝了冤案、错案和其他严重违法案件,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公、检、法、司四机关在去年全市政法系统评比中同时被市政法委授予标兵单位。第五、加强了经济法治建设
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林权改革、经济转型、资源严管、红松禁伐、招商引资”的发展格局,整顿和规范了区域市场经济秩序,杜绝了木材经销和流通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加强了市场监管,完善了投资保护措施,健全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社会保障等监管体制,促进了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了各经济实体间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使我区经济发展秩序井然,良性循环。第六,加强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我区进一步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了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我区的9个社区都已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全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都进一步完善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了企业、厂(场)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政府通过政府网和区长热线等平台,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倾听民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我们还注意发挥残联等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第七,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
我区认真贯彻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学习内容上,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同时结合区情实际,广泛宣传林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加强了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了“法制歌曲”进校园及社区法制文艺展演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特别是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了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在普及层面上,重点加强了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骨干的培训。在宣传方式方法上,大力推进了“法律六进”,坚持举办了“法律广场”、“法律大集”活动。我们首开先河,开展了“4·8”司法宣传日活动,在2010年4月8日我区第三个司法宣传日当天,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主题,整合力量,组织二十余个单位部门开展了一场大型法律咨询活动。活动中在友好大街两旁悬挂法律宣传条幅13条,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在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设宣传咨询台,解答法律咨询50人次,近2000人现场接受了宣传教育。我们注重采取固定时段常态化法制宣传的方式,在重大节日,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适时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广场”活动,全区40余个基层单位参与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刑法》、《民法》、《信访条例》、《拆迁条例》、《森林防火条例》、《公证法》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广场”这个载体,创新宣传方法,举办大型“游动的法制长廊”,共展出图版40余块,分别以书画、动漫故事的形式,更形象、更生动地宣传法制知识,老少皆宜,受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与区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织了一台大型的法治文艺汇演,汇演中,歌舞、快板、配乐诗、情景剧等节目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喝彩。制作一部“五五”普法工作汇报专题片,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区司法局专门抽出一名人员,参与专题片的全程制作,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汇报专题片高质量、高要求的完成。撰写一份真实全面客观的“五五”普法工作成果的汇报材料。在全区所有学校开展了一次校园法治歌曲演唱活动。我们还拓宽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区政府门户网建立了“普法在线”法制宣传教育网页,网页分“普法动态”、“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法律咨询”、“普法课堂”、“理论调研”六大版块,以现代传媒,拓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通过生动、鲜活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公民法律素质,营造出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第八,拓展和规范了法律服务
我区根据区情实际和现有条件,依托区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所,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在法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增强了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和业务素质。法律服务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为区政府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当参谋和助手,帮助审查有关协议和合同,代理非诉讼活动,避免了法律适用方面可能出现的失误。第九,维护了社会安定 我区在创建实践中注重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众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职工和社区居民中实地调研,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坚持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了群防群治机制,构筑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社会治安防范组织网络。我们充分发挥了政法专门机关的作用,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判,遏制住了刑事案件多发的势头,20**年以来,共批捕39件43人,起诉52件57人,法院共审理各类案件528件。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了三个司法所和调访办公室,充分发挥“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去年以来共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117件次。由于超前预防,及时排查、及时妥善调处,我区民调矛盾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民间纠纷由过去的每年超千起以上,下降到近年的百起以下,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由过去每年上千件,下降到现在的五百件以下。我们不断完善了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的体系和机制,为法律援助设立了专项资金,解决了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推进了维权岗建设,建立健全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了群众安居乐业。我们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根基,推进了和谐文化建设,培育了文明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第十,建立健全了法治监督体系。
我们为了使“法治友好”创建常态化,保障“法治友好”创建的长效性,在创建中进一步完善了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了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避免了权力失控和弄权渎职现象的发生。一是强化了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开展视察、调查、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汇报,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实行跟踪问效。二是加强了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以上下层级监察和监督,及检察机关监察检察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是充分发挥了政协民主协商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了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了充分表达。在有力的监督下,保障了权力依法运行。我区“法治友好”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年被省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区,20**年被市授予“法治环境先进区”,20**年5月,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张恒芳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领导干部,我局被推荐为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20**年11月24日,我区被全国普法办授予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下步打算
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友好”创建的组织领导,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抓,建立每月例会制度,专门研究和推进“法治友好”创建工作,解决创建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友好”创建目标的分解细化,将“法治友好”创建工作目标任备分解细化后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单位部门,乃至每一个个人,实行量化目标责任管理,确保任务完成。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友好”创建工作的具体运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地推进,将“法治友好”建设提升到新境界。
虽然,我区“法治友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并非尽善尽美,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工作还存在跑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基层法治建设发展的不太均衡,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有待于今后认真解决。我们将以这次领导检查意见为镜子,对镜自照,真整实改,为创建高标准的“法治友好”而努力奋斗!谢谢各位领导。根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伊春、法治县(市)、区(局)创建活动方案》的部署,为了加大法治实践工作力度,深化法治城市建设,结合我区“法治友好”创建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我们在前段时间着力狠抓了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摆上高位
我区在前20年的普法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被评为省“一五”普法、“三五”普法先进集体,2006年5月,又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四五”普法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区。在这样的高起点上,如何巩固、发展前段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果,实现成果转化,放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效应,以法制教育拉动法治实践,加快依法治区工作进程,成为区委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区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法治友好”创建工作问题,并于200**年8月5日和20**年1月15日,以XX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文件、友依治领、《XX区关于开展创建“法治友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组建了“法治友好”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法治友好”创建活动实施办法和细则;制定了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创建活动联系工作制度,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在今年下半年,区委常委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强化了对“法治友好”创建活动的推进,展开实地调查研究和跟踪问效。尽管今年“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面临着繁重的验收任务,时间紧,责任重,相当部分力量投入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不讲条件、不讲代价,把责任担当起来,把任务指标扛起来,各科室圆满完成了创卫工作的检查验收,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全区创建工作均衡发展,有序推进。
二、明确目标,把握尺度,瞄准高程
我区在“法治友好”创建活动中,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制定出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实现“一个提升”、“五个促进”、“一个推动”的工作标准。“一个提升”是:进一步提升“五五”普法工作效果,力争在“四五”普法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突破。“五个促进”是:第一,促进党组织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使各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做到依法行政;第二,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使政府各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第三,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减少和避免司法不公现象的发生;第四,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第五,促进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法治管理水平的提高,营造法治区域环境。“一个推动”是:推动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抗危机、促发展、保增长、促稳定。我们按照所提出的“法治友好”工作标准,对各基层单位提出了“法治单位”、“法治学校”、“法治企业”创建要求,由基层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创建活动的具体安排意见和工作措施,以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分解细化和具体落实。
三、抓实抓靠,积极实施,力求高效。
我区在2008年第四季度完成了“法治友好”创建启动和实施的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自20**年初全面实施以来,特别是2010年,我们从十个方面展开了创建工作:
第一,继续推进了党组织依法执政能力建设。
区委班子在坚持制度化学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了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注重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认真实施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大事上会,民主票决,把关定向,不越权干政;改进领导方式,依法保障和促进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区委领导带头学法用法,从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杜绝了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第二,进一步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
我区根据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多经富民”和发展复合型经济战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和健全了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吻合、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区情的规章和制度体系,我们对建局以来制发的31件政策性、规范性文件,采取由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政府法制办核查,区政府全体会议审查,党委、人大监督的办法废止9个文件,修定完善8个文件,保证了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全力推进了依法行政
我区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节俭和廉政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了关系,优化了结构,提高了效能,初步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各部门强化了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及行政执法人员做到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关注民生。区有关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违法生育、城镇卫生、棚户区改造等专项治理活动。为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去年十月份我们利用两天时间对公职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和年度考试考核,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职人员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严格执行了持证上岗执法。第四,坚持了公正司法
我区司法机关有效地规范了司法行为,公检法三机关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健全了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规范了司法行为,切实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了司法过错,在侦查、起诉、审理和执行各种案件中,杜绝了冤案、错案和其他严重违法案件,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公、检、法、司四机关在去年全市政法系统评比中同时被市政法委授予标兵单位。第五、加强了经济法治建设
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林权改革、经济转型、资源严管、红松禁伐、招商引资”的发展格局,整顿和规范了区域市场经济秩序,杜绝了木材经销和流通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加强了市场监管,完善了投资保护措施,健全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社会保障等监管体制,促进了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了各经济实体间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使我区经济发展秩序井然,良性循环。第六,加强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我区进一步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了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我区的9个社区都已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全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都进一步完善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了企业、厂(场)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政府通过政府网和区长热线等平台,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倾听民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我们还注意发挥残联等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第七,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
我区认真贯彻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学习内容上,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同时结合区情实际,广泛宣传林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加强了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了“法制歌曲”进校园及社区法制文艺展演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特别是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了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在普及层面上,重点加强了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骨干的培训。在宣传方式方法上,大力推进了“法律六进”,坚持举办了“法律广场”、“法律大集”活动。我们首开先河,开展了“4·8”司法宣传日活动,在2010年4月8日我区第三个司法宣传日当天,以“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主题,整合力量,组织二十余个单位部门开展了一场大型法律咨询活动。活动中在友好大街两旁悬挂法律宣传条幅13条,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在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设宣传咨询台,解答法律咨询50人次,近2000人现场接受了宣传教育。我们注重采取固定时段常态化法制宣传的方式,在重大节日,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适时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广场”活动,全区40余个基层单位参与活动,大力宣传《宪法》、《刑法》、《民法》、《信访条例》、《拆迁条例》、《森林防火条例》、《公证法》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广场”这个载体,创新宣传方法,举办大型“游动的法制长廊”,共展出图版40余块,分别以书画、动漫故事的形式,更形象、更生动地宣传法制知识,老少皆宜,受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与区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织了一台大型的法治文艺汇演,汇演中,歌舞、快板、配乐诗、情景剧等节目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喝彩。制作一部“五五”普法工作汇报专题片,在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区司法局专门抽出一名人员,参与专题片的全程制作,确保了“五五”普法工作汇报专题片高质量、高要求的完成。撰写一份真实全面客观的“五五”普法工作成果的汇报材料。在全区所有学校开展了一次校园法治歌曲演唱活动。我们还拓宽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区政府门户网建立了“普法在线”法制宣传教育网页,网页分“普法动态”、“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法律咨询”、“普法课堂”、“理论调研”六大版块,以现代传媒,拓展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通过生动、鲜活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公民法律素质,营造出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第八,拓展和规范了法律服务
我区根据区情实际和现有条件,依托区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所,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在法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增强了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和业务素质。法律服务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为区政府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当参谋和助手,帮助审查有关协议和合同,代理非诉讼活动,避免了法律适用方面可能出现的失误。第九,维护了社会安定
我区在创建实践中注重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众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深入基层单位、深入职工和社区居民中实地调研,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坚持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了群防群治机制,构筑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社会治安防范组织网络。我们充分发挥了政法专门机关的作用,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判,遏制住了刑事案件多发的势头,2008年以来,共批捕39件43人,起诉52件57人,法院共审理各类案件528件。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了三个司法所和调访办公室,充分发挥“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去年以来共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117件次。由于超前预防,及时排查、及时妥善调处,我区民调矛盾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民间纠纷由过去的每年超千起以上,下降到近年的百起以下,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由过去每年上千件,下降到现在的五百件以下。我们不断完善了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的体系和机制,为法律援助设立了专项资金,解决了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推进了维权岗建设,建立健全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了群众安居乐业。我们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根基,推进了和谐文化建设,培育了文明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第十,建立健全了法治监督体系。
我们为了使“法治友好”创建常态化,保障“法治友好”创建的长效性,在创建中进一步完善了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了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避免了权力失控和弄权渎职现象的发生。一是强化了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开展视察、调查、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汇报,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实行跟踪问效。二是加强了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以上下层级监察和监督,及检察机关监察检察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是充分发挥了政协民主协商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了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了充分表达。在有力的监督下,保障了权力依法运行。我区“法治友好”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7年被省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区,2008年被市授予“法治环境先进区”,2009年5月,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张恒芳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领导干部,我局被推荐为省“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2010年11月24日,我区被全国普法办授予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下步打算
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友好”创建的组织领导,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抓,建立每月例会制度,专门研究和推进“法治友好”创建工作,解决创建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友好”创建目标的分解细化,将“法治友好”创建工作目标任备分解细化后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单位部门,乃至每一个个人,实行量化目标责任管理,确保任务完成。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法治友好”创建工作的具体运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地推进,将“法治友好”建设提升到新境界。虽然,我区“法治友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并非尽善尽美,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工作还存在跑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基层法治建设发展的不太均衡,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有待于今后认真解决。我们将以这次领导检查意见为镜子,对镜自照,真整实改,为创建高标准的
“法治友好”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市司法局法治工作总结
市司法局法治工作总结
20**年,我市法治创建工作在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层依法治理和法治惠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为加快我市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市被评为“广东省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xx区、xx县被评为“广东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今年3月,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我市获评“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xx区获评“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我市被全国普法办确定为全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xx县田牌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xx区龙津村、xx县港口社区等16个村(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一、领导重视,统筹谋划,不断加大法治创建工作力度
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创建工作,以召开专题会议、出台规范性文件、领导批示和出席活动的形式,对全市法治创建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先后召开全市依法治县(区)办公室主任会议、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第17次会议、全市法治创建工作会议、全市打造法治创建示范区动员会议、全市村(居)委聘任“法制副主任”工作推进会,全面规划法治创建工作和对专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和深化。市委、市政府还出台《xx市2013年法治创建工作方案》、《xx市推行村(居)委“法制副主任”工作制度方案》、《xx市打造法治创建示范区工作方案(2012—2015年)》等文件,明确了努力打造珠三角法治创建示范区,争创全国、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层次分明的任务要求和工作措施,对我市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了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统筹规划与部署。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法治创建工作,分别对重大的法治创建活动作出批示。市委领导李达文、王开洲同志先后对法治创建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青同志亲自带队调查研究,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依法治企、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家庭、企业)活动和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等工作,对法治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致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出台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制订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规则和基准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市建设,初步建成自上而下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7项,下放县(区)146项,与上轮改革相比减幅超67%。建成集政务公开、投资审批、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效能监察于一体的网上办事大厅,建成“惠州网上注册易”平台,打造企业注册快速通道,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效整合资源。(二)推进司法惠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市法院推行立案信访引导服务、审务公开和执行日志公开等举措,全面落实导诉员制度,推行基层司法惠民工作站,为群众提供便民诉讼服务。强化对案件审判的全程公开和监督,对庭审活动进行同步录音录像,设立案件质量督查专员办公室和廉政监察专员办公室,深入开展庭审活动,不断推进公开宣判和裁判文书上网公示工作。全年全市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30915件,共执结各类案件6111件,实际执行率达到了88.04%。全市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突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对刑事立案、侦查和诉讼活动的监督,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138件6681人,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120件152人,依法查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征地拆迁、医药购销、教育等领域职务犯罪案件34件44人,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三、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法治惠民,着力提高法治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开展法治创建工作中,我市把法治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发展之中,不断提升基层农村、社区、企业等单位法治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惠州建设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一)全面推进“法制副主任”制度。农村和社区是我国基层社会自主治理的基本单元,“法制副主任”制度是我市探索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新机制、新举措。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工作推进会,拨付专项财政经费。由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牵头,市委政法委等十五个单位共同组织招募法制宣传志愿者,成立法制宣传志愿者总队、支队和秘书处,建立“法制副主任”十有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实现了全市村(居)“法制副主任”制度全覆盖。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分别作了专题深入报道。
(二)深入开展依法治企工作。按照省的部署,我市开展了“依法治企,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一是仲恺高新区率先在全市启动依法治企工作,召开“依法治企,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动员大会,确定15家试点企业,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开展依法治企法律知识培训和法治演讲比赛。法治演讲比赛的优秀选手代表我市参加了省青年职工法治演讲大赛,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二是开展省“诚信守法示范企业”评选申报工作。按照省里通知要求,评选出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等9家企业申报省“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三是开展企业法治文化建设。xx区在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建成全市首个“企业法治文化园”;xx县开展法律进鞋业活动,建设了鞋业普法一条街和鞋业普法园地。
(三)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去年全市共办理法治惠民实事421项,其中由市一级督办的56项,范围涵盖了消费维权、市场治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公共服务等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涉及各县(区)和28个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经检查,各承办单位较好地实施了法治惠民实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获得群众的好评。
四、加强普法宣传,巩固法治文化阵地,不断夯实法治创建工作社会基础(一)加大对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力度。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异地务工人员等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抓好拟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年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拟任市政府组成人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工作委员会主任进行法律知识考试,有效增强拟任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二是加强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在xx县开展中小学校依法治校试点工作和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建议》,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三是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邀请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张恒山教授主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机关正科职以上领导干部,县(区)党委、人大常委会分管依法治县(区)工作的领导近千人参加了讲座。四是编印和发放《xx市“六五”普法学习资料
(二)》8万册,组织全市干部职工约7万人参加了学法统一考试。五是向全市司法所、农村、社区、和市“六五”普法成员单位发放法制宣传挂历5000份、法制副主任工作手册5000份、宣传手册20000份。
(二)实施普法读本全覆盖工程。实施“一户一普法读本”工程和编印《xx市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是惠及全市村(居)民和中小学生的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惠民一家的法律故事》和《乐乐的成长经历》两册普法读本得到市领导、有关专家和干部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大亚湾区财政拿出100多万,印发了46000本,实现了两册普法读本对住户、中小学生全覆盖,其他县(区)正在落实中。(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认真办好惠州法治网、法治在线、《法治惠州》刊物等宣传载体,分别在电视台和惠州日报开办了《以案说法》栏目和《案说法纪》专栏,全年举办《法治惠州》期刊6期、《案说法纪》栏目16期、“法治在线”网络视频直播栏目6期、《以案说法》电视节目25期。积极开展妇女维权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26”国际禁毒日、首届全市青年职工法治演讲比赛、“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周等群众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法治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xx区、xx县和xx县坚持办好法治宣传教育电视节目。xx区水口法治文化园、xx区廉政文化长廊、xx县“以画说法”和惠州监狱等4个项目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年全市共举办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法律培训班200多场,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律讲座近900场、“法律进农村(社区)”活动近600场、“法律进企业”活动400多场,举办各类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近300场。
五、加大督促检查,健全工作考评体系,促进法治创建工作落实
(一)组织开展法治创建和依法治镇(乡)工作考评抽查。组织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法治创建工作和依法治镇(街、乡)考核工作情况考评,并对有关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推荐xx市、xx区、xx县、xx县、xx区等申报全国、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进一步促进我市法治创建和依法治镇(街、乡)工作的深入开展。(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治创建工作考评体系。根据省委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我市在总结法治城市创建、依法治镇考核考评经验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了一套更加切合惠州法治建设实际的法治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加强了对市直机关、县(区)、镇(乡)法治建设和村(社区)、学校、企业依法治理工作的督促指导。
六、2013年法治创建工作安排
今年的法治创建工作,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放在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中国讲话精神的高度上审视,放在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大局中谋划,放在加快我市进入珠三角发展第二梯队布局中来推进,向着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把我市建成法治政府、珠三角法治示范区和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我市法治软实力。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法治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和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政治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时期开展法治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调整思路,创新方法,切实增强工作成效,为建设法治惠州贡献力量。
(二)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中期迎检工作 今年是全国“六五”普法规划和法治惠州建设五年规划实施中期检查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考评促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制度。对照xx市“六五”普法规划、《法治惠州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任务分解表》开展自查,总结上阶段工作,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检查,并表彰一批法治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报一批不重视法治建设的单位。组织媒体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迎接全国“六五”普法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中期检查。
(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拓宽媒介普法渠道。加强与法制日报、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等媒体沟通联系,发挥权威媒体在普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公共媒介开展法治公益宣传。做好法治惠州网的管理与更新,办好《法治惠州》期刊、“法治在线”网络视频直播栏目、“以案说法”电视栏目、“案说法纪”报刊新闻栏目,博罗法治、法治惠阳、惠东法治在线电视栏目。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全市各县(区)、市直单位要落实好《xx市2013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打造出具有惠州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加强对古城镇、古村落、古民居和植物园“湿地”等文物和生态系统的法治保护方式,并努力挖掘我市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发挥传统民俗文化在推动现代法治文化建设中积极作用。
三是注重发挥典型个案的法治影响力。开展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每一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媒体和专家学者对典型个案进行关注和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认真总结基层创建工作经验,扩大基层法治创建活动范围。落实好xx县开展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和依法治校工作;总结xx县龙田镇开展争创“农村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抓好xx区平潭镇开展“诚信守法模范家庭”和“诚信守法模范企业(个体工商户)”创建活动,形成经验在全市推开。
二是推进依法治企工作。总结仲恺高新区依法治企工作经验,编写依法治企指导手册,召开全市依法治企工作推进会。开展“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是深入推进村(居)委“法制副主任”工作。壮大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完善“法制副主任”工作运行机制和制度,注重培训,加强考核,保障经费,落实责任,实现“法制副主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独立运作目标。
实施一批法治惠民实事工程
总结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的经验,对各县(区)、各单位申报的法治惠民实事工程进行严格把关,制定2013年法治创建工作方案,继续实施一批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将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在有关媒体通告,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建设中来。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事项目有效落实。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健全制度,充分发挥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普法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建立法治创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发挥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法制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业务培训,引导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创建活动。
第三篇:市司法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市司法局2010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市三城联创办公室:
2010,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安排部署下,在相关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紧紧结合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精神,针对“创卫” 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措施,全力攻坚,认真加以整改,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我局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创卫”工作的重要性
(一)明确责任抓“创卫”——每季一研究。局党委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十分重视。一是调整充实了以局长人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主要科室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将责任具体到人。同时,局属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单位其他领导齐抓共管的“创卫”工作机制。二是全面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将“创卫”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与计生、综治、创建文明单位等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全会,专题研究“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出限期整改意见。三是建立完善了卫生分片包干制度,对于公共区域卫生和市里划分的责任区卫生,我局严格实行划片包干清扫和保洁,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 任落实到位。做到创卫工作在组织领导上高度重视,职责分工上具体明确,落实措施上切实可行,形成了全系统参与、全员共创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平时抓“创卫”——每周一活动。“创卫”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抓在平时。为此,我局把《卫生城市标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评价考核标准》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对“创卫”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结合阶段性工作计划、重点,坚持每周组织一次卫生活动,突击解决“创卫”工作各个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将“创卫”工作持续推向深入。特别是进入九月份以来,为迎接上级模拟检查,我局对照目标任务,逐条逐项分解落实工作,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和良好的状态,确保了此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加强督导促“创卫”——每周一抽查。我局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及时制定了《创卫工作考核办法》,坚持将创卫自查、抽查、明查、暗查、定期和不定期集中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了创卫的长效机制。在各单位进行经常性自查的基础上,每周由办公室对单位进行一次抽查,并随机成立以政治(警务)部为主的检查组对局属各单位进行不定期的集中检查。自查、抽查、检查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专挑“毛病”,对出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评比通报。目前,定期抽查这一形式已经成为我局推动“创卫”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服务社会,在“创卫”工作中真抓实干
(一)加强教育,人人参与抓“创卫”。一是通过文明礼仪讲座、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组织干警职工学习“三城联创”知识,学习健康卫生知识,学习环保法、污染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政策法规,并学有所用,养成良好习惯。二是年内3次召开由全体干警职工参加的卫生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每位干警职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确保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使搞好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到每位干警职工心中。三是开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阵地,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干警职工卫生科普知识培训,普及率达100%;定期对单位干警职工进行健康检查,认真贯彻执行《十堰市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四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道德意识和自律能力,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全过程。从而使全体职工清楚地认识到,“创卫”工作不仅是争取城市最高荣誉称号、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更是符合老百姓心愿的德政工程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民心工程。
(二)参与活动,服务城管抓“创卫”。今年来,局机关上百名名干警职工已5次自带扫帚、铁锨、水桶、抹布等工具,在局办公楼对面的人民路沿线卫生区以及原行署至柳林路口区间道路两旁清扫街面,捡拾杂物,清除墙面、电线杆上的广告,抹洗栏杆、灯柱、标志牌,铲除角落里的杂草,人人参与环境治理,服务城市管理工作。
(三)组建队伍,发挥优势抓“创卫”。今年以来我局充分利用宣传优势和警车驾驶员带头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之机,倡议30余名机关青年干警职工自愿组成“创卫”志愿者队伍,在早、中、晚上下班期间走上街头,宣传贯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在环保宣传月等特殊时期,积极开展环保志愿者行动,3月份深入市艳湖公园等地捡拾垃圾,宣传环境保护,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
(四)身体力行,走上街头抓“创卫”。年内,我局积极参加市政府、茅箭区政府、五堰街办、所在居委会等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按要求组织干警职工到指定地点,开展“创卫”宣传,进行卫生保洁,制止乱堆乱放等现象。同时,全体干警职工还积极主动参与到“野广告”和户外广告治理、窗口单位文明创建达标、志愿者行动、“创卫”宣传等近期20项“创卫”工作的相关任务。
(五)围绕中心,深入社区抓“创卫”。“五大战役”活动中,我局机关干警职工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等组成专班,由局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城区51个社区(城中村),结合法律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宣传、发动、组织“创卫”工作,解决疑难问题,消除卫生死角。
(六)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抓“创卫”。为营造“创卫”工作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干警职工、家属乃至社会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我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卫”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一是利用局域 4 网这一平台宣传“创卫”相关精神和相关知识;二是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公示牌等固定宣传阵地宣传“创卫”相关知识;三是利用媒体、简报、传单、标语、横幅等形式宣传“创卫”有关工作。市局先后在各类媒体发布“创卫”相关文章20余篇,最高的网上点击率达2000余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使系统内全体干部职工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个人卫生意识得到了很大的转变,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立足自身,抓好司法行政机关“创卫”工作
(一)领导带头抓“创卫”。我局在“创卫”工作中,局党委成员身先士卒,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心合力抓“创卫”的工作格局。我局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从改善办公环境入手,不断加强“创卫”工作的硬件建设,先后多方投入资金,对机关办公条件进行了改善,更换添置部分办公桌椅,硬化美化下属单位院落,更换配备卫生设施,购置花盆,清洗粉刷墙壁,使单位面貌焕燃一新。
(二)机关带头抓“创卫”。一是确定每周五为机关卫生清洁日。各科室打扫各自卫生区,由局办公室进行检查评比,对卫生不合格的科室当场监督清扫干净,以增强责任感,保证卫生责任区内清洁。二是建章立制,细化责任。修定了《市司法局机关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与各科室签订爱国卫生工作责任书,从各个方面明确了卫生工作的禁止性规定,严肃了奖惩措施,增强了全局干警搞好卫生 5 工作的自觉性,杜绝了不良卫生习惯。三是加强监管,增强创建。全面提高干警职工文明素质学习教育、办公区的文明创建、单位住宅区、出租房管理,做到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在办公楼增添了监控设施,使四个办公区、五个家属区环境卫生达到市爱卫会要求:环境卫生设施完善,有封闭的垃圾容器、果皮箱等环境卫生设施;落实了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机关容貌美观,无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各办公室门窗、四壁、天花板、灯具无积尘蛛网,设备、用具、用品摆放整齐、清洁、美观;厕所清洁卫生,保洁良好,有专兼职人员管理;住宅院区道路硬化,路面平整,无坑洼积水,无破损,卫生清洁;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
(三)开展“三进”抓“创卫”。一年来,我局广泛开展“社区是我家,洁美靠大家”的义务保洁、宣传和监督活动,利用双休日时间,号召干警职工走进所属社区,深入开展“创卫”工作进小区、进楼院、进家庭的“三进”活动,参加义务劳动,协助保洁员清扫垃圾杂草,组织实施“门前三包”和“院内四自”(自理、自建、自种、自管)环境治理模式,始终保持职工家庭卫生整洁。通过“三进”,着力解决了“非物管小区日常保洁、卫生死角垃圾集中清运、重点整治部位治乱治脏”等部分难题,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实现环境综合治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引导社区居民纷纷改陋俗、讲文明、爱清洁,实现“群众争创、群众受益”。
我局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创卫”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创卫”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狠抓落实,确保“创卫”工作常抓不懈。真正将创建国家卫生市作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三城联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司法行政系统“创卫”工作,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市司法局工作总结
**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扣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主题,立足职能,求真务实,创新实干,奋力争先,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科学创新发展,被潍坊市司法局授予“司法行政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现将**年工作基本情
况总结如下: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现新进展。全面做好普法骨干培训和普法读本征订发放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狠抓以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青少年学生和教职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城乡社区干部和群众等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由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业务骨干分集中讲法和讨论互动“两个时段”进行“以案讲法”,先后讲法300场次,现场解答咨询3500余人次。深入开展了妇女权益法制宣传月、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月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继续深入中小学校开展“以案讲法”活动,先后抽调得力人员参与讲法117场次,使广大在校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司法视角”栏目9期,进行典型案例剖析。继续推行网络普法,利用在百度诸城吧开设的专贴,点对点、一对一地进行法制宣传和咨询服务,对网友提出的63个涉法问题及时回帖解答。坚持学用结合,围绕创建“法治诸城”,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市积极推行社区事务契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化”管理,不断将社区事务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发展稳定。同时,积极开展“法治机关、法治镇街、法治学校、法治企业”创建工作,有效提高了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
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强调解组织建设,镇街、社区调委会实现了全覆盖。在深入调研,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了医患、消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劳动争议、物业、涉校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进调委会规范化建设,经过层层筛选,密州街道西王门社区等17处调委会被潍坊市司法局授予“潍坊市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全市调解组织建设树立了样板;进一步加强调解队伍建设,积极吸纳退休法、检、警官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参与人民调解。举办社区调解人员培训班,对全市社区调解人员进行了轮训,有效提高了调解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做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开办《人民调解专刊》,随机刊发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和工作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协调司法所、调委会和法律服务机构,不间断地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发现,有效化解。注重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合理表达意愿和诉求,依法正确维护自身权益。按照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统一部署,自3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部署,组织全市司法所干警、法律服务人员、各类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全员参与,从镇街、社区、厂矿企业、学校等最基层单位入手,自下而上地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坚持做到镇街不漏社区,企业不漏车间,单位不漏人,力求排清摸透,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弄清底数,列出单子,建立台帐,逐一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置措施,并落实包靠领导和责任人员,一包到底,对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协调处理的,做到及时上报,争取支持,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干群关系、物业管理、恶意欠薪等易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重点,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共调处矛盾纠纷**件,成功**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充分肯定。
三、法律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将2012年确立为“法律服务质量提升年”,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教育。严格执业准入条件和程序,切实把好“入口关”,在严格审查把关的基础上,新考核录用法律服务工作者29名。深入开展了法律服务市场秩序集中规范活动,组成专门班子,对法律服务市场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列出单子、逐个分析原因、逐一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规范完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与法院等执法办案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严防严查非法违法执业行为,继续保持了零投诉。深入开展了“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律师进百企包千村进万户”、“公证机构零错证、零投诉、零上访”、“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民生年”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推行“一社区一顾问”制度,选派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城乡社区法律顾问,城乡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充分发挥“服务蓝
色经济区建设服务团”作用,全力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继续大力推行律师参与市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选派20名律师业务骨干陪同市级领导接访,协助领导依法处理有关涉法问题,积极做好引导涉法矛盾纠纷诉讼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为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风险评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融资引资等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服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
事项1673件;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112家,参与刑事辩护49件、诉讼非诉讼代理**件;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法律顾问846家,参与诉讼非诉讼代理1689件,参与项目招投标**个,办理见证1684件;司法鉴定所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事项**件。
四、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所和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站(点),就近受理群众法律援助。继续推行法律援助工作目标化管理,每名律师年内至少办理2件刑事和1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每名法律工作者年内至少办理2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进一步完善市法律援助中心进驻市为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分工1名局领导具体靠上,抽调2名整体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服务室,局主要领导定期到为民服务中心带班服务,分管领导每周参与服务2次以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参与服务不低于2次,确保了进驻为民服务中心工作健康规范高效运行。针对农村赡养矛盾纠纷多发频发的新形势,开辟赡养矛盾纠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于该类矛盾纠纷实行主动出击、先予受理、优先承办。进一步简化程序,降低门槛,确保了弱势群体应援尽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36件,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450件的任务,办理数量和质量均在潍坊市系统名列前茅。10月**日,市司法局专门在我市召开“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做法。
五、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得到新加强。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排查、大走访”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大排查活动,逐一走访排查,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帮扶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工作成果。12处司法所全部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依托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和全市城乡社区,及时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核查工作,并将安置帮教对象随时录入系统。针对每名安置帮教对象,成立由政法干警为主体,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服务志愿者及其就业单位相关人员和亲友参加的安置帮教小组,实行零距离“多对一” 零距离帮扶,确保不漏管,不失控。依托社区人力资源平台,协调帮助就业,避免脱管失控,有效地提高了安置帮教质量。共接收安置帮教对象152人,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为契机,认真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将全市社区矫正人员各方面信息输入市综治维稳中心管理软件,并实现与社区信息共享。先后举办10期培训班,对全市2000多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志愿者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技能。深入开展了社区矫正人员“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强化监控。依托社区平台,随时做好回归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接纳工作,建立台帐,组建以司法所干警为主体,社区相关服务人员、社区服务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就业单位相关人员及其亲友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确保每个社区矫正人员有档案、有矫正责任人、有跟踪管控帮扶措施。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14名违反社区矫正制度规定人员进行了警告处分。进一步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登记、接纳、学习教育、日常管理、档案管理、社区矫正解除、执法文书使用等制度。为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制定发放了《社区矫正人员投诉告知书》,对违反有关规定者,实行问责追究,有效地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扎实有效开展。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人,全部落实了管控矫正措施,实现了“零”重新犯罪。潍坊市司法局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时,对我市“两类”人员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六、农村社区化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继续深化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进社区”工作,不断加大社区普法力度,实现了城乡社区普法全覆盖。积极探索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政法、调解、社区服务、志愿者等人员多方参与,教育、引导、帮扶、安置综合施治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社区的调解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确保“小的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大的矛盾纠纷不出镇街”。积极拓展社区法律服务业务,将法律服务随时送到群众身边,较好地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10月8日,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与会的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司法厅厅长来我市实地观摩时,对我们依托社区平台,工作前移、服务下沉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省司法厅以《**市构筑基层司法行政新格局》为题进行了转发,并于11月**日,派出专人来我市录制了专题片。
七、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深入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教育。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及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向本局潍坊市劳模孟凡礼同志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民情台帐”工作,切实沉到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工作日”活动,每月的第二个周六,领导班子成员到包靠联系的社区,召开专题座谈会,走访困难党员群众,宣讲政策,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先后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件,对2户困难群众给予救助。创造性地推出了“群众说话、部门说法”新机制,在办公楼一楼设立了“群众说话屋”,集法律咨询、接待来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多项职能于一体,整合司法行政人、财、物资源,对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全方位开放,先后解答法律咨询1000人次,分流到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案件243件,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办理群众求助事项31件,调解矛盾纠纷**件,通过引导群众依法诉讼,避免上访事件13件,真正使“小屋”产生了大效能,对这一做法,省司法厅、潍坊市司法局予以转发,平安山东网进行了登载。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司法所还存在人员不足现象,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等。
**市司法局
**年**月
第五篇:市司法局工作总结
xxxx年司法行政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以服务“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为重点,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重点,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作出了新贡献
一是确保了监狱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今年来,我们按照省厅“三项零指标”和“五个绝对不能”的工作要求,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所工作为总揽,扎实开展“监所创四无”活动,落实“首要政治任务”,履行“首位责任”,贯彻“首要标准”,紧紧围绕“强素质、保稳定、重主业、抓教育、谋发展、塑形象”的工作思路,以司法部开展的“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为载体,健全监所稳定协调机制,强化监所稳定防守模式,完善监所稳定设施建设,确保了监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夯实了改造和管教工作基础,强化了生产行政管理,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武陵监狱和市劳教所确保实现“四无”,即:无脱逃(逃跑)、无重大狱(所)内发案、无重大疫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是创新了监所矫治帮教工作新模式。我们以“延伸矫治手臂千户行”活动为载体,在劳教、戒毒场所、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部门之间全面构建矫治帮教专业化网络平台,通过“帮扶一个对象,挽救一个家庭,平安一个社区,和谐整个社会”的创新之举,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落实“首要标准”,以xxxx市社会管理“一中心五网络”建设为主体,积极发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建立监狱、劳教、戒毒场所与矫治对象、服刑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单位、街道社区(村组)、家庭的衔接机制和综合矫治帮教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增强矫治帮教工作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目的性,实现监所矫治帮教工作的专业化、责任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建立了区县(市)司法局矫治帮教工作响应机制。由各区县(市)司法局根据劳教、戒毒场所、监狱寄送的相关函件,在五个工作日内及时给予回复,并实行首接责任制,建立专门的档案台帐,堵绝失控漏管现象;建立了重点矫治对象交办帮教制度。经劳教、戒毒场所、监狱确定需要由当地司法行政部门配合开展社会帮教的劳教(戒毒)、服刑人员为重点矫治帮教对象,在报市监所矫治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由市司法局监所管理科向重点矫治帮教对象户籍所在地区县(市)司法局发出协助监所开展社会帮教的交办函,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市)司法局应在收到交办函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主动与提交工作函的相关监所联系,落实社会帮教措施,配合开展社会帮教。
三是开创了人民调解的高效调处新模式。开展“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以《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紧紧把握当前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和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建立健全各级人民调解工作平台,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在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如:桃源县推行了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2”调解模式,汉寿县实施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澧县启动了“乡镇调委会流动调解庭”机制,道路交通事故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诉前委托人民调解、警司联调、边界联防联调等工作机制和平台网络建设均得以进一步健全。6月13日召开了湘鄂边界联防联调22周年暨湘鄂黄山周边五乡镇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第13届年会。截止今年10月,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8922件,成功率达到98.1%,律师协助处理涉法涉诉问题563起、参与接待涉法上访群众2453名。实现了无因民间纠纷调处不力引起的群体性上访、群体性械斗、民转刑案件和自杀事件发生的“四无”目标,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规范了社区矫正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省厅的要求,借鉴津市市试点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模式,在全市内高标准推行了社区矫正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设立了社区矫正专门管理机构,司法所普遍配备了社区矫正工作专干。与公安机关和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排查和管控,杜绝了漏管、失控情况的发生。积极推进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一体化建设,积极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劳动、民政、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和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尽职履责,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津市市推行“三无”矫正工作模式,注重在接茬、监督、管理三个环节实行“无缝、无漏、无畏”的“三无”工作模式,即接茬讲究无缝、监督讲究无漏、管理讲究无畏。截止今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