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努力创建和谐机关
【作者:佘晓萍
来源:
点击数:424
发布时间:2006-5-8】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努力创建和谐机关
佘 晓 萍
(2006年4月5日)
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领导的有力助手,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级机关作为全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级机关群团工作作为机关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整个机关的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新形势下做好机关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市级机关的群团组织作为机关各级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维护群众权益,组织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做好机关的群团工作,不仅为机关党的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更为创建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做好机关群团工作为创建服务型机关提供了有力保障。转变机关作风,创建“为民、务实、勤政、清廉”的服务型机关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更是把创建服务型机关,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和水平提到了重要位置。市级机关各部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全面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重点解决群众痛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机关作风的新变化。服务群众一直是群团工作的宗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是群团工作的基本职能。机关的群团组织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上一直发挥着优势,它们离群众最近,最容易倾听到群众的呼声,也最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所信任,因此,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关的形象,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效能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2、做好机关群团工作为创建创新型机关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江阴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市委书记朱民阳说“江阴最大的优势在创新;江阴最大的潜力在创新;江阴最大的希望在创新。”创新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机关工作尤其要创新。墨守陈规,不创新,思想就凝固,工作就打不开局面。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华西经验,弘扬江阴精神,建设和谐创新的新江阴”主题活动,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应该积极投身于这股洪流中,尤其是年轻同志,大多在机关一线工作,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更应该发扬敢于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着力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勇于突破工作中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为江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做好机关的群团工作,发挥好这批同志的优势,对于创建创新型机关、建设和谐幸福新江阴是极为有利的。
3、做好机关群团工作为创建和谐型机关提供了有力保障。机关群团组织是机关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项任务的生力军,在构建和谐型机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机关各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和工作特点,紧贴中心,发挥优势,认真履行服务、监督、参与职能,在联系群众、凝聚人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关工会以推进“职工之家”创建为抓手,维护机关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机关的文化生活。机关团工委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争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团建创新的品牌和档次,为创建和谐型机关添砖加瓦。机关妇工委通过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和开展“诚信在岗位,巾帼争一流”竞赛活动,积极发挥机关妇女在创建和谐型机关中“半边天”作用。
二、当前市级机关群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级机关各级群团组织在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在机关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了群团组织本身的发展和壮大,也使整个机关的工作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党组织对群团工作缺少应有的重视,群团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扣得还不紧,抓得不实,群团组织应有的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充分,群团工作的载体虽然有一些,但缺乏特色,没有新意,影响力不够。二是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出来,工作推一推动一动,个别基层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三是群团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群团干部都是兼职的,在单位还负责其他工作,但也没有放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在群团工作上,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还缺乏创新,作风还不够扎实。四是群团干部流动缓慢,使整个群团队伍活力不足,动力不强,干劲不高,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和联系还不够紧密,推进落实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等等。
三、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群团工作多年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由群团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发挥好群团组织在整个机关中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更需要加强群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一)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实践证明,群团组织的每一次发展,群团工作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同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
1、全面落实党管群团的职责。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群团工作摆上位置,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定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要把群团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规划。要经常给群团组织出题目、交任务,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战场上拓宽领域,开辟阵地,并给予精心指导,不断提升群团工作的水平。同时要把群团组织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他们谏言献策的机会,不断提高群团组织的政治地位。
2、关心群团队伍建设。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把那些业务精、作风正、能干事、肯干事、熟悉群众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同志吸收到群团组织中,切实选好配强群团组织的领导班子。对于那些表现好、贡献大、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群团干部要舍得交流出去,大胆提拔,要努力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输送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要关心和爱护群团干部,关心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选拔、使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要为群团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3、狠抓群团工作的落实。群团工作抓不是落实在会议中、文件里或者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群团工作的每一个活动中、每一个工作环节上。机关各级党组织中负责群团工作的领导一定要站在党群工作的第一线上,做到亲自谋划工作,亲自督办落实,在工作中做到眼界宽、眼力深、眼光远,以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求真务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建设
抓好群团组织自身建设是做好群团工作的基础,机关群团组织只有自身发展和壮大了,才能协助同级党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做好各项工作。
1、提高学习能力,努力争当“学习型干部”。善于学习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能力。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和群团干部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应用。注意在变化中学习,要向我们的服务对象学习,向我们的兄弟群团组织学习,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提高我们从事业务工作的能力,找到业务工作与群团工作的结合点,更好地开展群团工作。
2、增强特色意识,培育拳头产品。机关各级群团组织要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所想所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研究、设计、落实各种载体,充分发挥其在群团工作中的牵引带动作用。机关工会要进一步深化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的机关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机关的业余文化生活。机关共青团组织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方针,推进青年文明工程和青年人才工程,以“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组织建设。机关妇女组织要以培育机关新女性“三新三形象”为主题,倡导妇女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努力推进机关妇女干部的素质教育。
3、转变作风,塑造机关群团干部新形象。机关群团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机关各级群团组织的形象。要凝聚人心,得到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欢迎和支持,关键在于转变工作作风。要敢于接触矛盾,敢于解决棘手的问题,多做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要把深入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变成畅通渠道,了解呼声,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变成围绕热点,突破难点,解决缺点,丰富工作思路的过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推进工作出新,建设创新型群团组织。一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创新。群团组织必须摒弃传统思维定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改革。要紧扣中心,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找到与群团工作的结合点,要做到中心工作到哪里,群团工作就服务到哪里。二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创新。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根据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转变,积极探索各种易于被群众接受,便于大多数人参与的活动载体,丰富群团工作的内容,切实提高机关群团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体现机关群团工作的存在价值。三是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开展群团工作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区别轻重缓急,学会“弹钢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带动常规,促进整体工作登台阶,上水平。四是要创新干部队伍培训手段。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群团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探索多种手段,加强群团干部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的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群团干部的知识水平。要在培养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上下功夫,尤其要培养群团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水平。
第二篇: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2010年第5期]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河北政工网 时间:2010-07-27 14:48:00
王靖华 何爱军 马力田
社会进步需要和谐,企业发展离不开和谐,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发展的精髓。企业的群团组织如何发挥优势体现作为,对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
从性质和职能上看,同一般的企业组织相比,党领导下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组织特点等方面有四大优势:一是政治优势。企业群团组织的政治使命是巩固企业党组织在工人、青年、妇女中的群众基础,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二是组织优势。群团组织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组织构成方面自上而下有着覆盖广泛、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这就使得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能够广泛团结广大职工,建立庞大的群众基础。三是工作优势。企业群团组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其在职工心目中始终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维护职工权益、勇于开拓创新的团队,在工作开展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四是人才优势。群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具有广泛的职工参与性,可以凝聚大量的企业人才,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二、企业群团组织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思想引领作用 企业文化是具有方向性的管理行为,需要全员认知和认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新情况和新文化,这些变化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群团组织要巩固企业的群众基础,确保企业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须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教育为核心,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宣传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使职工明辨是非,文明诚信,知耻明辱,顾全大局,自觉养成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行动示范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赖于企业职工群众行动上的推动。时代的发展,多元思想文化在社会上的漫延,使部分企业职工出现了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不高,不思进取,怨天尤人、作风漂浮、急功近利,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现象。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腐蚀剂。因此,群团组织要正视职工的现状,积极深入职工中了解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职工行动上的良师和益友,团结和鼓励职工,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优良业绩,做典范先锋。
团结凝聚作用 信息化步伐的加剧对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日盛,职工的文化
需求日益活跃多样,传统的、单调的活动形式已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用丰富的活动、灵活的形式、多彩的氛围来团结和凝聚职工,使职工主动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实现在培育和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企业群团组织应采取的举措
1、培育共同价值观是根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是要加强职工的发展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开展优良企情宣传推广、形势任务专题研讨、现代管理理论专题讲座、企业改革发展讨论等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内涵的教育活动,开阔职工的视野,增强职工的归属感,明确职工的目标追求,使职工做企业文化的支持者和倡导者。二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监督保障作用,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反映职工的意愿和呼声,认真分析,理性对待,妥善解决,将矛盾苗头与不和谐音符超前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加强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及维权职能,引导职工积极为企业建设发展献计献策,正当行使自己的民主监督管理权利,正确享受自身的合法权益地位。此外,还要积极为职工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职工充分享受与企业共同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从而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2、强化学习、规范行为是关键
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强调要营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群团组织更应强化学习意识,历练技能本领。一是要突出岗位实践应用的学习。群团组织应大力发挥自身优势,本着面向基层、小型多样、灵活实效的原则,立足岗位应知应会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依托“专项业务讲座”、“规范技法传播”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多层次、多工种地开展技术学习和技术比武活动,不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突出先进典型的感召带动作用。群团组织应善于选树和培养职工先进典型,大力普及先进职工的经验做法和岗位事迹,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职工的行为,从而促进职工整体队伍水平的提升。三是要突出群团活动的品牌创建和延伸。要以品牌活动创建和保持为载体,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长效性、渐进性、系统性,通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工会建家、“五小”项目创新、岗位明星竞赛等,吸引和凝聚职工,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促进职工文明作业、团结协作和岗位建功。
3、树立群团组织形象是主线
群团组织面向基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其干部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群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系到群团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为此,群团组织要在干部作风转变和夯实管理机制上多下功夫。
一方面,群团组织要注重培养合格的干部队伍,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要严格入口,畅通出口,本着严肃科学的态度将政治坚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优秀干部吸纳到群团组织中来,并不断增强群团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要注重群团干部的考核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作用发挥不明显,业务绩能差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群团干部的务实作风和创新意识。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认真践行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以解决广大职工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企业地位;要做职工的表率,带头学习企业的方针政策,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改进和创新群团工作的方式方法,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关系协调、安全稳定的环境氛围,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企业形象。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精神文明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素质、形象、凝聚力、竞争力的源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各个方面紧密相连。近年来,聊城交运集团以“提素质、树形象、促和谐、谋发展”为目的,着力在“六个结合”上做文章,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交通系统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第一届“聊城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
一、与体制机制相结合,加强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岗双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集团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兼文明办主任,政治部部长、各总支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二级单位分别成立了党政主管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创建活动的领导、指挥和调度。二是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远期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企业重要工作,在党委工作意见、经营管理意见中重点部署,与物质文明建设同安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三是建立了一个年初有指导意见和工作安排,月度有例会小结,季度有重点讲评,半年有检查初评,年终有总结奖惩的工作机制。
二、与教育培训相结合,以人为本,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强化教育培训,一是以评选推荐全市道德模范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
“讲道德,知荣辱,树新风,促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集团每年开展精读一本书活动,每季度通报表彰一批典型好人好事,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每年年底制定明年的培训计划,将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培训和业务技术、业务能力培训,内部自主培训和外聘专家培训有机结合,开展了岗前培训、礼仪培训、“交运大课堂”等系列培训活动,确保二十四分之一的员工处于培训状态。2011年全年举办培训班55期,培训人数3360人,培训量比上年增长56%。三是狠抓干部培训。除了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外,还通过“交运大课堂”每年举办五次中层以上干部集中培训,系统地学习党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并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四是加强廉政教育。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政守则”,定期与各级干部进行谈话。每年邀请党校教授或法律专家举办一到两次廉政教育讲座,不断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创先争优,推动企业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最终要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是坚持开展“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文明班组”、“文明线路”、“文明单位”等创先争优活动。其中,聊城至临清、济南线路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线路”;聊城汽车总站被评为“全国文明客运站”、“全国交通运输客运行业优质服务示范车站”;凤凰公司高客乘务班被评为“全国公路交通系统优秀五型班组”;聊城千千佳物流公司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二是坚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在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企业已经承办了第一届、第二届全市“交运杯”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2011年第二届大赛中,企业9个单位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14名同志获得各项目前三名,其中5人被授予“富民兴聊”劳动奖章、聊城市技术能手、聊城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三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夯实安全“双基”工作,强化安全管理。每年开展驾驶员安全驾驶节油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和经验总结推广,提升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术和节油技术。企业自主开发的客运班车安全智能管理系统被评为“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四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企业管理主线——“六好单位”检查的内容。“六好单位”检查细则中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与干部薪酬、员工奖励、评先树优直接挂钩。
四、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畅通渠道,促进企业和谐
企业2003年改制后,职工持股会处于控股地位,绝大多数职工具有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在这种产权体制下,企业提出了“三个负责”(对股东负责、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对职工负责在企业工作中的位置,并坚持做到“三个不能变”:充
分尊重职工利益的原则不能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不能变,科学、合理、及时地调节出资人利益和劳动者利益的要求不能变。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分配、劳动保护、医疗保险、奖金发放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充分尊重职工权利,发挥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做到了决策民主和管理公开。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逐一进行答复和处理,做到了件件有处理,事事有回信。改制九年来,共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有效建议落实率达到98.7%,职工满意率99.5%,答复率100%。
五、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品牌,引领服务升级
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确立了“聊城交运、优质诚信”的核心理念,“交真心、运真情”的服务理念,“负责、服务、共赢”的经营理念,等等。积极开展“双四有”(有岗位、有收入、有房住、困难有救助;冬有取暖设备、夏有防暑措施、就餐有职工食堂、休闲有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活动,建立岗位、收入、劳动保护和福利、企业培训、困难救助、民主监督、沟通协商、企务公开“八大保障体系”,并设立大病救助、特困救助、党员救助“三条保障线”,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积极推动“职工之家”建设,近年来投资500多万元用于职工之家以及班组场所的修建改造,并为职工之家安装了空调,增添了体育活动设施。集团公司“交真心、运真情”服务品牌、聊城站“水城人、水晶心”客运品牌、聊城千千佳物流“诚信传千家、物流遍天下”物流品牌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改善了企业风气秩序,涌现出了拾到钱物80余万元主动归还失主的“感动聊城十佳文明市民”崔新雷,用快乐、微笑、真诚感染旅客的“感动聊城十佳文明市民”姚文云,在全运会闭幕式上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颁发“志愿者服务金牌”的杜倩,聊城市第一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动聊城十佳文明市民”陈庆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邱海英等一大批新时代的楷模。
六、与公益事业相结合,奉献社会,树立良好形象
当好交通先行,服务广大群众,这既是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委、政府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企业一直牢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重要责任,注重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更多的关心社会、热心公益、奉献社会。企业始终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2011年上缴税金9370万元。坚持履行好抢险救灾、新兵运输、预备役建设、公益捐助等多项社会责任,并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考验中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汶川赈灾中企业共计捐款77.2万元,捐献棉衣2300余件,向市红十字会献血40万毫升,承担了聊城到灾区全部援建人员和援建物资的运输,共运送援建人员1200余人,援建物
资1500余吨,集团被评为“山东省交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立三等功;2010年玉树赈灾企业捐款24.2万元。2004年至2012年,企业累计向社会捐款达到200.2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热心慈善事业先进单位”、“聊城市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
九里山矿加强“文明煤矿”创建塑造企业新形象
焦作新闻网讯 焦作煤业集团九里山矿把“文明煤矿”创建活动当作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上下联动,多策并举,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企业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煤矿”和全国“文明煤矿”称号。
——以凝聚力工程为重点,树立干部职工自觉参与“文明煤矿”创建的外部形象。该矿制定了文明煤矿建设规划,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以及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创建网络;党委成员坚持每周深入基层联系点加强指导,亲自参加基层每月举行的的创建活动分析会、职工民主评议活动,同时经常性举办形势报告会,架起了党群沟通的桥梁,增强了广大职工创建高层次文明矿井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以制度文明建设为核心,塑造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形象。建立了规范、细化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企业发展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党政工联席会讨论决定,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推行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同时协调工作矛盾和“交叉”职能中的有关问题,取长补短;落实了副科级后备干部公选制、新任干部廉政谈话制、发展党员公示和廉政一票否决制,不拘一格选人,选干成事的人和不出事的人,保证干部队伍廉洁高效。
——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打造文明办公、文明生产形象。根据环保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加强环保技术管理,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综合利用活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防治措施,对洗煤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确保了洗煤水循环不外排和煤泥水不外排。同时,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职工健身乐园、图书室和安全文化长廊,美化了职工宿舍,在各生产车间的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了花草树木,从而改变了矿区面貌。
第三篇:关于发挥妇联群团组织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挥妇联群团组织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妇联是党领导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广大妇女群众的联合体,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既是妇联组织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也是妇联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新形势下妇联做好群团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在强基固本中做强群众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三级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居)妇女组织的覆盖率已达100%。村妇代会134个、乡(镇)妇联10个、县直单位(社区)妇委会86个。二是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建设。通过深入调研、抓示范点等方式,全面开展基层妇女之家建设工作。目前我县已建立各类“妇女之家”138个,(其中获市级五星“妇女之家” 20个)实现了村、社区妇女之家全覆盖的目标。妇女之家集妇女培训点、妇女就业帮扶点、妇女维权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妇联组织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彰显作为的舞台。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女性进村“两委”,2014年我县完成134个村换届选举任务,女性进村委、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均达到100%。同时,加强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举办2期基层妇女干部大培训,不断提升妇女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在依法维权中做细群众工作。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维权重点,将常规宣传与计划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6.26禁毒日、11.25国际反家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举办基层妇女法律知识讲座,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二是健全维权网络。各乡镇妇联都建立自下而上的四级维权网络,即自然村设立信箱、热线→村委妇代会(谈心室)→乡镇妇联(排忧站)→县妇联(维权中心)四级网络,自然村收到妇女诉求后,层层提交解决,为妇女搭建一个解忧排难的网络平台。近两年来,从自然村反映上来的妇女维权案例和其它邻里纠纷等454件,村妇代会一级处理352件,乡镇妇联一级处理76件,县妇联一级处理26件。三是做好窗口维权。按照全县维稳工作部署,制定完善县妇联维稳工作责任制、领导接访制、来信来访制,针对妇女权益侵害、家庭暴力、婚姻财产纠纷等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妇联信访接待室、12338维权热线、12348法律服务专线、法院、检察院“妇女儿童维权岗”等服务窗口的作用,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每年平均接待来信来访、热线来电等案件150多件,处置率90%以上。
(三)在改善民生中做实群众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创业就业帮扶活动。加强妇女技能培训。以培育新型职业女农民和女农民工为重点,与农业、科技和人社等部门开展女性实 用技术培训,邀请市农业专家、职业培训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实地进行培训讲解,近两年,培训妇女近2万多人,妇女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整合资源助推妇女发展。用活国家给妇女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的政策。2010—2015年,为全县创业妇女贷款4302万元,扶持创业妇女906人,建立了一批特色养殖和种植示范基地。如:平乐源头农场柑桔在2010年遭受百年一遇的严重霜冻灾害,全场柑桔13000多亩全部受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15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0万元,致使源头农场陷入困境。值此,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雪中送炭,全场330多户妇女职工得到了贴息贷款,金额达1800多万,从而缓解了职工的经济困境,使生产秩序恢复正常。近两年来,县妇联联合涉农部门创建巾帼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区级1个,市级5个,县级15个。二是引领妇女岗位建功。以“巾帼文明岗”创建品牌提升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各文明岗开展经验交流、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公开承诺活动,推进创岗保岗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近两年,全县创建区级“巾帼文明岗”3个,市级10个。通过岗村共建、岗岗联动、岗企互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2件。三是多举措关爱妇女儿童。深入实施妇女“两癌”检查和患病妇女的救助,做好母亲邮包、春蕾计划、特困女学生助学等公益项目。与卫生部门联合举办“妇幼健康服务月”系列活动,为20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义 诊义治和心理咨询。组织乡镇20多名父母在桂林务工的留守儿童参加市妇联、市总工会联合开展“暑假,我到城里看爸妈”活动,让他们幸福的与父母团聚。外联市人民医院、县直单位出资5万多元帮扶我县留守儿童34名。目前全县共建示范性“儿童家园”区级2所、市级2所,并建立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惠及广大留守儿童。
二、当前妇联群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妇女群众工作,势必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组织覆盖面不广。目前,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工作中,妇建工作仍是一片盲区,不能适应新时期多层面开展妇女工作的需要。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效扩大妇联组织在其它社会领域的覆盖面,增强新时期妇联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妇女群众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本领恐慌凸显。一方面,妇联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部分基层妇女主任由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僵化,难以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缺乏创新精神,与新形势对妇联干部的素质要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 面,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妇联干部在受到理念冲击和角色转换双重压力同时,普遍感到底气不足,无法应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导致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能力不足。综上所述,“本领恐慌”已成为广大妇联干部难以克服的一大瓶颈。
(三)基层组织“失位”。如相当多的乡镇妇联主席和社区(村)妇代会主任同时从事计生、综治、民政等工作,身兼数职牵扯了她们相当一部分精力,慢慢形成了“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的状态,工作仅仅停留在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致使基层妇女工作被动“边缘化”,而成了“副业”,难以真正发挥妇联组织在做好妇女群众工作中的作用。
(四)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现在仍有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妇联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导致妇联组织在推进区域资源共享、工作机制互动、事业合作共赢等方面,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严重抑制了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虽然县级妇联组织均设有妇女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但乡镇(街)、村妇代会仍然没有专项经费,尤其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开展妇女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经费瓶颈的制约使部分妇联组织难以承担起参与社会管理和承接 政府转移项目的重任,严重影响了妇女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建议
(一)拓宽基层组织覆盖面,扩大妇女群众工作影响力。一是横向延伸,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在小区、片区、特色行业协会等妇女群众生活的最小单位和女性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进一步延伸妇联组织的社会末梢。二是纵横交错,充分发挥妇联团体会员联系、团结不同行业、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妇女群众的优势,广泛建立妇女组织,使妇联组织延伸到各个角落的妇女群众。
(二)拓宽妇联队伍来源,延伸妇女群众工作的“短板”。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联”字优势。一要广纳社会各界优秀妇女,通过妇女代表大会平台,把游离在妇联组织之外的各类民间妇女团体、各界妇女代表都吸纳到妇女组织中来,及时把党的主张贯彻到各个阶层的妇女群众中,把各界妇女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二要广泛联系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把她们培养成妇联组织的代言人,积极反映广大妇女的诉求和需求,共同维护广大妇女同胞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大对农村女性致富带头人、女能人和女大学生村官的重点培养力度,积极推荐优秀妇女担任村妇代会主任。四要 6 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推动有效解决基层妇联人力不足、报酬难以解决等问题。
(三)拓宽干部成长渠道,提升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一要在学习中缓解“本领恐慌”问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学习资源,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学习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学习处理群体事件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二要在工作中培养对妇女群众的深厚感情。把自己扎根于妇女群众中间,充分的汲取“养分”,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在打造妇女群众的“温暖之家”中进一步壮大妇联组织的“根系”。
(四)拓宽工作活动载体,活跃基层妇女群众工作。一要加大“妇女之家”的建设力度。资源共享,携手共赢,既是方法,又是妇联工作的方向和趋势。一方面要在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中,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和条件,抓好“妇女之家”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妇女之家”的覆盖面,密切关注妇女就业和流动的新趋势,使从事不同职业的妇女能够就近便捷地找到“妇女之家”。二要切实用好“妇女之家”。把“妇女之家”作为开展基层妇女群众工作的最前沿阵地,使妇联组织这个“无形的家”成为妇女群众心目中常惦念、感情上可依托、平时找得到、遇事用得上的“有形的家”。三要加强“妇女之家”的管理。要认真总结“妇女之家”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强化“妇女之家”的 阵地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使之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发挥好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协调和引导作用,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第四篇: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艾黎
支持群众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职工、青年、妇女等社会群体的总体构成、价值取向、社会经济地位和公共服务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如何因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党政重视,充分保障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有效参与。街道社区群团组织能否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真正发挥作用,党政的重视、指导和支持是前提。一是在新形势高度重视群团。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街道社区基层群团组织和工作,出现了明显的“边缘化”危机。而与之相对的现实状况是,“两新”组织迅猛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剧增,各界群众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特点日益突出,社会管理工作中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领域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协同党政参与社会管理。因此,街道党工委应当准确把握群团工作现状和社会管理需要,把群团工作真正重视起来。二是在新形势下大力支持群团。街道党工委应当为其开展工作和活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解决困难、提供保障。首先要加强工作领导。把群团工作纳入党的群众工作、执政工作和经济工作之中。加大对群团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群团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强化工作保障。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其活动阵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其开展工作和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三是在形势下重新塑造群团。围绕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及时跟进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和群团干部队伍建设。尝试吸收社会组织和各阶层、各群体优秀代表兼职群团工作,形成代表广泛、号召有力、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组织和工作新格局。
群团联动,充分整合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实用资源。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具有许多共性,具备联动的基础,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发挥整体作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一是加强联络,资源互补,增强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合力。倡导合作理念,营造合作氛围,突破“垂直管理”制约,树立“大群团”观念,在各街道社区群团组织间结成“互利共赢”共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增强组织之间的凝合力。二是突出重点,整合优势,提高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实力。发挥协调效应和互补效应,在各自资源不足、力量不够时,可以考虑统一建设公用设施(如活动中心)和布局区域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和协同发展能力,达到双赢目标。在优势项目方面,也可以搞“强强联合”,集中各自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把影响面广、牵动全局的重点活动做大做强。三是要构建平台,互联互动,扩大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影响力。构建维护权益联动平台。把街道社区维权岗、维权热线、法律援助中心集中起来,将维权工作网络贯穿打通,形成触角遍及各个群体的工作网络。四是建立机制,保持特色,创新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合作模式。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机制、规划总结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成立街道社区群团组织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分管群团工件的领导牵头,围绕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就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工作的一些共性问题、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策划、布置,达成共识,共同作为,使群团工作联动实现规范化、程序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
自强自新,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有作用。创新社会管理,为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内容和相关群体的现实需求,大力创新工作手段。一是抓覆盖,创新组织格局。既要瞄准“两新”组织这个重点领域狠下工夫,也要打开街道社区群团组织建设思路,尝试依托社区、楼宇、协会等各种聚集人群的媒介建立组织网络,做到哪里有工作对象,哪里就有组织堡垒,哪里就有工作内容,哪里就有街道社区群团组织网络覆盖,加强有关协会、商会、联合会的功能,拓宽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实途径。二是抓中心,把握工作关键。围绕街道党工委关注的大事,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开展调查研究,为街道党工委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和政策依据。利用各方面群众参政议政的优势,多途径反映有关群体的意愿和诉求,把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的问题。促进街道党工委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有关群体的权益,使政策在资源调整、利益分配上保证有关群体的利益。三是抓民生,扩大社会影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解决就业、升学、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实际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为党政分忧、为相关群众解难。四是抓项目,增强工作实效。积极探索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工作和项目,打造形成有影响、有作用的品牌化公共产品,通过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活动把各方面的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五是抓服务,赢得群众支持。通过开展重点难点问题专题调研、完善各级组织联系制度、召开座谈会等措施及时掌握民情民意,有的放矢搞好服务。特别是对涉及自己代表的群众群体利益问题,必须从维护大局、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牵头参与解决,并争取和协调社会各界为所代表群体办实事。
街道社区群团组织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有生力量,党政重视、群团联动、自强自新,才能充分发挥其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协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真正有作用、切实有作为。
第五篇: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助推和谐建设
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助推和谐建设
流河镇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以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为契机,积极组建村民调解委员会,持续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有力整合各类优势力量和资源要素,构建了“党组织+民调会+调解员+村民”的齐抓共管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夯实基础,民调组织全覆盖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我们把建强民调组织作为基础性工程。一是建立镇村两级民调组织全覆盖。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45个。其中,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整合了镇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法庭等多方力量,负责民调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44个,实现全镇各村全覆盖。二是重点领域调处全覆盖。针对个别村庄矛盾纠纷相对集中、民调组织建设相对薄弱的实际问题,在全镇范围内挑选合适人选,组建专门调处组织,在小邵庄、东空城、南孙庄等重点村庄现场办公,及时梳理信访隐患、反馈群众诉求,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农村政策、两委换届、土地使用管理等敏感性问题,做到快速反应、处理得当。三是办公场所全覆盖。全镇各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人民调解员,落实办公地点、调解场所,设置办公桌牌,岗位名单、职责上墙,确保人民调解员有位、有为。
二、建强队伍,民调组织解民忧
如果说搭建组织架构、落实办公场地是做好工作“硬实力”的话,建强培优人民调解员队伍就是增强工作的“软实力”。一是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原先人民调解员由各村干部兼任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调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我镇由组织部门牵头,重新调整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选聘154名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另外,吸收威望高、公道正派、明礼识事的乡贤、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志愿者56人,加入调解队伍。改善和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二是持续开展培训活动,提升调解员的素质和本领,是我镇坚持不懈的硬动作,通过集中授课、研讨交流、旁听庭审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今年,组织各类人民调解员培训4次。9月份,邀请青县法院优秀法官为全体民调员集中授课,从人民调解的基本理论和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和互动。10月份,在全镇创新举办“调解沙龙”活动,金牌民调员王善金传授调解经验,诉说调解心得。11月份组织全镇优秀调解员旁听法院庭审,现场学法,积累大量专业知识和实用技巧。截至目前,我镇已先后在人和镇、中蔡庄、南街、潘庄子等村开展“依法治村——人民调解普法在行动”全民普法活动5场次,让本村人民调解员就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十类法律问题,用百姓话,讲百姓事,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公民遵纪守法。三是持续激发干劲。为使民调员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我们通过配发徽章、颁发聘书、评选先进等方式,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荣誉感,形成人民调解员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调防结合,闭合链条见实效
我镇坚持将“我要调”的理念,贯穿于民调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坚持长期做实矛盾纠纷“下访、走访、家访”工作,每月人民调解员都要深入户全方位排查摸底,了解纠纷信息,掌握纠纷苗头,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各村民调员上报纠纷信息130条。二是对症下药及时调处。在建立会商沟通协调机制基础上,将各类问题划分为一般性、群体性和导向性。对于一般性问题,本村民调员在第一时间进行稳控和调处,必要时及时上报。对需要民调员帮助的群体性问题,电话邀请其到现场参与调解,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导向性问题,调动司法、信访、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对症下药,制定不同沟通协调方式,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尽量解决在基层一线。今年以来,全镇有效解决各类民事纠纷98起。三是建章立制规范程序。我镇已建立完善了调解工作制度、调解人员岗位职责、纠纷排查反馈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对口督办制度等,打破“老娘舅”式’的调解模式,为在信访案件处理中有新作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