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电力系统的交通安全管理
浅议电力系统的交通安全管理
【摘要】交通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安全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那么如何做好供电企业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使交通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结合近年来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汽车驾驶员的个人素质,车辆的使用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止车辆交通事故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 机动车辆 交通安全 事故防范 安全管理 海东供电公司截止目前拥有公共机动车辆168辆,不含三产多经车辆,车辆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一定份额,车辆多了,管理难度增大,出事故的机率也相对增高,交通安全工作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践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的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恶性事故给企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和经济损失,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抓好交通安全工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优质供电做出贡献,是摆在各级领导、车管干部和每位驾驶员面前重要而又长远的课题,我们如何来何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呢?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一贯坚持的主针,车辆安全预防预控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预防预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它是安全行车的保障,只有做好此项工作,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因此,预防预控工作,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做好车辆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是目前安全管理人员探讨和最关心的问题。要想做好车辆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必须首先找出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这样,预防预控工作才有针对性,结合企业用车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提起行车安全,人们自然会将它与交通事故联系在一起,对于某一起交通事故来说,乍看起来似乎是偶然的。然而,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因此,某一起具体的交通事故必有它的必然性,必然性必须从人、车、路三方面进行分析。对企业来说,公路是客观因素,我们这里不做探讨,仅对人(驾驶员)、车两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的因素。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交通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国内外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有 80%—85%的事故是由人造成的,包括驾驶员的驾驶失误、麻痹大意和违章行驶等;还包括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等,但从总体来看,关键还是在于驾驶员,因为相对于行人来说,机动车驾驶员是交通强者,行人是交通弱者。因此,在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主要是驾驶员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与资料分析,因驾驶员失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约70%,因此人(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预防预控工作的主体。
(二)车的因素。交通安全的第二要素是车。在这里车主要是指机动车。据国内外交通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车辆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工业发达国家占 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占10%左右。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车辆的机械故障造成的,包括制动失灵或不合格,转向失灵或不合格,轮胎脱出或爆裂,灯光损坏、灯光眩目、连接失效等。近年来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因此车也是预防预控工作的主要对象。
二、抓住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
通过对影响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预防预控工作主要是做好人(驾驶员)与车的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做好对人(驾驶员)的预防预控工作
1、教育驾驶员必须确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一个驾驶员,必须真正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重任,头脑里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第一、谨慎操作”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要逐步确立起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具有安全责任感的驾驶员会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行车。驾驶员应善于总结工作和事故原因,主动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争取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驾驶员要克服“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错误认识,因为在河边走并非是湿鞋的直接原因。正确的认识只能是“常在河边走”包含着“湿鞋”的可能性,但不包含“湿鞋”的必然性。作为驾驶员正确认识这个观点很重要,不能认为掌握方向盘就难免不了出事故。只要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及时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即使“常在河边走,也能做到不“湿鞋”。
2、教育驾驶员认真学习交通法规,并严格遵守,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学习交通法规,掌握基本精神,熟知法规内容。不学法、就不懂法,不懂法、怎么用法、守法呢?交通法规是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行为规则,必须掌握它、熟悉它。二是严格要求,遵章守纪,遂步形成遵纪守法的道德习惯。每一名机动车驾驶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要认真执行法规,一丝不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自觉地按交通法规办事。出现了违章情况,要主动纠正,即使没有造成恶果,也不能原谅自己,这样久而久之;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为一种道德习惯了。三是杜绝侥幸心理。例如在电力抢修或工作繁忙季节的时候,驾驶员就可能出现一天多次出车现象,从而容易造成疲劳开车,认为自己只要注意点安全,就不会出事。安全行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往往就是在万分之一时出了事,有的老驾驶员开了一辈子安全车,临到退休时因违章出了事。所以一定要杜绝侥幸心理,严禁违章驾车。
3、搞好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专业技能,是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条件。提高生产人员专业技能,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更是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明智之举。做为驾驶员只有掌握良好的业务技术,才能随时处于应付外界突变的警界状态,做出防患于未然的应变对策。要求驾驶员要有很好的随机应变能力,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好“快”与“慢”的关系,安全驾驶,限速行车,看起来似乎太慢,但从全局来说,由于行车安全,各方面放心,也就名慢实快了。反之,如果开“英雄车”就难免不发生事故,出现了事故必然要耽误时间,也就会名快实慢了。
4、严格按照要求每周组织1次交通安全学习,传达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文件精神、事故通报,学习交通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典型事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等。对学习要做到“三个落实”,即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交通安全学习要实行签名制度和补课制度。有车单位每月必须进行1次交通安全工作例会,对本月的交通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重点要对下月的工作进行安排,做到交通安全工作的提前安排和超前预控。公司须每半年召开1次全体驾驶人员参加的交通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集思广益,探讨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不定期邀请地方交管部门人员进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交流交通安全管理经验等。在加强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中,坚持每日对驾驶员出车前进行安全技术授课制度,建立技术问答栏和学习室,购置必要的书籍、设施,为驾驶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坚持每年1次的技术比武活动和专项测评(如冬季冰雪路面模拟驾驶考试等)等工作。
5、要根据驾驶员年龄,驾车年限分别进行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对驾驶员进行分类排队,认真排查找出三类驾驶员进行重点教育培训。
6、严格执行“准驾证”制度。通过考试、考核,资格认定,合格后发放“准驾证”,严把驾驶员的上岗关。同时,完善“准驾证”的动态考核管理办法。凡考试、考核不合格,驾驶技能低、习惯性违章屡教不改、经常发生轻微事故的驾驶人员,不准发放“准驾证”或吊销“准驾证”,并予以调离驾驶员岗位处理。运用“准驾证”制度,对驾驶员实行“双证”管理,杜绝非驾驶员驾车和无证驾车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
7、对肇事驾驶员的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驾驶员队伍得不到教育不放过,不制定防范、预防措施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有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做到对肇事驾驶员的教育要纵到底、横到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驾驶员队交通事故的预防能力,才能达到降低或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8、交通安全管理实行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交通安全管理分级负责制,按照“用车必须管车、管车必须管安全、管安全必须管人员、管人员必须管行为、管行为必须管制度、管制度必须管奖惩”的闭环式管理环节,健全交通安全管理网络,不断完善三级交通安全内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安全互保机制,实现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从领导负责向职工群众负责、全员参与的转变。
坚持每月的路检路查工作,实行不定期抽查、定期大检查、询问测试、群众举报等方式,以安全专职监督为主、群众监督为辅,对车辆驾驶员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违章查处、行车途中等一系列过程进行全方位动态的监督,对私自出车、酒后行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接打手机、不系安全带、攀谈嬉闹等习惯性违章行为要适时地开展路查,对查处的问题除现场要求整改外,还要及时进行通报,从而达到对驾驶员遵章守纪保证安全的教育目的。
(二)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做好预防预控工作。
1、加强车辆维修管理,提高维护保养质量,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由于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驾驶员操作等原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故障,影响车辆正常运行,造成中途抛锚,有的甚至造成机械事故。因而驾驶员要加强车辆维护。以确保车辆能正常运行。驾驶员必须加强车辆日常维护,增强责任心,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提高车辆完好率,同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2、完善车辆检修制度,坚持不懈地执行车辆三级审批、三级验收制度,即:班组长审批、技术人员鉴定、分公司领导审批;驾驶员验收签字,班组长验收签字、分领导签字验收。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与驾驶员档案,实现驾驶员与车辆得有机结合。
3、车辆管理部门要定期做好车辆的安全大检查工作,对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传动,消防器材等技术性能进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及时修复,确保运行车辆完好率达到100%,坚持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4、交通安全检查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公司层面坚持做到不定期抽查,分公司坚持做到月检查,行车班组坚持做到周检查,驾驶员坚持做到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日检查,通过层层检查把关,逐一落实到位,对检查问题的车辆及时进行修复,严禁带病上路行驶,有效预防车辆方面的安全隐患。
5、结合电力企业每年春、冬两季安全大检查工作,对车辆进行认真检查和季节性维护保养工作,消除车辆隐患,提高车辆完好率;同时利用车管部门进行车辆年检年审工作,严格检查,充分利用审验部门先进的检测设备,消除车辆的机械隐患。
(三)为安全行车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措施
积极开展“驾驶岗位安全性评价”,从驾驶人员的适驾性进行控制,以提高驾驶人员队伍的素质。积极应用现代新技术,建议对公司所属车辆安装汽车“黑匣子”即汽车行车记录仪,以便从技术手段上规范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同时也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处理事故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一项工作或一项任务为一个专题,找出此项工作的危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控措施,填写“危险点预控卡”,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达到事故预控、在控、可控的目的。充分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司助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如防眩光眼镜和遮阳板、倒车雷达、防滑链、灭火器、危险警示标志等。
(四)突出重点,搞好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项活动
开展“六查”(查思想、查制度、查违章、查漏洞、查车况、查措施)和“四赛”(赛思想、赛道德、赛安全、赛服务)的百日安全竞赛活动,开展以“一查、二杜绝、三落实”(即查车况,杜绝驾驶员私自出车、杜绝非职业驾驶员驾车;落实每周一次的安全学习、落实车辆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落实对驾驶人员岗位技术技能的培训情况)为内容的安全月活动等,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创新”的安全理念,做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驾驶员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加强基础管理,保证维护保养质量,加大车辆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做到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安全基础工作。在预防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抓好安全工作非一日之功,发生安全事故非一日之过”的思想,筑牢安全生产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海东供电公司汽运分公司 陈惠亮 电话:***
第二篇: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探讨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探讨
黄细勇
佛山三水供电局
摘要: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自动装置,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负责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这是它的主要职责也是任务,它可以随时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通过选择合适的断路器切断问题部分。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个人建议及有效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行论述。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故障处理方法 微机化管理 技术监督职能
前言
当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时,继电保护装置会自动发射信号通知工作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处理故障,解决问题,恢复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这种装置还可以和其他设备相协调配合,自动消除短暂的故障。因此,加强继电保护管理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
一、继电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及任务
1、重要性。继电保护工作作为电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责任大、技术性强、任务繁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每天面对诸如电网结构、保护配置、设备投退、运行方式变化及故障情况等各种信息,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和统计,工作十分繁重,并且上下级局之间、局与各厂站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复性数据录入及维护工作。为了减轻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2、主要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继电保护所涉及的数据、图形、表格、文件等进行输入、查询、修改、删除、浏览。由于管理对象层次多、结构复杂、涉及几乎所有一、二次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图档管理甚至人事信息等事务管理,各层保护专业分工较细,这使得数据库、表种类很多,利用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使用的准确性。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如保护装置软件设计不完善、二次回路设计不合理、参数配合不好、元器件质量差、设备老化、二次标识不正确、未执行反措等诸多原因,导致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存有或出现故障,轻则影响设备运行,重则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电保护故障排除,认真、持久地开展好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工作。
二、继电保护管理中的不足
纵观目前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另外,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 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三、排除故障的措施
1、对继电保护故障按独立的装置类型进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重合闸装置或继电器、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开关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2、对继电保护故障分类。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3 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工作人员失误(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4 个方面。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3、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继电保护故障管理的对策
1、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2、超前预防,安全生产。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3、及时、准确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级统计。要真正做到把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定级到位,就必须做到时刻全面地掌握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进而对设备定级实现动态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杨东山.中国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民营科技,2009-08-20.
第三篇: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总则
1.1 电力系统通信网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国家专用通信网之一,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管理,充分发挥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作用,更好地为电力生产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1.2 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为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生产管理等提供多种信息通道并进行信息交换。电力系统通信主要为电力生产服务,同时也为基建、防汛、行政管理等服务。
1.3 通信技术政策要点
遵照国家“通信技术政策要点”精神,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电力系统通信网应力争在本世纪末,将主干网路基本建成与电力系统相适应的、能传送多种信息的综合数字网(IDN)。电力系统通信主干网路应以数字微波为主,积极推广和采用数字光纤电路,优先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特高频等多种通信方式,最终实现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ISDN)。电力线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通信方式,仍是电力系统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应予以充分利用。
1.4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阐述电力系统通信的作用、服务范畴,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发展目标及发展电力系统通信的技术政策要点,明确各级通信机构的职责,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
1.5 全国电力系统通信网的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现有条件下,通信网分设五级调度,即国电通信中心调度,网局通信调度、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通信调度、地区(市)局通信调度和县局通信调度。并由国电通信中心负责全国电力通信网调度业务的归口管理。
1.6 本规程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系统各级通信部门,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级电业部门均须遵照执行。通信机构与职责
2.1 机构设置原则
2.1.1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一个整体,在专业技术管理方面必须实行部、网局、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均简称省)局、地区局、县局(所)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电业部门都应建立相应的通信机构,对所辖范围的通信网规划、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及通信工程建设等实行统一领导。
2.1.2 各级通信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努力做好所辖范围内通信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电路畅通。
2.1.3 各级通信机构应根据通信专业特点和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通信专业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管理。各级通信机构的主管部门应有一名熟悉通信业务的领导,主管通信工作。2.2 各级通信机构职责 2.2.1 部通信机构。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以下简称国调中心),受电力工业部委托负责全国电力专用通信业务的行业管理;国电通信中心(以下简称电通中心),负责和承担全国电力系统通信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电力通信干线工程的建设。国调中心与电通中心在电力专用通信业务方面职责划分如下。
2.2.1.1 国调中心主要职责:
a.负责组织全国电力专用通信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b.负责协调电力系统生产、调度各专业与电力系统通信的工作关系,监督电力专用通信网的运行,以保证电网安全、可靠、优质运行。
c.组织制定电力专用通信网的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标准。d.组织或参与电力通信干线工程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审查,监督和协调重点,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工作。
e.承担电力工业部无线电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电力工业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2.2.1.2 电通中心主要职责:
a.负责电力系统通信设施的运行及相应的管理工作。b.负责全国电力通信网经营管理工作。
c.为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自动化和行政管理提供可靠、优质的通信服务。d.受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委托,负责管理联通电力通信分公司及其电信业务活动。
e.承担电力通信干线工程及重大工程配套通信项目的建设工作。f.参加全国电力专用通信网发展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g.参加电力通信干线工程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审查。h.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业培训。
i.承办电力工业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技术业务工作。2.2.2 网局通信机构。在网局直接领导下,接受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负责网局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a.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程、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网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专业规程、导则或规定。
b.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网通信规划和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参加有关通信工程的设计审查,组织实施有关通信工程的建设。
c.指导和协调所辖省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管理工作;审查或批准所辖省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规划及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
d.负责电力线载波(包括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频率管理和配置,负责信息传输通路的使用分配。
e.负责网局所辖通信网主干电路和本局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办理设备的大修、改造、更新、移设及报废的审批。
f.组织技术考核,专业培训及经验交流,开展科学实验,采用和推广新技术。g.负责收集积累有关资料,统计分析通信网各种运行数据,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资料。
h.设置在网局通信机构内的网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网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统一归口本网行政区域内电力系统各单位(包括当地部属电力系统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建设等单位)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2.2.3 省局通信机构。在省局直接领导下,接受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负责局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a.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专业规程或规定。
b.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通信规划和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参加有关通信工程设计审查,组织实施有关通信工程建设。
c.指导和协调所辖地区局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审查和批准所辖地区局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规划及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
d.负责电力线载波(包括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等)的频率管理和配置;负责信息传输通路的使用分配。
e.负责省局所辖通信网主干电路和本局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办理设备的大修、改造、更新、移设及设备报废的审批。
f.组织技术考核,专业培训及经验交流,开展科学实验,采用和推广新技术。g.负责收集积累有关资料,统计分析通信网各种运行数据,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资料。
h.设置在省局通信机构内的省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统一归口本省行政区域内电力系统各单位(包括当地部属电力系统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建设等单位)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2.2.4 地区局、县局(所)或厂(所)通信机构。在地区局、县局(所)或发电厂、变电所的领导下,接受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负责本地区局、县局(所)或厂(所)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或通信设施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a.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程、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b.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县、直属厂、所)或本单位通信规划和通信工程项目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c.具体负责所辖通信站的运行值班和维护,组织对通信事故、障碍的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d.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开展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电路质量和运行水平。
2.2.5 通信站。通信站是运行维护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a.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做好运行维护工作,确保本站所辖电路和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b.及时消除电路和设备的故障及缺陷,保证电路畅通和安全运行。2.2.6 通信调度:
a.为确保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灵活地运行,各级通信机构应设置相应的通信调度。
b.各级通信调度代表各通信机构实施所辖运行网路的管理指挥,负责所辖通信网的监测及故障处理时各通信专业间的协调。
c.通信调度工作必须由熟悉通信网路及业务全面的技术人员担任,并需经考核及批准后方可上岗。通信人员与上岗考核制度
3.1 人员及培训
3.1.1 通信运行维护及管理部门的定员,应参照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标准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
3.1.2 省局及以上单位的通信人员须具有通信专业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地区局(含网、省局直属电厂、变电所)以下的通信人员须具有通信专业技校以上文化程度。
3.1.3 各通信站、通信调度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人员结构合理。
3.1.4 通信人员应相对稳定。主要技术骨干确需调离通信岗位时,须提前培养替岗人员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
3.1.5 通信人员的培训工作应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网、省局的技术骨干,业务干部的新技术培训,以及由电通中心组织实施的专项通信工程的专业生产人员的培训,主要由电通中心负责;网、省局及所属单位通信人员的技术培训一般由各网省局负责。
3.1.6 通信人员系生产人员,其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应根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享受合理待遇。位于高山或偏远地区的通信人员,应按当地有关规定享受合理的补贴。
3.2 上岗考核制度
3.2.1 各级通信运行人员均须经上岗考核后方可上岗值班。
3.2.2 上岗考核内容由各网、省局根据部颁规程、规范及有关要求、结合本网、本省实际情况,按岗位职责、专业设置等情况自行制定。
3.2.3 因故离岗一年以上的通信运行人员,恢复上岗前需重新进行考核。技术管理
4.1 通信电路主要质量标准
4.1.1 通信电路主要质量标准,应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有关规程规定执行。尚未制定的一些专业通信标准,亦应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建议推荐值执行。
4.1.2 网、省局可根据本网、本省通信电路和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全网、全程电路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局部电路质量标准实施细则、调试导则等。
4.2 设备供电电源
4.2.1 通信设备供电电源必须稳定可靠,尤其要保证在电力系统事故时,通信设备供电电源不中断。设在发电厂,重要的变电所,开关站及装有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或计算机在线控制信息传输设备的通信站,必须装设通信专用不停电电源。
4.2.2 当交流电源中断时,由通信专用蓄电池组单独供电的时间如下。设在发电厂内的通信站:不小于1h。
设在调度局(所)、变电站、开关站内的通信站:1~3h。
交流电源不可靠的通信站除应增加蓄电池容量外,还应配备其他备用电源。4.2.3 通信设备直流供电电源的杂音电压不得大于2.4mV(用杂音计测量)。4.3 与其他有关专业的设备维护职责划分 4.3.1 电力线载波。
a.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耦合电容器、线路阻波器、接地开关、绝缘架空地线的巡视、维护、拆装,在发电厂内的,由发电厂高压部门负责;在发电厂外的,则由当地供电部门的送、变电高压电气部门负责。
b.电力线载波通信用的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的维护和接地开关的操作,由通信人员负责。c.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耦合电容器的试验、线路阻波器工频特性试验和保护避雷器特性试验,由高压电器部门负责;线路阻波器的频率调整和高频特性试验,则由通信人员负责。
4.3.2 复用通道。
a.远动、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计算机在线控制信息等与电话复用的通道设备的维护、调测,均由通信人员负责。但在这些复用设备上进行维护操作前,必须征得相关专业部门的同意。
b.合相运行的户外公用通道设备的维护、调测,由通信人员负责。4.3.3 光纤线路。
a.架空地线复合光缆线路(OPGW)、架空地线加绑光缆线路、架空地线缠绕光缆线路(GWWOP,包括线路、预绞丝、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防震锤等线路金具,加绑光缆线夹、缠绕金属丝、线路中的光缆接续箱)的巡视、维护、检修等工作,由高压线路部门负责,通信部门应协助进行纤芯接续等工作。当线路发生事故或故障、遭受雷击等其他非正常情况时,高压线路部门应及时向通信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b.与其他通信线路电力线同杆架挂的光缆或同管道敷设的光缆,当公用部分出现异常时,应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挥处理。运行管理
5.1 通则
5.1.1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由多种传输手段、交换设备、终端设备组成的,并且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全国电力行业专用通信网路;电力系统通信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协同配合的特点。
5.1.2 电力系统通信必须满足和适应电力不能储存及产、供、销瞬时同时完成的特点,为其提供不间断的通信服务。各级通信部门必须加强对通信网及通信电路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时刻保持通信电路畅通,符合技术质量指标。
5.1.3 各级通信调度是通信网运行管理的指挥中心,各级通信部门和各通信专业均应服从调度,严格执行通信调度命令,确保电路畅通。
5.1.4 各级通信机构应根据本网、本省或本单位实际,合理划分通信专业部门的运行管理范围,明确专业界面,确保全程电路畅通。
5.2 设备运行条件
5.2.1 有人值班通信站应实行昼夜值班。5.2.2 通信站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站最高一级电路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行无人值班或无人值班有人保卫:
a.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低,设备电源可靠并能自动投入。
b.防火、防盗、防雷、防洪、防震、防鼠、防虫等安全措施完备。c.在有人值班站装有相应的监视系统。
d.负责该站维护工作的通信部门应具有定期检测、巡视、排除故障的技术措施和技术保障。
5.2.3 为保证通信电路和设备的正常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地区及以上的通信部门应配备专用交通工具。
5.2.4 通信站必须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工具和备品、配件。仪器、仪表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质量传递,以保证必要的计量精度。
5.2.5 通信机房应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控制设施,防止灰尘和不良气体侵入;保持室内温度在15~30℃;保证室内工作照明及事故照明。
5.3 规章制度
5.3.1 各级通信站应备有下列规程、规定。a.部颁《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b.部颁DL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c.部颁DL/T54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本站有关通信专业运行管理规程。
e.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5.3.2 各级通信站应建立健全下列管理制度。a.岗位责任制。b.设备责任制。c.值班制度。d.交接班制度。e.技术培训制度。
f.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g.根据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5.4 值班制度 5.4.1 值班期间,对电路、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处理的效果是考核值班人员工作质量、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的主要依据。
5.4.2 值班人员在当值内对本站管辖的电路、设备运行负有全面的责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执行通信调度命令,时汇报当值工作。
5.4.3 值班人员在当值内应做好以下工作。a.按规定进行电路、设备的巡视、检测等工作。
b.迅速、准确地处理通信故障,及时查询、如实传报汇报和核对障碍情况。c.保持机房整洁、搞好环境卫生,严格遵守通信纪律和安全保密制度。d.认真、准确地填写运行日志和其他记录。e.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未经批准不得任意调换班次,值班时间内不得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f.业务联系必须做到态度谦虚、说话和气、有呼必应、有问必答、主动配合、认真负责。
5.5 交接班制度
5.5.1 交接班工作是保持电路和设备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交接班工作必须准时、严肃、认真、详细,做到手续清楚、前后衔接、责任分明,防止错交、漏交。由于错交、漏交产生的问题,由交班人负责;由于错接、漏接产生的问题,则由接班人员负责。
5.5.2 交接班主要内容。a.当值电路、设备运行情况。b.运行日志和各种调测纪录。
c.通信调度命令和通知事项,上级有关通知。
d.设备、工具、仪表、图纸资料的变更,备品、配件的消耗记录。e.安全情况。
f.尚未完成的工作情况。5.5.3 交接班时,如电路、设备发生障碍、事故,或正在执行通信调度命令,应暂缓进行交接工作,接班人员应密切配合协同处理,待电路恢复或告一段落后再进行交接班。
5.6 工具、仪表、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5.6.1 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应有专人管理,常用工具、仪表应备有专用箱、柜,既要妥善保管,又要方便使用。
5.6.2 一般工具的借出和归还,须办理必要的手续和交验制度,专用工具须精心保管,一般不得外借。
5.6.3 仪器、仪表应设专人保管,特别注意防潮、防震。使用前必须熟悉性能和操作规程,高级精密仪器使用时一般应有监护。
5.7 设备检测与大修制度
5.7.1 设备的检测与大修是提高通信质量,确保电路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应定期进行检测与大修。检测项目和周期由各网、省局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大修则由各运行维护单位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提出计划,经本电路最高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5.7.2 无人值守站的设备巡视周期,由各网、省局根据设备运行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5.7.3 由电通中心负责运行管理的通信网主干电路的通信设备,其检测周期和大修等由电通中心统一协调确定。
5.7.4 通信设备检测、大修必须符合4.1.1 条及设备说明书的各项有关规定。半年检测和大修技术报告应在工作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报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信工程管理
6.1 通信工程建设目的要求
6.1.1 通信工程建设是指对通信生产的固定资产实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它是扩大通信网规模,提高通信生产能力的基本手段。
6.1.2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由各级调度局(所)负责管理和实施。各级调度局(所)应根椐情况建立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管理,以保证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实现。
6.1.3 通信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与电网发供配电等一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
b.应贯彻勤俭节约、可靠实用的原则,采用符合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c.应按全网统一规划、分批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规划与建设。6.2 通信工程建设的审批权限和资金来源
6.2.1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应严格按照部颁有关规程、规定执行。6.2.2 一级通信电路(见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网局或直属省局组织设计单位编报,由部电规院(有关水电工程部分会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批,国调中心、电通中心等有关司局及有关投资方参加。一级通信电路的初步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规程的规定,由网局或直属省局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编制,由部电力规划设计院(有关水电工程部分会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批,国调中心、电通中心等有关司局及有关投资方参加。
6.2.3 二级和三级通信电路(见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制、审批,分别由网局和省局组织设计单位编制、审批,并报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国调中心、电通中心和有关司局核备。注:一级通信电路指电力工业部到各网、省局以及跨网、省的电路;二级通信电路指网局到各省局和直属厂、站以及跨省的电路;三级通信电路指省局到地区局以及其他电路。
6.2.4 全部或大部使用技改资金的通信项目,由网、省局编制项目建议书,由国调中心会同电通中心,电力规划设计院及有关司局等审查,经电力工业部主管部门批准后即为立项。
6.2.5 通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a.凡建设发电厂、输变电工程要一并安排考虑通信工程投资。b.在技术改造资金中应重点安排通信系统有关资金。
c.中央、地方集资项目、华能集团建设项目,凡要求入网的发电厂、输变电工程,均须安排通信工程资金。
6.3 通信工程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6.3.1 通信工程建设应按计划、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及决算五个阶段进行。其具体工作有:提出项目建议书;做好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进行勘测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做好开工准备,合理组织施工;编制竣工报告和决算,及时组织验收和投产使用。
6.3.2 无线通信工程建设必须按部、国家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设台规定和审批程序,在建设项目审定前,申报拟用频率及站址资料。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变更应重新申报。
6.3.3 通信工程中凡拟引进的通信设备,其初步设计及招标书中的系统功能、技术要求及供货范围,只有在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对外工作。
6.3.4 通信建设工程在验收前必须经过试运行。试运行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并负责提供试运行报告。试运行期应由建设及运行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并在建设文件中体现。试运行期间,如发生质量问题,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处理,试运行期应重新计算。
6.3.5 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上岗人员的技术培训。
6.3.6 通信工程的验收,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通信运行管理部门派员参加。
6.4 通信工程验收方式及主要内容
6.4.1 通信工程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投产运行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内容逐项进行验收。通信工程质量和设备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不得予以验收和交付运行。
6.4.2 通信工程验收方式分为:随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在隐蔽工程、线路工程施工的必要环节,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派代表(必要时通信运行管理人员应参加)进行随工验收。重要的隐蔽工程应进行拍照和专项记录。随工验收的内容,竣工时一般不再进行复验。
6.4.3 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包括下述内容: a.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b.设备安装质量和电路、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要求。c.建设部门提供的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d.设备的备品、配件是否符合供货合同的要求。
e.设计规定配置的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完好。
f.无线电台(站)使用频率与站址是否答合相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安全与保密 7.1 安全
7.1.1 各级通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DL409 及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和完善通信站的防雷、防火、防洪、防虫鼠、防震、防盗等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7.1.2 通信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同时应备有适宜电气设备的消防器材,并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7.1.3 通信人员必须接受和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有关消防器材的使用和操作。
7.1.4 通信站特别是新安装有微波天线的铁塔或高层建筑(包括安装有其他无线电通信天线的铁塔或高层建筑),必须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措施,亦应满足部颁SDJ7《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要求》、SDJ8《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DL548《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1.5 通信机房所有的金属外壳和其他多属构件必须有良好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使用带电仪器和工具时,亦应将金属外壳良好接地,以免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7.1.6 通信机房应根据国家环境辐射卫生标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7.1.7 通信人员在高压设施区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DL409 的规定。在耦合电容器下工作应采取安全措施,有人监护。接地开关操作必须用绝缘工具,严禁违章操作。
7.1.8 进行高空作业的通信人员,在登高前必须明确工作内容与注意事项,并应认真检查和确认安全用具。作业中应有监护人员。
7.2 通信保密
7.2.1 各级通信部门应经常开展保密教育,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7.2.2 通信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保密制度和通信保密纪律。
7.2.3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和设台站址必须严格遵照相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变更。运行统计与评价
8.1 名词定义
8.1.1 电路包括无线电路(含微波、特高频、卫星通信等电路)和有线电路(含光纤、载波、电缆通信等电路),电路的定义和统计如下:
a.由终端机的一路音频二线(或四线)端到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终端机的音频二线(或四线)端的全部环节称为电路。计为一条电路。
b.终端机以群路方式与交换机连接的情况下,两终端机群路接口之间的全部环节或终端机群路接口至对端音频二线(或四线)端之间的全部环节称为电路。其中含有若干条电路。
c.连接电缆线对始端和终端间的全部环节称为电路。实际使用的电缆线对数即为电路数。
d.电力载波音频架与高频架之间的连接电路,单独计为一条电路。
8.1.2 中断时间:指除规定检修时间外,通信电路和设备不能使用的时间,即从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
8.1.3 起始时间:以维护值班人员发现故障或接到有关部门通知的时间为准。如故障信号失灵、公务电路中断或通知无人受理,则应以有关部门发现的时刻算起。
8.1.4 终止时间是以通信电路和设备恢复系统运行,维护值班人员通知有关部门并交付用户使用的时间为准。
8.1.5 故障时间。
a.有人值班站的故障时间就是中断时间。
b.无人值班站的故障时间按中断时间与维护人员乘车去无人值班站所需单程时间(速度为35km/h)之差计算。
c.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影响或延长中断时间,其故障时间的计算,由上级通信主管部门核定。
8.1.6 全月日历时间:运行统计当月的日历时间,min。
8.1.7 实用路数:实际使用的折合为标准话路带宽或64kbit/s 数据通道的路数。上音频复用的继电保护、远动、计算机数据信号通路可分别单独计为1 路,路。
8.1.8 配置路数:本设备配置的所有路数与经过本端设备的路数之和,路。8.1.9 故障线路百对千米数:折合为百对千米的故障线路,百对km。8.1.10 全网线路百对千米数:统计单位所辖全网折合为百对千米数的架空明线线路和电缆线路,百对km。
8.1.11 光纤故障芯数:光缆中出故障的光纤芯数,芯。8.1.12 实用光纤芯数:实际使用的光纤芯数,芯。
8.1.13 故障门数:用户故障门数与中继线故障线数之和;故障仅指由于交换机本身不能完成信息接续和交换的因素,不包括用户线路及终端话机(或终端设备)等因素引起的故障,门/线。
8.1.14 实用门数:提供实际服务的用户门数和中继线线数之和,门/线。8.3.4 故障原因分析。通信电路和设备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a.设备、元器件本身缺陷。
b.维护不良、设备失修、调整不当。c.误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
d.大风、雨雪、洪水、冰雹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e.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良或配套不全等。f.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8.3.5 故障责任剖析。致使通信电路和设备故障的责任分属以下几个方面: a.运行维护人员的责任,如误操作、设备维护不良、处理方法不当、未执行规章制度等。
b.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如规章制度不健全、调度指挥不当,仪表、工具、备品、配件不齐全。
c.直接领导的责任,如领导失职,对反应的问题没能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故障扩大。
d.设计、施工及设备研制部门的责任,如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良、设备元器件质量低劣。
e.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外力破坏、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报表制度 9.1 年报
9.1.1 为了准确掌握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所有电路、设备、频率、基本建设投资和各级通信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和完善电力通信技术政策、规划、计划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逐步提高科学化决策的水平,加强电力通信行业管理,制定年报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9.1.2 年报以统计为主。统计范围为各级通信机构本部、直属下级通信部门[调度局(所)、直属发电厂、变电所]上报资料。统计内容包括报表目录、表式、填表说明、有关建议、年终小结及下一工作要点。
9.1.3 年报统计采用自下而上逐步汇总方式。分别由部、网局、省局、地区局、县局(所)五级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未设通信机构的局、所应指定专人负责)。
9.2 年报统计要求
9.2.1 年报统计实施细则及各类报表格式由电通中心统一制定,见附录A。9.2.2 年报统计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应做到准确、及时、统一,并严格按规定要求填报。
9.2.3 年报统计报送时限。通信年报统计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12 月31 日。各级通信机构年报报送时限如下。
a.县局(所):次年一月底以前。
b.地区局(直属电厂、站):次年2 月底以前。c.省局(网局直属厂、站):次年3 月底以前。d.网局、直属省局:次年四月底以前。9.3 月报
9.3.1 月报以运行分析为主,统计范围为各级通信机构及下属各通信站的运行情况。统计内容为:通信电路和设备的运行率、故障分析。月报填报实施细则及各类报表格式见附录B。
9.3.2 月报应由各级通信调度部门(科、组)组织编报,并逐级上报省局、网局(含直属省局)通信主管部门;网局、直属省局每季(暂定)应将“通信运行综合报表”(表B2~表B8)及运行小结,报送电通中心。
附录A 电力系统通信年报统计实施细则(补充件)A1 说明
A1.1 为建立健全电力系统通信的基础资料,准确掌握通信网的线路、设备、人员等情况,电力系统通信统计正式纳入《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A1.2 电通中心结合电力系统实际编制了各类统计表(见表A1~表A10)并开发了统计软件。
要求有微机的单位同时报送软盘与报表;无微机的单位应尽快配置微机,在此之前报送报表。
A1.3 各单位可根据本“细则”有关要求和本网实际作出具体规定。A2 填报原则
A2.1 凡电力系统自建、合建、租用的通信线路均属统计之列。
A2.2 为防止报表的重复或遗漏,各类统计表应按网、省、地、县分别所管辖的通信网(线路)的范围填写,并逐级汇总。最终由网局、直属省局汇总报电通中心。A2.3 网局管辖的通信线路,应由网局负责填写,如武长衡微波电路等。跨网的通信线路,由各网局分别填报本网所管辖的段落,如葛沪微波等。网间结合部由部里填补。
A2.4 省局管辖的通信线路,应由省局负责填报,如郑三微波电路等。跨省的电路,由各省局负责填写本省所管辖的段落。省间结合部由网局填补。
A2.5 地、县管辖通信线路与上述两条类同。A3 表格部分栏目解释和填写方法
A3.1 单位:指该线路、设备、通信站等所属单位或填写单位。
A3.2 线路名称:填写该线路的全称,如京汉微波、葛沪微波、郑三微波等。A3.3 起止地点:填写本单位所管辖线路范围的起止地点。
A3.4 长度:指本单位所管辖范围的线路长度(按四舍五入取整数)。
A3.5 站数:指本单位所管辖线路范围的站数。站数按电路算(如2 条同类型电路通过1 个站,应算2 个站)。
A3.6 建设时间:指该线路已接入话路,开始使用的时间。A3.7 资产:指该电路或设备的固定资产金额,万元。A3.8 微波部分说明。
a.调制频率:指信道机采用中频或直接调制的频率。b.调制方式:指调制器的调制方式。如:调相、调频等。c.频段:指信道机射频工作频段。d.信道容量:指信道机标称容量。
e.话路容量:指终端机基群配置容量及实际使用容量(以单方向最大容量为准)。
第四篇: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2范文
三、排除故障的措施
(一)(对继电保护故障按独立的装置类型进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重合闸装置或继电器、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开关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二)对继电保护故障分类。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3 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工作人员失误(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4 个方面。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三)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继电保护故障管理的对策
(一)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二)超前预防,安全生产。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三)及时、准确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级统计。要真正做到把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定级到位,就必须做到时刻全面地掌握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进而对设备定级实现动态的科学化管理。
第五篇:交通安全管理
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稳定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保障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在上级部门的缜密部署和正确领导下,从2000年开始,连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根据交通部的统一部署,结合航区的实际情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年各项工作。第一年抓基础管理,第二年以“四客一危”船舶、重点航区(航段)为重心开展“四项整顿”工作,第三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立足长效管理,深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夯实水上安全管理基础,重点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航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基本实际了“四个明显,一个确保”的活动目标,为今后水上交通安全的长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局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指导,以实现“四个明显,一个确保”作为活动的目标。充分认识到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事关发展和稳定大局,事关海事人能否全心全意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出发,以海事人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细致地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的各项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认真研究我国加入WTO后水运行业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和调整水上安全监督工作的新思路和对策。立足长效管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执法行为得到明显规范。加大了执法力度,全面提高了航区水上交通安全水平,“四个明显,一个确保”的目标基本实现,确保了本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活动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真正做到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到人、措施到位、效果明显,我局成立了辖区安全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责任;根据部局部署,结合航区的具体情况,针对每年的工作重点,制订了“安全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周密部署了安全管理年的各项工作,为保证活动组织领导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每年均根据单位人事变动和具体工作的变化,对领导小组和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安全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安全管理年各项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分别负责实施各项计划及宣传报导、资料收集上报等。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安全管理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范围、活动组织以及活动内容等,做到思想端正、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方案细致、措施得力、全员参与,为安全年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近三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是做好“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各项工作的关键,此外,针对每一次活动,我们均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活动开展时,有专人认真记好工作台帐,活动结束后,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书面向上级汇报,为上级领导作下一步决策提供信息。
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民众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督促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引导民众关心安全生产、监督安全生产是做好水上安全管理年各项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局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活动开展期间,专门成立了宣传工作小组,由安全管理年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为做好“安全管理年”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小组制订了全面的宣传教育计划,将各个时期的具体工作均作好缜密的安排。活动开展期间,宣传小组通过编发安全管理年简报、简讯,制作宣传橱窗、板报,并利用散发宣传资料、召开现场咨询活动和各种船员安全宣传教育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另外,通过在新闻媒体、船舶、客运站公布事故隐患举报电话,收集群众对事故隐患的举报,便于全社会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同时,我局还积极主动地取得当地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围绕“反三违月”“安全生产周”等活动的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企业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新观念,在群众当中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生产氛围,增强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四、立足长效管理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安全监督管理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立足长效管理,制定了“危险货物管理规定”,“液货码头安全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及时颁布实施。
五、严格检查
强化监督
真抓实干
认真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我局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主要以各个时期的重要活动为主线,带动安全管理年的各项工作,如:对“四客一危”船舶的监督管理,重点水域(航段)的通航秩序管理、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等。回顾近三年的安全管理年活动,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1、做好“春运”、“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安全监督工作,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及季节性检查活动。
①“春节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每年的三个长假,特别是“春节”,都是人们乘车乘船出行的高峰期,也是交通事故易发的时段。为了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我局均认真做到周密部署,职责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节日到来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全面检查各船舶码头及各航运企业,消除易诱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节日期间,加大现场监督力度,杜绝超载,违章作业等不安全因素;节日后,及时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经验。为做好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打基础。
②“反三违月”、“安全生产周“活动
根据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和交通部的要求,结合“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的总结部署,我局开展了三次“反三违月”“安全生产周”(2002年改为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激发了水上运输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强烈责任感,创造一个“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大整顿,我们查处了多起船舶违章作业行为,诸如:船舶超载、逃避签证、船舶配员不足,货船载客等行为。在查处“三违”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水运行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执法能力。
③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是解决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最佳办法。2000年,我们开展了“2000年水上统一执法活动”;2001年,我们开展了“四项整顿工作”;2002年,我们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顿”“水路运输危险货物专项整顿”和“液货船专项检查”等活动。
2000年水上统一执法行动中,我们严格检查了所有进出港船舶,对港内加油艇和旅游艇进行了整顿,严肃处理了“三无”船舶,依靠当地政府加强了对乡镇渡船、运输船的检查,加强了对通航环境的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受检船舶不同程度地存在:船舶检验证书过期、逃避签证、配员不足等缺陷,并查出“三无”船舶19艘。经统计表明,船舶检查证书过期(74艘)、救生设备不足(71艘)等5种缺陷占很大比重。该次行动的开展,使我们进一步摸清了当时水上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作好准备。
2001年的“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顿”工作主要是针对船舶秩序、船员适任能力,通航环境的整顿。我们检查了“四客一危”的船舶,对港内违章作业的船舶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对船员持证情况和船员实际操作和安全知识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对重点航区的通航环境进行了调查摸底和综合治理。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改善了影响交通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锻炼了内部海事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2002年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我们开展了乡镇船舶专项整治工作,对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状况、渡口、水库及乡镇船舶修造厂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道当地政府。加强对“四客一危”船舶及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的检查工作,加大了巡航力度,对辖区的通航秩序进行了整顿。
2、重点水域、重点船舶的监督管理情况
安全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其中,重点船舶为“四客一危”船舶
①“四客一危”船舶,无论是专项整顿还是日常管理,我们均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针对客舶、客滚船的管理,我们主要以安全检查和评估为主。开展活动以来,我们每两个月对客滚船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船公司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②做好国际航行船舶开航前检查工作。依照交通部海事局文件精神,为降低我国船舶在国外的滞留率。我们检查了“泰泉”、“漠河”等船舶 17艘,查出缺陷109项,船方均在离港前及时纠正了缺陷。被检查船舶在国外接受PSC检查,无一艘被滞留,很好地保障了水运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声誉。
六、全面推进ISMC、NSMC实施 为全面推进相关航运企业实施“国际和国内安全管理规则”,我局及时召开宣贯会进行贯彻。协助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内审员、外审员的培训,经常深入航运公司了解实施情况。对航运公司SMS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给予全力支持和全方位的指导,使得ISMC、NSMC在本辖区内得到顺利贯彻实施。
目前,已有一家国际航运公司取得DOC证书,一家国内航运企业取得DOC证书,各有一家国内、国际航运公司的SMS体系已投入运行。另外尚有三家国内航运公司的SMS体系正在建立之中。可以预见,通过推行实施ISMC和NSMC,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将更加规范,水上交通安全状况将得到进一步好转,安全形势将日趋稳定。
七、成绩显著
问题犹存
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为期三年的“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即将结束。但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难的、系统的工程,仍需我们常抓不懈。周围环境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等,均为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导致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是我们今年工作中的难点,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助,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探讨新的解决办法:
1、虽然大部分乡镇船舶建立了县—乡—村—船舶的四级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流于形式,缺乏主要的监督和制约措施,乡管员的落实也成问题,造成了乡镇船舶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
2、部分乡镇船舶船体状况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旅游快艇的管理问题是个老大难,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多次递达停航通知书,但各游艇业主仍然违法营业。
4、通航环境治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执法权限的问题,我们的工作经常处于被动。
5、辖区内油类作业码头还未制订有效的《码头溢油应急计划》。
6、部分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仍然仅仅流于形成,喊在嘴上,写在纸上,仍然重效益、轻安全,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7、由于大部分沿海航行的小型船舶存在航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船主重利益轻安全的思想等问题,船舶配员不足、逃避签证,违章作业等现象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常抓不懈。
八、今后的工作建议:
1、新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颁发实施后,给乡镇船舶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要做好今后的管理工作,仍需加大宣贯力度,让《条例》的相关条款真正落实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海事部门与当地政府的联系,争取在当地政府的地持下,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旅游快艇,重点水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3、继续完善《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努力提高海事执法手段,加强沿海各局的业务联系,对船舶逃避签证等现象形成有效治理。
4、沿海小型船舶人证不齐、船舶状况差、逃避监督管理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再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杜绝低标准船舶进入航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