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上海教育督导网

时间:2019-05-14 02:3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上海教育督导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上海教育督导网》。

第一篇: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上海教育督导网

附件

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

根据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以及市政府《关于对区县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实施意见》精神,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于3月19日至20日组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督政组(以下简称“督政组”),对长宁区政府开展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专项督政。

国家督学、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市政府参事、督政组组长瞿钧和市督政组成员出席了区政府的自评汇报会,听取了陈志奇副区长《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自评报告。督政组访谈了区建交、规土、房管、财政、人保、教育、资产管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相关科室人员共15人次;召开校长、教师、学生座谈会11个,访谈76人次;走访华政附中、泸定中学、天一小学、法二小学等6所义务教育学校,听课18节;查阅相关资料360卷,对31名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9名校长、747名教师和1588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督政组认为,长宁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理念,在构筑“东优、中强、西高”的教育布局中,举全区之力培育“国际长宁、数字长宁”的教育特色,积极推进长宁义务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区职能部门政策上有效引导、财政上增加投入、服务上提供支持,确保了政府教育职责依法履行到位;区教育局党政班子改革意识强、实践探索实, 在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中坚守教育价值观,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学校创新推进,为本市小学和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和切实减轻过重负担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并发挥了引领作用;广大校长和教师注重综合素养、专业水平和课程领导力提升,在勇于探索、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尝试提供适合个性健康发展上,不断提供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全区在推进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自觉依法履责上,为区域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是优化机制建设,确保政府依法履职责任落实到位。区政府将每年确立的义务教育重点工作纳入政府一级工作目标,并以三个工作机制加以推进,分别是区政府领导调研工作机制、区政府教育自评工作机制、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区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教育专题调研,遇到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与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政府部门依法履职的高度自觉不仅确保年度重点工作如期完成,而且已形成保障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优化资源布局,确保“东优、中强、西高”战略落到实处。区政府以规划为引领,科学编制“2008年—2020年各社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优化、调整,使区域内教育设施总量不断增加。2012年完成了20所中、小、幼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净增学校建筑面积57204平方米。规划的有效落实,为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全区23所初中有19所达到04标准, 有4所达到90标准;24所小学有10所达到04标准,有14所90标准。

区政府在重视校舍产权证办理上,在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机制。长宁区95所校舍资源共115个教学点,现办好产证的有89个,占77.39%;办好部分产证的有15个,占13.04%;剩余11个在努力办理中,占9.57%。其完成率在全市处于领先。

全区29所中小学配有录播室,学校局域网建设比较完善。“未来学习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无边界”数字化环境正不断形成,各种网络平台在区域教育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数字长宁”的优势不断凸显。

三是优化投入结构,确保各类经费稳定增长并发挥最优效益。经核查,近几年生均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快速增长,尤其是生均公用经费三年间翻了1.5倍,增幅全市领先,且人员与公用经费投入结构优势明显。2012年增拨1.9亿元,列入其他教育经费拨款,支持教育特大工程项目的推进。2010-2012年,区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分别为12.25%、13.01%和13.89%,均高于市财政下达的指标,体现了区政府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自身努力程度。

区政府适时抓住教育经费较快增长的契机,加大对教育内涵发展的投入,资金安排向提高学生素质、向一线教师、向优质教育资源“西进”战略发展倾斜。三年来,综合素质教育项目投入总量达1.28亿元,教育人才培养投入总量达0.72亿元。目前,“西进”战略已投入2.25亿元,预计总投资近7亿元。

四是优化分层培训,确保优秀人才培育步伐不断加快。根据校长发展序列,与华东师大等单位合作,形成分层级、分类别、多形式、开放灵活的培训体系;区教育学院实施《长宁区教师教育分层分类培训的课程设置方案》,分三个层次,设置六个梯次,采取出国进修、高级培训、校本研修和自主研修等方式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培训课程。2011年,长宁区率先构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注重异校带教,强化实践能力。至2012学年,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100%具备教师资格。教师学历全员达标,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教师比例:小学达到76%,初中达到98%,均超过市级标准。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比例:小学占3.1%,初中占16%,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同时,做强“项目负责制工作”品牌,做实“优青”和“双名”培养工程。全区已培养学科带头人201名,学校覆盖率初中为100%、小学达50%。这为长宁办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007-2009年,区教育局通过政策引导,先后有44名新评中学高级教师流向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此外,充分保障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经费,逐年增加教师人均培训投入,四年共投入2247.914万元,增幅也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长宁区每年按教师人均一千元专项培训费下拨到每所中小学,用于安排教师出国培训,2013年经费达到730万元。区人事部门将培训组团数50%留给教育,且教师培训费用不列入“三公经费”。据统计,近几年教师出国培训已达73人次、校长23人次。此外,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学校都配有外藉教师,仅此项每年投入900万元。

2.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在保证教育公平上,为保障弱势群体享有义务教育权益创造了条件。

一是全面接纳区内适龄儿童,率先做到公平教育全覆盖。长宁区多年来坚持公平入学办法,科学划定就近入学范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近3.3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27%。2004年政府清理关闭区域内不合法的11所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97%的学生由公办学校吸纳就读,3%由政府落实或家长自主选择去普通民办学校就读,做到公平教育全覆盖。

二是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帮困助学机制,有效保障弱势群体“上好学”。长宁区自2005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坚持推行“两免一补”助学券学生帮困政策,不断完善帮困助学体系及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帮困助学范围。2011学年,共资助贫困生844人次,资助金额119.4万元;2012学年,资助学生达1928人次,资助金额为132.24万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教育公平的重视。

3.坚持教育创新发展,在探索转型路径上,为义务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发挥了引领作用。

一是率先尝试,开展“快乐拓展日”,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明确方向。2009年起,长宁区抓住小学学段的“快乐”主旋律,从时间、内容、形式上保证“快乐拓展日”顺利开展。家长问卷中,95.43%的家长认为“您孩子所在小学‘快乐活动日’得到有效落实”。目前,长宁区“快乐拓展日”已在部分学校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为全市在小学开展“快乐活动日”提供了经验和案例。

二是项目引路,实施 “阅读领航计划”,增强有效学习能力,为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提供转型“引擎”。2012年,长宁区抓住初中学段特征,实施“有效学习”策略,以阅读为抓手,形成区域性整体推进初中“阅读领航计划”。该计划围绕一个目标——“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两个核心——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三个关键——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从学科教材阅读、拓展阅读、社会实践阅读三大领域,领航学生阅读,让学生自读、自问、自行、自省。这种摆脱升学率干扰,培养“真学问”的做法值得推荐。

三是政策导向,运用“三个指数”,改进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专业引领。2010年,长宁区在全市首推“三个指数”全面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三个指数”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学习生活幸福”和“学生学业成就发展”。“三个指数”与市教委提出的学生评价“绿色指标”的精神不谋而合,测评效果对学校产生了明显触动和积极影响。如:愚园路第一小学是全区公认的教育质量很好的学校,但通过三个指数的测评,发现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低于区平均水平。学校经过反思找出症因在于改善师生关系,并采取相应改进对策。教师问卷中,对“您学校目前的学生发展的评价内容”的回答,认为“已较为完善,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正在改进中,力求使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的教师占总数的96.89%。督政组认为:长宁区“三个指数”的评价方式务实可行,具有示范作用。

四是创新实践,架构“三个中心”,探索专业管理模式,为整体推进课改提供专业支撑。长宁区从2009年起探索建立了“三个中心”,即中小学学科发展中心、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和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为整体推进课改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中小学学科发展中心在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学业评价、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带领学校进行实践探索。全区的小学三至五年级可以做到100%实施“作业效能监测中心网站”网上作业备案。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以新视角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估进行价值引领。

4.坚持教育特色发展,在依托区位优势上,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尽了最大努力。

一是搭建区域平台,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全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长宁区结合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三个引领”,即党组织引领校风、党员引领师风、教师引领学风,以“三个凝练”即凝练学校物质文化、凝练学校制度文化、凝练学校精神文化为抓手,通过“中华经典诵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等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在德育、体育、科技、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佳绩。如2011年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区优良率和及格率分别位于全市前列,2012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名列第一。

二是优化办学机制,组成“区域联动”,积极回应百姓对优质资源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西进”战略方针指导下,区教育局采取“区域联动”等措施回应社会需求。一是把历史名校与薄弱校进行重组。如江苏路第五小学重组了华阳、昭化东路和曹家堰路校区,总部加三个校区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教研、统一师训,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扩充。二是“校际合作共同体”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区以7所优质校为“龙头”,联带全区所有小学,组成互动网络。三是开展“联片教研”新探索。实现名师、名课、经验、品牌四个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

二、主要问题

1.关于特殊教育经费定额标准偏低和专项资金结存过大的问题。具体为:一是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偏低,与长宁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市保持领先的地位不相称。长宁区在特教教育发展上有很多新的突破,如建立市视障康复指导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等,亦有不少投入。但是2012长宁区年特殊教育公用经费定额生均仅为3800元,在全市各区县中偏低。二是教育专项经费累计结存量过大。截至2012年底结存总量达4.45亿元,而2010年为1.85亿元,2011年为3.63亿元。在当前即将出现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高峰的态势下,如何把教育经费投入到内涵发展上,需要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以研究和落实。

2.关于教师编制配备、绩效工资奖励和优秀教师培养问题 一是初中学校教师编制、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尚需优化配置。督政组走访初中学校期间,教师编制配备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如泸定中学380名学生,教师达72人,实际超编35人。尽管政府在下拨经费时对学生数小于500的学校按照500人从宽计算,有利于学校正常运转,但编制过紧或过松均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初中校长问卷显示:针对“根据岗位设置标准,目前本校专职教师是否配备齐全”问题,回答“否”的占34.62%。又如,小学教师高级职务配备比例也不平衡,有的学校显得偏低,经督查,有8所小学的中学高级职务仅为1人,有两所学校的中学高级职务为“零”,这不利于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也不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是区级层面应该加强教师激励机制的形成。经督政组访谈和资料核实,区级层面系统的、具有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师积极性的奖励机制的规定基本空白。曾规定对流动到新聘学校工作期间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中学高级教师,区教育局将以区域同类人员年收入的20%实施年度奖励。但在实行绩效工资以后,因为奖励经费没有出处,因而停止执行。教师问卷调查表明:全区义务教育学段小学和初中教师认为绩效工资有明显激励作用的只占27.31%。

三是需要在课堂上加快培养在全市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优秀教师。长宁区已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培训、培养方面在全市探索了许多独具一格的做法。目前,长宁区有特级教师14人,初中3人,而小学空缺,其中能立足课堂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甚少,值得引起区相关部门的重视。

3.关于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力度过大和初中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长宁区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中心、区教育学院教研室每年要对区内学生进行学业质量检测。本次督查中发现一份初中学业质量检测安排表上显示:2012学年学业质量检测,六年级期初、期终语、数、外全区样本,七年级期终语、数、外全区样本,八年级语、数、外、物全区样本,九年级4月份初三质量调研全区样本,期终语、数、外、物、化、政全区样本。督政组认为,这种“全区样本”监测力度过大,类似于区域统考现象,易增加学校压力和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市教委早在2010年就做出明确规定,区县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在与校长和教师访谈后也了解到,长宁区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后,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得到减缓,但初中负担还是比较重。本次初中712份家长问卷中填写“您孩子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科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是”回答1.5小时以上的占69.8%,其中两小时以上的占41.2%,而本市2008年推出的八条“减负”措施中规定初中回家作业不能超过1.5小时。

三、整改意见和建议

1.尽快调整特殊教育经费定额标准和妥善解决教育专项经费累计结存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建议长宁区财政局、教育局按市文件规定尽快调整特教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障特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对于教育专项经费累计结存量趋大现象,建议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本市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都将出现入园和入学高峰,如何把教育投入用在刀刃上、用在内涵发展上,建议区政府敦促相关职能部门要有整改措施,防止教育经费长期滞留积压,影响资金使用绩效。

2.尽快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研究,重视课堂领域优秀教师的打造

一是建议区教育局和区人保局加强合作,进一步优化教师配置。对学校编制现状在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性的导向促进学校师资队伍趋向优质均衡,政策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打造特色项目建设的学校要适当放宽编制数;对生源少、教师多的学校,建议在生源分配与教师调配上加大统筹力度。

二是建议区政府能在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的实践基础上加强总结提炼,继续推进绩效工资的深化改革,尽快制定出体现教师“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配套政策,形成操作性强,能激发全区学校和教师积极性的、能持久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系统性文件,为上海普教做出新的贡献。

三是从区域实际出发,教师培养要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寻求新突破,使长宁真正成为上海普教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要做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发掘与培养各个年龄段的优秀教师,通过“课堂磨课”“首席”教师评选等举措,造就若干名在全市有影响力、知名度的领头羊;要不拘一格选拔培养有潜质、课堂教学优秀,教育实绩显著的青年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小学优秀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实现小学特级教师零的突破。

3.尽快调整初中学业质量监测方案,加强初中减负增效的研究

长宁区“三个指数”的评价改革已在小学取得明显实效。建议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学院将区域以“顺天性、得尊重”为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的“三个指标”的评价改革从小学延伸至初中,加强对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中心的管理,严格按照市教委规定的要求开展学业质量监测,适当调整监测科目,缩小监测范围,降低监测频率。同时,要鼓励、支持区作业效能中心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开展对初中减负增效的探索。尤其要关注西部学校的发展,在课堂教学领域加强专业的引领和指导,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第二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

本市政府重点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已全部完成,就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3月中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惠民县、阳信县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评估验收,核查了两个县20xx-20xx年的教育经费帐表,实地抽查了惠民县46所中小学、阳信县37所中小学。3月底,两个县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上报了申请验收的相关材料并通过审核。沾化区于5月下旬通过了省级复查。阳信县、惠民县于6月下旬接受了省级督导评估,8月中旬通过了省级复查。

11月14日-1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组,对我省今年申报验收的10个市的21个县(市、区),进行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督导组共分为7个小组,其中,第三小组一行4人,对我市沾化区、阳信县、惠民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期间,检查组分别听取了三个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脱稿工作汇报,就财政投入、校长教师交流、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工作质询;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和账册,召开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4个方面的座谈会。分组实地抽检了9所初中,10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个教学点共26所学校,重点核查了有关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校际间均衡状况以及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等,并开展了公众满意度网上问卷调查。督导组对我市三个县区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今年以来,县区对照市级、省级督导检查指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大力进行整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11月18日上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济南向省政府和受检市和县反馈了督导检查意见,反馈会上,我市三县区有六项工作受到了表扬:

1、努力拓展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学校;

2、实施平安校车工程;

3、校园天网工程;

4、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三名”工程;

5、体育2+1工程;

6、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存在大班额问题,部分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教学用房面积不足;

2、运动场地建设相对薄弱,部分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学校运动场地材质偏低。

3、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主要是音、体、美、外语及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4、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两个月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督导检查组认为,我省本次申报的21个县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市全面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目标,所有县区已全部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堂红”。

20xx年,全省17个市已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莱芜7个市所属县(市、区)全面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通过这次督导检查,滨州、泰安、东营、淄博、临沂五个市全面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进入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第二方阵。还有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济宁五市23个县区没有通过国家认定。

下一步,我们打算从三个方面抓好这项工作:

一是明确认识,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国家的验收,只是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只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xx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必须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达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没有高位均衡发展,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在全省落伍。

二是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对国家验收组提出的问题要盯住不放,抓好整改落实,继续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努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足额征收两项教育附加,并及时拨付教育使用;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教育的政策。结合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同时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质量的均衡,只有质量的均衡,才能保证少年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目标之后,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推进高位均衡发展上来,按照“抬高底部、缩小差距、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大气魄谋划教育发展,大投入保障教育发展,大氛围推动教育发展”,构建“政府办、部门助、学校抓、社会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城乡同步、服务均等、力促公平、质量引领、社会满意”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良好态势,努力做到教育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2

均衡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取得的成绩

1、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明确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2、办学条件均衡。

3、教师队伍均衡。建立较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4、受教育机会均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普通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控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巩固率100%。为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提高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确定义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发展走向,坚持高水平高质量办好学校,持续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有力促进我校义务教育由弱变强、跨越发展。一年以来,大力度地进行了布局调整加强校容校貌美化、绿化工作,今年我校对食堂宿舍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学生能住在温暖舒适的宿舍里生活学习,为实现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办学条件相对均衡。我校按标准配置,现代化设备设施加快了教育思想、发展水平、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使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及更高层次的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体现。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入学工作,采取“帮困助学”等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也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和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待遇,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

四、不断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全员培训、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类专项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促进了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发展。以上是我们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些探索和做法。今后,我们将虚心学习先进单位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理清改革与发展思路。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推动我校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3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

20××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随机抽查了21所初中学校,并通过学生座谈、家长电话征询,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书面督导报告。

三、其他说明

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6号)是今年4月19日印发的,7月28日我省发文《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请认定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有关工作的通知》(x政教督办[20××]18号)布置此项工作,我市正积极动员推进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正在开展自查、整改和创建工作,首批将与12月31日前申报。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4

一、自查自评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我区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目标如期实现,区教委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自查工作,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中教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文件和区教委会议精神,依据《20xx年丰台教委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工作方案》,专门召开科务会研究落实,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评估办法》,严格把握评价要素和标准,按照职责分工,将科室日常工作与自查自评相结合,认真做好本科室自评自查工作。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质量

1、严格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所有课程。

(1)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控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干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狠抓教师基本功,规范教学行为,按照确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2)建立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审查制度。新学年开学前,对各校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及学校作息时间安排进行逐一审查,确保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3)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联合视导。在开学视导、专题视导和其他常规视导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联合视导,有效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2、实施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督导机制。

(1)在原有学年考试统一命题、中考研讨会、一二模分析会等教学分析和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初中年级期末考试统一网络阅卷、建立丰台区中学考试分析系统,进行数据不同层面的考试数据使用、分析等相关培训,实现数据的科学和充分的使用,为相关部门、学校、教师进行分析监控使用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持续开展“四级”(教研室、学科组、个人和针对性)视导听课,实时关注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每次视导通过听课-交流-诊断-反馈等环节对教师个人、对备课组、对学校校长及教学干部三个层面进行反馈,有效地促进了中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自20xx年以来,我区中学教研室已经建立了包括学期末对全区中学进行统一质量监控测试及视导的中学教育质量监控制度。从xx—xx学年尝试的初三期末一模质量监控统测,到10—初中全员期末质量监控统测,再到11—进一步深化为全员期末质量监控统测,初中教师全员分学科分析。完善解决了第一年数据中心下发数据表格多、杂,需要干部教师二次加工等不便,教师应用数据分析前期教学质量参与度不高,教师分析过多重视成绩而忽视教学质量分析对改进教学的作用等等问题,目前我区的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日趋完善,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详实细致的数据,教研室对中学明确了质量分析的要求,每次测试后组织干部、教师对学校年级、班主任、备课组和教师个人所任课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进一步召开全体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参加的分析会,由各层面代表进行质量分析。我区质量监控分析工作开展到目前,绝大多数初中教师都能通过细致的教学质量分析,给予学生个性的指导,帮助其找到自身问题,

通过每次质量监控统测后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学校干部教师普遍认为通过初中期末质量监控所得到的数据非常丰富,可以充分满足学校教学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备课组、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群体对教学及学业情况的分析需求;同时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分年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应用数据精确的指导教学,进一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

初中期末质量监控及教学质量分析会是丰台分院中教研近两年来新增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工作,通过此项工作,显著提升了初中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考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xx年我区中考文化课总平均分超过上一年30分以上,首次超过北京市平均,优质生源的增加使我区公办高中校录取线平均提高25分以上,各高中校生源差异进一步缩小(最高录取线和最低录取线差距从近年来的148-207分缩小到了123分),同时初中教育更加均衡,所有初中校都有考生成绩超过500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初中教师的信心与干劲。今后待硬件条件(主要是机房与网络的承载能力需大幅度扩充)成熟时将会扩展到初中全科开展。质量监控工作通过教师分析各种数据指明了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具体思路,为全面提高丰台区初中教学质量、促进我区中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初中期末质量监控及教学质量分析会是丰台分院中教研近两年来新增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工作,通过此项工作,显著提升了初中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考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质量监控工作通过教师分析各种数据指明了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具体思路,为全面提高丰台区初中教学质量、促进我区中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积极开展社会大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区是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建设实验区,自20xx年9月正式启动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以来,共建有市级资源单位26家、区级资源单位61家,不断拓宽交流途径,建成社会大课堂资源信息指南平台,并召开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建设现场会。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社会大课堂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并组织相关案例评选活动。

(2)20xx年9月,启动了全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邀请市专家对学校进行了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培训。

(3)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丰富学生课程。国际理解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扩大、延伸,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台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自20xx年6月启动以来,一直作为区级重大项目在全区整体推进。在全区中小学组织了近20次项目培训及交流活动,仅在20xx年上半年就组织各校项目组负责人及教师先后走进赵登禹学校、长辛店第一小学、北京市大成学校、芳草地丽泽分校、丰台第一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项目交流活动。20xx年5月3日-6日,北京市中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系列活动之“英国文化周”在大成学校开幕,这次活动以课程共建为主线,辅以“社区点亮生活”实践活动,开放的课程,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中英学生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

我区将实施“五个计划”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一是国际理解教育分层培训计划;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国际教育理解课程实施计划;三是项目研究基地校建设计划;四是实施“主题展示交流周”计划;五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计划。国际理解教育将成为我区中小学的地方课程,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

(4)开展学生领导力项目,完善优秀学生队伍建设和培养项目。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注重发挥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健康成长。

4、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等内容,作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监督检查项目,并将此项目列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中。

(二)完善帮扶弱势群体和薄弱学校

落实减免和资助政策,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两免一补”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减免费用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符合标准的学生。

20xx年初中免借读费7187人,免359.35万元;免书费4035人,免38.5万元,免杂费12885人,免149.6万元,发放助学补助768人,11.52万元,生活补助81人,8.52万元,高中人民助学金387人,33.22万元。

20xx年春季我区中学免收借读费共计3544500元,免收学杂费共计1472620元,免收教科书费共计390474元,对城市低保生和农村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111890元,发放高中人民助学金共计302595元。

20xx年春季我区中学免收借读费共计35920xx元,免收学杂费共计1330150元,免收教科书费共计1517089元,对城市低保生和农村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93000元,发放高中人民助学金共计307935元。

20xx年春季我区中学免收借读费共计3849000元,免收学杂费共计1230820元,免收教科书费共计2700851元,对城市低保生和农村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153860元。20xx年秋季我区发放高中人民助学金共计276595元。

(三)依法保障区域内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机会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和《市教委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保障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本地平等接收义务教育,并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

近年由于我区区域功能调整,农村改造等工程,部分学校撤并,造成了学位紧张,我区外地来京务工人口众多,为确保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每年8月底,区教委为符合借读条件但还未联系好接收学校的随迁子女集中安排登记入学工作,9月初,中小教科牵头,再次为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安排入学,各校克服困难积极接收,保证随迁子女与本地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四)创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体制机制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区域内义务

教育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1)扩大优质资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质校建设工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通过素质教育优质校、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实验校等建设,培育总结学校发展的优势及经验,促进学校发展及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

(2)提升学校品质,彰显学校特色。

通过初中建设工程,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丰台区中学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计划”,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彰显学校特色。近两年来分院教研室指导了十二中一部、十二中二部、丰台一中、实验学校、丽泽中学、北京十中、云岗中学、槐树岭学校、看丹中学、东铁营二中等9所学校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教研员的一对一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其中很多所学校提炼与形成本校特有的学校特色。

2、积极探索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学区化办学等方式,建立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和带动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学校协作、资源共享、学段衔接、特色发展”的原则,推进方庄地区型、东高地单位型教育集群化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区域共享课程、小初高衔接课程和集群特色课程建设。逐步实施五个项目暨实验基地建设项目、教育资源共享项目、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项目和特色发展项目,形成教育集群内良好的教育生态,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纵向学段衔接,横向资源共享。

20xx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改完成了《方庄地区教育集群化发展实验区规划方案》;开发建设具有方庄地区特色的课程及以棋类为主要项目的益智类校本课程,打造教育集群课程体系;加强方庄教育集群学校学生社团,搭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平台;组成集群学科工作室,开展集群内不同学段教师的培训活动;组建方庄教育集群家长培训中心,组织方庄地区随迁子女家长培训。

3、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验项目

20xx-20xx学,我区制定了“丰台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方案”,中、小教科牵头负责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工程。其核心点为“探索区域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确立了中小学实验校,制定了区、校两级实验方案。今后将进入实验的全面推进和深入研究阶段,一是发挥8个学区工作坊、2个发展共同体、2个联片教研组的带动作用,鼓励学校探索出经验,并适时召开研讨会,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二是探索区域内教师流动和共享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共享;三是建立集网络、电视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一体的远程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平台,开展网上教研、网上备课等活动。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完善我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有效的途径和实施策略,有效减小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五)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

1、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减负增效”的有关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设置学校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制定并下发丰台区《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明确减负工作各项指标,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通过建立机制督促减负落实到位。将减负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通过规范办学行为,有效引导义务教育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近三年来,中学教研室在我区初中持续开展增强课堂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课题研究。每年11月中旬,都要在多所初中校同时召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如20xx年11月在太平桥中学、实验学校、丰台八中、航天中学、赵登禹学校、云岗中学、长辛店一中等七所学校召开了主题为“深化联片教研增强教学时效性促进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用两天的时间初中各学科集中展示了77节研讨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等中考科目研讨课达到了43节,参与听课学习的初中教师达到20xx余人。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效推动了我区初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时效性及学科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为更多的初中教师提供了发展、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后此项工作会作为我区“减负增效”的一项常规工作持续地开展下去。

2、通过项目推进培育和推出一批示范学校和典型经验。

(1)实施丰台区教育研究资助计划,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随着一些教育研究项目的扎实开展,教育研究资助计划项目设立的初步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教育研究资助计划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中学教育研究资助计划的申报、管理、监控、推广、应用等诸环节,依托学科工作室定期举办研究成果推广发布会,使优秀的研究成果得以广泛借鉴和应用,发挥研究的实效。

(2)加强课程管理,促进我区中小学全面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时期,我区将把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和“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评选,与本区的校本课程奖励扶持、区级课程建设论文、案例评选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丰台区“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和“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工作。在学校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管理、评价等有效办法的基础上,将调整奖励方案,推出并展示一批典型的优秀的校本课程,按照校本课程门类进行奖励扶持,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3)通过素质教育优质校、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实验校等建设,培育总结学校发展的优势及经验,促进学校发展及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

3、加强学区内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宣传介绍学区内学校的质量、特色和条件,引导家长就近入学和理性选择。

加强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协会制度的建设,深入了解家长的需求,正确引导家长理性择校;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将家长评价纳入学校检查评价指标体系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对区域内素质教育优质学校、特色学校、教学质量优质校等学校进行宣传介绍,加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通过召开办学研讨会、举办校庆、承办和参与市区活动等方式,让校长谈办学、名师谈育人、家长谈感受、学生谈成长,大力宣传以优质资源为重点的我区学校办学条件、质量和特色,通过宣传让百姓了解丰台教育,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三、存在问题

(一)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差异客观存在,部分家长仍存在“要上名校”的观念,导致择校现象未根本解决。

(二)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从课业负担的满意度调查中反映,个别学校存在课业负担较重现象,减负工作还需要逐步推进落实。

(三)对于特殊教育儿童,社会参与层面还不够广泛,还未形成全方位的长效关爱体系。

四、改进措施

(一)针对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的问题,一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分学校服务区域,加强招生管理。通过引进区外名校办分校,增加区内优质资源,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二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异;三要加大对学生及家长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家长就学思想的引导。

(二)针对减负工作,一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教研指导,开展高效课堂项目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要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作业情况检查力度,控制作业时间、数量;三是要通过视导、抽查、调研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对于特殊教育儿童教育,建议政府牵头建立由残联、妇联、计生委、教委、街道等部门组成的特殊教育关爱保障机制,及残疾儿童教育跟踪的指导机制;教委建立学校、教研、体卫中心、心理中心参与特殊教育关爱机制,针对残疾儿童情况及工读学生建立教育关爱成长档案及制定教育方案,对未入学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同时加强特殊教育教研室的建设。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5

近几年,我市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均接受了省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县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20xx年秋季,全市小学在校生达71.5万人,初中在校生达33.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较20xx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75%;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45%,较20xx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06%。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

近几年,我市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20xx年同20xx年相比,小学由2352所减为2224所,减少128所。初中由360所增加到372所(扣除新增民办初中,实际减少55所)。通过调整,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是分别制定了城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网点调整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上饶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xx—20xx年)》,已经市政府审批,开始正式执行。各县(市、区)也制定了中长期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并且,同时,适应城镇化发展、农村人

口减少和乡镇撤并的需要,各县(市、区)制定了新的农村中小学调整方案。这些规划和方案,为整合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提供了基本构架。二是将教育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避免了教育规划空白,教育规划简单,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

三是开展了中小学自身的规划。我们要求每一所学校都要编制中长期建设和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20xx年,我们先后多次发文,要求在中小学开展“一划两化”工作,即: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校园绿化。上饶县实施的学校发展规划(SDP)管理,突出体现了学校发挥内在动力、不断追求均衡的实践过程。

四是在统筹调整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即:城镇要尽快增设小学、初中网点,满足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降低“择校热”;农村要合理撤并条件差、效益低的教学点和村小,加强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设,推进寄宿制小学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通过实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特教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新建、改建及维修校舍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不仅使库区、雷击区、移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得到整体搬迁,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其他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也实现了大跨越,除了教学、办公等校舍条件得到改善,食堂、厕所、围墙以及实验室等设施,也都得到改善。全市共投资1.4亿元,使2680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改建了300余间中学标准化实验室,更新了计算机设备1.5万台、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800余套,建成了城市中小学局域或校园网络,新增教师电子阅览备课系统设备100余间,新添图书200万余册,使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总额达到5.6亿元,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学校达3000余所。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了农村薄弱学科的教学。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强化改造薄弱学校工作

我市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薄弱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调配了数百名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加强了薄弱学校的班子建设。在教师调配上,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中心小学教师到边远村完小支教制度;几年来,每年新进的教师全部到农村缺编乡镇任教,有力地支持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工作,使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得到加强。

二是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对口帮扶活动,通过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师送教下乡、支教,学生自愿向贫困学生捐献课本、文具、衣物,家长向贫困学生开展“一帮一”资助等形式,向农村薄弱学校无偿提供了极大的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援,促进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是改革了招生办法,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拿出一部分实行均衡招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几年来,全市共有几百所薄弱学校得到改造。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几年来,全市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教师4000余人,落实特岗计划教师1733人,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2264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同时,健全了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下大力气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三年多来,先后遴选了456名校长参加国家级、省级提高培训,组织了675人次进行市级校长培训,参加县级校长培训的多达1800人次;组织了2.5万余人次参加省、市、县三级班主任培训4.2万余名教师参加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师德建设”为主题的全员培训,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了2万余名教师参加网上专业化业务培训。教师补充机制和培训机制的完善,使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1.96%、97.1%和98.65%,比20xx年各增加了10.23、3.39和1.67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健全“保学控辍”责任制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我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定期家访制度、流失学生跟踪报告制度、重点乡(镇)和学校督查制度、包干责任制度等。同时,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了家长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促进了“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一视同仁,全部按就近入学的原则落实就读学校,享受城镇人口同等待遇。我们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保障弱势群体义务教育权利。20xx年,召开了“留守儿童”流动现场会,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启动了“社会爱心助学工程”。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动员各单位、各部门、机关干部、个体工商户等积极为困难学生捐款。几年来,共募集了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20多万贫困儿童和少年入学的困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做好了民生工程工作,几年来,共募集了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解决了20多万贫困儿童和少年入学的困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做好了民生工程工作,近几年,全市每年免杂费人数达到103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人数103万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人数92981人,金额6142万元。这些助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六、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多年来,我们实行农村以乡镇划分学区,城区按街道划分学区,严格实行就近入学,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严格执行“免试入学”的规定,不得拒收学困生,不得开除学生。鄱阳县对划片入学实现“三公开”,即:学区、学生住址以及入学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清理义务教育重点班。针对少数初中设置重点班的现象,几年来,坚持开展了整治工作,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坚决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和实验班的紧急通知》,组织干部对有关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履教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给予校长处分。

三是改革考核办法。全市学校取消了“百分制”的学生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制,对小学、初中考试成绩,教育局从不进行公开排名,也严禁学校用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从20xx年春季开始,全市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了广大少年儿童更加健康成长。

四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规定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其它教辅资料由学生自愿购买,学校不得组织征订;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

五是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中小学开好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

我们将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布点,在加快城市扩充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同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集约发展,规模发展;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得降低投入标准,不得克扣和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坚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城乡双向交流机制,选派优秀的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同时,建立城乡学校一体化帮扶制度,加强合作交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降低辍学率,继续做好教育民生工程工作;继续发动社会各界支助贫困学校、贫困学生;全力做好残疾少儿、流动人口子女、农村女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城乡学生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进一步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均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6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等文件会议精神,我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走特色发展之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校对照《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修定)》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大路小学创建于19,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距道真县城13公里,位于玉溪镇大路村街上。学校占地面积106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33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楼、食堂等教学及辅助用房,学校设有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功能室。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2人,教师26人,工勤人员4人等。基本能满足教学所需。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学校设置与班额

1、学校设置:学校位于玉溪镇大路村街上,服务人口9893人,服务半径3公里,距离适宜,学校设置合理。校园区域布局合理,分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场地,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和干扰。

2、规模与班额:学校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12人,最大班额45人,平均班额数为39人,无大班额现象。

3、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1066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4.186平方米。

(二)校舍建设

1、校舍建筑面积183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875平方米。教学功能室基本齐全,各项设施配备到位。

2、辅助用房和专用教室:学校设置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各1间,图书室、体育器材保管室各1间。

3、办公用房:学校有教师办公室6间和行政办公室、总务后勤室、广播社团室、办公用房基本满足教师办公需求。

4、厕所:学校有1栋厕所,面积为102平方米,生均0.327平方米,坚持每天打扫,干净整洁。

5、食堂:学校食堂1间,建筑面积138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0.442平方米。学校食堂各项设施配备到位,学校食堂有专人分管,有相关管理人员,有从业人员3人,证照齐全;明确了各类人员职责,签订了责任状;粮油、蔬菜实行了统购,建立食品进货、入库出库台账,坚持索证索票制度和陪餐制度、留样制度。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设备设施和场地

1、学校现有图书9000册,生均图书28.846册,参考书、电子图书、报刊355册,为保证借阅率,学校每班设图书管理员一名,每周定时借阅。但学生借阅覆盖面不大,今后将解决这一问题。

2、学校建有科学实验室,设备设施为12.3万元,其中实验仪器设备为10.06万元,各种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验室、器材室配备专人管理,总账、分类账、报损账、往来帐齐全清楚,各种规章制度张贴上墙。

3、建有学生计算机教室,配备计算机28台,做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974台。

4、全校8个教学班,全部实现“班班通”工程。

5、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光钎入网,保证师生流畅快捷上网,达到资源共享。教师台式、笔记本电脑达到3台。实现农村中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常使用。

6、音乐仪器设备1.9539万元,美术仪器设备0.9972万元,配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ii类标准。

7、体育器材体育仪器设备1.5331万元,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

8、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面积3075平方米,生均9.856平方米,建有2个乒乓球台子,1个篮球场,基本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四)教师配置

1、教师工资:近三年来,教师工资均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一般在当月20日之前发放到教师工资专用账户上,无教师工资拖欠现象。生均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无拖欠现象。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无挪作他用现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学校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师绩效工资考评方案,每学期根据教师工作的量和成绩进行考核兑现,绩效工资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优质优酬,能者多得的用人原则。

2、师生比: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1:22)配齐教师学校共有教职工26人,专任教师24人,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3。

3、教师学历及职称:我校共有教师26人;专任教师24人,学历均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合格率和小学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均达到100%;一级教师22人,二级教师4人。

(五)、学校管理

1、教育管理: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特色明显。开齐开足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分重点班,不以任何形式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建立全新的学生观念,相信学生人人皆有才,人人能成才,加强班级间教育均衡发展,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当年轻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强化班主任培训,定期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丰富班级管理艺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不要求学生购买任何的教辅资料。减少测试次数,每学期只举行期中、期末两次大型测试,不举行任何考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收费政策,坚决杜绝一切形式的乱收费现象。学校实施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防止学生辍学。学校成立了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控辍保学体系,每学年初学校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实行教师包保学生制度,开展教师和学生谈心活动。教师和承包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已经辍学的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上门做思想工作,促使其返校上课。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一天上下午各一次的眼保健操和每天一个小时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时间除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外,还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班级篮球对抗赛、拔河比赛,增强学生体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2、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美化、净化到位,做到四季常绿,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校园围墙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摸、创卫知识、一训三风,“传承中华美德、构建文明校园”图。

3、校园安全: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问责制度,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确实保证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安全隐患排查、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法制讲座、安全教育等工作,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记录、有通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我校师生法制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防范体系更加完善,全校师生未发生过犯罪违法等现象。

三、工作特色

(一)文明礼仪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校以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内容,以“传承中华美德、构建文明校园”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为具体要求,对全校师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校园广播等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从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此外,还将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自觉学习礼仪,积极传播礼仪、文明实践礼仪,形成一种“人人懂礼仪,处处讲文明”的校园氛围。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明在自己心中”、“文明在自己手上”、“文明在自己脚下”。学校还通过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把文明礼仪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如今,“文明礼仪我先行,传统美德伴一生”已经成为我校每一个师生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校园到处洋溢着文明整洁、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存在的问题

1、按国家标准学校还缺心里咨询室、卫生保健室、图书阅览室、技术教室、科技活动室和体育活动室。

2、学校按规定的配备标准为学生配齐舒适的课桌椅还有待实现。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和规范书写的培养,为学生终身阅读奠基。

5、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第三篇:最新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更好落实《XX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契机,以推进市域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着力缩小校际间差距,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保障适龄学生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二、主要目标

将现有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全面补齐,小学和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低于0.4和0.1,提升各学校教育质量;异地新建石桥小学,使XX镇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与沈河区共同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内联动发展、城乡间协同发展、信息技术助力发展”的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完成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2022年,全县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标准;2024年,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三、主要任务

(一)微调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1.优化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二孩”政策、流动人口变化趋势及中小学办学标准,新建石桥小学,依新址调整XX

镇内小学学区。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学区房”为名开展销售活动。坚持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未征得同级教育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先建后撤制度。(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发改局、国土局)2.消除大班额及大规模学校。严格控制因择校、转学产生的大班额。确保大班额及超大班额零增量,到2020年基本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到2025年,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500人。(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二)统筹发展素质教育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实课堂主阵地,发挥主载体作用,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等仪式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拓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小学重点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重点进行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公民意识教育。(牵头单位:县教育局)4.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培育精品课程10门。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革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推进一批有前瞻性的教学改革项目,推出一批好课。推进长短课、走班制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建设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学校10所。开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达标校创建工作,到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达标率为100%,各学校国家及省规定课程开设率为100%。(牵头单位:县教育局)5.切实减

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落实“减负提质”措施,重点解决“超标、超前、超量”问题。落实课堂教学开放制度化;做好弹性离校;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长责任,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6.科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推进学生第三方评价改革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改革。建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每学年组织全县中小学部分年级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质量监测,大幅度降低校际差异。(牵头单位:县教育局)7.推进体育及艺术教育。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改革创新,深入开展“三乡”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到2020年,学校体育、艺术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5%。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建立有效的学校美育质量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县教育局、文体局)

(三)配合推进市域内共享资源联动发展

8.推进城乡协同、联动共建。配合实施“4 100”城乡共同体建设项目,建设好沈河与XX城乡区域共同体。深化25对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实施教学领导互派挂职制度。创新学区制管理的体制机制。到2020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100%。(牵头单位:县教育局)9.建设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入融合,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建设,丰富“公益学堂”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市网络共享。完善县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平台)建设与服务。加强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加强师德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在准入招聘中强化师德考查,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施一票否决,对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人社局)11.持续招聘特岗教师。依法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教师招聘指标要优先满足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调剂编制等方式保障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保障体音美教师的优先配备。切实降低教师“教非所学”率。继续实行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编制核定和管理向乡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倾斜。机构编制部门统筹使用教职工编制,并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严禁对教师缺员的学校“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教职工编制,严禁借调教师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编委办、人社局)1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推进职称(职务)向乡村学校倾斜。采取定期交流、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区域内同学段学校生师比、岗位结构、骨干教师比例大体均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人社局)13.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继续实施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所有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培训经费。推动校长专业化建

设。优先校长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级培训。鼓励专任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14.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及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人社局、财政局)

(五)提高义务教育治理能力

15.规范招生行为。科学划定学区,完善入学办法,优化入学服务。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达到100%。所有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统一笔试或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设置重点班。落实民办学校属地管理责任,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和规模,严格招生计划管理和招生行为规范。严格查处学校变相选择学生的行为。(牵头单位:县教育局)16.强化学校治理。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重点提高小规模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应急逃生技能,依法处置各种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健全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监控机制、劝返机制及帮扶机制。(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六)做好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17.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的“两为主”政策。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发展规划,统筹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所需增加的教育用地、教师

编制、财政经费等。实施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编委办、财政局)18.落实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各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建立信息台账。建立精准帮扶制度,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确保留守儿童不辍学。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乡级政府和村(居)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依法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教育局、司法局、妇联)19.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建设十五年免费特教体系。加强医教结合,促进融合教育。完善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制度,按照因人施教方式设置授课内容,统筹送教教师资源,根据送教教师工作量和交通路程等实际情况,落实送教教师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推进特教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落实特教教师津贴。完善特教投入机制,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规模显著扩大。(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编委办、残联、卫计局、财政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依法履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贯彻《XX市义务教育条例》,落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统筹指导、协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要根据本方案精神,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工作措施,围绕突出问题,组织重点攻坚。(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二)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要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发〔2016〕34号),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及时足额拨付,并规范使用管理。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前提下,新增公用经费应向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倾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三)实施监测、督导、视导、奖励及问责机制教育督导室要对本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并纳入县政府绩效考评。教育局要以视导为抓手,重点推进各地区各学校内涵发展。建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奖励机制。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针对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指导及时整改落实。(牵头单位:县教育督导室;配合单位:县教育局)

第四篇: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更好落实《**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契机,以推进市域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着力缩小校际间差距,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保障适龄学生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二、主要目标

将现有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全面补齐,小学和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低于0.4和0.1,提升各学校教育质量;异地新建石桥小学,使**镇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与沈河区共同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内联动发展、城乡间协同发展、信息技术助力发展”的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完成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2022年,全县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标准;2024年,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三、主要任务

(一)微调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1.优化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二孩”政策、流动人口变化趋势及中小学办学标准,新建石桥小学,依新址调整**镇内小学学区。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学区房”为名开展销售活动。坚持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未征得同级教育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先建后撤制度。(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发改局、国土局)

2.消除大班额及大规模学校。严格控制因择校、转学产生的大班额。确保大班额及超大班额零增量,到2020年基本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到2025年,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500人。(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二)统筹发展素质教育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实课堂主阵地,发挥主载体作用,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等仪式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拓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小学重点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中重点进行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公民意识教育。(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4.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培育精品课程10门。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革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推进一批有前瞻性的教学改革项目,推出一批好课。推进长短课、走班制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建设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学校10所。开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达标校创建工作,到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达标率为100%,各学校国家及省规定课程开设率为100%。(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5.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落实“减负提质”措施,重点解决“超标、超前、超量”问题。落实课堂教学开放制度化;做好弹性离校;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长责任,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6.科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推进学生第三方评价改革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改革。建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每学年组织全县中小学部分年级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质量监测,大幅度降低校际差异。(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7.推进体育及艺术教育。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改革创新,深入开展“三乡”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到2020年,学校体育、艺术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5%。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建立有效的学校美育质量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县教育局、文体局)

(三)配合推进市域内共享资源联动发展

8.推进城乡协同、联动共建。配合实施“4

100”城乡共同体建设项目,建设好沈河与**城乡区域共同体。深化25对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实施教学领导互派挂职制度。创新学区制管理的体制机制。到2020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100%。(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9.建设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入融合,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建设,丰富“公益学堂”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市网络共享。完善县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平台)建设与服务。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加强师德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在准入招聘中强化师德考查,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施一票否决,对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人社局)

11.持续招聘特岗教师。依法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教师招聘指标要优先满足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调剂编制等方式保障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保障体音美教师的优先配备。切实降低教师“教非所学”率。继续实行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编制核定和管理向乡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倾斜。机构编制部门统筹使用教职工编制,并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严禁对教师缺员的学校“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教职工编制,严禁借调教师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编委办、人社局)

1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推进职称(职务)向乡村学校倾斜。采取定期交流、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区域内同学段学校生师比、岗位结构、骨干教师比例大体均衡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人社局)

13.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继续实施5年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所有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培训经费。推动校长专业化建设。优先校长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级培训。鼓励专任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

14.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及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人社局、财政局)

(五)提高义务教育治理能力

15.规范招生行为。科学划定学区,完善入学办法,优化入学服务。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达到100%。所有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统一笔试或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设置重点班。落实民办学校属地管理责任,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和规模,严格招生计划管理和招生行为规范。严格查处学校变相选择学生的行为。(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16.强化学校治理。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重点提高小规模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应急逃生技能,依法处置各种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健全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监控机制、劝返机制及帮扶机制。(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六)做好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17.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的“两为主”政策。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发展规划,统筹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所需增加的教育用地、教师编制、财政经费等。实施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编委办、财政局)

18.落实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各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建立信息台账。建立精准帮扶制度,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确保留守儿童不辍学。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乡级政府和村(居)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依法处置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教育局、司法局、妇联)

19.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建设十五年免费特教体系。加强医教结合,促进融合教育。完善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制度,按照因人施教方式设置授课内容,统筹送教教师资源,根据送教教师工作量和交通路程等实际情况,落实送教教师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加大力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推进特教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落实特教教师津贴。完善特教投入机制,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规模显著扩大。(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编委办、残联、卫计局、财政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依法履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贯彻《**市义务教育条例》,落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统筹指导、协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要根据本方案精神,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工作措施,围绕突出问题,组织重点攻坚。(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二)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发〔2016〕34号),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及时足额拨付,并规范使用管理。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前提下,新增公用经费应向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倾斜。(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三)实施监测、督导、视导、奖励及问责机制

教育督导室要对本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并纳入县政府绩效考评。教育局要以视导为抓手,重点推进各地区各学校内涵发展。建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奖励机制。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针对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指导及时整改落实。(牵头单位:县教育督导室;配合单位:县教育局)

第五篇: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排定时间表,*市计划在2023年申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先于2022年通过省级评估。

为此,于2021年11月,*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市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开展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发展状况

*市地处*省中部和*西南,1992年10月撤县设市。

2020年,户籍人口61.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39.78亿元,财政总收入94.0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8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0元。

2015年6月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2018年1月创建成为*省示范性学习型城市,2019年4月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评估。

根据2020/2021学年初教育事业统计资料,义务教育学校79所,其中小学53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11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完全中学1所;

在校学生数82473人,其中小学57180人,初中25293人;专任教师5430人,其中小学3463人,初中196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

(一)资源配置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市共有小学65所,64所学校综合评估达标,达标率98.46%;初中26所,25所学校综合评估达标,达标率96.15%。

其中*市古丽高级中学的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均未达到标准的85%,不符合国家标准。七项指标的校际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228,初中为0.22。

(二)政府保障程度

涉及十五项指标,不达标四项。

音美教室配备不达标,其中音乐教室达标学校占比仅为17.7%,美术教室为26.6%;6所学校超规模办学;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未达到100%;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例83.8%,低于指标要求。

(三)教育质量

涉及九项指标,不达标两项。

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支教师培训经费的学校,比例为82.28%,仍有14所学校未达标。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校际差异率高于0.15。

(四)社会认可度

根据*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组织的*省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2020年*满意度总平均分81.4%。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聚焦城乡同步发展,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指标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外来学龄人口的涌入和城市集聚效应,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城区学校超规模办学现象严重,2000人以上学校总量列*前列,甚至存在3000人以上超大规模学校。民办学校学生数占比过高。

部分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校舍等方面配置存在不达标情形。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配备不达标现象较为突出。

(二)校际差距依然较大

*在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但城乡差距仍较大,尤其是中高级职称教师、紧缺型学科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的配备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存在明显差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校际差异率大于0.15。

(三)内涵发展有待深化。

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办学个性和活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需进一步强化。

三、工作建议

建议*市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契机,在以下几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聚合力,抓创建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的教育职责,有效整合财政、编办、发改、人社、自然资源、教育等部门力量,通力协作,全面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订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攻坚任务清单,挂图作战,力争按计划完成创建工作。

(二)抓整改,促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创建指标要求,找准教育工作的瓶颈和症结,抓住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改造学校教育设施,加快城区学校增量扩容,全面破解“城区挤”、民办教育体量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强宣传,提形象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既需要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教育质量来保障,又需要社会认可度来印证。要进一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正面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家校沟通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认识与了解,提高认可度,争取对创建工作的最大支持。

下载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上海教育督导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宁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政报告-上海教育督导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价办法-攀枝花教育体育局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就《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答记者问 来源:教育部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育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

    关于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 ——在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就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向县十四届人大常委......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按照“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切实......

    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踏“跨越争先”激越鼓点 创“袁桥教育”优质品牌 ——袁桥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一览 袁桥镇位于如城西郊,人口4.78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在校生3800多人,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学 生 考 试 成 绩 A4—B11—C24--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 实施方案贾峪镇楚村小学 二O一二年十一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河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实施办法(试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丹寨县第三中学2014年义务教育均衡迎接国家 督导评估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迎接国家督导评估的通知精神,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汇报材料

    我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汇报材料 我中学为了积极推动《义务教育法》实施,全面落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