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2: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

第一篇: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

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

讯:尽管去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弱增长态势,矿业投资增速下降,但业内人士认为,全球矿业超级周期还远未结束,矿业市场向好、矿业投资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据预计,2013年矿业将会出现回暖的态势,今后几年,还有望催生多个矿业繁荣的小周期。

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开展全面深入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卢进在2013中国我们将立足广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找矿勘查技术服务和矿业开发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东盟地区矿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努力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在论坛上,东盟国家官员纷纷介绍自身矿产优势,向中国矿企抛出合作共赢的橄榄枝。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司司长先扎拉克说,目前马来西亚共有180个矿正在运营,包括97个铁矿、17个锰矿、15个金矿、13个锡和煤,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业矿。在近几年当中矿产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希望中国和东盟的企业合作,发展可持续的矿业。

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鑫也在论坛上表示赞同。他认为,国内矿企应注意借鉴、消化和吸收国际大型矿业公司的发展理念,在重大项目、成本控制、安全环保、基础地质、成矿规律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从地质、采选冶、科技、项目评价等多个环节入手,全方位的与国际矿业一流公司接轨,特别要

注重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东盟国家的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非常巨大。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矿业部门和矿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在矿业领域的勘查和开发水平,利用区位优势,共同促进矿业的开发。宋鑫说。

在谈到为何选择广西作平台开拓东盟市场时,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副局长琚宜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们主要是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目前更多的是做上游,广西和东盟国家目前的地质勘查程度较低,但资源潜力巨大。我们目前已在老挝、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做了一些前期投资,但尚未形成矿业开发。我们期望依托广西的区位优势,能形成一个矿业桥头堡作用,辐射东盟国家,在以矿产勘查为基础的前提下,下一步能往下游延伸做矿业开发。

出台矿业政策和矿业合作政策是泰国吸引外国企业的法宝。泰国工业部初级工业矿产司司长山何我们鼓励在矿产行业以及在泰国的一些下游产业的外商投资,同时,泰国的投资局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机制,鼓励外国的投资。随着中国

目前我们已经在印尼和缅甸等国家进行了金矿项目的实际投资,目前已经开始的包括在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在内的重点金矿资源项目的投资开发。中国保利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民说。

在谈到与东盟10国的矿业合作时,中国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传福说:五矿有色与东盟10个国家中的9个有长期的经贸往来,五矿拥有老挝最大的铜矿山,同时在泰国等国家开展投资,老挝赛班铜矿是五矿在东盟最大的投资,所属的公司拥有该矿山90%的股比,老挝政府拥有该矿的10%的股比,该矿现有铜资源量146万吨,赛班铜矿在老挝具有重要的地位,每年产值相当于老挝GDP的9%,贡献政府财政收入的2%左右,并已成为老挝的纳税大户。(新闻中心)

以下是繁体版内容:

訊:盡管去年全球經濟呈現出弱增長態勢,礦業投資增速下降,但業內人士認為,全球礦業超級周期還遠未結束,礦業市場向好、礦業投資增長的趨勢仍將繼續。據預計,2013年礦業將會出現回暖的態勢,今後幾年,還有望催生多個礦業繁榮的小周期。

在日前舉行的2013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傢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互補性,開展全面深入的經濟合作潛力巨大。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局長盧進在2013中國我們將立足廣西,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以找礦勘查技術服務和礦業開發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化與東盟國傢的交流合作,促進東盟地區礦業發展和經濟繁榮,努力開創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在論壇上,東盟國傢官員紛紛介紹自身礦產優勢,向中國礦企拋出合作共贏的橄欖枝。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與環境部礦產資源司司長先紮拉克說,目前馬來西亞共有180個礦正在運營,包括97個鐵礦、17個錳礦、15個金礦、13個錫和煤,還有其他的一些工業礦。在近

幾年當中礦產價格一直處於上漲的趨勢,希望中國和東盟的企業合作,發展可持續的礦業。

對於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宋鑫也在論壇上表示贊同。他認為,國內礦企應註意借鑒、消化和吸收國際大型礦業公司的發展理念,在重大項目、成本控制、安全環保、基礎地質、成礦規律等方面的做法與經驗,從地質、采選冶、科技、項目評價等多個環節入手,全方位的與國際礦業一流公司接軌,特別要註重加強與東盟國傢的合作,東盟國傢的礦產資源豐富,找礦潛力非常巨大。

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傢的礦業部門和礦業企業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中國與東盟在礦業領域的勘查和開發水平,利用區位優勢,共同促進礦業的開發。宋鑫說。

在談到為何選擇廣西作平臺開拓東盟市場時,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副局長琚宜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我們主要是以地質勘查為基礎,目前更多的是做上遊,廣西和東盟國傢目前的地質勘查程度較低,但資源潛力巨大。我們目前已在老撾、越南、緬甸等東盟國傢做瞭一些前期投資,但尚未形成礦業開發。我們期望依托廣西的區位優勢,能形成一個礦業橋頭堡作用,輻射東盟國傢,在以礦產勘查為基礎的前提下,下一步能往下遊延伸做礦業開發。

出臺礦業政策和礦業合作政策是泰國吸引外國企業的法寶。泰國工業部初級工業礦產司司長山何我們鼓勵在礦產行業以及在泰國的一些下遊產業的外商投資,同時,泰國的投資局也提出瞭一系列具

有吸引力的機制,鼓勵外國的投資。隨著中國

目前我們已經在印尼和緬甸等國傢進行瞭金礦項目的實際投資,目前已經開始的包括在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在內的重點金礦資源項目的投資開發。中國保利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民說。

在談到與東盟10國的礦業合作時,中國五礦有色金屬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傳福說:五礦有色與東盟10個國傢中的9個有長期的經貿往來,五礦擁有老撾最大的銅礦山,同時在泰國等國傢開展投資,老撾賽班銅礦是五礦在東盟最大的投資,所屬的公司擁有該礦山90%的股比,老撾政府擁有該礦的10%的股比,該礦現有銅資源量146萬噸,賽班銅礦在老撾具有重要的地位,每年產值相當於老撾GDP的9%,貢獻政府財政收入的2%左右,並已成為老撾的納稅大戶。(新聞中心)

第二篇:黑龙江与央企交流合作

黑龙江与央企交流合作签约46个项目投资3907亿元

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交流合作发展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21日在哈尔滨市举行。省委书记吉炳轩出席,省长栗战书、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后致辞。

栗战书说,此次交流合作是党中央做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后,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对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个重大支持行动。在黑龙江的建设发展史上,双方并肩携手共同在这块黑土地上奋斗和成长,中央企业对黑龙江经济建设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央企在黑龙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但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成为激励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栗战书说,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石油、木材、绿色食品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仍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等重要任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黑龙江已经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我们又提出今年要实现GDP超万亿、地方财政收入超千亿的目标,提出要打好项目建设、工业提速增效、农业增产增收、对外经贸合作、发展非公经济、财源建设等六个硬仗,力争在“十一五”收官之年,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由衷希望中央企业充分利用黑龙江的有利条件,发挥自己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品牌等优势,与黑龙江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希望央企积极参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积极参与黑龙江省大项目建设,加强在黑龙江的采购,与黑龙江合作开辟境外市场,与地方加强技术合作。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高效的服务,为央企在黑龙江的经营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取得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

李荣融说,当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八大经济区”的建设规划和“十大工程”的推进措施,这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必将掀开黑龙江省发展的崭新一页,也将为中央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央企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融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工作,稳健经营,努力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央企一定要认真抓好这次签约重点项目的建设,严控投资方向,严控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做到搞一个成一个,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央企的投资项目要符合企业的主业,符合自身的能力,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当地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李荣融表示,加强中央企业和黑龙江省的联系和合作是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符合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也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双方企业的长远利益。国务院国资委将积极支持这种合作,并将有针对性的做好协调工作,希望黑龙江省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央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合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参加会议,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赵克非主持座谈会。副省长王玉普、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分别介绍了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概况和发展战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芮晓武、中国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代表中央企业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黑龙江合作的良好愿望。73户中央企业和我省16户地方骨干企业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地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此次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签约项目46个,涉及中央企业25家,总投资额3907亿元(其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个,投资额2683亿元;项目合作协议39个,投资额1224亿元),主要分布在能源、石化、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等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

第三篇:广西与东盟体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广西与东盟体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广西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升温。近年来,双方在体育训练、竞赛、人才以及体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训练交流情况

由于地缘相近,我区对东盟体育训练交流主要以越南为主。近年来,越南体育团队到我区从事体育交流的人数达到年均200人次以上,长期在我区集训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也在50人左右。一些曾在我区优秀运动队接受训练或是在我区选派的援外教练员的指导训练下成长起来的越南优秀运动员在东南亚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与此同时,越南奥委会在其优势项目(如跆拳道、拳击等)上对我区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越方也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区指导训练工作,派运动队到我区共同训练,还邀请相关运动队到越南交流、参加比赛等。

此外,我区还先后选派了一批优秀教练员赴越南、缅甸任教。同时邀请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体育团队到广西集训,涉及的运动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摔跤、举重、武术、武术散打、拳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手球、射击、射箭等。

(二)体育竞赛情况

近年来,我区先后举办了中国—东南亚国际围棋邀请赛、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拳王争霸赛、中国—东南亚桥牌邀请赛、中国—东盟武术邀请赛、中国—东盟篮球邀请赛、中国—东盟体育舞蹈邀请赛、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东盟各国均积极响应,并派出运动队参加了比赛。此外还先后选派了广西的优秀运动员到印尼、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参加田径、乒乓球、武术、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

(三)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举办情况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是我区举办的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自治区体育局承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五届。2006年首届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于当年10月6日从南宁发车,共25辆车、105人,历经19天,行程1万多公里,穿越了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6国后顺利回国,开创了我国汽车集结赛事史上“路线最长、跨越国家最多、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宣传力度最大、参赛年龄最高”的六个之最。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以“和谐之旅”为宗旨,以实现“共融、共创、共享”为目标,依托陆上交通连接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打造成一条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文化、体育往来的现代“丝绸之路”,不仅让东盟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东盟各国,铺就了一条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各国之间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通畅渠道。同时,此赛事途经国家最多、赛程最长,填补了我国汽车运动的空白,并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最有影响力的赛事之一。

举办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可以体现广西实力,为我区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增强信心,同时对广西的体育事业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汽车拉力赛引起了国内主要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国际、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身处北京覆盖全球的不同介质的媒体,搭建“全媒体连动平台”,以各种形式全方位报道拉力赛。此外,中国体育报和广西各主要媒体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宁晚报、南国早报、时空网等都以不同形式、大篇幅,连续关注拉力赛进程。

(四)体育对外交流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广西与越南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自治区体育局曾多次由局领导率团赴越进行考察与协商。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就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干部学习考察、互派队伍参加对方举办的体育比赛和重大活动等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部分项目的合作备忘录。

广西与东盟旅游交流与合作概况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5月10日 08:32 来源:自治区外事办 字号:大

中 小

从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借助这一重要而又务实的合作平台,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日渐深入,双方旅游合作已初显成效并真正实现了多赢的良好效果。

一、合作机制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旅游方面已初步建立合作机制。如从2001年开始,东盟与中、日、韩举行“10+3”旅游部长会议,2003年签署《10+3振兴旅游业北京宣言》等。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后,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对话的机会,尤其是与博览会同期召开的中国(广西)—东盟旅游合作论坛等,使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了更多的协商途径,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与东盟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

二、合作领域

(一)旅游投资合作

目前,广西与东盟在景区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了相互投资开发的热潮。项目涉及旅游资源和景区开发、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宾馆、生态农业观光和有关旅游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的合作经营等。

(二)中越边境旅游合作

1、中越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凭祥口岸经国家公安部、监察部、国家旅游局三部委批准于2009年3月13日正式开通,广西与越南各级旅游部门就中越边境旅游的管理与合作进行了多次会晤,双方在证件办理、通关手续、旅游接待、安全保障、市场管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

2、广西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自1997年12月开通以来,累计开航1300余航次,接待中外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亿元。2011年4月13日,广西防城港市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成功试航,成为继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之后中国沟通东盟的海上第二条海上航线。

(三)国际旅游线路开发合作

近年来,广西积极加强与东盟及周边地区的国际旅游交通对接,在完善“新马泰”传统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新开辟了“越老柬神秘之旅”、“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中越边境探秘游”、“中越海上跨国之旅”等多条跨国旅游线路。在空中航线方面,依托通往胡志明、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金边、雅加达、马尼拉等东盟各国重要城市的10多条国际航线积极开拓航线客源市场。铁路方面,增开了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旅游专列。公路方面,在南宁成立了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至越南河内、下龙、海防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直达快班。此外,随着广西北海至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的日益繁荣,北海市表示将继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共同将该航线延伸至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菲律宾等国的主要海滨城市,打造“海上六国游”线路。

(四)旅游人才交流合作

2008年底广西旅游局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标志着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的正式设立,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全面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东盟语种培训、旅游研究和学术、业务交流活动,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广西充分利用这两个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班,培训了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学员。

(五)旅游宣传推介合作

近年来,广西旅游部门曾多次组团参加在东盟国家举办的旅游博览会或旅游节庆活动,如越南胡志明国际旅游展、越南下龙国际旅游节、越南河内庆祝建城1000周年庆典,柬埔寨吴哥国际旅游展,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马来西亚旅游美食节,泰国曼谷旅游展,新加坡国际旅游展等,并借机在这些国家开展广泛的旅游推介和旅游行业交流。广西还特别举办了两次“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国际大篷车”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升了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进一步展示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门户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广西还积极开展“请进来”活动,邀请东盟各国媒体和旅行商到广西进行采访和考察,邀请东盟重点旅行商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宣传推介合作。

此外,东盟各国也加大了在广西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2008年,越南与广西共同组织了国际旅游大篷车赴中国广东省宣传推广国际旅游业务,共同宣传“北部湾中越海上跨国游”。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东盟各国都积极组织旅游部门参加博览会的旅游专题展,尤其是各国的“魅力之城”展览都以旅游为主题来展示各国的风土人情,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推介本国旅游资源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旅游业的对外影响。

广西农垦60年辉煌历程

(一)艰苦拓荒不平路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10月15日,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在省农林厅内设立垦殖处,专管广西橡胶生产,广西农垦由此创立。次年1月,华南垦殖局广西分局(简称广西垦殖分局)成立。1953年6月,广西共建成垦殖场106个;同年10月,广西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国营西江机械农场在贵县建立。

要种植必先拓荒,要拓荒必先找人。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同志涌向广西农垦:大学院校的师生、解放军工程兵、工人、民工、南下干部、归国华侨等等5万大军组成了“拓荒牛”的第一代农垦人,在到处灌木丛生、野草蔓延、土匪出没的边疆边土上垦荒造田,完成巴西橡胶树24.1万亩的种植,建成了广西第一代胶园。

虽然历经挫折,橡胶不再是广西农垦主导产业;虽然历经 “文化大革命”“共产风”的冲击,造成改革开放前22年全垦区亏损1.16亿元的惨重损失,但“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始终在坚持,并且一代一代地秉承延续着。从杂粮到香茅,从香茅到水稻,从水稻到剑麻,再从剑麻走到甘蔗,广西农垦就这样曲折艰难的一步步爬行。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原来的荒山废地变成了绿色宝地,农垦的国有划拨土地从建场之初的24万亩发展到后来的220万亩,土地所在区域由最初的6个垦殖所扩展到后来的12个市的39个县(区);安置的归难侨累计到了2万多人,安置的库区大石山区移民达到1万6千多人。

汗水浇绿了橡胶苗,也浇肥了甘蔗、剑麻、木薯、茶叶,同时也浇开了清香馥郁的柑桔花、芒果花、荔枝花,花丛中不时会传来农垦养殖的猪牛的欢叫……

(二)改革风雨更兼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作出了“农场管理体制要相对稳定,不能轻易变动,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动,要报国务院批准”的指示,随后的1979年3月,广西将原下放地、县管理的国营农场第三次收回交自治区农垦局统一管理,并将管理体制稳定下来。

通过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工业比重、兴办家庭农场等一系列改革,从1979到1990年,广西农垦年年赢利,累计利润2.864亿元;上交税金2.7219亿元,从而结束了全系统长期亏损局面。

“九五”期间,由于受自然灾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加上农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7.6亿元。到2000年初,企业亏损面84%,资产负债率92.9%,相当部份企业工资发不出,职工没饭吃,处境非常困难。

面对困境,广西农垦重新认识自身优势,跳出农垦来研究、思考农垦的发展:一是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创新中谋发展。其核心是实施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管理,探索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职工、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二是打造专业集团,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把工业从农业、工厂从农场、优良资产从不良企业分离出来,向专业集团集中,先后组建了糖业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畜牧集团和生化股份淀粉集团五个专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为目标,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和集团化要求,实施兴建了一批重大项目等等。

通过坚定不移地抓改革,抓发展,抓管理,抓开放,抓稳定,使农垦经济走出困境,逐步步入良性轨道。2004年,广西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65.8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连续四年年均增速超过30%。人均GDP在全国农垦的排位前移了16位,职均收入前移了11位,用2年的时间提前完成“十五”计划,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广西农垦进入了新的跨越发展时期。

(三)勇立潮头唱大风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家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广西农垦抢抓机遇,坚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在全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相比“十五”期间,广西农垦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上实现了“十个翻番”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农垦发展。2006年,自治区深化广西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下发了桂发(2006)11号和桂政发(2006)29号两个文件,成立了农垦工委,派驻了农垦纪工委,加强了党对农垦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农垦局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设行政管理机构,授予相当于地级市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建设、国资管理等经济管理权限,并对农垦管区内企业税收增量分成、土地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政策规定。新的管理体制大大激发了农垦的活力,明显增强了农垦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全国农垦也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农垦体制改革的一次创举。

二是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我们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建立了14个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了47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了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0个广西名优产品。

三是项目建设和投资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360.7亿元,比“十五”累计23.9亿元增加了330多亿元。“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57个,其中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1个,1000万以上项目315个。

四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农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了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4大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园区和桂林科技新城高技术软件产业园区以及农场层面的8个工业集中区,吸引一大批企业入园投资,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共引进企业760多家。2010年,农垦管区实现经营总收入417.4亿元,比2005年增加359.8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67.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1.8亿元。

五是大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五年来,农垦加快海外项目建设步伐,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与东盟10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已在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实施了24个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项目6个,累计投入8000多万美元,产业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剑麻种植加工和木薯种植加工等。其中在印尼建设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我国首批19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四)展望未来豪情壮

踏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广西农垦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为抓手,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强支柱产业,做优园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打造一批百亿、十亿元企业,推动广西农垦集团向更高层次跃升。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着手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多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使农垦成为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重点推进的产业模式包括: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的糖业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木薯淀粉循环发展模式,“猪-沼-蔗”三位一体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等。

二是推进整合重组,做强支柱产业。自治区“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新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努力打造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若干个3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一批亿元工业企业。着力把农垦糖业集团、明阳生化集团发展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加快生态规模养殖和年加工超百万头牲畜项目实施,尽快把农垦畜牧集团打造成为年产值超30亿元的全区畜牧龙头企业,成为立足广西、面向港澳及东盟国家的肉类生产基地。同时,建设剑麻、茶叶生产及加工区,柑橘果品深加工经营项目,水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其他产业重点工程,打造一批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

三是加快开发建设,做优园区经济。“十二五”期间,广西农垦将努力培育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经济园区,若干个总产值超50亿元及10亿元的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并重点打造4个样板示范园区。一是将明阳工业园区建成未来南宁空港经济圈的重点经济园区和“空港新城”生态示范园区;二是将红河工业园区建成广西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将北部湾新加坡产业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将新兴工业园区建成以汽车零配件生产、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示范园区。

四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立足东盟、走进非洲,积极稳妥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完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加快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干法变性淀粉和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项目建设,推进越南、老挝、柬埔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木薯种植和加工、甘蔗良种繁育技术合作、剑麻技术合作等项目。加强与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日本、委内瑞拉、俄罗斯、喀唛隆、埃及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上取得先机,提高农垦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

立足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广西农垦搭建的新平台,广西农垦向更高的目标、更美的愿景——以建成广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带动千帆竞发为己任,一往无前地驶向日益辉煌的彼岸!

广西农垦与东盟合作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广西农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和“立足东盟、走向世界、投资贸易并举”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农垦企业产业发展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持农垦管区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步伐,推进再造一个海外农垦战略,实现新时期广西农垦跨越式发展。

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20多个代表团赴新加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文莱、泰国等东盟国家进行考察、指导、交流和学习,8个工作小组分别在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广西农垦组团连续参加了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广西农垦独立主办了五届农垦东盟合作发展论坛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集中向外界展示了农垦对外合作的新成就,同时紧紧围绕“投资农垦 合作共赢”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经贸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七届博览会上,农垦参展均设独立展厅200-500平方米,参展企业300余家,展品1400多种,组织参会客商近4000人,签约项目200多个,引起了中外企业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工商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广西农垦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分别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马来西亚麒麟阁有限公司已经在农垦产业园区落户投资。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规划设计了广西农垦新兴、北部湾和中国-印尼三个产业园区的规划,广西农垦已成为东盟国家投资的热点。

广西农垦还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外聘或引入了数十位泰国、越南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驻亚洲办事处的木薯及亚热带水果栽培、育种专家和博士,并定期邀请他们都到所进行讲学、交流,指导木薯及水果的研究工作,先后引进了45个木薯无性优良品种(系),向越南推广了澳洲坚果栽培技术、种子种苗以及热作所国家基地研制的干果设备。向泰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了育成新品种木薯桂热引1号等。

截止到2010年底,广西农垦与东盟国家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或意向17个,其中正在实施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项目、柬埔寨马德望木薯产业化项目、广西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等“走出去”项目4个,累计投入约5900万美元;东盟国家在管区投资企业1个,累计投资7.2亿元。2010年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约13亿元。

(二)广西农垦“走出去”重点项目

1、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2007年9月,由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广西参加投标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或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该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唯一的国家合作区,是目前国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19个国家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在国家争取到的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合作区。合作区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贝卡西县绿壤国际工业园内,距离雅加达市区37公里。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500公顷,计划分二期建设,预计总投资9300万美元。项目自2008年11月启动建设至今,已购买204多公顷土地,完成一期工程的120公顷土地平整,园区边界围墙1.8公里,正在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合作区办公综合楼,累计投入 4692万美元。合作区招商也取得积极进展,现有隆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印尼惠贾工业公司、隆平高科印尼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意向入园合作投资开发。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项目业主公司与有关客商签订了6个入园招商项目,签约金额合计5700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入园企业招商招租和宣传推介工作,争取在前期完成合作区一期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在园区落户建设、运营,合作区项目建设运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计划在中后期启动二期工程300公顷土地的项目开发建设。

2、广西农垦东盟(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木薯产业化项目建设

(1)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项目。项目地位于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仁会经济区B区内,距离归仁市和归仁港均为6公里,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周边地区木薯资源丰富。项目业主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建成集木薯淀粉加工、仓储、物流、种植一体化项目,包括建设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1万吨级物流出海码头、40万亩木薯原料种植基地,预算总投资5142万美元,占地300亩(20公顷)。2010年9月28日广西农垦在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举行了广西农垦(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及配套项目开工仪式,现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培训驻外技术管理人员等工作,计划2011年建成投产。

(2)柬埔寨马德望木薯产业化项目。2010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经与项目合作方柬埔寨丰发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和实地考察,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订了投资项目合作意向书,计划建设集木薯淀粉加工、燃料乙醇加工、木薯种植一体化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加工和优质木薯种植示范基地、木薯原料种植基地。2010年11月初,广西农垦组织了项目专家调研小组前往柬埔寨进行项目调研论证,开展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项目。“十二五”时期,计划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等东盟国家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农垦木薯产业。

(3)印尼木薯种植项目和贸易合作。2009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与印尼PT.BERKAT PATONGSON公司签订了木薯种植项目协议书,计划在印尼合作种植优质木薯1.2万公顷。目前,双方已完成种植2000公顷木薯种植示范基地。2010年4月份,双方又签订了木薯种植收购贸易协议,现正在洽谈开展木薯干片贸易合作。

(4)泰国木薯淀粉贸易合作和企业收购。2010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从泰国进口了5500万美元约15万吨的木薯淀粉;并与泰国荣鹏集团、北大荒集团公司初步达成计划共同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十二五”时期,计划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等东盟国家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广西农垦木薯产业。

3、广西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

项目于2006年随自治区党政领导出访缅甸时签订协议,项目位于缅甸北部拉戍地区,项目业主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建设规模为2万公顷农产品种植基地,其中优质剑麻基地和优质木薯生产基地各1万公顷,项目总投资 12382.93 万美元。项目自2007年1月开始实施,至今已种植优质剑麻种苗212万株,完成疏植苗圃500亩、疏植苗36万株和大田种植6000亩,已投入近1000 万元建设厂房和办公楼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购置了农机设备。项目实施后,获得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及云南省相关部门重视。2008年4月农业部派人专门实地考察了中缅替代种植项目,云南省瑞丽市海关、商务部门也高度重视,就该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表示将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实施,共同推进大面积连片种植替代作物,希望通过中缅替代种植项目,促进中缅边境建设。2010年7月,缅甸政府将该项目作为替代种植样板,通过新闻媒体向世界进行广泛宣传。“十二五”时期,广西农垦继续按计划扩大剑麻大田种植,启动优质木薯种植基地建设,适时开展剑麻制品加工项目和木薯淀粉项目建设。

:广西农垦走向世界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5月10日 08:23 来源:自治区外事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广西农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走出去”发展的号召,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与产业优势,不断加强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东盟市场,为广西农垦优势产业“走出去”开辟了新的通道。目前,我们已签订国际合作项目24个,其中正在实施的“走出去”项目有6个,累计资金投入达8300多万美元。

(一)“走出去”发展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展为制造业大国,在土地、矿产、能源、人力等资源价格逐步提高的时候,生产成本也跟随急剧的上升,因此为了保持利润的增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有两个途径来解决,一个是开发新的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成本的提高;另一个就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裁员以及寻找更低的资源价格来降低成本。就一般而言,广西的大部分企业所欠缺的就是技术和产品研发这样的自主创新能力,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情况。在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去”就是大势所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国外资产和资源价格也是最为低迷的时候,客观上讲正是我们“走出去”发展的最好时机。

(二)“走出去”是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六大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领域的经济活动,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提出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广西“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中也一再强调加大“走出去”步伐,并培育壮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龙头企业,坚持境外资源开发与拓展市场相结合,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支持境外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和工程技术承包。广西农垦作为广西农业的国家队,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尤其是在农业和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开创先河,为我们农垦兄弟企业、为广西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开展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三)“走出去”发展是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农垦的必然选择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给广西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博览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大大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塑造了广西包容开放的国际形象,并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动了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广西农垦拥有蔗糖业、木薯生化、剑麻、畜牧、茶叶、水产品、绿色无公害果蔬、天然保健食品等八大优势产业,面对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广西农垦,必须坚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对外交流合作大平台,发挥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立足东盟,面向世界,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通过再造一个海外农垦来实现广西农垦的跨越式发展。

广西农垦已经连续七届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分别与新加坡胜科工业园有限公司、日本信友国际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以及伊藤忠商事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等东盟国家知名企业和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广西农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经贸合作交流,并在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先后实施了多个项目。

广西与东盟经贸资料

广西与东盟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互补,友好往来、互利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交通、能源、投资、旅游、环保、劳务以及内贸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成效显著。当前,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区域协同、竞相发展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顺利建设,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深入实施,为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东盟连续多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十一五”期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12.2亿美元增长到65.3亿美元,增长5.4倍,年均增长39.8%,高于全区进出口增速11.9个百分点;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在广西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3.6%上升至36.9%,其中出口比重从28.9%上升至47.7%。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45.88亿美元、增长27.1%,进口19.37亿美元、增长45.2%。在东盟国家中,越南是广西最重要的贸易国别。2010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总额51.3亿美元,增长28.7%,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9.0%,占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78.6%。

二、东盟是广西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十一五”期间,东盟在广西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88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5%,累计4.7亿美元(商务部口径),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11.6%。其中,2010年东盟在广西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十一五”期间,东盟在广西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农林渔牧业、房地产业,占东盟投资广西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4.4%、12.8%和10.2%。其中投资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马来西亚MTD公司投资阳朔-鹿寨高速公路(BOT项目)、印尼爱凯尔公司投资的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新加坡威特发公司投资的防城港枫叶粮油加工等项目。东盟成为广西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三、东盟是广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十一五”期间,广西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东盟的投资项目和设立的办事机构10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增长134%,累计4.2亿美元,占全区对外投资总额的55.3%;对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64%,累计2.9亿美元,占全区的20.4%。其中,2010年广西对东盟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对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4亿美元,增长423%。投资合作大项目多、推进速度快、示范带动效应好已成为“十一五”广西向东盟“走出去”的一大特点,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投资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项目、广西明阳生化在越南投资的归仁木薯产业项目等都是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其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已正式开工建设,是中国政府目前在印尼设立的唯一一个经贸合作区,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对外投资的形象和层次。东盟国家已成为广西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四、广西与东盟国家次区域合作扎实开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广西积极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自2006年广西率先提出泛北合作以来,得到了有关各方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和普遍支持,泛北合作中方专家组和联合专家组相继成立,泛北合作中方秘书处已在南宁揭牌成立,在一些领域和具体项目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泛北合作已然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自2005年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来,广西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迅速进入角色并发挥作用。广西将“两廊一圈”建设作为广西深化与越南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并以“两廊一圈”为基础推动“一轴两翼”新格局的形成

2009年广西-东盟高层互访情况

2009年7月3日至14日,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为团长的广西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三个东盟国家。代表团此次出访,主题明确,使命重大,目的在于落实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在老挝达成的共识,推动到访国与广西共同办好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强双边以经贸为重点的多领域合作,携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印尼、缅甸、老挝三国政府对广西代表团来访高度重视,给予高规格礼遇和热情接待。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老挝总理波松,老挝副总理兼外长、中联部长通伦分别会见郭声琨一行,老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坎培出席老挝“六七”学校校友座谈会并代表校友讲话,老挝工贸部副部长乔沙瓦会见郭声琨一行并出席中国广西-老挝企业项目洽谈会。缅甸总理登盛、外交部长吴年温先后会见郭声琨一行,缅甸计划与发展部部长吴梭达出席了广西向缅甸赠送公务用车仪式,商务部副部长昂吞会见郭声琨一行并共同见证博览会招商招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缅甸新闻部部长觉山出席广西电视展播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会见了郭声琨一行。

2009年3月18日至22日;11月1日至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率广西政府代表团展开东盟合作之旅,出访了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此次出访,柬、马、菲三国高度重视,给予高规格礼遇和热情接待。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菲律宾副总统德卡斯特罗等国家领导,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等重要地区组织领导人,三国相关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以及我驻三国大使等分别拨冗会见代表团一行,并出席相关活动;到访三国主要商协会负责人、商界著名人士等积极行动,在座谈会等场合多方了解广西,热情推介自我。

2009年1月8至10日,缅甸外交部副部长吴貌敏一行4人访问广西。5月6日至8日,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部长叶海亚率团访问我区,双方就加强在农业、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签署了广西与文莱农业合作备忘录。6月19日至20日,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率代表团一行61人访问我国并顺访我区。双方就加强各领域务实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友好关系。9月18日至28日,越南前副总理武宽一行5人访华。11月30日至12月4日,老挝国会副主席赛宋蓬•丰威汉一行9人访问南宁,双方就加强农业、旅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第四篇:电力央企投资山西 晋电外送扩大电力市场容量(范文)

电力央企投资山西 晋电外送扩大电力市场容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1日07:52

在9月18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五大电力集团以及华润集团与山西签订了投资额高达6500亿元的合作协议,其中的大部分投资将用于在未来五年加快山西的电源建设。

“规划中的晋电外送将给山西的电力企业带来机会。”一位山西能源专家表示,晋电外送将是中国能源输送方式转变的起点,除山西外,陕西、宁夏、内蒙、新疆等能源基地都将推进煤电一体化,实行输煤输电并举。对于山西大量的坑口电厂而言,如果大规模外送成行,过去的“窝电”局面将得到改善,守在“煤堆”边的电厂却缺煤的情况也将被改变。

晋电外送取代单一输煤

输煤还是输电?这个长期困扰中国能源供应的问题在未来五年将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山西省省长王君在能源博览会期间透露,山西将大力实施晋电外送战略,加快建设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热电联产和煤矸石发电项目,变输煤为输电。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以分省平衡、区域平衡为主,过度依赖输煤,在东部地区大量发展火电,输煤、输电比例严重失衡。据专家介绍,山西省2007年、2008年、2009年输煤、输电比例分别为26:

1、23:1和16:1,输电比重虽有所提高,但在整个能源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依然很低。

2008年,晋、陕、蒙、宁地区煤炭产量13.8亿吨,调出煤炭7.5~8亿吨,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当年全国缺煤停机达4000万千瓦,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我国电力使用集中区域仍将存在着巨大的电力缺口。据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徐小东介绍,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均属能源资源大量调入地区,预计2020年,京、津、冀、鲁电煤缺口约3.7亿吨标煤;华东电煤缺口约3.7亿吨标煤;中东部四省电煤缺口约2.2亿吨标煤。

根据预测,到2030年,晋、陕、蒙、宁地区煤炭产量24~26亿吨,净调出量15~16.5亿吨,将比2007年增加1倍多。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史丹表示,我国这种能源运输格局,若不加以调整,随着东部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煤炭产运矛盾还要加剧。

不仅如此,单一输煤方式的经济性也不断受到质疑。史丹就认为,长距离的煤炭运输,不仅对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造成较高的压力,而且还要耗费油、气等优质能源,对一个每年需进口大量石油的国家而言是极不经济的。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指出,由于输煤环节多、成本高等原因,秦皇岛到达浙江、江西等地的煤炭最高价格已超过1000元/吨,东西部地区平均上网电价差已达到0.15~0.2元/度。

而据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容和平测算,按照当前煤价水平,特高压输电到达受端电网的落地电价,比输送煤炭在受端发电的上网电价低0.03~0.10元/千瓦时,输送电力的经济性明显好于输送煤炭。

徐小东透露,受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发改委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正在负责制订山西电力外送规划。容和平也透露,山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特高压电网,向外输送30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每年可实现就地转化原煤5000万吨。

山西电力投资前景看好

正是看到大规模晋电外送可能带来的机遇,此次能源博览会期间,华能、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及华润集团纷纷与山西省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其中五大集团的签约额均为1000亿元,华润集团的签约额高达1500亿元。“十二五”期间,还有更多的央企将在山西投资电源建设项目,既包括传统的火电、水电,也包括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

山西虽然是煤炭大省,但省内的火电企业效益却并不理想。据山西一家电力企业的人士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山西火电厂的上网电价过去都是按“低煤价、低电价”来核定的,因而上网电价一直比较低;而在煤价放开以后,省内煤价也出现上涨,但电价调整却没有跟上,使得山西一直是火电亏损的重灾区。

据了解,在煤炭紧张的时候,山西当地的火电企业常常是守在坑口却用不上煤,而省内火电企业用高价煤发低价电的现象也很普遍,加之外送负荷较低,山西电厂还常常面临“窝电”的困境。

“规模化晋电外送替代单一的煤炭外运,有望缓解这些矛盾。”长期关注山西能源产业的一位专家表示,如果山西电力外送规划落实,电价政策也应该相应调整。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介绍,晋东南、晋中、晋北三个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目前开展前期工作的电源项目规模7520万千瓦,山西煤电基地除满足本省用电需要外,富裕电力可送电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

电力集团显然也对晋电外送政策的前景感到乐观。华润集团副董事长王帅廷表示,华润集团将基于山西的煤炭产业优势与山西省政府开展合作,走煤电一体化道路。而根据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国电集团将按照有关规划投资建设晋北煤电循环经济产业群、晋东南煤电外送产业基地、晋南煤电联营产业基地。中电投集团也将按照有关规划投资建设晋北、晋东南煤电外送基地。据了解,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山西电源规划开工规模分别为1600万千瓦和2600万千瓦,投产规模为1200万千瓦和1900万千瓦。

为了保证晋电顺利实现规模化外送,国家电网也将加大配套电网的建设。据悉,“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晋东南、晋北、晋中三座特高压站汇集山西煤电基地电力,并建成晋北~石家庄~济南~潍坊、晋中~晋东南~南阳~荆门~长沙、晋中~豫北~徐州等三个特高压交流外送通道。

舒印彪建议,将“晋电外送”和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和“十二五”电力规划,将一批特高压外送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环境容量是“短板”

据欧阳昌裕介绍,加快建设大煤电基地,控制东部煤电建设,将是今后我国优化发展煤电的重要内容。国家将加快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在煤电基地推行煤电一体化开发,在矿区因地制宜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并有效控制东部地区煤电装机规模,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大规模对外输电的基础是拥有大量的电源,尽管电力央企巨资投资山西电源建设,但也有专家对山西能源发展的新模式表示了担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制约。

根据徐小东的研究,山西的煤炭产能、水资源条件分别能够支撑12135万千瓦和1190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容量,电力的最大开发能力为12550万千瓦,而环境容量能够支撑的装机容量仅为6460万千瓦。

显然,环境容量成为制约山西电源建设的“短板”。而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发电装机总容量已经达到4500万千瓦左右,2011年电力装机计划将达5500万千瓦。如果不顾及环境的承载能力,未来5年高达数千亿的投资将成为环境的最大威胁。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山西才存在。我国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对环保的要求较高。而根据欧阳昌裕提供的资料,“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基地分别将开工电源建设1.94亿千瓦和1.63亿千瓦,到2020年煤电装机预计达到11.6亿千瓦。

环境和能源供应,也并非鱼与熊掌。早已有专家呼吁煤炭清洁利用,华能集团成立了华能绿色煤电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绿色煤电开发。

在推进绿色煤电开发方面,欧阳昌裕建议,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布局建设大容量、空冷、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东中部受端地区适量布局建设负荷支撑的大容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时加快现有机组节能减排改造,因地制宜改造、关停、淘汰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大力推行洁净煤发电技术和循环硫化床发电技术。(李阳丹)(来源:中国证券报

山西七成电力企业亏损 业界建言财政补贴遭驳斥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现在电厂存煤只有5万多吨,可以维持4-5天的使用量。”电话另一端,山西省太原市第二热电厂(以下称“太二电厂”)燃料中心书记尚锡仁颇为无奈。

从2009年底的“煤荒”到现在,太二电厂煤炭库存一直维持在4-5天。在电煤紧张时,只有两天存煤量,第三天用煤没有着落。

缺钱、缺煤是山西电厂的两大难题。为降低燃料成本,太原第二热电厂根据燃煤来源及发电机组实际情况,开始尝试燃煤掺烧。

“所谓燃煤掺烧,通俗说就是“白面与黑面掺杂”,将优质煤与劣质煤掺和,达到一定的热值标准。例如将高热值火车煤(大于22兆焦/千克)按一定比例掺用劣质煤,热值调整到每千克19兆焦~21兆焦。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太二热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维持生存,山西境内80%的电厂采用掺烧劣质煤、低热值煤、煤泥手段。然而这种降低成本手段,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由于实际燃烧煤质远远偏离设计煤种,设备磨损严重,锅炉掉焦灭火事故频发。山西省电力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发生锅炉灭火事故21台次,同比增加13台次;电网发生非计划停机86台次,同比增加25台次,最大非计划停机容量达到410万千瓦。

“因为电机组非计划停机、缺煤和煤质差等因素,一季度山西电力缺口达到100万千瓦。为弥补缺口不得不向华北回购电力,满足山西电力的需要。”山西电力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李建伟说。

李建伟介绍,截至2009年底山西省发电装机已达到4080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占全部装机98%。目前,省调2800多万装机不能满足1700万电力负荷需求,1/3电厂电煤库存低于警戒线。

“山西火电企业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排除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可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李建伟担忧地说。

而从整个电力行业盈利情况来看,据中电联统计,2010年一季度全国火电利润54亿元。

山西例外:70%山西电企亏损

亏损在山西省内电厂蔓延。除煤矿自办电厂、煤电一体化电厂外,几乎所有山西电企都亏损,五大发电集团在晋电厂也不例外。

“山西火电企业从2006年开始就大面积亏损。2009年五大发电企业已扭亏,并实现了196亿的盈利。但在山西仍然有70%以上的火电企业亏损,全年共计亏损40亿元以上。”李建伟说,“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山西是一个例外。”

太原第二热电厂隶属于大唐国际山西分公司。虽然贵为央企,但是大唐国际山西分公司经营状况并不可观。该公司一季度经济分析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利润总额完成-2522万元,同比增加22427万元;发电量完成62.95亿千瓦时,较同期多发电量16.40亿千瓦时。

“2009年分公司的经营状况更为糟糕,一季度亏损2.5亿元,全年利润4.14亿元,2008年亏损高达16.9亿元。太二电厂2009年亏损4亿元,2008年亏损7~8亿元。”太二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在一季度经营状况分析会上,大唐国际山西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元春仍乐观地称:“在煤价大幅上涨的形势下,一季度各项经营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记者注意到,在一季度经营分析报告文字版中,开门红一词加上了重重的双引号,颇有几分无奈和尴尬。

大唐国际分公司经营状况之所以有没有恶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位于山西晋城的阳城电厂。山西省阳城电厂2007年投产,装机总容量将达到330万千瓦,主要用于向江苏供电。

“阳城电厂到江苏的上网电价为0.38~0.39元/千瓦时,而山西上网电价为0.315元/千瓦时,因而经营效益相对较好。0.06元的差距是企业亏损和盈利的边界,山西上网电价只需要提高4~5分钱,电企便能实现盈亏平衡。”李建伟说。

低电价遭遇高煤价

在李建伟和众多电力企业人士看来,“山西火电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山西火电企业失去了过去低煤价、低运费优势,上网电价太低。”

在计划经济时代,山西的电厂因坐拥一座座煤矿而享受了多年的低价煤。为了考虑区域间平衡,山西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低于其他省份0.1元/千瓦时。

随着煤炭价格的提高,“计划电”和“市场煤”矛盾加剧。“山西电厂承受能力降低,省外电厂对煤价的承受能力至少比山西电厂高200元/吨。这导致外省电厂高价从山西购煤,也导致山西电厂无煤可购。”李建伟说。

山西电力协会统计,2006年山西省火电企业的到厂标煤单价为298元/吨,2007年到厂标煤单价为360元/吨,2008年一季度就上涨到460元/吨,6月上涨到600元/吨,2008年全年平均为550元/吨,2009年全年煤炭标煤单价为536元/吨。“煤价的上涨,使公司资金压力加大,公司方面正在千方百计落实资金。电厂方面派更多的人找煤,争取实现煤电联动、脱硫电价上调。但在不断攀升的煤价面前,实现煤电联动几乎是妄想。”大唐国际山西分公司燃料中心人士说。

此外,山西省力推的煤炭重组整合,改变了山西电力企业的生存环境。在过去几年里,山西小煤矿凭着低廉的价格、灵活的生产和运输方式,赢得电力企业的青睐,一度成为山西省电厂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山西,一度形成“小煤窑供应省内电厂,大型煤矿供应省外电厂”的供应格局。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山西省大型煤炭企业供应当地电煤的比例不足15%,而小煤矿的供应比例则在70%以上。

“有小煤窑低价电煤作为基础,山西电厂没有后顾之忧。在资源整合之前,电厂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在煤矿老总与电厂负责人的酒会上,煤老板求着电厂买煤。喝一杯酒,就是一车煤。”一位电厂负责人这样描述当时的得意情形。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大型煤矿企业纷纷向省外供煤,省外电厂价格承受能力比较强,而且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主。

然而,煤炭资源重组整合使煤炭供应形势出现逆转。一些以地方小煤矿供煤为主的电企不得不异地采购煤炭,由于只能采用公路运输,不少企业异地买煤的运费超过了火车运到上海的费用,电企运费优势也消失殆尽。

“山西煤炭资源集中在大型煤炭企业手中,在价格谈判上电企处于劣势。现在一些电厂只能勉强维持运营,亏损仍在继续。”李建伟感叹道。

目前,山西省电监会牵头向山西省政府提交了山西电企经营状况的报告。但至今仍未得到政府部门的回复。

政府驳斥补贴说

山西电力企业亏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亏损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还是归咎于政策的缺位?

作为山西省电力企业的代表,山西省电力工业协会建议国家及时调整山西的上网电价,使山西的上网电价达到合理水平;建议山西省政府对火电企业进行补贴,整顿煤炭营销秩序,坚决打击煤炭掺假行为;学习陕西等省经验,对省内火电企业的煤炭供应,实行最高限价,并保证供应;鉴于山西省装机容量供大于求,建议拿出部分电量开展竞价上网的实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搞好电源发展规划,防止电源项目盲目发展。

对于上述建议,山西省经信委官员出面反驳称:“倘若给电力企业以补贴,那么其他行业是否也给以补贴?上游电价上涨后,下游产业成本势必将增加,这也是考量国家电价调整的一个因素。煤炭已经投放到市场,如何用行政手段干预?”

“电价调整是应该的。电力是国家掌控的重要商品,价格现在不能市场化。企业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挖掘潜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什么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有的电厂亏损,有的却盈利?”上述官员质疑。

他举例称,山西大唐运城电厂(4×600MW装机容量)一季度非但没有亏损,反而盈利。“运城位于山西南部,是山西境内唯一一个缺煤城市,但大唐运城电厂却实现了盈利。他们寻煤足迹延伸到山西中部、陕西、甘肃、内蒙,这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息息相关。”

因为有大唐运城电厂作为典型,山西省特将“2010年第二季度电厂发电目标调控会议”安排在运城召开。

一位与会山西省政府官员说,之所以选择在运城召开目的是让电厂反思,“为什么在相同的市场情况下,电厂的经营状况各异?有些电厂决策者经营理念需要改变,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获取煤源,而应积极地去应对市场的变化。”

事实上,对于山西电力企业亏损的呼声,山西省政府方面一直不很认同。“如果是亏损,电厂为什么不断扩建、新建发电项目?”山西经信委官员问道。

根据记者了解,华能阳城电厂、古交电厂二期、国电长治热电厂、大唐阳城电厂三期项目、太原第二热电厂七期扩建工程等一系列项目正在筹划之中。

“从电厂投资扩建的速度和规模来看,电力企业心里是有数的。投资建厂的前提是做好项目投资收益预算,电价、煤价测算,如果无利可图,电厂恐难以支撑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上述官员说。

对于电厂投资规模的扩大,李建伟认为:“电力企业怀揣着电价调整的期望,国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企业亏损,亏损只是暂时的。”

2月份电力全行业亏损 央企负债率皆超80%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3月29日08:07

据上海证券报 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27日在“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2月份电力行业又现全行业亏损,目前电力央企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0%,他提醒,电力行业已进入风险攀升阶段。

电力行业进入风险攀升阶段

刘南昌指出,电力央企高负债率风险继续,电力行业已进入风险攀升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对电力投资的资本金比例要求很低,为满足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向银行举债,加上煤电价格形成机制长期未理顺,盈利能力偏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

目前,在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中,电力企业有10余家,主要包括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以及中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电力央企经营着我国90%以上的电网资产和50%以上的发电资产。在上述电力央企中,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位居前列。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也在会上透露,2009年中央电力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53.8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2%,而中央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6.3%。

今年电力需求增长或达到9%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表示,2010年全国电力需求可能达到4万亿千瓦时左右,比上年增长9%,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对于电力改革,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表示,要加快输配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不但要在发电侧,也要在配售电环节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同时加快实施电力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和三产等多种企业改革。(叶勇)(来源:新华网)

内地首座生态电厂已投产 缓解鲁北电力紧张局面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03日09:47

中新网1月3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鲁北生态电厂2×330MW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近日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运行,标志着内地首座生态电厂—大唐鲁北电厂正式投产发电。

大唐鲁北生态电厂位于山东无棣县北部,为中国内地第一座2×33万千瓦生态电厂,亦是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整个电厂形成一条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两台机组年发电量达35亿千瓦时,可有效缓解鲁北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李廷勇:加快山西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让民间资本快速进入垄断行业(图)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3月26日07:28

█家电下乡力促消费拉动内需,而拉闸限电的往往是农村;

█农村电力设施远远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亟需破解深层次难题;

█一方面,是农电投入等米下锅,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本难寻用武之地;

█山西应该抓住国家农电体制改革的契机,加快推进农电体制改革;

█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农村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构建新型农电管理体制;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对眼下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家电下乡政策,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将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一道障碍。现实的问题是,一遇到用电高峰,拉闸限电的往往是农村。这对国家刺激消费(包括家电下乡)政策的连续性落实将产生不利影响。

就山西来说,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尽管先前进行过两次大的农网改造,但还是未能打破投资主体相对单一的局面。单一的投资主体,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另外一方面,好多社会资本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和渠道。就山西而言,经过不懈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煤炭资源整合之后,社会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让这些巨大的民间资本进入农电改造,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那么,农电改造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吗?答案是肯定的。2009年国务院26号文件要求,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

紧接着,2009年6月9日,国家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总体目标,统筹城乡电力发展与改革。把农村电力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农村电力发展纳入电网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纳入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

文件明确要求,在试点地区,通过加快改革,理顺农村电网投资体制、农电企业产权关系、农村电力管理体制。要求开放农村电力投资,探索各种有效投资方式,鼓励各类投资者投资农村电网,参与农村供电企业的改组改制。

而且,国家对农电改革试点省份,将给予相应特殊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目前已经有陕西、四川、广西、河北等省、区正积极申请成为改革试点。省政府也十分重视,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争取进入全国农电改革试点省份。

此前2002年国务院5号文件就要求在发电端和配电端引入竞争机制。2007年国务院19号文件也强化了上述意见。

就山西而言,这一工作意义重大。农电改革有助于打破电力市场垄断行为,有助于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有助于增强省政府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三个发展”,为“五个全覆盖”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

当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胜利在握,胜利在望。在这中间,一些规模小的、弱的投资主体退出了煤炭领域,这部分资本潜力非常大。如何科学引导这部分资金继续有效地参与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我认为开放农电投资领域,应该是一个理想的办法。而且国家的农电改革政策非常宽松,可以采取独资、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让昔日的“煤老板”变成“电老板”“气老板”,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参加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对于加快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型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就在本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解决民间资本准入难的问题,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开放。特别强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包括能源在内的诸多行业。

天时、地利、人和,山西可以说都占了。这样好的机会,我们应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当然,面临地困难很大,这就要求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国家电监会太原电监办党组书记、专员李廷勇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第五篇:央企中石油与漳州市政府战略合作油气项目

央企中石油与漳州市政府战略合作油气项目

(郭胜通 高漳伟)据漳州新闻网消息:7月20日下午,漳州市政府与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在漳州宾馆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谋合作双赢。

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广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明富,副总经理孙培锦,总经理助理王申国;市长吴洪芹,市委常委、副市长吕传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汉夫,副市长洪仕建等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框架协议,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在漳州市投资建设百万吨级乙烯、成品油管道、西气东送三线干线及闽粤支干线等项目,并启动实施燃气管道、CNG、LNG业务及冷热电三联供等天然气利用等项目,以满足漳州地区用油、用气需要,为漳州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公司还将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加油、加气站推广漳州特色产品,支持漳州地方经济发展。漳州市将全力支持各个项目前期工作,并在有关方面给予协助、支持和优惠,大力支持中国石油在漳州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加工、管道运输、产品销售等各个领域,在国内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1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协议》。

下载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矿业回暖 央企立足广西扩大与东盟矿业合作市场(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