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村落中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往被忽视。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恬庄整治规划为例,从功能布局、街巷空间、滨水空间、建筑整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
一、背景
恬庄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集市型古村,位于无锡、江阴、常熟三市交汇处,处于张家港南大门——凤凰镇的东北角,地理位置优越。204国道、苏虞张、沿江高速、锡张高速等多条公路通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前,恬庄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榜眼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孝坊”等古建筑已经修复完成,恬庄中街完成了立面整治改造,恬庄保护整治工作初见成效(见图1),但地块内还存在部分建筑破损、环境脏乱、传统空间形态受到破坏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传统特色,使村落空间形态得以保护和延续,村庄整治工作亟待加强和深化。
二、现状分析
(一)功能布局
恬庄地块内以传统民居用地为主,恬庄北街两侧分布一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其中有省文物单位榜眼府、市文物单位杨氏孝坊、控制保护单位陈宅。商业主要集中在恬庄中街和204国道沿线,包括酒店、超市、棋牌室、医院等。地块西南靠近恬庄中街有一处工业厂房用地。绿化用地以庭院绿化、宅前宅后自留田为主,零散分布,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系统(见图2)。对恬庄起防御作用的历史河道玉带河,目前散落地分布在地块内,河道两岸驳岸风格特征不显著,滨水空间没有较好地利用,不成体系(见图
3、图4)。
(二)街巷空间
恬庄中街为主要车行道路,现状道路人车混行,交通组织无序。古街主要有恬庄北街、大弄堂和小弄堂,街巷肌理大多保存了原有的空间尺度。恬庄北街是一条以花岗岩大石板铺设的特色老街,石板下有排水设施,街两旁建筑大多保留清代、民国时期的原有风貌,主要有榜眼府、杨氏孝坊和陈宅(见图
5、图6)。大弄堂位于恬庄北街中段西侧,旧时是恬庄东、南街人们到横街道院进香、入塾读书或经浜梢岸往张市、塘桥的主要通路;解放后,弄堂中段上空有通弄跨越,是杨、孙姻亲内眷往还的通道。小弄堂位于恬庄北街南段,是通往横街、浜梢岸的通道,弄南为杨氏家族宅第,弄北为陈氏家族宅第,弄西口外为陈氏家祠。内部其余的步行道以生活性为主,道路通达街坊内部,路面大部分为水泥地 面(见图7)。
(三)建筑特征分析
恬庄地块内以风貌保存较好和风貌保存一般的建筑为主。风貌保存完好的建筑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包括杨氏孝坊和榜眼府。风貌保存较好的建筑集中在恬庄中街和恬庄北街两侧,建筑层数多为1至2层,建筑外观朴素,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有规律的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粉墙黛瓦的建筑群体。风貌保存一般的建筑较多,主要是80、90年代建的二层民居。风貌保存较差建筑有占地面积较大的厂房建筑、破损严重的居民棋牌室以及恬庄北街两侧经改造翻建的部分民居(见图8)。图6 传统街巷——恬庄北街 图7 道路现状图 图8 建筑风貌现状图 图4 现状散落的玉带河 图5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孝坊”101 小城镇建设 Historic c cal & C Cultu ura al V Villa ag ges and Towns现状建筑质量状态同它的建筑年代基本吻合,建筑质量较好的是80年代后建的大部分砖混结构的民居 建筑、90年代后经立面整治的恬庄中街和204国道沿线建筑,以及恬庄北街部分经过整修的传统砖木结构建筑;建筑质量一般有厂房建筑和部分无卫生设施,通风采光较差的一层民居建筑;建筑质量较差的现存五处,包括居民棋牌室及其他分布在恬庄北街东北部和204国道沿线建筑内侧(见图9)。
三、存在问题
1.传统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久失修,存在采光通风条件差、墙体粉刷层剥落、消防隐患等问题。2.居民对一些“老房子”进行改造、翻建,甚至 是弃置不用,不仅改变了古建筑的原貌,还破坏了古村落的空间结构与形态,使恬庄丧失其原有的特色与风貌。3.功能配置不完善,村内缺少餐饮、休闲娱乐等 功能作为古村旅游的必要部分。4.内部街巷空间环境脏乱,游览路线尚未形成,道路错综复杂,缺少可供游客走进村落内部游览观赏的线路。5.开阔空间与绿地不足,景观节点不清,未形成完善的绿地景观系统,历史河道玉带河没有形成有效的滨水空间。
四、保护策略
(一)保护目标
通过整治保护延续恬庄古村的历史信息,合理利用和充分展示其文化价值与内涵,保护好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恢复古村自然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环境,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发展旅游业打好基础,促进古村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原则
真实性——保护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各类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古村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环境,全面保护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延续性——保持恬庄社会生活的延续,通过整治历史环境,提升古村功能,改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古村落。可行性──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深入发掘,突出重点,力求体现古村的亮点。
(三)功能布局
与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相结合,集聚人气,营造特色空间,实现功能更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收入水平(见图10)。1.结合古树银杏,利用周边的绿地空间,修建继缘道院遗址公园,不仅增加了旅游景观节点,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憩活动的场所。2.打造滨水区服务会所,为将来到恬庄古村旅游考察参观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较为方便的场所。3.通过碑刻博物馆和花鸟、古玩市场,展示恬庄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拆除大弄巷北侧部分建筑,新建碑刻馆,不仅增加了景观节点,更起到了杨氏孝坊和榜眼府之间很好的过渡作用。同时利用拆除的原老年活动中心及北侧建筑,建设古玩、花鸟市场。4.结合原有工业厂房用地打造集餐饮、茶楼和戏院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场所,作为向人们展示恬庄文化的窗口。
(四)街巷空间
传统街巷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格局,保护和恢复有特色的铺地,主要步行道路有恬庄中街、恬庄北街和街坊之间的步行道,作为游人和居民出行通道,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次要步行道路有大弄堂、小弄堂、横街以及临玉带河步行道。疏通整理被居民乱搭乱建而堵塞的横街,使其与小弄堂、大弄堂相连。同时整治街巷两侧建筑立面,保留现有石板铺地,整理街巷绿化景观环境,形成街巷特色空间。1.沿街立面
保持现有建筑格局,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装饰,两侧不符合传统风貌的建筑必须加以整治,新建建筑立面与传统界面相统一。2.道路铺面
道路铺面恬庄中街采用120×30(cm)石块铺砌,特色街巷沿用石板街,其余内部街巷可采用中间石板,两旁碎石铺砌,维持街巷内部历史风貌特色。3.道路设施
街巷小品和道路设施依据地方特色进行统一整改,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符合历史风貌的特征。从长远考虑,电线杆、架空线等逐步采用地下埋设方式。
(五)滨水空间
对玉带河进行必要的整治,疏通现状散落成塘的玉带河。河道空间坚持整体保护、局部恢复、整治环境、有效利用的原则,保护其形成的自然水体环境,使水质得到改善,保持和创造河道两侧河埠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滨水驳岸蜿蜒的自然形态,通过绿化等措施加强生态效果,沿河形成景观宜人、富有江南古村气 息的滨水景观带。
(六)建筑整治模式
本着保护古村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的原则,参考《凤凰镇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中对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的规定,考虑恬庄现状和可操作性,对古村内的建筑单体提出以下四条保护与整治措施(见图11)。
1.保留建筑:近些年来建造的结构完好、风貌尚可的新建筑予以保留,主要是文保单位、恬庄中街两侧建筑、厂房和内部质量较好的民居建筑。总建筑面积为 14471.2平方米。
2.修缮建筑:恬庄古街两侧风貌较好,但因年代久远,结构安全性较差或外装饰构件需要改善的历史建筑予以修缮。总建筑面积为2530.48平方米。
3.立面整治:对沿街和部分与古村整体风貌产生冲突的建筑,通过外立面装饰,达到与周围建筑相协调。总建筑面积为9953.43平方米。
4.拆除建筑:拆除违章搭建和严重障碍性建筑,主要是有碍玉带河疏通的建筑。共拆除建筑约42间,总建筑面积7302.7平方米。
五、结语
传统村落承载着特有的空间形态,在乡村城镇化快速变迁中,古村发展机制与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在保护和延续村落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采取渐进的有机更新策略,通过整治历史环境,提升古村功能,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及环境,才能逐步将现有村落改造成为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社区。■本文系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苏州村庄空间形态研究” 参考文献:
[1]段进,龚恺,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赵勇,骆中钊,张韵.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胡雪松,石克辉,王东.村落空间资源化——村落营建研究 [J].建筑学报,2006.
第二篇:传统村落保护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九里村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联合镇国土、城管、公安、九里村委会等部门和单位合力开展工作,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由住建办、文体中心、九里村委会联合开展对九里村的村庄、房屋、老街、古文物等现状的调查登记,摸清底数。做好村落文化遗产详细调查,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传统村落档案。
3、科学编制九里村落保护规划。要以延陵古镇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的编制,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总体保护规划、村落保护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逐步完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依据和思路,切实做到“先规划,再设计,后实施”。
4、启动九里村落保护修缮工程。一是恢复九里村落东西南北老街;二是新建吴氏宗祠;三是改造九里古村落部分危房;四是在不破坏村落历史要素和特色的基础上,完善水电、路面、路灯、排污、垃圾收集和公共交通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营造古朴、干净、明亮的村庄环境。
5、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切实加大保护执法力度,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国土、城管、公安等单位进行对传统村落文化古迹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传统村落文化古迹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进行重点保护修善,美化村居环境。将传统村落文物古迹进行编号排序,装订成册。
6、多渠道引入资金。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传统村落保护的专项资金,同时积极探索民间资金投入机制,倡导具有一定实力和资质的企业、单位,参与到对九里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第三篇: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
按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要求,为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进一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浪街村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和转型跨越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休闲旅游为指导,立足于弘扬保护我村遗产文化,推动我村先进文化建设,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立足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使我村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为全村悠久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传统村落保护必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按照讲的“要强农业必须强,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富农民必须富。“美丽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传统村落保护要同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相结合。
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不是矛盾对立,而是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共臻繁荣。要强调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高效衔接,要做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保护文化遗产、传统风貌、特色环境、生态特征为核心,把乡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落在生态服务型经济来发展。
3.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
下大力气,从快、从好、从精,按照科学的村域规划为村民规范化、精准化的建设修缮民居。以保护村落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有益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
4.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机制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统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增强传统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三、总体目标
通过近几年时间,着力提高全村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确保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和险情普遍得以控制,村落环境逐步改善,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和延续,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四、主要任务
根据传统村落的现状情况、保护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重点完成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利用、防灾安全保障、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任务。
1.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在主要历史建筑、传统院落的出入口,尽量选择当地材料,悬挂保护标识,实行挂牌保护。按照保护
类建筑、保留类建筑、重建类建筑三种类型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院落进行室内改造和外立面修缮。
2.防灾安全保障,消防设施建设。配置消防栓、灭火器,建设消防水池,提高街区、村庄的消防应急能力,保障历史建筑的安全。防灾避险设施建设。
3.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对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树木、山体、水系等要素进行修复。
4.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道路改造。
在保护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
第四篇: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20XX年5月25日,县人大“三查”活动住建局汇报会在人大会议室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部门有县人大、县政府、县住建局、传统村落所在的乡镇组成,会议由县人大张主任主持。
会上,县住建局局长闫成民汇报了我县传统村落工作开展,汇报采用“ppt”格式,从传统村落的概念、我县传统村落的情况、三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基本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体会、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七部分进行了汇报。县人大环资委袁晓文主任就4月28日和5月11日开展的调查活动做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针对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八盘沟传统村落、柳城街道办事处西大杖子村传统村落、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传统村落和已初步入选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的胜利镇三家子村村落保护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六点建议进行了总结。
会上,张中枢副主任就5月11日参加的调查活动对传统村落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县政府高度重视,致使朝阳县的传统村落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二是住建局在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确保了在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中3个村落成功入选,全省仅有8个;三是住建局委托传统村落资深专家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和保护发展建设方案,致使规划细、标准高;四是在省住建厅包扶活动中,住建局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五是宣传上有突破,朝阳县广播电台和塞外风等媒体已开辟了传统村落专栏;六是争取资金政策上住建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每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争取300万国家级补助资金奠定了基础;七是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住建局、县级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政府配合紧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安排专人负责村落保护发展建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张中枢副主任还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要提前规划,摸清底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目标做好上报计划;二是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对各乡镇提出的问题,住建局要及时做好汇报;三是重点做好保护,在保护的同时打造现代服务业,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四是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加强配合,明确牵头部门,资金使用做到“一评一审”,保证资金安全运行,保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五是继续加大宣传,使群众认识到保护好传统村落就会取得经济利益,做好向外宣传,把我县的传统村落特点宣传出去。
会上,韩国坤副主任在充分肯定工作进展的同时,提出了传统村落建设应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最后,张主任做了表态性发言:一是住建局汇报材料充实,汇报形式新颖;二是对传统村落从申报到入选,以及现在的建设很满意;三是住建局工作到位,安排到位,工作思路清晰,对各部门在传统村落建设的配合工作也很满意;三是传统村落所在的乡镇积极性高,发展势头较好,前景发展很广。下一步要将传统村落打造成县级名片,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是村落保护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稳步推进传统村落建设工作。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溪口镇政府严格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要求,落实专项资金使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溪口镇目前共有中国传统村落两个,分别为花桥村木梨村及祖源村。
木梨村属溪口镇花桥行政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有400多年历史,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山脊上,背倚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脉,距镇区10公里,县城35公里,黄山市区47公里。全村现有52户,142人,主要有詹、洪两大姓。20XX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祖源村始建于宋代,明代开国谋臣朱升故地,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境内,距休宁县城29公里,坐落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辖6个村民组276户908人。20XX年祖源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推进情况
1、木梨村
20XX年,我们对木梨村的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对村内来及污染进行了全面清洁,增设环保垃圾桶100只,并聘请保洁员。我们对进村的简易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安装了路灯,并对老旧线路进行了整改,为8家农家乐免费发放了家庭灭火器。
20XX年,木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全面展开,截止目前,村庄内古石板路维修改造已完工,长约360米的村内至观景台步道已铺设完毕,高山塘坝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经多次协商改动后业已完工,村内水口维修改造及消防池建设工作已完,高3米、内径2。5米的垃圾焚烧池已建设完工;旅游公厕修建正在紧张选址中,消防管道及排污管道铺设正在进一步详细设计,德尚堂古建筑修复工作已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目前材料正在抓紧筹备准备开工。
2、祖源村
溪口镇合理结合社会资金,开展“梦里山村”项目建设,对祖源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发展。项目旨在不改变村庄格局和村民生活方式前提下,对祖源村旅游资源及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打造文化旅游古村落。
目前重点对红豆杉区域民居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开发,完成了红豆杉区块闲置房屋租赁31幢,交付使用21幢,12幢房屋改造施工已经启动,其中8幢初具雏形。完成红豆杉区域周边1200多平方米土地、70余亩水田流转承租。红豆杉景区景观提升工作业已全面展开,种植红豆杉、紫薇、映山红、红枫等景观植物1000余株。
房屋改造过程中,内部采取现代化工艺设计,合理设置空间,打造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外在设计上,采用徽州传统建筑工艺,就地选取当地石材木材,对徽式房屋进行修缮加固,不改变如旧外貌,进一步发扬徽派建筑风格,展现祖源历史建筑风貌。
下一步还将对村庄古道、石板路等历史风貌建筑进行维修保护,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周边田园风光建设,进一步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和村庄内在景观。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1、加强村民保护意识
前期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宣传,对村民保护意识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部分村民存在保护意识薄弱的情况,例如随意倾倒垃圾、建筑风格脱离村庄历史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将传统村落保护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真正让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意义被村民熟知,让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中来。
2、防止保护开发造成的“二次破坏”
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仅是在旅游开发上,更在于其丰富的历史、科学、社会、艺术等价值。在追求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原真性文化特征和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推进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和欢迎,但是村民也反反复复提到,要尊重村落历史和村落现实,要注重对村落原貌的保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尊重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要严加保护管理,对村庄格局严加控制,防止村庄保护发展中遭受到旅游性、开发性的破坏,走上文化遗产“加速折旧”、“文化变异”之路。
第五篇:河南传统村落保护名单
传统村落名单出炉 乡土建筑保护起步
来源:大太阳建筑网综合 | 0条评论 关键字: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共有64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华民族历史五千年,这五千年都在农耕文明里。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至今至少一半中国人还在这种“农村社区”里种地生活,生儿育女,享用着世代相传的文明。在历史上,当城市出现之后,精英文化随之诞生,可是最能体现民众精神本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一直活生生存在于村落里。这种文化是最大多数人创造的文化,为最大多数人服务。它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
而承载这种文化的基础则是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各种传统村落建筑,作为拥有7000年农耕文明史的国度,我国各地遍布着各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古村落。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大量地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福建省安县楼下村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日渐式微,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的景象。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发使传统村落生态不断恶化,失去原有风貌。按理说,旅游业的开发是人们认识古村落的最佳路径。倘若没有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这些古村落罕有人迹,鲜为人知。但是,对古村落来说,旅游业似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古村落的管理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的文物保护至今实施的是属地管理的原则,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加上“重开发轻保护”的思维作祟,把古村落当做“摇钱树”,在这个过程中,使原生态风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也随之灰飞烟灭。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湖南省会同县高椅村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的消亡日益加剧,不少大学、研究单位和社会团体频频召开“古村落保护研讨会”和相关论坛,以谋求为这些古老家园安身于当代的良策;不少志愿者深入濒危的古村进行抢救性的考察和记录;一些地方政府在“古村落保护”上还做出可贵的尝试。比如山西晋中、江南六镇、江西婺源、皖南、冀北、桂北、闽西、黔东南以及云南和广东等地区。尽管有些尝试颇具创意,应被看好,但还只是地方个案性和个人自发性的努力,尚不能从根本上破解传统村落整体身陷的困局。2012年有了重大转机。
2012年4月由国家四部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并把盘查家底列为工作之首要;表明了这一举国的文化举动所拥有的气魄、决心与科学的态度。这项工作推动得积极有力和富有成效。半年后,通过各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的调研与审评工作初步完成,全国汇总的数字表明我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一万二千个。随即四部局成立了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入名录的传统村落将成为国家保护的重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龙脊村
这次第一批共646个传统村落名录的出炉,是在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经过公示确定下来的,冯骥才表示:这在文化上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事件;我深信它必将用黑体字记载于中国文化史上。
冯骥才认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政府主导、社会推动、村民参与的多方联动。要以保护助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要实现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推动古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促使古村落这一“历史活页”重焕新生。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
冯骥才还针对古村落保护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
二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制订规划,落实经费,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三是认真抓好古村落的保护规划,针对各个古村落的开发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发展目标,包括划定范围、确立标志、建好档案。四是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不能过度破坏古村落的生态环境,要保持古村落的原汁原味。
五是设立专项基金,现在文物保护有专项基金,但古村落还没有。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对古村落保护进行资助,拓宽保护、开发古村落的资金渠道。
六是要寻找和发现村落文化中的生动性和传递性,我们要认知这种传递,走近这种传递,将故事记忆和记载下来,这是村落保护的重点,也是目前最濒危的文化存在。
福建省南靖县石桥村
冯骥才说,如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对传统村落进行过全面盘点,进行整体保护。我们这样做,与我们数千年农耕历史是相衬的,也是必需的。它体现我国做为东方一个文化大国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尊,以及致力坚守与传承中华文明传统的意志。中华文明是人类伟大的文化财富之一。我们保护中华文明,也是保护人类的历史创造与文明成果。当然,传统村落保护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它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建设,需要全民共识和各界支持,需要知识界的创造性的奉献,以使传统村落既不在急骤的时代转型期间被甩落与扬弃,也不被惟利是图的市场开发得面目全非。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河南省(16个)
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乔庄村
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
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
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
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
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渣园村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寨村
新乡市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
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
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
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
南阳市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杏山村
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
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
信阳市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
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神留桥村丁李湾村
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河南省(46个)
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
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石碑凹村
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寺坡山村
洛阳市嵩县九店乡石场村
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上戈村
洛阳市洛宁县河底镇城村
洛阳市洛宁县东宋镇丈庄村
洛阳市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
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高皇庙村
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北张庄村
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程庄村
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大营村
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白石坡村
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乡李老庄村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街村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东街村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
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苏坟村
平顶山市郏县姚庄回族乡小张庄村
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
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任村村
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乡朝阳村
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乡漏子头村
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站村
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
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
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
鹤壁市淇县黄洞乡纣王店村
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办事处北朱村
焦作市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
焦作市修武县岸上乡东岭后村
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爻村
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
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
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
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赵坡头村
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
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三门峡市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
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
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老城村
信阳市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楼上楼下村
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乡张花店村何家冲
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乡汪冲村四方洼
信阳市商城县冯店乡郭店村四楼湾
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竹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