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社区老年工作情况汇报
乡村社区老年工作情况汇报
一、建立“四大网络”,健全老年工作体系
1、建立老年基本情况信息网络。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走访,对社区老年人状况和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工作,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服务项目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每年两次逐一上门进行摸底,并登记建档造册,分类管理,全面掌握情况。针对年龄、身体状况、工资情况、医疗保险、家庭情况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基本信息动态管理到位,基本信息表内容完整准确,并对70岁以上高龄老人、特困老人、孤寡老人、长期重病老人、特困企业中共党员等特殊人群作出标识,设立特别关注对象,经常上门联系服务。
2、建立健全老年工作组织网络。通过召开社区居民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党委会,协商议事会,广泛动员,积极吸收社区有志之士参与,成立了专门的老年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现社区老年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居委主任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由社居委主任担任服务站站长,社区民政干事负责日常工作。
3、建立健全老年工作队伍网络。为老服务仅仅依靠社居委几个人是做不起来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志愿为老服务队伍。为此,社区积极组织、发展社区义工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建立以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专业服务和以志愿为老服务的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队伍网络。
4、建立健全老年工作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各涉及老龄工作部门职能作用,在物质、技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一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社区养老保障网络,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低保补助金发放、精神慰藉等服务。二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医疗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老年健康教育、建立老年健康档案等服务。三是依托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建立生活照料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托老、护理一般照料项目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项目。四是依托社区爱心家园,建立日间照料网络,为老人提供配膳、日间照料、代购物品、家政等服务。五是依托社区老年大学,建立文化教育网络,组织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健身等活动。六是依托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建立老年权益维护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以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益的工作。
二、发挥“四个作用”,完善老年服务内容
1、发挥机构的组织作用。社区党委十分重视老年工作,在研究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把保障老年人权益,加强为老服务纳入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统筹安排。
2、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一是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全面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常、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每年“重阳节”前后都举办宣传活动,强化居民的老龄意识、敬老意识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二是结合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的连续三届的“十佳居民”评选活动中,都将“孝亲敬老”作为一项硬性的条件纳入评选,弘扬了敬老养老风尚,促进了老有所养。
3、发挥为老服务队伍的服务作用。社区成立了以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户为主的为老服务专职队伍,经过社区老年工作站专业培训,组织协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4、发挥为老基础设施的平台作用。通过改造或盘活利用现有服务设施,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助餐送餐、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2003年,我们利用实施“星光老年计划”的契机,投资八十多万元,建成了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为社区的集中养老提供了保障;随后,又投资十多万元,将杂草丛生的空地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被作为有效解决我市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的“民生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被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为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社区全面展开,社区又投入近十万元,将破旧的车库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类需求项目活动。
三、突出“四个特色”,提升老年服务水平
1、发挥“爱心超市”扶贫济困特色,开展特困帮扶服务。菱湖新村社区积极探索式群体长效帮扶机制,创办了全市首家以救助社区特困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爱心超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对社区内特困老人开展扶贫济困服务活动,保障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幸福生活。自从爱心超市开业以来,为23户特困老人家庭发放慰问金八千多元,每年春节期间还对特困老人开展走访慰问,这些接受捐赠救助的家庭和个人,他们感动的不仅仅是解决了生活上的暂时困难,更深的感受是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谐人际关系的人间真情和爱心。
2、发挥“爱心一健通”紧急救助特色,开展特殊扶助服务。我社区于2009年12月份,在全市率先为社区26户空巢老人安装“爱心一键通”,老人一旦遇到急事、难事需要帮助,只要轻轻一按键钮,子女、医院、社区干部就会在第一时间上门帮助,依靠社会力量实现老人安全,老人与年轻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老少共融、人际和谐的新型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爱心一健通”运行良好,为社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必不可少的帮助,5月17日凌晨4点多,志愿者朱凤梅接到家住菱湖新村20栋居民胡义生老人的求助电话,老人突发心脏病急需送医院。朱凤梅立即联系值班民警和120急救中心。当他们赶到时,老人家的大门却怎么也打不开,派出所民警撬开了老人家的门锁,老人被及时送往医院,最终挽回了老人的生命。
3、发挥“为老志愿者”志愿精神特色,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我们通过资源整合,充分掌握有效资源,为社区空巢老人,单亲家庭子女,两劳回归人员和弱势群体牵线搭桥,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帮扶体系。社区干部、楼栋信息员、社区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子、交朋友,定期到老人家中了解需求。对高龄、空巢、重病、困难老人开展志愿陪伴等形式多样的温情关爱服务。社区10栋居民陈立顺多年来一直无偿帮助居住在同一单元的空巢老人王一敏,在老人心脏不舒服时帮助购买生活必需品。社区少年雏鹰志愿者定期上门到孤寡老人张美玉家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在老人摔倒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每天上门为老人服务。
4、发挥“爱心家园”项目特色,开展各类需求服务。一是开展“歌舞常乐夕阳红”项目,进一步丰富文体娱乐活动。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不断满足老年人健身、娱乐、表演展示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开展“爱心帮扶邻里情”活动。以就近和方便为原则,将他们介绍到有需求的老人家中,开展服务,由于同是社区内的居民,彼此熟悉,彼此信任,服务起来很方便,老人家里有什么事,随叫随到,同时,也为下岗职工的就业和照顾家里提供了方便。目前,社区对8名家庭经济困难且需要服务的老人,社区经过组织协调,给他们就近联系了服务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同时,对社区内经济条件好的,有服务需求的老人也开展了全方位的个性需求服务。
三是开设孝亲敬老维护站,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开展“书香老年,悦读人生”专题活动,加强社区老年大学、全国社区职工书屋、全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开设书法、音乐、绘画、手工等适应老年人的课程,丰富老年学校课堂内容。利用社区图书室,进一步扩大全民读书活动的社会影响,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读书氛围,推动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良好素质习惯的养成。鼓励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五是开展“访老问医送温暖”主题活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建立医疗卫生档案,定期上门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及时预防和治疗;并采取灵活的方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和家庭病房等服务;利用社区药店以优惠的价格服务老人。六是建立为老配膳服务中心。我们在市、区、街道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以“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为理念,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社区内的老人解决反映强烈的吃饭难的问题,将原来破旧车库进行改造,按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设计,打造社区老年人配膳服务中心。
今后菱湖新村社区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明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支持、社区积极参与,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运用多种形式,建立服务周到、安全保障的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的菱湖新村社区做出贡献。
第二篇:社区老年协会工作汇报
社区老年协会工作汇报
花都社区于2007年5月由原三工街道喀什西路社区更名调整成立,社区单位3个,即名筑花都住宅小区、新联农贸市场、新联热力公司。新建办公楼属“星光计划”建设项目,社区2008年6月23日搬入,办公楼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共两层。社区管辖面积9.6万平方米。
名筑花都住宅小区占地面积有8.7万平方米,分东、西两区,共47栋楼2454户,西区于2006年11月竣工同时办理入住,截止目前,西区入住率达到95%,东区入住率达到90%。入住人口2454户,5374人;其中常住人口4790人,登记60岁以上老年人324人,90岁以上老人4人。办理老年证的有96人。
社区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要依托,老年人也日益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受益群体和重要参与对象。为进一步加强社区老龄工作,近年来,我社区在街道党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社区老龄工作开展的颇有成效,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老龄工作规范社区为目标,坚持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指导方针。不断强化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加大老龄工作的宣传力度,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紧紧围绕“为老年人服务”开展工作。
二、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在开展工作中,我们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为组长,老龄专干为副组长,其他社区工作者为成员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对老龄工作的领导,规划,协调工作,为老年人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我们还成立社区老年人协会,参与老年设施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文体活动,组织成立了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乒乓球队等活动团体,吸引了众多的老年人参加,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三、完善老年活动设施
社区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社区阅览室,棋牌室,图书绘画室,还配备了各类文体设施。有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棋牌、电视音响、各类图书、报纸等。在居民区设置了建身路径。让老年人能够在社区的活动室内看书,读报,下棋,打乒乓球,使社区的老年人的生活更充实,基本实现了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服务项目
我社区积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为重点,强化为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定期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各种服务。平时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社区通过一系列的为老服务,营造了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为使老人有一个健康体魄,我们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为八十岁以人的老人体检。热心为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我们社区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如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大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社区老人活动成了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还邀请医务人员为老年人讲授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
我社区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其它先进社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我们会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支持下,不断朝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老有所乐、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迈进。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了发展我社区文化娱乐事业。使我们的老年人身体更加健康。社会和谐,我社区还得扩大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把社区老年娱乐活动搞得更好,场地设施不足,我社区的老年文艺队没有固定的场地,社区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有待进一步推进。老年活动队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老年文娱活动的开展
花都社区
2012年9月24日
第三篇: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材料
洪山坊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材料
中南路街洪山坊社区老年体协自成立以来,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街老年体协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坚持“以人为本、贵在康乐、重在参与”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精心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业余生活,增强了老年人体质,发挥了老年人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完善组织,加快社区老年体协队伍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搞好社区老年体协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体协领导班子是关键。社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社区经常性组织老年体育工作者、社区老年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研究、部署下一步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此,社区还成立了老年体育工作指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文体委员和各老年文体队队长担任小组成员,社区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老年人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把那些身体健康、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深孚众望、热爱老
年体协工作的辖区老年人纳入社区老年体协的主要骨干成员,成立了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现有6名社区体育指导员。
二是设立专人专班管理制度。社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老年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老人健康档案。让社区的老年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确保辖区老年休闲健身的长期性和安全性,社区还加强对辖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对社区内的体育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设施档案,指定专人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并及时发现和挖掘社区老年人中热心于体育健身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后勤保障等多种志愿者队伍,让社区中的老年居民共同参与进来。
三是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为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后顾之忧,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活动站点为阵地,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体育管理网络,动员、吸引广大老年人加入体协组织,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社区充分利用老年大学,开设文体课程,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老年大学学习文
体课程。为充分发挥老年群众各自的爱好特长,社区鼓励支持社区各种群众性体育团体、活动小组活跃在辖区每个角落,并重点发展围棋队、象棋队、健身舞蹈队、形体模特队、空竹队、腰鼓队、手工制作班、合唱团、京剧班、书画班等10支队伍,现都已成为本社区群众体育的骨干队伍。去年,社区所有文体类班级均参与了武昌首义之春启动仪式汇报演出;2011年健身舞蹈班更是夺得市社区志愿者歌咏大赛银奖。社区每次文体活动,文体团队的成员都是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使他们在社区内外文体活动中得到交流和提高。
二、领导重视,强化社区老年体育设施建设。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是发展社区体育工作的基础保障。街体协领导经常到社区做指导教学工作,共投入100余万元,对活动场地、多功能教室、建设路径进行更新完善,新建了体能测试室、舞蹈室、多功能厅、棋牌室、音乐室、羽毛球场,社区在每年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挤出上千元经费给予支持和有力保证,配齐配全社区活动器材,确保辖区居民正常的户外活动。现洪山坊社区室内文体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并铺设了塑胶地面。室外还设有乒乓球台、篮球场,辖区健身路径器材总数达51件。
三、不断创新载体,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生活。一是体育文化活动内容新颖丰富。社区联合辖区各共建单位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活
动骨干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协调。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老年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凭着“科学锻炼,全民健身,活跃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宗旨,举办了“夕阳红杯”象棋争霸赛、“好邻居杯”趣味家庭运动会、冬季跳绳比赛、全民健身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放风筝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以及各类文体汇演活动,特别是广泛开展健步行、健美操、舞蹈、太极拳、腰鼓等体育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社区力争每一个活动都有声有色,趣味非凡。这些活动,既让每位老年人体验了运动的乐趣,也为辖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除了社区自己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社区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等举办的各类比赛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发动这些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辖区许多热心老年居民的积极配合,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到楼群和家庭,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科普保健服务活动。社区利用辖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资源优势不定期的为辖区广大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医疗服务等志愿活动,让辖区老年人在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保证身心的整体健康。社区还积极组织辖区老年人外出踏青和郊游,开拓了辖区老年人的视野与科普知识。
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社区利用社区宣传窗、公告栏、阅览室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文体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使社区老年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吸收离退休的体育教师、体育干部和体育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使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健身深入到社区居民之中,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
四、存在的不足。
1、辖区老年人参与体协活动的普遍性不够。由于辖区内老年人群的文化素养、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因而对社区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对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认识不一致,加上许多老年人都是家中之主,家事烦琐,事事都得靠他们来操心,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参与老年体协组织的各种活动。
2、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专业人士较缺乏。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对文娱活动节目的具体指导,老年体协的许多文娱活动节目都只能靠自编自导,节目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3、资源投入考虑不周全。由于经费不足,社区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如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对居民素质的提升等,都没有得到真正 的重视,特别是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手段应用不够,使得社区服务的许多功能还难以实现,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现象严重,使社区的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硬件设施闲置浪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艰巨。虽然在过去的年月,洪山坊社区老年体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全社区广大老年人朋友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相信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视和领导下,在街老年体协和社区党总支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此机会和各位做汇报交流,下面我就XX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如下:
XX社区位于汤山街道的南面,辖区内有XX个自然村,常住人口XX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XX人,长期参加健身活动的达1000多人,占社区老年人总数的80%以上。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打造老年人健康生活圈,在市、区老年体协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社区老年体协以促进老年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各类活动为载体,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组织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老年人体育活动,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老年体育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工作,建立健全老体工作班子,成立了由书记任主席、两委干部及活动积极分子为成员的老年人体育协会,专门聘任1名退休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开展。社区将老年体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老年体育工作专题会议,强化责任意识,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经费、有活动场所、有活动项目,为开展各项老年体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大宣传带动。老年体育不仅是老年人愉悦身心、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老年人展示精神风貌和多彩人生的重要方式,更是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社区重点借助“敬老宣传月”、“九九重阳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老体法规及老年人健身知识,在鼓励、引导更多的老年朋友参与社区的各项健身活动的同时,营造了全社会养老、敬老、助老的和谐氛围。
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老年体育工作活力
为进一步拓展老年人活动空间,社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从集镇、自然村着手,不断开辟老年人活动场地,完善老年体育活动设施。
1、发挥资源优势。XX年社区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考虑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花费XX余万元将原来的XX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总面积400多平方米,专供老年人活动使用。
2、配套硬件设施。社区还开辟了XX户外体育活动阵地,设有笼式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太极拳、门球、广场舞等队伍每天早晚活跃在高庄社区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各式各样的体育设施不仅满足了广大老年人就地、就近开展健身活动的需求,而且还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成立健身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社区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不断探索,选准适合社区老人的活动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体育氛围。
1、组建体育健身队伍。社区老年人健身辅导站先后成立了太极拳队、乒乓球队、戏曲班、文艺队、鼓扇队、广场舞队、门球队等十余支文化体育健身队伍,队员总人数100多人。为提升队员的活动水平,社区专门聘请市区教练教授知识、定期指导。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组织老年人走向街头、广场进行文体表演庆祝活动,营造节日欢乐气氛,扩大了老年体育的影响力;定期举办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太极拳、象棋、健身秧歌、趣味运动会等体育娱乐比赛活动。通过这些体育活动,带动了群众性老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开展全民健身和“健康老龄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社区在老年体协工作中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社区将对照标准,立足现有条件,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热爱老年体育事业的工作队伍,充分挖掘社区可利用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社区老年体协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和谐、温馨社区的创建而不懈努力。
谢谢!
第五篇:X社区老年协会工作汇报
X社区老年协会工作汇报
一、社区基本情况
X社区有三多寨、鸳鸯桥两个场镇和三多寨南东街、南北街和鸳鸯桥3条街道,6个居民小组,956户,1980人老年人610人(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370人,60岁以上的男性240人),退休人员350人。
二、社区主要工作
1、建立社区老年体育协会。2008年,社区两委按照镇老年体协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召开社区两委成员会议3次,研究老年体协工作,召开部分中老年人座谈会,征求意见后,成立了由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社区成员和退休老干部参加的老年体育协会。
2、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社区在没有老年活动场地、活动室、办公室的情况下,积极向镇政府反映汇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将X汽车场和停车场580平方米的房屋和场地归老年体协使用。
3、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为开展好老年体协活动,社区老年体协在三多寨聘请了1名中老年健身操业余爱好者当老师,社区派专人负责三多寨、鸳鸯桥两个场镇的安全、卫生、照明灯服务工作,除雨天外,晚上7点—9点为中老年人的活动时间,到三多寨社区参加健身活动的人约有80人,鸳鸯片区约有50人。2009年2月,社区在资产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500元组建40余人的腰鼓队,腰鼓队2人在龙井街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在今年庆“七一”活动中进行表演,并在自贡电视台“新时空”栏目中播报。
社区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体育生活,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严重不足。社区想为体协办用具、音箱但是无资金,比如鸳鸯片区新成立了老年文艺队,但是无场地、无音箱设备。为了发展社区文化娱乐事业,使我们的老年人身体更加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2、场地设施不足。鸳鸯无专门的场地,在街上(公路上)跳舞不安全,三多寨社区、鸳鸯均无健身器材。
3、社区还得扩大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把社区老年娱乐活动搞得更好,再次组建社区秧歌歌舞、彩带舞等文化舞蹈,把社区文艺推向新的高潮。
4、社区的老年体协文化娱乐活动有待进一步推进。老年体协活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老年文娱活动的开展。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