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级老同志赴陕豫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市级老同志赴陕豫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市级老同志赴陕豫地区学习考察团
(2011年12月)
在全国上下喜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市级老同志考察团一行52人,带着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委托,于2011年9月1日至8日,赴陕豫地区考察了西安、延安、洛阳、开封、郑州等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线路选定好、内容确定好、时机选择好、组织服务好、考察效果好,工作人员非常敬业,老同志积极配合十分满意,是组织市级老同志赴外地学习考察的一次成功之旅。具体来说,这次学习考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饮水思源,寻根访祖。同志们踏着黄帝的脚印前进,来到有着“中华民族人文圣地、黄帝祭祀文化之乡和生态旅游历史名城”之称的黄陵县,在微风细雨中,瞻仰轩辕庙,拜谒黄帝陵,追寻中华民族共有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足迹。二是重走圣地,洗礼心灵。在革命圣地延安,同志们仿佛触摸了战争年代的脉搏,在心灵上感到强烈震撼之余,深切缅怀了为缔造新中国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努力追寻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再次接受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的洗礼。三是颐养天年,愉悦身心。陕豫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耐人寻味,优美的中原风光惹人陶醉,浓郁的现代气息令人沉浸,老同志忘记年龄,忘记烦琐,顾不及劳累,跋山涉水,登高望远,游景点、进园区、入企业,一路欢歌笑语,吟诗作赋,其乐融融。四是增进友谊,拓宽视野。这次考察的内容很全面、很实用,同志们既感受了陕豫地区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又吸收了陕豫地区先进的发展举措和成功的建设经验;既广结贤达、喜交朋友、话叙新***,又把握时机、宣传**、盛赞大变化。**这座历史名城、山水洲城和发展新城深受陕豫地区同志们的认同,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也为我们****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学习考察,是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组织市级老同志赴外地学习考察,也是老同志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学习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是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去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百忙之中听取了《***市级老同志赴川渝地区考察报告》的汇报,并提出今年要组织老同志赴陕豫地区考察。***、***、***、***等市领导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自安排部署。老同志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做到了言于心、践于行,一定要继续发挥余热,当好表率,不遗余力地支持市委、市政府工作。二是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和勤奋敬业。市委办公厅、组织部、老干部局组织得力,配合密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每一项工作都安排得体贴温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尽心尽力,2 纪律严明,服务到位,真正做到了“老同志没有上车,工作人员不上车;老同志没有进房休息,工作人员不进房休息;老同志没有用餐,工作人员不用餐”的工作标准,尊老、敬老、爱老情节得到了充分展现,深受老同志赞许。三是离不开兄弟城市的热情接待和周到服务。考察的每个城市、每个县市、每个园区,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市委办制定了接待方案,专门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出席宴请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市委办精心安排,“四大家”领导出席宴请并陪同考察,给予了我们很高的礼遇。**市得知我们到陕豫参观考察,主动提出要宴请考察团一行,表达兄弟城市的友谊之情。四是离不开老同志的相互关心与真心理解。我们的老同志克服了考察时间紧、乘车路程远、身体条件限制等困难,发扬优良作风,身体力行,非常支持工作人员的工作,八十不言老,规章制度带头执行,令人可钦可佩,确保了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陕豫地区发展的举措
近年来,陕豫地区紧紧抓住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以世界的眼光、准确的定位、创新的举措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规划的大视野、投入的大气魄、发展的大变化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1.突出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位。各地坚持用新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城市,为城市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注重长远发展。西安市规划将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分为中心发展区、顺城旅游服务区、城市功能发展区和入城区,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科研 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郑州市按照组团发展的理念,高标准做好都市区空间战略规划、建设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等宜居组团规划,努力形成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发展新格局。二是注重生态环境。洛阳市大力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形成了“林在城中绕、城在山水间”的城市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市等荣誉称号。西安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三年大提升和三年植绿大行动,城区新增绿地1804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水面达到4.5万亩,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批国家级生态区。三是注重文化品位。延安市突出“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主题,深入挖掘革命历史、黄土风情文化内涵,加强革命纪念地保护、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红色旅游,拓展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开发绿色生态旅游。开封市深入抓好菊花花会、清明文化节、收藏文化论坛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宋文化品牌建设,加大汴绣、北宋官瓷、木版年画等一批具有宋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挖掘力度,全力提升宋文化影响力。
2.依托园区承载,提升竞争实力。各地把园区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实施功能分区、产业布局调整的关键环节来抓,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大规模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一是突出软硬环境“引力”。西安高新区实施“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职能”的新型政府派出机构,建立工4 作效能问责、服务承诺和超时默认等制度,实现了“一楼式”办公,“一站式”、“一表式”服务,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郑州市郑东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引入环形城市、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地域文化城市的新型理念,实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推行首席代表、项目全程代办、网上审批、联合审批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二是广泛聚集人才“智力”。西安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先后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8个,引进高端人才5000多人,其中有25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8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被授予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开发建设面积达192万平方米,该园区确定入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入住师生约20万人,成为了集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人才聚集区。三是激发自主创新“活力”。西安高新区建设了20个专业孵化器(8个国家级)、4个大学科技园,建立了12家技术与产业联盟、77个工程技术中心,聚集了100多家大型研发机构和210家本地大学、科研院所及军工企业转制分离的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了该园区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郑东新区大力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新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实施企业自主研发项目145项,知识产权专利授权量增长49.2%,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
3.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幸福指数。各地普遍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实力 的重要举措,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城市。一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由262平方公里扩大到3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7.2个百分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累计达到5989公里,解决15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30亿元完成了332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面貌迅速改善。洛阳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52亿元,市区规划面积由“十五”末的544平方公里扩大到6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21平方公里扩展到170平方公里,实现了一跨洛河、再跨伊河发展。二是加强旧城及城中村改造。洛阳市创新提出“由业主形成意愿,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嫁接,谁同意业主们的共同条件,就让谁开发”的自助拆迁模式,近5年共完成旧城及城中村改造投资96.5亿元,拆迁178.2万平方米。西安市坚持“四不准”、“六不拆”标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村拆除、安臵优先、有形无形改造并重”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改造,拆除120个城中村和30处棚户区,回迁安臵14.52万人。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累计达500亿元,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市属国有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西安市大力实施公厕免费、公交半价、放心早餐、放心馒头、蔬菜早市等一批惠民工程,大力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荣获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创业型试点城市等称号。
三、对市委政府的几点建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十一五”期间硕果累累,成为了**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时期之一,谱写了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精彩篇章。为了更好地推进***“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通过这次考察,结合实际调研,我们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建议,供市委政府参考。
1.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要深刻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品牌价值。以提升城市美誉度为重点,学习先进城市,抓住高铁、地铁双铁时代到来的契机,深入挖掘并整合城市文化资源,确定城市形象标识,提炼城市品牌核心价值,提出城市品牌主题口号,提升***城市品牌价值。突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打造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等品牌概念,充分展示***“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洲的精致、城的大气”,积极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主流媒体进行合作,实施面向国内外城市品牌公关宣传计划,增强我市传媒的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二是探索城市文明发展模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城市人文精神。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文明城市向更高层次持续发展,建立“文明***”创建的量化测评体系,健全决策机制、咨询机制、工作机制、教育机制、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实行文明***测评指标包干责任制,实现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三是提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工程”,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扩大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范围。进一步拓展文明创建的内容、渠道,开展“文明礼仪在我身边”、“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感恩***,传递文明”等群众性文明活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加强文明社区建设,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和“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等活动,组织军警民共建活动,创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慈善捐助、无偿献血等公益行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重视发挥慈善总会(分会)及义工组织等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市民参观岳麓书院,特别是朱熹的手笔“忠、孝、廉、耻”四个大字,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对于建设文明***也是很有益处的。
2.以高起点城市规划为基础,大力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要从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角度来衡量,从拉高学习标杆、赶超先进城市的要求来考虑,对***城市发展的定位进一步充实完善,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的“全国坐标”、“世界坐标”,使***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特点。一是构建城市发展“绿网”。与西安、郑州、洛阳等中部城市相比,***要围绕山水洲城这一自然景观优势作文章,突出***城市的品位和个性,打造一个文化生态新城。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人类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山制宜,实行组团式布局、集约化发展、片区式开发,合理保护、科学利用好规划区内的重要山体,使山与城和谐相处,更好地体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绿中”的城市特8 色。要科学研究和编制城市环城水系规划,最大程度用好湘江、浏阳河等河流,构建集城市防洪、景观、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水系,使城市更具灵气和品位。二是构建城市发展“路网”。针对***城区“断头路”、“丁字路”较多的实际,从战略高度优化城市路网体系规划,优化路网结构,使之结构合理、功能清晰、交通顺畅。大力推进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打通一批“断头路”、“丁字路”,拓宽改造一批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新建一批城市道路工程,并从严规划和控制道路两厢土地开发,预留城市绿化和建设空间。要综合运用挖掘道路资源、调控交通流量、整治交通乱源、规范行停秩序、优化交通组织等一系列治堵措施,在目前城区二环以内41条主次干道路内和人行道全面实施禁停的基础上,广泛挖掘城区内公共停车位资源,缓解入城难、停车难等难题。特别应在大型公交枢纽增设停车位,全面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校除外)、小区停车两小时内免费。加快地铁、轻轨、路桥、过江隧道建设,尽量做到主城区不塞车和少塞车。三是构建城市发展“光网”。抓紧编制城市亮化整体规划,以高科技照明技术为手段,重点实施城市广场、主街主路、标志性建筑的亮化规划,配套做好背街小巷、楼体门面的夜景建设和改造规划。突出山水洲城特色,注重人性化设计,积极推广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做到生态、节能、环保并重,实用性、观赏性、舒适性并举。四是构建城市发展“蓝网”。要做好城市功能布局,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发展定位,更加注重规划性、超前性、生态性、现代性和宜居性,拉开城市骨架。特别是先导区要重点规划布局一批省市级教科文 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金融服务设施、行政服务机构和大型住宅区,与高新区、麓谷、高等院校区有机联结,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现代化的城区架构。
3.以发挥产业群优势为支撑,加快提升壮大***经济实力。***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又好又快,已进入了一马平川的时刻,可歌可泣。但与全国先进地区比,与发展的形势要求比,我们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此应:一是要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各园区指导产业,同一产业跨园区、同质比竞争激烈,为优化效能,建议由市里统一调度,分篮敛收,防止一锅煮,浪费资源、流失效益、影响声誉。二是要加快产业升级。特别要把目标聚焦到世界500强和央企上来,做大自己的航空母舰,1~2个500亿或1000亿元的企业,就可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三是要抓准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其互动效应和互动效益实在无量。四是要抓大促小。大企业要下决心做大做强做好,同时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若干小企业加起来,也是一个大西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小企业寻找资金。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加快步伐,抓住资金的正当来源,加强管理,不要成立一家跨一家,如搞好了,对发展小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大有裨益。
4.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跳出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当前的试点村建设中,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拨点钱修水库、建公路、修房屋,搞点基础设施建设就完事,没有结合自身10 实际,更没有尊重群众意愿,选择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如本来村里基础设施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源的保证问题,但去修路,为争项目、争资金,哪里简单抓哪里,哪里领导重视就搞哪里。面对“贫血”程度严重且范围广泛的农村,想在短期内出成果、见实效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必须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根据自身财力制定长期的规划,摆脱工程性、运动式的短期行为模式,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要加快农村小集镇的规划与建设。从目前的基础设施规划方面看,是一个村一个规划,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使得本来不足的资金分散,缺乏整体效应,而且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最终造成浪费。建议把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动态和系统的观念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依靠城乡统筹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对不同类型村庄规划建设的合理定位和分类指导,坚持保护历史文化、乡村风貌和地方特点,避免千村一面;要逐步建立起农村基础设施稳定的投入渠道,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制定和完善盘活集体土地、解决农民空关房问题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三是要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当前,由于对农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乏明晰的思路和理念,更没有中长期的规划和措施,个别地区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许多农民虽然经济上十分富裕,但精神上相当贫困。因此,要在当前广泛开展的送戏下乡、送演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等“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大力弘扬花鼓戏、皮影、泥塑、剪纸等本地民间艺术,既可以保护大量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四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不断强化农业产业的经营化、集约化和标准质量化,特别是要培养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五是要加快建设一批五星级都市农业。打造一批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五星农家乐,如望城区的百果园、开福区的大明山庄、岳麓区的润泉山庄等,以达到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目的,并建议在这些五星农家乐的基础上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实验供应基地,从资金、科技、政策、项目、人才方面给予支持。
由于视野的局限,以上汇报不一定准确、全面,更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建议不成熟,仅供市委、政府参考。
第二篇:赴珠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赴珠三角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2009年12月)市第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1月8日至20日市第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3位同学,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存俭、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田习文和班主任王伟高老师的带领下,赴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参加异地培训。学员们均表示收获丰硕,受益匪浅,现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
在广东省委党校和我市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为期12天的培训紧张有序,务实高效。市第十八期青干班学员听取了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MPA之父”夏书章,广东省委党校巡视员、副校长陈鸿宇和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蔡立辉等10名专家、教授的课堂授课,考察了珠海、东莞高新区和广汽本田、格力电器等企业。大家对广东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群和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研讨。
二、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几个鲜明特点
(一)经济发展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能够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抢抓建特区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东莞市,130多万人,GDP从1978年到2008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达到了370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3.0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9.2亿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28元。同时,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观念新,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如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村,都建有工业园区,并且园区建设正在转化升级,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涌入,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中山市小榄镇的五金制品,形成了大市场,2008年,小榄五金塑料行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电子音响业形成了规模,2008年底小榄镇有电子音响企业1080家,全年实现行业销售收入100.4亿元。
(二)招商引资政策活。如珠海市在引进中山大学等名校时,政府除无偿提供土地外,每年还拿出4000多万元补助到珠海办学的教职工;深圳市对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平方米建设用地补助300-400元;深圳、东莞等地充分发挥沿边、沿海、侨乡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东莞市2008年年末民营单位登记注册户数47.6万户,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03.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2.5%;外资经济增加值1555亿元,占总量的42%;松山湖高新区全年引进项目105个,合同引资85.4亿元。外资企业多,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的外向度。深圳市2008年出口总额179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5%;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三)城市建设标准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文化品位”,所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青、水秀、城绿。深圳市2008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达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东莞、珠海等地的城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管理严格规范,道路宽广、绿化面积大、亮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东莞2008年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为706.6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9.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绿化覆盖率为44.3%,人均公共绿地15.2平方米;镇街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5.1%,村庄绿化覆盖率31%;全市建成公园、广场1446个,面积4189公顷。珠海市沿海铺建了一条长达28公里的情侣路,将珠海渔女、野狸岛、海滨泳场等沿线景点有机相连,曲折蜿蜒,形成了一条浪漫雅致的景观带,充分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相互交融,每年来此的游客近400万人次。
(四)社会保障体系全。在这些地区考察,时时能体会到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如中山市小榄镇大力推进“三个一”民心工程,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确保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镇政府成立了“帮助本镇群众就业办公室”鼓励创业,并设立创业贷款,2004年至今,小榄镇政府已为324个居民提供了1450万元创业贷款;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实行补贴,提高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目前,经多次推荐仍未就业的劳动力少于全镇总劳动力的1%。小榄镇还借鉴新加坡经验,对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的家庭,只要其工作,每月就能拿到100元补贴。二是确保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从2004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推行让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并且逐步提高了报销比例,每人缴费120元/年,即可在本镇住院时药费、手术费报销90%,均不封顶;检验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有关费用报销50%。现在,全镇92%的居民拥有两份医疗保险,患病住院的费用报销率达89%。三是确保每一个适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为了使每个人都有一份社会保障,确保他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小榄镇全力推进全镇性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到目前,镇各村委会都给予股民老人每月723.6元或以上的养老保险金。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和富裕人家对人均月收入高于350低于500元的436户家庭结对,实施“帮思想、帮就业、帮就读、帮就医、帮生活、帮住房”的帮扶措施;为人均居住面积少于15平方米的双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体会
(一)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工作的大进步、事业的大发展。考察学习的广东各地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框框、突破陈规,善于用超常的思维分析问题、用超常的办法推动工作,有利地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如珠海格力集团不断创新经营体制,稳步实施品牌拓展,努力强化实业经营,积极拓展资本运作,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成为“集团化经营、多元化拓展、国际化运作”的大型企业集团,空调年产能达2000万台,“格力”品牌已成为世界名牌。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落后面貌,加快赶超步伐,就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不放松,而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常抓常新、不断深化。当前,解放思想要着力解决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的问题,牢固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意志消沉、情绪低迷、得过且过的问题,牢固树立事在人为、不甘人后、迎难而上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患得患失的问题,牢固树立敢闯敢试、敢担风险、大胆创新的思想观念。
(二)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所考察的各地,都把招商引资、扩大投入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深圳市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0.3亿美元,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64家。我们欠发达,最突出的表现是工业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投入不足。要拉动经济增长,加快赶超步伐,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扩大投入,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是解决菏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菏泽自有资金少,解决投入问题关键靠招商引资,这是多年来的实践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保持强大的投资后劲,争取有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广东省已经注重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不再对所有“外来的和尚”都感兴趣,而是把引进世界500强作为招商引资的真正目的。比如东莞作为一个加工密集型产业集聚的城市,早已不再满足于只做来料贴牌加工,为他人做嫁衣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东莞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口号,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其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虽然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直接导致已建立几年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至今没有“吃饱”,但当地官员说,我们就是把大多数企业挡在门外,也要坚持松山湖的高技术生态型的门槛。这一点,我们欠发达地区应该后发而主动,认真加以借鉴。
(三)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所到各地在鼓励、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这次参观的广州的广汽本田和广东威创视讯、珠海的格力集团等,都是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象中山市小榄镇,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300家,2008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80亿元,全镇有华帝、乐百氏、康妮雅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依靠强有力的企业支撑,全镇2008年实现税收总额27亿元。我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拿出相当的精力抓好企业的培育,重点扶持一批主导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具有带动辐射潜力的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等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要进一步鼓励引导我市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合资合作,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实现快速膨胀。要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养,通过专家讲座、学习深造、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智力支撑。对招商引资项目不能“一招了之”,要加强跟踪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帮助解决项目在建设、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促使其尽快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四)加快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广东省经济社会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广大干部工作用心、作风扎实。他们对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善始善终,有布臵、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从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更不急功近利、追求轰动效应。他们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良性发展机制,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同志不愿意铺下身子做过细的工作,说的多、做的少,布臵多、督促检查少,做显性工作多、做隐性工作少,心态浮躁,不利于菏泽的长远发展,特别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机制、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今后,要进一步严格实行责任制、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广大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引导大家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观念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真正干出一番经得住实践考验,经得住经得住群众评判的业绩。
四、几点建议
(一)这种异地培训的学习方式值得借鉴。参加这次异地培训,学员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一是深入学习了广东精神。对广东加快科学发展、再创新优势的的开拓进取、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的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解读,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理解,对广东省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群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思考,对粤鲁两地的发展走向有了正确的判断,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二是解放了思想。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立足广东看全国看世界,自己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比广东看山东看菏泽,找到了现实的差距,增强了分析思辨能力;对照自己固有的思想看当今看未来,思想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三是锻炼了意志。53名同学一起异地学习生活十几天,朝夕相处,大家普遍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亲身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和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上都是在学校教室里不能感受到的,由此,也建议我市各级各部门多组织到先进地区的参观考察,以起到解放思想,借鉴经验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广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值得借鉴。广东省十分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实施 “双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的重大决策,加快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粤北、粤西、粤东整体发展步伐,缩小山区和沿海、乡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2008年以来,广东通过“结对”共建产业转移园等方式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相对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实现其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大批珠三角企业纷纷将企业的子公司、子项目迁往广东省内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广东省的劳动力“扎堆”珠三角的局面也得到改善,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这样,广东经济出现了三大现象:一是欠发达地区隆起。2008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GDP分别增长13%、10.2%、12.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出现可喜变化,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增强。目前,珠三角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深圳、珠海、东莞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三是农民非农收入、人均收入双提高。2008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99.8元,增长13.8%,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总额的占比较200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73%。
(三)广东实施主体功能分区考评的办法值得借鉴。2008年,广东省推出的绩效考评分为四个要点: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发展。区分全省21个地级市,将广州、深圳列为都市发展区,将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列为优化发展区,将梅州、河源、韶关等列为生态发展区,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列为重点发展区。在实行绩效管理和问责时,每个功能区的实绩成指标体系分值都不相同,比如经济发展在都市发展区占30分,而在生态发展区则占25分。这种绩效考评办法,能够克服过去“一刀切”考评产生的弊端,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促进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第三篇: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及对外交流的增加,现在很多单位都采取外出考察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行业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的过程,这对于落后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考察结束后,考察方将整个外出考察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外出考察报告。我认为,外出考察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ⅹⅹ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
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附:
关于赴ⅹⅹ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全县上下大干工业、大上项目的热情,6月2日至10日,我们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赴ⅹⅹ市六县(市、区)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农村。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ⅹⅹ,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ⅹⅹ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ⅹⅹ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例子)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ⅹⅹ市各县(市、区)无论是工业园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堪称一流。(例子)
三是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考察团参观的ⅹⅹ市几个县(市、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巨资,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发展。(例子)
是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都十分振奋,不管是党委政府的负责人,还是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劲头,都有一种居安思危、勇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魄力。(例子)
二、分析ⅹⅹ,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从总体上讲,ⅹⅹ市各县(市、区)思想体制障碍克服得好、主体主动性调动得好、发展环境打造得好、创造性的工作开展得好,这些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超前的思想意识,赋予了他们宏大的气魄。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了迅猛的势头和强大的后劲,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拥有开阔的眼界,能够敏锐的发现机遇甚至主动的创造机遇,能够动态的、创造性的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与他们相比,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有的存在唯条件、唯客观的思想,缺乏加快发展的信心;有的在工作中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有的看问题总是先看到困难,而不会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利用机遇。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障碍,是我们落后的根源,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外向型经济格局,提升了他们发展的速度。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把扩大开放作为兴县的根本之策,在招商引资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上敢探索、敢尝试,借助外力激发了内部潜力,使经济发展焕发出旺盛的活力。虽然我们也把“开放兴县”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招商引资经验,但实事求是的讲,相当一部分同志在这方面还是“门外汉”,思路不够宽,方法不够多。
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他们腾飞的基础。“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经济规模的扩张,离不开有效的平台和载体。ⅹⅹ市各县(市、区)都把园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工业园区,以完善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吸纳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区发展,形成了聚集效应,拉动了经济发展。就我县来看,近年来自己与自己比,迈出了不小的步伐,拉出了园区的基本框架,引进培育了一批项目,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ⅹⅹ各县(市、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饱满的精神状态,铸就了他们永往直前的动力。精神状态是信念,是支柱,更是一种动力。ⅹⅹ市各县(市、区)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精神,有一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屈服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小进即退、慢进亦退的道理,不能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就必须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努力跳出本地本单位的“小圈子”,放眼全市全国的“大范围”,瞄准先进,奋起直追,以一种见贤思进、见贤思齐的雄心壮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优越的创业环境,实现了他们跨越发展的梦想。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ⅹⅹ市各县(市、区)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连锁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学习ⅹⅹ市,就必须进一步树立“环境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从“干部”的层面提高到“全民”的层面,努力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
三、学习ⅹⅹ,推进我县更快更好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团在感叹ⅹⅹ市六县(市、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致表示,要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努力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真正使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成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动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ⅹⅹ市各县(市、区)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大家必须坚决摒弃照搬条文、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继篇二:赴先进地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关于赴天津、深圳、厦门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察的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厦门市等地,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三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建设不但起步比较早,规划起点和标准高,基础设施和产业功能完善,而且体制精简,运作高效,经济实力较强,聚集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产业和项目,实现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本次考察的三个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建设标准高。三个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标准比较高,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占了绝大部分,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化工区、临空产业区、临港产业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深圳市工业布局遵循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特区内外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强化“外二内三”的产业格局,建设和完善“一带四区九基地”和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实现产业链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结构合理、定位明确、配合协作和集群化为特征的市域产业布局。厦门市共有17个重点工业园区,它们都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分别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
开发区火炬园;信息光电园;航空工业园;新阳工业区;排头船舶工业园;东孚工业园;厦门出口加工区;厦门(集美)机械工业园;杏林工业区;后溪工业园;集美北部工业区;火炬(翔安)产业园;银鹭工业园;同安环东海域工业区;同安综合工业区;同安城东工业区;同安城南工业区。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等主体产业,同时还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型服务业。由于起步早,建设标准高,这些地区的工业园区不但享有政策上的优势,而且园区对所属地区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些园区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二)基础设施等配套功能比较健全。三个城市在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都比较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滨海新区自2009年以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1.65万亿元,年均增长21.1%。深圳市自2009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1.07万亿元,年均增长15%。厦门市自2009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5698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了“十通一平”全方位配套。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物流、商贸、房地产等配套产业,为各类企业入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经济发展实力强。滨海新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8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1158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1.65万亿元。深圳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2501.01亿元。厦门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3018.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47.54亿元。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促进就业的主要经济板块。
(四)产业特色突出。天津滨海新区依托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规划了185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数字化和虚拟制造等六大产业;依托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规划了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依托技术和人才优势,规划了2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建设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高端信息技术、纳米及新材料、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5个研发与转化基地。依托海洋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南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化、冶金钢铁、装备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导功能,同时互补发展海洋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等。依托天津港的港口优势,规划了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化工、物流加工等产业。深圳市已形成金融、物流、文化、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厦门市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物流、旅游、商贸、会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和软件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研发、中小企业孵化和必须依托航空港发展的航空工业;在环西海域产业区重点发展化工和机械产业、物流产业、文教产业及高校后勤服务产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农业;在环东海域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轻工、食品、纺织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型加工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及水产种子种苗筛选繁育基地、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
(五)外向度高。由于三个城市都是滨海城市,具有临港交通优势,工业园区中的外资企业比较多,外向度比较高。2013年,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9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4亿美元。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373.5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057.1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8.0%;进口总额2316.4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连续二十一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厦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0.94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31个,合同利用外资19.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72亿美元;全年引进千万美元项目89个,合同外资14.4亿美元,其中新批项目47个,合同外资7.5亿美元,增资项目42个,合同外资6.9亿美元。至年末,历年累计共有55个全球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00个项目,投资总额为57.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65个,投资额6.36亿美元,实现对外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1.13亿美元。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当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二、主要经验
(一)思想解放认识到位是先导。三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时间比较早,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重视程度比较高,推进力度比较大,形成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先发优势。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敢想敢干,大胆实践和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
(二)规划引导发展是前提。三个城市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引导发展,将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突出本地特色,发挥各自优势。
(三)健全运行机制是保障。三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采取了政府管理机构加市场开发实体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且行政职能和经济开发职能融为一体,运行机制健全高效。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是关键。三个城市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树立“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生命线”的理念,结合各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重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实现招商形式多样化。
三、比较与启示
通过本次外出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工业园区篇三:对标先进学习考察报告
对标先进考察报告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办主任:赵春山
早起八点乘大巴,对标先进去考察。
一路通顺到三河,考察学校两大所。
巡视校园听讲座,对标先进收获多。
次日出发到承德,考察学校又两所。
观实训室进课堂,生本教育放光芒。
树讲聚促学先进,相互交流得益彰。2013年6月20-23日,树讲聚促大讨论对标先进考察团一行19人,在教育工委郑书记、宣传科金科长带领下相继到三河市第一中学、三河市职教中心、承德旅游职业学院、承德一中等院校进行考察学习。
期间,考察团成员聆听了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参观了教学楼、校史馆、体育训练场馆、实训室、学生公寓等,并走进课堂观摩了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四所学校的教风之严谨、学风之踏实、成绩之辉煌,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对标先进的学习考察,内容丰富,既具超前性,理论性,又具实践性。通过对标考察,为我们与先进学校提供了一个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搭建了深入先进学校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平台,为今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三河第一中学
三河一中始建于1935年,1978年即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迁至新址,1999年1月被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目前,学校占地410亩,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现有88个教学班,在校生5900人,教职工410人。
三河一中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创办特色化名牌精品学校”的奋斗目标,以素质教育总揽全局,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师资建设为着眼点,精心打造三河教育航母,终于使学校成为一所“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全优”而 且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并
受到广泛赞誉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考的主要指标均位居廊坊前茅、河北前列,被誉为京东教育的奇迹。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先进实验单位、全国外
语 教学改革优秀实验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河北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 校、河北省治安防范先进学校、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计算机教育试点学校、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河北省勤工俭学先进学校、河北省教代会工作先进学校、廊坊市文明单性高级中学、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计算机教育试点学校、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河北省勤工俭学先进学校、河北省教代会工作先进学校、廊坊市文明单位、廊坊市红旗团委、廊坊市 素质教育明星校、廊坊市文明校园等。
(二)三河市职教中心
三河市职教中心是一所国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几年来,本着“立足三河,面向京津,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实用技术人才。该校设有五年一贯制大专班、职业中专班、职业高中班和综合高中班。
该校建立以系为最基本管理单位的自主管理体制。根据专业类别和特点,设立了建筑系、计算机系、文财餐系和汽焊电系。各系均实行“专业+公司+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收”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教学—实习—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
该校注重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坚持“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构建了大专班课程体系、对口升学班课程体系、专业技能班课程体系。
该校积极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在省市各级教学评比中均取得了显著成绩。1994年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职教中心”;199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三)承德旅游职业学院
承德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惟一一所以培养旅游类专业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是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828人,其中专任教师53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202人;具有硕士学位及相应学历教师12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0人;双师素质教师196人。学院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0000余人。
学院新校园2007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总面积843.31亩,校舍建筑面积24.9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97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702台;多媒体教室49个,语音室10个,标准座位5150个;电子阅览室3个。图书馆9990.55平方米,共有各类图书51.7万册,期刊、报纸1434种。建有数字图书馆,标准体育场二个。建有先进的导游模拟、模拟客房、茶艺、教学兽医院、生物技术、会计模拟、电子、plc和计算机网络等实验和实训室58个,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60余个。优美的校园环境、齐全的教学设施,是学子们理想的求学之所。
学院设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设计开发、生物工程、畜牧兽医、园艺、会计、商务管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十一个系;设有导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畜牧兽医等33个专业,其中兽医(动物医学)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导游专业为省级试点专业。
(四)承德一中
学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5000平米。主体建筑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国际部、图书馆、报告厅、体育馆、师生公寓、生活服务中心等十三个单体建筑。“二加一”教室、创新实验室、当前阅览室等多项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内建有两个标准篮球场和攀岩设施。校园景色优美,铭石翠柏、白桦绿地、湖边垂柳、水上虹桥,体现出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学校以“打造一支理念型、专家型、导师型、艺术型、反思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高素质、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57人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9人。有15位教师被评为承德市高中学科带头人,5人获得承德市“拔尖人才”称号。
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实验性示范高中”、“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德育工作示范校”;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承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二、感悟和思考
(一)干净、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河一中自然地将学校区与生活区、运动区分开,校园内草木青青,鲜花四季常开,那里是都市里的一块净土。花木的修剪、花坛的设置匠心独具,在这里看不到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的现象,甚至,在教学楼上你看不到垃圾桶,你感觉到的是干净、整洁、优美,你感觉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你感觉是生活、工作在花园之中。
——感悟与思考:花园式学校,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折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果,是学校美育的成果,学校的绿化和美化是校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先进立体的校园文化,富含哲理的文化警语
三河一中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走廊文化,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没一面墙壁都育人,每一个角落都是一个景点,每一角落都成为育人的场所,文化布置比较注重切合学生实际。二是教室布置,能充分体现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寝室文化,布置得像一个家。四是在校园环境区、在教室、在寝室、在食堂,随处可见富含哲理的文化警语。
——感悟与思考:
a、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但,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只是漂亮的标语而已,不是学校的精神内涵,不能转换成为学校的精神动力,不能成为学校的精神内涵。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只是平面的、肤浅的,不是立体的。该校的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的精神动力,它促使学校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b、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包括班歌、班训、报刊、规章制度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文化,每个寝室都有富有个性的寝室文化。这些文化都是集体创作,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和实施、体验的全过程,这些文化引领班级、专业的发展,这些文化共同构建了立体的校园文化。
(三)学校管理精细化,实行年级或系部管理、7s管理
普通高中实行按年级管理,每个年级有一名校级领导、两名年级主任(教学、教育)包保教育、教学工作,职业院校则是按照系部进行管理。他们把企业对员工严格的7s管理,引进校园,实行7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整洁、安全、素养、清扫、节约),成立了7s推行委员会和推行办公室,颁布了7s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寝室、教室7s管理实施方案和评分标准,以点带面,逐步实施。通过7s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了学生随处、随心、随手、随意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大力改善。学校管理精细化,形成了人人抓德育、时时抓德育、处处抓德育的新局面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网络,实施全员德育方案。提出了“首见负责制原则”。每一块工作都有计划(方案),过程管理,督促检查。学校的学期计划都细化到每周、每天的工作安排,每天的工作都有检查,每周的检查情况都向全校通报,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工作是管理工作,教学任务比较轻:校级领导每周2节课,中层干部每周不超过6节课。
——感悟与思考: 管理精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什么事都有人管,什么工作都有人负责,用现代企业的7s管理来管理学生,管理学校,符合学生特点和发展方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能很快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四)一流的实训场所,打造技能型人才的保障
三河职教中心实行“专业+公司+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收”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教学—实习—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学校设有三大股份公司,每个公司都有设施完备的实训大车间。承德旅游职业学院建有先进的实训场所,仅旅游实训大楼建有导游模拟、模拟客房、茶艺、语音、erp、计算机网络等实验和实训室50多个,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60余个。优美的校园环境、齐全的教学设施,成为学子们理想的求学之所。
——感悟与思考: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培养适应企业发展、职业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的一流技工,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一流的实训场所。
三、结合我校实际的一些思考(一)学校管理精细化、专业化
1、学校的工作计划应该细化到每一周、应该涵盖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2、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人专门做,更要有检查督促的环节,结果要公布并与绩效挂钩,建立各项督察组非常重要。
3、实行专业管理,校级领导深入专业管理。
4、研究并制定全员管理实施办法。
(二)校园文化建设职教化
1、逐步推行校园文化建设,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和职教、职业、专业特色。
2、学校层面考虑校园的绿化美化、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包含品味较高的校园标语、文化专栏、特色文化等)
3、班级文化建设:以班主任核心,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创意,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文化创作积极性,营造一种班级文化氛围。(包含寝室文化)
4、走廊文化建设,可以专业组为主,将学生成果,就业成果等进行展示。
5、成立各种社团和课外活动、课外兴趣小组,大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使之成为一种持久的校园文化。
第四篇:赴上海地区学习考察报告(精)
赴上海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公司梁军 2010年7月
2010年06月19日至6月30日,农六师国资公司马波董事长带领所属企业领导一行16人赴上海宁波等地学习考察。在上海市参观了世博园,在宁波考察了欧琳和圣龙等公司。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农六师国资公司本着“走出去,赴前沿;开眼界,拓思维;横纵比,慎鉴己;育人才,蓄后劲”的原则,提前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与上海、宁波等方面协调联络,商议确定此次学习考察内容等事宜,对学员提出了具体的参观考察学习要求。围绕如何提升执行力、竞争与合作、转变观念、现代企业管理等问题,领队敬业负责,学员吃苦耐劳,不耻下问,令行禁止,收获颇丰。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参观考察期间,每到一处,都为上海、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成果而震撼,被这些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所熏陶。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一开阔了视野,感受到改革前沿的丰硕成果。
这次参观考察学习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最发达、理论思维群芳争艳的地区,切身感受到了异地思维的差
异、思想观念的撞击,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这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和考察内容,有利于学员培养新观念。特别是上海市高度发达的经济、丰厚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长三角地区蓬勃的发展态势、优良的发展环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丰富了知识,感知到提升能力的急切愿望。
通过参观考察学习,拓宽了知识面,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参观考察学习,深刻体会到,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一场革命,是创新的基础,是一个开拓视野、重塑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丰富思想,加深认识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符合客观实际的变革,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温故知新。使我们更加懂得,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识只有付之实践,才能转变为生产力,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持与时代同步,与变化的客观实际要求相吻合,才能在社会的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臵,更好更大地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三找到了差距,感觉到加快发展的紧要。
上海市是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考察上海一方面看到了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果, 切身感受到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此次集中参观考察学习,大家也普遍感到自身在思想观念、知识储备、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也愈加激发了大家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亟需克服认识上的误差,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四提高了认识,感悟到快速发展的途径。
在这次学习参观考察中,我深刻认识到,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创新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把优势找准、把特色做活,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的发展方式,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内统筹考虑自身发展的优劣势,突出区域差异化发展,主动接受经济发展中心的辐射带动,努力发展支柱产业,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后发优势,率先发展、快速发展。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一区域经济需要通盘谋划。
上海市提出以服务长三角为突破口,做好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三个服务”理念。上海市作为如此发达的大都市,在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上,能够自觉将自身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农六师五家渠市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的
发展方式,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内统筹考虑自身发展的优劣势。为此,我们要突出区域差异化发展,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努力使农六师五家渠市尽快成为东南部地区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市场要素的净流入区。
(二城市发展需要创新思维。
耳闻目睹上海、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和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勇于创新、率先探索的胆识与魄力,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有所作为。在发展战略方面,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发挥优势、创新体制、加快崛起的新的发展道路来。在科学决策方面,广泛寻求各方面的决策信息支持,建立以专家学者为经济顾问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通过借助外脑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上海、宁波市就是依靠其庞大的外脑和内脑资源不断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上海拥有了我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长三角地区拥有对人才吸引的强大诱惑力,是精尖的白领、娴熟的蓝领、灵活多样的灰领创造了今天的上海和宁波市。比照上海和宁波市的做法,我师市可以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人才招聘、用人、激励、报酬等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创新选人用人的路子。
(三项目建设需要招商引资。
要推进师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城镇带动农场、工业带动农业、绿色带动城市”的发展战略,通过招商引资,讲数量质量、讲规模绿色,做硬基础,增长原始积累是关键。我师市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应借智借力,多渠道,多形式挖掘潜力,寻求外援,实施产业招商、生态招商、旅游招商,进一步加强招商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打
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依靠特殊的地域位臵,“筑巢引凤”和“筑巢选凤”,实现招商引资的超常规跨越式突破。
(四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
作为农六师五家渠市,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基础条件,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依靠产业拉动,围绕“打基础、破瓶颈,育产业、扩总量,重民生、促和谐”工作目标,推进“三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围绕重化工,绿色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工业和旅游业,依靠工业和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围绕“一主两翼”,加快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和谐师市需要努力构建。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上海、宁波等发达地区基于经济的率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让
利于民,分享社会主义改革的成果。而作为农六师五家渠市,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社会的发展力度,提升经济发展实力,充 分解决好民生问题,努力推动和谐师市建设。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上海、宁波的 “速 度”和“高度”!对我是一种震撼。但作为一名企业经营管 理者,我们不能迷茫于“望洋兴叹”的氛围当中,农六师五 家渠市的崛起是每一位农六师人所肩负的责任!我们要有高 度的责任感,以宽广的眼界看待家乡;要有彻底的使命感,以强烈的干劲奉献家乡;要有时刻的危机感,以创新的精神 建设家乡!-6-
第五篇:赴**地区特色小镇考察报告
赴江浙地区特色小镇考察报告
借江浙小镇之石
攻张北脱贫之玉
张北县人民政府
李
军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特色小镇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产业发展新平台,也成为“四化同步”的新载体和新型城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抓手,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性意义。在此大背景下,我县组织7个乡镇和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赴江浙地区,就特色小镇建设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带着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难题、谋求扶贫攻坚新出路、探索农村发展新格局的问题,我们通过走访、踏勘去了解,通过座谈、交流去聆听。就是想要看清楚
“特色小镇”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想要弄明白“特色小镇”究竟是怎样建成的?最终是要谋划好我们的“特色小镇”究竟应该怎样建设。边走边看边想,感受很深,感想也很多,大致总结如下。
一、初见特色小镇印象
7天行程、6个小镇,一镇一景,一镇一品,绝不枉“特色”之名。尽管各具特色,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业独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内涵深厚。
首先,“特色小镇”都是发展要素聚集的平台。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两三平方公里左右的规划空间也不同于产业园区的“区”、名胜风景区的“区”,它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质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结合自身特质,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它是“无中生有”的新载体,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特色小镇”按照特色元素,有的是拆解原来几个建制镇的一部分组建成为一个新的“特色小镇”;有的是划出建制镇域的一部分做出特色命名;有的是围绕新概念、新业态、时尚生活等巧立名目做特色文章。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特色小镇”,其目的就是极大地吸引同类业态高端要素的集聚,从而形成做大产业、做强块状经济的新优势,打出抱团发展、拼船成舰的组合拳。
其次,“特色小镇”都以改善民生为要务。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产业化,更要体现人性化,要做到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由于特色小镇一般选择远离现有繁华城镇,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都要服从于人性化的设计。只有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体现小镇打造的真正价值,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农村社区。也就是说,特色小镇首先满足的是“当地人”高品质的生产生活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衍生出吸引、吸纳外来人口的功能。我们所看到的几个小镇也都是这样,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优越,民生福祉相对其它地方要高出许多。
再次,“特色小镇”都秉承生态为先的理念。不管是以哪种形式命名的“特色小镇”,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生态绝对良好。考察团所到之处,随处可以见到的最醒目、最入眼的口号,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同当年东南沿海地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宣传口号一样,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政理念,在浙江这个“出生地”是真的生了根、结了果,成为了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和生动实践。拈花湾小镇为了小镇的“禅意”,就曾拒绝过许多上亿元、有碍生态环境的项目,坚持绿色发展,用生态搭建起“禅意”的框架。一观所有“特色小镇”,品牌取向各有不同,但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路子,都是每一个“特色小镇”固有的核心价值取向。
另外,“特色小镇”都坚持以文化为根基。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只有外壳,而无鲜活文化内涵,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文化植入唤醒小镇活力。浙江在创建“特色小镇”时明确要求,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注意挖掘文化功能,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小镇”在张扬特色文化、传承特色文化中,不断收获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特中寻古,特中创新,在弥漫着或文化或科技气息的环境氛围中,做商业文章,借助创意把普通的消费变成深层次的文化消费。
二、特色小镇是怎样长成的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从概念提出到全面展开,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便取得了骄人成就并成功引领全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特色小镇的成长之路,大致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多规合一”,规划理念新。
特色小镇区别于一般的工业化小镇和三产小镇,是因为他们建设的标准更高、投入的强度更高;是因为他们在布局上低密度,在管理上高效能。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的规划,他们的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实行“多规合一”。摒弃很多地方“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规划编制极其精细。不仅编制概念性规划,还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让投资者眼中有未来、让建设者心中有蓝图、让老百姓手中有底牌,确保小镇规划落地。二是“企业挂帅”,运营机制新。
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主要是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的工作,不干预企业运营。在创建过程中,摒弃了“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而是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发挥当地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三是“政府助攻”,制度供给新。
在特色小镇的具体实践中,政府的主动作为功不可没。他们把更多的功夫下在选定“特色”上、在项目规划、项目引进、环境打造上,上下联动,时刻关注并跟进关联环节和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
三、张北的特色小镇应该怎么建
取他山之石,是为了磨好自己家的玉。江浙之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也给了我们很多压力,毕竟是人家已经先走了很久,并且已经走出很好的路。照搬或创新?模仿或超越?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就个人认知,粗浅归纳以下几点想法:
一是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尽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干部群众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物。我们需要下大力开启创建热潮。要着眼于“打造冬奥会期间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样本”的目标,把创建特色小镇当做当前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当做张北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环境民生大力改善的强大引擎。借助总书记对张北的殷切关注、借组冬奥会的有利机遇、借助国家、省市对贫困县的有力扶持、借助民间资本强劲的投资意向、借助群众对全面脱贫的热切期盼,跳出小打小闹的圈子,突破固有的“乡镇”概念,把农村建设的焦点和落脚点引向“乡村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上,将未来几年乡村体系的一切发展要务揽入“特色小镇”的筐子,把“小镇之事”当做“发展大事”来谋划、来推进。
二是科学谋划、找准特色。
立足于我们正在探讨的“产业主导、绿色发展”扶贫攻坚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在找准特色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舍近求远、崇洋媚外和生搬硬套,没有产业基础,硬招商引资;二是选择性“失明”,以为当地无特色可寻、可挖掘。从近年来的发展基础和实际出发,我县特色小镇在“全域旅游”和“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上应该大有文章可做。属于我们自己的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土特产品、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甚至于我们过去所不屑的恶劣气候等,都可以成为特色。因此,在“特色”挖掘上,我们既要重视抓住原有特色加以放大,比如进一步放大天路的吸附效应、进一步放大能能源产业的支撑效应等。也要“无中生有”培育特色,在一定资源要素基础之上,挖掘培育新的特色,比如夏洛特小镇、零碳乡村、玫瑰小镇、牡丹园小镇等。通过科学精准的选择,让固有特色更加有内涵,新培育的特色更加有活力,确保特色的“真”与“实”。三是要创新机制、统筹推进。
政府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发起者,尽管不再亲力亲为,事事挑头挂帅,但政府的助推作用却依然非常关键。要把政策、资金、资源等要素统筹整合起来,厘清政府、企业、群众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继而明确分工、细化职责。要联动推进。在成立县级层面领导机构的基础上,由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国土局、扶农办以及各乡镇主要负责,文广、旅游、农水林和宣传部门配合参与。拟定创建规划,充分论证选点,谋定政策环境,共同抓好启动工作。县委、县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特色小镇”建设动员会,下发实施方案,开启创建热潮。要主动出击。既要有耐心,更要有速度;既要顾及基础和现有优势,更要调动企业和市场的热情。目前,我们应该把主动找过我们的企业和初步确定的几个“特色小镇”放在优先考虑的范畴,让企业尽快拿方案,我们组织各方面开展论证,加快合作意向的落地速度。要抓好服务。特色小镇建设虽然以企业为主体,并也不是政府撒手不管,政府要把相关优惠政策清单明明白白的摆上谈判桌,要把各环节的瓶颈问题提前处理好,比如土地问题、比如规划问题,为项目保驾护航,牵头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