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汇报

时间:2019-05-14 02: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汇报》。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汇报

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

“青少年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子课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

海口海港学校

德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且突出的问题,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双向借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将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其心理需要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涵(1)中学生德育

中学生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中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重要性

(1)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为当前学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和好方法,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这种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果由心理健康教育来承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

(2)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引与推动的作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较早,已经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才逐渐被重视,因此目前基础薄弱。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各种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利用自然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

(1)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研究,获取教学实践中的真实资料;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程的设计、班会的开展、活动的举行等方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

(2)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科学地尝试应用新方法到实际教学工作中.(3)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定期举行德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

四、研究过程

我校围绕课题,有针对性的、全面而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4.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选择课题,组建研究队伍,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2)向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提交方案,组织课题主要参与者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3)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查找有关文献资料。

4.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12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开展具体实践研究,课题组老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收集并分析当前中学生在心理和品德两方面常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从理论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经由实践检验并完善。在长期的理论学习探讨和实践应用中,总结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经验。

4.2.1班主任工作(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主导,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验、交流、分享,促使学生优良心理素质与品德行为的形成,这是实现学校心育与德育目标的新方法。

我校班主任根据学生面临的困惑与问题设计主题,例如有的班级侧重于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的重建,而有的班级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班主任设计“人生之旅”的辅导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主题,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开展游戏、讨论等方式来分享经验,发挥朋辈教育的功效。

下面是我校一位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后的感想:

活动一:

主题班会:“规则、责任、生命”

现实中有各种的规章制度,有的同学不喜欢受到规则的约束,更有个别同学随意破坏规则而且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通过“火车应往哪边开”这样一个道德两难的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讨论看起来比较残忍,有的学生会逃避选择,因此我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总的来说,我班学生都反应这次活动印象深刻,理解了我最后对于本次活动的总结“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命理所当然非常重要,但对于社会而言,规则比生命更为重要,只有规则的坚守,才能保护人们的生命与权益,所以遵守规则,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与珍惜”。

接着是我校高二年级和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主持主题班会的图片 初一(7)班的主题班会——爱因为在心中 高二(1)班的主题班会——让心灵充满阳光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班级形成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能有效地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就能和谐、愉快地共同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加强心理沟通,使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二、共同制定班规、口号,参与班级的文化布置,从而加强同学们的凝聚力。

三、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从个性特点出发,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并引导学生学会心理相容。

五、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渲泄,例如改变注意的焦点、改变环境、参加运动等等。

下面的图片展示了我校某个班级设计的“班级公约”和“成长见证”墙。

(3)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

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提高,对专业知识深度认识的过程,也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过程。

我校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内容,及时了解中学生心理研究的动向,同时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加强教学反思,从而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

(4)班主任培训与研讨

2011年3月至今,我校顺利开展了三届德育研讨会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交流会,我校中层以上领导、科组长、备课组长、年级

长、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都参加了会议,这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当前中学生问题的重点所跨出的重要一步。初一至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代表都紧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

我们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签约咨询师刘义林教授、海口市研训院夏竞文主任等各位专家,以风趣生动的语言,真实贴切的案例为我校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从而使我校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受挫折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我校还编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论文集,并从中挑选出优秀论文进行颁奖鼓励。经统计,收录教师论文90篇,评选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50篇。

下面是德育研讨会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交流会和论文集的相关图片。

总的来说,德育研讨会的举行对提高我校教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4.2.2 心理健康教育

从2011年9月开始,在市教育局的支持和领导下,我校聘用了2位心理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

我校在丽晶路临时校区就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虽然当时咨询室的条件

简单艰苦,但由于学校领导和德育处的重视,已配有空调、桌椅、资料柜和电脑等必需设备。

我校心理教师积极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她们坚持每周一至周四15:00——18:00按时值班,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并由刘义林教授来心理咨询室指导工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和操作上的指导。

回到原校区之后,我们更加积极地建设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半年努力,“心灵港湾”正式开放使用,包括宽敞明亮的团体活动室和温馨安全的心晴小屋各一间,并添置了专业的心理沙盘用具,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辅导,下面是我校在临时校区时所做的心理咨询室宣传海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愉悦地接纳心理辅导。

接着是我校回到海港路后做的心理健康宣传栏。

下面是心灵港湾的图片,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团体活动室宽敞明亮、心晴小屋温馨安全。

(2)建立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资料、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因素、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描述和评价,以此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教育改革及教育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我校在心理顾问刘义林教授的协助下为全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采用SCL-90和16PF两个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系统了解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及时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下面是我校心理档案的图片。

(3)“创新运用网络平台,搭建学生心灵港湾”

2011年7月,由海口文明网、海口网开设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心灵在线”栏目顺利举行。我校积极与栏目组合作,从我校初一到高一,六个年级选送上来的大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中挑选、整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12则案例,发送给栏目组,同时邀请各年级班主任、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准时做客栏目活动,参与在线交流。

此次在线访谈特邀海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岳筱雯教授、副秘书长张莉两位嘉宾,两位专家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厌学、自卑、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困难、亲子关系僵化等常见的学习、生活问题耐心地答疑解惑,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烦恼。这样的活动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帮助都非常大,此栏目不仅有专家的专业理论做支撑,更有网络交流手段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做保证,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我校作为海口市青少年心理教育德实践基地,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手段和方法,让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常抓常新,稳步发展。

(4)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辅导课

心理健康课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已在初

一、初二年级、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系统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能力的辅导。根据学校工作目标,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我校心理辅导课主题包括人际关系、青春期、学习风格、亲子关系等。通过这些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挖掘自身潜

能,克服自卑,提升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我们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下面是我校心理老师上课的图片。

(5)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青春期的躁动以及一系列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

我校心理咨询室2011年10月起即向全体学生开放,心理辅导老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接待来访的每一位同学,帮助同学们解决在中学生活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同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每次咨询的情况都记录在《心理咨询记录表》上,并严格遵循保密原则。经统计,我校心理咨询室共接待180余人次。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类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学生情绪问题;二是学生学习方法问题;三是人际关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和班主任老师携手,尽量给予该学生更多的关心与辅导,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辅导课时也适当倾斜。来访学生经过个别心理辅导后,自信心提升,学会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自我调适的能力得到增强。

一例初中生青春期抑郁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

符某,女,14岁,初三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弟,体态正常,有胃酸疾病,父亲经商,收入较高、母亲在家照家庭,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

基本情况:

符某小学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自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八岁那年,弟弟的出生,让她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仿佛在家里就是一个多余的人,有没有自己都是一样的,有时候真想死了算了父亲对符某的要求较严。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2011年11月中旬符某与本班的蔡某因为口角引发打架事件,随身携带剪刀报复对方。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

心理测验:SCL—90测验结果: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诊 断:2011年2月23日,符某的爸爸带着她去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进行咨询,医生诊断为青春发育期抑郁障碍。

咨询方法:

通过七次会谈,结合合理情绪治疗法、系统脱敏法以及一定的自信放松练习,帮助来访者寻找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生物学原因,青春期的女孩子,相貌问题,自卑感较重。

2、社会原因,亲子关系不佳,家人的关爱不够。尤其是弟弟的出生。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①错误观念:认为女孩子只有有出色的外表才能受欢迎,才能改变生活条件;②对现实的误解或错误评价:认为父母及家人都不爱自己,自己是多余的。

4、个性原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且过于敏感。

最后对其思考及领悟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

咨询效果:

1、来访者自己的评价:和家人的关系有所改善;对自己的认识更客观准确,比以前有自信了;会有意识的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熟的人甚至陌生人相处;要有自己的主见,与朋友相处要更主动。

2、符某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上课学习基本正常;和周围的同学有更多来往;精神面貌比较好;与父母有更多的沟通。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调查,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和思维模式,缓解了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自卑心理逐渐改善,自我认知得到加强,逐渐接纳自我,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一例高考焦虑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

吴同学,女,18岁,高三年级学生,马上面临高考 基本情况:

随着高考日益逼近,该来访者感到压力较大,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还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导致该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社会功能轻微受损。心理测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SCL-90:焦虑因子分2.5,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SAS :58(标准分)SDS: 53(标准分)结果显示求助者轻度焦虑和抑郁

诊 断: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咨询方法:

通过测验法,会谈法,合理情绪治疗法以及一定的放松练习,帮助来访者寻找其紧张焦虑的真正原因——不合理信念,最终通过与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来访者放弃关于高考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进而使来访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其对于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咨询效果(截取吴同学的“自我评估”):

经过咨询后,我基本掌握了自我放松的方法,在近期的模拟考试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最近我也没有失眠的状况,学习的精力和动力也更充足,学习效率逐步获得了提高。我明白考试本身只是一种检验和淘汰的手段,真正学到的知识才是今后立足的根本。高考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它只是人生中众多考验中的一个,而对于每次考验的态度才对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6)开展“毕业班”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高三和初三学生学业压力大、考试焦虑等情况,我校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课,通过丰富、有趣又具有心理疏导意义的活动,陪伴学生体验轻松快乐的感觉,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毕业班的团体辅导深受欢迎与支持。它的开展,也促使更多的毕业班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个人的问题与心理老师进行探讨,主要涉及考试焦虑、未来发展和人际交往等内容。

下面是我校心理老师给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做团体心理辅导的纪实图片。

(7)举行心理健康节,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012年5月举行海口海港学校首届“5·25”心理健康节,在活动期间中,我们通过海报、标语的宣传唤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我爱我——关注你我,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以及签名活动,让学生们自发的去了解心理保健知识,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和欢迎,也帮助同学们更加关注自我、了解自我。

下面是我校心理健康节的宣传海报和横幅。

接着是我校班级开展“我爱我——关注你我,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的纪实图片。

最后是我校班级心理健康主题黑板报的展示。

(6)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

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各种心理会议和活动,如海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海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包含沙盘治疗、音乐治疗和艺术治疗等多种技术的应用。

积极参加海口海港学校教坛新秀比赛、海口市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海南省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两位心理教师均获得了好成绩。我校心理教师还积极参与海口市“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课教学水平。

我校聘请心理顾问刘义林教授为心理老师进行指导,探讨学生案例,并观摩咨询工作。

下面是我校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化成长系列培训的纪实图片。

通过这些专业化的成长培训,让我们以新的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我校心理教师的实践能力。

4.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中旬—2014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组织课题组教师整理有关材料和案例,分析并总结经验。(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进而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

“青少年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子课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 海口海港学校

德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且突出的问题,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双向借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将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其心理需要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涵(1)中学生德育

中学生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中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重要性

(1)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为当前学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和好方法,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这种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果由心理健康教育来承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

(2)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引与推动的作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较早,已经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才逐渐被重视,因此目前基础薄弱。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各种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利用自然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

(1)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研究,获取教学实践中的真实资料;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程的设计、班会的开展、活动的举行等方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2)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科学地尝试应用新方法到实际教学工作中.(3)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定期举行德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

四、研究过程

我校围绕课题,有针对性的、全面而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4.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选择课题,组建研究队伍,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2)向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提交方案,组织课题主要参与者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3)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查找有关文献资料。

4.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12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开展具体实践研究,课题组老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收集并分析当前中学生在心理和品德两方面常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从理论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经由实践检验并完善。在长期的理论学习探讨和实践应用中,总结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经验。

4.2.1班主任工作(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主导,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验、交流、分享,促使学生优良心理素质与品德行为的形成,这是实现学校心育与德育目标的新方法。

我校班主任根据学生面临的困惑与问题设计主题,例如有的班级侧重于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的重建,而有的班级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班主任设计“人生之旅”的辅导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主题,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开展游戏、讨论等方式来分享经验,发挥朋辈教育的功效。

下面是我校一位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后的感想:活动一: 主题班会:“规则、责任、生命”

现实中有各种的规章制度,有的同学不喜欢受到规则的约束,更有个别同学随意破坏规则而且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通过“火车应往哪边开”这样一个道德两难的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讨论看起来比较残忍,有的学生会逃避选择,因此我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总的来说,我班学生都反应这次活动印象深刻,理解了我最后对于本次活动的总结“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命理所当然非常重要,但对于社会而言,规则比生命更为重要,只有规则的坚守,才能保护人们的生命与权益,所以遵守规则,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与珍惜”。接着是我校高二年级和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主持主题班会的图片初一(7)班的主题班会——爱因为在心中 高二(1)班的主题班会——让心灵充满阳光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班级形成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能有效地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就能和谐、愉快地共同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加强心理沟通,使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二、共同制定班规、口号,参与班级的文化布置,从而加强同学们的凝聚力。

三、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从个性特点出发,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并引导学生学会心理相容。

五、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渲泄,例如改变注意的焦点、改变环境、参加运动等等。

下面的图片展示了我校某个班级设计的“班级公约”和“成长见证”墙。

(3)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

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提高,对专业知识深度认识的过程,也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过程。

我校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内容,及时了解中学生心理研究的动向,同时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加强教学反思,从而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4)班主任培训与研讨

2011年3月至今,我校顺利开展了三届德育研讨会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交流会,我校中层以上领导、科组长、备课组长、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都参加了会议,这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当前中学生问题的重点所跨出的重要一步。初一至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代表都紧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

我们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签约咨询师刘义林教授、海口市研训院夏竞文主任等各位专家,以风趣生动的语言,真实贴切的案例为我校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从而使我校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受挫折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我校还编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论文集,并从中挑选出优秀论文进行颁奖鼓励。经统计,收录教师论文90篇,评选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50篇。

下面是德育研讨会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交流会和论文集的相关图片。

总的来说,德育研讨会的举行对提高我校教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4.2.2 心理健康教育

从2011年9月开始,在市教育局的支持和领导下,我校聘用了2位心理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

我校在丽晶路临时校区就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虽然当时咨询室的条件简单艰苦,但由于学校领导和德育处的重视,已配有空调、桌椅、资料柜和电脑等必需设备。

我校心理教师积极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她们坚持每周一至周四15:00——18:00按时值班,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并由刘义林教授来心理咨询室指导工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和操作上的指导。

回到原校区之后,我们更加积极地建设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半年努力,“心灵港湾”正式开放使用,包括宽敞明亮的团体活动室和温馨安全的心晴小屋各一间,并添置了专业的心理沙盘用具,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辅导,下面是我校在临时校区时所做的心理咨询室宣传海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愉悦地接纳心理辅导。接着是我校回到海港路后做的心理健康宣传栏。

下面是心灵港湾的图片,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团体活动室宽敞明亮、心晴小屋温馨安全。

(2)建立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资料、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因素、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描述和评价,以此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教育改革及教育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我校在心理顾问刘义林教授的协助下为全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采用SCL-90和16PF两个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系统了解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及时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下面是我校心理档案的图片。(3)“创新运用网络平台,搭建学生心灵港湾”

2011年7月,由海口文明网、海口网开设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心灵在线”栏目顺利举行。我校积极与栏目组合作,从我校初一到高一,六个年级选送上来的大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中挑选、整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12则案例,发送给栏目组,同时邀请各年级班主任、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准时做客栏目活动,参与在线交流。

此次在线访谈特邀海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岳筱雯教授、副秘书长张莉两位嘉宾,两位专家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厌学、自卑、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困难、亲子关系僵化等常见的学习、生活问题耐心地答疑解惑,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烦恼。这样的活动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帮助都非常大,此栏目不仅有专家的专业理论做支撑,更有网络交流手段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做保证,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我校作为海口市青少年心理教育德实践基地,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手段和方法,让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常抓常新,稳步发展。(4)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辅导课

心理健康课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已在初

一、初二年级、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系统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能力的辅导。根据学校工作目标,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我校心理辅导课主题包括人际关系、青春期、学习风格、亲子关系等。通过这些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挖掘自身潜能,克服自卑,提升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我们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下面是我校心理老师上课的图片。(5)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青春期的躁动以及一系列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

我校心理咨询室2011年10月起即向全体学生开放,心理辅导老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接待来访的每一位同学,帮助同学们解决在中学生活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同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每次咨询的情况都记录在《心理咨询记录表》上,并严格遵循保密原则。经统计,我校心理咨询室共接待180余人次。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类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学生情绪问题;二是学生学习方法问题;三是人际关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和班主任老师携手,尽量给予该学生更多的关心与辅导,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辅导课时也适当倾斜。来访学生经过个别心理辅导后,自信心提升,学会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自我调适的能力得到增强。一例初中生青春期抑郁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 符某,女,14岁,初三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弟,体态正常,有胃酸疾病,父亲经商,收入较高、母亲在家照家庭,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基本情况:

符某小学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自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八岁那年,弟弟的出生,让她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仿佛在家里就是一个多余的人,有没有自己都是一样的,有时候真想死了算了父亲对符某的要求较严。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2011年11月中旬符某与本班的蔡某因为口角引发打架事件,随身携带剪刀报复对方。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

心理测验:SCL—90测验结果: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诊 断:2011年2月23日,符某的爸爸带着她去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进行咨询,医生诊断为青春发 育期抑郁障碍。咨询方法:

通过七次会谈,结合合理情绪治疗法、系统脱敏法以及一定的自信放松练习,帮助来访者寻找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生物学原因,青春期的女孩子,相貌问题,自卑感较重。

2、社会原因,亲子关系不佳,家人的关爱不够。尤其是弟弟的出生。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①错误观念:认为女孩子只有有出色的外表才能受欢迎,才能改变

生活条件;②对现实的误解或错误评价:认为父母及家人都不爱自己,自己是多余的。

4、个性原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且过于敏感。

最后对其思考及领悟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咨询效果:

1、来访者自己的评价:和家人的关系有所改善;对自己的认识更客观准确,比以前有自信了;会有意识的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熟的人甚至陌生人相处;要有自己的主见,与朋友相处要更主动。

2、符某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上课学习基本正常;和周围的同学有更多来往;精神面貌比较好;与父母有更多的沟通。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调查,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和思维模式,缓解了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自卑心理逐渐改善,自我认知得到加强,逐渐接纳自我,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一例高考焦虑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

吴同学,女,18岁,高三年级学生,马上面临高考 基本情况:

随着高考日益逼近,该来访者感到压力较大,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还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导致该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社会功能轻微受损。心理测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SCL-90:焦虑因子分2.5,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SAS :58(标准分)SDS: 53(标准分)结果显示求助者轻度焦虑和抑郁诊 断: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咨询方法:

通过测验法,会谈法,合理情绪治疗法以及一定的放松练习,帮助来访者寻找其紧张焦虑的真正原因——不合理信念,最终通过与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来访者放弃关于高考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进而使来访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其对于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咨询效果(截取吴同学的“自我评估”): 经过咨询后,我基本掌握了自我放松的方法,在近期的模拟考试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最近我也没有失眠的状况,学习的精力和动力也更充足,学习效率逐步获得了提高。我明白考试本身只是一种检验和淘汰的手段,真正学到的知识才是今后立足的根本。高考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它只是人生中众多考验中的一个,而对于每次考验的态度才对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6)开展“毕业班”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高三和初三学生学业压力大、考试焦虑等情况,我校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课,通过丰富、有趣又具有心理疏导意义的活动,陪伴学生体验轻松快乐的感觉,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毕业班的团体辅导深受欢迎与支持。它的开展,也促使更多的毕业班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个人的问题与心理老师进行探讨,主要涉及考试焦虑、未来发展和人际交往等内容。

下面是我校心理老师给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做团体心理辅导的纪实图片。(7)举行心理健康节,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012年5月举行海口海港学校首届“5·25”心理健康节,在活动期间中,我们通过海报、标语的宣传唤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我爱我——关注你我,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以及签名活动,让学生们自发的去了解心理保健知识,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和欢迎,也帮助同学们更加关注自我、了解自我。下面是我校心理健康节的宣传海报和横幅。

接着是我校班级开展“我爱我——关注你我,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的纪实图片。最后是我校班级心理健康主题黑板报的展示。(6)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

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各种心理会议和活动,如海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海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包含沙盘治疗、音乐治疗和艺术治疗等多种技术的应用。

积极参加海口海港学校教坛新秀比赛、海口市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海南省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两位心理教师均获得了好成绩。我校心理教师还积极参与海口市“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课教学水平。下面是我校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化成长系列培训的纪实图片。通过这些专业化的成长培训,让我们以新的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我校心理教师的实践能力。4.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中旬—2014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1)组织课题组教师整理有关材料和案例,分析并总结经验。(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进而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我校聘请心理顾问刘义林教授为心理老师进行指导,探讨学生案例,并观摩咨询工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研究摘 要]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关键词]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有机整合,才能体现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给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以帮助和启发的过程,是一种技术性服务,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其理论依据、包含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理论基础有区别

德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教育学等为理论指导。

(二)目标侧重点有区别

德育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以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个性的自我完善。

(三)内容有区别

德育内容始终充满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等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阶级性,主要包括心理卫生、智力发展、人格评定、行为适应等内容。

(四)学生观有区别

德育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强调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当作帮助、服务的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强调人性。

(五)教育原则有区别

德育的主要原则是政治方向性原则,有明确的是非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培养心理能力。

(六)工作方法有区别

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说服、评价、模仿、规范等,要求个体必须接受教育者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肯定,“不符合”就予以公开否定、批评惩处等,具有集体性、公开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方法是测量、矫正、咨询等,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参照标准,但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改造其心理世界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本着尊重、理解、信任、保密的原则,没有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否定的权利,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特点。

(七)教育后果有区别

德育工作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思想更加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心理健康教育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心理问题加重,严重者可能轻生、自杀、精神分裂[1]。

(八)教育者的要求和角色有区别

德育工作要求人人做,德育工作者要居主导地位,其任务是进行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具备一定心理专业技能的人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处于辅导地位,主要扮演参谋、顾问、朋友的角色,其任务是询问、帮助、指导对方[2]。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主要表现在:

(一)有共同的教育目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有相互交叉的内容

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的东西,德育解决诸如道德认知、爱国主义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

(三)有互相衔接的职能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德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有密不可分的工作方式

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配合解决,而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排除。

(五)有类似的教育途径

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社团工作、校园宣传阵地、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家校配合、谈话谈心等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可采取的途径。

(六)有一些可共同遵循的教育规律

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发展、正面教育为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发展,都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遵循的规律。

(七)有融为一体的实际操作过程

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作用、共同进行来加以解决。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德育原理,会做德育工作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从机理上能够相互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而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是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东西。没有健全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就不可能建构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必须首先学会适应社会、应付挫折、调整情绪、人际交往、设计生活目标等。另外,只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顺利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地悦纳自己。他们一般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及时调整自我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确立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相统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德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掌握心理学知识,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在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达到心理相容;要善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具有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协调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的关系,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系统的、高层次的导向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人的培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德育在学生眼里高高在上,与现实脱离;在教育方法上,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更使学生觉得内容空洞,难以接受,从而采取消极应付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又坚持自愿、平等的教育原则,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

(五)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道德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丰富健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4]。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实效;结合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因德育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一些因德育失误造成的心理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才有助于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在德育理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除了坚持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在德育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四)在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不仅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还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内容纳入德育内容中来,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知道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5]。

(五)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切入点” 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整合基础。人格健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也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通过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能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6]。

(六)教育实施者相结合

学校由同一个组织或部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一计划、统一研究、统一实施,防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张皮”。德育工作者要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从事德育工作,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既做德育工作,又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参考文献]

[1]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0-211.[2] 赵美艳.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5):81-84.[3] 路 琴.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1):18-21.[4] 张继文.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2003,(4):89-90.[5] 陈顺仁.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93-95.[6] 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14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汇报材料

加强学生心理档案建设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我校是一所有72个教学班,学生接近4000名的年轻的大型学校。说它年轻,是因为学校建校于1986年。在这二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核心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遵循着“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发展原则,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其中“以‘三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获重庆市教改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首届由政府组织评选的政府成果一等奖。我校还被喻为重庆基础教育的“三朵金花”之一。科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研也成就了教师的发展。全校有特级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1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5名,区级骨干教师43名。

本次,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心理档案在学校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应用的研究”,它的研究意义完全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核心教育价值观。在一年多的课题实践中,我校课题实验组成员,有诸多的收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

1、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申报课题之初,我校就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以分管心理健康工作的李主任担任副组长。学校实行分层管理,并逐渐形成了由心理专职教师牵头,以年级组管理为主线,以心理骨干教师为榜样、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现有专职心理教师一名,兼职心理教师七十二名。

2、专题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的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技能向学校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应该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部分了。教师不仅应具有健康心理,完整人格,更应在引导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塑造孩子完整人格方面开辟心路。学校聘请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东刚教授,重庆儿童医院临床心理医师梅其霞博士等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学;邀请台湾著名学者陈龙安教授来我校做专题指导;学校72名班主任教师,均参加了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并全部取得三级以上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其中2名教师获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五名骨干心理教师参加了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督导组组长陈默老师关于《学习困难成因诊断和有效矫治》的培训;六年级全体班主任参加了如何对高年级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二、建立心理档案是基础。

我校一共7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963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个受教育的群体。参差不齐的家庭环境,每个个体发展的先后快慢,决定了教育的复杂与持续性。如何才能减少班级管理的失误,如何才能规避家庭社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给学生创建一条正面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轨迹呢?学校购买了心理档案软件,在学校16个实验班级中,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学习适应性、创造力倾向、气质、情绪、意志力等几项比较重要的心理素质指标水平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及个性差异,以便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既为教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也是教师教育心路、学生成长历程的彰显。

三、心理档案促进了学校管理。

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总是在校园内熠熠生辉。每学期学校都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主题活动,比如科技教育年、艺术教育年等。这些大型主题活动,仰仗的是学校各种社团的活动。通过二十二年的奋斗,我校逐步改善了办学的硬件设施,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大屏幕的背投电视、多媒体电脑、实物展台;学校配置了网络教室、国画教室、陶艺室、书法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形体训练室、天文科技馆、阅览室、室内风雨操场、学术报告厅等等。有了这些硬件支持,珊瑚“小水滴”电视台、红珊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萤火虫”童声合唱团、管乐队、书法研究协会、“珊之韵”文学社、珊瑚气象站、“珊瑚小蚂蚁”拉丁舞蹈队等社团也相继诞生。在这些兴趣社团的组建上,我们参照学生的心理档案,遵循学生个体发展的阶段特点,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性,又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全校大多数学生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各个兴趣社团的负责教师,从训练到活动的设计、策划、准备、实施,都非常注意研究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扬其长而避其短,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里,我要想说说我校主要由六年级的学生成立的志愿者服务团。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即将毕业、又多是独生子女,产生了一些诸如自私冷漠,不关心别人、不爱劳动等不良行为习惯。如何对这一群特殊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知道仅仅依靠说教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体验,才能让他们被自己感动,被他人感动。而一年级才进校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学校生活陌生,集体生活能力不强。我们能不能在六年级的学生中成立帮助一年级小学生的志愿者小分队呢?于是,在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的带领下,各班班主任通力合作,六年级的各个班级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和五年前的“自己”交朋友,这样的活动非新鲜有趣,而且利于强化六年级学生身上美好的东西。当一年级的小朋友向他们伸出求助的稚嫩小手时,再怎么自私冷漠的大同学,也瞬间被感动起来,伸出了他们那双援助之手。大手牵小手,生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学校对高段学生的管理也就做到了避重就轻。在活动中激励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孩子们的心智,何乐而不为呢?

四、心理档案促进了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各具特色,是学校又一亮点。各班班主任就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自主创意,设计班徽,巧取班名,创编班训;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活动;亲子活动;“多米诺骨牌大家玩”活动;报纸“履带”前进;纸船承重科技活动;生活技能大比拼;“歌声飞扬”红五月歌咏比赛;绿色上网活动;“红”歌大家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有了心理档案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我们还能针对学生近段时间出现的问题,精心拟定每周的班队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程序,让活动教会学生与人相处,教会学生认识自己,教会学生诚信,教会学生自信„„心理档案在班级的有效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新的环境没适应,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和老师交流,害怕失去亲人的保护,总是觉得不安全。对于此,学校专职心理老师便和一年级班主任一起制定了行为训练规则并着手实施:前三天,学生由父母带进教室上课,并在父母的鼓励下向老师问好。老师提醒下课上厕所。第四天,有父母送到大门口,学生自己慢慢走进教室,允许孩子回头看父母,但是需要鼓励孩子走进教室,并向老师问好。老师提醒下课上厕所。第五天,送到大门口,一直不回头走进教室,主动向老师问好。下课主动报告老师自己去上厕所。第六天,高兴地走进教室,大声向老师问好。下课后,老师带领着和小朋友玩耍。下课主动报告老师自己去上厕所。第七天,高兴地走进教室,大声向老师问好,下课主动和小朋友玩耍。自己主动去上厕所。经过七天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行为,同时还结合老师多次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学生初步能够适应学校生活。这样的系统脱敏疗法帮助学生走出了困境。

五、心理档案促进了学科教学的研究。

学科教学基础夯实,新意不断。我校学科教学一直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在社会上都享有盛誉。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并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夯实了我校的学科教学,为学科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拓展了新的途径。如,我校根据前期课题研究中遗留的困惑与问题,拟定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该课题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创造力倾向量表的分析,为老师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每一周的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会上,心理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将学生的心理档案和策略研究放在一个平台上,研究学科快乐教学的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造潜能得以激发的前提,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其心理状态是自然和谐的。

通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学校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艺术学科、科学学科都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例如语文学科根据年段的不同,开展了以快乐口头说话、快乐作文片段、快乐作文接龙等形式的作文探索活动;数学学科也在探索着如何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多元化、深层化。

六、在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中去找结合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伟健说,心理辅导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的心理研究与咨询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原则。咨询室每天中午开放,由心理咨询师开展个别咨询,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以及表现出的个性气质,开出“心灵处方”,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空间,学会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展示“心灵处方”)。从个别现象中,去揣摩、分析集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由实验班教师(即骨干教师)每学月开展一次集体心理辅导课。《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克服自卑心理》《我能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心理辅导课,均上出了特色。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去判断、去收获,受益非浅。

七、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请来优秀家长代表,与家长学校成员交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东刚教授,重庆儿童医院临床心理医师梅其霞博士等专家来学校所做的专题讲学,全校家长也参与了;高年级学生性健康教育讲座,家长代表也莅临参加。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意在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取得共识,使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步步走向成熟。

八、课题研究促教师发展,可喜可贺。

老师们在心理辅导中尝到了甜头,德育工作顺利、顺心,事半功倍。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上了新台阶,在学校心理课题《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心理档案在学校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应用的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去钻研、积极去总结——撰写论文、案例等,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取得国家级奖53个,市级奖7个,区级奖10个。

我校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面已初步形成。我们相信,在总课题组专家的指点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能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创新,争取建立更加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点带面,促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亮点”和“品牌”。

第四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发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基础,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馈关系。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与受动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在正确、全面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个性健康发展的更大时空。德育主要是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上述这些品质以及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育的任务。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服务意识。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转变德育观念至关重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德育观念转变的基础。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人格独立、精神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相融态度的培养,才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也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方式变化的需求。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深入“童心”。同时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给学生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升值道德生命。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少年儿童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可以从活动中直接获取,活动让少年儿童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活动让少年儿童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活动促进了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发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活动还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第三,着力体验,关注情感体悟与情感发展。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影响人、内化人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

第四,加强交流,深入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以往的德育观点认为,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灌输给学生。但是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是需要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来开展的。我们在向学生传递正向价值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有质疑德育的权利,只有了解、把握不同个体的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才能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选择最好的时机和结合点。这样,德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

第五,回归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表面上看,德育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学生必须接受的。但是道德规范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实质。只有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生活,才能体会百味人生,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回归人自身的背景下,我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既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将德育与心育结合起来,做到既关注学生技能发展和身体健康,又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德育与心育协同发展了,就能以德养心,以心育德。

第五篇: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研究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道德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为学校及其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分析了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中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学习、人际关系、挫折适应等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文章最后还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意义、成因、措施

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一、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这是,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二、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即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在对自己作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自己的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是青少年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

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 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思考 :

(一)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国家机关要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的环境而尽职尽责。加大对黑网吧的整治力度,严禁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思想,清理学校周边环境。经营者要自觉拒绝向未成年人出售黄色书刊,影视部门拒绝未年人观看不健康影响作品等等。同时要大力倡树新风正气,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要努力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家长要努力建设好适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三)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把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课上好,建立健全网络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四)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应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立足青少年实际,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使其

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本站推荐)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思考 这学期教师教育课学习了张伟娜老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门课程,通过短短几节课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使我对一些心理健康教......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体会(本站推荐)

    初中生德育心理教育的新思路 现代的中学生在课外接受的知识是非常多的,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深深的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许多班主任觉得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心理教育,普遍认......

    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民族中学王成轩2011年4月28日—30日,我有幸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冯世忠老师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 在这次学习中有收获与体会,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和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加之......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会泽县田坝乡中学 主题词: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 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应该在各个在中小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