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5 14: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民族中学王成轩

2011年4月28日—30日,我有幸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冯世忠老师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 在这次学习中有收获与体会,但更有顾虑与思考,简单总结如下:

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对自己这几年老师们用他来陆续学习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及时地巩固,同时这些讲座的们工作中的实例弥补了我自学的缺陷,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对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政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突破、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开始总结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转化上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我在民院已经工作了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感受很多,当中有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并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求实现工作上的与时俱进。“学然后知不足”。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不断地学习来更新我们的观念、提高我们的认识、创新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学院的管理理念、制度、精神、思想能够通过学生接受、喜欢的途径与方法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今后,我将用心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这一良心、民心工作坚持下去,为我们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培训过程中的顾虑与思考: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专业、并特别注重科学实验的学科,很多结论地产生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与判断,而依赖于科学的测量与实验。心理学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系统的,它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需要丰富的临床工作经

验,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忌讳武断与急于求成。而相当多的辅导员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仅凭培训几天所了解的知识与技巧在实践工作中生搬硬套,将在平时表现特殊的学生都装入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以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与视角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摧毁人性的。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我们首先是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以教育者的心态与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正常的个体,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我们纯真无私博大的爱去关心、引导、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人性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如果确实碰到异常的个体,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同普通同学一样的关怀与爱,但在关怀中注意观察、注重信息的收集,准确辨别,及时反馈、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对情况严重的及时上报,及时寻求支持,及时转介,从科学实效上关注我们学生的健康,避免将学生心理有问题作为我们逃避工作困难的借口。这样不仅会使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异化,更是对

我们学生人性的摧残。我们辅导员老师在做学生心理辅导时需要:“一个前提(准确的角色定位)、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材与人格完善)、两种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三种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种能力(管理能力,辨别、决断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期盼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教育者的心态,并借助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来实现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与创新,将我们这一民心、良心工程做实、做好。

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们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们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民院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21世纪的政治辅导员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需要足够的爱心与智慧;需要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成熟的思想、淡泊的心境;需要我们这一批一线工作者忠于本职、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011.05.10.

第二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发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基础,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馈关系。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与受动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在正确、全面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个性健康发展的更大时空。德育主要是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上述这些品质以及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育的任务。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服务意识。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转变德育观念至关重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德育观念转变的基础。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人格独立、精神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相融态度的培养,才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也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方式变化的需求。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深入“童心”。同时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给学生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升值道德生命。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少年儿童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可以从活动中直接获取,活动让少年儿童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活动让少年儿童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活动促进了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发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活动还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第三,着力体验,关注情感体悟与情感发展。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影响人、内化人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

第四,加强交流,深入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以往的德育观点认为,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灌输给学生。但是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是需要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来开展的。我们在向学生传递正向价值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有质疑德育的权利,只有了解、把握不同个体的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才能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选择最好的时机和结合点。这样,德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

第五,回归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表面上看,德育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学生必须接受的。但是道德规范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实质。只有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生活,才能体会百味人生,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回归人自身的背景下,我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既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将德育与心育结合起来,做到既关注学生技能发展和身体健康,又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德育与心育协同发展了,就能以德养心,以心育德。

第三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文/古金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刚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结合起来。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智力发展固然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生命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因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基础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小学阶段应重点培育的心理品质有:合群、交往、乐学、会学、自信、上进、毅力、耐性、自律、自理。下面浅谈一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以良好心理素质来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

如我在课室里悬挂学生自己书写的名言书画,办好墙报,以启迪心智;设置竞赛栏、展示栏等评比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立“流动图书箱”,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和好书交朋友等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做人。

三、班级管理、班集体作为一个有着一定规章制度的严密群体,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群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要面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集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宽松、积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充分信任,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再根据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

排除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后进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促使他上进。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自卑心理。一次语文课上其中一位同学读书声情并茂。我带头给他以掌声鼓励,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称赞,使他大受鼓舞。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分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他经常做完作业后还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后,只要班里的后进生有一点点的进步,其他同学都会主动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

树立榜样,提供模仿的正面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认识肤浅,评判能力低,有时不会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向,且自控力差,因此常有“屡教不改”之嫌。其实碰到这种情况,在学生面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一遍好样子”。走进教室,一把横在门口的扫把,一片纸屑,如果班主任俯身拾起来,学生就会从这一动作中领悟到自己应当怎么做。教师的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就起到了健康的教育作用。同样道理,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革命导师、科学家、思想家等人类精英,都应成为少年学生学习的典范,让他们从英雄身上学到自强自立,学到做人的道理。

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四、创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重视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

正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灯,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催人奋进的班级舆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课前十分钟等渠道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结合班里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对事件中出现的不良的心理意识进行分析,向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同学学习,增进学生们对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健康心理的认识。“我能行”“我不怕”“我能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此外,还应适时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挫折体验,使他们明白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若缺乏坚强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将来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不要把荣誉看得过重,失败后重要的是找原因,而不是看重失败的结果。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树立继续前进的信心。

五、动员家庭和社会,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情,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件事。学校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如:以家长学校的名义聘请心理健康专家向家长讲授心理健康常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适当进行心理卫生宣传,督促家长协助学校共同解决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从主动沟通,争取支持的立足点出发,还要积极加强同校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合作。如:卫生健康保健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社区服务机构等。共同努力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坚决抵制不良社会诱因对学生的侵蚀、毒害,确保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文化素质转向了包括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作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也就无可推卸的摆在了学校教育者的面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股特殊而关键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重视并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体会(本站推荐)

初中生德育心理教育的新思路

现代的中学生在课外接受的知识是非常多的,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深深的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许多班主任觉得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心理教育,普遍认为学生太难管理了。其实,学生接受的知识增多了,我们的学生已经与过去的不同了,学生改变了,我们老师的教育观念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学生肯定不能全面接受老师的教育。现代中学生德育心理的教育我们可以从如下思路入手。

健康个性的培养

德育首先是面对具体的每个学生的,必须适应学生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学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逐步形成个性的阶段,中学德育必须抓住这一特点,做使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成熟的德育工作。特别是今天中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形成了不同个性,他们的个性中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内向,没有交往能力;二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准确地把握自己;三是个性古怪,带有明显的偏激和逆反心理;四是缺乏坚强意志力和稳定的自信,如此等等。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开展系列的个性培养教育,交逐步引导他们参与开展系统的“追求自我价值”、“崇尚自重自强”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追求上进、勇于克服困难,不怕遭受挫折的健康个性。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他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寄托着家长更多的期望。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应该去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读,那么学生不会买你的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我试图努力去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了解学生学习之外的其它方面,与他们沟通,交流。在课间,课堂上互动起来,把自己亲切、随和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架子,容易接近愿意和你说心里话。学生熟悉我的同时我也就了解了他们。这时学生也就丛内心接纳和喜欢上老师,老师的批评和建议才听得进去。

二、德育个体健全人格的唤醒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必须是讲求自我人格的个体。中学阶段的德育重要的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人格、珍爱人格。现阶段的独生子女,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缺乏正确的人格意识,有的甚至不讲人格,他们“虚伪”、“油腔滑调”有时“出尔反尔”;有的唯我独尊、过分以自我为核心;有的不讲“面子”,不讲是非。开展“完善自我教育人格”、“提倡自我对象化”的系列教育活动,目的就是唤醒学生自我人格,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准自己的缺点,在班集体、年级和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表现自我,自觉珍惜和维护集体的荣誉。

初中生是一群正在成长和发育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的天空,有明亮灿烂的一面也有灰色暗淡的部分。和你的期望值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不同的事情要区别对待。二00四年担任初三班主任,班中有一名体育班长,是我最得意的班干部,班级的体育活动、两操等都带的非常好,在学生中很有人缘,是一个负责任的学生,他和我的交往也不错,第一个学期学习很努力,成绩在班中总是前十名,他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一个活泼的、好学上进的学生。可是第二个学期事情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班干部干的还可以,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最差时竟然落到了班中二十六名,我感到学生有问题了,通过调查他的朋友们以及周围的同学,问题水落石出,原来他陷入了早恋的“泥潭”中。

我非常惊诧,决定马上和他当面一谈,但是冷静地想一想,我和学生谈什么?难道谈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早恋问题,那样做学生是不会心悦诚服的。彻底解决学生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一个确凿的证据,我留心观察,终于在一天的午休时间载获了他刚写完的一封“情书”,下午放学后我把学生请到了我的办公室,我们之间的谈话刚开始不久,“扑通”一声,我的天哪,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学生跪在了我的面前,痛哭流涕,断断续续地表着决心,同时还哀求我在家长和同学面前给他保密。我当时就惊呆了,教学十多年来第一次碰到学生给我下跪,事情来的太突然,我那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知道使劲地把学生拉起来,口中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快起来,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

我平静下来之后,给他拭干眼泪,我们师生两个面对面坐着,推心置腹地说了很久很久,放学时间早过了,家长担心的电话打到学校时,学生刚刚踏上回家的路。第二天早读时间,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厚厚的有二千字左右的信,信的署名是“给您下跪的学生”。

读罢书信我内心非常感动。当中考结束时,他和她都有顺利地升入重点高中,一丝甜甜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

多年的教学使我明白,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犯错误,我们如果把犯错误的学生直接公布于众,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自暴自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班中造成一种“墙倒众人推”的反面效应,把学生推向更差的一类中去,犯错误学生的背上就如同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连他们的父母都会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而伤害学生的心灵。实际上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都有不完美之处,也都存在成长的潜能,老师如果能以期待的眼光看待那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给他们一些关爱,就会点燃他们心中希望之火,让他们改过重来,一天比一天更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人文关怀,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管理学生有许多方法,但是采取粗暴武断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它只能造出粗暴的学生来。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一点信任,一些期待和理解,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朝霞,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

三、对集体主义这一概念和含义以全新的理解。

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内容,过去一味强调“集体荣誉”,忽视“个人合法权益意识”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情感,却忽视培养学生对集体这个“概念”的具体感受。“自主精神”从个人自身这一角度,诠释了“集体”的真正含义,强调了集体组合的个人责任,使集体主义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而且,“自主精神”所讲的“集体”是由各具特色的个体形成的,个体特色愈鲜明,表现得愈充分,这个集体的整体水平就高。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德育心理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学生思想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变化,教师应该紧紧的抓住学生心理变化的脉搏,把德育心理教育做到学生心里去。

第五篇: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计划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三年级心理健康德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调整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制定有效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心态,培养良好心理状态。

3.联系实际结合教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用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

五、途径和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个别心理辅导

4.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六、奋斗目标: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下载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5篇)

    试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以及身心素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能有机会参加小学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却使我受益良多。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师们......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 “青少年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子课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 海口海港学校 德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归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列,由德育(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统......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一、 概述 1、 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 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创新探索”高级研修班通知+邯郸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 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办公室 中关教素字【2011】04号文件关于举办暑期“2011名师讲坛”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创新探......

    全国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保定市)高级研修班邀请函

    中 国 教 师 发 展 研 究 院 关于举办“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保定市)高级研修班”邀请函各有关教育局培训部门:班主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我校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历百年风雨。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为学校的发展确立新的生长点,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