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概述
1、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意志)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适应现实社会良好。
4、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和环境的同一性)
(2)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内部人格的稳定性、外部行为的稳定性)
5、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三标准)
(1)体验标准: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
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
(2)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
能。
(3)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6、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
(1)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
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2)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3)—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
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
8、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
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自我意识
1、类型
(1)从内容上分: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的认识和评价)
社会自我(2)从心理构成和表现形式上分: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即表现为认识的自我。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所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表现为情绪的自我。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语言等的控制,即表现为意志的自我。
2、发展
(1)对自我的确认(生理自我):8个月——3岁,是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
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
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受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有人称之为客观化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改婴幼儿以自我为
中心的倾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具有较强的“他律性”的特点;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此时,由于青年生理方面的迅速成熟,人际关系的不断扩大以及认识能力的日益发展,使得青年把大部分注意力转投到自己内部世界中去,转投到发展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研究自我,努力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行为等的意识。
3、自我意识的偏差与矛盾(解释见PPT)
(1)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2)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方面,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
(4)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与逆反心理。
4、自我意识的调试
(1)把握适当的尺度
a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行动的结果来认识自己;从以往成败的经验来认识自
己;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
b客观更需积极
c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个体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认识自我,不要受以前的习惯、经历所束缚而形成思维定势,同时还要看到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需
要放眼未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力。
(2)以人为镜,反观自己
a借助他人来认识自我:重视关系亲密者对自己的评价、重视大多数人异口
同声的评价、重视逆耳但有理的评价、重视他人言语、态度前后发生很大
变化的情况
b参考更需主见
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要善于分析他人的评价信
息,从信息获取的条件、对方的特点和与自己的关系等分析他人对自己评
价的客观准确性。
(3)多方比较,全面认识
三、求职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
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抉择→拟定目标→策略实施→反馈修正
(1)自我评估:个性、兴趣、价值观、能力
(2)环境评估:理智地评估这个环境对你的能力成长、资源积累、人际发展、目标
实现等重要方面是否有利
选择环境、改造环境
(3)拟定目标(核心)
(4)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 1)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
• 2)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 3)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 4)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
环境分析;
• 5)组织分析结果。包括行业分析、对组织制度、组织文化、领导人、组织运行机制、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 6)角色及其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 7)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
8)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
• 9)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四、压力管理
1、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呼吸急促、冒汗、坐立难安、颤抖;对压力的心理反应:认知功能:
1、适度压力会提高思考效率,过度压力会使思考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目光短浅,决定草率。情绪反应:引起不良情绪。抑郁症、焦虑症、适应困难等应激性心理障碍。工作成就感降低。重者诱发精神病。对压力的行为反应。
2、心力衰竭的特征表现:情绪衰竭:感到虚弱、紧张、麻木,生理上的不适感,感到自己“蜡烛燃尽”,对工作抱“抵制”态度;自我感觉丧失:对周围人冷漠,人际疏离,不关心,麻木不仁;职业能力下降:常感到无助、绝望、愤怒。工作表现差,常出差错。易跳槽或改变职业。
3、压力管理技巧:改变(C):改变想法:改变行为方式、改变工作形态、改变工作环境、改变人际互动的状态、学会拒绝、请求协助、消除來源。接受(A):接受无法改变的情景和事实、着手改善处境和减少损失。放手(L):看开、放心、放手。管理生活(M):管理思想、管理情绪、管理身体、管理一切可以管理的状态。
五、抑郁症与自杀
1、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2、抑郁症状的归纳:“三低”: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减退
“三无”: 无用,无助,无望,“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
“五特征”:懒、呆、变、忧、虑
隐形抑郁:微笑型抑郁、激越型抑郁。
3、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因素:遗传因素、儿童期的经历、人格因素(自卑、自责、多愁善感的人和过于追求完美的人)、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内分泌变化。
六、自杀与干预
1、自杀征兆:境遇特征: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意动特征: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断意识;情感特征:绝望无助,“进退维谷”;认知特征:知觉状态是“缩窄”;人际关系特征:谈论自杀,寻求出路;连续性特征:长期被动的应对方式。
2、自杀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3、自杀预防具体措施:(1)宏观的社会水平预防:提高公众对自杀的认识水平、加强
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预防工作、培养专业人才、重视预防研究。(2)微观的应激事件的处理:
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实行紧急救助、启动社会和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参与救助、重视对自杀未遂者的干预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药物及其他医疗手段。(3)当临床心理专业人员第一次与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时,应注意以下的干预程序:倾听、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
4、悲伤辅导是针对近期丧失亲人的人,协助他们完成哀悼的任务;悲伤治疗是针对那些悲伤反应欠缺、延缓、过度或过久的人,协助他们辨认和解决障碍完成哀悼的分离冲突。
5、哀悼的四项任务:接受丧失的事实、经验悲伤的痛苦、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到其他关系上。
七、积极心理学
1、主张:(1)反对病理式的心理问题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有三大使命: 治疗
精神或心理疾患;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
(2)主张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3)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2、积极心理学的功能:积极增进、积极预防、积极治疗。
第二篇:心理健康与教育资料
心理健康与教育资料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人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下面整理的是心理健康与教育资料,欢迎阅读~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家长和 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 时向 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
2、与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小学生,通过谈心、交流,深入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与辅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3、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案教育。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持证上岗。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和适合儿童的特点。对辅导的对象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让所取得的资料详实。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学会放松,让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节;学会倾诉。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找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学会行为改变,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良行为进行训练、进行塑造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首先,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看,尽管这两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但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它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有益于为德育工作创设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再次,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并趋于严重的,其中有些不良行为本身就具有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可以认为是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而其根本目标则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完全一致。这就是说,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应当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反过来也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中强调心理教育,除了当前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欠佳、亟待提高其心理水平的原因之外,还因为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广泛的联系,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独特的位置。第一,从范围来看,素质教育是总概念,心理教育是属概念,素质教育规定了心理教育的总方向,心理教育过程促使学生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主要是由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生理与心理等四方面构成,这四者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每一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功能,是任何一方都不可替代的,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点,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就会失去平衡,甚至造成畸形发展。第三,从纵向发展来看,素质的发展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生理水平的、心理水平的和社会水平的,前者是素质结构中的物质方面,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制约,后者是素质结构的精神方面,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而心理水平则是指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它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与教育的 “合金”,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中起承上起下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心理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中是一种纽带,可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强化心理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所必需,也是整体素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第四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发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基础,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馈关系。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与受动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在正确、全面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个性健康发展的更大时空。德育主要是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上述这些品质以及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育的任务。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服务意识。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转变德育观念至关重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德育观念转变的基础。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人格独立、精神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相融态度的培养,才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也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方式变化的需求。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深入“童心”。同时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给学生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升值道德生命。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少年儿童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可以从活动中直接获取,活动让少年儿童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活动让少年儿童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活动促进了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发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活动还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第三,着力体验,关注情感体悟与情感发展。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影响人、内化人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
第四,加强交流,深入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以往的德育观点认为,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灌输给学生。但是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是需要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来开展的。我们在向学生传递正向价值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有质疑德育的权利,只有了解、把握不同个体的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才能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选择最好的时机和结合点。这样,德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
第五,回归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表面上看,德育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学生必须接受的。但是道德规范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实质。只有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生活,才能体会百味人生,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回归人自身的背景下,我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既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将德育与心育结合起来,做到既关注学生技能发展和身体健康,又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德育与心育协同发展了,就能以德养心,以心育德。
第五篇: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清华大学《叙事治疗工作坊》基础培训
交通及餐饮安排
尊敬的学员:
您好!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月8月27日-28日由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叙事治疗工作坊》基础培训,课程开始的时间为8月27日上午9:00,8:20到9:00为培训报到时间,期待老师们的到来!
为了方便大家参加培训并用餐,应广大学员建议,我们将培训和用餐地点作如下通知,以便大家了解校内交通路线及就餐方式,请根据以下内容安排好您的日程,并按时参加培训。
一、培训地点及校内交通
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学生服务中心(C楼)三楼308房间
(紫荆公寓学生服务中心大楼,一般称作“C”楼,因为楼的整体形状呈C型而得名)(清华东北门进入,向前150米,过两个十字路口,在第三个十字路口右转即是)
(1)从西门进入路线
从西门进入(见地图上a线路),请沿清华路一直往前走,走到新清华学堂的路口(地图上标注☆,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左转,沿学堂路,向北走,一直走到紫荆公寓区域,见一大电子屏幕,沿路线右转即是。
(2)从南门进入路线
从南门进入(见地图上b路线),进门一直往前走,走到新清华学堂的路口(地图上标注☆,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继续往前,沿学堂路,向北走,一直走到紫荆公寓区域,见一大电子屏幕,沿路线右转即是。
(3)从东门进入路线
从东门进入(见地图上c1路线),进门一直往前走,走到主楼(有国旗)门前,左转,沿清华路走到新清华学堂的路口(地图上标注☆,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右转,沿学堂路,向北走,一直走到紫荆公寓区域,见一大电子屏幕,沿路线右转即是。
(3)驾车路线
如果您驾车前来,请进东门(见地图上c2路线),在“四角星号”处右转,沿机动车道
一直前行,或者从东北门进入(见地图上d路线),至P位置,路两边可以停车。
然后沿路口往西走,过紫荆操场,即是C楼。
会议地点临时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
温馨提示:由于清华校园较大,如步行,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子,如有租自行车需要的老师,请与工作人员联系。租车的费用为20元/天,押金300元。
二、用餐地点及说明
为方便大家就餐,我们为大家提供订餐服务,请大家在上课前及时到工作人员处交费报名,每餐15元左右,详细方式会在培训现场说明。
同时,C楼周围有诸多餐厅可以用餐,下面推荐的方式都是可以直接用现金的地方。推荐一:
餐厅名称:桃李园地下餐厅及三楼餐厅
餐厅地点:清华大学紫荆公寓西北角(地图上标注“1”的位置)
推荐二:
餐厅名称:紫荆园地下餐厅
餐厅地点: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北边(地图上标注“2”的位置)
这是离C楼最近的餐厅,从C楼出来沿门前的路向北走,即到。
推荐三:
餐厅名称:玉树园一层餐厅;芝兰园一层餐厅
餐厅地点:清华大学紫荆公寓东侧(地图上标注“3”和“4”的位置)
推荐四:
餐厅名称:清青快餐;清青面吧
餐厅地点:清华大学学堂路与至善路的十字路口(地图上标注“5”和“6”的位置)特别说明:
1、本次培训由原来的三天因故改为两天,已交费的老师,我们会现场退款,两天培训费为1400元。
2、本次培训一切餐饮费用由学员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