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劳动就业状况,充分把握全县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近期,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盘点2010年就业,严峻与希望并存,现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一)劳动力资源现状
我县现有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37万人。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有较大比重,35岁以下的占37.07%。
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全县实有劳动力37.15万人。其中:男性19.03万人,女性18.12万人;外出务工14.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12.54万人,所占比例33.76%,从事第二产业9.53万人,所占比例25.65%,从事第三产业15.08万人,所占比例40.59%;县内就业10.09万人,省内务工4.49万人,省外务工9.96万人,国外务工0.07万人。
(二)就业状况调查
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县期间状况的直接表象存在于三个方面:
(一)大量民工陆续提前返乡,乡镇街头、车站陆续出现了到处观望和写满无可奈何表情的人们。
(二)广东沿海一带小型企业业主陆续回乡“渡假”。
(三)地产特色农副产品原料材料收购迟滞缓慢,有的无人问津。县就业局分管领导通过认真了解分析、充分认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汇报,依靠上级和政府为民生及时筹划;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市场工作人员分头下乡、作详细认真具体的调查研究。
综合汇聚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上级主管部门判断和决策依据。他们深信大悟人民的信念与创造力,由此当即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较前卫的动作是:
(一)由政府出面,以镇乡为板块,召集外出创业有成的人士座谈,共商应对金融危机大计,寻找应对良策与出路。大致的意向有以下几点:
1、借助现有市场的产品来实现产业转向、避开不利、及时重组、待机恢复;
2、利用现有资金回乡创业,变以工为主为以农为主,“生意不好整柜台”;
3、充分利用这个短暂“休整”期来弥补原来农民工在文化、电脑科技、生产技术、安全技术、市场生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备后发。当然,细节远不止这些。但由此给了就业局领导和各级政府以充分地自信、他们甚感觉到“金融危机也许是个新的契机”。
(二)认真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所提供的更确切全面的信息以及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建议与指导方针,从中得到启示与支持;
(三)围绕民生生计大事,参照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制订与落实各项服务民生的决策与计划,在宣传、组织、推动、落实的各个环节加大力度,使之快速、稳健、高效进展;
(四)由劳动人力部门牵头、政府出面支持,重新逐步启动原以建立的劳务工作关系,力图恢复与加强合作,为农民工再就业搭桥铺路,在此过程中,一是帮助企业减缓由工薪问题带来的某些暂时压力,鼓励农民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恢复生产、稳定就业。二是提高生产技能,尽量满足企业人员与技术需求,为企业提能减负。三是挂钩培训、待机上岗,做到“磨好镰刀不误砍柴工”;
(五)派出专业人员到东南江淅闽一带寻找新的关系户,有的甚至是关系户的关系户,来扩大就业范围,通过09年一年多的努力,新发掘可就业客户两百余家企业。在过程中有的客户实在是不太景气,但通过交谈、分析市场、相信“下一波”一定不远;果然,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完全有能力、高效率的应对并且利用了“金融海啸”这一历史机遇。
(六)发展过程中,我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京珠高速、麻竹高速、京港动铁等”交通大动脉纵横贯通等有利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09年即有几十户加工制作服务企业在大悟落户,可容纳农民工几百余人。
(七)拓宽回乡创业之路,当好外出创业人士的坚强后盾和永远的大后方。09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行程上千公里,接触千余大悟籍创业人士,为他们回乡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尽可能的便利条件,至今已有几十户回乡办厂,容纳就业约上千余人。
(八)拓展就业渠道、倡导、支持全民创业,县委、政府及部门通盘考虑创业意识的确定来源于内在外因两个方面,如能进一步相应放宽政策,提供现有条件下的便利予以支持,在税收、放贷、运输、手续等方面宽松一下,即可吸引一部分农民在某些方面的投入,最起码能让他本人有事可做、有业可为。至今年底止,类似情况的就业人员约达到上千名;
(九)拓展创业领域、扩大就业范围。在县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眼光从工业板块转向农业板块,帮助他们下完决心,坚信社会需求的提升与转变将会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现在下手、正当其时;现在,承包林木果、从事种养植等以农为主体内容的产业更全面、立体化展开,即减少了闲臵资源,又符合环境保护诸项社会要求。初步统计,至今已有新增此类就业农户上千家,容纳就业人员上万人。
(十)着眼远处,同时也不放弃近处,我县就业局同时派遣工作人员到周边地级市调研,帮助落户当地的大悟籍人士解决人力问题,鼓励资源互补、创业互利,改变应对措施,调整就业人员待遇,提升技能等,吸引就业,取得相应成效。
(十一)许多创业人士在曾经的创业过程中,主要是抓信了机遇,打下了基础,但是面临社会各类其他原因带来的困难如:金融危机、政策调整、发展与管理、社会负担、技能与就业质量提升、产品升级与市场坚持等等,就业局向各个方面派驻了支配联络人员,及时为他们在诸多方面排忧解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较大程度上帮助创业人士知难而进,稳定了产业;同时也就稳定了就业。
目前,我县就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饰、化工、矿业、建材、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几个支柱行业。其中:开发区工业园入园企业32家,已开业企业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从业人员3893人,主要支柱行业有纺织、服饰、化工、建材等,该园区各类企业用工主要以本县城乡劳动力为主;各乡、镇共有大小企业870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家),从业人员近5万余人,主要支柱行业有矿业、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乡、镇各类企业用工主要以本乡、镇农民工为主。
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县目前登记的各类个体工商户有7811家,私营企业有976家;以及对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36家有代表性的企业,22户有代表性的个体从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走访摸底。个体私营企业及其他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城区就业的主渠道,可吸纳1.79万人实现就业。加上招商引进、回归创业、科技型工业和各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达4.47万个,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县城乡劳动力就业需求。
二、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点
(一)截止9月底,全县城乡实现就业人员共计10.37万人,主要集中于二、三产业。除原在岗位就业的9.03万人(含外来劳动力0.37万人)外,前三季度全县城乡劳动力共实现就业1335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42人,城镇新增就业6513人。
(二)我县城乡劳动力就业主要是以劳务输出为主。根据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中,跨省区就业劳动力占69.08%,且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浙、东北、天津、北京等地;本省内就业的劳动力占30.92%,主要是在武汉和本市、县区域内就地就近就业。
(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的陆续开工,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公益性岗位、社区灵活就业吸纳大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有所增加。
(四)劳动力转移就业以体力型为主,收入增加不明显。尽管近年来我县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因资金缺乏,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只能停留在一些简单,费用小的初级工种培训上,对技术含量高的培训专业和市场紧缺专业不能开展培训,因此导致城乡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技能素质较低,外出务工还是以体力型输出为主,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五)一些用工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底、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的企业用工紧缺,还有一些小企业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各类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及其它行业共计可提供用工岗位达10万个,目前本县城乡劳动力已就业的达9.72万人,不含外来就业0.37万人,虽能基本满足县内各类工业企业、其他用人单位及季节性用工的需求,但总体上还存在着就业不充分的问题。
三、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原因 据调查研究,随着工业企业的经营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自身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人力资源结构的偏低及其它原因是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民工荒”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
(一)就业观念陈旧。一是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地处丘陵山区,灌溉条件好,旱涝保收,不愁吃穿。长期以来,受传统“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劳动强度大,环境差的岗位不愿去做;二是因自身缺乏劳动技术技能,在外缺乏劳动竞争力,难以找到合适的且工资收入高的工作;三是部分企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且工资待遇底,导致部分城乡劳动力不愿到类似企业务工;四是新生代农民工因对物质要求较高,生活向城市化方向看起,不愿到企业或工厂一线从事体力工作。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三差”是影响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道坎。一是“基础建设功能差”。我县人力资源市场虽位于县城中心区域,城乡劳动力前来获取用工信息、求职方便,但因基础条件差、功能不配套、作用发挥少,不能很好地适应城乡统筹就业的需求,于国家提出的劳动力市场“新三化”还有差距,难以发挥“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功能;二是“工作人员服务差”。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工作人员全部为兼职,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疲于应付,主动性差,使有限的劳动保障服务功能与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劳动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就业信息传递差”。现有劳动力市场信息尽管已实现覆盖县、乡镇,但运行不规范,企业用工信息和技能培训信息还没有实现充分的共享,传输渠道不畅,难以为城乡劳动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就业培训实用性不够强,缺乏吸引力。企业用工需求和今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缺乏总体把握和预测,无前瞻性、指导性的整体培训规划。一是一些培训机构为完成培训指标,存在应付办班的倾向,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内容单调,缺少有特色、有出路的培训,“订单、定向”培训不多,针对性较差,培训与就业存在一定的脱节;二是县内培训资源分散,尽管数量不少,却缺乏具有一定品牌和规模的培训机构,难以形成培训的合力;三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目光,不愿在培训员工上进行投资,致使培训缺乏吸引力。
(四)城乡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困难多。城乡劳动力尤其农民工的文化技能、素质状况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企业需要高科技人才;二是企业又缺乏留住高科技人才的环境和待遇;三是大批农民工、改制企业的失业人员中,大部分年龄偏大,且技能偏低的占有较大比例,难以被企业招用。
(五)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和维权意识弱。外出务工人员中,由于文化素质不高,绝大部分务工人员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务工盲目性大,追求短期利益严重,企业也不愿接受这些打工“游击队”。
(六)社会歧视、政策不公现象依然存在。虽然目前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政策限制逐步放宽,但在实际中,农民工在就业、生活、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依然没有享有应有的待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基本保障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七)劳务输出品牌规模小,影响力不大。目前,我县虽然先后打造了“大悟建工”、“大悟纺织”、“大悟缝纫”、“大悟技工”等劳务品牌,但是不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都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叫得响、影响大的劳务品牌,制约了劳务输出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建议及措施 针对劳动力资源和用工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就实现我县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对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资金投入。从总体上看,我县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把劳动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辅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推动研究和解决我县广大劳动者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方案,确保就业工作全面、高效运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就业良好氛围。一要开设经常性的咨询服务电话,解释答复有关就业再就业政策问题;二要通过广播、电视、电子屏、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把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各类用工单位;三要继续树立和宣传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积极吸纳就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技能差”是一季度全国出现招工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县也不例外。因此,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进一步健全培训机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二要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三要创新以企业需求为目的,以“订单、定向”为主体的培训新机制;四要强化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五要引导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实现培训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四)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一是加大职业指导力度,提供服务质量,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建立信息网络,解决“信息差”的问题,实现就业信息广覆盖、实时共享和方便快捷,切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就业“春风行动”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提供爱心、便捷服务,最大限度的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配臵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作用。
(五)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创业人员“回乡创业”。把“走出去”和“返乡创业”相结合,树立“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致富一地”、“放出小鸟,引回凤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县实际,鼓励支持返乡创业者将在外学到的先进管理理念、经验技术和淘到的“金”带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
(六)加大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按照国家推行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做好维权工作。一是加快解决建筑等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的规定。三是严格推行就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持证上岗,签订劳动合同的务工人员应积极为其创造条件纳入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范围。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虽然任务艰巨,工作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乡镇一如继往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将继续转变作风、克难奋进、不懈努力,力争使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上规模、上档次,树立我县劳务输出“品牌”,将我县建设成为孝感市劳务输出基地县之一。
大悟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全市(含市开发区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状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市实有农村劳动力236.4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9.01万人、占41.87%;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7.0万人、占32.57%;从事第三产业人数60.44万人、占25.5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3.39万人。按性别划分:男性63.63万人、占56.12%,女性49.76万人、占43.88%。按就业年龄划分:16-25周岁35.78万人、占31.55%;26周岁以上77.61万人、占68.4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89.84万人、占79.24%;高中和中专20.41万人、占17.99%;大专及以上3.14万人、占2.7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1)建筑业44.50万人、占39.24%;
(2)电子通讯及软件业11.86万人、占10.46 %;(3)机械制造业9.14万人、占8.06%;(4)纺织业7.94万人、占7.0%;(5)服装业10.94万人、占9.65%;(6)其他行业29.01万人、占25.59%。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按地域分布 东北26.88万人、占23.7%; 江浙20.88万人、占 18.41%; 西北8.67万人、占7.64%; 西南10.52万人、占9.28%; 武汉城市圈25.84万人、占22.79%; 其它城市20.60万人、占18.18%。
二、农村劳动力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抓好衔接协调
这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是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农村工作决策依据,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多次下乡协调督办,保证了此项工作园满完成。一是发专文、开专题会。5月5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孝劳社[2009]22号),并于5月7日在孝南区召开了全市劳动局长、就业局长和统计人员动员会,专题部署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孝昌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农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协调专班,使调查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提前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7月3日,又在孝昌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孝昌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作法。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及时督办检查指导调查工作。局长张永国同志先后到汉川、孝南、安陆等县市,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检查指导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多次参加调查工作协调会,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专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业人员,讲解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了具体事项和细节问题,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时,为了使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积极寻求农户配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公告,在各乡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措施到位
此次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为保证普查工作进度快、标准高、数据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争取政府协调,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村组干部为依托,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和普查人员培训及动员会。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的调查工作进度,定期下发督办通报,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的氛围,确保了调查登记工作进度。在实际调查登记操作中,各乡镇抽调镇(乡)村两级人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入户统计调查员、基础数据调查员、资料查询调查员。他们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快捷进行。
(三)严格工作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6月底,各乡镇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即转入录入汇总阶段,为保证调查数据录入及时、层层审查把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三个汇审小组,巡回到各地进行指导汇总工作。对统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衔接关系进行把关。在录入之前,要求各乡镇对采集的调查资料认真整理,对汇总数据有明显差错的,要求进行再次调查和复核。孝昌县和汉川市还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了数据统计录入软件,大大提高了录入汇总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转移就业人数的79.2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7.9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77%。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全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8.7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4.21%,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9.65万人,仅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8.51%,整体来看,劳动技能普遍较低,严重缺乏一技之长。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外出的,转移的随意性较大。四是农民工外出就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大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1、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为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乡镇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的现代劳动力资源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六统一”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加快区、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尽早贯通市、县、乡(村)就业信息网,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完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竟争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在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尽力做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各类回归创业主体了解投资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将回归企业纳入工作重点,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补贴。对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提供不超过2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回归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回归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甲方)枣市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服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期间,本协议期限为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义务
1、甲方在就业期间,应主动到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就业登记。
2、甲方在协议期间,要按季报告就业状况及收入动态情况。
3、甲方在协议期间,要配合支持乙方的工作。
(二)甲方的权利
1、甲方在协议期间,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推介、职业指导服务。
2、甲方在协议期间,免费享受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政策咨询服务。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义务
1、乙方应在协议期间,积极主动地给予甲方帮助和指导,并提供下列服务:
(1)进行就业政策指导,提供就业政策咨询。
(2)帮助联系和组织就业方面的培训。
(3)提供就业信息劳务信息。
2、及时审核甲方转移就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并实行限时服务。
3、及时整理甲方在就业期间的相关资料,并列表统计上报。
(二)乙方的权利
1、协议期间,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转移就业的相关资料。
2、协议期间,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配合支持工作。
四、其它未尽事项双方协商解决。
五、本协议一经签订,双方共同遵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
六、甲乙双方签字盖章。
甲方:乙方:
签字:负责人签字: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
移和有序流动,推进我镇农村小康建设。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抓牢抓实。通过普及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扶持,完善就业服务,为全镇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和就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责任明确,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工作。
在认真分析劳务输出在当前促进农民增收中所占的分额,阐明劳务输出对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所起的作用,把劳务输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包村工作队员为各村劳务输出的义务宣传员、组织员,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发动及组织工作与其它工作捆绑进行。例如结合我镇禽流感的防治宣传、法制宣传、由镇包村工作队员深入村屯分发宣传资料,面对面把外出务工的注意事项及外出的方式方法传达到农户家中。我们还注意发挥镇直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统一筹划,统一部署,同时进行。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推动农民外出务工工作的全面开展。
动员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对镇党委和政府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牵涉面广,头绪繁杂。因此,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有经验的村干作为我镇劳动保障协管员,完善我镇劳动保障机构,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我镇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劳务输出的转移就业情况,摸清劳务输出就业底细,更好地引导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劳务输出的转移与就业,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市政府布置的劳务输出任务。
二是在就业观念更新上加大力度。宅土重迁、怕苦畏难、得过且过、贪图安逸、怕冒风险的小农经济意识,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最大障碍,要使得工作有进展,必须下大力气转变农村青年保守、落后和消极封闭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就成立了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的宣传咨询队,深入村屯开展巡回咨询活动,市里有关劳务输出的方针政策及就业信息带到村屯,解除农民的顾虑与疑惑,接受现场报名。自今年2月以来,我镇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劳务宣传、组织工作达180人次,印制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5000多份。通过巡回咨询活动来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和愿望,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达到致富成才的目的。
三是在农民工培训上加大力度。帮助农民,特别是青年,提高职业技能是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治本之策。目前我镇农民一般都有文化层次低、职业技能弱、就业竞争力差等方面的不足,镇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积极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回来的而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青年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今年2月以来我镇开展各种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达19个,培训人员达2529人。
四是在了解传送劳动力市场信息上加大力度。目前许多企业有大量的用工岗位招不到工人,又有许多青年愿意外出却找不到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的实效性、真实性很差,本镇农民的年龄构成、技能特长不能实现有效对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五是在宣传法制法规政策上加大力度。目前农村青年对政府出台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许多优惠政策了解不够。许多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从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外务工的农民由于对劳动法律法规知之不多,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碰壁回乡,心灰意冷,对劳务输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从而影响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我镇在进行培训过程中把宣讲有关法规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目前全镇共计有2107人外出务工,我镇劳务收入达到1053.5万元,全镇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外出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镇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5日
第五篇:20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2012年猴场小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加强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真完成2012年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任务,切实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我校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各项要求,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创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二、目标任务
(一)搞好调查摸底,建好基础台帐。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全乡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我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技能素质、就业状况、培训意向和就业愿望等信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为科学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供依据。
(二)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让劳动力基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同时加强乡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乡劳务服务中心作用,调动村级劳务协会积极性,鼓励本乡劳动力外出务工,乡劳务服务中心与用工单位、个体户积极联系,提供更多用工岗位,确保劳务输出服务质量。
(四)按照就近原则,主要输出地为本乡,一方面降低外出务工人员成本,另一方面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做好外宣工作。按时上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记录。
三、培训对象及任务
党员干部、农民群众、致富能手。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3月起至12月止;
地点:纳雍县厍东关乡猴场小学。
五、培训教师
远程教育管理员。
六、教学方式
主要采取集中播放录像与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培训内容和重点
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培训主体,以开展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进城务工人员在岗、转岗为内容的岗位技能培训为补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抓好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
1、在开展引导性培训方面,要注重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新增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劳动就业的公共知识和务工常识方面的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
2、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转移就业的新增劳动力或青
壮年农民工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下岗职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当前,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确定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重点领域。如劳动密集化程度高,吸纳数量大的加工业、建筑业等工种;以及就业方式灵活、就业门类繁多、就业弹性大的餐饮、家政服务、生活用品维修、营销等服务业。
3、在开展岗位培训方面,要根据岗位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开展在岗、转岗、晋升等方面的培训。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要通过举办日校、夜校、周末学校等形式,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组织开展城市文明生活和农民工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