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精)

时间:2019-05-14 02: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精)》。

第一篇: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精)

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 简 要 汇 报

一、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海门市特困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实施意见》

去年10月份,我们与市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5个部门共同探讨协商,初步形成了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生活五大救助机制的对特困职工帮扶救助的实施意见,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12月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并正式实施。在原有的对特困职工实行优惠照顾的基础上,提高了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救助标准,就医范围扩大到全市各医院,并增加了殡仪基本服务综合费减免30%这一条。

二、元旦、春节期间多部门联动,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

多年来,每逢元旦、春节,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市总工会干部,分赴全市各乡镇,开展送温暖活动,将特困职工的救助款、募捐款送到他们手中,很多结对帮扶单位还捎上米、油及各种各样的年货、水果上门看望慰问特困职工,让他们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好年。这一活动已形成长期制度。同时开通送温暖热线,对困难职工进行紧急援助。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助学活动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市总领导都要带上饮料、书籍等慰问品,去各小学和幼儿园看望特困职工子女,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字去年起,市总还组织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对特困职工子女中新升入高中、大学(大专)的孩子给予一定资助,去年发放助学款1.45万元。今年我们专门邀请了部分家长、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举行了助学款发放仪式,发放助学款1.41万元。学生门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取报效社会,报答父母,让自己的家庭尽早脱贫。

四、加强特困职工档案管理,按时发放特困证

凡核定为特困职工的,都为他们建立了档案,搜集了本人申报表、市总调查核实表等一整套书面材料,一人一档一袋,详细记录该职工的家庭困难情况、工作单位、家庭人口、住址等,查阅起来非常方便。今年根据上级工会要求,将特困职工情况全部输入电脑,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春节后,我们就把所有的特困证和医疗卡都发放到职工手中,让他们及时享受到各种优惠待遇。

五、下阶段工作

1、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五大救助机制,让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2、10—11月做好新一轮特困职工的申报、审核工作。

3、继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工作。

第二篇:批转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苏府„2005‟15号

批转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扶贫

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情况,制订实施细则,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五年二月十六日

关于建立完善市区特困职工 扶贫帮困救助机制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目标,切实解决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生活困难,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在我市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特困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特困职工申报审批管理。我市在职职工特困家庭由市总工会负责认定。其主要标准为:除申领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职工家庭外,在职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上年城镇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二类人员可以确定为特困家庭:一是职工本人或家庭主要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且无就业能力,因自负医疗费用较多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二是丧偶单亲职工家庭中因子女就读公办的小学、中学、技校、中专、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赡养负担较重,无力支付学费致使子女面临辍学的。

各级工会组织要做好特困职工申报审批管理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日常申报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并落实特困职工申报、调查、公示、审批制度和特困职工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特困职工家庭状况变化报告、特困职工年审、特困职工家庭复查、特困职

工解困等管理工作。各级总工会负责每年对特困职工进行审定,符合特殊困难条件的发给《特困职工救助证》。

二、建立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帮助特困职工实现再就业。对特困职工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通过落实我市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开展有效的免费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要提供有关税费减免、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方便简化开业手续等扶持就业的政策优惠,帮助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创业。

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实施就业援助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困难职工、进城务工人员援助中心(分中心、援助站)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就业帮扶,增强困难职工家庭的自救能力。

教育、人事部门应将特困职工家庭中的大中专(职业学校)毕业子女列为优先推荐就业对象,积极探索协商安置与市场就业相结合的特困职工家庭毕业生就业新路子。

三、建立完善生活救助机制,帮助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各企业和各级工会组织要全面掌握所在单位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帮助特困职工申办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职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特困职工生活救助必须坚持企(事)业工会、区(产业)工

会和市总工会三级帮扶原则。加强市和县级市、区两级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为特困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各级工会要充实送温暖资金,通过凭证免费发放生活必需品(粮、油等)等方式,进行经常化的长效救助。注重解决特困职工日常的急难救助问题。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和划拨一定额度的特困职工生活救助资金,为年底、年初集中慰问走访等活动提供财力支持。

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对领取《特困职工救助证》的特困职工家庭,每年通过市总工会集中办理相关手续,给予低保家庭同等的优惠补贴政策(自来水费每户每月补贴5元,使用管道煤气的每户每月补贴5元,使用瓶装液化气的每户每月优惠供应1瓶、补贴5元,电费每户每月补贴10千瓦时)。

四、建立完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特困职工家庭的就医难问题。我市已经制定了医疗救助的有关政策文件,现在关键是抓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全面落实《苏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对特困职工家庭中的参保人员,当年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达到规定额度的,由医疗救助资金给予相应救助。积极探索、加快建立我市少年儿童大病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各级卫生部门以及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苏州市市区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办法》,把特困职工家庭中的非参保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对患恶性肿瘤、白血病、精神病、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对象发放《大病困难就医证》和医疗救助IC卡,依托公惠医院及其协

作机构,落实有关减免政策和各项救助措施,切实减轻特困职工家庭的医疗负担。

特困职工所在的企事业单位要执行国家现行政策规定,认真履行对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义务,提供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五、建立完善教育救助机制,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凡持证的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及初中),学校要全免学杂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幼儿园、市属公立学校(高中、技校、职校、大中专院校)也应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给予减免50%以上的学杂费或酌情全免。教育部门和工会组织要继续发挥在教育帮扶方面的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爱心助学、结对帮扶等形式为特困家庭奉献爱心、提供资助。深入高校学生与特困职工子女结对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切实保障每个特困职工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六、建立完善住房救助机制,对特困职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房管部门对领取《特困职工救助证》的特困职工要参照《苏州市市区居民低保家庭住房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救助。对低于住房保障起点标准的特困职工家庭,给予公有住房减租和补贴;住房使用面积低于住房保障起点标准,且属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革命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等特殊对象的特困职工家庭,按规定分配廉租住房;特困职工家庭住房使用面积低于住房保障起点标准,且属市政府重点工程或实事工程建设拆迁对象的,可按规

定的面积标准和定销商品房价格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居住非市直管公房的特困职工家庭,其产权单位比照执行。

七、建立完善工资监控预警机制,制止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进一步落实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健全工资平等协商等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职工群众对企业欠薪问题的举报,并采取监督、查处、清欠和完善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依法制止和纠正企业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全面执行《苏州市市区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担保暂行办法》,对易发生欠薪现象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园林绿化等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企业实施欠薪保证金制度,保护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的经济权益。

八、深化完善党员干部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机制。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党员干部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要求,市各级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活动的组织领导,全面开展与特困职工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着重帮助解决职工本人及家属的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实施生活援助。帮扶形式可以是一名党员、干部帮扶一户,也可以一个党小组、团小组、工会小组、科室或部门集体帮扶一户或几户,要确定具体的帮扶联系人或部门,切实帮助解决特困职工家庭的重大困难。

九、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机制,满足特困职工法律援助需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法律援助社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让所有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都能获得及时的、合格的法律援助。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应援尽援、尽援优援”,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困职工的法律援助需求,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市总工会要加快组建职工律师团,全面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苏 州 市 总 工 会 苏 州 市 教 育 局 苏 州 市 民 政 局 苏 州 市 司 法 局 苏 州 市 财 政 局 苏 州 市 人 事 局 苏州市劳动和社保局 苏 州 市 建 设 局 苏 州 市 房 管 局 苏 州 市 卫 生 局 苏 州 城 投 公 司 二○○五年二月三日

主题词:职工

帮困

机制

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室,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政协办公室,市

各人民团体,市工商联。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二月十七日印发

共印:三○○份

第三篇:特困职工救助-苏州总工会

特困职工救助

一、申请条件

(一)大病职工,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苏州市户籍、苏州市劳动关系的在册职工;

2、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以内;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劳动年龄段均需参加工作;

4、职工本人或同一户口的家庭主要成员患有癌症、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慢性重症肝炎、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耐多药肺结核、残疾(含一、二级精神病人)、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限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有坏疽、深部溃疡、脓肿、骨髓炎>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等15个病种之一。

(二)丧偶单亲职工,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苏州市户籍、苏州市劳动关系及工会会员的职工;

2、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同一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以内;

3、子女就读公办的小学、初中、高中类、全日制普通高校(含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二、办理程序

1、申请人填写《苏州市区申领特困职工救助证家庭情况调查表》;

2、申请人所在单位工会初审,主管工会复审及所在社区签署未享受低保和低保边缘待遇意见;

3、申请人所在单位公示;

4、区、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报送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

5、市总工会每月集中讨论审核,符合条件者次月生效;不符合者及时通知主管工会,由主管工会告知基层工会,基层工会及时转告申领职工本人。

三、呈交材料

1、《苏州市区申领特困职工救助证家庭情况调查表》;

2、职工本人以及配偶前推12个月的工资收入证明(丧偶单亲职工提供本人前推12个月的工资收入证明和户口本复印件);

3、患病职工家庭提交相应的疾病证明材料;

4、就学子女提供有效的学生证复印件,或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

5、能反映公示位置的照片和公示单原件;

6、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困难职工元旦春节慰问金申领

一、申请条件

1、具有本市劳动关系、工会会员的职工(包括非苏州市户藉的职工);

2、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5倍以内。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病医药费支出较大(个人负担5000元以上),或有特殊生活困难,子女上公办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类、全日制普通高校(含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

二、办理程序

1、申请人填写《苏州市区申领特困职工救助证家庭情况调查表》;

2、申请人所在单位工会初审,主管工会复审;

3、申请人所在单位公示;

4、区、局(公司)、直属单位工会报送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

5、市总工会集中讨论审核。

三、呈交材料

1、《苏州市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

2、职工本人以及配偶所在企业财务出具申请前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证明;

3、患病职工家庭提交相应的疾病证明材料;

4、就学子女提供有效的学生证复印件,或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

5、能反映公示位置的照片和公示单原件;

6、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四篇: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

近日,我们按照市委先进性教育办的部署,组成调查组就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工作,下到部分乡镇、街道、村居以及民政、财政等有关区直部门,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下发统计表格等形式展开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类人员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特困党员682名,约占党员总数的4%,其中农村特困党员320名,城市社区特困党员362名。按性别结构分析,男561名,占82.3%;女121名,占17.7%。按年龄结构分析,49岁及以下的83名,占12.2%;50岁至59岁的246名,占36.1%;60岁及以上353名,占51.7%。

二、特困原因分析

1、因病致贫。特困党员家庭有的因为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因为党员本人或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医疗负担沉重,特别是城市特困党员,因病贫困比例较大,占45%以上。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有特困党员18名,其中有14名党员是因病致贫。

2、年老体弱。这类致贫的党员集中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占农村特困党员总数的75%以上。农村党员中,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60岁以上的党员约占总数的70%以上。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

3、长期失业。“两个置换”改革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党员,由于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失去生活来源。这类党员约占城市特困党员总数的40%。

4、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有的老龄党员子女下岗失业或未工作,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

5、突遇重大灾难。少数特困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自然灾害等,给这样的家庭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限于贫困。

6、生产条件差。农村部分地方生产条件差,土地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如芦山乡大观庙村、罗家岗村、李白溪村等,地势低洼,年年遭受水灾,土地翻砂鼓水,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另外,还有少数党员因生产和就业观念落后、子女就学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有的特困党员家庭遭遇以上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生存条件极为艰苦,急需予以救助。

三、对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建议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关注广大基层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基层特困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为建设富裕武陵、平安武陵、和谐**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目标原则

特困党员救助工作的目标是:以建立覆盖全市、措施得力、长期有效的党员救助体系为重点,保障基层特困党员基本生活,对因疾病、残疾、老弱、灾难、长期失业、子女就学等非主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党员家庭给予适当救助,帮助特困党员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特困党员救助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自救互助为主、党组织和社会救助为辅的原则;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③低标准起步、逐步扩展、分类施救的原则;④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正的原则;⑤属地管理的原则;⑥城乡区别对待的原则。

3、救助范围的确定及产生程序

特困党员救助范围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活标准未达到城市和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线(城市为家庭人均年收入2160元,农村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50元),享受低保的党员;二类是因疾病、长期失业、子女就学、偶遇的天灾人祸造成衣食住行各方面生存条件极差的党员。对于因懒惰、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等主观原因造成贫困的,不纳入特困党员救助范围。特困救助应与党员的一贯表现、遵纪守法情况、所做贡献采取适当方式挂钩。第一类特困党员依据民政部门主管的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的程序产生,做到特困党员应保尽保。第二类特困党员的产生程序包括以下六个步

第五篇: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

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近日,我们按照市委先进性教育办的部署,组成调查组就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工作,下到部分乡镇、街道、村居以及民政、财政等有关区直部门,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下发统计表格等形式展开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类人员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区现有特困党员682名,约占党员总数的4%,其中农村特困党员320名,城市社区特困党员362名。按性别结构分析,男561名,占82.3 %;女121名,占17.7%。按年龄结构分析,49岁及以下的83名,占12.2%;50岁至59岁的246名,占36.1 %;60岁及以上353名,占51.7%。

二、特困原因分析

1、因病致贫。特困党员家庭有的因为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抵御疾病能力较弱,有的因为党员本人或家庭成员身患顽疾,医疗负担沉重,特别是城市特困党员,因病贫困比例较大,占45 %以上。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有特困党员18名,其中有14名党员是因病致贫。

2、年老体弱。这类致贫的党员集中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占农村特困党员总数的75%以上。农村党员中,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60岁以上的党员约占总数的70%以上。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或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取经济来源。

3、长期失业。“两个置换”改革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党员,由于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失去生活来源。这类党员约占城市特困党员总数的40%。

4、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有的老龄党员子女下岗失业或未工作,无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有的党员与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和睦,子女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赡养义务,导致党员生活困难。

5、突遇重大灾难。少数特困党员家庭因突遇车祸、自然灾害等,给这样的家庭带来巨额经济负担或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限于贫困。

6、生产条件差。农村部分地方生产条件差,土地收入微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如芦山乡大观庙村、罗家岗村、李白溪村等,地势低洼,年年遭受水灾,土地翻砂鼓水,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另外,还有少数党员因生产和就业观念落后、子女就学负担重等原因导致贫困。有的特困党员家庭遭遇以上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生存条件极为艰苦,急需予以救助。

三、对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建议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关注广大基层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基层特困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为建设富裕武陵、平安武陵、和谐**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目标原则特困党员救助工作的目标是:以建立覆盖全市、措施得力、长期有效的党员救助体系为重点,保障基层特困党员基本生活,对因疾病、残疾、老弱、灾难、长期失业、子女就学等非主观原因而陷入贫困的党员家庭给予适当救助,帮助特困党员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特困党员救助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自救互助为主、党组织和社会救助为辅的原则;②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③低标准起步、逐步扩展、分类施救的原则;④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正的原则;⑤属地管理的原则;⑥城乡区别对待的原则。

3、救助范围的确定及产生程序特困党员救助范围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活标准未达到城市和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线(城市为家庭人均年收入2160元,农村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50元),享受低保的党员;二类是因疾病、长期失业、子女就学、偶遇的天灾人祸造成衣食住行各方面生存条件极差的党员。对于因懒惰、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等主观原因造成贫困的,不纳入特困党员救助范围。特困救助应与党员的一贯表现、遵纪守法情况、所做贡献采取适当方式挂钩。第一类特困党员依据民政部门主管的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的程序产生,做到特困党员应保尽保。第二类特困党员的产生程序包括以下六个步骤:①党员个人申报;②党支部入户调查,初审资格;③召开党支部党员会议,对申报对象情况进行评议审查;④上报乡镇(街道)和主管部门党委,由上级党委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对申报党员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救助意见和救助金额;⑤由区县(市)委组织部门审定救助资格,确定救助金额;⑥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党员所在党支部党员,公示救助对象基本情况,无异议后正式实施救助。程序审定必须从党员个人申报之日起30天内完成。

4、救助方式、条件和标准对于第一类特困党员,在低保的基础上,分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每月分别给予一定金额固定补助;对于第二类特困党员,根据党员的具体情况给予临时救助。第一类特困党员救助条件为低保对象确定的条件;第二类特困党员救助条件分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基本条件大致包括: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平均水平;②家庭无高档消费品;③子女赡养能力低下;④无赌博、吸毒、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⑤如实提供情况,不弄虚作假。具体条件需根据救助对象的情况确定,如医疗救助必须是患重大疾病,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特困党员。失业救助必须是连续失业达6个月以上。灾害救助必须是生产收入或从事生产经营所得遭受80%以上损失,并未参加意外保险。子女就学救助必须是子女就读大学,且表现优秀的,等等。救助标准按类别分别制定:对于第一类特困党员,城市党员每月补助50至100元,农村党

下载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困老人救助制度(5篇)

    **社区特困老人救助制度街社区孤寡老人监护与救助工作制度为做好社区孤寡老人的监护与救助工作,提升社区文明形象,构建和谐社区,特制定此制度。 第一条 社会事务办负责组织成立......

    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5篇)

    关于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的探讨近日,我们按照市委先进性教育办的部署,组成调查组就建立特困党员救助机制工作,下到部分乡镇、街道、村居以及民政、财政等有关区直部门,采取实地......

    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

    如何建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建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实现职教新突破 10月24日,教育部在青岛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关于如何建立特困离休干部遗属救助机制的调查报告

    关于如何建立特困离休 干部遗属救助机制的调查报告 中共华池县委老干部局○ 党委政府重视,初步建立起特困离休干部遗属生活保障机制。 ○ 老干部遗属积蓄少,无福利住房,生活补......

    粮食局认真做好特困家庭职工救助工作

    粮食局认真做好特困家庭职工救助工作 春节临近,为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粮食局认真做好节前特困家庭职工的救助工作。一是组织人员对全系统在岗和解除劳......

    珠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方案(★)

    珠海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47号),切实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