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2013年7月
“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一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校大力开展“百草园”生物社团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社团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共同进步、办事效率高的集体,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塑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努力使社团朝着“规范化、生活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爱好生物学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实践锻炼机会,为会员做好了学习锻炼的机会,为全校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总结如下:
1、组建“百草园”生物社团,制定“百草园”生物社团章程,做好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交流会的活动,每周一次。集思广益,积极培养、塑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发挥团队精神。
2、帮助了学生学到形象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学习生物学兴趣。可弥补学校正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和能实现程序化和个性化教学等优点。
3、动手操作,观察、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追求的是学生好问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是在新知和旧知比较中生疑。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4、“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标新立异,是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创造往往与新奇、稀奇古怪有关,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维不受限制,想象力丰富,思维定势较少,稀奇的想法层出不穷,这恰恰是发明创造的很好资源,创造力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最高体现。在进行培养这种能力的心理构造时,应着重抓住新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的实验中,在按课本操作之后。有学生议论说:试管可不可以放在人体腋窝处,还有的同学说可不可以把试管放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还有的同学说可不可以先滴碘液,然后根据蓝色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判断,对这些组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们就得出这样的结论:①试管夹在腋窝处也得到同样的结果;②放入不同的温度,得出的结论是温度是本实验的关键;③先加入碘液的根据蓝色的变化,得出温度过低或是过高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只有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5、“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让学生拥有自信,激发了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成。自信心是成功的动力,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毅力去探索,并且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感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是这样鼓励他们的:“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再试一试,你可以,你能做好。诱导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在生物科学探究性学习小论文研究项目上,我们先后有郭琪、李小晶等同学在平度市和青岛市获奖。许邦昊、李小晶等同学在青岛市组织的生物创新大赛中获奖。
第二篇:百草园文学社团经验介绍
课题实验交流材料
《百草园》——创新的天地
——创办社团及小报的经验交流
吴 娟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百草园》——创新的天地
——创办社团及小报的经验交流
吴 娟
“百草园”文学社系我校大型社团之一,它主要面向全体师生,同时也面向家长社会,面向各级各类兄弟学校,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并起到桥梁与纽带的沟通作用。其核心刊物为《百草园》。
“百草园”文学社前身为“三味”文学社,创立于1998年12月,成员由2000届文科班学生构成,社长宋爽,指导教师刘旭东,并创办了社刊《三味》语文手抄报。
经过初步尝试,学校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了“百草园”文学社,顾问为我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刘玉书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永强,社长为王妍(学生),副社长李维国(学生),语文教师刘旭东担任社团文学刊物《百草园》主编。之后不久,其成员进一步扩大,面向全校师生。“百草园”文学社成为我校第一个大型社团,《百草园》也成为我校第一份正式编辑打印师生稿件的小型刊物。
2004年9月第二届《百草园》社团委员会及编辑部建立:顾问马长君(校长)、程永康(副校长)、张永强(教研室主任),社长孙牡丹(学生),副社长周丽(学生),主编刘旭东(语文教师),编委若干。
选拔条件:
1、思想要求上进
2、热心公共事务
3、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强
4、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5、书法方面较好 选拔方式:
1、学生自荐
2、教师推荐
“百草园”文学社从建立之初就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厚爱。
《百草园》小报是一份以文学练笔为主的综合性小报,它的读与写的对象主要是一中的广大师生。举凡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可以尝试,以我校师生文学稿件为主,兼收新闻、通讯、时评、教师论文、学生社会调查以及各形各类娱乐稿件和图片等,只要符合选稿标准——短小、精美,深刻、新颖,就可以在这芬芳的园地留下痕迹。
开创这个天地,就是为了我校学生能够有自己的一个创造的空间,培养写作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发表作品”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因为满足成功的欲望是激发写作兴趣最得力的措施。
稿件一般是学生自己投稿,或者是语文老师从学生作文及周记中择优推荐,有时也专刊发表学校征文比赛的优秀作品。每期首先向各个语文老师征集稿件,然后语文老师从自己所教学生的作品中选择较优者,送交主编,或者由各班学生记者收集作品,上交编辑部,由学生进行审稿,主编根据每期主题和版面情况,进行再次选择,然后进行打印、编辑、排版,并进行简单点评,指出闪光之处,让学生明白所以然,最后进行校对检查,送至印刷室。
这份小报平均每月出版两或三期,每期约2000——3000字,由学生通讯员向全校分发。至今共出版近70余期。
每次小报出版完毕,编委们常常讨论得失,商量下期所出内容及改进行之处,希望小报越出越精,越出越丰富,越出质量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通过组稿,锻炼了自己交际的能力;通过审稿,锻炼了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通过版面设计,锻炼了自己创新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锻炼了自己反思的能力;通过创作,锻炼了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通过《百草园》文学小报的系列活动,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收获颇多。
同时,语文组以《百草园》文学小报为依托,举办了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征文比赛,征联比赛等等,极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百草园》编辑部学生成员虽然几经变动,但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宗旨,让生命在百草园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放飞。
几年来,学生近千篇文章发表在文学小报上,反响良好。现在它已成为我校必不可少的一份精神食粮,成为西部瀚海中的一颗新星,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为学生写作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信“百草园”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作文创新培养的几个途径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中学生作文要求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入手,以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新意,富有个性。
首先应该从阅读入手。
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还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叶圣陶也认为:“积累丰富而为文始饶。”不必多说,由此便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读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决定着他们的作文水平。视野开阔,也才会有所创造。
因此学生应该博览群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不断从前人的精神遗产中获得创作的营养,激发创作的冲动。
其次从生活入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亦可用于作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乃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中除了阳光雨露,还有风霜雷电。而人性也像杂货店,既有真善美的东西,也有假恶丑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融入自己的作文之中,或悲或喜,或苦或乐,这才成其为真正的人。
叶圣陶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应该把作文视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只有如此,才会像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三从心灵入手。
作文如欲创新,最关键的是要人文合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表达。作文,其实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淌,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要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冰心也说:“‘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特别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自己想说的话,“童言”应无忌!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就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因此“真与诚”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说真话”才使人信服,“写真事”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感动别人。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因此,教师不要注重传授什么方法技巧之类,也不要用某种模式标准之类约束学生,而应解放自己的思想,积极探索尝试,努力开拓心灵的空间,自身能够大胆探索,对现有模式不迷信,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并且给学生的思想松绑,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意,细心呵护其创造的灵性,可以“小桥流水”,可以“大江东去”,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自由表达,不拘一格,只要是心灵的释放即可。
而要实现学生作文的创新,主要的实践方式就应该是写作随笔。学生写作随笔可以把自己摆在写作主人的位置上,不必靠老师“逼迫”,就能够发挥出内在的能动性,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全身心沉浸到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
笔者在实践中,以“我手写我心”为宗旨,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同时让学生自行设计随笔“封面”,写卷首语,给自己起笔名,设计各种栏目,运用各种文体方式,把自己的随笔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杂志”。
而随笔写作的检查反馈,教师则周周批阅,评语充满激励,富有人情味,让学生感到一种人格的平等。学生之间也进行评阅,相互借鉴,分享成功的喜悦。
当然教师本人也应成为示范的榜样,只有如此,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佳作才能“春色满园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
培养作文创新兴趣的几点做法
刘旭东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兴趣是学生创新写作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只有激发写作的浓厚兴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化
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写作,即古人所谓写“放胆文”,学生可以自由地倾吐胸中的积蓄,“我手写我心”,目的就是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敢说真话,敢抒真情,提倡“思想无禁区,作文无模式”,给学生一种自由感、畅快感,让他们能够愉快作文。
心灵的自由度决定了写作的张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最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具体实施当中,笔者让学生从高一阶段就开始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并尝试让学生写自命题作文。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写作热情极高。
二、趣味化
学生写作并不单纯以组装成文为活动的全部,同时也希望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获得一种乐趣。如果训练方式等新颖而独特,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写作热情,促使他们能细心观察生活,并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因此,笔者努力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设计各种写作活动,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宣泄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者进行联想、想象等等,以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作文的冲动。同时,笔者创立了“百草园”文学社团,创办了一份文学小报,来激发学生创新写作的浓厚兴趣。
三、多样化
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多样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我尝试把写作与阅读、说话、语文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比如写读书随笔,口头评议,语外活动练笔等,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全息互动。
其次作文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作随笔,创办手抄报,故事接龙,征文比赛,一句话写作,竞选广告等等。
第三采取文体形式多样化,不单单限于某一种文体,而是各种样式都能让学生进行尝试,比如散文,诗歌,戏剧,小小说,诗词,对联,应用文等。
第四是批改方式多样化,诸如老师面批,学生互批,学生上台讲评,师生共评等。
最后是“发表”途径多样化。学生作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不同层次和时机予以发表,这对学生兴趣的的激发,效果颇佳。
四、示范化 教师写得好,才能指导学生写得好。教师亲身参与其中,可以在心理上接近学生,指导因而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只有接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启发效果才能更佳。叶圣陶就认为:“这无非是希望教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也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实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就有一回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示之以范,要教学生写出新意来,写出点“味儿”来,只有教师“现身说法”才有效果。同时,教师热爱写作,无疑也会给学生以情感的推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既然教师写作“下水文”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主要自备一个本子,进行自由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情感,有时也与学生进行同台竞技,“以文会友”,交流心得。
五、赏识化
根据心理学原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认可和重视,而赏识则是培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它给学生的是一种愉悦,学生在这种愉悦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尤其是批阅过程中,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采用富有人性化的批语,启发性与赏识性相结合,以鼓励为主,尝试颁发奖状,如“创意奖”、“进步奖”等,公开表扬,“发表”作品,上台讲评等。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就能创造奇迹。
实践表明,教师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会朝着教者所期盼的方向努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视。
六、成果化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每门功课的愿望,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乐写的动力来源于成功,来源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满足。
叶圣陶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因此,要让学生以写作为乐,就必须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即激励其强烈的发表作品的欲望。
在实践中,笔者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的作文能在不同层次给以不同形式的发表,或打印传阅,或墙报张贴,或班级朗读等,接受同学品评。平时笔者把学生修改成功的作品发表在校内文学小报上,在学期末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筛选编辑,命名作序,装桢设计等,力争实现学生的作品成果化。尤其是要鼓励学生进行投稿,努力让自己的作品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这对学生创新写作兴趣的激发是非常大的。
总之,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有了兴趣,有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作文的创新也才成为一种可能。
满足需要与作文教学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内容提要: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要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关键词:需要,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心理学化,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认识到写作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富有个性的脑力劳动,因此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到写作主体――学生的研究上,放到学生的写作心理研究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理论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就在于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即作文能力的提高就在于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从写作目的来看,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社会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也称为“交流”、“传播”、“沟通”,现代科学的语文观念就认为,写作的文章是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文化交际物,它传递信息,沟通人类社会的联系。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也深刻地指出:“写作就是向读者提出吁求,要他把我通过语言所做的启示化为客观存在。” 因此学生作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工作和生活,所谓“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叶圣陶语),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为文之道――应用。这同时也是在获得一份“话语”的权力,作为独立的社会分子发言的机会。
二是自我表达;
学生写作除了具有社会功能之外,也有发抒自我的渴求。如果说前者是“为人”,后者则是“为己”,即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尽情地让情感宣泄,表现自己的个性。
萨特认为“说一个人写作只为自己,那不符合实际。只为自己写作是十分糟糕的”,但我们同时也得承认写作并不完全是为了与他人交际,应该允许自己就是自己的读者,而且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个人需要有个独立自由的天地,能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让自己的思想、情感随意流淌,显出真实与本色。
从写作全程来看,学生的快乐需求至关重要,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写作过程需要有趣
学生写作并不是单纯以组装成文为活动的全部,同时也希望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获得一种乐趣。如果训练方式等新颖而独特,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性,就可以激发极大的写作热情,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作文情境,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者要处理生活中某种迫在眉睫的问题,或者是宣泄自己的某种积蓄,宣示自己的某种情感等等,是有所为而发,有所为而写,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作文的冲动。
二、写作结果需要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每门功课的愿望,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乐写的动力来源于成功,来源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则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满足。
马斯洛曾经描述过成功这种“高峰体验”:“它可以朝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体验成功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在不同层次上不同时间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而要满足学生的诸多心理需要,就要注意写作活动的情境性、趣味性、实用性、开放性、自由性等,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因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语),让学生以写作为乐,就要激励其强烈发表的欲望。
因此,学生写出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远远不是作文的终结,而把它修改达到一定层次给以各种形式的发表,或打印,或张帖,或朗读,接受同学的品评,得到鼓励或批评,再琢磨修改或重新构思,这才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
我的教学理念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体现交往性,体现本色性。
一、体现人文性
所谓体现人文性,即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追求学生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在思想精神上,人格个性上独立的人。从生命的高度看,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个生命,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所进行的是生命的交流与沟通。现代教育倡导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倡导教育的民主化与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教师应努力遵循这个最高价值。
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养成,实际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从三个维度考查教育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不是“教书匠”,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未来的设计者,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所在,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而发展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扶着学生走”变为“引着学生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情感化的问题。传统教学以学科为本位,缺陷之一就是非情感化,结果就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结果造成了人的异化,教师要努力对这种状况予以改变。
二、体现交往性
现代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与对话。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交往,即在相互沟通中,通过“对话”,学习知识,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可以说,教育交往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所提倡的“对话法”,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真正的交往。
通过对话与理解,师生建立起平等、自由、宽容的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主体关系。简而言之,对话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基础上的,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
对于教学,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诸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等。其中文本则是对话的核心对象,尤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成为教学的重心所在。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沟通,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味、审美的格调等,或认同,或共鸣,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实现心灵的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就是“学长”,是在教学生学,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助手、促进者和鼓励者,向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努力体现“教法是为了学法”的教育观,实现交往的教育目标。
教师要努力在这种交往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三、体现本色性
所谓本色,是指教学应该体现学科特色,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实践的原则。
首先是体现学科特色: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有把握了它,才不至于偏离现象。
比如语文学科的特质,即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标志,则必须站在言语形式的角度进行考虑,因为语文学习,其实主要就是围绕言语形式来展开的。只有语文课,才是以言语形式为切入口的,让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引导学生“因文解道,因道悟文”,这样才符合母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回归语文课的特色。因此,只有把握学科特色,才不至于使教学失却本色。其次是注重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否则就是一种异化和背离。
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要立足课堂,同时还看到其他各科、校园、家庭、社会,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教学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入了充实的活力。
因此,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是教学本色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强调实践原则:
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多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教学的本色化追求。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意即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知识的学习对于语文来讲永远是辅助的,学生的实践才是语文课堂的主流。
语文教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总之,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上述这三个方面,即人文性,交往性和本色性。
第三篇:生物社团教案
如何学好初中生物
使用时间:9月13日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就要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①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是怎样的?②叶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细胞在形状、排列状况和内部绿色颗粒多少等方面有什么不同?③叶脉细胞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这些细胞是怎样排列的?
2.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
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
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3.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4.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正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例如有位中学生学习了嫁接的原理后,课下不断实践,很快提高了技术,一个秋天就与家长一起嫁接了近万枝桃、梨苗,为当地的庭院种植业作出了贡献。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昆虫标本制作
使用时间:9月15日——9月18日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实验,但是由于昆虫一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与昆虫的生活季节不同步,加之学生普遍缺少毒瓶、展翅板,标本盒等用具,致使该实验难以完成。为了保证这一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在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和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总结了几点可行的经验。
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针插和液浸。对于昆虫来说,一般多采用针插法制作标本。
用针插法制作标本都需经过下列8个步骤:
1.杀死
要想制作形体完整、色彩和形态都栩栩如生的标本,常常需要用刚刚捕捉到的新鲜活虫,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击倒力强的杀虫剂来自制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采用广口的玻璃瓶来制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软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蚀的橡皮塞。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后将药液倒入,以达到刚好饱和,药液不外流为度,再用厚长纸或软木片将药层盖住。纸片或木片上要有几个透气孔,使毒气能够透出。
2.去除内脏
在制作标本前,必须先将昆虫的内脏取出,便于针插后能迅速干燥。但像蜻蜓中的豆娘那样身体极细的昆虫,则可不必去除内脏。
解剖时,可用镊子直接从虫的颈部和前胸背连接膜处插入,取出各个脏器。或在腹部侧面沿背板和腹板的连接膜处剪开一个口子,然后用镊子取出脏器。
接着用脱脂棉捏成一长条状的棉花栓,用镊子将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虫腹腔内,保持虫体原来的体形。
3.临时保存
昆虫被毒气杀死后,应尽早将其从毒瓶中取出,除去内脏后,放在预先制备好的棉花纸包内,以避免携带时使虫子遭到挤压而变形受损。
棉花纸包的纸,宜选用吸水性好的,将其剪成方块,大小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虫体为度。脱脂棉可扯取一块约0.5厘米厚、比纸稍小一点的小块,压平后放在纸片中间。
最好再备一小张白纸附置在脱脂棉上,作为临时棉签,以记载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等。
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在将虫子取去内脏之后,将其临时包裹在里面,防止其受到损坏变形。
保存期不宜过长,应在1~2天内,注意及时将包打开,让其通气干燥,不使变质。
4.还软
干燥变硬后的虫壳一般都会发脆,若不采取措施使其软化,很可能一碰就会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针之前必须使其还软。
还软的方式是:用玻璃换软缸或别的器皿,底部加进蒸馏水,加入几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虫子,加盖密闭2~3天后就可换软。
没有换软缸设备的,也可直接将虫浸于温水中,用热气也能使其还软。
5.针插
固定昆虫标本用的昆虫针,系用不锈钢制成。
对于死后还未干燥变硬的或是还软后的昆虫,就是用上述的针将其固定起来的。使用哪号针,应根据虫体的大小来定。
插针开始时,先将要制作的虫体放在刺虫台或桌缝上,再根据虫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号针,昆虫针插前翅基部背中线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虫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线偏右方,其他昆虫插中胸中央。
6.整姿
完成针插后的昆虫,还须根据该种昆虫最正确的姿势,对针插后的昆虫作局部调整,如翅膀的位置、虫足的弯曲度、触角的伸长方向等逐项加以调整,使其完全与活昆虫具有相同的姿态。
有些昆虫爱好者喜欢按他所喜欢的姿态来固定昆虫,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适当调整昆虫身躯、翅、腿或触角的姿势和位置。
7.干燥
当插针和整姿之后,下一步就可将昆虫放置到安全通风出去干燥一段时间,这个阶段一般需时1~2周,就可以完全干透。
8.防腐和保存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制成的昆虫标本上加放适量的防蛀防霉药剂,然后插上标签。若标本的数量较多,则需分门别类将标本置入标本盒内,将其置于避光的干燥处保存。
若需要制成昆虫生态景箱,还可将昆虫标本与经过干燥处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个玻璃罩内,也可配置在其他艺术镜框中。
植物标本制作
使用时间:9月20日——9月26日
要采集制作植物标本,需准备植物标本夹和吸水的草纸,标本夹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木条做两片网式架,架上要留有可绑绳索的头,两条木架之间放吸水的草纸,用绳绑好随身携带。
全株植物(包括根、茎、叶、花)采下后,先将花瓣整理好压放在草纸上,然后将茎、叶整理好,每片叶要展平。不能因为叶多把叶子摘掉,一部分叶要反放,这样压好的标本叶正反面均有。如果茎、根太长超过标本夹的长度,可将茎或根折压在纸上,然后在上面铺几层吸水草纸,用木夹压紧绑好。
植物标本不能在太阳下晒,这样容易变色,压在标本夹内的标本每天要翻倒数次,每次换用干燥的吸水草纸,用过的纸在太阳下晒干以备下次翻倒时使用,标本夹压标本主要是靠吸水草纸,将植物的水分吸干。压好的标本,花、茎、叶的颜色不变。压好的植物标本可用来做教学用品和装饰品,别有情趣。
也可将植物标本压制在有机玻璃内,制成人造琥珀,这样保存的植物标本色彩更为鲜艳。
在野外活动如果你没有带标本夹,用餐巾纸或卫生纸代替吸水草纸,夹在纸板或塑料箱板中用绳绑紧也可,或将植物的叶或花夹在笔记本中。叶子
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植物标本是植物教学和科研的一个重要手段,植物标本的制作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植物标本的制作主要过程是采集、整理、装作、标签和编号等过程,现将几种植物标本制作介绍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
1.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而后合为一标本。
2.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健壮植物,不采变态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点的典型枝,不采徒长枝、萌芽枝、密集枝等。3.保护好所采集的植株。把采集到的标本放到采集箱里,如植株较柔软,应垫上草纸,并压在标本夹里。
4.要给所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并注明所采集的地点、日期及采集人的姓名,并且记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如陆地、水池、向阳、气味、颜色、花的形态、乳汁等。
二、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
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可分为台纸式和固定式两种。
1.台纸式
工具:标本夹、枝剪、小刀、记录本、笔。
材料:台纸、标签、草纸(或报纸)
把标本夹的一面放在桌上,上铺几层吸水性好的草纸,把采集来的标本放在纸上,加以整理,主要把枝、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较长的标本可折成两三折放置,然后放上标签,再盖上几层草纸,这样,可使每件标本间隔着几层草纸置放,最后将标本夹的另一面也压上,并用绳缚紧,拿到阳光下晾晒,每隔一定时间(24小时)用干草纸换去标本夹里的湿纸,连续换5天左右,标本就会完全干燥了,最后,把已经干燥的标本分别固定在台纸上,并换上新标本,标本上要填写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和日期、采集人的姓名。这样,一件台纸式植物标本就制作完成。
2.盒式
工具:尺、枝剪、刀、粘合剂
材料:硬的透明塑料板、吸水纸、透明胶。
将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用枝剪、刀修剪,剪取枝叶茂盛带花的部位,小的植株可保留全株,所取植物标本一般以高度25公分为准。用毛刷在清水中轻刷标本各部分,而后放置吸水纸上并置于阴凉通风处凉干。
根据选好的标本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刀将透明塑料板割出盒的盖和边盖,量取一硬纸板(三合板)做底板,然后用粘合剂粘合成一透明的盒状标本盒。
把已经干燥过的植株放入标本盒里,用透明胶粘合在底板上,贴上标签和编号以及采集人和采集地点、日期。
三、花的标本制作 工具:枝剪、500ml烧杯、较大的玻璃瓶、培养皿
材料:8#铁丝、木制底座、硅胶、硬纸板、回形针
取一段8#铁丝并盘旋,而后把盘在中央的一头拉起,使铁丝成盘旋状,再把拉起的一头铁丝插入花柄中,用硬纸板围成一圆筒,用回形针别住,圆筒的长度和直径以能罩住花为好,把花连同盘曲的铁丝放在培养皿中,用圆筒罩住,向内灌入硅胶直到淹没花为止,筒上盖一玻璃片,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而后放在大容器中,抽去纸板圆筒,硅胶散落,露出脱水后的干花。把干花连同铁丝插入木制底座,放入玻璃瓶中,加盖,用蜡封口。干花标本制作完成。贴上标签、采集地点和日期、采集人姓名。
四、蕨类植物标本的制作
蕨类植物有世代交替的生理特点,应采集孢子体(无性世代)和配子体(有性世代)的植物体。
采集孢子体以夏、秋为宜。可全株采集,孢子体及孢子体上具孢子囊群的羽片,可压制成腊叶标本。原叶体及带有幼小孢子体的原叶体,宜制成浸泡标本,可先将标本置于5%硫酸铜溶液中处理一昼夜,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放在管口瓶注入5%福尔马林溶液,再用蜡封口保存。把制成的孢子体腊叶标本和配子体浸制标本按顺序装订于同一标本盒中,贴上签即可。
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使用时间:10月10日
(1)材料 水槽、软毛刷、树叶等。
(2)制作方法
将树叶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放在温暖的地方。几天以后,水渐渐变色,会发出臭味。换水后继续浸泡,泡到叶肉与叶脉脱落为止。如果没有脱尽,可以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然后用清水洗净放在玻璃板上晾干。夹入标本夹,注上名称、采集地点、时间及制作人,就成为标本了。
种子标本制作方法
使用时间:10月12日
种子类型很多,有的是单一的种子,有的是果皮和种子愈合一起所成的果实。
不同的种子要单独处理保存。所用的种子必须是完整的和干燥的,如果种子含有较多的水分就进行保存,那么将有发霉变质的可能。所以,获得种子后,应先晒干,也可以自然干燥或者烘干,然后装入瓶中,用磨口瓶塞盖严,最后在瓶壁上贴标签,写明种子名称。
第四篇:2011年百草园活动总结
关怀爱护青少年 为成长注入阳光
——XXXX百草园2011年工作总结
“我们参与,我们快乐”现在它已成为社区协调各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平台的动力。为了让社区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社区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列入百草园活动的重点,今年节假日、暑、寒假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共吸引了300多人次参加。社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缤纷七月 红色主题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社区开展了“七个一”红色主题活动:看一次红色电影、进行一次红色之旅、听一次红色故事、捐一本红色书籍、讲一次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开展一次红色征文活动。7月6日,社区以“百草园”学堂开课为契机,邀请夕阳红支部成员老同志XX给学堂的同学们讲解红色故事,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XX通过讲解老革命的光荣事迹让同学们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7月12日,同学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及五老志愿者的带领下先是参观XX国防园,同学们全面了解人民军队的光辉战史和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历程,在模拟场景重现和历史图片述说中重温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近现代史;接着同学们又参观了双博馆,XXXX的历史变迁让同学们领略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陈列的文物见证了XXXX的繁荣昌盛。通过参观国防园和双博馆,社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国防意识,激发同学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热情。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学习红色经典革命故事,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革命历史,7月20日,XXXX开展“我爱读红色之书”读书捐书活动。此次读书捐书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们来参加,这次活动不仅增加了社区图书馆的藏书量,而且形成浓厚的“我爱读红色之书”学习氛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同时,同学们在社区多功能室内开始了精彩的红色故事演讲。
二、同心携手 共迎创建
为加强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XXXX以“百草园”学堂为载体,邀请夕阳红支部的老同志来讲文明礼仪知识,将文明礼仪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讲座,使学生们懂得基本文明礼仪,为营造XXXX市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为了广泛普及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8月5日,社区邀请XX义工队志愿者心理专家XXX老师在社区三楼会议室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X老师通过场景意想的方式来观察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讲座加深了未成年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知识整体水平。为了更好的服务同学们及家长。每周日,X老师都会在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内对个别学生、家长进行单独交流,以关心、爱心、耐心为指导方针的解决良方,帮助孩子们在童年时光中健康成长。
8月8日,小朋友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和XX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以“我爱我家,和谐XX”为绘画主题,用稚嫩的小手将自己心中的家乡生动的描绘出来。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承载着孩子们心中美好家乡的梦,这也更加激励我们要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不断增强共建和谐邗上的决心。
8月8日当日是农历“立秋”,社区按民间习俗准备了西瓜,在社区XX会议室举办“大爱XX,相约立秋”活动,邀请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同吃西瓜“啃秋”。每到立秋,家家都要吃西瓜,意味着将“秋老虎”吞进肚中,社区举办这次活动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让爱在社区传递,让幸福在文明的XXXX传递。
三、团结拼搏 玩味无限
每年的暑假是青少年放飞梦想的时候,而这些梦想十有八九会在“百草园”实现。今年社区还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之中,引导青少年投身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践体验、陶冶情操和锻炼意志,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8月10日,社区在XX游泳池举办了一场别样的水上趣味运动会,来自社区“百草园”学堂的3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比赛,尽享水上世界的欢乐。本次水上趣味运动会共设置了水上排球、划板游、水上抢乒乓球、水上拔河、水上夹气球五个比赛项目,均以团体赛的形式出现,以突出对青少年的技能、技巧及团体协作精神的考验。8月17日社区组织开展以“我动手,我快乐”为主题的“百草园”活动。活动场地分为四片,有做手工制作的、画国画的、动漫绘画的、写书法的。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创意想象能力,同时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8月24日,社区组织“百草园”学堂的孩子们来到XX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参观学习。在边防站长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武警战士宿舍,摆放整齐划一的物品、一尘不染的地面、明亮洁净的门窗,边防战士无可挑剔的内务让同学们为之赞叹,随后边防检查站的战士们为同学们表演了他们平日的基本训练课目,并给同学们演示各类枪械的使用方法。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也让他们学到了奉献、勇敢和坚强,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会把这些好作风、好传统带到校园里,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好少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年 “百草园”活动结束了,今年同学们交来很多自己的作文和书画作品,社区结合活动表现评比出了最佳优秀学员,同时今年 “百草园”学堂的系列活动受到XX多家报纸的争相报道。今后社区将一如既往的围绕“幸福社区”建设,积极引导青少年用心寻找幸福,用心感受幸福,用心珍惜幸福。
第五篇:天大附中生物社团工作总结.doc
2013-2014年生物社团工作总结
今年,我校高二生物爱好者成立了生物科学社团。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我社团成员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积极组织活动,进行了营养早餐的尝试,鲜切花的保鲜,及植物种子的发芽试验和自然界中植物发芽的观察。
通过一学期的社团工作,我协会工作总结如下:
1、万事开头难,纳新是关键
纳新作为协会的第一项活动,我年级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高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为我社团做出了大力的宣传,但在努力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纳新过程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为新生讲解协会的日常活动及协会的特色。纳新过后,我社团成员经过考虑,总结经验如下:(1)社团的宣传是必要的。(2)选择有创意的宣传方式,并利用好学校的资源。(3)打出社团的特色,以事实吸引新会员。(4)与其他同规模,同性质的社团共同合作,扩大纳新规模。
2、活动很必要,锻炼是目的
我社团在这个学期中举办了生物发芽的观察,鲜切花的保鲜及生物知识的普及等活动,并联合其他社团共同举办了部分活动。活动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在活动中的锻炼是最重要的。通过举办活动,我们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在挫折中我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锻炼了能力。在今后的活动中,协会应该注意发展每一位会员的长处,使每一位会员的能力得到施展,并使之建立起主人翁的意识。
3、数目不在多,特色最重要
本学期中,我协会积极举办了一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部分活动的特色不明显,导致活动效果与预期效果有所差异。通过平时对协会会员的了解,总结如下:(1)活动不在多而在精。举办活动应结合社团特色,切记盲目举办活动,而脱离社团的特色。(2)活动前的宣传是必要的。社团的活动往往不仅只是针对社团成员的,因此活动的前期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的宣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另外,活动的宣传更加要突出社团以及活动的特色,并加之以有创意的宣传方式。
4、社团是我家,团队共发展
本学期的社团工作中,我社团不断了解会员的心里动向,并努力做到保障会员的利益。同时,一个协会,不仅是一些有兴趣的人简简单单的凑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更加容易成为朋友。半年的相处,我社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物文化,为社团工作增添了几分温馨。通过总结,我们认为,一个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会员的努力,团队的合作是活动成功的重要保障。除了必要积极举办活动外,每周的例会是必要的。例会是促进协会成员感情的重要纽带,更是团结会员的重要桥梁。
本学期中,我社团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修正社团的发展方向,使社团的工作趋向稳定,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社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生物社团
2014年0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