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

时间:2019-05-14 02: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

第一篇: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

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

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 郑毓信

笔者近期参加了两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听了十几节观摩课。在此,无意于对这些课例进行全面评价,仅以其中的一些课例为背景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可能性”是改革后首次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三年级)出现的一个概念,因而相关的教学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演示这节课的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的主线:

从而使整堂课表现出了较大的连贯性,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这一堂课的另一特色是加强了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在引出了“可能性”这一概念后,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4~5人)为单位从事以下的游戏:每个小组都配置了一个口袋,其中分别装有若干个粉色的球和黄色的球,教师要求学生每次摸出一个球,并对所得出的结果加以记录,然后算出一共摸了多少次,其中粉球多少次,黄球多少次。显然,教师在此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更好地体会可能性的大和小;也正因为此,在小组实践后,教师又安排了全班性的汇报,并以各个小组所得出的“数据”为基础引出了这样的结论:“口袋里的粉球越多,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如果口袋里的黄球越多,则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越大。”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疑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就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恰又在于我们不应将所说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一般的课堂游戏简单地等同起来,而两者的重要区分之一就在于前者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这里的课例而言,这就是指,我们究竟为什么要从口袋中连续不断地去“摸球”?我们应使学生在事先清楚地了解这种意图,从而相应的活动才能够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也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笔者认为,就当前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情境设置”而言,关键就在于如何由所设置的情境引出恰当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去进行探索──后者正是围绕所说的问题进行的,从而就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就所说的课例而言,在让学生实际地去从事“摸球”活动前,教师或许就可设计这样的情境: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粉球和黄球;然而,尽管两者的总数是一样的,其中一个口袋中黄球较多,另一个口袋中则粉球较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不用打开口袋就能知道哪个口袋装有较多的粉球,哪个口袋则装有较多的黄球? 另外,就实际的教学活动而言,笔者认为,在此也不一定要采取“小组活动”这样一种形式。因为,亲手“摸”一次对于掌握“可能性”的概念未必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在所说的课例中,由于学生并不知道其他小组的“工作背景”,或者说,因为各个小组的活动并不具有共同的关注点,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其他组所得出的数据就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兴趣,恰恰相反,过多的“不相干”数据反而冲淡了主要的教学目标。与上述的做法不同,笔者以为,在明确提出了上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猜测,以及全班统一了“我们可以通过‘摸球’的次数对猜测作出检验”这一种认识后,我们仍可采取全班活动的形式。例如,在此可以按照猜测的不同首先将全班分成两个组,然后,随着摸球活动的开展,也即越来越多相关数据的得出,可以允许学生不断对自己的猜测作出调整,也即由原来的组转移到对立的组,直至全班最终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意见。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对“改变立场”的原因作出说明,这样全班学生就将始终具有同一个关注点,教师则可十分顺利地引出所希望的结论,包括最终打开口袋对猜测的正确性作出检验。

总的来说,与单纯地追求形式相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应注意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使学生的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

“平面图形的整理和应用”主要是一节复习课(六年级),希望能对学生所学过的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作出整理,特别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面积公式的相互联系。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参与这一教学活动的学生应当说都已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因为,各个小组都能正确地回忆出相关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大致地体现出如下的逻辑线索:

另外,任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包括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求每个小组用图形演示的方式表明各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以及对自己与其他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就上述的各个方面而言,笔者所观看的这一堂课应当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教学研究,我们在此仍应考虑这样的问题:如何能够使复习课超出单纯回忆的范围,特别是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

具体地说,在以上的课例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是一种回忆的工作,特别是,其所展示的主要是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即其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线性的、单向的逻辑关系;然而,从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在此应当清楚地看到逻辑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区别,特别是,与所说的逻辑结构的线性和单向性不同,认知结构不仅具有双向性(多向性),而且主要地表现为网状结构;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并非是使学生建立起关于相应逻辑结构的牢固记忆,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形成适当的认知结构。显然,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这事实上应被看成这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即如何突破通过先前的教学所已形成的逻辑线索的束缚,从而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开拓新的更大可能性。

例如,就所提及的各个面积公式的把握而言,笔者以为,除去以长方形为核心这一“标准”做法以外,我们也完全可以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核心将其他各个图形联系起来;进而,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比较与“互补”,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丰富和合理的认知结构,也可促进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从而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

值得提及的是,由上述的事例我们也町看出:与单纯地强调“开放题”相比较,我们应当更为注意教学的开放性,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即使是传统的“封闭题”同样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最后,还应提及的是,作为面积公式的应用,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要求就所给出的一个房间的平面图(其中有标出了尺寸的一个窗户、一张床和一个方桌)进行计算以对房间加以装饰。然而,所有学生最终所得出的都是精确的面积数(甚至精确到平方厘米),而且,当任课教师在平面图上进行了实物模拟并追问学生对所做的工作有什么看法时,被提问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十分满意”“很漂亮”,经过教师的多次启发,学生才最终“意识”到需要给窗帘、床罩等加上一定的“裙边”。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并非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有任何不恰当的地方,而是清楚地表明了教学活动的环境相关性,我们不能期望单纯依靠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应用题(现实问题)就可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这一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中完全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对于各种现实的考虑,从而,使“现实问题”的引入未必能达到使“学校数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的目的。

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新增加了“前后”“左右”等这样一些内容。这或许可被看成上述立场的一个具体表现,上述的基本立场当然无可非议;而且,从现实的情况看,应当说学生已经由日常生活建立起了“前后”“左右”等概念,从而,在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所已具备的这些知识和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

但是,就笔者所看到的几堂演示课而言,应当说又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相关的教学是否应当停留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在此可换一种方式来提出问题。众所周知,在新的数学教材中,“前”与“后”是作为空间概念得到引进的;但是,如果就实际生活进行考察,我们就可立即发现这两个概念还具有很多种不同的用法,诸如“两小时以前”和“三天以后”(在此“前”和“后”的概念所涉及的是时间而并非空间),“成绩在班上排前几位”或“排名向后移动了几位”(“前”和“后”的概念在此所涉及的既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等等。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帮助学生去区分这些不同的用法呢?或者说,我们又是否应当去涉及或区分这些不同的用法呢?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后者所涉及的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所列举的各个不同情况概括出其中的共同点,特别是,从数学的角度看,它们事实上都涉及了“序”这样一个概念;进而,尽管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可被用做进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在此又应清楚地看到在“日常概念”与相应的“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区别,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超出“日常数学”并上升到“学校(正规)数学”的必要性。例如,就所说的“前”和“后”的概念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显然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如我们总是以主体所面对的方向与现时朝向未来为准来决定何者为“前”、何者为“后”;然而,作为一个数学概念,“前”与“后”的关系则具有相对性,也即完全取决于当时的规定。

显然,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就“前后”“左右”这样一些概念的教学而言,其重点和难点就都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较好地去掌握这些关系的相对性。更为一般地说,笔者认为,这事实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相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而言,我们应当更加注意如何很好地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这也就是说,我们既应明确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又应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并清楚地认识到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

最后,应当提及的是,这或许会被看成“完全停留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容易造成的一个弊病,即相应的课程缺乏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挑战性。如果借用维果茨基的语言来表述,即教学的内容应当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相应的发展就只有借助别人(例如,教师)的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合作才能得以完成,也即既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又可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的;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活动缺乏应有的挑战性,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仅不可能在知识上得到迅速的成长,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进步的欢悦,从而也就不利于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在某些课堂上学生可以显得十分活跃;但是,我们又应仔细分析他们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是否真的有所增长,特别是,什么才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兴奋点?!

就“认识钟面(整点)”这一内容的教学(一年级)而言,显然也面临着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即如何使得相应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我们在此不应以“游戏性”简单地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知识性。

然而,这难道不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特点吗.即认为我们不应唯一着眼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应采取更为广泛的视角?事实上,就笔者所听的这些演示课而言,的确可以看到教师们普遍地为自己的教学活动设立了更多的“教学目标”,诸如“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遵守、珍惜时间,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合作习惯”等等。

上述的基本立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除去积极地引进各个新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外,我们又应注意不同方面的有机整合。例如,上述的各项“目标”并不应被看成是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完全不相干的(甚至被用做对于知识和技能方面低要求的一种补偿),恰恰相反,我们既应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去落实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样地,也应通过后一方向的努力帮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认识钟面”这堂课的教学中明显地突出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表达和交流”这样一个目标;但是,我们又应如何使得这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学生认识整时”这一“知识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呢?笔者以为,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应满足于让学生简单地去重复“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点”这样的表述,而应更加注意由这种特殊的结论向以下更为一般的命题的过渡: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这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更为清楚地认识这两种表述方式的不同,从而逐步实现表述上的必要进步。显然,后者不仅与“帮助学生认识整时”这一具体的“知识目标”密切相关,而且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思维的高度概括性这一重要特点。最后,笔者认为,这或许也可被看成众多新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即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留下了较大空间。更为一般地说,笔者以为,这事实上反映了教师的不同定位:与“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这一传统的提法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在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当然,后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应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即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进行的主动建构”,从而,在实际进行“认识钟表”的教学前,我们就应更为具体地去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究竟具备了哪些知识和经验。如果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整时的认识”这一知识目标,那么,在给少数“后进学生”以更多关注的同时,教师就应大胆地设定新的更高的教学目标。当然,作为一种探索性活动,在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认真总结与反思,从而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以下再从十分一般的角度提出一些想法。

第一,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被看成课程改革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在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我们应注意防止理解上的简单化与做法上的片面化。例如,在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之间无疑存在重要的联系;但是,我们不应将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机械地对应起来,如将各种教学方式简单地加上“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标签,并由此做出“先进”和“落后”的区分。例如,在笔者看来,以下的提法就多少表现出了所说的简单化倾向: “记忆层次的学习反映了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理解层次的学习是认知心理流派的学习观,探索层次的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另外,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又不应对各种教学方法采取绝对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毋宁说,每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从而,就如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也应采取同样的立场,即应当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并清楚地看到在教师中同样必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当然,后者并非是指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可以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应当积极地倡导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而且,就如面对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应帮助学生实现必要的优化,我们在此也应帮助广大教师很好地实现教学方法的必要优化,但后者同样不应是一种强制的行为,毋宁说,改革的倡导者应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到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讨论中,帮助教师通过交流与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即能够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对象、环境等创造性地去进行教学。

第二,在积极倡导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十分注意对已有传统的继承和必要发展。

例如,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现已认识到了中国(更为一般地说,是东亚地区或所谓的“儒家文化圈”)的数学教学具有自己的一些鲜明特色,而这就是值得西方国家认真学习的:(1)教学组织的高效性。这是指课堂中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被压缩到了最低的限度。“如果教师没有过度的负担,学生能高度集中,时间和精力又没有消耗于无效的由一种活动向另一种活动的转移或不相干的活动之中,大班教学就能够有效地实施。”(2)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这是指全部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而不是几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简单组合。

当然,对于已有的传统我们并不应采取简单继承的态度,而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的实践作出深入的反思和必要的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又确实应当被看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改进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例如,这次演示的各堂数学课都广泛地采取了多媒体技术,教师们在课上花费了不少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或从事相关的游戏,但是,从高效性和一致性的角度去分析,我们显然应考虑这些活动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或者说,至少应当将无关的活动控制在一定的时间限度之内,另外,以下的一些做法应当说都是值得提倡的,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中让学生实际地去从事度量活动,以及在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注意各个环节的一致性(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后却仍然采用实际度量四边的方法以求得长方形场地的周长),以及不仅在一堂课,而且在一段时期内始终坚持合作意识的培养,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可见,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一定要注意防止简单化,特别是对于形式的片面追求。希望各级教研部门对此也能予以高度的重视。

最后,应当再次强调的是,本文并非对于所涉及的各个课例的全面点评,特别是,尽管以上提出了某些建议或意见,但所有演示课从总体上说又都是相当成功的,笔者更由各位青年教师的教学看到了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的崭新形象。对此笔者将在另一文章中作出进一步的论述。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 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学改革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促进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在班内,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不针对个人。也就是对整个小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小队内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有一人跟不上,整个小队就不会得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等,所以小队内每个成员都要帮助相对落后的成员,小队长在家里就会打电话问4号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三个帮一个或四个帮一个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4号回答的40分,3号得30分,2号得20分,1号得10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是1回答问题的现象,可以把机会让给4号,而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时候4号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为他学习不好呀。在学习型的组织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一个发展、展示的舞台。这个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把常规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捆绑在一起。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前置性学习。在每节课前,前置性学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让他们在课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花园小学的数学教师深感辛苦并快乐着,我们欣慰,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更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花园小学数学教研氛围。这也是我们学校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结果。

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教师在所任教学科方面拥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总和,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对教学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教师自主提高学科素养,学校专门举行了一次教师的学科专业考试。力争使老师们系统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形成熟练的学科技能,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热爱数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是诠释教师“怎么教”的科学。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现象、把握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学校我的书香校园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数学教师每期必读一本教育专著,攥写读书笔记,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并学会吸纳各种教育理论的合理之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落实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并实施“有效教学”。这学期,我们开展了多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其中开学初,我们在处教研室的领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推出一堂由曹彬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在整个过程中要试教三四次,我校每个老师都亲身历练着课堂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在莱州学习归来后,又接着由学习教师执教了学习归来的经验汇报课,全体老师学习观摩。“青年教师比武活动”采用抽课题,独立备课的方式,考验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处理能力。每节课要求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和小组的建设的思想的渗透。由于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在了全处的前列,为此,我处在我校召开了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陈淋老师提供了一节教学观摩研讨课。

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的思考,它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确认、坚持和推广正确的教育思想与行为,可以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在反思教学实践时,我们要求反思要经常化、系统化。可以说,缺乏反思的教学实践是盲目、被动和消极的。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等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经常对这些活动进行审视、分析和调控。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录音、录像、学生调查问卷、教学总结、反思日记、教案、学生作业与试卷等媒介进行反思,以提高反思的成效。通过反思,教师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它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反思,教师确认了自身教学中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就要在教学中坚持或推广这些思想和行为,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大家反思,今年我们数学组在肥城市优秀教研成果征集中,每位数学教师都积极撰写数学教学改革论文、数学教学改革叙事、数学教学改革的反思。同时我们还积极把我校数学教研组的'一些关于有价值的教学改革反思经验投稿至我处的教学改革简报上。

3、借鉴同行经验。

教学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借鉴同行经验是教师丰富自身经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在借鉴同行经验时,我们制定师徒结队和全处集体备课的制度,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的学段、学科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位或几位优秀教师作为自己借鉴的对象,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借鉴内容主要是教学思想和信念。借鉴内容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包括概括性较强的教学思想和信念。相比较而言,后者应用或推广的范围更广,对教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对教师的帮助更大。

(二)丰富学生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在校领导和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积极筹备下我校成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在以“弘扬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为主题的阳光数学活动中,同学们畅游数学王国、领略了数学的奥妙和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切身体会到了数学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激励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增强了用数学的意识,形成了校园良好的数学氛围。

(三)从现实问题入手,开展小型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个体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实践者。我们数学组成立了由数学教研组长周光盈主持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题组。现在已由泰安市教学研究室立项。

三、构建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我校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探究与学习,将一般情况下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3、展示交流,质疑问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4、训练提高,当堂达标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尽可能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问题与困惑

1、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

2、表扬过多让师生过于疲惫,并且一些学生被表扬冲昏头脑,有些骄傲。个别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对表扬不以为然。

3、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随着新校园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数学组的学科建设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定能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把实验小学的数学学科建设得更加精彩。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子长县秀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小学数学教学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讲求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做每一件事。而儿童的天性是贪玩、好动,所以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提高能力。

现代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就必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俗话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尊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必须做到: I、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一个教师首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在专业知造诣愈深,讲课就愈能高屋建领,”左右逢源“,有足够的回旋余地。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要随时注意吸收新信息,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 学科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综合的发展趋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才能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2、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人民教师的灵魂;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它要求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业务上努力进取,勇于探索,”学而不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首要原则。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有可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发问,勇敢实践,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师德水平、文化知识等都有直接联系,而教师自己的业务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具备:(1)精通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就是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了解历史和现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2)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具有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善于选择教法和学法,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组织形式及设计最优教学方案,具有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艺术。(3)学习教育科学,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的能力,善于收集处理教育信息,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实践法等科研方法,善于选题、设计、实施和总结,不断改进和改革教学工作。

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课堂里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正如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一样,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独特气氛。如有的课堂拘谨而呆板;有的积极而活跃;有的冷淡而紧张;有的温暖而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会促进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课堂会呈现出有张有弛,热烈活动与恬静严谨相结合的喜人景象。正确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情感交流: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童心为主旨与学生交流,这会有助于学生对你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你的信任与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这一份信任与尊重放到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上。

2.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出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这是探索问题的最佳情境,在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流畅,独创性思维涌动,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地吸取知识。

3.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应注意有一定的艺术性,上课节奏轻松活泼,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语言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引人入胜。数学课的分类一般有新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制 定适应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必须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具体做法;(一)让学生从”自主探索“中创新

在数学教学时,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气氛中,使创新精神得到落实。

(二)让学生从”说“中创新。

过去教师一人问,指定一人回答得数学情景,不知挫伤了多少想说而无机会表达的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课堂上人人有机会说。教师”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做好创新性的处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地扩展。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形成了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注入式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曾经积极作用,其合理还要继承。然而过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素质教育出发,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全面育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力度;使学生成为有机联系的双向活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随着数学教学科学的发展,提倡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以及重视讨论以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一种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让学生集体参与,共同讨论。

数学教学中,由于在解决新的和复杂的问题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情况,挖掘不同的条件,这时,集思广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此时学生的合作往往要胜过个人的努力,并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如何学习,自觉改进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同时又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数学题常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我让学 生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这种讨论是他们产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欢乐以及有所发现的愉悦,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二)让学生自己创造问题,自己编题,自己解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运用这一手段,有意识地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寻找问题的各种变式,并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解决,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思路宽广,并且有一定的独创性,学生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发言积极,思维敏捷,学生们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效率随之提高。这正是要达到的目的。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自由驰骋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穿旧鞋走新路”,重教轻学仍十分普遍,教学的重心还停留在研究教材和教法上,没有重视研究学生、研究指导方法;仍习惯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此,在重教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从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创新。现代教学论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共同体,教与学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生生的“交往活动”。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废弃教师中心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新理论;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活思维、开发智力。当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创造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分析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探索,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和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等,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防止只追求形式不管学生实际,不论教材内容难易,一味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放鸭式"教学。

五、爱护好奇心,激发创新欲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是创新意识萌芽,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丁点点新意,教师也要给予充分肯定。肯定其想法中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积极引导其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的因素。学生的探求欲望往往出自于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非最佳,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己探求的。所队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结论或规律,不一定都有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可举出一些例子,揭示一些现象,引而不发,先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总结规律,再作必要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愿意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才能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以发展。

六、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必须落实在课堂教法上。正为调查所说学生对教师不感兴趣,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首先,要能够激奇激趣。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激发好奇心,也就是激发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它会使孩子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其次,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只有通过自身探索,才能理解的最深刻,才能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因此,根据小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难度不大或延伸式的例题教学中,可直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解决。教师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也才能够体味到探索的乐趣,才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

总之,现阶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又艰难的过程,从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到教育评估,是一个相接紧密,互相制约的链环,改革一个环节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只有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汭丰乡中心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结合杜郎口中学成功的课改经验及我乡实际,现拟定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标准,以中心小学自主创新的“合作激励”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我乡实际,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激励”的课堂模式,还课堂与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全员参与型的学习模式。

二、教改实验班级:六一班 六二班 四年级 二年级

二、实施过程: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

学校要加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使教师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组织数学科任教师对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进行学习讨论,坚定信心,敢于破旧立新。

(二)、制定课改方案:

各科任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内涵,结合本班实际,学生情况,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制定好各自的课堂改革实施计划,并会同学校教研组和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对计划进行论证、分析、修改和完善。做到切实可行,灵活有效,杜绝生搬硬套,断章取义。

(三)、具体操作

1、备课:

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本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困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性困难,都要在备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课堂的三个教学环节:指导预习、教师解疑、拓展练习要有具体的教学设计。

2、上课:

课堂教学要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验班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先展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后,师生互动,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听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要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准确、细化揭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自测,还如何自学等。还要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结成学习对子,进行互帮互学的“兵教兵”活动。

(3)、加强督导。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督导两个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帮助其掌握自学方法,完成自学任务。通过行间巡视、板书、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4)、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后,进入“后教”环节,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明确“ 教” 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明确“ 教” 的要求,教师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要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确“ 教” 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教师讲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由学生代替教师讲述部分重点、难点。

(5)、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科学的知识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并放手让学生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生共解决,达到数学生活化。

三、保障措施: 为使本次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走向深入,改出成果,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导处数学教研组的作用,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宏观调控,发现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探讨。

2、全体教师要树立我要学,我要改的课改信念,形成群体力量,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要正确认识课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配合不力,秩序混乱,教学内容庞大等问题,要树立信心,多研究,多实践,反复练习。

4、数学教师要结合平时的业务学习,教学实验,每节课后进行反思,及时把课堂上的收获,遗漏、缺憾等情况在自己的业务学习笔记上进行记录,以便收集信息,为课改提供素材。

汭丰乡中心小学

二○○九年九月二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日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娄丈子寄宿制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现拟定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标准,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全员参与型的学习模式。

二、实施过程: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

学校要加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使教师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组织数学科任教师对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进行学习讨论,坚定信心,敢于破旧立新。

(二)制定课改方案:

各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135互动课堂”的内涵,结合本班实际,学生情况,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制定好各自的课堂改革实施计划,并会同学校教研组和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对计划进行论证、分析、修改和完善。做到切实可行,灵活有效,杜绝生搬硬套,断章取义。

(三)具体操作

1、备课:

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本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困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性困难,都要在备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课堂的三个教学环节:指导预习、教师解疑、拓展练习要有具体的教学设计。

2、上课: 课堂教学要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实验班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先展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后,师生互动,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听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要对本节课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准确、细化揭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自测,还如何自学等。还要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结成学习对子,进行互帮互学的“兵教兵”活动。

(3)加强督导。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督导两个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帮助其掌握自学方法,完成自学任务。通过行间巡视、板书、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4)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后,进入“后教”环节,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明确“ 教” 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明确“ 教” 的要求,教师不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要找出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确“ 教” 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教师讲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由学生代替教师讲述部分重点、难点。

(5)当堂检测。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科学的知识训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并放手让学生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生共解决,达到数学生活化。

三、保障措施: 为使本次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走向深入,改出成果,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导处数学教研组的作用,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宏观调控,发现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探讨。

2、全体教师要树立我要学,我要改的课改信念,形成群体力量,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要正确认识课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配合不力,秩序混乱,教学内容庞大等问题,要树立信心,多研究,多实践,反复练习。

4、数学教师要结合平时的业务学习,教学实验,每节课后进行反思,及时把课堂上的收获,遗漏、缺憾等情况在自己的业务学习笔记上进行记录,以便收集信息,为课改提供素材。

下载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若干小学数学课例说开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

    学习新课标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新课标 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过“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发展个性,创新学习”、“游戏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浅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浅见 李 进五里小学联系电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后,新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就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

    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我校的数学教研组队伍比较庞大,共有35位教师。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幸成为了湖南省小学数学团体会员单位,又被评为......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卓尼县藏族小学罗海燕李霞录目牙【关键字】课程改革 教育观念 变革探究【摘要】在新课程学习方式中,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

    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总体规划

    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总体规划 商水县县直第一小学 2014年9月 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总体规划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浅谈课程改革与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课程改革与小学数学教学云阳县龙洞九年制学校曹帮明(通讯地址:重庆市云阳县龙洞九年制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4511)[摘要]:课程改革后,新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