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羊叉河综合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成华区羊叉河黑臭河道
综合治理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河道概况:
羊叉河是一条流经我区的跨区县河道,由新都区进入我区龙潭街道院山社区,流经“198”区域的龙潭院山、院东、建设、光明社区后进入新都石板滩镇,我区境内长约4.56公里。羊叉河主要承担排泄区间洪水的任务,在我区境内汇入该河道的主要支流有两条,第一条为发源于院山社区的拦冲堰,在远见复合材料公司4号下河口下游约300米处汇入;第二条为发源于平丰村水库,在建院路高铁下游约230米处汇入。
(二)编制依据
1、成都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黑臭河渠综合治理效果验收导则(试行)》的通知;
2、关于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3、成华区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4、成华区纳入成都市黑臭河道综合治理目标的重点河道概况;
5、《武侯区2014年义黑臭河渠综合治理方案(第一批)》咨询意见(成市政设【2014】2C2821);
6、《成都市2012年城乡、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成环治办阅【2012】2C2814);
7、《2012中心城区下河口排污治理工作第三联络员会会议纪要》(成雨阅【2012】6号);
(三)流域土地现状
羊叉河流域成华范围属 198”区域,为集体土地,属村社所用。
(四)河道治理情况
羊叉河我区境内河道长约2860米,除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厂区内约450米河道为起公司自建条石砌筑直立式河堤,河道宽4米,河堤高约3~4米,其余河堤均未按规划整治,沿河无截污管道,目前基本为土渠,由于河道沿线主要为农田,河道污染较轻,水质较好,河堤断面为梯形断面,上底3~4米,下底1.5~2米,高1.5~2米,是流经我区的一条主要排洪河道。(五)下河污水治理情况
按照市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部署,成华区于2014年启动了羊叉河下河污水治理工作,计划完成羊叉河3个下河口污水治理,其中完成从右岸支流区间排水渠(下河口编号C111)3个下河口污水治理;从右岸汇入、发源于光明村的拦冲堰(下河口编号C112)5个下河口污水治理。
(六)新增下河口情况
本次为第一次全面调查,已调查完所有下河口。
(七)河道沿线流域现状
本次调查羊叉河主河道长约2860米,支流拦冲堰(下河口编号C111)长约1500米,支流区间排水渠(下河口编号C112)长约1600米,双龙路雨水边沟约990米,建设村雨水边沟约300米。羊叉河主河道两岸地势较为平坦,沿线两岸既有耕地、拆迁地,企业、工厂等。河堤大部分区域为土
河堤,影响河渠的排洪能力,需清淤和修筑河堤;河道全线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淤积厚度30~50cm,沿线企业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严重,导致河道黑臭。
羊叉河支流区间排水渠两岸地势较为平坦,目前未按规划整治,河道为土渠,底宽1.5米,口面宽1.5米,沿线基本为耕地及少数工厂、一个保障房项目部,河道全线存在一定淤积,淤积厚度20~30cm,建院路上游的无污水进入,直接进入河道污染水体,造成河道存在黑臭现象。
羊叉河支流拦冲堰长约1600m,属规划不保留的沟渠,底宽0.3-0.8米,口面宽0.6-1.3米,沿线流经处有耕地、拆迁空地、工厂等,片区无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沟渠,沟渠被轻微污染。该区间排水沟过流断面偏小,防洪标准低,且全线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造成片区低洼处年年被淹,居民苦不堪言。据近期调查,该排水沟淤积厚度15~30cm。
为实现“水清岸绿、水韵悠长、人水和谐”的水环境治理目标,以及当前居民对优美环境的迫切期望和需要,对羊叉河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河渠水质、改善河渠水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远见复合材料公司
支流拦冲堰
金鼎项目有限公司
西航食品公司
支流区间排水渠
林木塑胶有限公司 西航食品公司
林宇混凝土有限公司
二、下河排水口治理
本次工程考虑对羊叉河编号为C106号、C108号、C109号、C111-1号到支C111-3号、C112-1号到C112-5号共11个下河排水口进行截污,由于该片区无市政污水光网,将各下河排污口中的污水通过埋设管道收集到一起,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渠。
(一)污染源分类
根据现场对各排水口的调查,本工程的C111-1号、C111-3号、C112-1号、C112-5号为企业生产污水,其排量较大;因此本工程排污口污染源可以分为企业生产污水排污口:4个。企业生活污水排污口:7个。
(二)下河口污水治理思路
本工程因周边道路无市政污水管网,污染源比较分散,所以采取分区域埋设管道收集位置集中的排水户排放的污水,收集后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在排放下河的治理思路。
(三)下河口治理方案
1、进行工程治理的涉及10个下河口
(1)羊叉河C106号下河口:位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内,羊叉河右岸,为d300砼管。污染源来自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宿舍区及食堂的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20m3。
(2)羊叉河C108号下河口:位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内,羊叉河右岸,为0.2m×0.2m砖砌方沟。污染源来自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宿舍区澡堂的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3m3。
(3)羊叉河C109号下河口:位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内,羊叉河左岸,为d400砼管。污染源来自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厂区厕所的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10m3。
工程整治方案:C106号、C108号、C109号下河口采用工程治理,公司内已雨污分流,新建一条d400污水管,长172m,并建相应的污水检查井,将公司内的生活污水集中,进入新建25m³化粪池后,通过新建50m³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河。
(4)羊叉河C111-1号排水口:位于建院路,羊叉河支流区间排水渠左岸,为d400砼管。污染源来自于建院路无名工厂生产污水,污水日均流量10m3。
工程整治方案:C111-1号下河口采用工程治理,新建一条d400污水管,长40m,并建相应的污水检查井,将工厂内的生产污水收集进入新建25m³污水收集池后,新建50m³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通过新建d500雨水管,长30m,排放入河。
(5)羊叉河C112-1号下河口:位于羊叉河支流拦冲堰左岸,为0.3m×0.3m方沟。污染源来自于光明村1组内一家工厂的生产污水排入堰塘,由堰塘通过方沟排放进入区间排水渠,污水日均流量10m3。
工程整治方案:C112-1号下河口采用工程治理,将厂内的生产污水收集进入新建10m³污水收集池后,通过新建50m³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由原出口排放入堰塘。
(6)羊叉河C111-3号下河口:位于双龙路进城方向一侧,羊叉河支流区间排水渠右岸,为双龙路0.4m×1m雨水边沟。污染源来自于西航食品公司内的生产污水及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10m3。
(7)羊叉河C112-2号下河口:位于羊叉河支流拦冲堰水渠左岸,为0.3m×0.3m砖砌管。污染源来自于林木塑胶有限公司内厕所的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5m3。
(8)羊叉河C112-3号下河口:位于羊叉河支流拦冲堰左岸,为d400砼管。污染源来自于无名塑钢厂内厕所的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5m3。
(9)羊叉河C112-4号下河口:位于羊叉河支流拦冲堰左岸,为d500砼管。污染源来自于西航食品有限公司内厕所的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30m3。
工程整治方案:C111-3号、C112-2号、C112-3号、C112-4号下河口采用工程治理,各厂内已雨污分流,新建一条d400污水管,长395m,并建相应的污水检查井,将各厂内的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集中,进入新建25m³污水收集池后,通过新建50m³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河,并封堵远端下河口。
(10)羊叉河支C112-5号下河口:位于羊叉河支流拦冲堰右岸,为院东社区道路0.4m×0.4m雨水边沟。污染源来自于林宇混凝土公司内的洗车场混凝土罐车洗车污水及伙食团厨房生活污水,污水日均流量42m3。
工程整治方案:C112-5号下河口采用工程治理,在洗车场内新建50m³沉淀池,新建一条d400污水管,长90m,并建相应的污水检查井,将沉淀池内污水及厨房生活污水生集中,进入新建25m³污水收集池后,通过新建50m³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河。
2、不进行工程治理的涉及3个下河口
(1)羊叉河C107号排水口:位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内,羊叉河左岸,为d500砼管。是该公司雨水下河口,排水为渗水,水体清清洁,无异味。该排水口无污水排入,不作工程整治。
(2)羊叉河C110号排水口:位于远见复合材料公司内,羊叉河左岸,为d500砼管。是该公司雨水下河口,排水为渗水,水体清清洁,无异味。该排水口无污水排入,不作工程整治。
(3)羊叉河C111-2号排水口:位于双龙路进城方向一侧,羊叉河支流区间排水渠右岸,为双龙路0.4m×1m雨水边沟。污染源来自于金鼎建设公司项目部临时厕所的生产污水及工地施工降水,污水日均流量20m3。
治理方案:由成华区统筹局牵头,会同环保、街办负责督促企业进行内部整改。整改措施:企业自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三、河渠清淤整治
羊叉河主河道两岸地势较为平坦,沿线两岸既有耕地、拆迁地,又有
企业工厂等。该河道为未规划河道,河道基本为土渠。河道全线存在一定程度的淤积,淤积厚度30~50cm,沿线企业生产污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一般污染,导致河道黑臭。
羊叉河支流区间排水渠(下河口编号C111)河道两岸地势较为平坦,目前未规划整治,河道为土渠,沿线基本为耕地及少数工厂,河道全线存在一定淤积,淤积厚度20~30cm,由于中游的污水未进行治理,直接进入河道污染水体,造成河道存在黑臭现象。
羊叉河支流拦冲堰(下河口编号C111),属规划不保留的河渠,沿线流经处有农民居住区、少数企业及拆迁空地等,片区市政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沟渠轻微污染。该区间排水沟过流断面偏小,防洪标准低。据近期调查,该排水沟淤积厚度15~30cm。
羊叉河计划清淤量912m3,其中支流拦冲堰污泥约520m3,支流区间排水渠污泥约450m3。清淤由属地街道组织实施,建议采用将河道上游水断流后,进行彻底清淤。为避免污泥二次污染,清淤产生的污物,建议由区上统一考虑,袋装后外运到指定的地点。
四、环境卫生治理
羊叉河为非规划河道,沿河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较少,水面漂浮物有专人清捞。
羊叉河拦冲堰支流为非规划河道,沿河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较少,水面漂浮物有专人清捞。
羊叉河区间排水渠支流为非规划河道,流经地多数为拆迁空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倒、乱扔现象严重,水面漂浮物无专人清捞,环境卫生
恶劣。
五、长效管理
在做好河道综合治理的同时,应加强后期河道的运行与管理。后期日常维护按照《成都市河(渠)道管理维护标准》、《成都市河(渠)道水环境日常考评办法》及《成华区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成华府办〔2010〕74号)要求,由区级相关部门及河道所属街道办事处按分工负责,截污管道由成华区统筹局负责后期的维护。
建立排污口发现、查处、整治的机制。加大对排污口的巡查工作,对新发现的排污口,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整治一处。
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完善排水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定期对检查井、进水井、管道、沟渠进行清掏。
河道清淤,随淤随清,保证河道畅通。
加强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建立河道两侧垃圾收集长久机制。羊叉河支流枇河经城乡结合部及老旧院落,市政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产生量较大,因此应加强垃圾收集,减少垃圾进入河道,同时设专人对水面漂浮物清捞。由属地街道办事处对河边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及清运,维护好河道周围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羊叉河是未治理过的河道,治理后应加强巡查和日常维护力度,定期疏掏,确保截污管网畅通,设施正常运行。
2、羊叉河拦冲堰支流,属于未规划的渠系,防汛能力差,该区域大部分属耕地,建设在未按规划形成前,特别注意安全渡讯工作和治理效果的
保持,防止出现反弹现象。
3、羊叉河正在进行引水工程施工,引入环境用水后,河道的水质有望改善,但由于属跨区河道,羊叉河上游段(新都区)的污染治理也应同步进行。
七、投资控制
1、生活污水治理投资估算:根据工程规模,本工程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工程估算投资为480.58万元。
2、河道清淤投资
河道清淤1882m3,列入投资估算。
3、河堤修筑工程投资
新建河堤2×2110m,投资另计。详见工程概算表
第二篇:养羊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羊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XX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
1.2单位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
1.3单位法人:
1.4建设地点:
1.5建设年限:一年
1.6建设性质:新增建
1.7建设规模:项目规划建设年存栏白山羊种羊1000只的良种羊繁育场,每年向社会提供白山羊种羊980只,良种公羊细管冷精10万支。配置实验检验仪器设备、饲草加工设备、牧机具、辅助仪器设备。
1.8投资估算:257万元。
1.9经济效益:该项目全负荷生产,每年可实现利润总额27.94万元。
1.10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改良本村羊2万只,良种改良率达到90%以上,增加农民收入300万元,养羊户户均增收1500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XX区是全市三大畜牧业基地县区,也是陕西省最大的养羊县之一,区内饲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农民有养羊的传统,目前养羊业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区内养殖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分散养殖的落后阶段,区内至今尚没有一家专业的羊子养殖场,丞需发展优良白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全区大力发展养羊业、推行良种繁育和规模化养殖的必然要求。
同时,目前区内养羊业仍处于农户分散养殖的局面,由于饲养分散,主管部门很难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加之养殖户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生产盲目性、随意性很大,种羊群体品质提高缓慢;传统、粗放的种羊生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当地肉羊产业的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也是培育壮大优质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
市场分析
畜牧业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肉羊生产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成长为一个朝阳产业。白山羊作为优质肉羊品种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XX区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家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县,饲草饲料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大力推广青贮、氨化饲草技术,不仅提高了饲草饲料的利用率和可消化率,而且为规模饲养提供了更为充足的饲草原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另外,近几年来世界部分动物疫病常发不止,导致国际羊肉产量下降;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羊肉需求量不断增加,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羊肉价格不断上涨。羊肉市场行情看好,需求量越来越大,饲养效益稳定。该项目实施后能够提高白山羊的品种质量,扩大白山羊的饲养量,对畜牧业特别是肉羊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地方财政的增收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一定作用。该县白山羊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建成后年可为社会提供白山羊种羊980只。
第四章
增建厂条件和增建厂方案
4.1项目地点选择
该项目厂址选定在XX区金鸡滩镇掌盖界井子湾村,占地面积为10亩。该地地势平坦,开阔,属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缘的交接地带,主要土壤类型是黄沙土。同时建设条件优越,一是水电便利;二是原材料资源丰富;三是交通便利,邻近210国道和榆神高速公路,同时附近的地方道路也较为发达。
4.1.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项目所在地XX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区交接地带,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横穿区境,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地势开阔平坦,沙丘连续不断,占总面积的75.1%;南部为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占了总面积的24.9%。有“塞上榆林十八滩,水清草绿似江南”的美誉。境内海拔高点1405.4米,低点870米。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颁发的《中国地震活动参数区划图》,榆林市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增建厂址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大地构造简单,地政活动微弱,适宜建厂。
4.1.2自然气候条件
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50左右,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10℃的积温为2847.2℃,年日照时数2666.6小时,年辐射总量128.8-144.3千米/平方厘米,是我国的辐射最高值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明显。
4.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址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型,以第四系地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的矿化度0.22g/L,PH值介于7.3~8.24之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弱腐蚀性。
4.1.4交通运输条件
榆林市公路交通较为发达,210国道主干线西(安)—包(头)公路横贯榆林市南北,并于307国道银(川)—太(原)公路东西交叉,县级以上公路网已经全部形成,榆(林)—神(木)高速、陕(西)—蒙(内蒙古)高等级公路改造已建成投运。项目增建厂址位于金鸡滩镇,邻近210国道和陕蒙包茂高速公路,交通条件便利。
第五章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5.1技术水平
本项目采取主要技术有白山羊选种选配技术、科学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本项目白山羊种羊的标准如下:
5.1.1外貌等征: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长、眼睛清秀,体躯长、宽、深,胸部发达,背部结实宽厚,白色短毛;臂部丰满,四肢结实,公母羊都有胡须。
5.1.2体尺体重:白山羊初生重3.0—3.35千克,成年种母羊体为68—72厘米,体重50—72千克左右。种公养:成年公羊体高75—80厘米,体重70—90千克。
5.1.3生产性能:母羊4—6月龄性成熟,秋季为自然发情高峰期,冬、夏季发情率较低,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发情持续期28.2小时,产羔率在179%—187%,性别比率:公羔占49.2%,母羔占50.3%,中间性别占0.5%。
5.2工艺技术
5.2.1生产工艺
↓
↓
↓
种羊选购→人工配种→妊娠期管理→产羔哺乳→断奶后选择→淘汰羊羔
留为种用←1岁前选择→淘汰成年羊→分群饲养
编号出售
育肥出售
基础种羊选购:在建场初期,选购1岁基础母羊500只,1岁种公羊30只。
1、奶后选择:选择公母羊的后代,要求体格大,生长发展良好,断奶重、体长、体高,外貌特征均达到标准,无遗缺陷的个体,淘体率达30%。
2、1岁前选择:种分羊主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形好、性发育良好及对性反射检查确定后选留。母羊选择胸宽、体重大、腰角宽等指标的比较进行选择,留为种用,淘汰率为20%。
根据以上2个阶段的选择,留种率达50%。
5.3羊饲养管理
5.3.1饲养管理
①种公羊饲养管理:根据其膘体、精液质量好坏,配种需要、性欲食欲强弱不断调整饲料,尤其配种旺季,多给补充精料,8—10月龄体成熟后,宜适度采精,并驱赶运动,增加活动量。
②种母羊的饲养管理:空怀期所需的营养最少,不增重只需维持营养,妊娠后期增加其精料,促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哺乳期给母羊以充足的精料,保证羔羊正常的生长发育。
③羔羊的饲养管理:保证及时吃上初乳,30日龄后适量补饲,90日龄断奶、编号。
羊舍应干燥,防寒防湿,通风保暖,多驱赶运动,增强体质。
④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法。
5.3.2秸秆青贮
秸秆青贮主要以饲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为主,其他一般无毒无害的青绿植物都可青贮,通过切碎、下窖、压实,经过1—2个月发酵后即可饲用。制用青贮料时要做到及时收割、快切、快贮,以免原料水份丢失,以保证青贮质量。
5.3.3主要技术参数
白山羊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85%以上,产羔羊成活率达95%以上。推行羊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开展程序化免疫,防止传染病发生。
第六章
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总体规模
6.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按照现代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养殖生产方向,遵循良种繁育规律,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应用先进的良种繁育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工程技术、饲养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综合效能,建立结构合理,优化、高效的白山羊良种繁育场。通过选育,年得供种羊980只,良种公羊细管冷精10万支。
6.2总体规模
项目规划建设年存栏白山羊种羊1000只的良种羊繁育场,每年向社会提供白山羊种羊980只,良种公羊细管冷精10万支。配置仪器设备、饲草加工设备、牧机具、辅助具、辅助仪器设备。修建通场公路1公里,同时绿化场内。
第七章
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羊舍、饲料加工间、库房等共625
m2。羊舍、运动场面积因白山羊年龄、生理状况、性别等的不同各异,其指导标如下:
种公羊舍:1.5—2
m2/只,基础母羊舍(妊娠或哺乳母羊)平均2
m2/只;幼龄公、母羊舍平均按0.6
m2/只;运动场成年母羊按5
m2/只,种公羊按6
m2/只,羔羊按2
m2/只。
1、新建羊舍3442
m2,砖木结构。
2、运动场8191
m2,其它结构。
3、产房:400
m2,砖混结构。
4、病羊隔离舍100
m2,砖木结构。
羊舍的高度根据羊群密度决定,要保证有足量的空气并便于冬季采暖,白山羊舍高度为2.5米。
羊舍建筑材料的应用应以就地取材,经济耐用为原则。门窗和地面应以不影响舍内采光和羊的出入为原则,羊舍窗户面积是地面的1/15,距地面1/
2m,向阳。羊舍地面应高出舍外20—30厘米,铺成缓坡,以利排水。羊舍地面以砖铺为宜。
5、采精室:100
m2
砖混结构
6、淋浴消毒室:30
m2
砖混结构
7、兽医化验室:100m2
砖混结构
8、电脑信息室:40
m2
砖混结构
9、饲料库及饲料加工间400
m2
砖混结构
10、干草棚:400
m2
砖木结构
11、办公室:250
m2
砖混结构
12、制细管室:100
m2
砖混结构
13、青贮窖:500
m314、深水井(有泵房及设施):1眼
15、水塔:1座
16、建沼气池:50
m3
砖混结构
17、配电室30
m2
砖混结构
18、建场公路1公里
19、场内绿化
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53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18.28万元,设备仪器购置费112.80万元,购买基础母羊需51.8万元,买种公羊15万元。其它费用17.92万元,不可预见费21万元.8.2资金筹措
自筹80万元,申请扶贫贷款457万元。
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合计
总投资
536.8
工程费用
431.08
1.1
土建工程
318.28
1.2
设备购置
112.8
选购种羊费用
66.8
2.1
740只种母羊购置费(4月龄)
51.8
2.2
30只种公羊购置费
其它费用
17.92
3.1
可研报告编制费
0.92
3.2
设计费
3.3
监理费
3.4
招标费
3.5
建设单位管理费
不可预见费
第九章
建设期和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期1年,具体实施进度如下:
2011年2月——2011年3月:立项及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4月——2011年5月:项目勘察设计工作;
2011年6月——2011年9月:土建施工;
2011年10月——2011年11月:种羊、设备考察定购;
2011年12月——2011年1月:种羊选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
2012年2月:项目竣工验收。
第十章
环境保护及防疫
10.1采用标准
10.1.1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1.2项目所在地理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四周无工厂和居民区。地下水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10.1.3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控制措施
该项目主要污染物为羊粪尿,次要污染物为固体废弃物。
10.1.3.1羊粪尿
粪便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需及时清理,以保持饲舍清洁卫生、防止产生有害气体,拟采用堆积发酵法处理,其他废水、废渣及废弃物一并进入贮粪发酵池处理。远期规划将建立粪便处理生态工程系统,以次生产沼气和肥料,达到更好的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
10.1.3.2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饲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饲料废渣和其他杂质,饲料全部回收;其他生活、生产垃圾集中后深埋处理。
10.1.3.3场区绿化
绿化可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是防治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场区绿化系数9%。
10.1.3.4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周边无名胜古迹、地上地下文物、风景旅游区和重要建筑,地形整齐开阔,地势干燥平坦,通风良好,排水便利,背风向阳,无工业企业,周围1000米内无居民区,符合选址要求;项目基本无污染物排放,无危害物产生,对当地自然环境、生产环境没有不良影响。因此,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政策要求。
10.2防疫检疫
10.2.1建设期选购的种公、母羊和项目建成后生产经营种羊、冷冻精液及其他遗传材料,按照品种、品系、代制等从事生产经营,遵守种畜繁育、生产的技术规程,建立生产和育种档案,并依照《动物防疫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办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及有关兽医卫生规定,建立和实施防疫制度。
10.2.2饲养区防疫育种区的门口(三道门)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车辆用药水喷洒消毒,进入人要先去消毒间消毒,周围及围墙隔绝和外界来往。墙外高200—500米以上隔离区,场区内排水设立暗渠排出围墙外的污水沉淀池和沼气池,粪渣通过加工制粒,作为有机肥料供给农户。设专职兽医负责防疫、治疗、检疫和修蹄等工作,每天对公、母羊进行健康检查,防疫按程序化免疫。羊床一季度大消毒一次,饲槽一周消毒一次。制定卫生和定期消毒制度,严格执行。
10.3安全卫生
本项目产品是种羊、羊羔和育肥羊,生产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不会造成职业病。为了净化生产环境,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安全卫生要求,建立劳动安全制度。场区设有消毒室、更衣室,生产工人进入现场必须更换净化生产工作服,并定期进行防疫检查,做好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各种高压设备设施均应有超载自动停机装置、危险及报警装置。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防火间距,场区设有疏通通道,配备防火工具,不对生产工人和周围农村形成不安全因素。
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
11.1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可获销售收入256.79万元,详见下表:
序号
项
目
单价
单位
数量
金额
(万元)
种公羊(1岁)
2000元/只
只
483
96.6
种母羊(1岁)
1500元/只
只
497
74.55
淘汰羊育肥出售
800元/只
只
758
60.64
冷精细管
2元/支
万支
羊粪
50元/吨
吨
1000
合计
256.79
销售收入估算表
注:该项目第二年的生产能力为70%,第三年就可达到全负荷生产。
11.2成本费用估算
1、外购原材料:全负荷生产需外购原材料费用94.88万元。其中饲草(干草)105万公斤,按每公斤0.3元计,需31.5万元,青贮料105万公斤,每公斤0.1元计,需10.5万元,精饲料69.8万公斤,每公斤0.8元计,需55.84万元;种羊更新费9万元(每年更新种母羊100只,种公羊20只);防疫药品费用2万元。
2、动力费:全负荷生产年需动力费3万元(水电费)。
3、工资费用:全场需新增养殖工人12人,人均工资按1万元/人。年计算,全年需工资12万元。
4、折旧费:固定资产折旧按分类折旧法计算,土建工程和设备折旧年限14年,残值按4%计,购置种羊费按6年折旧,残值取8%,年折旧费为21.6万元。
5、维修费:维修费按折旧费的20%提取,年维修费为4.3万元。
6、摊销费:递延资产(生产职工培训费)按5年摊销,每年0.2万元。
7、其它费用:包括其它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共计2万元。
8、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计,为5.13万元。本项目满负荷生产年总成本费用为228.85万元。
11.3利润估算
本项目为良种畜工程项目,增值税率为0,所得税税率按8%计。
本项目全负荷生产每年可实现利润总额27.94万元,所得税为2.2万元,税后利润为25.74万元,到7年后,每年实现利润36.8万元,所得税2.9万元,税后利润33.9万元,到第14年该场累计未分配利润417.48万元。
11.4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向社会提供白山羊种羊980只,良种公羊细管10万支,每年改良本地羊25万只,良种改良率达到90%以上。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养羊户户均收入1500元。促进陕西省肉羊基地建设的发展,实现了退耕种草、舍饲养羊的良性生态循环,同时秸秆过腹还田,节约了能源,利于环保,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
12.1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和招标监察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招标和招标的监察等工作。
12.2招标范围:社会招标。
12.3招标方式:公开招标。
12.4中标单位应按照农业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有关要求,在建设地点,按时完成工作进度。
第十三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该项目建成后,将促进优质高效白山羊快速发展,对不断提高白山羊的品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我省肉羊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第三篇:绿色商品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3
第三章建设条件…………………………………………10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1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4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28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5
第八章财务评价…………………………………………38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41
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42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4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52
本报告单独出售,需要请联系xiexiebang.com电话:***
第四篇:牲畜养殖羊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牲畜养殖(羊)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牲畜养殖(羊)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牲畜养殖(羊)
申报时间:2019年7月2日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实施单位:**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年限:2019年
项目负责单位:**扶贫办、**财政局
**产业发展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项目名称:牲畜养殖(羊)
项目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为**3户贫困户发放30头生产母羊,每户发放一头生产母羊。
项目建设拟定起止年限及项目建设期:2019年
申请资金来源:申请财政扶贫资金解决。
项目投资总规模,投资组成(申请资金、自筹资金等):
项目总投资3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
二、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以东55公里的**,东邻**,西邻**,北邻北天山,南邻**,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结合型乡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国道从该镇贯通而过,发展畜牧养殖优势明显。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逐年进行,**贫困户已基本实现畜牧养殖入户项目全覆盖,但部分贫困户具备养殖羊的条件,且有养殖扶贫羊的意愿。
(二)可行性
**通过近几年各层面帮扶力量的帮扶,**户贫困户已于2017年全部脱贫,2016年以来依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三批发放扶贫牛141头、羊30只,畜牧养殖项目也基本实现全覆盖,部分贫困户具备养殖羊的条件,且有养殖扶贫羊的意愿,对3户贫困户实施畜牧养殖(羊)项目,可一定程度上壮大贫困户生产资料,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的提出既符合国家、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又符合项目区贫困群众的需要。是符合国情、符合民生、切实可行的精品“民心”工程。
四、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为**3户贫困户发放30只生产母羊,每户发放10只生产母羊。
五、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为**3户贫困户发放30头生产母羊,每户发放10只生产母羊,需资金3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万元,争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使受益贫困户扩大养殖范围,为项目区贫困户壮大生产资料、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提供脱贫致富的基础和政策支持,通过爱心扶贫工程,为贫困户扶持增收致富生产资料,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使贫困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六、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将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并具备开发建设的条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建议早日建设早日受益。
第五篇: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技 术 方 案
二0一六年一月
一、对项目的理解
银兴公路跨南环高速公路立交桥及接线扩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通达街路口与南环高速公路入口交汇处,路线延现状旧路布设,终点位于广夏路回民小学路口,路线全长1.7公里。全线设置长72米桥梁一座,涵洞三道。贺兰山东麓旅游观光道路一期工程:项目起于贺兰县金山村,与110国道相交,主线延葡萄产业试验区二期开发区西侧道路向北延伸,终点止于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南出入口,与岩画路平交。线路全长12.98公里,其中主线长9.167公里,支线长3.813 公里。全线设桥梁2座,涵洞30道。
中粮葡萄酒基地至国道110银巴路口公路项目:项目起点位于 S102线(银巴公路)K35+800处,呈T型交叉。路线起点位于 K0+631.75 处由东向西偏南布设,在 K0+631.75至K6+069.93处由东向西偏北前沿,经中粮集团万亩葡萄园、银川回民公墓、西夏王陵景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终点至榆树沟公墓。
银川市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正源街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银川市绕 城高速公路北段与正源街交叉处,与原有匝道构成全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桥,其中,新建立交匝道1869米,改造绕城高速主线长度为730米,新建大中桥 201米/3 座,平面交叉2处,全线设路基土石方98895立方米,路面工程 20236平方米。
宁夏炼油厂至兴泾镇公路:项目起点位于文昌南街与中石油宁夏石化炼油厂进场道路平面交口处,路线由此向南穿过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先后与中石油宁夏石化炼油厂厂区专用铁路和铁西联络线铁路平面交叉;路线随后继续向南经黄花村,并延火车南站公铁联运物流园区西侧经过;跨过桑园沟继续向南,从兴泾镇穿过,终点止于文昌南街南延伸段与观平公路交叉口以南 500 米处,路线全长约 7 公里。
银川市贺兰山路西延伸公路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技术服务工作: 项目起点位于西夏区贺兰山西路与新干公路衔接处,路线西北行利用新干公路跨绕城高速分离式立交桥(K0+082),拆除新建西干渠中桥(K1+713),继续西北行完全延现新干公路布线,终点止于现新干公路与G110平面交叉位置,路线全长4.275公里。
二、招标项目技术服务特点、关键技术问题的及其对策措施
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相关规定,完成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对报告进行审核,为建设单位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技术服务工作量及计划安排
在接到项目任务时,成立项目工作组,主要组成有: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编制人员、预算员、项目调查组、制图人员。
具体工期安排如下:
施工准备、资料收集、座谈、现场踏查、可行性报告编制、初稿提交、完善修改、评审稿、终稿提交。
四、招标项目的技术服务的进度保证措施
如果你单位接受我们的投标,我们将保证将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驻现场,履行合同规定的技术服务服务。技术服务服务期限为 满足业主要求 日历天。
五、后续服务的安排及保证措施
被委托方在通过了相关专家的评审会议后,提交给建设单位的成果资料,因建设地点或其他因素变化需要修改成果的,被委托方有义 务进行修改完善。
六、技术服务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
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
1.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2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办法、文件
(1)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
(2)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4)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
(5)宁夏省林业局《关于规范使用可行性报告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
(6)宁夏省林业局《关于收取征用、占用林地补偿费的通知》
2、项目区域概况
包括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概况等)、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情况。
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
2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2.1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
2.1.1调查目的 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免遭破坏为出发点,在满足建设用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使用林地,阻止违法使用林地,严格控制使用林地,维持林地面积相对稳定,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拟使用林地现状的调查,准确测算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范围、规模、类型以及使用林地的各项补偿费用,分析林地用途改变后对项目区域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使用林地的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治理和减缓因使用林地而造成对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措施,为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调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1)调查的对象是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工程设计图边界范围内的林地),占地类型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含宜林荒山、宜林沙荒、其它宜林地)、苗圃地。有关技术标准均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和《宁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及相关规定执行。
(2)小班区划依据及调查因子
依据使用林地的位置、权属、林种、起源等相关因子划分小班,小班资源调查中,重点调查了地类、林种、树种、起源、林龄、覆盖度等因子,并调查了使用林地性质和建设用途。
①权属:土地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②地类:地类划分标准执行国家林业局2003年4月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③林种:林种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五大林种(只对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划分林种),调查时按亚林种进行记载。
④林分起源:分人工、天然、飞播三种。⑤优势树种(组):优势树种不同划分小班。
⑥林龄组: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⑦使用林地用途:按征用林地用途不同区划小班。⑧使用林地性质:征用林地分永久性征用和临时性征用。
2.3调查方法
2.3.1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图,组成调查小组,由公司技术人员会同建设单位和林地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参加现场调查、勘验工作。
3、拟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 3.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具体分析占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的影响。
3.1.1对林地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拟永久性使用惠农区林业局管辖的林地资源,林地性质的改变,致使项目区林地资源直接减少,且具有不可逆转性,项目建设对林地资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1.2对林木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的林地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宜林地,项目建设期,胸径在5cm以上的要进行异地移栽,大规格苗木要进行采伐,项目建设对林木资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将永久的改变其性质,使林地上原有的附生植物消失,这些植被的类型和数量将会相对减少。
本项目使用林地为乡土树种,项目区未见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植物种类的分布,加之拟使用林地沿线路呈条状分布,项目建设使用林地仅造成植被数量的减少,而不会引起组成本地植被种类及群落类型发生变化,不会导致植物种群或群落的灭绝,亦不会因植被相应的减少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3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对森林生态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面积减小后,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的能力下降,削弱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将使林地面积有所减少,短期内对沿线局部地段的大气、植被、土壤等环境因子产生微弱影响,在生态效能上造成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对沿线的植物造成一定的污染。局部植被的消失会造成土壤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空气污染,在风蚀所用下产生的扬尘覆盖在项目区植物的叶片上,减弱植株光合作用,减少生态系统能量流,消弱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防护功能。
但由于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为线状或块状分布,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内生态效能的总体影响轻微。
3.4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远离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项目建设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3.5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施工阶段,施工车辆行驶的扬尘、搅拌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及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等会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道路路基的开挖、施工机械和运输原材料车辆的使用,扰动和激活了固定、半固定沙地,会产生沙尘和粉尘,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扩散至项目区周边,导致周边空气沙尘弥漫,影响空气质量。
项目营运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车辆尾气的排放,车辆尾气含有的有害气体如NO2、CO、CO2、SO2、TSP等会造成大气污染。
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在拟使用林地范围内,破坏了表土、附生的植被及其地表生物结皮,短期内使土壤失去了保护层,降低地表土壤的稳定性,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快土壤的沙化和侵蚀过程,削弱了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增加项目区域水土流失程度。项目建设施工期,作业机械使用和人员活动加剧,对土壤进行碾压、踏实,易导致项目区局部土壤结构及土壤水分、微生物、养分等发生变化,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会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壤的生产能力降低,植被恢复难度增大。
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及选择封闭的原材料运输车辆,减少车辆尾气及扬尘的程度,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6对项目区林业发展的影响
项目建设减少当地的林地资源,对林业产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拟使用林地的综合评价 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
包括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占用林地是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对此,综合分析项目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情况,并从项目建设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效能出发,对拟占用林地的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市场需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可能作用和潜在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5、保障措施 5.1法律保障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目前,国家和地方在这一根本大法的基础上颁发了与拟使用林地有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建设单位依法使用林地,林业主管部门严格管理林地、维护项目区内森林资源安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主管林业局应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建立健全使用林地地籍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滥垦滥征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项目区及周边的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据《环境保护法》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中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毁坏林地、草地,污染水源,违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5.2政策保障措施
国家及自治区针对使用林地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林地管理办法》、《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按照“占一还一”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使用林地申报程序及审核、审批权限以及收取各项费用标准及其资金管理、使用、补偿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为林业主管部门搞好林地勘验工作、积极催缴各项补偿,及时呈报使用林地申报材料、用好森林植被补偿费,最大限度地培育森林植被,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项目使用林地过程中,林地主管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要依法加强对项目使用林地的监管,检查用地情况,确保用地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范围使用林地,防止用地单位或施工单位擅自扩大林地适用范围,造成林地资源流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土部门的正式用地手续依法对项目使用林地进行拨交和林权变更登记,及时核减被使用的林地。并根据使用林地范围进行监督。
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其具有保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进行处理,做好保护工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确需增加使用林地,建设单位应依法另外办理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项目业主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项目建设过程中,确需要采伐林木,要先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审批,严格遵守采伐地点、树种、范围、蓄积等约束性指标,对采伐作业的全过程指派专人进行监督,坚决防止超范围、超数量采伐事件发生;且采伐后要计划重新更新造林。要做好采伐的相关安全责任工作,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5.3技术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相关的环境报告书、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分别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院来承担完成。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 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施工期和运行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
(2)水土保持方案符合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责任范围要明确,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分区防治措施要可行,且植物措施须兼顾绿化美化,为防治工程建设使用林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提供有力保障。
(3)项目建设在初步设计阶段,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规定,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使用林地范围,节约和集约用地,要积极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6、可行性结论
根据前述项目背景情况和拟占用林地的情况调查、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及制定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可行性结论(即占用林地是否必要、可行)。
7、相关说明
说明相关联单位(用地单位、最初接受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及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对项目占用林地承担的责任,其中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须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