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2: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

2013年1月,我校《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正式开题。历时三年多,在课题组长张伟同志的带领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围绕课题计划,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将准备结题,现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学校不明安全教育的真谛

很多学校基本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按部就班的开展安全工作,缺乏前瞻性、预判性和创造性。教师基本上采用说教式反复嘱托,学生基本上采用机械式木讷接受,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实际效果。纵然有实践演练,也几乎都是防火逃生的,形式简单、内容单

一、涵盖面窄,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2、教师不知安全教育的内涵

我们的安全教育还处在一种很自发的、萌芽的状态,没有目标、没有疗法、没有系统的内容。只是将安全教育简单定性为“保证安全,逃避危险”。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目的,很多学校都是“关起门”来搞教育,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空间中。现实中,这种“僵尸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愈演愈激烈。这种安全教育看似有效,实则是以牺牲学生快乐为

代价的。

3.教工不晓安全知识的内容

我们的教师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是闭门造车,极少参加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体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通过哪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不够,何谈安全?如何教育?

4.家长不懂安全知识的传授

因为是农村学校,99%的学生家长不是在家种地,就是外出打工;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学生的亲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但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减弱,加上家长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

5、农村学生课余生活的匮乏

农村寄宿制小学虽然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 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解决了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但从放学到就寝长达5小时的空档,仅靠生管老师肯定不行,这难免造成寄宿生心理健康、课余生活、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研究,进一步宣传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由点到面地辐射到周围环境中,提高社会环境对学生安全的认知程度。

3.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4.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5.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促进学校安全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6.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基于此,我校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提出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研究”这一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师安全教育专业化,学校管理模式化,让我校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

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现实依据

据2000年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的学生。我县安全工作尽管有很多先进经验,有许多独到见解,但最终结果仍不容乐观,2015年学生死亡人数超过10人,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

2.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国家法律法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学生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因此,理清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找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3.政策依据

李岚清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教育”。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

法》和《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规定》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上重要位置,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把学生的安全工作和教育提到议事日程。

基于以上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研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势在必行。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我们作为教师,决不能置之不理、袖手旁观。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忠县乡镇的农村小学。

2、“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课题针对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含我校在内的忠县乡镇小学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管理方面的对策,确保我校安全工作有新的突破,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让我校安全管理到位,师生安全意识到位,安全基础设施到位,与家长沟通配合到位。为了实现其目的,我校将围绕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1.学校宏观发展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氛围、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提高防范

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树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全方位教育的观念。

3.学生群体成长目标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4.学生家长培养目标

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在家长中推广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达到家校联动,共筑安全墙。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校内外生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

2.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3.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忠县乡镇小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六、课题研究情况

2013年1月,我校被忠县教育科学规划办2012年度“法制安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组确定为“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研究单位,为此,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课题组织机构,由张伟任组长,冯志英任副组长并负责课题具体工作,并及时召开了课题小组会议,明确责任分工。为保障课题顺利开展,学校还安排了安全工作专项经费。

2013年1月中旬,县规划办、县教委相关科室领导、课题研究专家到我校参加“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会上,与会领导及专家给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课题研究方向、具体操作指南、研究步骤、预期效果、难点突破、后期困惑等明示了导向,给出了药方,给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吃了定心丸,鼓足了干劲。

2013年2月,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了调查问卷、座谈提纲,在试点问卷、座谈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和座谈提纲进行了修改,课题组成员分成三组,从课题所涉及的教育概况、安全事故类型、投入保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培训制度建设、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监督员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基础调研和归因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调查850余份,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5%,收回有效问卷845份,回收率为98%。总共发放教师问卷60份,占调查教师总数的90%,收回60份,回收率为100%,均到达问卷调查回收率的要求。

2013年3至6月,课题组共召开了6场座谈会,全面分析了我县近年发生的多起安全事故,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安全事故有以下特点:从事故发生的类别看,师生死亡主要原因是溺水和交通事故,其中溺水死亡学生主要是山区和江边学校学生;交通事故学生死亡主要是步行上下学途中,被其他车辆撞死撞伤。教师死亡主要是骑摩托车被其他机动车撞死撞伤。其他类别伤亡事故中,包含电击、自由坠落、暴力伤害等;从学生死亡性别看,90%以上均为男生。

安全事故的归因分析认为,我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虽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力量薄弱,没能形成体系,更没能形成合力;二是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大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救自护能力太弱;三是各级对学校安全保障投入太少,学校危房多、电线老

化、食堂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四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学校抵御安全风险能力非常低;五是校园周边安全隐患较多,部门加强联动不够;六是学校、社区和家庭三合一教育机制不健全。

2013年9-12月,针对学校安全意识淡薄问题,课题组向学校建议并得到落实,召开了多次家长会及中队活动,对家长和学生开展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集中宣传学习活动。其中向学生及家长发放《义务教育法》核心条款宣传资料和《致全校学生及家长的的一封公开信》、《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2千多份,同时学校利用橱窗、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校园文化宣传栏等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宣传。

2013年10—12月,课题组在认真分析了学校存在的困难问题后制定了相应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并于2013年2月3日召开了论证会。防范机制主要包括:

1.投入保障机制:学校把安全投入列入经费预算,构建了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四次学校安全监督管理员会议,会议经费纳入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

2.风险防范机制:为有效防范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在安全风险防范上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处理日常事务。全校25个班(含兴旺、幼儿园)共设有8个二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延伸到村完小的三级领导小组,构建了一个“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管理领导机构网络。学校任命了25个正副班主任为学校专职校安全监督管理员,村完小共有安全监督员50名,做到了每个班都有安全监督员。

(2)根据县教委的统一部署,学校开展了创“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制定了《忠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关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3)加大应急训练力度。为抓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学校从师生的安全宣传教育入手,开创性的抓好了这项工作。将每年3月、9月定为安全宣传月,3月、9月第一周定为安全宣传周,3月1和9月1日定为安全宣传日,各学校在此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实施心理辅导策略,并和青春期教育有效结合。课题组要求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点内容。学校对5、6年级学生进行了四次青春期教育讲座。

(5)从德育教育入手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员会,使家庭学校联系密切,沟通频繁,责任共担,效果优良。一是聘请法制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副校长,定期不定期的给学生上法制课、交通知识课、安全课,禁毒防暴课,开展“做个合格小公民”、“小交警执勤”等活动。二是利用中队会开展“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二是与东溪镇文明办共同开展“文明翠屏,诚信东溪”的系列活动,编写了脍炙人口的儿歌即“横过马路要看灯,手里垃圾不乱扔。口痰不要随地吐,发生争执不相辱。各种考试不作弊,对待他人有诚意。生活处处要诚实,诚信文明要落实。孩子大手拉小手,和谐东溪向前走。”也汇编了“东小安全三字经”“东溪安全教育——三句半”。

(6)培训制度建设。在安全培训上以学校牵头组织,以安监员定期会议为承接,构建了一整套灵活的、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机制。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共组织举办学校安监员学习培训12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共组织举办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培训、电工培训、食堂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等短期培训班6期60人次。

3、安全责任制度:学校张伟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冯志英主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安全责任制实行由校长——班主任(食堂、教职工、私车辆驾驶员)——学生家长的三级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的管理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计划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三年,2012年12月准备,2013年1月开题,2016年6月结题。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网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填写立项申请,课题正式立项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织,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课题开题。

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6年4月):依据初步提出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安全教育策略,及时进行总结。开展主题讲座、安全手抄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检验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增强本次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展示一部分安全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感悟,做好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八、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将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认真进行,在研究过程

中,将做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查阅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做细每个研究环节,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将分别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力争让每一个研究结论都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其成果主要体现在:

1、完善了学校的安全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结合农村小学特点,研究行之有效的学校安全制度,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为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2013年调整充实了学校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建章立制上入手,突出抓好痕迹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东溪小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东溪小学卫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东溪小学安全监督管理员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了确保学生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到家。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通过多年的努力,建设起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职学校安全监督管理员队伍,构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校安全管理网,为有效预防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强化教师自身的安全知识学习,很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都在看安全知识书籍,关注安全方面新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在思想上,教师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我们创新的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做到了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时时处处讲安全。

3.丰富了家长的安全知识

课题组教师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知识讲座,还结合《防溺水告家长书》,《东溪学生家长应急知识读本》、《东溪小学安全管理办法》,《东溪小学交通安全告家长书》,《小学生安全教育告家长书》,《东溪小学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还要求学生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学生写了家庭消防安全演练体会,做到了家校联动,共筑安全墙,共同来关注和维护孩子的安全。

4、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全面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定期组织4次学校教职工的培训学习,每年寒、暑假分别组织举办2期学校安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确定了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日,各班在此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反暴力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又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5.培养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几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如:安全演练、安全 情景剧,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向我们证实了学生的的安全保护,自救互救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真正把安全放在了自己的心中,落实在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了。

6.拓展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三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

7.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问题总结了一些教研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科研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8、充实了课题的研究资料

结合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资料:《东小安全管理手册》《青春期教育影像》《安全知识广播资料》《培训会影像及文字资料》《安全知识黑板报专辑》《安全中队会影像》等等。

九、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不足:由于我们农村小学远离县城,条件相对较差,开展的安全活动较少,给学生创设安全知识演练的机会不多。但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1、加强法律、卫生常识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什么事情都希望能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因此,在他们身边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这是他们在玩耍时没有预料到的。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既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又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如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饮食卫生常识,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常用药品以及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安全,认识安全。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

3、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能编排系统的安全教育读本,安排专门的安全任课教师,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

从三年的安全管理及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强和改善:

1.因地处滑山带,我校危房面积多,排危任务艰巨,需建立校舍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要争取政府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尽快排除危房,逐步消除安全隐患,在办学条件上不断拉近与城区学校的差距。

2.改善交通环境刻不容缓,特别是磨子方向,兴旺方向。3.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自救常识的教育。当前,应着力把安全教育与“三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安全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4.随着寄宿制学生增多,学校教师紧缺,特别是艺体教师、生管教师,校园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等隐患增多,须进一步加强对策研究。

十、以后的工作设想

安全工作永无止境,安全教育永远在路上。尽管课题研究基本结束,但安全工作没有休止符。我们将结合取得的经验,一如既往的搞好安全教育工作,下面是以后的工作设想:

一是建好组织机构,抓好队伍建设是前提。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安全工作机构,这是安全工作的最基

础条件。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加强这支安全工作的中坚力量,并经常性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做好制度建设,抓好痕迹管理是基础。在今后,我们要继续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台账,规范痕迹管理,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对班级及安监员进行考核奖惩。

三是强化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是关键。2013年我校开展了安全宣传教育“日、周、月”活动,将每年3月1日和9月1日定为安全宣传教育日,3月、9月第一周定为安全宣传教育周,3月、9月定为安全宣传教育月。在后段,我们继续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及师生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用电、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四是加强德育工作,关注师生身心健康。许多安全事故的本质上是德育问题。课题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各项以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人文环境。

五是加强部门联动,改善法治工作环境。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积极争取各级部门、领导、组织的支持,尤其是执法部门的参与,比如派出所、法庭、妇联,这样不仅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法治效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以便得到社会各

界的广泛认可。

十一、附件资料

结合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资料:《东小安全管理手册》《青春期教育影像》《安全知识广播资料》《培训会影像及文字资料》《安全知识黑板报专辑》《安全中队会影像》《课辅活动影像文字资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资料》《少先队安全教育三句半》《学生安全教育三字经》

东溪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六日

第二篇: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2013年1月,我校《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经忠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2012“法制安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并批准今天开题。在这里,向各位到校指导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现在,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

虽然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逢会必讲安全,学校领导也天天讲,但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老师基本上采用说教式反复嘱托,学生基本上采用机械式木讷接受,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实际效果。纵然有实践演练,也几乎都是防火逃生的,极少涉及到其他方面。安全教育形式内容的单一,流于表面化,教师不愿或者不能去做深入剖析。使得安全教育很多时候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指定:你不能去做这,不能去做那,你要去做这,要去做那。

2、教师不懂安全教育的内涵

虽然我们冠之以安全教育的名头,但我们进行的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教育,还处在一种很自发的状态。没有目标,没有疗法,没有系统的内容。只是将安全教育定性为“保证安全,逃避危险”。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目的,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是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空间中。现实

中,这种僵死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例如,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关起门”办学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如果带出校园,出了安全事故,谁主张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所以学校为了规避风险求安全,禁止学生的春游、校外课外活动,甚至一些体育运动等,这种安全教育措施是以牺牲学生身心素质为代价的,追求可视的眼前安全效益。

3.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储备不够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极少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互联网上,最多的是学校安全事故的报道和处理,平时我们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或者安全事故的讲解及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上。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休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更好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不够,校园何谈安全?

4.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因为是农村学校,99%的学生家长不是在家种地,就是外出打工;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学生的亲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但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减弱,加上家长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教

育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

5、农村寄宿生课余生活匮乏

因中小学布局调整,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甚至留守在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 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岁,离开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在常规的教学时间里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习。但一到了放学后的时间,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一般来说,农村小学放下午学的时间为16点左右,而就寝时间为21点左右,这期间的空档长达5小时,加之早晨从起床到上课有1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漫长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有的学校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统一安排上自习,低年级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两个小时坐下来特别难受,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自习;有的学校把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照料,生活老师的编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们组织大量适宜的活动,一般就是由他们散着玩儿,安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寄宿生课余生活成为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我校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提出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研究”这一实践研究,并提出课题立项申请,旨在通过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师安全教育专业化,学校管理模式化,让我校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国家法律法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学生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安全程度,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在对校长的考核中都实行了“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等,这一切,都促使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近年来,管理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必须以科学的安全管理为引导。当前,我国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具体方法的探索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上,相对来说,对理论层

面的研究较少。我们说,一所学校成功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的环境和条件各不相同,有时一个成功案例很难套用到其他学校中。片面追求经验的借鉴,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必然会导致思路不清、行动盲目,最终培育出的只能是模仿的、教条的和低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因此,理清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找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忠县乡镇的农村小学。

2、“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课题针对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含我校在内的忠县乡镇小学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管理方面的对策,确保我校安全工作有新的突破,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基础。

四、研究现状与述评

1.安全意识仍需增强。一是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校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只限于“与政府的评优评先挂钩”,有的校长不能充分阐述安全工作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的校长对安全工作制度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说出一些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教师认为安全“是学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安全是班主任的事情”,有的教师说不清自己应

负的安全职责。三是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存在一些危险性,放学路途中追逐打闹、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

2.基础设施仍达不到要求。一是校舍不足。农村小学特别是原区所在地小学普遍存在教室不够情况,生均占有教室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有较大差距。有的教学楼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不规范,只有一个通道口,学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尤其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易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多数有留守儿童的学校学生寝室相当拥挤,一旦发生火灾或重大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消防设施不到位。有的学校虽然有消防设施,但部分设备损坏或遗失,未能及时加以修理或补充。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一些偏远农村小学校,校舍基本都不符合消防安全相关要求。有些学校原有电路配置标准低,存在电路已老化、电线裸露现象,与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相适应,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三是食堂卫生设施不达标。目前,农村小学学校食堂布局基本合理、硬件设施基本齐全的比例不高;有的原料储存不符合要求有的食堂库房均未采用机械通风,有的食堂库房采用自然通风;有的防蝇防尘设施不完善或未投入使用;有的未设食堂专用消毒设施;有的无学生餐厅;有的距垃圾堆、厕所近或总体环境卫生差。在农村学校食堂中,大部分是“一间房子、两炉大火、两口大锅、一铲一勺、一桶井水”。

3.学校常规管理仍有疏漏。一是少数教师教学行为有待规

范。少数教师还存在罚站、罚跑,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等体罚学生的行为。二是部分学校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各项安全制度,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一些学校对相关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没有按规定食品留样、采购索证。个别学校存在食堂管理松懈,脏乱差现象严重。极个别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易暴药品管理不严,登记使用不规范。虽然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预案,但预案演练不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难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尤其是应对重大消防安全和重大疫情传染的能力较差。三是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不大。少数学校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还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未能及时予以整改。对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虽然上报了有关部门,但主动性不大,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4.沟通协调机制仍需完善。一是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多数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而忽视了对家长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导致学生家长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很低。绝大多数家长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一无所知,多数家长不认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们认为“在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均应由学校承担”。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童数量不断扩大,由于家庭教育与监管的严重缺失,留守学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多数学校还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学校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还不够紧密。由于缺乏与工商、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仍存在许多问题。校门口附近

饮食摊点较多,有的经营者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经营环境较差,易发生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有的摊点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校,有的学校校门口没有必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减速带;部分学生接送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学校周边还有一些网吧存在,所有网吧都接纳未成年人。有的黑网吧在住宅楼中无证经营,管理混乱。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改善,个别地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较差,经常有社会青年在校外殴打学生、敲诈学生等现象发生。

五、研究创新及研究假设

研究课题确定后,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假设: 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

创新之处:通过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探索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让东溪小学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六、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校内外生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

2.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3.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忠县乡镇小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

八、研究目的及计划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让我校安全管理到位,师生安全意识到位,安全基础设施到位,各相关单位及家长沟通协调与配合到位。为了实现其目的,我校将围绕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2、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农村小学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和统计为主。

第二阶段: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以理论探索、家访等形式为主。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一是与管理有经验有成效的学校结对,经常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二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细则,组织师生学习,在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三是开设安全课,按照课程计划上好安全课。

四是利用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和学校周围的安全事件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从小了解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五是定期举行一些安全演练,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对变化的心理素质。六是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坚决不能搭乘,同时学校和交管部门取得联系,对营运车辆严格监管。

九、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将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认真进行,在研究过程中,将做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查阅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做细每个研究环节,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将分别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力争让每一个研究结论都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十、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

成员:余

王胜来

袁晓晴

陈栋梁

李文龙

冯志英

谢登堂

张恒忠

2、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课题负责人:张

课题主研人员:冯志英

张恒忠

郑永波

胡群华 冉

课题协研人员:罗凌平

马世翠

王顺芬

黄玉玲

李道英

刘长勇

古万秀

成洪文

彭家祝

彭建华

王忠平

吴宗辉

彭善英

谭小琼

谭晓蓉

周泽权

吴家琼

牟银成王万华

赵伯婷

章月琴

十一、课题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元,购置相关资料1000元,各项活动经费15000元,日常办公经费3000元。

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投身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构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东溪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佛坪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佛坪县袁家庄镇中心小学

王桃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通过发展劳务经济,治富奔小康。然而,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于2011年6月成立了《佛坪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我校覆盖范围内的6个行政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了解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针对性的开展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了今后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现将一年来我校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北临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太白县,东接安康市宁陕县、石泉县,西南连洋县,距汉中150公里、西安200公里,108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全县辖 8镇,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境内均为山地地形,山高林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土地贫脊,广种薄收。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过着农耕生活,生活艰辛而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周边县、市腾飞发展,仅靠耕种土地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为了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得不进城务工。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每一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人数达到80%之多,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我校位于县城南郊,属城乡结合部,覆盖6个行政村,是一所山乡寄宿制完小。现有在校学生162名,其中留守儿童75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6.3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4.07%,单亲家庭子女8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基本交给了学校老师。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 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说谎、过失、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现象和问题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全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全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学校教育中最受重视和关爱的对象。

(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留守儿童问题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长辈或寄在亲朋好友家里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是针对我县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我校覆盖范围内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山区小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高素质的学生。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我县留守儿童的特点,探寻、优化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

2、通过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家长负担,让外出人员安心务工,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4、通过研究,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还留守学生一片美丽的天空,创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区域内当前农村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及其心理特点;了解当前农村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隔代抚养人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产生的影响。(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 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六、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现状,建立档案。

2、子课题到人,教师人人行动,留守学生个个落实。

3、针对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研究对策。

4、及时小结,认真总结,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及教学活动设计。

七、课题研究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 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的问题。

(一)留守学生表现突出的问题

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使得他们认为可怜无助,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许多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甚至连回到家里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2、祖辈无端溺爱,产生自私心理。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们无端溺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狭隘的自私心理。他们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耿耿于怀。具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学生在言行上往往表现为凡事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可以,我为人人则不能。听到 一句不顺耳的话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轻者唇枪舌剑,重者拳脚相加。只要不顺心,就乱发无名之火。老师说他一句,他至少要强辩两到三句。

3、懒散,茫然,厌学。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应有的温暖,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8%的成绩优秀和26%的中等偏上,中等或偏下的占76%。问卷中有高达57%的留守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的行为。有49%的认为“读书没有意思”。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他人学习。有些胆大的还直接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

4、形成逆反心理,滋长敌对思想,没有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的关爱体验,总是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是造成他们逆反心理严重的重要因素。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与其他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一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诸如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等。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他们这些需要的实现与其他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进而使他们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当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自然与父母的关系相对疏远,进而导致家庭关系失调。长期生活在这种已经淡化了的亲子关系中,他们往往对人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人们都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他们表现出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敌对、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8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没有接受很多教育,他们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 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管,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化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的只有几个。由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在对75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的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仅占1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率占45%;求助同学的占28%;求助亲属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的占25%。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的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82%。可见,孩子们的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家长说:“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和辅导”。

(二)留守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应对策

1、尊重学生 细心关爱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 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多提问,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

2、目标导航 循循善诱

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留守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育”成为他们的“需要”。二是要掌握教育留守学生的“度”,不使教育活动成为他们心灵的拖累和负担。三是努力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是留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最高表现。要引导学生用目标导航,让每个学生确立三个目标:奋斗目标(考多少分)、竞争目标(找个对手比一比)、发展目标(个人想在哪个方面创优)。当留守学生把教师的教育以及他们受到的积极影响内化为主观形式的认识、情感、动机、态度之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3、真情包容 积极疏导

在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活动中采取启发、引导、疏通的方 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疏而不堵。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这是采用疏导手段的前提。只有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关系,疏导才可能成为真正起作用的教育手段。其次,要多方启发留守学生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这是疏导的基础。再次,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是疏导的核心。要使留守学生受到真正的教育,要使他们真正地提高觉悟,就必须坚持教育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最后,教师还要做到因势利导、促进转化,这是疏导的目的。

4、细心策划 持之以恒

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没有活动和实践就没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的基础。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遵循实践性原则,教师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二是要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三是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四是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三)我校几点成功做法

1、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四掌握:就是掌握“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以“四掌握”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四管理:就是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就是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2、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学困生受教育的断层与情感世界的真空。首先,在班级做到 “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本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其次,在班级开展以“互相关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认真组织“五个一”活动,为学困生架起情感的虹桥,让其健康地成长。①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于 “留守儿童”,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们的心灵,还必须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纠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②每月开展一次等级制评价活动,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等级制评价,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成“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留守儿童” 作业成绩。③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评奖活动,让学生点燃希望之光。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个导火线,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④开展“三联三帮”活动,让关爱之情充满校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帮扶“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困惑,学校制定了“三联三帮”工作方案,具体做法是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即确定一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帮扶“双差”(纪律差、成绩差)班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确定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扶教学上感到吃力的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确定一名学科教师或几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搞好学习。为把此项工作抓到点子上,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方面我们建立班级转化“留守儿童”信息库,并落实结对子名单上交学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帮扶“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⑤每月开展一次“星级班级评比活动”,让学生扬起前进风帆。为了积极地创造性地抓好“关爱工程”工作,学校十分重视每个学生成长,积极引导和激励每个学生都进步。为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五星评比活动,并实行星级学生挂牌行动,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奋斗的目标和发展的希望,都去争当星级学生。4.开展“十个一”工程,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①建好一个“家”。学校以班主任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把班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切实当好家长,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即: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及外出父母的联系办法,同时管理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

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免费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让“留守儿童”在课间、午休时与家长联系,为他们的沟通提供方便,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③落实一个学习小组。白天,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结成帮学对子;晚上,分区域将“留守儿童”与健全家庭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知识,共同进步,让他们不因家庭管理真空,而沾染上一些社会恶习。

④每月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规,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⑤每周一次谈心。班主任每周要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 情况。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⑥举行一次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兼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结成学习帮扶对子,每位教师联帮三名“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⑦写一封亲情书信。教师指导“留守儿童”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⑧开展做自立、自强、自理的留守儿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自理的“留守儿童”,从小培养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⑨举办一次培训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管理教师及其代管人的培训活动,教给他们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教师和代管人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⑩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学校要求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生日档案,开展给“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唱、点一首生日祝歌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八、课题研究成效

1.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 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挽救了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学生,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

3.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九、课题后继研究工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社会问题,关系着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校在留守儿童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关爱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7月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调查报告

王丽玲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其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障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也由于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如何使这类学困生的学习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类学生的转化。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单靠主观的、盲目的、随意的个别化尝试与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下,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集体性攻关研究,才能在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与实践上有突破,见成效。

1、学困生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

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海德把行为的原因基本上划分为两种,即内因和外因。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影响其学习变化的条件也应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内因为与学习有关的学生心理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因一般是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纵观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我们筛选出智商、个性、学习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十个方面的表现对我校六(甲)、六(乙)班学困生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排除各种障碍,使他们早日脱困,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2.)调查方法

首先界定学困生?确立研究对象。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志。学生在低、高年级时学习成绩的对比,会给我们说明其智力水平和发展状况,再通过进一步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即可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我们从我校六(甲)班和六(乙)班中选出九位一年级和五年级下学期学习成绩对比退步比较大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我们对这些学困生情况的调查,一是借助于我国对初中学困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有关理论,结合我校这些学困生历年成绩发展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智力调查与分析。二是参照包括学习成就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

1意志、学习方法、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八个方面的《影响初中学生学习因素诊断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2)调查结果

①学生学习成绩不良,产生学习困难,主要不是智力因素造成,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从上述两个表中可以看出:1)优生与学困生在一年级时成绩相差不大明显;

2)在一年级时,除个别学生的个别科目不够优秀外,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是比较好的,智力水平可视作正常;3)到了五年级,优生与学困生成绩的距离拉大了,但也存在着个别学困生在某科目中成绩比较好的现象。通过上述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生中,就差生而言,他们的智商与学习成绩呈非常低的负相关,他们成绩不良,产生学习困难,主要不是智力因素造成,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②从学困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以内因为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个性、成就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获知尤其重要。外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发现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过于内向或好动,不易与人交往。

学生性格过于内向,甚至不合群,会产生负面效应。它不仅影响思维的发展和听课效果,而且缺乏健康的人际交往,不易在互动中获得帮助和增知。而性格过于好动,引导不得法,不仅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而且影响到周边同学,同样造成人际交往的危机,不易在互动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增知。

2)自制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佳,经常受到挫折,自卑心理比较强,缺乏前进的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但由于平日失败的记录较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战胜困难的信心自然不足甚至变得非常小了,这就更谈不上要如何通过努力去排除成功的障碍了。

学困生一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再加上缺乏自制力,学习上的失败便常常光顾到他们身上,久而久之,兴趣全无,丧失了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学困生往往表现为学习不自觉,畏难情绪比较浓,战胜困难的勇气很少。

3)性格不够开朗,心理压力沉重,逆反心理比较强,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不大遵守纪律。

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家庭经济环境比较好,但父母教育方法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激励孩子前进,致使孩子不知所从,或者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往往让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家校配合脱节,使孩子受不到和谐,一致的教育和及时的鼓励与引导。另一种是家庭环境一般能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但由于家长过份溺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再一种是家庭环境比较差,父母不在身边,甚至失去了父母而寄人篱下,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怀照顾,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亲深切的爱。所有这些,很容易使孩子心理受到压抑、伤害,难以承爱挫折,而变得郁闷、孤独,以致不能愉快、健康地成长。

在学校教育环境方面,大体上都能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帮助,但由于学校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常受到单一评价标准下竞争失败的威胁,而导致心理压力的沉重感,久而久之,心态失衡,遂成病态。再加上有些教师思想工作比较粗,缺乏耐心,与家庭教育缺少有效的配合,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甚至受到自己心情的影响,对工作时松时紧,对学生教育缺乏信心,不作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变得不守纪律,厌恶学习。

在社会教育环境方面,虽然学生年纪比较小,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家长、老师都盯得比较紧。但由于我们学生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加上家长中文化素质高的也比较少,所以,互相影响的因素很多,往往导致孩子被引诱去玩耍,不安心学习。比如不少学生喜欢上了打老虎机和电子游戏等。同时,当前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竞争日趋激烈,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势态,使我们纯净的学校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现实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往往与实际看到的社会现实大相径庭,这对于模仿性比较强,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最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2、深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相信“我能行”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教师的讽刺,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相信我也能行。

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他们,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科目,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教师对这些学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可以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再不适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

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行”的信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抵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进行激趣

呆板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例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争辩、讨论,通过增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或者以形象、生动的手段展示知识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或者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如:统计图表的知识就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好了数学,生活的本领也就增强了。这样,也会对这些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3)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口算比赛”、“小小诊所”、“聪明小博士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3)、指导学习,切实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1)、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要想真正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必须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如:为了让我们班的学困生张*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张*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张*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二步:让张*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到实验第二步时,我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什么叫做圆锥的高?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等。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解比例、四则混合运算等。第三步:让张*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张*,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要试着让张*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如,我在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时,首先出示了几个式子,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接下来就让张*来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首先思维要有广度,其次思维要有顺序。起初,张*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张*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张*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2)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对学困生来说,教师给他们吃偏饭,开小灶,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偏饭和小灶要吃得合适,开得及时。教师必须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使优等生进一步得到锻炼,同时还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如让优生代替教师给学困生开“小灶”,教师给以点拨。

我的具体做法是采取分组学习: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异质组,即每组都含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素质的学生。然后每组选出两个优生做辅导组长,协助本组学生预习、作业、复习。从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各组比赛,在比赛的同时,又强调组与组之间的互助协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平时的作业中,我要求优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基础上,还要督促和帮助本组学困生完成他们的作业,对于学困生实在无法理解的疑难问题,优生就给他们开“小灶”,从理解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消化进而巩固。已经完成作业的小组也要派人去帮助还未完成作业的小组,从而使全班的作业完成达到最好的程度。实践证明,分异质组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受益,尤其学困生在互助气氛中体会平等,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其益处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学困生不仅仅是受助者,同时也是助人者,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中体会到助人和学习的乐趣。这必然会增强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困生的作业“量体裁衣”,合理评分

学困生基础差,起点低,如果对他们的要求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就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我常常采取“分层练习”的方法。即在布置的作业中,对于较难的题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地完成。

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照一贯的优胜劣汰的评分方法,学困生往往得到的就是坏分数,而坏分数又常常使学困生心惊肉跳、无地自容。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因此,我们认为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应改进评分方法,我们采用的评分方法有:

A、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只要学生能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即可打个好分数;或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到他们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这种评分方法对于学困生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各科的课堂小测验。因为课堂小测验是一种形成性测验,目的是想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纠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应简单地用分数来“评判”他的潜力,应给他一个改进的机会。如我班有位男生,开始每次课堂测验成绩都不好,有时甚至交白卷,但我发现他智力好,只是经常忘记做作业,经了解,原来这位学生迷上了电视,一看电视就什么都忘了,而其家长成年在外又无暇顾及,于是我首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指出他存在的缺点,然后在改作业时,只要他能答几题就给他60分,如果他能在一天内补做完,还可以打高分。渐渐地,他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考试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

B、鼓励性的评分。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和好的评语。如上文提到的分层作业,只要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高层次的作业,即可加分或打高分。在平时测验中也可采用这种评分方法。

以上两种评分方法不局限于作业或测试的评定,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时都可灵活运用。这样学生每一阶段知识的掌握都得到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起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愉悦使他们更愉快地参与教学,积极配合,从而就营造了一种浓厚、热烈、融洽的课堂气氛。

4)家校生沟通,相互配合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让老师知道学生的另一面,架起了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了学生在校由老师教,在家由家长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保持和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结题报告

淳化县方里学区课题组

2014年2月,我校担任了陕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经过两年的研究,按期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处淳化县方里镇街道,学生来自周边23个自然村。特别是留守儿童人数增加,这些孩子大多被祖辈监护、亲戚代管,父母亲情缺失,引导错位,教育不力。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学生接触社会影响较复杂,性格孤僻,封闭自我,不善交流。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经过调查、访问周边几所寄宿制学校(夕阳、固贤、秦庄、石桥等),共有的特点:学生周日到学校,周五回家,五天寄宿学校,脱离父母,在校时间长,学校中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即使是双休日被临时监护人接回家,但是缺失了父母的关爱,缺失了家庭教育。所以这些寄宿制学校的孩子,老师还承担了家庭教育的重担。那么怎样来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时 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管理呢?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和管理办法,弥补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盲点。

(二)课题的界定

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许多问题都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运用多种技巧,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所以,搞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我国,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已引起一些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一些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一直困扰着学校的管理。

2、通过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周边学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家庭状况、习惯养成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道德养成失范、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缺乏理性判断是非的能力;自私、自大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情况虽然尚未突出其社会危害性,但如果不注意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放任自流,日后对社会的危害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3、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 “留守儿童”。在我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就占有很大比例。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这必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同其他的孩子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对他们的管理应慎之又慎。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就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按照家庭环境、成员素质、经济现状、社会影响、学校环境、教师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会产生一些预测不到的结果,会进一步了解到一些现实生活难以发现的问题,这就会使研究者采取不同的、超常的创新举措。

2、在探索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内外环境、软硬件设备、政策界限等问题,就需要研究者据境创新、依件探索、提出 2 新的管理之道。

3、研究中形成的管理制度,仅限于同类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果具有地区的制约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针对学生在道德养成、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智育管理和行为养成、心理咨询、食宿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

2、结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途径,建立研修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适应现代化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与分析寄宿制学校学生(家庭、社会、自身和学校)管理现状。

2、研究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智育管理、行为习惯和心理咨询、食宿管理的渠道与方法;

3、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评价标准;

4、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成立机构,形成制度。建立校长亲自主持,学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机构。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和阶段任务,落实责任,做好阶段研究计划与总结。制定研究制度,坚持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实施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教师资格认定等科研考评挂钩,3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与评优树模挂钩,激励教师参与研究。

(2)专业培训,促进提高。开展研究人员定期培训,聘请相关专家适时把关,指导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研究水平。研究人员必须阅读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专著三本以上。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坚持自我反思,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制定研究制度,坚持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实施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教师资格认定等科研考评挂钩,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与评优树模挂钩,激励教师参与研究。

(3)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为了充分了解掌握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道德养成、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成员素质、经济现状、社会影响、学校环境、教师素质、服务水平等,进一步了解到一些现实生活难以发现的问题。

(4)确定研究目标。这个研究具有地区局限性,研究对象及目标仅限于同类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这类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智育管理和行为养成、心理咨询、食宿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成果具有地区的制约性。

(5)研究过程与学生紧密联系。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从理念上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研究中要紧密关注学生,实践中摸索出规律,行成制度,只有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特点,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制度才是合理的,研究才是有效的。

(6)及时总结反思。在管理实践中要遵循着“摸清现实-制定实践-反思效果-行成制度”的原则,及时把研究获得的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访谈法。在实验前期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4 了解掌握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学习等方面习惯养成状况。

个案分析跟踪法。通过跟踪个别班级,个别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变化,有利于制度合理化的制定。

行动研究法。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各种活动,探索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思想心理活动等,在活动中,总结学生管理过程中可行的有效的办法。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1.成立课题组,确立实验对象;

2.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3.制定问卷,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本情况; 4.研究论证并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 5.进行相关人员培训。

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组提供的实验研究思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具体实验研究;

2.通过教师、学生交流经验,召开研讨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调整实验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总结报告。

3.验证实验成果的应用价值。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1.提交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2.请专家对课题进行总体评估、验收; 3.发表成果,推广实验研究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明确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意义。

1、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成因: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源,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带着孩子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带走了一部分儿童,加之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办校模式就此成为农村办学主要形式。了解生源:务工农民涌入城市,为了生活,不得不留下老人及孩子在农村,这就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 “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被祖辈监护、亲戚代管,父母亲情缺失,引导错位,教育不力。整体素质不高,加之学生接触社会影响较复杂,性格孤僻,封闭自我,不善交流。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周日晚上来到学校,周五回家,五天寄宿学校,脱离父母,在校时间长。人身安全是在外的家长和在身边的监护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最重的担子。保证学生安全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独立性。

五天住校时间,宿舍集体生活。需要学生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洗头洗脚,鞋袜手帕都要自己动手来洗。八个人一个宿舍,相当于一个小社会,自己要学会与其他同学接触交流、解决问题等。这是非寄宿制学校难以企及的事情,也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最有利的一面,科学合理的管理能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3、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充分的接触,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就占有很大比例,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这必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道德养成失范、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缺乏理性判断是非的能力;自私、自 6 大的现象随处可见。五天的在校生活,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随时都可能发现不良的状态、不当的行为、不好的习惯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随时解决,也不会因缺失教育、放任自流,毁了孩子,日后还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4、农村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提早适应更自由的学习氛围。每天除去上课时间,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合理分配这些时间,定时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定时去图书馆阅读,定时去体育锻炼,游戏玩乐的时间更是充分,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何安排事情与时间,显然,寄宿制学校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更自由的学习氛围。

5、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寄宿制学校虽然是学校,但已经俨然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主人翁意识特别强烈,寄宿制生活已经养成了互相帮助的习惯,这样的学生出现在社会上不会自私自利,更不会出现“扶”还是“不扶”的问题。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习惯的养成会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良好的习惯是人终生受益。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五天都生活在学校,学校不断创设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制定养成良好习惯的制度,形成约束和熏染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与发展。

(二)总结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需要大量的思想教育和环境熏陶之外,更多的需要制度约束。在两年来的管理研究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管理制度。

1、编制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守则及一日生活学习流程。寄宿制学校学生五天在学校学习生活。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养成了粗放的生活习惯。加之在校时间长,自由支配时间充裕,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必须要有规范的行为守则和学习生活流程,只有按照这个流程去要求,才能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我们分别从“进校要求、升降国旗要求、两操要求、课间要求、就餐、打水要求、文明礼仪要求和学习常规要求”七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流程进行了安排,并对不同的时段提出具体的行动约束。这样使学生在规范的生活流程中培养习惯,提高素质,学会生活。

2、明确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五日在学校度过,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靠学校来完成,为此,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常规有别于其他类学校,共性中存在着个性。我们为此重新审视了学生学习常规要求,在预习上分别就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确立不同层次要求,并安排专门时间来保障预习(自学)的质量。并分别从自习、作业和第二课堂、考试评价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法。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特别是第二课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保障了学生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习质量,全面完成学习任务。

3、制定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及内务管理细则。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内务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针对寝室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寝室环境创设、安全保障、内务整理、文明创建要求和生活老师日常要求等方面,对 8 寄宿生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如提出了起床内务要求:

(1)早、午起床铃响后。即督促学生准时起床。督促学生穿衣洗漱,按规定标准叠被。特别是要指导并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上述内容。

(2)床单平整,无皱折。被子、衣服折法统一,摆放位臵统一。毛巾、牙杯、皂盒、面盆等应放在指定的位臵,整齐划一。

(3)督促学生离开寝室时,做到“三关”,即关灯、关水龙头、关门。“二开”,即窗帘拉开、窗子打开。

(4)督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换下的内裤、袜及时清洗,并晾晒在指定的地方。

要求生活老师要对学生的进出宿舍、内务卫生、个人卫生、物品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并做好工作记录。使学生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培养内务处理的能力。

4、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文明卫生就餐的要求

文明卫生用餐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培养、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规范的文明卫生就餐制度。其具体从进入餐厅讲秩序不说话,打饭取菜互礼让不插队,用餐进食讲营养不挑食,餐具残羹定点放不乱丢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建立学校餐厅管理领导、引领学生用餐老师和学生餐厅志愿者组成的团队,餐餐管理、规范和监督,使学生在文明卫生用餐中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了生活,懂得了尊重劳动果实,使学校餐厅管理和用餐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5、夯实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管理责任

记者采访一位资深的科学家。“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幼儿园时,老师教我吃饭前要洗手;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要积极主动做班级的事情……”可见基础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其的重要啊!引导他们养 9 成良好的习惯对社会、家庭、自身的意义又是何等的重大!饭前洗手,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东西分给别人,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做事,又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所有这些与寄宿制学校老师的管理和服务是分不开的。老师应富有爱心、责任心,对每一位住校生给予父母般的爱,善于观察、了解、熟悉每位住校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培养住校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做到熟悉各寝室成员及住宿情况,并作好相关记载。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止学生不安全行为,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打扫卫生,随时保持干净整洁,整理好内务。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和相关规定来要求、管理学生。对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要予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对生活中存在的其它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及时制止并上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职责和任务,寄宿制学校老师都必须认真做好。

(三)探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途径

在课题研究中,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的管理。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学生,使他们同其他的孩子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道德养成失范、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缺乏理性判断是非的能力;自私、自大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学校管理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不能认真分析学生思想及行为,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不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导致学校教育效率不高,问题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探索到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1、理清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的途径。

学校德育管理重在教育和引导,要用规范、守则和法律法规不断约束,用习惯培养不断引导与养成,才能使少年儿童从小明理守法,成长为合法公民。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坚持普法教育,培养守法公民;开展明理教育,培养文明公民;实施优良传统教育,为国立德树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情怀;注重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报恩。我们通过家校联系、校司联系、校群联系,把德育教育孕育在各种形式的细节活动中,使孩子们在活动实践中受到教育启发。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创设浓厚的育人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做到环境育人,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我们开展法律讲座、现场参观、家校互动、走进村社敬老院、重大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演讲赛、文体活动、观看教育专题片等形式教育活动。同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成绩,等级评价,敦促成长。

2、找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智育教育的关键点。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学习,缺乏心灵调适,少有家庭港湾的庇护,为此很容易产生厌学甚至逃学。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是提高学校的温馨度,激发学生爱校爱学的兴趣。我们经常改变学生寝室、食堂、教室、活动室布臵,增加情趣,使寄宿生爱校爱学。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探讨激趣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其次是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学科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开展合作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注重学法指导,教师常常教给学生“会听—抓住知识要点仔细听;得法—运用恰当方法去学;会记—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方法。”最后,要开展积极阳光型的评价,要求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反馈,推动学习。全面多元评价,艺术性评价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 11 们在课题研究中,倡导教师做学生的代理爸妈,抓住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抓住课堂进行学法指导,建立学情档案,重点跟踪薄弱学生,实施亲情连线,使寄宿制学校学生智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明确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渠道。

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衡量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众多的习惯中,自理生活习惯、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最为重要的。这些习惯的养成,重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合作,也在学校的制度约束培养,任课老师的循循善诱、生活老师的帮助引导。我们对各年级的寄宿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每学期,我们分年级组织“寄宿生生活技能大比武”,涵盖整理内务、叠被子、洗衣服、钉扣子、打扫卫生、洗碗筷等项目,确保一学期一个重点。在每个寝室添臵了一定的图书;开展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以校园小广播为平台,专门开辟了“我主播,我快乐”版块。要求学生不使用手机,留守儿童使用手机,必须经过代理爸妈。在使用网络上,倡导拒绝游戏,开展网上学习和查找资料。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组建班主任、生活老师微信群,及时对孩子的问题和家长沟通。

4、认识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留守儿童是农村中小学生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特有的产物,他是广大农村父母抛家别子进城务工后,留在父母身边、寄养在亲戚家的亲骨肉。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用爱激励孩子,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开展了“千帮千”活动,1188名教师帮助1316名留守儿童。做到“知学习状况,帮学生找准方向;知家庭困难,帮学生走出 12 困境;知行为习惯,帮学生规范言行;知优点长处,帮学生展现自我;知兴趣爱好,帮学生规划人生。”举办留守儿童生日聚会,开展大家访活动,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地关心。为留守儿童开学习小灶,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多找留守儿童谈心聊天,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引导。不时送上点心糖果,让孩子抽空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在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亲情。

(五)促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题研究的两年里,学校为此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智育水平,行为习惯得到培养。课题开展以来,学校管理层、班主任集体参与,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学校管理渠道,实施管理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法制报告会、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家长开放日、经典诵读、演唱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寄宿制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对学生关心关爱帮助引导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爱校如家,学习成绩得到不断提高,在连续三年的全县质量考评中,我校位居前列。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往返校园不乘三无车辆,不独自往返家校,安全意识增强了。课间社团活动参加积极,经典诵读、花样跳绳、舞蹈绘画等井然有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2、寄宿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自立能力得到加强。就餐时,学生取食用餐不嘈杂,进餐喝汤不浪费,餐后残羹不乱倒。大同学礼让小同学,帮小同学打饭洗碗。在宿舍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整理内务,洗衣服,学会保管自己的物品。宿舍值日生负责打扫卫生,锁门 13 关灯关空调,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立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三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例学生用餐不当而造成的烫伤、宿舍打架闹矛盾的案例。今年十一月份,淳化县教科研及学校管理现场会,在我校浓重召开,我校在大会上作了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及同行的肯定与赞扬。

3、找到了学生特长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可支配时间多,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拓宽渠道,开辟各种形式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社团活动。一是建立书画活动室,组织书画特长生每周开展两次室外写生课教学。学生书画创作热情高涨,优秀作品层出不穷。2013年5月有15名学生获得“宋庆龄基金会绘画大赛“优秀奖。2014年参加全国“艺术之星”书画大赛,77名学生获奖。2015年8月4名学生赴上海参加“全国童星舞台校园艺术节”现场绘画比赛获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经典诵读与阳光体育相结合的跳绳、摇呼啦圈、跳皮筋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巩固了学生的经典积累。疯狂英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积累“读、背、赛”活动,增加了学生经典积累。

(四)促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找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切入点。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重在寄宿。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服务与管理、安全保障与防范、行为引导与培养,所以面对寄宿制学校学生,我们必须以服务为先导,以管理来规范。对学生养成教育上首先从用餐服务的细节做起,把好食品采买关、加工关和用餐关,让学生用上安全、营养、14 可口及热乎的饭菜,保障餐餐可口,顿顿安全。其次要抓好学生宿舍服务管理与规范,从出入宿舍、内务整理、文明安全等方面引导帮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文明宿舍”采用每周一评,让学生干部和学校师生参与对各环节的评价,把评价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再次是课余时间管理,使寄宿制学生在校除了课堂、自习学习生活之外,要组建学生自选的各种兴趣小组。一方面完善活动设施,提供羽毛球、乒乓球、毽子、跳绳等活动器材;另一方面,组织各种活动,发展业余爱好,根据学生兴趣,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成立“伟龙书画工作室”、“经典诵读与阳光体育”等兴趣小组,经常性举办成果汇报展、文艺演出、古诗文诵读、手抄报编写、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组织各种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和征文比赛,开展六一与元旦文艺汇演,举行冬季拔河赛、乒乓球比赛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大丰富,同时,业余爱好得到培养,特长、潜力得以挖掘。校园文化氛围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使寄宿生的身心均能健康成长。使他们的在校生活过得更安全,更有意义。

2、完善了教研制度,拓展研修渠道。

我们制订了较为完备的课题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校领导—课题组—实验班级”的三级管理体系。制定《教科研管理制度》,做到“五落实”一是落实人员组织活动;二是落实时间开展专题活动;三是落实专题明确任务;四是落实研究过程定时完成,不留尾巴,不增加研外负担。五是落实资金与制度,制定《教科研奖励制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先后组织课题组部分成员到富平淡村仲勋学校,三原县中山街小学、东关小学,淳化县固贤小学、夕阳小学、秦庄小学参观并感受不同地区关于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管理的 15 实践经验,加强校际交流,相互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2014年10月我校特聘请陕西省社科院张勇等专家先后做了两次家庭、学校学生管理的专题报告。

3、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精神引导的重要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较强的专业性处于核心地位,是教师角色最大的关注点。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三年来,我校共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六项,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十五人,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人生方向,策划未来发展。用精神的力量塑造生命的精彩。同时也明确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医疗责任,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或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专此报告,敬请各位专家斧正!

(执笔人:党仲强 寇润利)

下载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结题报告大全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学校实际教学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

    英语口语农村小学英语口语障碍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障碍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丰县范楼镇金陵中心小学 李雪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英语教育学》中指出:"英语是国际公共语,是世界各国交流的工具。为适应改革......

    《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结题报告(5篇材料)

    《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作为农村的物质基础,农村住房(以下简称“农房”)是保障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农民......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老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几年,但要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却是一件很困难的......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校本教材”要借重地方资源,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身边的事物为研究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而自主开发。目的为创建学校办学......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中心小学 李俊朝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

    关于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内容摘要: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