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毛镜林
一、选题的背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基础的学科,为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实验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须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学,对科学实验更为热爱。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探索,从而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然而,科学实验这一教学环境是小学科学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一是每一个实验都需要教师课前用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和探究,寻找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二是实验教学中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目前,科学教材上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多,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对实验进行研究、努力地去教学,但往往却因教学缺乏艺术而使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探索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本课题研究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小学科学课本教材实施研究。
三、课题界定
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为核心,从课本和生活出发探寻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作能力
四、研究目标
1、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以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发挥协作精神,形成合作学习。
2、让学生猜想、交流、操作,在合作的探索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根据亲自实验观察到的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实验教师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
4、在科学实验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5、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在理论中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进行解决问题。
6、通过研究找出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探寻先进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解决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遇到的困难。
7、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有效改变实验教师怕上实验课,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讲解实验代替演示实验的教学现象,提升实验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兴趣,从而转变实验教学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喜欢上科学实验课,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为实验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的学习态度。彻底解决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失踪现象,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和自制教学进行实验教学,从而解决农村科学实验仪器的大量闲置现象。
五、研究内容及重点
本课题探究的核心是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积累一些具有有效价值的教学案例,有效推进实验教学。重点研究教师的实验教学,寻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有效价值的实验教学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结合课本教材,紧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听课与评课,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及优质课,参与相关评比活动、培训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科学教学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主要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三年级以探究学生的观察与提问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为主,四年级以探究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事实与证据能力为主,五年级以探究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能力为主,六年级以探究我们怎样做科学、制作与发明为主。因此本课题以《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题,围绕“提出问题——调查分析——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研究思路,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艺术。研究方法:本课题依照新课程改革标准大胆改革,强调发现问题,强调反思,以探究为主。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有所提高。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实践对比示,探究法。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开展研讨会,然后通过听课与评课,相互学习,对比自己教学实际,开展探究,交流展示,从而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成果。技术路线: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我校教师资源形成团队力量,保障课题正常、有序、有效的开展。
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15.4---2015.6)组建课题组,全面启动、拟定方案,完成计划。
研究阶段(2015.6------2017.3)教师一边实验一边探究、总结。
研究阶段(2015.12----2017.4)反思总结、深入实践,整理研究材料。
结题阶段(2017.4月——7月)资料汇总,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根据六盘市教育局基础课题立项通知,拟定课题研究申报书,发出研究报名申请通知及申请表,采取自愿参与报名的方式,结合教师特长及科研成果进行审核,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7年4月)
1、启动阶段(2015年9月)
组织课题成员开展课题启动会,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成立研究小组,交流讨论课题研究方向,如何去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及研究制度,明确各成员研究职责和分工。组织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培训,使成员知道做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知道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如何去做课题研究及如何做课题立项申报书,以及做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准备和完成的工作及任务。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2017年4月)本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计划,结合调查研究讨论,实验教师提出科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研究小组通过深入讨论,得出一些解决方案和策略。为验证这些方案与策略的实施效果,特拟定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听课与授课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将讨论的方案与策略实践于课堂教学,通过听课与评课初步了解实验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听课与评课、交流与讨论相互学生,取长补短,以扩充实验教师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阶段共听课4节,四位授课教师课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上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本课题的研究探寻出了一定的研究方向,找到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同时也让课题小组各成员感受到了平时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成员的讨论研究,得出科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听课与评课的活动结束,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对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深入开展研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师教学效果、实验效果的体现,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突破。教学中实验教师的语言普遍存在贫乏性、随意性、严重失真。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评价语言产真诚,没有激励性,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严谨,没有逻辑性,不具有情趣。
2、实验教师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小学科学实验是一门理论知识比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方能熟悉地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才能系统地对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对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错误现象及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才能准确、规范地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由于实验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解释不清,对实验结论归纳不太准确,甚至使教学偏离主线。
3、实验教师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实验操作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科学的教学以实验操作为核心,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结论来探索科学文化知识。若实验教学操作不熟悉,甚至操作失误,就会产生错误的实验现象,又不能对错误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在本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对照研究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深入反思,撰写心得和论文。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共撰写论文5篇,并开展了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会,各成员分别在交流展示会上对自己撰写的论文及相应问题的观点及解决策略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与探讨。第二阶段:(2016年4月——2016年8月)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与成果,对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策略,但这些解决策略是否能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否能真正解决实验问题?教学中还有没有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等问题还有待于进入课堂实验去研究。为些本阶段继续听课与评课活动,将第一阶段研究得出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应用实践。
本阶段听课与评课活动以盘县教育局2016年教研活动安排为契机,为了加强学校科学教师教学水平及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增进校际间科学教师的交流,在教研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共同提高,有效推进《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更进一步了解本课题组成员的科学实验教学水平,完善本课题研究过程,同时评选出一节优秀的科学课参加盘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根据六盘水市教育局、盘县教育局2016年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方案,结合本课题和学校实际,将本次活动升级为校际间的教研活动暨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共听取了五节科学实验课,五位授课教师展示了五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分别覆盖了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础知识。五节课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共同交流的作用,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突破。通过五节课的展示我们看到了本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学水平,看到了他们的教学优点,也看到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科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证实了第一阶段研究提出的问题真实性及问题解决策略实效性。看到了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绩及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出到了突破口。
活动结束,课题组立即组织成员开展研究讨论会、交流会,探讨本次听课与评课过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对第一阶段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讨论。同时讨论提出了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1、实验材料的合理选取。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源于有效实验材料的选择,它是顺利进行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有效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学生探究过程。实验材料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创造亲切的科学课堂,选取普遍材料,让学生能伸手便拿来,使学生回归生活,选取趣味性强的材料,提升实验的兴趣,选取典型性材料,创造清晰的思维实验,选取开放性实验,放飞学生思维。
2、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提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往往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骊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然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高,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我们科学教师探讨的问题。为此,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也是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3、实验教学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没有专业教师,但农村学校还是有许多有力的教学条件。自然环境为科学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材料,小学科学课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此作为科学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然而,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些科学资源上好实验课,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成为了实验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本阶段研究共研究出了以上四个需要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形成了五节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和录像课。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在前两个研究阶段均通过“研究讨论——听课与评课——研究交流展示”这样反复的开展研究,得出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七个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科学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研究中提出的问题部分依然没有得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与策略,影响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本阶段的听课与评课借助小学科学教师用书中配带的光盘内容,取听一些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以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策略,充分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次共听了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西王褚小学刘强老师的《“五官兄弟”游乐场》、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赵水灵老师的《饮料瓶的知识》、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彭东老师的《蜡烛会熄灭吗?》、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杨继江老师的《我能撬起地球》、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王保和老师的《体积变化之谜》、河南省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段海英老师的《玩转电磁铁》等六节科学实验课。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们又一次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找到了一些解决实验教学中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将本课题的研究推向新的一个阶段,进一步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到研究方向,进一步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寻出了一定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已经走过了两年时间,进入总结结题阶段。本课题从2015年4月申请立项、启动研究组建课题小组、确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制度、前期调查到三个阶段的实施研究,通过反复听课与评课,反复研究讨论及成果交流展示,进入2017年4月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际工作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本课题成长的脚步声。研究以课堂实验和课外交流研讨,紧密联系生活,紧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两年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高了师生科学探究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八、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的时间,在本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1、培养了实验教师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由死记硬背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验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2、实验教师愿上科学实验课,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4、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5、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学更加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6、教师参加各种科学实验比赛的积极性得到提高,2015-2016年度毛镜林老师的《让小电珠亮起来》一节参加了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同时加了2016年盘县中小学科学教学渗透法治教育优质录像课评比活动,陈刚的《蜡烛会熄灭吗?》也参加了此活动。
7、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智慧得到升华。开题两年,共撰写了研究心得十余篇;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课题负责人毛镜林老师撰写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初探》在《盘县教育》期刊2016年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研究得出教学案例十余节,录像课五节,其中课题组负责人毛镜林老师的《让小电珠亮起来》、陈刚老师的《蜡烛会熄灭吗?》两节录像课在2016年盘县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优质录像课评比中均获三等奖。
教学案例一:让小电珠亮起来
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毛镜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小电珠、电池、电线,它们的外观和名称。(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开关的工作原理。(3)、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4)、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5)、知道使小电珠发光的电路的连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能对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能自主探究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
3、情感态度目标(1)、乐于与大家交流合作,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验合作式探究的乐趣,并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让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连接装臵,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电珠亮起来的规律。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并初步认识短路和断路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系统和课件,实验器材:电线、电池、小电珠、电池盒、电珠座、单刀开关,学生准备:固体胶,8K白纸,科学记录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播放城市夜景的图片。
问:这些城市的夜景漂亮吗?它们靠什么装扮得这么漂亮?(学生发言,)
如果这些灯没有亮它还漂亮吗?(课件播放突然停电的动画情境)
2、师:我们教室的灯亮会让我们读书写字,彩灯会让城市变得更得美丽,夜晚的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这些电灯为什么会亮?怎样使它变亮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灯亮了》!
板书课题:电灯亮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城市夜景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提出了主要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拆手电筒,探究手电筒的秘密
1、学生猜想:手电筒有什么秘密
2、学生分组拆手电筒,记录下手电筒由哪几部分组成,在拆之前提示(一、注意在拆的时候,要按顺序把拆下来的器件摆好,拆不开的地方不要硬拆。
二、仔细观察,看一看手电筒内部的结构和我们刚才想的是否一样。
三、观察完之后,在按顺序组装好,打开看亮不亮。四,试着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3、学生汇报:通过拆装你们发现了手电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4、小结:教师用课件出示手电筒内部构造图指导认识手电筒由灯泡、电池、开关、弹簧、铜片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拆手电筒及课件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要使小灯光亮起来需要的材料,进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怎样才能让小灯泡发光呢?
2、学生猜想: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要用哪些材料?
3、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方法与材料写在卡片上
4、小组汇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灯泡、电池和电线的图片,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认识其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认识小灯泡、电池和电线各部分名称及用途
5、提问:有了上述这些材料小灯泡就会亮了吗?
设计意图:引出实验“简单电路的连接”
6、实验操作: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1)以“温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a、角色分工:每一个小组一名小组长,一名材料员,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
b、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实验讨论,每一个人都要发言。c、每一组在小组讨论时不要吵闹,不要影响其它小组。
d、每一小组的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请你们先商量一下,将你们的想法画在纸上,并写上组号。
e、时间: 10 分钟,一会儿我们请各组的发言人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2)学生小组实验
(3)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连接图
(4)实验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简单电路接连图及电流流动示意图,指导学生总结出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必须有电池、小灯泡和电线
b、需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回路
当电流从电池正极出发通过小灯泡的灯丝回到电池负极,小灯泡就能亮起来了。(5)巩固应用:教师用课件出示“断路”和“短路”两种连接电路图,演示电流流动示意图,让学生认识“断路”和“短路”两种连接电流都没有经过小灯泡的灯丝。所以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6)指导学生认识“短路”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连接方法,会造成触电、烧毁电器甚至发生火灾的事故。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小灯泡亮起来的条件,通过课件观察感受电流的流动方向,解释小灯泡亮起来的原理,感知断路与短路的连接及生活中用电安全。活动三:探究开关的作用
1、交流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个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使小灯泡该亮的时候亮,不该亮的时候不亮,那么如何连接开关来控制小灯泡呢?请小朋友们动手连一连
2、实验操作:学生小组动手连一连,让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3、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开关的控制作用
4、教师通过课件操作演示开关断开及闭合时电流的流动示意图和小灯泡的亮与灭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开关对小灯泡控制的作用,5、根据实验操作及课件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开关的控制作用
开关起着切断电路和接通电路,从而控制小电珠亮与灭的作用。当开关拉开时,电路被切断,电就无法流通了,小电珠熄灭;当开关合上时,电路被接通,电就通过开关流通了,小电珠就亮了。
6、废电池的处理
(1)交流讨论:教师拿起一只电池,电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能使用了,那么用完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为什么?(2)电池有很大的毒性,所以在实验做完后要将报废的电池处理好,不能乱掉而污染环境。为此,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课件出示第十六条、十七条让学生读一读。
第十六条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七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臵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开关的控制作用,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体验开关的控制作用,通过废电池的处理渗透法制教育。
(四):拓展应用
1、开关的设计与制作: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开关,让学生课外设计制作一个开关
2、电器元件的表示符号:课件出示电器元件的表示符号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电池、小灯泡、开关及电线的表示符号。
3、红绿灯制作:课件出示红绿灯制作的材料及步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制作。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简化连接电路。
(五)讨论与阅读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分别读一读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观察与阅读,认识电路安全保护装臵的外形,了解电路安全保护装臵是一种能自动切断电路的保护开关。
(六)闯关行动
请在能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方式下面打“√”,并说明理由
()()
()
()
()设计意图:加强巩固简单电路的连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教学案例二:蜡烛会熄灭吗?
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 陈刚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
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话题
1、观察“火”的图片
2、渗透法制教育:放火罪(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人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3、观看视频:用锅盖灭油锅起的火、熄灭酒精灯
4、引出话题,为什么火会熄灭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与视频,使学生了解《放火罪》,增强法律意识,直观地感知了燃烧与空气可能有关,引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了新课。)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
(一)燃烧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1、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一个有底一个无底,在准备两支一样长的蜡烛。
2、实验步骤:点燃蜡烛(同时)、将两个杯子倒扣在蜡烛上,静静观察,完成表格的填写。
3、汇报实验现象、师生交流
(二)判断蜡烛燃烧与垫棋子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看,如果现在在这个杯子(上组实验中有底的玻璃杯)下面再垫一枚棋子,你猜结果会怎样?
生1 :过一会儿就灭了。
生2 :蜡烛不会熄灭,一直到蜡烛燃尽了。
师:蜡烛会不会熄灭,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杯口下面垫得棋子的多少到底有什么关系,同学们想不想用实验来证明吗?
师:好,赶快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做。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 :我们组想用三个杯子,下面分别垫一枚、二枚、三枚棋子,比一比哪支蜡烛先灭。
师:对蜡烛有什么要求吗?
生1 :蜡烛要一样高,一样粗细。
生2 :我补充,蜡眼儿也要调整成一样大。
师:对杯子有什么要求吗?
生3 :杯子的大小、高低、粗细都要一模一样。
生4 :还要记住杯子都要有底儿。
师:其他的组还有什么办法?
生5 :我们组设计用三个杯子,一个不垫棋子,一个垫一枚,一个垫两枚,看哪支蜡烛先灭。
师:杯子、蜡烛还有其他条件是不是都要一模一样?
生5:是。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还要注意杯子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小心烫伤。(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教师注意:①实验过程中蜡烛点燃几次后,要用剪刀把蜡眼剪得一样大。②蜡烛要始终保持一样高,需用尺子不时量一量。③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师:看到大家在实验中认真钻研的劲头,老师觉得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好,现在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吧。
生3 :我觉得杯子下面棋子垫得越多,缝隙就大,流入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就长。
师:同学们不仅有了发现,还说明了原因,真棒。那么,从刚才大家的实验结果来看,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有关吗?
生:与空气的确有关系。
师:那么,刚才的实验同样是只有哪个不同条件?
生:棋子的多少。
师:只有棋子的多少这一个条件不相同,其余条件都相同,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现在大家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已经演示了一个对比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经过见证杯口下面垫棋子多少不一样的确导致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不同,从初步感知蜡烛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到明白蜡烛燃烧 的确 与空气有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拓展思维,合作小结
师:燃烧需要氧气,除此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留做课后思考,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师:现在,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吧。
师:同学们这节课不经意间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大胆的猜想,严密的计划与组织,认真的实验,还有仔细的观察、用心的记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家从事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同学们真棒,请为我们加油吧!
(设计意图: 结尾不但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并不神密,愿意亲近科学。)
发表的论文:《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初探》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小学 毛镜要
发表于《盘县教育》2016年第3期教研平台
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科学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门实验课,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都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是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全面素质。重视实验,做好实验,成了学生学好科学课程和教师上好科学课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目前已瘫痪,器材大量闲置,学生对科学课越来越没有兴趣,处于紧张的死记硬背状态。小学科学实验课曾经在2005年“普实”期间开展得轰轰烈烈,每位实验教师都不断地研究实验,学生对科学这门课有很高的学习兴趣。“普实”过后,实验课的教学逐渐减退,而如今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也在不断下滑,对实验的很多理论、原理知识是一知半解,实验课更多地呈现出讲解课,学生对科学实验看不到踪影,科学的学习也随之转入死记硬背状态,学生对科学课不感兴趣。虽然在每年的科学考试中学生的科学成绩都不错,但这都是学生在科任老师的逼迫之下死记硬背的效果。出现这一情况到底是为何呢?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一、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农村各校,对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的调查、了解,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的听课,发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大量闲置,科学实验课目前已消失,学生的科学成绩都是靠临近考试前一个月的死记硬背而呈现效果,科学实验课的操作几乎被实验教师的讲解所替代,学生对科学这一门课的学习沉入了紧张的死记硬背状态,感觉科学学习枯燥无味,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差,没有团结协作能力。造成这一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科学实验课在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地位依旧处于副科,重视力度不够
虽然教育部早已将科学这门课程拿入考试,将科学地位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平等的地位。但还是存在表面现象,实际操作中还有所偏离。让我们从几个实例看看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重视力度。首先,从“普实”前后变化上看,在“普实”期间,国家对小学科学实验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大量的实验器材,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要求也较为严格,在“普实”过后,要求就有所减弱;在“普实”期间,每学期期末对学生的科学测试重点偏向于实验操作的测试,占总分的50%,现在只占10%,而作为小学科学这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课程,实验操作的考试分值应是50%以上;其次从活动的组织上看,每年度教育局都会组织语文、数学优质课、技能大赛等活动,而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的评比活动组织的频率远不及于语文、数学。再次,从培训力度上看,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培训就更少之又少。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重视力度还是不够的。
2、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缺乏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听取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实验课,发现实验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理论知识及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实验课的教学,不能有效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有些实验教师对实验操作步骤不熟,又不愿去做准备实验,导致在课堂上的实验因指导不到位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没有实验现象,而实验教师又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向学生分析、解释清楚其原因,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糊里糊涂地给学生下了不太科学的结论,学生学得迷迷糊糊;甚至有时实验教师的操作就会出现错误(特别是安全操作方面),使实验失败或造成了一定的安全事故;有些实验教师连器材名称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器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原理了。由于实验教师缺乏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实验屡次失败,使实验呈现的现象及得出结论与实际不相符,又无法与学生解释。在学生心中就产生了“是书上的对还是实际的对呢?”这样的疑惑。为此,教师们认为:“做了半天的实验还得到错误的结果,那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他们去背更来得快些;而且,做实验若因一个错误操作而产生安全事故更是承担不起”。所以,在实验教师的心中产生了“做实验花时间,不出效果,担风险”的观点。这样,实验教师逐渐地放弃了实验这一环节。
3、各级各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够全面,依旧以成绩为主,使应试教育的观念未真正得以改变
就目前来看,各级各学校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全面。什么绩效工资,目标考核奖,各种评优评模等均以成绩为主,致使多数教师只顾抓教学成绩,其他事一概不干,连校长都安排不动。同时也给行政领导一个致命的打击。当了行政领导,除教学外的事太多,资料也太多,课又少,从而所教学科成绩自然比不过其他教师,绩效工资还不敢与教师们去抢,只能领取较少的定额,什么评优评模都捞不着,晋级、岗也难上加难。无论你其他资料干得再好,课堂教学再好,成绩上不去,在上级领导的面前什么都是假的。
然而就目前来看,科学这一门课的考试没有计算,只有理论知识,分值高,操作少。所以,实验教师认为科学课无论课上得如何,学生学得懂不懂,不管学生平时学得如何,只要在临近考试的前几周整理一套资料让学生背上一段时间,考试那一个小时记得就阿弥陀佛了。可是,考试过后不到两个星期学生同样一片空白,但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结果,不去注重过程。因为,各级各学校到目前为此,都还未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的状态,虽然绩效考核是“德、能、勤、绩”四项,但几乎每所学校真正考核的是勤和绩,而且绩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为此,只要考试学生考得好,不但为自己挣了一笔资金,往后的什么年度考核优秀及各种评优评模都是稳拿。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教师们谁又会去为做实验而花时间呢?与其花时间做实验还不如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去背。更有甚者从开学第一节课开始就弄一套资料让学生背,一节科学课都不上,但到学期结束考试照样考好成绩,拿高绩效,什么评优评模也就随之而来。为此,目前许多教师为了抓成绩、抢绩效,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变态教育。
4、繁重的各种活动资料大大挤占了教师们探究教育教学的空间 当今教师各种工作资料繁重,除了写教案、改作业和上课外,还有许多资料要做,如安全、禁毒、二课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留守儿童、后进生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局每学年要求完成的“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资料以及县文明办、县妇联等各部门下达的各种活动资料、教育督导评估资料、每学期迎接各种检查需要准备的资料等。在这样大量活动资料的压力下,老师们已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除了参加优质课比赛而花几天的时间去精心设计出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一堂高效的课外,就没有谁去精心设计,也没有时间去这样设计、去上高效的课。为了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学生成绩,为了绩效,老师们更不想将时间花在实验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监督学生背、练习。
二、改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重视和落实
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实验教学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容忽视。首先要加强实验课教学的管理要求,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技能操作评比活动,构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展示平台,各学校应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研活动,加强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和完善实验课的有效性。其次,对小学科学的测试应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大实验操作分值,充分了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教学能力。
2、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 由于科学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紧缺薄弱学科,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缺乏,上科学的老师大多不是专业的,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对科学实验的理论知识掌握不透,许多语言不太专业,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要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科学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有效拓宽实验教师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的理论知识,为小学科学实验课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科学实验师资队伍。
3、完善教师考核机制,综合全面地对教师进行考核,以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提升素质教育
当今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学习科学,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科技的科研人才,对学生的评价应多样化,重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级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师的考核机制,综合全面地对实验教师进行考核。教师要把学生的评价放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不能单看成绩,我们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人才。各级各学校也要全面考核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应单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实验教师的能力,对实验教师的考核要多样化,学生成绩的考核只是一方面,重点还是要考核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转变应试教育的旧观念,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观念。
4、简化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资料,注重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如今无论哪个单位上级检查频繁,杂事太多,软件资料繁重,特别是教育系统各种活动繁杂,为迎接上级各部门的查检而要做大量的工作资料。这样,大量的资料工作占据了实验教师做准备实验,探究实验教学的时间,使实验教师在繁重的工作资料的压力下只能变实验操作为讲授,简化教学环节,节约时间去做资料。作为教师来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上。当然安全工作、禁毒工作也必须要做好,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资料,如文明、妇联、计生等单位也随时有文件要求教师要去做一些工作。如此教师要接受这么多单位的工作任务,迎接这么多单位的资料检查,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空间去钻研教育教学,去钻研科学实验教学。为此,需要上级部门简化一些与教育教学、与教育系统无关或关系不太大的工作资料,让实验教师充分地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科学实验的教学中,真正让实验教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国家的科技人才而服务。
总之,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研究是实实在在的。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彻底解决了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大量闲置现象,转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科学学习态度,使研究成果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创造科学实验课有效发展,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盘县鸡场坪镇和中希望小学课题组
2017年4月5日
第二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科学课程的实施一靠科学内容的教学,二靠实验教学的锻炼。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农村科学课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关键词】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现状
小学科学实验课现已备受重视,就我们地方而言,尽管学校建设了实验室,配置了仪器和材料,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缺少完善的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的不足影响着科学教师的教学,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由于缺少水电设施,实验仪器也很少,有的学校仅有一套,只是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拿出,学生没有机会去自己动手操作,无法完成新课改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二)缺少充足的实验材料
有的学校实验室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很多学校并未真正利用起来,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学生可以去实验室参观,感受科学实验的环境,但并未真正动手进行操作。虽然科学实验的仪器已经具备,但是每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有些学校不能及时更新准备,以至于学生的分组实验不能及时进行。
(三)缺少专业的实验人员
专业的科学实验人员,也是决定科学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科学实验室能否有效利用的关键。但是受人员编制所限,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实验人员,科学课都是由任课教师和行政人员兼课。这些人并不具有专业的科学实验知识,不懂得正确的科学仪器操作方法,以致于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实验的成功率。
(四)缺乏正确的实验观念
有些教师认为,科学是一门小学科,只要学生了解些科学知识,能应对考试中的实验内容就行,至于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并不重要。这使得教师中出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想。通过对学校的年终检查发现,一些学校一年就做一两次实验。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的不重视也成为了实验课教学的弊端。
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如何能上好一节课。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灵活把握课堂,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想要上好一节实验课,尤其是在实验设备、物品缺乏的农村校就成了教师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环境优势,充分准备器材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验设备与材料的缺乏。作为科学课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配套的实验器材,可以利用农村的环境优势,认真思考,利用身边资源,发动学生多渠道充分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例如:在执教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二单元《动物》的时候,就能够大大利用农村校的优势去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可以到大自然中自己收集材料,树叶、小草、蜗牛、蚯蚓、蚂蚁等都是在农村学校里可以经常见到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将身边的材料加以改进、组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一方面补充现有器材的不足,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像老师这样进行一些科学小发明、小制作。例如:在研究《空气的性质》时,有一个实验是让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教具:把一个吹大的气球固定在玩具赛车上,打开气球的扎口,赛车被气球反冲的力量推了出去。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快乐课堂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例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我在桌子上放着2盆液体,出示2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在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呀!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我想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了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利。
(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科学魅力
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传统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讲授的多,学生自行实践的少。老师在上科学课的过程中枯燥无味的一些知识,往往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科学课没有多少激情。现行的科学教材是以科学活动为途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来感受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带给他们的快乐。为了让孩子喜欢科学和乐于探究,可精选活动内容和联系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例如:和孩子们一起养小猫、养小兔、种花、采落叶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更加喜欢科学课了,他们不但学到了书本的知识,而且联系到了生活的实际,这样就更喜爱科学研究,情感也得到了熏陶。
(四)教师要灵活地开展实验教学
例如:在执教《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同样先讲解实验要求和实验注意项,要求学生回家做实验。没有烧杯,就用矿泉水瓶底来代替。我看到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他们带着自己在塑料瓶里培育的绿豆芽来学校了,我们都非常激动。还有一位学生把发了芽的绿豆种子移植到土壤里,之后这株绿豆还在瓶里长出枝叶来。我在课堂上借助学生的实验成品讲解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当然也有做得不成功的实验,我就与学生共同探讨那些种子为什么不发芽,芽为什么没长成植物,启发学生全面的思考问题。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老师要应尽心尽职,想方设法的克服困难,尽全力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准备实验,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伟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浙江教育技术,2010年02期
[2]吴华川.《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49期周刊
第三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针对我校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篇二: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2011-11-27 22:20:42)转载▼ 标签: 教育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四篇: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是摆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果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失去本来价值,流于形式。认为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分给各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再交给集体备课组长,集体备课等同了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只有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师间合作教研,以目标共同、智慧共享、过程协同、个体独创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才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样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名数学教师,研究团队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中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理论层面实施情况
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有关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新课程改革理论有关理论,对“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评价“等都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组人员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进行新课改的先期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组人员参加新课标指导下优质课评比观摩,多人参加了市级培训。
(二)课题实践层面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成立备课小组,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商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分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严格按计划实施,确保按时高效地进行活动。力争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次,严格按照“主备课人初备——说课――集体讨论——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展示成果——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骤进行。
1.、主备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个人提前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说课。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状况,说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透彻地剖析。
3、集体研讨。然后其他组员也充分研究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在主备人发言后组内每位教师都出谋划策,提出补充意见,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最后综合集体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打好团体战。最后,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备课后交教务处存档。由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平时不拘形式的小型备课来弥补,使集体备课更加增强针对性和务实性。
5、课堂实践,展示成果。备课组所有成员按集体备课的教案执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可对集体备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其他教师写出评课稿,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6、教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三)、中期研究的成果
开展集体备课,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好教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我们研究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通过我们积极探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营造了更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解决了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一些问题,逐步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2、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有时是很艰难而痛苦的。所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三结合,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这种三结合,体会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落实了课改要求。
3、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增强了我们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整体优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这项校本教研活动,不断实现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目的,使教师在教学认知、行为上逐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利于了教师的扬长避短,更利于教师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反思问题
1.当前整个课堂的组织形式还不够理想,课堂的有序性和效率问题,还有待探讨。2.师生依靠课本的惯性(不善于思考,习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或结论),还未彻底改变。3.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还过于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全面发挥。
五、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已到中期,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摸索和探讨,特别是结题工作,更需要我们去总结、归纳、提炼。我们一定要按课题组的指示,一步一脚印,搞好本课题的剩余工作,尽心尽力把最艰苦、最复杂的结题工作做好,迈好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希望课题组多给予我们帮助和指示。篇二: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绥化市普通高中减负增效策略研究》课题子课题 《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绥化市第一中学高二化学课题组
绥化一中《减负形势下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子课题 《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高二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我校《减负形势下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课题的启动,如今的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课业负担重,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提高教师群体和个体水平。新课程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我们组的老师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操作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正好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一下,就能产生无穷的思想与智慧。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可以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学校的教研工作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把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
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分为备整个学段的教材、备一册书的教材、备一个单元的教材、备一节教材。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在每个单元的开始备单元教材,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备一篇一节教材。根据备课内容的不同,在集体备课时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明确课标的要求:无论是备整个学段的教材还是备一节教材,首要的是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2、领悟编者的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即同一学科在同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意图、编写体例上有较大差别,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研究所使用教材的特点,领悟编者的意图。
3、理清教材的结构: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结构,这包括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
4、设计教学的思路:具体到一节课,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任务是讨论课堂教学的思路。具体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可以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要求整齐划一,但基本思路要大致统一。
5、精选练习的题目: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是课外作业太多,现在有些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教教辅”,一门学科给学生推荐若干种教辅资料,布置作业时也同时要求学生做几本教辅资料上的题。由于教辅资料都有答案,所以老师也懒得看,让学生自己对答案。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很重要的就是要精选练习题,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题不在多而在精。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的限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备课: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3.有效性策略:能实现预期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4.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外省的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操作性不强,不切合我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梳理教师有关集体备课存在的困惑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以期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集体备课之路,以求达到集体备课的有效直至高效。
把育人为本作为集体备课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集体备课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我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四、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本课题由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由学校科研组织论证、进行实施。2、我校是黑龙江省课改样本校,曾多次参与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有些成果已经验收。篇三: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酒”,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课题理论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3、研究的意义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语学教学质量,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特点,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研究内容
(1)、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2)、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
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实验观察法:每一年级(或年段)确定一到两个实验班,就课堂教学中地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的分析
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
(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4)、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共同确定一个行动研究的突破口。(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3、总结阶段(20010年2月——2010年4月)(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
四、初步的成果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 喻安逸 更新时间:2013-1-6 20:30:20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练习和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让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的练习设计研究: ①、学生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 ②、学生实际应用作业的设计。
2、课堂练习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 ①、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 ②、学生练习实效性的研究;
3、课堂练习中教师的地位和怎样辅导。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思路:把教学重点放到教育科研上来,使教学工作在研究状态下进行,使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个性化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的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的设计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计算练习课教学的现状,总结、推广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计算练习课设计这一途径,推动数学计算练习课有效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计算练习课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计算练习课有效、高效,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 实施时间近一年的时间,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全校数学教师计算练习课设计的重视程度及对计算练习课的理解进行了细致的问卷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探究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设计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评价研究。通过采用“尝试设计---实践检测----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模式”的四步骤,增强了学生对计算练习课设计的正确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总结阶段:(2012年6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小学数学计算练习课设计的做法和有效经验,撰写了论文《生化课堂,巧做练习》获得西湖区年会三等奖,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了练习设计的有效方法。从精心设计练习,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并上好作业讲评课,以及练习后做好反思和总结等,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练习环节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作业批改与否以及批改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进步有密切相关,为后进生转化和临界生的管理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途径。
3、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练习的有效性既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而且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最终应反应在学生身上。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外,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4、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八、研究反思与设想
(一)收获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实验,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为,我们觉得还有以下收获: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同样,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督促缺一不可。良好的习惯在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中逐步养成。在作业检查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4、结题不息题。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二)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层教学的落实较为困难,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从标准的制定、练习的难度、数量和要求上,均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不够。所以我们还需努力,并且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不断改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九、几点思考
1.我们自己感觉到对课内练习的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但是课外练习的研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起来难度大。2.我们强调练习要用活,要把练习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那么一堂课是有限的,究竟基础性的练习与发展性的练习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
主要参考文献有: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
2、王鸿钧.《数学思想方法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3、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2001.4、顾钟锦.《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