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最终版)
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对于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它携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能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政治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应当科学地将多媒体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起来。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容、课型选择多媒体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对声觉、视觉、听觉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政治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二是要适时适度,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政治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是“画蛇添足”。而象一些社会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
3、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
新授课,一般根据以上几个原则来进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
确定好使用多媒体后,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多媒体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起来。
二、课件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现代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其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创设一种与学习相联系的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其目的是使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打个比方,这就象你有一条信息,我有一条信息,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条信息。(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学习者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即多媒体课件应当包含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使学生有更为广阔的驰骋空间。(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
三、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选择主题。
确定一个鲜明的可以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主题,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不可能达到此效果的。
2、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讲沙尘暴中,模拟出沙尘暴的现象及其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自主学习设计。
课堂上在明确目的之后,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任务,学生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5]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自由提出,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③使用多媒体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6、强化练习设计。
精心挑选本主题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的练习,如: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题等,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可以采用抢答竞赛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制作一目了然的幻灯片。
制作好的幻灯片,就要对幻灯片认识清晰;有思路,有逻辑 ;对材料要熟悉;思考好的表达形式;具备基本的美感 ;突出关键词;标题应该反映观点;通过排版突出重点:如
一页PPT中不超过7个概念 不要换行
可省略全部标点符号和连接词 慎用英文缩写
只用一层缩进小标题
文字内容不要超过10~12行 不用倾斜或过于艺术化的字体
如何通过文字排版突出重点?加粗,加大字号,变色。选择图片的背景要注意: 一动不如一静
五、感受多媒体技术
课件制作中,安排一到两个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如新闻、故事、歌曲等,让学生感受多媒体技术的乐趣。观看视频,刺激感观、逼真、形象,更好表达主题,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欣赏歌,利用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分析歌的特点,这个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围绕着这首歌的赏析而开展,通过给学生提供优美的界面,灵活的交互,精心挑选的各种多媒体素材等将歌的写作背景、主要含义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在内容组织、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采用和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要很有特色,这需要很用心,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二篇: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重要要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
由于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其中涉及到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由于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使得政治学科的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果运用恰当,学生会对政治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提高道德水平和基本的辨证思维,从而实现政治学科的教育目的。笔者从事多年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感受到多媒体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多方面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 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如《珍惜劳动成果》一知识点,老师让学生和着《锄禾》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锄禾动作,在看、听、唱、演中师生共同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境,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这样,用一段音乐、歌曲等,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我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特意、精心安排的,满含兴味、环节紧扣的程序中,不自觉的激起参与的欲望。如在教初一政治《珍爱生命》这一课时,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 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通过对生命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到《情趣与志趣》时,先播放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放飞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心灵,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的一段录像来说明人们的爱好、兴趣愈广泛,人们的生活就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愈加深刻,人们就会对生活愈加产生浓厚的情趣,人们也就愈加热爱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
三、通过生动、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如在讲初一思想政治课第二册第十一单元——培养爱国情操中爱国情操的概念时,考虑到这一概念十分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我便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录像,利用多媒体技术选取了其中的一些特殊片段,如威武的驻港部队进驻香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冉冉升起,同时英国的国旗悄然降下;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第一届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最后一任香港总督乘着“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从维多利亚港怅然离去。学生看后个个显得非常激动,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溢于言表。这时我让学生谈一谈观后的心情,学生们人人争着发言。发言中都谈到了看后心情非常激动,为祖 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就在这时告诉学生,你们这样就表明我们具有强烈而高尚的爱国情操。短短的几分钟就把这个抽象、难懂的概念讲得生动、易懂,学生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
又如在讲“开拓进取的品质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和“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内容时,两次运用英国闻名人类学家古道尔“爬在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和“与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动画图片,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启智力、不断进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钥匙,是学业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品质。
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留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象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40年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象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四、丰富教学形式,转变了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和学生活动与探究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选择教材中适宜的教学的内容,同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补充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政治课堂上大家一起来解决。如:在政治第三册16课人字结构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平等待人的含义,笔者利用了《泰坦利克号》电影资料中的部分情节,轮船撞上了冰山,所有的人都争相上救生艇,但只有老人,有小孩的妇女才能上船,他体现了公平吗?引发学生自由讨论,深入的思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很多学生都没有看过,就无从讨论回答。又如:第三册教材第7课师生之情,为了让学生体验老师的辛苦和不易,对一些对老师有不同看法的同学提出了建议,师生互换角色。体验时间为两天,给学生教材和教参,让学生准备给笔者和同学上课,同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跟踪摄像,最后谈体会。其中一个班有三名同学进行了体验。感觉到老师的辛苦,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正是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拓宽了教师的活动空间,增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具体、生动、形象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无定法,但有规可循;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多媒体运用方法很多很多。正如恩格斯讲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定能达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双丰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生成过程】在政治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应做到科学有效地应用多媒体,则能积极克服以往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政治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和水平,提升政治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创新体现】
一、政治探究性教学与多媒体的优化整合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二、政治探究性教学中多媒体的定位原则
三、政治探究性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化运用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教学,为了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应注重教学过程、环节、疑难问题的高效解决,并力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媒体的便捷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文字、音像、图表、数据等形式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给予形象生动的讲解,高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价值】 总之,在初中政治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科学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新手段,做到高效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从而优化政治课教学过程,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好心情》
知识与技能:了解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形式是喜、怒、哀、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分为“身临其境、说说心里话、情景表演、词语接龙、情境思考、装出好心情、我们共同的心愿”七个板块,其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交流为主,教师以指导者的角色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本节课的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喜、怒、哀、惧四种不同的情绪感受,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培养乐观、喜悦的情绪,拥有一份好心情。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小组合作竞赛,情景表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对后面学会调控情绪等内容的学习起了奠基作用。教材内容围绕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喜、怒、哀、惧展开。基于初一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课堂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感悟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学习。讨论、比赛、情景表演等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绪感受,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播放李玟的《好心情》,在悠扬的歌声中开始新课。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什么歌?对,李玟的《好心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开心多一点,烦恼少一点。在逢年过节、充满喜庆的日子里,很多学生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老师、朋友写信,寄贺卡,浓浓的祝福语里包含着对对方的良好祝愿。同学们能说出一些贺词吗?如:愿你天天好心情,每天牙齿晒太阳等。我们都希望别人过得开心、快乐,同时也希望自己过得开心、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好心情教室,愿大家都能够找到一份好心情!
首先,老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猜,有一个东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有时候它能使我们精神焕发,有时它又能使们无精打采,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情绪万花筒。
一、身临其境(幻灯片显示)
(一)、在以下情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幻灯片显示)
1、当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时,你会。
2、日本某社团在中国国耻日到我国珠海集体买春时,你会。
3、当身边的朋友悄然离开人世时,你会。
4、当回家的路上碰到歹徒时,你会。
请某些学生回答一下自己的情绪感受,针对回答情况,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指出,这些反映了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分别是喜、怒、哀、惧,也就是人的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幻灯片显示:情绪气象图〈喜、怒、哀、惧〉)。
(二)、幻灯片显示四张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喜、怒、哀、惧)教师指出: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悲愤、惊恐等。其实,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惧的经历,下面请大家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
二、说说心里话(幻灯片显示)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最高兴的事、最愤怒的事、最伤心的事、最害怕的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一会儿,请某些学生在班级交流。教师作好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情景表演(幻灯片显示)
根据教材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对话表演。(课前请部分学生作好适当准备),每进行完一项表演,就相应地向全班同学发问。
1、表现了小女孩什么样的情绪?(高兴)
2、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情绪?(忧伤)
3、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样的情绪?(害怕)
4、表现了两个女孩什么样的情绪?(愤怒)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四、词语接龙赛(幻灯片显示)
1、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看哪一组写出的这类词语多;
2、每组选出一名统计员,两名记录员(其中一名为该组组长,作为上台交流的发言人);
3、准备时间为五分钟,时间一到,各组将交流结果交上来。(考虑到公平竞争的需要)开始交流时,每组的统计员记录好各组组长所说的词语个数。在讨论准备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引导他们写出相应情绪类型的词语,并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进来。开始交流时,教师要求各组统计员开始记录,每组组长交流结束时,教师均要求四个统计员把记录结果报上来。(写在黑板上)最后,根据词语的个数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对其它小组的表现情况也作相应的评价。
五、情境思考(幻灯片显示)
情境 情绪表现 产生该情绪的原因 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怪话获悉明天老师将带大家去郊游 爸爸把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关了 考试得了100分 上课不专心,受到老师的批评 上体育课时,被同学绊摔倒了弟弟不听我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认真填写。表格中的两个空格由学生填写情境。最后,请两三位学生在班级公开交流,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六、装出好心情(幻灯片显示)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的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脉搏会加快,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装出某种心情,往往能使一个人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利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在困境中获得自信,在失意时获得快乐。请一位学生读一下,教师指出: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拥有一份好心情。可是,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装出好心情。它将会给你带来愉悦的情绪,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七、我们共同的心愿:拥有一份好心情(配乐诗朗诵)(幻灯片显示诗内容)拥有一份好心情
好心情是人生最好的伴侣。好心情是自制的一剂良药。好心情能让自己妙手回春。谁都会有坏心情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会每天拥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的日子就是这样好一段坏一段地串联起来的。好心情,会让阴雨连绵的日子出现阳光。好心情,会让枯萎凋谢的花朵重新开放。
好心情是人生最好的伴侣。让好心情伴你我一生。
请两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名)上台进行诗朗诵,教师播放钢琴乐《星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开始诗朗诵,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课堂总结: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进入好心情教室,我想大家都找到了一份好心情吧?请一两位同学说说在本节课的哪些活动中,你获得了愉悦的情绪?
最后,老师真诚地祝愿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每天都能拥有一份好心情!课后作业:描述一下明天一天内各个时间段的情绪感受。
教学心得:从课堂教学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教师能够正确地发挥引导作用,师生的互动性在本节课中有利地显现出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师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与教师都大有裨益。我想,只要课堂教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那么,它将会散发无穷的魅力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胡场小学课题组 宋玉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己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己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己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样也需要进行改革。面对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它能够集成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保存,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能够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而且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动画演示方法,使传统单调的图形符号和图形界面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够表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增加课程容量,提高课程密度,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单只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给予很大的关注。网络信息时代的学生对自己受教育的环境和质量都很重视,因为他们将来要走向社会,他们迫切需要与社会同步。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求新的心理特点,学生
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知识,往往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在接受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因为在课堂上展示给他们的是教师用计算机精心剪辑制作的教学课件,是声、光、电高度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有声有色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的提高。例如:我们在讲解跳高的技术动作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原地做模仿动作,或者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学生无法看到空中的立体图像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采用多媒体对学生传授这一技术动作,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段定格,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学习,了解动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画面能形象、生动地描绘技术动作,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使难理解的东西变为容易理解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更为紧密和友好,形成交流式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因此从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而言,由于教学过程中富含竞赛、新闻、生理、心理、美学和社会学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学习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从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另外,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精神和互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创新能力。
同时,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跳箱的动作学习,摆动腿摆动不当会影响跳箱的速度且很容易碰到,学生对跳箱应如何摆动总觉得有些迷惑,对这样的疑难性动作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定格处理,找一段世界大赛跳箱比赛的录像,当录像播放到摆动腿动作时作定格处理,让学生分析参赛的优秀选手们是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自己与其相比有那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从而掌握跳箱时摆动腿的动作技术要求,难点一突破,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手段,首先可以是教师从传统的讲演中解放出来,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面对演示界面,围绕主题保持同步的思维活动,对问题的探讨进行自然的拓展和延伸.当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卡片式的文字材料,但仅仅用于对主题讲解内容的提示和备忘。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师从讲台和黑板之间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特别是体育理论教学,教师甚至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腾出身体,采用大量的语言、表情、身体语言、肢体动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授方法,也可以很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学过程更加活泼和富有情趣,使授课形式更为积极主动。
当然,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它不可以替代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而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宽敞的场、馆等室外环境下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及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即体育教学以实践课为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恰当的传统教学手段,如动作模型、挂图、幻灯等,既方便又经济。而且,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体差异,不能照搬别人的多媒体软件设计,要不然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教学艺术,抑制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抑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教学则会失去主动和谐的气氛,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众所周知多媒体的特点是大信息、大容量,有的教师为突出多媒体的特点,刻意追求大信息、大容量,而不考虑大纲的要求,盲目压缩
课时,或把一课时的内容分成两课时,这不仅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原则,也影响了演示的可见度,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打破教师作为唯一知识传授源的格局,提供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情感认知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 运用
新世纪的教育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其核心就是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教学设施、教育观念、教师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地区在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向学生提供了丰富感性的材料,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通过播放黄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和黄河儿女腾挪跳跃、激情无限地演绎安塞腰鼓无穷魅力的画面,它带给学生的震撼和冲击远非文字表面详尽细致、极尽技巧的描述和教师费尽心机、巧舌如簧、口生莲花但仍显干巴的讲述所能比拟的。再配以深情并茂的朗读,“安塞腰鼓”那昂扬向上的斗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过程存在着“启而不发”的现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并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情自景生”“不启自发”的目的。
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教学中选配了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有些课文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干瘪空洞、索然无味,课堂上也很难把文本的一些精髓讲述清楚、明白,诸如说明文类、文言文类、人物传记类等。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幻灯、投影的图象,来帮助学生思维理解文字内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把有关课文内容的幻灯片连续放出,让学生按图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针对图片内容复述课文。这样,在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又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把徐特立、刘少奇、雷锋、拜伦、贝多芬、巴尔扎克等古今中外的名言,抄在软件上,引进课题上。据此,让学生广开思路,举出自己知道的在困境中出现的人才。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使事物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繁为简、由远及近,能直观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