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常常使许许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诚然,语文多媒体教学,有其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如果运用得法,确实能起到调整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欲望,拓宽学生想象思维领域,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作用。但是,文体,不问内容,一律使用多媒体手段,低估乃至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语文学习还有其特殊的一面,学习方法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语文学习还有其特殊的一面。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学会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养品性与复杂性是其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缺点:
1.1 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1.2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
1.3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例如,在教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风景画面;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却忽视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真情的流露。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淡化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声、像并用,创设意境,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教学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台投影仪的模式,它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形式枯燥的学习中跳了出来,充分享受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新鲜和丰富。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以往在教学中无法展现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看到滚滚的长江、巍巍的泰山、青青的常春藤,如血的残阳,可以听到轰轰的雷声、清脆的鸟鸣,总之它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为真切的认识。
2.2 拓宽知识,增大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有确定性知识信息的教学内容,如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写作教学等。这些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传统教学对一些与现代相距时间长的作品,在向学生介绍时,其详略难于把握,有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既可通过作者的肖像、文字简介认识作家,从而加深印象,又可了解作家作品风格,还可通过视频了解时代背景,感受当时的时代氛围。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带给人的心灵上的抚慰和震撼。
2.3 增强文教学的时代感,增强学生的求新意识。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语文教学不能关起门来搞,不能只沉溺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因为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必须要和时代相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赋予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感,所以说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是一种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成功运用仅能提高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强化了学生的求新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怎样才能优休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3.1 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教学的主体性质。它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是一种教学目标。
3.2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主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基于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决不能宣兵夺主,把语文课上成影视课或音乐课,比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不少教师借来《红楼梦》相关的光盘,以看代讲,既不分析人物形象也不引导学生品味一代文学大师的优美语言。这样一堂课,跟在影剧院上有何区别,又怎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呢?
3.3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诗歌和散文情感丰富,意境优美,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时空造境。借用多媒体的光、影、声、像等信息传达形象而又具体的物象,再启迪学生动用想象的翅膀,批情入文,进入讲情画意之中,品味诗文的美。
3.3.1 如教读课文何其芳的《秋天》时,剪集一些相关的秋景图,再现大自然的神奇的风貌,并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定格在三个直观形象的画面上。让学生面对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领略丰收的喜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2 运用多媒体塑造人物的形象美,评价人物的品格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效果不同寻常。如教读《雷雨》,可选取影片中精彩片断进行播放,视频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就能有话可说。
3.3.3 利用多媒体声音和图片并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可以针对有些语言文字设置艺术字和动画,或配以声音和背景,使之有立体感,有节奏感。
3.4 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3.4.1平时要积累较好的课件素材。课件素材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尤其是课文朗读)、文字素材等。只有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制作课件时才能得心应手。
3.4.2 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教师对课件的操作不熟悉或经常出错的话,那么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割裂了课堂的有序性。因此教师必须能熟练制作和操作教学课件。记住各个教学环节要展示的内容,做到课件播放与讲课内容的同步进行。
同时,“舍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的教学手段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挂图、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授知识的板书教学方法,也有其不容抹灭的优点,教师和学生进行的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有机地、灵活地掌握教学分寸,随机作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且能够在教学中通过个人的教学风格,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得体举止等,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能够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使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政治觉悟等在信息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终级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因此,在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今天,要勇于进取,善于探索,扬利除弊。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多媒体教学的根本所在,才能真正起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则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相应成辉,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打破教师作为唯一知识传授源的格局,提供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情感认知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 运用
新世纪的教育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其核心就是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教学设施、教育观念、教师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地区在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向学生提供了丰富感性的材料,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通过播放黄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和黄河儿女腾挪跳跃、激情无限地演绎安塞腰鼓无穷魅力的画面,它带给学生的震撼和冲击远非文字表面详尽细致、极尽技巧的描述和教师费尽心机、巧舌如簧、口生莲花但仍显干巴的讲述所能比拟的。再配以深情并茂的朗读,“安塞腰鼓”那昂扬向上的斗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过程存在着“启而不发”的现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并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情自景生”“不启自发”的目的。
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教学中选配了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有些课文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干瘪空洞、索然无味,课堂上也很难把文本的一些精髓讲述清楚、明白,诸如说明文类、文言文类、人物传记类等。如果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幻灯、投影的图象,来帮助学生思维理解文字内容,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把有关课文内容的幻灯片连续放出,让学生按图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针对图片内容复述课文。这样,在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又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把徐特立、刘少奇、雷锋、拜伦、贝多芬、巴尔扎克等古今中外的名言,抄在软件上,引进课题上。据此,让学生广开思路,举出自己知道的在困境中出现的人才。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使事物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繁为简、由远及近,能直观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篇: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多媒体教学固然是最适合当代教学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误区,从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作用。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化 误区 思考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于是许多教师会无意识甚至是有意识地喧宾夺主,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我们的多媒体和语文相结合后,上述事实就可大大降低了。我们开始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就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语文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人“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物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魃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奋点”。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设计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技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三)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然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蝙蝠的雷达》一文,对于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史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来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展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嘴变成雷达、天线、耳朵变成接收器,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展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持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主要起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突破重点;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可以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材料具体化,将难以感知的教材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图像直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直观导向,突破重点。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丰富就有可能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律打好基础。语文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由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表象积累少,认识水平受到年龄、经历、时间、空间的制约,对教材某些内容又缺乏感性认识,就会造成教学中的难点,有些问题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而用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变远为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使教学内容更真实、形象、减少了学生感知认识和理解的难度。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多媒体教学根据自身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趣。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应用多媒体优化信息,省时高效。
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教学中复杂图形、文字,可事先制成电教软件,根据教学需要放映出来,授课时教师边教、边讲、边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快了学生感知的进程,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可节省许多板书和讲解时间,从而加大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使教学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我们发现和收集到一大批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从中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实力,但也发现了我校在多媒体软件制作中存在的种种误区。
(一)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一些软件设计者和制作者据此认为一个多媒体软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影象以体现多媒体的现象。一些让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人一跳;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画面中出现一段大火熊熊燃烧的录像,是学生无法想象火烧的景象吧? 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时候,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软件时,一定要注意心理策略,遵循教育原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二)为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
有些教学软件,画面上充斥了复杂的三维动画,让人看了自叹不如。还有一些软件,内容平平,操作不便,但是表现的手段中却含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似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认为,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三)盲目追求艺术美感,华而不实。
现代人审美观的提升也在多媒体软件的美工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场合的。
我们发现很多教学软件的首页无一例外的是一张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或秀美柔和、浪漫绝伦的风景照,搭配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一些线条柔和的画面边框搭配着一大排色彩绚烂的动态按扭,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软件可能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多媒体软件设计得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尺度和场合问题。实际制作中,因从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华而不实。
(四)根深蒂固的“课”件性
教学软件课件化,是一直以来多媒体软件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常常把它称之为“多媒体课件”。我们发现,一般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一个共性。就是几乎所有的软件主菜单上千篇一律的标注着“复习”——“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步骤,内容密度也正好掐在45分钟一堂课内。这类教学软件属于量身定做型,一旦制作完毕,只属个人所有,也只有本人用起来效果最好。有时同样一个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老师为了完善地讲授一堂课,都非要按自己意愿再制作一个软件,因而走入了课件通用性不强,制作人员重复开发的误区。因此,我们应尽快摆脱这种窘状,从多媒体软件的课件化走向积件化、模块化的道路上来。
以上罗列的一些现象,是目前小学语文课件制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多媒体软件拥有信息丰富、技术含量高、艺术特色浓郁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的出发点,必须落到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上。
四、对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分两个层面:一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二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二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显然,多媒体教学知识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具体优势简述如下:
(一)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例如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的精髓基础上,可以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背景音乐,放入最恰当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以《月光奏鸣曲》配合《荷塘月色》重点段落的讲解,以清新明快的音乐来教授《绿》;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乐曲配合《聊斋志异》的有关诗文,用古朴凝重的古筝独奏曲引出《论语》中的有关课文,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项链》的高潮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多媒体进一步把电视台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种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项链》一文“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三个教学目标可在一堂课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并使人回味无穷。
当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教学媒体的恰当设计、选择、运用和合理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信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媒体的不同,或用幻灯,或用录像等,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把握学生兴趣的指向,选择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信息,就会给学生带来新奇之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感知,拓宽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地突破教学难点;趣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必将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师书恩、付耀良 教育技术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魏传宪 语文教学概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8 4.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 2003 7.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刘娜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 2005年6期
8.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王瑞华 教学大参考 2007年4期 9.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白先平山西教育 2005年7期 10.三思“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而后行朱连清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年7期 1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新探保先兰甘肃教育 2003年9期
12.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武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3年4期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科: 语文
单位:昌邑市石埠镇青山初级中学
作者:李云海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主要依靠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充其量再加上一幅挂图,虽说也可以把一节课上的声情并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师生之间单调的传递信息的途径。多媒体技术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 便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 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过程能够在与现实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技术,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择取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使其对学习的对象产生兴趣,进而迸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 我先以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入,而后播放了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越看越兴奋,他们已经被苏州园林的魅力震撼了,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群情激奋,踊跃发言„„。这样一来,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便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课文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语言展示给学生,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会更全面而深刻。
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足,对“乡愁”的体会少,难以理解诗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对关键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也不能到位。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四幅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让学生展开联想,创造性的复述这几幅画面,再现诗人当时的情景,进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人对事等等的离愁别绪,逐步领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的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例如在梳理文体知识时,学生对一些文体分类往往记不清楚。这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树状结构在学生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把文体做成树的主杆,用动画播放形式长出四根枝杆,它们分别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紧接着“小说”分枝又分别生出了三个小枝条,分别代表“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人物”这个枝条上再生出四个小叶片,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依次类推,充分利用动画的动态效果表现文体的发展与分类,动画效果加上形象的分枝艺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活泼生动的树状分枝形象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强化了记忆。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散文是一种有较高的审美属性的文体,如果仅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如果在散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这一优点,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把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散文的形象美;在“听觉”中感受散文的音韵美;在“想象”中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其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散文时,我分别展示了五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给学生展现了风柔柔、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春天春意盎然的美丽画面。舒缓有致,感情充沛的朗读,再配上美妙的音乐、清晰文字、美丽的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在感受“春光灿烂”、“春意盎然”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扩大了人们的感知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不断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学生也必将在这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中阔步向前。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麻美聪 文章来源: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5 16:31:25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的追求者。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针对当前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串讲串问的通病,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为了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读为本,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多读,自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充分地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阐明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步骤。
关键词:自主学习
感悟积累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小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大,现代媒体的先进性使得儿童接受更为快捷、更为广普。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教学模式。但是在运用中还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明确目标
选用现代教学手段,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准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教学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诸方面得以和谐发展。例如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这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可把四幅图制成动画片输入电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画面旁再配以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进行朗读训练,使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性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在讲读第4节时,把第一幅图与第四幅图整合到一张画面上进行比较观察,借助剖面示意图认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用闪烁光亮提醒学生注意:学生由表象到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清楚明白地认识了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现代教学手段的效能也就在目标达成中得到艺术的体现。
2、注重实效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优势,但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要把理解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理解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解是能力的标志,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词句、概念、定义 1 理解有困难。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电教教材,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规律,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要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突出任务来完成。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是各科教学必定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现代教学手段正好能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理想境界。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形、情、境、趣等特点,为儿童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唤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下面我就谈谈怎样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积累。
1、创设情境,激趣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教学手段能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北京》一课时,可以这样处理:先以旧引新,结合学过的归类识字
(一)第一课,让学生点击课件中的资料库,一幅幅色彩鲜明、景色优美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北京的有名建筑(长城、故宫、天坛等)。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机下质疑:北京真美!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有名的建筑呢?接着马上播放配乐的录象,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北京,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课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生就这样积极地进入了角色,认真地读课文,从中知道我们祖国的首都雄伟壮观、风景秀丽,从中萌发热爱北京的感情。
2、引人入境,熟读精思
教育家赞可夫说:“要以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学生无论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当前导学介入现代教学手段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趣,让所学的知识能够吸引学生,在老师精要的指导下变教为导,使教服务与学,让学生自己做主,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学习的责任感,集中精神利用课件,自觉学习。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要先自学,先尝试,自己领悟,不断积累。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件提供示范,通过示范,自主探索式学习及小组协作式学习去锻炼学习的自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在开始教学时,采用“游览”的形式引入,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己在读通的基础上“找风景”,学生点击课件欣赏小兴安岭的春景,边看边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小兴安岭的春景美。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品词语”,在课件中出示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几幅彩图,让学生找出最喜欢哪一幅哪一句,运用“摆擂台 比读书”的形式激发读的欲望,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感情,通过感情的读,品味、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美妙。这样,读的竞赛不但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而且在体会词语美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好词好句。整节课,教师在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感悟,如果以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就可以读后质疑:这个自然段中你有什么不懂?学生提出后,就让学有能力的学生帮助解决,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这样,以境激趣,以情促读,读中解疑,带学生进入小兴安岭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美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达到以读代讲、读中理解的功效。此外,由于3到5自然段构段相似。因此,给 2 学法迁移提供了条件。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结自己刚才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并一一显示在电脑上,让学生利用学法、迁移学法:
1、自由读,划景物
2、感情读,积词汇
3、质疑,议问题。采用先读书,看课件,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老师点拨,自学3到5自然段。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助,多向交流,作到双主互动、彼此作用,在活跃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通过读中的感悟,不断地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凭借情境,学会积累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很好的范文。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精讲精练,能较好的帮学生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感悟,进行积累。还应该注意凭借情境,课外延伸,在语言上积累,在感情上积累。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也要当红军》一文,学生对这支曾经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军队不甚了解,于是我们可以建立了资料库,展示反映红军战士生活的影片,使学生积累了语言,丰富了情感。又如教完《北京》一课时,学生兴趣盎然,对美丽的北京十分向往,可以专门在课件中建立了资料库,里面收集了北京的各个名胜古迹的录像、图片,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
4、运用情景,激趣导说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当前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股不吐不快的强烈表达欲望。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春天》说话课,可以根据说话的要求拍摄好录像,配上了图,并作好同步的解说,还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写春的诗歌、文章、句段,课开始时先让学生背诵赞春、写春的诗歌,激发爱春的情感。然后播放春的录像:公园、田野,一片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以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效果引学生入情入境。学生犹如亲临其境,被春天迷住了。这时马上因势利导;你能把春天的美景说给大家听吗?接着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说出来,“开广其胸襟,发抒其志气”,纷纷说出春的景象,说出自己对春的看法,把胸中之意抒尽。然后,再以“小草”为例引导学生说具体。把绿草茵茵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说说春草是怎样的,再通过集体评议的形式指导学生结合草的颜色、形态,发挥想象,利用比喻句说具体。由于画面的吸引、课前的积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有如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从爱说发展到会说、能说:绿油油的小草破土而出。长得密密的小草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绿绿的,满地都是。一句句佳句,学生脱口而出。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件观赏图片、录像,自己练说春天的其他景物,在进行集体评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说后评再说,大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手段所显示的声、光、色、形模拟了事物的情景,再现了生动的画面,从不同程度不断地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要求,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自说;利用电教手段开拓学生自学的渠道,熟读精思;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学会对语言的感悟,学会对语言的积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 3 是连接各种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因素,他决定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和水平,因而现代化条件下更不能忽视教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