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2: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的课堂相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

首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多种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语文课本身很枯燥,运用多媒体,马上就不一样了。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如《黄河颂》出示黄河的图片,《观舞记》课前让学生欣赏印度的风俗,《俗世奇人》展示一些奇人奇技。这些导课调动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如教学《观舞记》、《安塞腰鼓》等一类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的描写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了,在配以优美的的画面中,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就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因其形式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其形象生动,可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其创设情境,可增强教学效果;因其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可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当的现象

1、过多运用多媒体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只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 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过多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所提倡的,这样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拓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更应突出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与学生缺乏心灵的沟通,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3、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变化的灵活调控。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无定法,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课堂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的思维,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同时也大大牵制了教师的教学,使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得使用多媒体,也并不是每节语文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得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不能取代课本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当教学需要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课本是本,脱离了这个“本”,多媒体就是空壳。因而,多媒体不能取代课本。只要课本上有的,尽量还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如每课的出处、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等,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从这方面入手,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如讲何其芳的《秋天》一课,诗句中对农家小院的描绘,正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味诗中平实优美的语言,体会诗句所创造的意境。可是因为有了对媒体的图像展示,学生对诗中较为含蓄的描写一目了然,根本用不着去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形象力受到限制,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愈是动脑最多、揣摩最多的地方,学生的印象愈是深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视听、思考、想象相结合,使学生对诗文所表达内容的形象认识转化为抽象思维,有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人人知晓。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图文兼备的课件范读,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以前课堂上那种悦耳的读书声渐渐听不到了。离开了学生自己的读,少了学生自己对文字的揣摩品味,语文课的语文味觉究竟还有多少?古人尚且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难道我们因为有了多媒体,就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全盘否定吗?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如何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如何品味,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操千曲而后晓声”,所以,再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品读。

4、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语文教师,洋溢着现代化的潜质和气息,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演绎着千变万化,潇洒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教师通过音响传递信息,学生则通过音响获取信息。朗读放录音,板书敲键盘,学生听不到教师的声音,看不到教师手写的字。这些教师认为,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面前,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很乏味,因此,他们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讲解,该多说的尽可能地少说,该少说的尽可能地不说。其实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所要传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身上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此时表现得更为直接,这就更需要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接触、交流。课件只是课件,它不能取代教师,它只不过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虽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历史,但并不意味着目前的教学不再需要黑板和粉笔,不再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所以,在利用多媒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只有心相通,才能做到语相通。

5、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搞形式

听过几节语文课,有的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导课到结果,都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显示出来。整堂课确实做到了大容量、高密度,课件界面也做得很漂亮,交互性也强,但到最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便发现本来是学生应该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教师却用课件一股脑儿显示出来。这时,吸引学生的并不是教学内容,而是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由于画面的不断切换,学生这时注意的是这一幅画与那一幅画的画面有何不同,所配音乐哪个更好听。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这时的多媒体使用,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大可不必为追求形式而勉强为之,否则,多媒体只会成为“花拳绣腿”。

6、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合理设计教学容量。以往的课堂教学整节课教师只围绕一两个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下来,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虽然条理清楚,但学生所获甚微。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进入另一个极端­——教学容量过大,如有位老师在初三语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时,一节课共设计40道题,整堂课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回答问题,这样的课看似热闹,但学生对问题缺少深入思考,没有真正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就是忽视了设计适量的教学容量,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7、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现在各个市区学校,已经推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很大的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希望各位老师尝试这种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让媒体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此,我就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入激趣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学习新课时,有时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了。而多媒体声像兼备,能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学习《元日》这首诗时,我先播放一段新年喜庆的音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过新年的情景,而且对爆竹的传统功能——增加节日热闹的气氛自然也就理解了。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都急切地想知道有关于这首诗的内容,那么也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

2、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低,知识面窄,空间概念差,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一旦碰到陌生的情境,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而运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就比较容易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超越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枯燥为生动,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如在学习《西湖》一课时,学生对西湖各景点的地理位置,如文中提到的孤山、小瀛洲等在哪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能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西湖美景呢?在教学本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了一张概略图,在图上标明西湖各个景点的位置,这样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并将远眺西湖、近赏西湖以及月光下的西湖美景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学们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色,眼中都闪烁出兴奋的光芒,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以及“人间仙境”的含义,自然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朗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

能力,促进智慧的发展。如在学习《槐乡五月》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全屏幕的配乐朗读录像,朗读感情激越,音乐优美动听,画面精美绝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槐乡孩子那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形象扑面而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的朗读录下并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找到了差距,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练习,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旨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了。

2、创新能力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的渴望,收获自我发现的体验。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我借助多媒体,将一幅狼向小羊扑去的画面展示于学生面前,然后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故事结尾。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却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机灵地一闪,躲到了一边,狼却扑了个空,掉到了河里;有的说小羊被狼

吃了,它的爸爸决定复仇,就设计打死了狼„„故事的结尾各不相同。看得出,想象的翅膀已经插到了他们的身上,创新的火花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1、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讲练结合等途径,但效果不是很好。多媒体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学习古诗《枫桥夜泊》时,从诗的题目入手,分析诗的语言,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困难。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古诗所描绘出的情景,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最后入

境悟情,达到熟读成诵,体会到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突出常规教学中的重点。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化的思维为主,然而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比较专业、复杂,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反复读也难以领会、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而这些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所以对“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难点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从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突破了语言训练的难点,实现了读中感悟。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指导写作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田野》这篇作文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把这次作文要求出示在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审题,分析讨论作文的内容及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这篇作文一是写景,二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三要写出景物动态美和静态美,四是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在学生知道写什么和写的具体要求后,我又帮助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所见,然后播放了一段秋天田野的录像,让学生按顺序观察画面上的景物,此时,那绚丽的色彩、活动的画面、动人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写作兴趣。当学生有序地把画面上的景物说完整后,我重点抓住稻田和庄稼地让学生细致观察,抓住稻子和庄稼(大豆、高粱、白菜)的动态、静态特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具体的问题。录像反复播放,教师适时指导,多数学生看完录像后,都能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他们不再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视听结合,注意力集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

2、评改作文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传统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很少

参与。多数学生看了老师给的分数和评语就了事,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很不利。在作文讲评课上,运用多媒体,可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或好的片段在实物展台上投影出来,供全班同学欣赏借鉴。还可将写得不好的作文投影出来集体评改,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表扬,体味到写作的不足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满足,记忆深刻,同时更激发了作文的热情。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让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使语文课更具光彩和魅力。〖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上课 的重要手段。然而,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或包办一切语文活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辅助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资源共享,让师生更加轻松愉快。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减负”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并配以不同铃声响应,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一个课件,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把心思放在课件的制作上,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所以,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其“辅助”作用,正确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果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人机对话”,或为追求时尚,借此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或以此来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切忌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奠定学生的世界观。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获得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能光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 学生灵魂沉醉于字里行间,留恋于墨韵书香。

二、促进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广泛运用,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在教学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亟待交流和解决。时代促使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得不去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尤其是农村边远学校经费紧张、路途遥远,部分教师根本无法外出学习,缺少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讨论的机会,他们面对困惑无所适从。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就成为农村教师克难攻坚的法宝与平台,他们通过“国培”,网络研讨、名师指点,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开阔视野、提高效率

根据语文学科含量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岳阳楼记》一文时,有关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以及“岳阳楼”的地理位置,风光图片等丰富的内容,都可利用多媒体快速地介绍出来。让学生得以形象的感受。

特别是作文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就收到了奇效,感触颇深。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语文,无处不有它的影子,街头上、商店中、饭馆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

语文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校,草坪中,教室里,食堂墙边,都有告示牌。“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这是食堂内的告示牌。告诫我们少倒饭菜,珍惜粮食。“你也轻轻,我也青青。”是草坪中的告示牌,告诫我们要爱护小草,不能随意践踏……

逛街时,不经意间抬头就可以看到语文知识。例如:“衣拉客”这是一家服装店的店名,这不就运用了语文中汉字的谐音吗?“衣拉客”——“伊拉克”。又如“锦绣书社”是一家书店的店名。这店名可好了,“锦绣”不就是指锦绣山河吗?这说明这书店里锦绣山河的山水,石木全都有,这是一点;第二点;“锦”又可为“前程似锦”这说明书店的前程风光无限好啊……

去餐馆吃饭,也能学到语文知识。较好的餐馆或有其特色的餐馆内都会有介绍本地风景名胜的一段资料。例如:“谋道宾馆”内就有本地著名的“天下第一杉”的简介,还有“鱼木寨”的概括介绍,还有本地著名民歌的介绍——龙船调。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大有收获,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民族特色。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我们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留意、观察生活,让语文之光闪亮每一个角落。

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文中写到的内容就在我们附近,于是我拿着相机去了三个地方拍摄,“衣拉客”服装店,锦绣书社,谋道宾馆”。当我把三幅图片与作文放到“班班通”屏幕上讲解时,同学们顿时豁然开朗:原来作文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又如,学校开运动会时,我让同学们写《运动会面面观》,要求他们全面观察,写出自己的体会。当我把运动会各个项目的精彩画面放到屏幕时,同学们兴奋不已,从此,同学们又学到了从多侧面去选材、组材的写作技巧。

以上这些,都是班班通以前所望成莫及的。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以灵活性,随机性、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展现给学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达到既定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先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相,在黄土高原上人们忘情地表演的场面很快地感染了学生,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品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语文课的特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着青春活力。

第四篇: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课语文课中多多地使用多媒体。要利用多媒体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为此,教师要制作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课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观潮》一课,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观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使人如临其境。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会马上吸引学生去读课文,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壮观之美,更好地体会文章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了解文章写景与记事相结合的方法,理解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语文应用能力。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桃花源景色的课件,结合文本对桃花源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桃花源,再用语言描述出来,谈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心境。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课件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课本的景物描写,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改善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有效地改善了课堂结构,加大了教学容量,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在课件的辅助下,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并且把课文相关的阅读文本、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学习,其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学习中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了更好地表现父子情深这一重点,我把“父亲过铁道,攀栅栏,买橘子”的场面制作成课件,要求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表达画面的内容。学生再结合课文,就能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把握人物的形象。因此,教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直观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学情境,把握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作业方式

多媒体课件延伸了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师可以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六、运用多媒体课件要适当高效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课堂花哨或完成规定的任务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应有的作用。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决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而忽略了课文本身的阅读。还要注意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使其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文本的内涵,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决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或出现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

总之,要想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课堂教学实际,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意味着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解决以往课堂教学工程中单调枯燥的问题,通过设趣设疑,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比例,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字:

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

设趣设疑

优化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意味着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解决以往课堂教学工程中单调枯燥的问题,通过设趣设疑,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比例,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语文的综合性尤其需要这种丰富的学习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建构这种背景。

一、图文激趣——主动学习开好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学生的阅读经历中,主动阅读的效果明显优于强制性的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是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教学失去了语文味,语言的学习失去了趣味,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一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让人心驰神往。但因条件限制,学生们读了这些作品总觉得隔了一层,单靠想象力没有形象的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易于学习,乐于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我出示一段视频: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有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镇而过。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铜像、石像到处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厅一个又一个的出现,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地上,也有用鲜花组成的音乐符号。优美的维也纳城市风光,再配上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一种优雅舒适的环境中,此时我再不失时机地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大家看了课文就知道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培养了兴趣,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多媒体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感知情境,提高了教学的主动性。

二、置景设疑——自主读书好帮手

潜心会文本,有疑自然进。语文课文中的“疑”对于自主阅读极为可贵。学生读中有疑,教师求之不得,学生心中无疑时,教师还要想办法设置疑问,而且要设得巧妙,有深度、有高度。语文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也在于是否能在最合适的时候巧妙地设下“疑”来鼓励学生深入读书。一个别具匠心的课件往往能助教师一臂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二泉边,在如银似水的月光下久久回响的除了阿炳的琴声,还有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阿炳的经历,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地更深刻,我出示了一段阿炳在街头卖艺的视频,强化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就能使学生更形象地感知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三、影音导读——朗读指导好手段

在指导学生朗读一些写景的课文时,就可以用上一些优美的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一边在视觉享受中徜徉,一边用如画如诗的语言去读、去演绎。比如《庐山云雾》一课,它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可是他们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画面,因此理解很表面化。但是当我把庐山的“秀丽”“云雾飘渺”的画面用多媒体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他们顿时被深深吸引住。就这样孩子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对课文的朗读也是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再比如老舍的《草原》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我播放了老舍去草原访问的影视片断,广袤无垠的草原,热情洋溢的蒙古人民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时再脱离图像回到课文,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形象了。

四、引思——拓展思维好方式

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一堂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训练场,是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如果说课堂无“疑”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课堂中无“思”应是它的孪生兄弟,有“疑”必有“思”,有“思”必有“引”。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来实施,往往可以收到一举两得,一石数鸟的效果。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我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他们被震撼了,深刻的了解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孩子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中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问题,展示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正确、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姓名:黄慧

性别:女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扬子办官山小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琅琊区扬子办官山小学 电话:***

电子邮件信箱:2037846@qq.com

下载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

    困惑与突破 ——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黄岩西江小学 何雪萍 在科技和教育迅速发展并相互结合的今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学运......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顺河学校 张修群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既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也提出了该如何把握好多媒体在语文课堂......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徐堡中学 【摘要】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象征,信息时代最流行的莫过于电脑网络,“网上聊天”让我们可以随意地和世界上某一角落......

    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石鼓区五家巷小学王孝春 随着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代语文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制约,常常使许许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红 女 大专 黔西县新仁小学 4671200 551505) 摘 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90年代以来重视以教学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打破教师作为唯一知识传授源的格局,提供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