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演讲稿:关怀帮助弱势群体
我来自第二类超过xx xx,今天我讲的话题是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能喜欢我们的耳朵听美丽的运动,用风的微风的经验,用双手触摸世界的轮廓,用瞳孔捕捉生活的色彩。你必须看到他们,但也许只是遇到它。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被人群忘记的残疾人。
他们可能看起来不同于我们,他们可能无法察觉到明亮的眼睛,也许失去了听的能力,也许不习惯于拥抱他人的武器,可能没有肆意的腿。创作者不公平,为什么是同样的花,他们的颜色会很多黑暗,他们的花瓣会不完全?但我认为我们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充满活力,个性宣传,他们也爱好美好,有理想和毅力,他们也渴望爱人,更渴望被别人爱。但是当我们问自己,我们发现我们对他们的爱情就像空气一样薄。其实,他们想要的不多,即使人群付出的爱和关心像火,但也足以使他们原本脆弱的心崩溃 的
林庆轩说:最大的感恩是我们出生的爱人,不是无情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依靠爱的温暖,出于或无关或肮脏或粗鲁的无知的河流,找到无尽的无尽的生命的春天社会中的残疾人将在沙漠中枯竭,我们,社会,给予他们的世界的温暖是他们的长期等待,并且永远滋养他们的生命之泉。
早在2007年3月30日,联合国纽约总部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便残疾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障,但这显然远远不够,残疾人可以公平对待,享受正常的生活,最终取决于社区的态度。因此,我们不应该意味着我们的爱,隐藏我们的关心,让我们一起关心,帮助他们,用我们的眼睛为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脚,让他们测量,让我们理解,包容所以他们将不再允许自己爱他们,因为他们害怕人群的冷漠,嘲笑和排斥,使他们不再做社会边缘的人。
第二篇:关怀底层弱势群体文学写作
关怀底层弱势群体文学写作
-----被贫穷扭曲的人格
在我们都没有注意的角落,活着那么一群人,他们终日为贫穷所迫,他们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他们敏感,脆弱的好像一张薄薄的纸,一捅就破。他们用过度的自尊来掩盖自己的自卑,最终,难逃人格扭曲的惨剧。不幸的是,肖冰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梁晓声笔下的肖冰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的贫乏令人发指,几十年来只有肖冰一人考入大学。有着那样的家乡,他上大学后的贫苦生活也可想而知,为了赚钱,他去黄山背过客,为了省钱,他去学校图书馆偷过书······贫苦的环境,人生的际遇使他变的性格古怪,愤世嫉俗,包括像作家自己这样见识广经验丰富的人都难以对付他的咄咄逼人,只好小心的避开。而作为肖冰女朋友的索瑶,她钦慕肖冰的才气,对有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的肖冰有种特别的感情。她同情他,崇拜他,她为了他不惜失去了自己,她委曲求全,一次降低自己的姿态,竭力帮助他。她把同情误以为爱情,用一条爱的枷锁把自己束缚,在不知不觉间把肖冰当做自己的责任背在身上。而肖冰,人格已经扭曲的肖冰,因为索瑶始终处于比他高的阶级,他便把自己内心对社会的不公与不满发泄到这个一直守护他的女生身上,他会在索瑶生日聚会时突然失踪,享受使索瑶担心尴尬的快感,他把自己的就业责任完全交给索瑶,并把自己找不到工作的现状怪在索瑶身上。他自杀了,索瑶也在内心深深地自责中疯了,毁掉了自己本来一片光明的人生。故事的结尾令人唏嘘,在梁晓声无声的注视下,肖冰的骨灰被朋友护送回了贫瘠的家乡,也坐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卧铺。
肖冰,一个让我既心疼又埋怨的人,如果他懂得自己调节情绪,不是总用外表的冷漠来掩饰自己的脆弱,而是敞开心胸接纳索瑶给他的爱与呵护,与索瑶共同努力,我想他即使有着那么不堪的经历,也会释怀,勇敢的去拥抱未来美好的生活,而不会是那样的惨剧。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滋味,我不是肖冰,也永远体会不到贫困对他内心的折磨。我只话语变显的那么苍白。我只能在无限的惋惜中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给予底层人民更多的关怀,不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我希望,肖冰的惨剧不要在发生,因为,我们承担不起那样的悲痛了。
第三篇: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关怀
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关怀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子系统,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各行各业的纽带,是保证人和货物流通、维持城市生机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功能日益增强。城市交通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提供交通服务,沟通城市中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使城市成为动态的有机整体。中国正在步入城市化的加速期,其结果是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而城市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聚集必然会构成对城市交通的巨大冲击和无形的压力。
人、车、路、环境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四大因素。其中,“人”包括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机动车驾驶员、交通管理者以及乘客等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车”是指包括道路上的公交车辆、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在内的所有道路交通运载工具;“路”则是指包括各级道路在内的所有交通流载体;而“环境”不仅是指自然环境,还应包括与交通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诸如法律、政策等。无疑,在这四大因素中,人始终是交通的主体,车和路都是为人服务的,而环境则是调节他们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运载工具需要由人来操纵(全部都能自动操纵恐怕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交通流载体中运行着各种装有人或货的运载
工具,归根到底还是人;而交通环境的规划,要安排人的环境、车的环境、路的环境,其要旨仍然是人在其中生存和活动的环境。人、车、路、环境有着各自的重点,而统管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人。几乎所有的交通方式都与人有关。因而人们很容易就能提出在交通中应以何“人”为本,又怎样来平衡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权等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城市交通对于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做出明确的答案。人类社会创造了许多社会行为准则。可以说其中的“平等”与“保护弱势群体”是20世纪以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两项行为准则。平等的观念自不必多说。所谓“弱势群体”,通常是指那些应当享受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害、平等的权利更容易被剥夺的社会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伤害的原因来自许多方面,如历史的、文化的、规则性的以及人们主客观的努力等等。毫无疑问,在城市交通中应当贯彻“平等”的原则,即,每个交通出行者的通行权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在城市交通中是否每一个人都肯定获得了平等的通行权,而没有弱势群体需要加以特别的关爱?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至少从如下两方面可以看到城市交通中确实存在着一大批人,他们的平等权利极容易被忽视,甚至受到伤害。
如在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辆共同存在的交通环境里,机动车可以借助机械的动力,取得远远超过人类体力的机动能力。这样,机动车在获取通行权上具有极大的优势,而行人则始终处于不利的境地;而且,一旦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辆发生接触性冲突,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更容易受到伤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从确保人身安全的角度看来,在交通过程中,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是特别需要加以保护的弱势群体。
由此可见,在城市交通中所谓的“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交通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而这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当是行人与自行车骑行者。为此,在“以人为本”的认识基础上,制定交通规划、进行交通设计或制定交通政策、进行交通管理时,都应当充分考虑以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等为代表的交通弱势群体的因素;在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的建立、交通时空权的分配及优先通行权的建立等方面,都必须加强对交通弱势群体的保护。
应当说,无论是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模式抑或是以自行车为主的交通模式,每一种交通模式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机动车或小汽车虽然为生理强健者和社会强势群体提供了便利,但它却不能给社会弱
势群体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削弱了他们在交通过程中的可通达性。
就社会整体而言,机动车或小汽车固然能满足部分社会人群的欲求,却满足不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就个人而言,任何人驾驶机动车的能力都是暂时的、不确定的;具有驾驶能力的人随时都可能暂时或永久失去这种能力。因此,一个开明的、和谐的社会应给社会弱者以特别的关爱而不是与此相反。
城市交通规划与治理所涉及和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不仅有大量的技术性、科学性问题,还有大量的社会性、伦理性,甚至政治性问题。要确保城市交通规划的公正性,除了遵循以维护公共利益为重的基本价值取向外,还包括如何保护像城市贫困阶层这样的弱势群体利益的问题,因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涉及基本的社会公平或曰社会正义问题,而能否实现和保持社会公平,乃是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政府职责,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决策者,在思考问题时都必须本着公平合理原则真正地从公众利益出发,以确保城市中的大多数人对于相对短缺资源的公平占有,并能够平等地享有城市交通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城市发展交通遵循公平性原则
不仅是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交通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
张超
1104050092
第四篇:人文关怀_演讲稿
第1页
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上午好,我与大家交流的论文题目是“人文关怀在肛肠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该论文发表在《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第29期。
第2页
按照格式要求,论文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组成。
论文目的是探讨人文关怀对肛肠疾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是对335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人文关怀护理进行研究。结果是通过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手术的耐受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是认为人文关怀对肛肠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有重要意义。
根据论文的内容和论文检索的方便性,论文提炼的关键词是:人文关怀、肛肠疾病和护理干预3个。
第3页
根据邓行爱老师在《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的“给予人文关怀 深化整体护理”一文中解释: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关怀又被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按照此定义,梁莉老师在《医学与社会》上发表的“给予人文关怀 深化整体护理”一文中解释:“人文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的精神”发展。因为《中华护理杂志》和《医学与社会》两种期刊都为中文核心期刊,我在作“人文关怀在肛肠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时参考了该解释。
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室对335例肛肠疾病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人文关怀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第4页
论文正文第一部分为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中335例患者包括女性152例,男性183例,年龄18至73岁,平均38岁,住院天数平均5到7天。根据患者资料,其中受过高等教育98例,中等教育165例,初等及以下教育72例。
患者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2例,肛瘘挂线11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加混合痔切除术58例。
经过统计,137例患者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术恐惧症,表现为情绪压抑、自卑和害羞等,19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现象,47例患者术后出现悲观,惧怕各种并发症的不良情绪。
第5页
研究方法为通过对335例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护理干预,并给予人文关怀指导。
第6页
第二部分为结果
通过人文关怀护理,缓解了患者焦虑、害羞、自卑的心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大大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度。
第7页
第三部分为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分为术前关怀指导、术中人文关怀、术后人文关怀三部分。
第8页
术前关怀指导中环境干预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为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入院时多数患者因环境陌生,担心手术费用问题,焦虑不安。为了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创造愉悦的就医环境,我们在病区走廊摆放了盆花四季青,地面使用防滑地板,走廊及卫生间设有扶手,墙上设置有肛肠疾病的宣传卡片及文字宣传报道及各种温馨提示信息。
第二,护士站提供便民措施。便民措施应该是具体的,如护士站设置医护沟通薄、患者意见薄、书报栏、便民箱、充电器等,真正做到方便患者,服务患者。
第三,病房干净、舒适、方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房光线柔和,窗帘以温馨的绿色为主,环境干净、舒适、安静,设有呼叫系统,允许患者放置少量心爱物品。
环境干预实际是通过改善病区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让患者在病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第9页
心理干预也包括三项:
第一,消除患者顾虑,普及肛肠疾病方面的知识。因为肛肠疾病患者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得了肛肠疾病后常常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害怕别人特别是亲戚朋友知道,主管护士应耐心向患者普及肛肠疾病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对肛肠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患者顾虑。
第二,关心鼓励患者,恢复自尊与自信。家庭是最基本的支持与保障,鼓励亲友探视,增强患者被爱的感觉,恢复患者自尊与自信,使患者增强战胜病痛的决心。
第三,运用护理技巧,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身份特征,运用合适的称谓,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同时辅助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如握手、拍肩、点头等,拉近医患之间之间的距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一些已经康复的肛肠疾病患者现身说法,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乐观。
第10页
做好术前指导工作,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基础。
作为护士,我们应该陪同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告知术前2到3天进低渣饮食及术前晚禁饮食,做好肠道准备。术前1天,对患者常规准备手术区皮肤,协助患者清洗会阴,特别注意,要保护患者隐私,手术当天清晨为患者清洁灌肠,告知患者留置尿管的必要性。为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可告知患者,科室已将术前留置尿管安排在手术室进行,在麻醉后操作,手术过程患者几乎无痛苦,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第11页
术前访视这项工作由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共同完成,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术前访视的目的,同时向手术室护士详细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室护士向患者讲述手术的过程,包括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手术体位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等,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疑问,主动提供专业或非专业的信息,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手术疗效。
第12页
术中人文关怀实际上是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身心得到调整和放松。
在患者进行麻醉等待手术的过程中,最佳室温在22到25℃,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50%到60%。为患者身体各支撑点垫好软棉垫,增加患者舒适感,做好患者暴露部位的保暖工作。用亲切和蔼的态度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告诉患者如何主动配合麻醉,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断询问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情感支持。
第13页
术后人文关怀包括饮食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出院指导。
饮食指导具体为术后第1到2天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指导,以清淡的流食和半流食为主,例如藕粉、莲子羹、稀粥、面条等,向患者耐心讲解术后进流食有助于减少肠道蠕动、粪便形成和排便,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在征求患者同意后,可由营养师根据病情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配。待患者正常排便后,鼓励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以补充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保证创面愈合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第14页
并发症的观察
针对患者术后有肛痛、排尿排便困难、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而感到恐惧、焦虑的心理反应,护士应该给予关怀及指导措施。不同并发症,关怀及指导也不同。
针对肛痛患者,向患者解释术后24小时疼痛只是暂时的,24小时后疼痛可缓解,不必紧张。可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报纸。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新闻,分散患者注意力。同时配合松弛训练法,如腹式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减轻痛苦。本组168例对疼痛敏感的患者,除13例使用镇痛药物外,其余患者通过指导均缓解了疼痛。
对于排尿困难患者,术后6小时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自行排尿,335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采用诱导法如听流水声、冲洗会阴、热敷下腹部以及改变体位等方法引导患者排尿,并对家属做好宣教,要求家属积极配合,其中3例患者重新留置尿管,经间断夹闭2天后,拔除尿管,自行排尿。
排便困难的患者,向其解释术后第一次排便应控制在24到48小时以内。335例患者中58例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告诉患者排便时可能会有疼痛不适的感觉,但应一鼓作气,用力从大到小,尽可能自行排出肛门填塞物,或者使用开塞路刺激排便。经过指导除2例患者在医生协助下取出肛门填塞物12小时后自行排便,其余患者均自行排便。
对于出血、伤口感染的患者:告诉患者,术后4到5天排便时,大便表面带血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但如果出现小腹胀痛及大便出血量大于50ml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在检查换药需要暴露躯体时,注意适当掩盖,随时维护患者的隐私,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并注意无菌操作。335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5天体温升高,出血较多的情况,通过给予患者及时加用止血药及抗生素,定时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或中药冲洗肛门,延期5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伤口无出血现象,康复出院。
第15页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肛肠疾病相关手册,在饮食上指导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或香蕉、梨、蜂蜜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饮食。告诫患者注意调整大便周期,防止便秘,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以减少对娇嫩创面的刺激和摩擦损伤。注意肛门部的清洁和伤口的保护,继续坐浴和用药,如痔疮膏等,保护创面。在运动上指导患者不宜长期久坐和久站。
病区开通疾病宣教的热线回访电话,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同时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将人文关怀从医院延伸到患者家中。
第16页
第四部分为讨论
人文关怀即提高了患者生活及质量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百度词条中,医学生物模式是指人们认为健康是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因素。
正是因为医学生物模式的弊端,其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成为必然,相对应,护理理念也必须转变,人文关怀使护理工作新的性质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延伸到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针对肛肠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有目的地因人而异实施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是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体现。
第17页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科室每月组织学习人文知识、业务技能、交流护患沟通技巧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开展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给患者更多的关怀,对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值得推广。
第18页
在完成该文章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四个文献材料,供大家检索。邓行爱等编写的《给予人文关怀 深化整体护》 梁莉等编写的《从技术至上走向人文关怀》 曹伟新等编写的《外科护理学》
王芳等编写的《外科患者术后舒适护理体会》
第19页
我的汇报结束,请各位领导及同事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第五篇:人文关怀演讲稿
第一缕爱
在清晨,当我们睡眼朦胧地推开窗,一缕如丝般的阳光正透过清新的树叶,暖暖地、轻柔地扑洒在我们脸上,这是广袤浩瀚的宇宙给予我们的第一缕爱-----希望;
在雨后,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拨开杂草,一颗如玉般的小树苗正挣脱束缚着它的泥土,缓缓地、有力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沃野无垠的大地赠与我们的第一缕爱-----生命;
在这里,当我们用双手将哇哇啼哭的新生命儿,轻轻地放到妈妈的怀里,我们看到是人世间最伟大、最神圣的第一缕爱-----亲情。而我们,正是这缕爱的传递者,守护者,人们也赋予了我们最好听的称呼“助产士”。
分娩,这件在常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天经地义的事,却使每一位经历过的伟大的母亲“永生难忘”,每位母亲都要忍受着强烈宫缩带来的一阵阵腹痛,这不光是毅力的考验,更是爱的表达。
优质护理在全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科自2011年9月申报为第三批示范科室,全体护理姐妹在护士部的指导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每个人都积极献计献策,为前来分娩的孕产妇提供者优质、全程、全面 的人性化服务。我们从产妇步入产房的那一刻开始,就会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热情迎接,并主动介绍自己,带她们参观分娩室的环境,详细讲解分娩过程中的种种情景,以消除每位产妇因为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害怕,因为分娩知识和经历的缺乏而产生的恐惧、胆怯和退缩。在这里,我们提供了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待产间和产房;在这里,我们用一首首轻松、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她们度过整个产程;在这里我们和麻醉科合作全面开展了分娩镇痛技术;在这里,我们温柔可爱、热情大方的助产士给予了细心照顾----当她们渴了,我们会递上一杯水;当她们汗流浃背,我们会帮她们擦擦汗;当宫缩阵痛来临时,我们会指导她们深呼吸减痛方法;当她们痛得近乎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并用央求的目光看着我们“医生我不生了,我要剖腹产”,这时,我们会握着她们的手“加油!再坚持一下!你能行的!”;当她们耗尽全身力气将宝宝顺利分娩,我们会微笑着对她们说“你真棒!”在分娩后第一时间,我们会告诉家属,产妇及新生儿的信息,以消除在外等待焦虑的心情。在宝宝出生第一时间我们会进行早吸吮及早期皮肤接触,促进母乳早分泌。除此之外,科室今年还新增了分娩导乐球,组织了阴部阻滞麻醉、会阴保护、会阴正中切等助产技术操作培训,开展了会阴缝合技术比赛,减少了会阴侧切率,进一步减轻了产妇的疼痛和损伤。我们还制作了“爱心小卡片”指导产后伤口护理知识,建立了“产后随访本”以便及时观察产后伤口愈合情况和听取产妇对我们的服务反馈。这样既增强了助产士的责任感,又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工作中,有的产妇会对我们这样说:“你们这里的产房不像别人说的那么阴森恐怖呀,很亲切、蛮温暖的”。虽是一句无意的话,却让我们每个人感到无比的开心!我们知道,这就是她们想要的——家的感觉!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封感谢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一位孕27周因宝宝有先天性畸形,来我院引产的孕妇。当她得知不得不与在自己腹中成长了27周的宝宝永别的时候,那种痛是撕心裂肺的,那种不舍与无奈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个消息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大的刺激呀!怀揣着希望孕育的小生命就要终止了。当分娩的阵痛越来越频繁时,她的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这时我们的助产士守护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鼓励着说“加油,加油,你要坚强起来。”并轻言细语的安抚着她失控的情绪,安慰着直到顺利的将婴儿产下。终于,宝宝彻底离开了她的身体,泪水如洪水决堤般涌出,那一刻,产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很静很静......一个月后,产妇送来了这封感谢信,她说“那时,面对一个还没有来到人间就已经夭折的小生命,你们依然是那么爱抚她,轻柔地、慢慢地擦拭着宝宝身上的血迹,并仔细检查着身体,将衣服穿好,包好包被,好像生怕把她弄痛了,我知道,宝宝在另一个世界一定会很幸福,你们这种无声的爱,让我们无比感激,让我们脆弱的心灵多了一缕阳光。
产房的工作虽然又辛苦,又脏,又累,但是它让我们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看着一个又一个家庭,幸福的从这里走出去,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自豪。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以后,我们的满意率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产妇给我们送来一封封感谢信和无数声感激之情。这让我们要更加积极努力,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用心护理,用爱护航”,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娩室 沈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