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塞罕坝演讲稿
最美塞罕坝
岭海松涛坝上行,苍空北斗映七星。金莲遍地湖光好,翠柏云天暮霭生。塞罕皇家秋狝鹿,阴山脚下木兰鹰。挥鞭跃马千山越,醉里清风月色明。
看这美景,如同上帝打翻的调色盘,那灿烂的金黄、那深沉的绿、那醉人的红,漫山遍野,还有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深邃的湖水,宛如“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人间仙境。
可谁又能想到,如此美景并非“原生态”,而是经历了一段“传奇故事”。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60年代的塞罕坝,更是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可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用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用55年的不懈努力,筑起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他们,就是塞罕坝林场的三代建设者们。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今天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职工改善生活、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我,是一名教师,我愿意把塞罕坝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明白,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美好,都是无数先辈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得来的,我们不能停止脚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你听!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爱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我爱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我爱根闪闪发光的松针,还有丛林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圣洁的名字,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第二篇:塞罕坝 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塞罕坝精神,争做(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共产党人
今年(天)是建党97周年,97载的风雨历程,97年的光辉业绩。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构筑了和平与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的党在漫漫征途中,不断求索,不断完善近。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拓了一系列“创新”,实现了一系列“不可能”,党和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世界的称赞。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作为一名(教师队伍中的)入党积极分子,非常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到塞罕坝林场学习的机会,学习过程中一次次被塞罕坝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
此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分享我对塞罕坝精神的认识,抒发我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对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向往。
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历经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在平均海拔1500 米,年均积雪七个月的高寒塞北,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使得当地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工作、追梦不止,在工作与生活条件都极恶劣的条件下,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等待,而是积极面对、执着坚守,在荒漠中植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造就了万顷林海。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苦干实干,只为成事想办法,不为困难找任何理由和借口,聚精会神、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与塞罕坝人的追求相同分工不同,我们同样是植树人,同样是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我们要培育的是教室里一颗颗的小树苗,用教师的爱心,耐心,知识去浇灌、呵护、陪伴这些小树苗茁壮成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要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们这个职业的光荣使命!首先就应该学习塞罕坝人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用我们最真诚的爱心、最美的微笑树立教师的形象。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我们的能力有大小,长处也各有千秋,,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在“专、精”上下功夫,把每项工作做细、做深、做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个人理解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教师的工作却是崇高的。教师以毕生的精力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让他们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提高自我、为党和国家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塞罕坝的树,是一份坚守,更是一份感动!教室里的小树苗,是一份希望,更是一份薪火相传无私奉献的责任和使命!
而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在党组织的熔炉中锤炼自己。我愿意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经受洗礼,接受锻炼,在党的哺育下茁壮成长。我要用实际行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埋头苦干、自强不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在教师这个平凡又伟大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五中一校区的前进与发展,为我们的国家与人民,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请党组织考验我,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2018年7月1日
第三篇:塞罕坝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景点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市围场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镇,森林公园总面积1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5.2%。
塞罕坝,蒙语是指美丽的高岭。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是一处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殖的天然林苑。这完美的生态环境可以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辽金时期史称千里松林。1681年,康熙帝将此处辟为木兰围场,用来“肄(yi)武绥藩”。咱们塞罕坝就是木兰围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到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由于开围放垦,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1962年,林业部在此组建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始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三百六十九名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奔向塞罕坝,在常年平均气温零下一点九度、全年无霜期只有六十天的高寒坝上,对塞罕坝实施机械造林和封山育林。经过近50年的艰苦奋斗,几代塞罕坝人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塞罕坝人在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
其中最感人至深的是夫妻望火楼的故事。在海拔1940米的大光顶子山上,有一座孤零零的望火楼,是塞罕坝的制高点,远离人烟,无电、无水、无路。在1984年至1996年的12年时间里,陈锐军、初景梅夫妇就工作在这里,他们昼夜重复着单调枯燥的防火瞭望工作。这里生活条件极差,最低温度零下四十多度,大雪封山一年中有半年时间见不到人,几乎与外界隔绝。每天窝头就咸菜,夏天喝几公里外背上来的沟膛水,冬天大雪封山就喝雪水,一部电话、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夜里一盏忽明忽暗的油灯就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全部家当。夫妻二人守着这些家当,一干就是十二年。生活上的艰苦可以忍受,精神上的煎熬更是难以想象。为什么呢?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对吗?当他们寂寞难耐几近崩溃的时候,他们排遣寂寞的唯一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登上高山之巅,面向林子大声的呐喊,然后紧紧地闭住嘴吧听山谷的回音,就好像有人在跟他们对话一样。那他们的孩子呢,他们的儿子陈曦就出生在望火楼,一直长到六岁,由于营养不良、人烟少至,缺乏交流和良好的教育,小陈曦两岁还没出牙,三四岁仅会叫爸爸、妈妈,七八岁上学时说话还像四五岁的小孩儿话都说不利索。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孩子“傻不楞”的,实际上真的是我们的孩子傻吗?不是,实在是封闭的太久了!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者来说,真可谓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大家请看车窗外那郁郁葱葱的茫茫林海,是否对塞罕坝的绿色功臣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第四篇:塞罕坝学习心得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王海林
塞罕坝是河北林业的一笔财富,也是全国创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举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希望塞罕坝精神能够再次进入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通过点燃学习塞罕坝先进群体的火把,让塞罕坝精神薪火相传。对此,我个人有三点体会:
第一,学习和弘扬塞罕坝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塞罕坝精神的精髓,更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塞罕坝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创造了人类奇迹。我们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当前,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成为凝聚民心在改革中攻坚克难的无价之宝。
第二,学习和弘扬塞罕坝人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塞罕坝精神的
重要内容。面对当时满眼荒沙、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塞罕坝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闯出了一条具有塞罕坝特色的创业之路。这种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豪气,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迎难而上、锐意改革、不断求索。
第三,学习和弘扬塞罕坝人献身林业、无怨无悔、鞠躬尽瘁、“衣宽解带终不悔”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几代塞罕坝人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甘于奉献,甘于寂寞,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塞罕坝人的高尚情操,在河北林业乃至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谋事干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政治本色。
第五篇: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的根源
(一)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二)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三)塞罕坝肇建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确立了四项建场任务:(1)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2)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3)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4)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四)塞罕坝涅槃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五)塞罕坝效益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
塞罕坝效益包括塞罕坝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1.经济效益。
建场以来,累计向塞罕坝林场投入3.4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亿元,林场自筹0.99亿元。截至2009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m3,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万 m3,增值3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4。
2.生态效益。
首先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国林科院2007年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
3社会效益。
一是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取得重大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一)塞罕坝精神
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是在塞罕坝建场三十年之际,由熟知塞罕坝建设发展历程的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帮助总结提炼的。新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现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10年6月在塞罕坝调研后,在原塞罕坝精神基础上凝练提升而成。
(二)塞罕坝精神内涵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塞罕坝精神的时代要求
2010年6月5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到塞罕坝林场调研;7月11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塞罕坝林场成功召开,贾治邦局长对塞罕坝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塞罕坝精神” 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全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双增”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于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凭借塞罕坝精神,我们已经把塞外荒原变成万顷林海,我们更加相信,依靠和创新塞罕坝精神,一定有能力把山川秀美的塞罕坝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