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谢诗睿演讲稿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节俭节约,从我做起》。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人去世时,除了写有“勤俭”二字的一块匾留给了两个儿子外,其他什么也没有留下。两兄弟分家时便把匾从中锯开,哥哥要了“勤“字,弟弟要了”俭”字。哥哥每日劳作,却不知节俭生活,结果是两手空空;弟弟则省吃俭用,却不勤快劳动,结果是坐吃山空。后来,他们还仔细琢磨,把那块匾重新和在一起,于是两人平日不但勤劳,而且节俭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则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立身、立家、立业的法宝。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文的传家宝。
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平时所观察到的一些不光荣的现象:个别教室人去楼空却依旧灯火通明;个别学生看见水龙头开着也不关;草稿纸上寥寥几字或用了一半的铅笔便吧它们的命运交给了垃圾桶;有的同学把好端端的橡皮切碎玩;吃饭是嫌饭菜不好吃,便把整盆饭菜都倒掉;吃零食禁而不止,父母给的钱非要花光才舒服;自己的东西丢了也不找,直接跑去买新的······
同学们,古人说:“滴水汇成河,粒米才赞成筐。”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浪费一块钱的话,那全中国一天下来就会浪费十三亿元,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啊!所以我们即使面对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应该浪费。
浪费是一条绳索,一旦被它束缚,就难以迈步;奢侈是一潭深渊,一旦掉进去,就难以自拔。而勤俭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因此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更应快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约做起,从每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一支笔等细微的东西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渗透你们的言行,让它伴随你们左右,让她在你们的人生划上永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爱家乡--高诗睿
《爱家乡》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春天到了,我的家乡变得十分美丽。小草探出了脑袋,花儿五彩缤纷。小河上有一座座弯弯曲曲的小桥,远处的高山上有数也数不清的树木,它们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就像给高山披上了一件绿衣裳。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夏天到了,我的家乡变得十分炎热。树枝上,知了停在那儿“喳喳”地叫,好像在对我们说:“夏天来了,夏天来了,你们快跟我一起去游泳吧!”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在湖面上缓缓地动来动去,眼前好像出现一片我和小伙伴们在那边玩水的情景。到了晚上,一只只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真可爱呀!
景色宜人、瓜果飘香的秋天到了,我的家乡变得十分壮观。庄稼地里,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棉花张开雪白的笑脸。果园里,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
风雪交加、滴水成冰的冬天到了,我的家乡变得十分寒冷。天上飘着一朵朵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我和姐姐在那儿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可高兴了!
我爱我自己美丽的家乡。
二
(一)班高诗睿
第三篇:学习谢睿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谢睿先进 事迹心得体会
2020 年 11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纪委书记谢睿“没日没夜扑在扶贫工作中”的先进事迹。“沙砾”是谢睿的网名,倒在脱贫攻坚一线时,年仅 39 岁。扶贫 5 年,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扶贫工作,就如同一粒沙砾,铺在扶贫路上。看完谢睿的动人事迹,感慨万千,党员干部应该学习谢睿的优秀品质,勇于做一粒奠基共和国大厦的平凡“沙砾”。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2016 年 9 月,谢睿主动请缨帮扶最偏远、基础最薄弱的小河村等 5 个村。扶贫 5 年,战贫、战疫、战汛,他冲锋在前;为解决群众的“小问题”,他积极奔走;他以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为山区百姓脱贫致富全身心奉献。生前,他以网名“沙砾”自勉,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他质朴如沙,默默奉献着一切乃至生命。“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我们要学习他在重要关头勇挑重任,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吃苦在前,奋战在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生命的精彩华章。学习他一往无前的坚韧意志,“拼命三郎”的拼搏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打攻坚战,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粒沙窥天地,朵花藏乾坤”。谢睿参加工作 14 年来,始终牢记入党誓词,恪守入党初心,用生命践行对党忠诚,用行动诠释大爱情怀,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精神永远留在了扶贫路上。他就像一粒沙砾,融入了大地,换来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山川锦绣,百姓生活幸福,当代青年干部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当之无愧。我们要学习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对待事业和工作一干到底、善作善成、永不言弃的意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滴水穿石的恒心,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书写好实现中国梦的新篇章。
“沙聚汇为滩,众滩抱 海洋”。谢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在,光辉长存。我们应该发扬谢睿同志“沙砾”精神,勇于做一粒平凡的“沙砾”。在名利追求与利益抉择时,做到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上,做到默默奉献,竭尽全力,把急事做紧,把小事做好,把服务群众的事做优。以“无我”之精神“轻装上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定信念,在强国伟业建设中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就像一位在贵州从事扶贫工作的恩施志愿者网友留言说的那样,用自
己的行动去回答什么是“如你一样”,什么是“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作为普通党员干部,我们或许很平凡、很渺小,就如一滴水、一粒沙。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失;一粒沙,只有投向大地,才能聚集力量。让我们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第四篇:睿睿演讲稿
xxxxxxxxxx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X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xxxxxxxxxxxxxx》。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那就是文明之美,礼貌之美,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文明的美丽来自素养,请不要问我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的品格积于一身的体现,它并不是遥不可及,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它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
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并成为了总裁,而且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创造了我国灿烂的文化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气质与素养。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荀 子就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的观念尚在古代已经建立而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礼仪对于我们还重要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礼仪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而且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体现一个人道德和修养的尺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我们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走道里、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果皮屑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既然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出口成脏,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这些行为不但影响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文明是自身道德的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文明礼仪之上。倘若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也不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正如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文明距离我们有多远?举手投足之间,便是对错美丑,文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抱怨别人乱丢垃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把离我们只有几厘米的垃圾随手捡起来?当班长喊口号起立时,你是否尊敬的站起来道一声老师好呢?当课间遇到老师时,你是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传授给你知识的老师,说老师好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一定就成为知礼守信、谦恭礼让的中学生,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美好校园,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尽情绽放!
第五篇:杜甫的谢饭诗
杜甫的谢饭诗
秀才人情纸半张,诗圣人情诗一首。现存杜甫诗中,有不少首作品是描写朋友招待他吃饭的诗。杜甫当年写这些诗,主要目的应该是,对朋友的一饭之恩表示铭记在心,表示由衷感谢。因为杜甫写诗讲究细节的真实,使得后世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下信息:唐朝的民间饮食,待客之道,人情冷暖,诗人的感慨,等等。可以说,杜甫的这一类诗歌,犹如一幅幅社会习俗和世态人情的画卷,从一个侧面形象、生动地向后世读者展示唐朝人的生活情形。倘若能于心情闲适恬静之时,细细品读这些诗篇,不啻为一桩人间乐事。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二的“鲜鲫银丝鲙”一句,使我们了解到,鲫鱼也能制作成生鱼片,刀法有别于今天的日本料理,切成丝状,而不是片状。这大约便是孔子所说的“脍不厌细”吧。关于生鱼片的吃法,《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一诗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姜七少府(姜姓阌乡县县尉,七指其在家族中排行第七)设生鱼宴招待杜甫,由于时当严冬,鱼是捕鱼人(鲛人)通过在河面凿冰捕到的。厨师(饔人)得到活鱼后,洗好鱼,磨好刀,然后,“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可见是快刀将鱼肉切成雪花薄片,鱼骨也被剁成春葱一般尖尖的形状——大概是为了摆盘美观吧。
唐朝人招待朋友的菜肴有哪些,不能一概而论。《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中写出的各种食物,颇具西北地区特色,“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有酸菜,有酥饼,当然还有市场上买来的新鲜鱼肉。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可见,有条件的主人,招待朋友的时候,是有主食,有水果的。
《赠卫八处士》“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说明韭菜、黄粱米饭这样简陋的饭菜,也是可以招待朋友的。当然,酒是不能少的。《赠卫八处士》有“主 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雨过苏端》有“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病后遇王倚饮,赠歌》“密沽斗酒谐终宴”。可见,老友相聚,饭菜可以不讲究,劝酒是必须殷勤周到的。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饭抄云子白”、《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软炊香饭缘老翁”等等,说明河南出生的杜甫,是喜欢吃大米饭的,是懂得欣赏好米饭的。
《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说明在乱世食物匮乏时期,深夜招待朋友吃饭,已经入睡的孩子也要唤醒,起来分享食物。这既是礼节,也是对孩子的眷顾。
《雨过苏端》“呼儿具梨枣”,《赠卫八处士》“儿女罗酒浆”,说明唐朝人待客,儿女也需参与劳作。此时,男主人正在陪朋友说话,叙旧。
《彭衙行》“从此出妻孥”,《病后遇王倚饮,赠歌》“唤妇出房亲自馔”,谁说古时候妇女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好友到家,女主人有出来见客、待客的礼仪。
《彭衙行》诗中说,老友孙宰在招待自己吃喝之前,有“翦纸招我魂”的仪式。这可能是战乱时期的人渴求平安的一种表示。
这一类的诗,均作于杜甫为求官困守长安或陷身安史乱军占领的长安两个时期。因为生活贫困,对于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此前的青少年时代,也就是杜甫自己所说的“昔如纵壑鱼”时期,以及此后一家人团聚、到处投奔友人的“今如丧家犬”的时期,杜甫几乎都没有在诗中一一写出菜肴的名目。杜甫的谢饭诗中,除了他对食物的浓厚兴趣,我们也很容易读出杜甫对于朋友的感激之情。《雨过苏端》“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真应了一句古话:穷在闹市无人问。难怪在《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杜甫发出了“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