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

时间:2019-05-14 20: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

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

学员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十三五规划当中的开放问题。十三五规划当中对开放做了很大篇幅的介绍,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应该说对开放非常重视。我想对开放方面主要有这样一个核心的意思,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什么开放发展这么重要。十三五规划当中将开放发展跟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并列为五大发展之一。为什么开放发展这么重要,这跟我们国家近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有息息相关的关系。3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中提的,尤其是在开放中提的。未来中国怎么样进一步更快的发展。应该说开放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实对开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们持续的不断加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可以看出来,开放在近年来尤其重视。所以我们说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开放和其他四大发展共同病例为五大发展,我认为也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个环境,包括微粒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发展的方向做了非常客观的评估,而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判断。

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中涉及开放发展的部分总共有2327个字,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六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些内容怎么看,它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含义,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我想这是理解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关于开放发展的重要问题。

所以我们这堂课也是沿着这个思路来讲,第一为什么重视开放发展?我们将开放发展列为这么突出的位置是为什么。第一点想简单谈谈这个问题。二是十三五规划建议释放我国对外开放新思路在哪、思维在哪,有什么地方是重要的信号。如果从六个来看,这样。

开放合作,全球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升,生产率快速发展,这有巨大的联系。

我们国家就是通过全球化重要的开放合作的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方面的调整。我们国家通过三次对外开放战略调整,融入了全球化的体系。20世纪80年代初,以沿海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应该说使得我们沿海地区开始融入全球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平南巡对外开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正式融入全球体系的阶段。三次的对外开放,三次深化中国跟全球的合作,三次促进了全球经济快速发展。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三次对促进中国经济出现质的飞跃。我们看到第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出现了第一次的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经济又出现了第二次发展。2001年以来一直到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的年度平均增速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水平。所以三次的开放助推中国跟全球经济的三次更加密切的合作,但是中国经济实现三次跨越式发展,说明了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

中国不仅自己的体量上升了,同时也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动。中国现在占全球经济总量已经持续上升,逐步接近美国的三分之二。同时,如果从增量来看,中国已经跃居成为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最大的国家。1980到199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是3.8%,金融危机2008年到2014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达到40.8%,同一时期美国队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是32.2%,下降到18.9%。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最大的国家。所以三次的开放助推中国经济三次快速发展,同时助推全球世界格局的变动。中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保持较快、持续、健康的发展。开放显然是尤其重要的。因为我们前30多年的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所以未来怎么开放,怎么进一步开放,应该说仍然构成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非常重视开放。我认为有它内在的道理,符合我们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所以接下来讲第二点,十三五规划建议非常重视开放,到底它到底将未来开放的重点放在哪里。

二、“十三五”规划建议释放我国对外开放新思维

二、“十三五”规划建议释放我国对外开放新思维。什么思维,什么样的转变。我们刚才说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主要有六个部分开放发展的内容,一是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六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相比以前来看,我们这次提的开放,最重要的特征是增加后面两条,就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这个是我们对外开放重要思路,就是未来要更加突出、更加重视全球经济的治理。这是我们在十三五规划建议里所看出的一个重大的、对外开放思维的转变。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全球经济治理呢?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跟外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国家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曾经达到65%,现在仍然有40%左右。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半左右跟外部是有关系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会影响全球,同时外部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在掌控全球经济规则,或者中国在全球经济规则里再没有话语权的话,就可能处处受制于人。

比如说这次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这些案例,占据了全球反倾销、反补贴案例的三分之一。而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案例在不断的上升。为什么吗。这里面背后反映的就是国际经贸规则,现有的国际经贸规则,对中国来讲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本来我们国家发展,为什么其他国家没事,我们国家这么多产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质疑,就是现有的规则可能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第二个,中国需要提升自身在全球规则当中的话语权。当然从更长时期来看,我们也应该重视全球经济治理。比如说我们看到,明清两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近现代的强国历史当中没有中国。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没有主动参与全球开放规则秩序的制定。我们原来倡导闭关自守,所以你虽然经济体量跟别人没关系,因此你不能称得上真正的强国。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达到全球第二,跟外部深度联系了。未来要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注重国际经济秩序的内容,必须注重全球治理。所以我们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里,我认为提出对全球经济治理重要性的关注,应该说是非常的及时,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要说十三五规划建议,应该说也是审时度势,客观评估了我们这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的转变,而作出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决策。就是现在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是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亟待调整期。我们可能前面三次的对外开放,全球的治理体系基本比较稳定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三次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体系。

但是从2009年以来,全球的规则体系出现了变化的迹象。2009年美国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叫tpp。2013年美国推出ttip,跨大西洋投资贸易伙伴关系协议。这两个协议相比现在的区域经贸协议来说,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标准非常高,整个规则标准非常高,远远高于wto。而且tpp跟ttip以美国为中心,形成了亚太的重要自贸区,美国跟欧洲之间的自贸区。其实这两个合在一起,占据了全球经济将近70%的经济份额。也就是说,这两个体系合在一起,所形成的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自贸区,将要覆盖全球70%经济总量。意味着超越wto更高标准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可能就将诞生了。所以,很多国家很着急,或者说国际经贸规则,全球治理体系,进入了调整期。我们前面三十多年的发展,好不容易融入了全球体系,现在这个全球体系要变化了。

怎么办呢。我们国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所以2013年以来我们开始推出了自贸区战略,对高标准的经贸规则进行试点、试验,以此来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同时推出了一带一路等重大开放战略。目标就是要参与新一轮的全球规则秩序的制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再不参与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的话,未来可能会在全球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全球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国家的开放战略做了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由原来注重融入全球体系,开始转变为注重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这样一个大方向。

当然我们从更广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现在都在全球治理层面进行加快竞争。比如说欧洲,比如说俄罗斯,推出了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推出了全国性面经济伙伴关系等等,我们国家也倡导了一带一路,同时也倡导了亚太自贸区。世界全球化区域竞争出现了激烈的态势。所以我们国家在十三五规划建议里,对全球经济治理非常重视,既是对整个未来在全球当中的位置,做了一个非常科学的判断,同时也是对当前世界各国加快区域或者全球治理规则竞争的背景下,所作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应对。所以我们未来几十年,我们的开放战略将由原来的融入体系转变为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上来。所以我们说十三五规划建议,释放了重要的信息,就是我们对外开放的思维出新了重大的改变。当然很多人可能很期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十三五规划建议里,到底提出了哪一些开放发展的战略基础。

三、“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开放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们接下来就要讲第三个方面。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开放发展的战略举措。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刚才说是六条,其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把它进一步的梳理,可以简称为两条主线、两个重点。两条主线,第一个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比如说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另外一条主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两个重点,在我们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参与全球治理里面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二是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在这样一种清情况下,我们看到底十三五规划建议里,在每个方面提出哪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二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篇:十三五规划发展报告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情况

安龙县发展和改革委(2015年1月7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筹备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黔发改规划„2014‟781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黔西南州“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州府办函„2014‟98号)等文件精神。经全县常务会议审定同意后,我县于2014年8月20日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安龙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安府办{2014}155号)。县人民政府组织各县直单位于2014年8月21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动员会,起草形成了《关于开展安龙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确定了涉及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及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问题、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的20项重大课题,并对全县“十三五”规划各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意向性安排,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二、目前进展情况 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方面:20个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尚在开展,目前,除我局承担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问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战略、重点服务业集聚与融合发展课题”、县林业局承担的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课题”、“县金融办承担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课题”、“县国土资源局承担的优化和提升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题”、“县住建局承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课题”基本成稿外,其余12个课题研究成果均尚未正式报送我局。“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衔接方面:根据“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我县于2014年8月起,即组织开展了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起草工作,目前,已基本形成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总体框架,2014年11月10日下发了《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安府办发„2014‟203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蔡平亲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冉隆斌任常务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其他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机构。期间,多次赴州发改委规划处进行沟通汇报我县规划前期工作情况:经我县调度,目前研究工作均在开展中。

三、现阶段对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主要考虑

一是基本明确了全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导思想。即: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内陆开放、构建“一路一带”战略框架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赶超跨越为主线,以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精品化为主攻方向,以强化科技创新、夯实人才保障、促进特色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优化环境、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为立足点,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区域协作为根本动力,以生态为载体、文化旅游为引领,走喀斯特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化下实现追赶、转型、跨越,完成发展方式上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到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二是拟调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随着世界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到来,要求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战略上需要有一个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新定位。为突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引导性,我们结合最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初步研究,拟将我县发展的战略定位调整为:围绕“同步小康”目标和“四化四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5个100工程”构建国家内陆现代服务业创新开放试验区和西南“两园、三区、一江、一红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能源及载能工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综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区域电力枢纽,着力建设国家“一带一路”通道的战略节点和贵州面向东盟、南亚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

三是基本明晰了“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确保与全州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20年国民生产总比2015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15年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5年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5年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比2015年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5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完成现代化,全面建成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民主和谐的荷香安龙。

二、下步工作打算

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州委六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发2号文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四化同步”为抓手,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新常态,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省、州发改委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阶段性安排和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毕水兴片区调研座谈会的主要精神,我县打算按四个阶段做好下步工作。

第一阶段: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完成初稿。2015年1月初至5月,根据省、州“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指引,结合安龙县实际,在基本思路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并完成初稿。由发改局及专项规划责任部门负责,组建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根据调研成果,结合实际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文本(含重点项目库建设、相关规划建议与编制说明)。

第二阶段: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中央将召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省委、州委也将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编制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编制黔西南州“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一阶段,我们将根据“三个建议”的要求和部署,广泛征求意见。2015年6月-8月中旬,将初稿 “十三五”规划纲要文本提交征求县四大家领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中期成果。反复调整和修编规划纲要草案,使最终形成的纲要草案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符合省委、州委的总体部署,符合县委的切实要求。

第三阶段:2015年9月,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 “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咨询,根据专家意见,2015年10月进一步充实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修改稿。

第四阶段:提交规划最终成果。2015年12月中旬,向安龙县四大班子提交“十三五”规划纲要文本,进一步征求意见。根据县领导意见进一步对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稿。完成全县“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衔接、论证、报批和成果汇编工作。

第四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 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 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 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 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 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 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学习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强调要牢固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多个方面,勾勒出今后5年中国开放的“路线图”。以此为基本遵循,强化发展内外联动,以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促改革促创新,必将赢得发展的主动,为未来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30多年来,我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到推动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开放型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就是要实行更加主动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综观《建议》关于“开放发展”的论述,在关注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中西部腹地;在打开大门吸引外资的同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既把扩大对外开放同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衔接起来,又要求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难看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继续通过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双向开放和内外联动,促进优进优出,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法宝。抓住“十三 五”时期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一定能够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十三五”规划之开放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XXX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XXXX所开展了对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

    广元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元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I — 广元市农业局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 II — 目录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主要成就 .......................... 1 (一)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 ................................................................................. 3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

    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08.1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小学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小学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小学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

    常宁市电子政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常宁市电子政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常宁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2015年12月26日)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优先发展领域和建设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

    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