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事件议论文分析论据运用讲稿[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20:3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郭美美事件议论文分析论据运用讲稿[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郭美美事件议论文分析论据运用讲稿[小编推荐]》。

第一篇:郭美美事件议论文分析论据运用讲稿[小编推荐]

非常复杂。

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一个小女孩,其微博中就已发布了一系列的“炫富”内容。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脸庞稚嫩、打扮时髦,再加上名包、名车、别墅,“郭美美Baby”迅速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

“今天小白限行把小MINI开出遛遛~开着有点不习惯。”这是6月21日凌晨,“郭美美Baby”发布的一条微博。郭美美是中红博爱前董事王军的女友。王军自称春节后才认识郭美美,送她玛莎拉蒂跑车和名包。

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企业,主要业务是关于红十字会相关公益,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

受近期郭美美事件影响 社会捐款降五成

今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自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其中,全国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慈善组织6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而这一变化,正是发生在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引发慈善信任风暴的背景之下。我今天所要讲的是对待这种社会问题,心中是不是还存有“善”。存有理性的问题。

让我非常非常痛心的是,在这次郭美美炫富事件之后,红会的接受的捐款锐减。这些接受捐款的人都是哪些人?没钱读书的孩子,饱受疾病困扰又家庭极度困难的病人,遭受自然灾害无家可归的难民。同时红十字会也将公众捐款投入备灾救灾领域,比如盈江地震,近期陕西四川洪水。请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遭遇了自然灾害无家可归,饱受重病的折磨而因为没钱医治只能苟延残喘等待死亡降临,本来红十字会可以用公众的善款帮你一把,而因为红会没钱了,你无法得到任何帮助,我想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而反过来思考,的确郭美美是 有病,红会是有过错,但是,他们犯下的错,难道要这些需要救助的人来承担吗?

而社会公众在想,哦,你社会慈善组织出现了诚信危机,我不相信你了,我不捐了。捐款是行善之举,我想这些本想捐款而后放弃的人心中是无善的,因为善来自于悲悯,我想一味为了捐款而捐款的人,层次是不高的。

对于这样的社会问题,心中的理性一定要占先。这可以作为议论文的一个论点。而公众对待这种社会问题,往往都是被很表面的现象蒙蔽双眼,毫无理智的质疑与谩骂成了民间舆论的主导,心中的善与理性荡然无存。我不希望大家成为这些人其中的一员。

与此类似的一个事件是年初昆明等多处地方的血站告急。献血的主力军农民工和大学生撤离了,城市的人们因为对无偿献血制度有诸多诟病而抗拒献血,导致医院因为缺血连手术都做不了。类似的,社会的理性是荡然无存。

当然我不是叫大家在制度问题上不去指责和向政府施加压力,而是叫大家在一些需要理性的问题上好好理性。这两个问题是因该分开来看待的。

郭美美事件也有以下几点可以深入思考的地方 1.从郭美美事件上看国民的审丑、无聊的心态 2.从郭美美事件上看网民对于炫富的态度、心态

第二篇:郭美美事件(范文模版)

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郭美美事件”,引爆了公众和舆论对慈善与商业相结合的模式,以及红十字会财务信息和不透明的运作模式的不满和非议。至此以后,以红十字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的捐款数量大大减少。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慈善组织的账目基本是不对外公开的,慈善运作的不公开不透明,捐赠者的意愿得不到制度保证,就容易导致资金运营效率不高、内部腐败丛生、善款被贪污的情况,进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下边,我就以慈善机构为例,谈一谈如何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

慈善运作模式存在的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慈善体系存在固有的弊端,如何使公众捐助的钱物保值增值、最终公众的捐赠去向哪里,这些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要使公众对慈善组织信任,就必须对这些核心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并且让这些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因此,应当努力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详细公开其经费收支情况,实行财务的规范、公开和透明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

一、首先,应该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目标

营利组织机构的财务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一些企业应完成的使命来表述。我们说,一个非营利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也就是在完成某一社会使命。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非营利组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需要有科学的财务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

二、其次,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

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和慈善精神,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普遍认为:慈善者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慈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同时,慈善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捐赠者的精神满足程度,即影响慈善品的效用,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直接影响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再者,依法加强对公慈善类组织的监督管理。

修订、制定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完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慈善行业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公益信息统计平台,及时发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建立和完善以慈善业务年审为主要手段的监管制度,重点加强对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

四、最后,要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我们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非营利组织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组织以外的控制———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控制;一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这一层次控制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财务部门要代表政府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和控制,确保财务制度的合理和合法。其次,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控制。就慈善机构而言,就是要确保其各种款项来源和去向程序的合理正确,要定期披露其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化。

应鼓励开展慈善公开日(周)、利用互联网动态披露捐赠信息、捐赠人参与项目活动、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重大慈善项目巡视员等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的及时性与效率,更好地落实捐赠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慈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营造慈善事业监督有力、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浅析郭美美事件.doc

试论重塑中国慈善组织形象——由郭美美事件谈起

内容摘要: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下降,慈善组织自身生存能力较低等问题。郭美美事件后,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更加严重的挑战,中国慈善组织如何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成为新时期慈善组织的重要课题。文章中主要论述了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重塑社会形象、社会公信度的问题。

关键词:

郭美美事件 中国慈善组织 发展瓶颈 解决措施

201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Baby”,年仅20岁的女孩,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红十字会机构是否从中谋取暴利”、“红十字会内部程序怎么运作”等等一系列关于红十字会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郭美美事件后遗症

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郭美美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其对各级红十字

①会造成的信任危机阴影,似乎才刚刚显现(如下表)

总体而言,中国慈善遇冷。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急剧下降,去年3—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收捐款62.6亿,但在去年6—8月份,①李妍,中国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周刊》,2011 全国慈善组织共收捐款8.4亿,降幅达到86.6%。②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受到社会公众的挑战。就各个地区而言,中国慈善组织也遭受“拿破仑滑铁卢事件”,慈善捐款呈现发展不乐观趋势,各个地区发生不同的郭美美事件后遗症。深圳佛山红会在事件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无独有偶,佛山市红十字会于8月2日公布了去年6月至今年6月红十字会医院学校的资金收支情况。一年来,该校共收到捐

③款88.6万元,但是在“郭美美事件”后,再未收到任何捐款。另外, 河 南 红 会 称 去 年 受

美 美 事 件 等 影 响,和上一相比,2011年,全省红十字系统接受捐赠款物总数减少了5000余万元。去年全年,全省红十字系统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价值3866.46万元,其中,资金2039.33万元,物资1827.13万元。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为9093.19万元,其中,资金7239.53万元,物资1853.66万元,较前年

④整体减少5226.73万元 四川慈善义演丑闻、章子怡 “诈骗门”以及去年的“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让国内慈善组织的形象大打折扣。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受到更加严重挑战。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公众之所以抓住红十字不放,与其说是对红十字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整个慈善制度的质疑、对慈善机构运作不透明的愤怒。中国慈善组织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公信度的问题,其运作程序的透明度、捐款的去向、组织机构内部设置程序及人员配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建立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慈善组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

二、中国慈善组织在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原因分析

1、慈善组织自身的问题

(1)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比较缓慢,相对西方发展来说还不够完善。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艰难起步,经过30年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中国慈善机构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而言,都不够成熟和完善。发展中面临诸多与社会经济、政治不相适应的问题。

(2)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一方面慈善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资金的使用方面根本无法追踪,捐赠者难以知道、核实自己的款项的去向和实际到位金额。另一方面财务缺乏透明度,管理费用奇高,对于不明慈善捐款处置不当,由于不明捐款都没有登记,所以存在被管理机构或个人直接贪没的可能。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上晒名牌包包、炫名车等一系列炫富行为,再加之挂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号,致使社会公众对捐赠钱的去向产生质疑,这无形中暴漏了中国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慈善捐款的不透明造成公众的极大的怀疑和不信任。

宋宗合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中心,《中国经济报》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8月3日 ④ 凤凰资讯

大河报

2012年2月5日 ②③(3)慈善组织存在人才缺乏且员工的总体素质还不高的问题。慈善事业是一项横跨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工作。这需要专业人士和高素质的人员。人是一个组织中最具活力的物质因素,人才匮乏无疑使慈善组织形同“骨架”,没有迸发的原动力。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下,中国慈善组织要想走向国际化,在国际舞台走的更远、更长久,人才资源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支撑。中国慈善组织目前除领导者之外,其他大多员工素质和活动能力较低,开展展活动较困难、难以胜任工作的,呈现难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因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理念应在慈善组织得到落实与发展。在郭美美事件中,郭美美自称是“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这样一个爱慕虚荣、张扬的炫富女就不应该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的成员,这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入住中国红十字会对其形象和社会公信力都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慈善组织吸纳的应该具有职业道德、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专业人员作为中国慈善组织的领导人。

(4)我国的慈善机构自主意识以及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还相当薄弱。一方面,中国慈善组织活动资金来源匮乏、筹资渠道单一。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团体研究中心对民间组织进行的调查问卷编制中,在中国像北京、浙江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国慈善组织的筹资能力表现得相当弱,可想其他二线、三线城市慈善组织资金运转的严重状况。⑤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资金和活动场地成为阻碍慈善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独立的慈善组织发展比较缓慢,大多都是挂钩政府的,对政府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独立的运作系统。

2、慈善组织存在的外部问题(1)中国公民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不高。由于目前公众对慈善机构认识不清,许多人将慈善看成是虚伪的东西,有的公众认为自己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来从事慈善失业,那些作出捐赠的企业家都是有自己的企图。种种不同的观点,让公众对慈善认识不清,不能从更为深刻的角度来看待慈善。据中华慈善总会的资料显示,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国内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而美国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出认识误区导致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不高,由于认识不清或是认识不全面。民众不愿参与或只有少数人参与慈善事业。较低的民众参与度致使慈善组织缺乏强大的群众基础,后盾力量不够强大。郭美美事件后,社会公众更加深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慈善组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真实东西。认为捐钱只是表面想象,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中国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不高。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内部建设,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度,挫伤了公众慈善捐款的积极性。虽然我国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做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实施方面未取得有效的结果,像章子怡“诈捐门”、“郭美美”等等事件让中国慈善机构公信度进一步降低。慈善组织本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因运作程序出现违法现象,会降低其公众形象及组织权威,且公信力受到挑 ⑤ 李红艳,上海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国科学辑刊》,2007 战和怀疑。(3)政治环境成为中国慈善发展的障碍。一方面,中国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纳税所得3%以内的部分,准予免除;个人向慈善公益组织的捐赠,没有超过应纳税额的30%的部分,可以免除”,这个规定的结果是“捐款越多,纳税越多”。⑥在我国这种税法环境下,降低了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认为“办好事要纳税,办的越多反而纳的越多。”从而削减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慈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只针对货币捐赠,实物捐赠不享有,使捐赠者的选择范围比较狭小,不能最大限度的方便具有公益精神的企业家进入慈善领域。中国政府的不够重视,导致慈善发展面临政策环境的问题。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政治环境有助于慈善组织的稳固与可持续发展。(4)中国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有效的外部监是督慈善组织合理、合法、正常运运转的重要保障。中国慈善组织的合法认证是由民政部门管理的,但民政部对其认证后的活动处于“盲区”,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另外,政府作为慈善组织重要的外部监督机构却直接参与慈善组织的经营管理,致使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沦为形象工程。2005年北京儿童福利院王晨光曾挪用公款为儿子做生

⑦意,这就是中国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监督的典型代表。从实例可以看出,有效的外部监督对慈善组织的透明、高效、协调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是规模小、企业及个人积极性普遍不高、慈善基金运作不透明、慈善事业独立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慈善机构数量太少,目前我国慈善公益机构仅有100多家,而且绝大多数是“官办”,相当比例的慈善捐款流入了政府税收的专户,这不仅是不合法的而且严重挫伤了民众的捐款积极性;我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资源不到GDP的0.1%(美国慈善机构掌控的慈善资源占美国GDP的8%—9%),且近80%来自港澳台以及海外捐款,内地捐款只占20%;国内工商业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到10万家,说明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慈善捐赠;各个慈善机构的资金运作不透明,资金挪用现象严重,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我国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也打击了企业和民众的捐款积极性。所以中国慈善组织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三、重塑慈善形象,提升慈善公信度 郭美美事件说明中国慈善组织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慈善组织形象在公众心中大打折扣。如何扭转慈善组织危机、重塑慈善组织形象成为新时期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1、自身改进、健全体制(1)对慈善组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健全管理体制,促使中国慈善组织步 ⑥⑦ 中国税网

荆楚网

2005 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道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优化内部人员结构,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息披露平台,网络公开捐款用途和去向,以此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度,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协调运转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削减郭美美时间给中国慈善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2)汲取专业、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员结构。慈善组织设置要遵循以人为本、参与沟通激励、层级节制与幅度适中的原则。根据人本原理,人是一个组织成功运转的第一要素,一个组织中员工若没有工作积极性,这个组织将失去工作生命力,人的要素在慈善组织中同样重要,所以要形成量才用人、职能相称,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人才使用原则。再者,慈善组织内部要形成梯次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互补的能力结构以协调的气质结构。

(3)提高生存能力、增强自身的民间性和独立性。一方面,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慈善组织要开展活动离不开经费,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物资 购置,一直到日常的组织工作、社会管理活动都不能没有经费,不能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慈善组织应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全方位,多元化的格局。不断加强中国慈善组织组织在国内及国际的公信度,尤其是中国国内社会公信度,汲取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群体的资金捐赠和投资。另一方面,中国慈善组织应与政府建立一种监督与被监督、平等伙伴的关系。改变以往寄托政府篱下的附属关系,形成自身独立的运作程序和系统,增强自身面对社会的独立性,促使自身不断走向成熟。

2、树立形象,提高公信(1)调动公民参与慈善组织的热情,扩大参与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公众对慈善组织整体认识不清、了解不够全面,走进不少误区。所以在中国慈善组织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社会宣传,宣传与慈善组织相关知识的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慈善组织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慈善组织,奉献慈善组织。(2)加强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形象。若要修复公众对红十字系统等慈善组织的信任,必须让捐赠使用信息公开,加快慈善组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对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中提出的“加快红十字会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明确的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红十字品牌管理;加强反腐倡廉,抓住捐赠款物和招标采购等关键风险点,真正实现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

⑧的倡导,建立透明、公开的运作程序。另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也表示: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找回慈善组织缺失的社会公信度。建立 ⑧ 凤凰网资讯

《 经济观察报》——《郭美美事件启动公民社会建设》 监督体系系统成为慈善组织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度的必然要求。

(3)加强政府与中国慈善组织的关系。中国慈善组织的健康、稳步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方面,政府与慈善组织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政府与慈善组织共同采取措施,不断提升慈善组织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增强慈善组织的筹资能力和渠道。慈善组织积极汲取政府组织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本组织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从而在公众树立积极向上、全心全意服务民众的良好形象。政府与慈善组织建立有效地双向互动,有利于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合理的管理章程,支持和鼓励我国慈善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强社会影响力,进而实现政府作为其监督主体的作用,推进慈善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4)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中国慈善组织要接受来自社会不同全体、不同国家机关的监督,保证自身的合理合法运行。依法在民政部登记并接受其监督。实现与政府的双向沟通,不断提高内部监督体制的建设。捐款来自公众,要接受来自公众的监督,在社会上不断进行民意测评,积极汲取社会公众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李妍:郭美美后遗症[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5期。【2】李红艳: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建议[J],中国科学辑刊,2007年第06期。

【3】黄强、彭向刚:领导科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4】倪星:行政组织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何芸:重塑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J],学习月刊,2011年11期。【6】赵白鸽:郭美美事件启动公民建设[J],经济观察报,2012年1月。

第四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定稿)

一、论据的选择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 顽强拼搏”

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陈旧)

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新鲜)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

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了 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

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

① 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 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

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

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例一: 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

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

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

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 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

例1:《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

例2: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 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3、位卑末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

二、论据叙述的要求

一,论据叙述要概括。

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

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克制》中这段叙述概括性就很强: 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二,要突出侧重点。

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第三,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

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

“生活对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人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玛丽·居里

精华部分选出后为: 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有信心,树立起信心,并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每件事。第四、事实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

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

1、要有“拙”;

2、要有“勤”;

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分析: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

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论据的分析运用

一、学生在运用论据时最大的缺点。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例1:以叙代议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例2: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病例: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例文: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二、分析论据的方法(论证方法)

(一)、假设说理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例1:《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反例正说

例2:《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例反说

例3: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反例正说

——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例4: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之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挥泪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正例反说

高考经验: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

(二)、因果分析法

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例2:(一例含正反因素对比:孙膑的两种境遇)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 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 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正反对照分析)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 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修改: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

(四)、例后解说法 “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举例后,可能会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的不一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样?例子跟观点的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使它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

例1:由所举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或可能性,设想出某种结果,然后例2: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就着这个苗头朝结果引申出去。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例文)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身卑贱而瞧不起他,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让他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看出苗头)那么赵王一怒之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引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结果)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例2:当所举例子比较长的时候,这个例子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这个例子跟中心有

(三)、对比分析法 什么关系,需要通过解说来过渡。这里所说的正反对比不仅仅是指作文里一正一反的例子,也指举一个含有正反两种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因素的例子。举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例1:(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的好坏。(论点)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解说)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和“始”了。(结论)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才能解决问题。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

(五)、解释名句法。

引用名句,然后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主要用于引用名句之后)

例1:沿着名言的意思继续延伸

(引用名言)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一句话过渡)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披文示意)“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例2:另辟蹊径

(引用名言)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披文示意)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揭示主旨)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

另外还有比喻分析法、设问论证法、高密度论据论证法。

 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友情提醒——如果需要,也可多个方法相结合

三、典型的议论段包括如下五个层次:

摆论点---阐释句——举例---分析论据---小结论点 其中,分析论据和小结论点的篇幅约占全段1/2,因为议论文重在“议”,而不是“叙”

【例】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论证段落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六)、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就是使用类比的方法,在话题之外引入一个类比物,通过对二者相似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例1:论述“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实,认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遍淡洌,第二遍沉香,为什么第三遍才最爽口宜人?因为前两遍冲去了茶叶上的蜡质和灰尘,第三遍才泡出了茶叶的真醇之味。我们认知也是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越过感情布下的迷雾,抛过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例2: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

第五篇: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

行政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

姓名:谢明辉

学号:1443001417488 案例简介: 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通过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3~5月,捐赠总额为62.6亿元,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直接引爆了广大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案例分析:

郭美美事件为何能在慈善界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对于慈善,这是我们的愿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选择、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合作共赢。而这幅美好图景,需要慈善从业者、社会管理者、媒体,以及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绘就。一切慈善事业,资金无论是公开招募,还是个人出资,都应该做到透明公开。公开招募,涉及到公众捐献是否被有效管理和使用;个人出资,涉及到相应款项是真实投向慈善,还是借慈善为逃避征税的手段。长期以来,红十字会的活动缺乏公开性。近几年,帐篷问题、发票问题、天价吃喝问题等等,在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红十字会间有所闻。6月27日,审计署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红十字会有多项资金管理问题。中国红十字会是特殊的社会救助团体,它既连接着独立、中立的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又与中国各级政府有密切关系。中国红十字事业的信用,既关系到红十字在中国的形象,也关系到中国政府的信誉。同时,红十字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取决于公民的投入。当公民对它产生重重疑虑,它就不可能得到人们内心的支持。“郭美美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起巨大的关注。中国红十字会需要以确切信息证明与“郭美美”无关,但即便真的无关,也需要严肃正视自身的问题。,该案例中暴露出中国红十字会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问题

舆论对郭美美种种炫富行为的反应,恰恰凸显了红十字会,这个作为承载着公众善心的公益机构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慈善组织运作不够透明。慈善组织要获得发展,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至为关键,其中又以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至关重要。而在我国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一些慈善捐款最终的使用不透明,甚至一些捐款被挪作它用,一些慈善捐款到底募到多少钱,谁捐的,最后使用在了什么地方,可能成了一笔糊涂账,甚至出现天价帐篷、万元餐费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我国慈善事业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力,也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

二是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不到位。只有超强监管,才有超强信任,一个良性的慈善制度和机制,能够实现慈善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保证慈善业得以健康良性发展。而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外部监管上,媒体对慈善业正面宣传成绩的多,而暴露实质问题的少,结果使得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真实的运营情况知之甚少,对一些深层的问题更是缺乏了解,从而失去了“话语权”。内部监管上,慈善业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对慈善组织的运行缺乏内部管理。

三是慈善法律缺位阻碍了慈善组织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关于慈善信息公开的程度、标准、程序等各方面问题,还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捐赠者与接受捐赠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来看,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建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第一,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告知公众慈善资金的运作情况,加快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布三个层面的情况:接受捐款的情况、资金的流向和资金使用的效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透明是慈善的重要条件,也是慈善事业公信力的根本前提。只有公开透明,捐赠者才能看到自己的爱心效应,更深切地体会到“捐”有所值;才能确保善款用在该用的地方,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第二,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在外部监管上,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慈善组织监管机构,实施对慈善组织的统一监管和协调,对慈善机构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定期进行公布,对善款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监督,并提供专线电话,随时接受公众的质询。在内部监管上,应当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做到决策科学化、运作规范化,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第三,完善法律制度,国家应当加快慈善专项立法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组织活动的法规条款,对慈善组织的性质、职能、管理、运行基本准则做出规范,从源头上保证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拨付、使用等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使得我国慈善事业有法可依、监管有据。

公生明,廉生威。慈善事业要取得发展,必须从透明做起,从规范做起,完全地、全方位地接受监管。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慈善业的信任危机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下载郭美美事件议论文分析论据运用讲稿[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郭美美事件议论文分析论据运用讲稿[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分析议论文论据 五篇

    让你的文章更丰富 练习一——议论文论据的论证方法周桂枝教学目标:1、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2、掌握议论文论据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1、通过习题的讲解,传授知识;2、讲练结合,注......

    郭美美事件感想

    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且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的20岁女孩“郭美美”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并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

    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一、爱国 (一)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杨靖宇......

    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 要使自己的论点被别人接受,就要有论据来支撑。议论文论据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两大类。 一、事实论据 摆事实,就是找事实论据。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论证方......

    议论文论据集锦大全

    议论文论据集锦(一) 作者:林志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54 更新时间:2009-6-17 8:16:55 —诸葛亮 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生活就会没有重......

    议论文论据集锦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

    议论文论据

    (通用)议论文论据大全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通用)议论文......

    议论文论据精选

    [推荐]议论文论据精选议论文论据精选写议论文时我们往往抓耳挠腮,勉强为之,也大多空洞无物。如何写好议论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积累一定的论据。下面就提供几组典型的理论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