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航天——我们的骄傲
演讲稿:中国航天——我们的骄傲
同学们今天是10月24日,在我开始演讲之前,我想先祝一个人生日快乐,那就是现在在茫茫太空中的景海鹏少将,这位三度上天,承载着中国航天梦的英雄在1966年的今天诞生了,那么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来聊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吧!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1956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开启了中国航天史的大门,同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在刚开始研制时中苏两国关系密切,得到苏联援助,但没过多久和苏联关系闹僵了之后苏联撤走援助,在当时物资匮乏条件险恶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热情的爱国信念,打败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华民族从此拉开了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向世界证明了就算没有苏联的帮助我们也能成功。
随着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成功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随着探月工程的发展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而载人航天的实现意味着中国航天黄金时代的到来。
2010年10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且取得巨大成功。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顺利发射,景海鹏与刘旺,刘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舱门并顺利进入天宫一号。我国神舟九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2016年10月17日,一轮初升的太阳,注视着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苍穹。这是长征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这是神舟飞船的第11次出发,这是中国航天员第6次代表祖国出征太空——霞光万丈,前路迢迢。19日与天宫二号这个新的太空家园对接成功。
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极具风险性的一项重点工程。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我相信明天,这个家园将越来越大。这些事件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不断飞跃,一次次的向世界证明着我们的强大,这次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向我们表明了我国空间站技术的进步,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天上一个家园,地上一个家园。那以往只出现在科幻电影和动漫中的太空殖民地不在是幻想而会成为现实。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个家的今天,是神州大地的亿万双脚走出来的;这个家的明天,同样要靠无数中国人一起用脚步去开拓。让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打拼出美好的未来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2016.10.21 江润宇
第二篇:中国航天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州八号 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成功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3个自主掌握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载着刘旺、景海鹏、刘洋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10时03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
第三篇:我们的骄傲-演讲稿(定稿)
感谢有他,感恩有你们
尊敬的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我是“问题”青年周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谢有他,感恩有你们》。
可能大家有个疑问,为什么我会说自己是个“问题”青年?那是因为每当我演讲的时候我总喜欢带着问题来演讲。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的主题的“我们的骄傲”,而我的题目是“感谢有他,感恩有你们”。那么,第一组问题来了:他是谁?他又有何德何能能够成为我们的骄傲,并让我们感谢他?下面我将带着第一组问题来开始我的演讲。
一直以来,因地处偏远受交通掣肘和观念体制的束缚,如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无法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难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始终牵动着来凤县委、县政府的心房。直到那天,来凤县中心医院迎来了这样一个人,一个即将为武陵山区百万民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构筑健康屏障的圆梦导师。他是谁了?
三年前,因为一纸调令,他离开了家乡,来到了这里。当时,这里的医疗服务环境滞后、高端医疗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意识淡泊、医患纠纷频出,民众千夫所指,全院职工抬不起头,整个医疗行业跌落底谷,阴霾密布!怎么办?这是摆在他眼前的难题。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和思考,他和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先后开出四张治院“处方”,处心问诊、重治医院。那么究竟是哪四张“处方”了?处方
一、夯实基础,优化环境促发展。通过大力改造医院老区,新建医院新区,全力打造来凤县特色中医药老区、优势综合新区,目前,老区改造接近尾声,新区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也即将竣工。至此,医院环境彻底改观。处方
二、规范管理,严肃制度抓落实。新的医院领导班子组成后,班子成员通过明察暗访后发现,部分工作人员作风涣散、纪律松散。为此,他常说:“要用制度管人”。在他的带领下,先后组建工作专班和督察小组,相继建立、修订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600余个。严苛的制度一度引发医护人员的议论和抵制。他说“如果光有制度而执行不力或不执行,后果会更严重。”对于那些以身试法的干部职工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据统计,自2014年至今已累计处罚32例违规事例,罚款金额达5万余元。处方
三、强化内涵,凝心聚力树品牌。合并后的来凤县中心医院有近800名员工。他常说,作为全县最大的事业单位,理应是“名门望族”,必须让每一名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应有的自信与尊重!基于这样一种思考,院领导班子倾尽心力不断完善利于人才效用发挥的体制机制,责任到人,奖惩挂钩,全院上下讲团结、树正气、求发展,形成医院向心、向上、向善的“三向”文化精神。处方
四、建设专科,竟进提质保平安。他一直认为,特色专科是医院的基础,人才则是专科建设的基石。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州中心医院常年派驻专家分批坐诊指导、争取省博士团成员来院挂职等方式,带领学科带头人,影响业务骨干,涌现出杜敏、刘云等一批学科中坚力量,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23人。目前,医院每年定期招录优秀医学毕业生,引进优秀医学人才,已形成人才储备的常态化管理。至此,医院在医疗环境、医护管理、医院文化、人才引进及医疗安全等方面终于拨开云雾见得青天。而这一切,是因为有他,对,他就是我们的博士院长宋秀胜,我们心中的老宋。除此之外,老宋还是一名眼科博士,在医院建设期间,他白天看现场、谈合同、订方案,晚上,进入他开通6年,访问量超过13万次的“宋秀胜大夫个人网站”悉心答复患者提问,指导患者用药,预约门诊就诊。在基本理顺了医院管理后,他于2014年10月21日开设了每周一下午半天的专家门诊。每逢此时,来自附近几个县及湖南龙山、重庆酉阳、甚至贵州铜仁等地的患者人满为患,往往需要护士叫号、助手帮忙,甚至还要保安在场帮忙维护秩序。他说:“眼病诊断需要精细淡定,他们远程而来,更需要我们的良心”。因此,虽说是半天门诊,但每次都是7点以后才能下班。朋友们,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应该为我们县有这样一位博士院长而自豪呢?他是不是我们的骄傲呢?我想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那必须的是!
现在,第二组问题来了。你们又是谁?你们又有何魅力能够让我们感恩呢?其实这个问题老宋回答过,这正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医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州、县两级政府的关注和领导,离不开各级行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州中心医院的鼎力扶持与帮助,也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克难奋进和努力拼搏。”他对我说:“小周啊,这句话绝对不是写作的套话,这是事实。因为如果哪天要是真的离开了他们,我们医院将寸步难行!”当时我不是很明白,现在我隐约地知道老宋是告诉我要对你们怀有敬畏与感恩之心。对,你们是州、县两级政府,你们是各级行政部门、你们也是州中心医院,你们还是全院职工。当我们医院没钱搞建设了,是你们给我们提供资金;当我们遇到困难、受到委屈了,是你们挺身而出帮我们排忧解难;当我们没有人才了,是你们派专家常年驻派在这里,带领我们向前;当我们没有信心、没有干劲的时候,是你们不离不弃地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对,这就是你们。是你们共同成就了医院的今天,是你们带医院走出了阴霾,是你们让我们医院不再是笑柄,不再为千夫所指、万口所骂,是你们的努力让病人看到了康复的希望,是你们的奉献成就了今天的好局面。
感谢有他,感恩有你们。感谢他的奉献,感恩你们的援助。我们坚信,在你们的支持领导下、在他的带领下,未来五年,一座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8万㎡的现代化三级医院,将耸立在“国家级龙凤示范区”的制高点,成为武陵边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来凤县中心医院 周平 2016年6月20日
第四篇:党,我们的骄傲
党,我们的骄傲
—— 《光辉的旗帜》读后感
马口垭完小四年级杨美林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泽,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我的内心深处,就有一本这样的书,它就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这本书就是——《光辉的旗帜》。
这本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九十周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中国共产党带着华夏儿女们创下了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在书中,我看到了悲壮,我看到了感动,看到了梦想,看到了光荣,这一切,都铭记在我的心里。在这九十年里,再多磨难都没有使我们退却,反而让我们向着目标更加努力前进。
在这九十年里,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会场彩旗飘舞,万众欢腾。这振奋人心的声音传到了海峡彼岸,让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一起欢跃起来;1979年,在邓小平爷爷的领导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中华大地上,全国人民都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而奋力拼搏;1997年7月1日,香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祖**亲的的怀抱; 2008年8月8日,北京成功地举办了
第29节奥林匹克运动会„„
忘不了,忘不了过去的这一年里,中国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中华民族接受了多少考验!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全国人民都不想在回忆的日子。四川发生了一场指数达8级的特大地震,数十万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共产党人来了,他们的身影在四川,在汶川,在映秀!虽然家园没有了,但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依然在,全国人民一起行动起来,胜利遥遥在望!
2008年8月8日,是令全国人民骄傲的日子。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们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金牌总数第一的骄绩!这次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也证明了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之林!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是辉煌的九十年!这九十年里,我们
经历了多少风雨,走过了多少坎坷荆棘,是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换来的。他们的汗水,他们的鲜血,洗净了我们的国土,为我们换来了一片天,一块生存的土地,作为跨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身边的条件,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五篇: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 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 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 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 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 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 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 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 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 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 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 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 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 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 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 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 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 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 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 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 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 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 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 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 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 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 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