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学生演讲稿:从逆转说起
高三学生演讲稿:从逆转说起
高三学生演讲稿:从逆转说起
大家好,今天是我代表八组来进行演讲。
说到逆转,不知大家会想到什么。或许有人说是逆袭,有人说是颠覆。还记得一位剧作家说过,没有逆转的剧本不是好剧本。的确如此,倘若一部剧仅仅是花好月圆,平平安安,大抵是不会引来太多人驻足和观看的。而为了提升作品的收视率,剧本的创作者往往会使出一些经典的撒手锏-----如车祸,绝症等等。有人戏侃,说,现下的温情系电视剧就是把男女主人公弄到一起,给予当头一棒,挺住,再一棒,又挺住,如此往复数次,挺到最后就是主旨-----好人一生平安了。
在剧作这个需要想象力的圈子中,剧情的反转是可以为人理解的。而在现实的新闻界如果也常常出现剧情大逆转,你还能接受么?
5月3日,网络上爆出一条消息:一名男司机在成都骄子路立交桥上暴打女司机。一时之间掀起了巨大的口水热浪。所有人纷纷指责男司机:身为男人,怎能欺负一个女子?而在几日之后,剧情便出现了逆转-----此事的起因是女司机飞速变道,别了男司机的车。而男司机在超车并且又别了女司机后,二人才扭打起来,而网友们也一夜间调转了枪口,开始炮轰女司机以及身边许多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听到此处,你是否感到啼笑皆非呢?你是否不由的要问:剧情可以翻转,新闻也可以吗?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样一条新闻-----僵尸肉流入中国。文中的僵尸肉是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它们大多是走私品,其质量安全并不能得到保证。网站上甚至写道,一些小贩甚至用双氧水等漂白剂来加工,使卖相变得更好。消息一经传开,国人无不高呼:为了钱,还有什么不能卖!然而此后不久,一个名为“食品安全参考”的网站上刊出僵尸肉是假新闻的文章。至此,国人的高呼又成了:为了惊人,还有什么消息编不出来!在此番剧情逆转中,你感到的还是啼笑皆非么?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餐桌上的事,我们真的能这么玩笑待之么?
还记得日本大地震时的消息么。人们疯狂的抢购着碘盐,为此衍生出的段子、漫画数不胜数。事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辟谣才算稳下局面。听到这里,大家是否会不由得要问,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新闻逆转震惊?
现下的我们,生活日新月异。QQ、微信等新式交流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快的得到所要的信息。然而,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中,我们也已然失去了等待真相的耐心和冷静的思考。于是,为夺人眼球而设置的新闻比比皆是,一些谣言便藉此登堂入室,开始漫天飞舞。这也是否说明现下的我们缺少自身的思考与基本的价值常识呢?僵尸肉事件中,不少媒体坚称,僵尸肉中的冻鸡爪是70年代欧美国家的战备肉。试想,在欧美等国,鸡爪几乎是废料。谁会把废料用做战略储备?这是否也体现了现下社会的浮躁喧嚣?我们身处在自媒体时代,从不缺乏观点,但却缺少理性与冷静。也正因此,我们才常常被火爆新闻震撼而在惊怒之余又被惊天逆转弄得彷徨而不知所措,不是吗?
古语云,谣言止于智者。只要多一分思考,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新闻逆转现象也会大大的被削弱。社会无疑像个大舞台,在作为围观者时,也要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只有大家携手同行,才能使类似的荒唐反转不再发生,不是么?
但这一切,仅从公民开始还不够。如若不是公民已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等方面失去了信心,又怎会让火爆的新闻引发民众恐慌,继而引爆民众心中一颗颗不放心的定时炸弹?新闻逆转不可以仅仅被我们当作一时的事,而应从中看到我们现下社会的倒影。我们现下的社会到底还是太过喧嚣。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时间让人去安静的思考,没有时间让人去品味孤独。现下的我们似乎已是走的太快了,印第安人有语:不要前行的太快,等等自己的灵魂。是啊,请你回望走过的路,你是否还能寻到当初的自己?那些年少轻狂,大多被岁月慢慢打磨去了棱角。但无论怎样,都请你坚守灵台的清明与内心的沉静。唯有如此,才能赢的一生芬芳满园!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从读书说起
泥土如是说之一: 从“读书”说起
同学们
作为一个快退休的老师,我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我很想把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些认识和经验更多的告诉你们,如果能对你们的学习或今后的人生有那么一点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那我们就从“读书”说起吧。
“读书”,是我们接触最多使用最频繁的词语之一,可有多少人认真思考或玩味过这个词语呢?比如“读书”到底有哪些含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与我们的生活或人生有些什么关系,与我们人类或文明有些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思考过没有?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读什么书,怎么读,读来有什么用,这些直接关系我们当前生活的问题,大家去认真琢磨过没有?我们很小就被大人送到学校去读书,直到今天,有人问你在做什么,你也可能说我在读书,(我还没工作),那么泥土老师我呢,我已经苍颜白发快退休了,有人问我这段时间在做什么,我也可能会回答我在读书,同样说“读书”,可它们的意思一致吗?这些问题也值得玩味。
当然,读书也不是个多艰深多玄奥的话题,更不是个陌生的话题。有关它的格言警句名人典故我想各位只需眉头一皱就会背出一大串,你看我们教室、走廊,哪里没有林林种种关于读书的箴言?这里我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去说那些正确的废话了。我想说的是我认为能引起大家更具体更深入思考的东西,或一些似是而非容易让人犯糊涂的问题。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还用问?怎么会没用呢?这简直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可是,在我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实实在在经历了或见证了3次读书无用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是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社会上弥漫着读书无用的情绪。在人们的言谈中,经常可以听到“读书用啥用?越读越倒霉”这样的话语。所谓思潮,就是说不是少数人而是很多人这样想;不光是这样想,而是真真实实的这样认同。任何现象都有产生它的原因。当时的社会的的确确有大量的事实明摆着,你不得不那样想。在一般情况下,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说大的远的,就在我生活的周遭,凡是称得上“读书人”的,几乎都活得狼狈,而且其狼狈的程度几乎都与读书的程度成正比。那时候活得最风光最荣耀的是“工、农、兵”,在农村,自然就是贫下中农,“知识分子”已经近乎一个蔑称,人们用它的时候习惯性的要在前面加上一个“臭”字。那时最遭歧视的有五类人,叫“地富反坏右”,本来在“地富反坏”中就包含了很多“读书人”,而“右”中就全是读书人了,或者是真正的读书人了。这些人随时可能被传唤,随时可能被五花大绑拉上台去挨批斗,喊站起不敢坐下,生老病死听天由命。那时最吃香的一是屠夫,一是车夫,提刀的和握盘子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可你想想,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所谓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普遍的缺衣少食,人际间会发生什么关系,考考你们的想象力。吃香的其次是“机关干部”,也叫“国家干部”,包括食品站,粮站,百货店,乃至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不要与今天的“公务员”相混淆。他们为什么也吃香呢,因为他们属于“非农业人口”,几十年前,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差异之大,也考考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不出的,回去问问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当然,教师也基本属于机关干部,他们的生活比号称国家主人的广大贫下中农要优越些,这是事实。但他们中,一般情况下,谁学问最深,谁就最可能遭受打击。我们学校的研究员级别的数学陈老师,实验中学的特级数学何老师(均已退休),他俩都是文革前华东师大的毕业生,上海人,当年他们都被分配到我们这里来工作,今天看来,他们是多么宝贵的人才呀,可你们知道他们在那时来干什么?一个在农具厂打铁,一个在涪陵中学(涪高中)饲养场喂猪。
这些是我的亲眼所见。把眼睛抬高一点,视野放宽一点,那就更让人触目惊心了。老舍是怎么死的,傅雷夫妇是怎么死的,翦伯赞夫妇是怎么死的,顾准是怎么死的,那时钱钟书夫妇在做什么,沈从文在做什么,聂绀弩在做什么,高尔泰在做什么,整个中国大陆文化知识界的精英们形形色色的遭遇,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读书多么可怕,做学问多么可怕,做知识分子多么可悲,读书岂止无用,简直是引祸速罪啊!
一是读书无用,一是你即使想读书也没有书读。那时允许读的只有一种,红宝书——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当然,还有马克思列宁等人的书,可是太高深,很难读懂。还可以读鲁迅,但由于没有其他的书参照,只读鲁迅的也难真正读懂。而大多数的书被宣布为“大毒草”,“封资修”的东西,说这些书会越读越坏,甚至宣称“知识越多越反动”,对一般人来说,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敢去读?
这是我所亲历的最严重的一次读书无用论思潮。当然,文革嘛,中华乃至人类历史上最荒唐的10年,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不然何以称为“浩劫”呢?
第二次读书无用思潮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11届3中全会已经召开,文革被正式宣告结束,改革开放思路正在形成,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指导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们的祖国百废俱兴,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种形势下,忽然知识有用了,知识分子宝贵了,大量挺过来的读书人从牢房、农场和作坊里被解放或解救了出来,成了“非农业人口”,成了“工人阶级”即领导阶级的一部分,非但不臭,倒成了世俗眼中的“香馍馍”。大量读过一点书的人能够公平地坐在考场上接受国家的挑选,得以迈进各级各类学校去读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多么令人激动和温暖的话语啊!我本人就是侥幸借此春风骄阳得以拉着时代的尾巴进入了学校读到了书从而改变了个人命运的。那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年代啊!按理说,在这种形势下,读书是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多么明智的选择,可是怎么还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潮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具体情况说起。体制的转型有一个过程,在我国这个过程特别漫长,今天也还远未完成,不像俄罗斯,他们用的是“休克疗法”,而我们叫“摸着石头过河”,强调的是“特色”。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自由贸易,这就出现了私营经济,出现了“个体户”,为了尽快挽救文革造成的经济危机(灾难),国家不但认可私营经济的合法,还从政策上予以扶持。这些个体户自主抉择,自负盈亏,不但没给国家造成负担,反而带来巨大的利润,使社会产生出巨大的活力,当然,绝大多数个体户也似乎一夜之间就暴发了,所以当时就有了个新名词叫“暴发户”。而相当多循规蹈矩的知识分子还在体制之内,他们战战兢兢的还在余悸中呢,还在为自己终于回到了体制中,终于端上了铁饭碗,终于得到了尊重而沾沾自喜谢主隆恩呢,哪晓得抬头一看,别人早赚得盆盆罐罐都溢出来了!再仔细看,他们读过多少书?有什么学问?有什么技术?不过是“胆大妄为”而已,于是心里不平衡了。那时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还有什么用?于是不少人从学校、医院、研究所和党政机关跳出来,主动放弃铁饭碗,一头扎进市场,名之曰“下海”。这些人少数取得了成功,成了今天的富翁,多数人被碰得头破血流后又回到了体制内,这是后话。
第三次读书无用思潮就发生在当下,我们大家正在经历着,如果你关心时事并比较敏感的话,你就能清楚的感受到。不知道同学们听说过“教育产业化”这个词没有,这个词有很多高深的解释或理论,但若用一句大白话来解释,就是把教育当成生意来做。这个概念大概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当时当局有高官提出,学术界和民间也热烈讨论过,后来不大提了,当局也回避或否认,但事实上在搞。它的实际结果就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增多了,就业压力加大,矛盾凸出,相关的问题是家长的钱袋掏空了,一些贫困家庭为供子女读书而倾家荡产,个别家长甚至为此而轻生;年轻人中生出了两个新族类,一个叫飘族,一个叫啃老族。在这种情形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而来就不足为怪。这次读书无用思潮产生的原因似乎有点特别,表面看来,好像是读书人太多,读书贬值,人才过剩!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仍然是太缺人才了,常说的人才奇缺这种现状根本就没有得到改变。这里面的问题才真是有点复杂,难得理清。比如说大学生数量增多了,但质量呢?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如何?我们的社会能不能给这些大学生们提供较多的创业机会或出路?如果同学们爱思考,在你们“读书”之余去认真琢磨琢磨,想通了,或许会对你的人生选择大有裨益的。
纵观这三次读书无用思潮,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对某种制度或政策的社会反应。反应有正有负,读书怎么会无用?这不合常识常理,可见它是一种负面反应,结果是人才的浪费,是一个国家智力资源的浪费。它不但危害了个人的福祉,糟蹋了人的生命,而且扼制了社会的进步,你们想想,是不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读书到底有不有用,我们先不要简单下结论。历史的价值就在于为我们提供教训,以便我们在当下抉择中尽量减少或杜绝失误。显然,片面的被歪曲的所谓历史必定会让人得出错误的认识,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抹杀和歪曲历史简直罪大恶极,轻视和无视历史也可以说是愚不可救。扯远了,言归正题。读书有不有用,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段历史的另一些事实或另一个剖面。
进入新世纪的10年来我觉得自己与过去相比活得最好,最幸福,真的,我时常暗自庆幸:终于没有枉来这世上一遭!这个幸福不是指所谓的日子过得好,什么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不是的,如果那样看,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不但物价低,又比较稳定,更重要的是安全,吃的放心喝的放心呼吸的放心,不像现在,哪样能让你放心?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你得有这个思想准备。我说的幸福,是说我自己终于有所醒悟,活得有几分明白了!你被注射了麻醉药,或者你成了植物人,就算天天有人喂你养你而且喂养得很不错,你是不是很幸福?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苛,温饱足矣。我更看重精神生活,我不愿像猪那样活着。今天主张价值多元,这是对的,各人有各人的诉求,不该强求一律。有人就公然宣称他就喜欢像猪那样活着,那是他的事,可我不愿。又扯远了。我之所以能得到幸福,是缘于我遭遇到网络,得以读到了我认为真正的好书,是这些书唤醒了我的精神生命,使我不至于老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而终至沉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那份因幸福而激动的感言,我终于真切感受到了,而且我知道,好多好多人他们压根儿就不能享受到,因为他们不读书。
但是我内心也有较沉的伤悲和悔恨,而这伤悲悔恨也是因了读书。这是一种特有的感伤,是因读书而产生的。我读托尔斯泰和雨果,没有这种感伤,那是因为他们是世界级的大文豪;我读康德和卢梭,没有这种感伤,那是因为他们是世界级的大思想家;我读钱钟书和袁伟时,也没有这种感伤,因为他们比我老,是前辈。可当我读到秦晖和朱学勤,(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像刘小枫王小波吴思陈丹青这些人)这种感伤就产生了!因为我发现,他们竟是我同时代出生的人,他们中有的人还稍稍小于我,都属于50后,都经历了同样的折腾和磨难,问题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富有学问富有思想,那么卓有成效,他们的人生为什么那么精彩,生命那么富有质量!相比之下,我却是如此的愚昧无知,如此的贫瘠萎靡!对他们这些人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我知道了,他们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读书。在那我说的第一次读书无用论泛滥的时候,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们或因了家庭,因了朋友,因了和当时的某位“坏人”偶然相遇,当然也因了他们自身的警觉和聪慧,他们得到了或拿起了“禁书”“毒草”,在别人兴高采烈唱红歌跳红舞竭斯底里呼口号搞运动的时候,他们却躲到僻静之处静静的读书,默默的思考,殷殷的营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当冬去春来,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们顺理成章的一步就迈进了北大清华复旦南开,成了新时期最早或较早的学士、硕士或博士;而像我,则只能因为勉强的初中学力考上个中等师范。你们说,差距是怎么产生的?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如果……,可惜,逝去的生命没有“如果”啊!
当然,我也有我暗自庆幸的。那就是在我的周遭,在我的同学或伙伴中,自己觉得又是幸运者了。别的不说,就说能读到上面我所列举的这些人的书,能与他们直接的或间接的对话,那我就是我同学或伙伴中唯一的一个了。不是可以的问题,而是能够的问题,只有我才能够。至于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我自认为比他们优越多了。我回家乡,见着几十年前的同学或伙伴,自然产生的就是鲁迅《故乡》中的迅哥儿见到中年闰土的那种感情。这种差别,我认为主要就缘于我的读书。常言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来还真是那个理。
我的小学刚好于文革开始的时候完成,幸运的是此时我已经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阅读了解。文革中,由于小学的阅读激起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尽管这样不许读那样不许读,但我还是偷偷的千方百计觅书来读,管他毒草不毒草,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是书就行,所读到的书大多没有了封面,很多只有半本小半本,有的简直就是所说的烂油渣,上坡(上工干活)时就别在背后的腰带上,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读。这样竟读了四五十本小说,遗憾的是很少接触到真正的名著,多是《红岩》《红日》《红旗谱》之类(就这些本来是宣传品的东西当时都属于大毒草,是不准读的)。有人说教育往往是一次次偶然的相遇,我赞同。是的,真正对我的灵魂、智慧和趣味有所触动的就是一些偶然的相遇。记得我读农中时,遇到一个“右派分子”来给我们代几天课,很多同学都嫌弃他,但我们几个却喜欢和他聊天。一天,我突然听到他说了句“其实我们出生后就一直奔向死亡的”,我轰然一懔,这到是从来没听过的话,我当时只知道我们正奔向灿烂辉煌的明天呢,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就觉得这老师不简单,下课或放学后就爱和他厮混,就这样我在他那里得到最早的哲学启蒙,开始不满足读小说了,试着啃一些哲学和经济学书籍,像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薛暮桥的《政治经济学》,后来还硬着头皮啃马克思和列宁的一些书,我想,在我成长的关键时刻,能得到些许思维的逻辑的习染,那么这次偶然不能不暗自庆幸。我还有一位前辈也是右派,他给我的影响就是读唐诗。他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有机会见面则能听他吟诵和讲解。记得一年的中秋节晚上,在他那小茅屋的小坝子上,他一面吟诵李白的《月下独酌》,一面手舞足蹈表演,还不时的解释玩味,什么叫“无情游”,“邈”字什么意思,他耐心的讲给我听,他说话结巴。看他吃力的样子,口里老是流着涎水,我是又好笑又感动,彼景彼情,至今历历在目。他家离我家百里外,去他那里坐车坐船外还要走一两个小时荒山小路,但我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去拜访他,为的是能和他吹一晚上的牛。后来他把诗集送给了我,我竟然独立地读懂了好多首。须知那时可没有什么详释、鉴赏之类工具书,连字典都没有。记得我独立读懂了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和王维的《渭川田家》(现在看来其实并没真正读懂),到他家去讲给他听并得到首肯后,心里那个高兴得意啊!他还给我吹陶渊明,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没有书,可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叫教育?那才是教育哦!(今天的你们我知道可以背出很多诗歌,但你们心灵里到底有没有诗啊?有没有让你融身其境反复吟哦的古诗啊?你们自己可以扪心自检一下。一个人如果只是口中有诗而心中无诗,那是很可悲的。你们慢慢去体会我这句话。)但他不懂哲学(当时我这样认为),不关心我学哲学,还泼冷水,还讨厌我给他吹的那种哲学。他就喜欢文学。
我想我与我儿时伙伴的命运不同,人生轨迹不同,就在于相同时代中,我们却有着不同的个人选择和际遇;而我和刘小枫朱学勤他们相比,看起来大家都读了书,但书的档次不同,思考的起点不同,读书的自觉程度不同,结果相差就那么悬殊。那么你们想想,归根结柢读书有没有用?
琢磨一下人们在使用“读书”这个词语交流的时候,实际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的。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即就业前的准备阶段,也叫受教育阶段(学生时代),你们现正好就在这阶段。人,要社会化,要获取谋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懂得遵守社会的基本秩序或规范,还要能传承人类文明并能有所创造,这些都离不了读书。这个意义上,读书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就是其基本任务或者义务,是应该也必须完成的。但是这种读书又容易给人感觉是一种外在的要求或者压力,往往成为被动的事情,这就容易与人的志趣、爱好等发生冲突,读书成了苦差事,尤其如果不幸遭遇不好的教育的话,读书竟让人苦不堪言,或者徒劳无益。不仅如此,不当的教育甚至会让读书来扼杀人的天生兴趣(比如越读越不爱读书,厌恶读书),扭曲人性,扭曲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读书的意义。读书也可能毁人,不能不慎。
上面所说的读书说白了就是谋生的一块敲门砖,门开了,砖就会随手丢掉。可惜呀,多数人就是这样理解和处理读书的,读书和他的人生就发生这么一点点关系。但是,如果你遇上好的教育,你的读书走上了好的路子,你会发觉读书是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儿。读书会让你发现自然是那么美丽,宇宙是那么奇妙,其间的人类是那么独特——形体,智慧,情感,劳动与运动着的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创造与毁灭……而你自己是人类的一员:生命的意义,理想与现实,幸福与悲惨,灵魂与肉体,生与死,自我期许与路径选择……随着读书,这些东西就会在你的脑海里出现,展开,就会铺就出一条柳暗花明的精神旅途,让你在跋涉中唏嘘感叹,激动不已。于是,读书的神奇作用发生了:读书再不是苦差事,而是享受,是幸福,是权利;再不是外来的要求,而是内在的需要;再不是敲门砖,而是生活方式,是心之路,将伴随你整个生命的完成。
什么是生命的完成呢?得先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就人来说,一颗完整的生命应该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本质应该在精神上,因为精神生命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根本上还是精神上的差别。考诸实际,我们会遗憾的看到,很多很多的人他们的精神生命是干瘪的,萎缩的,他们还没有发育健全可物质生命就已经到尽头了!所以世间多有虚度一生的喟叹。那么,生命的完成就是使自己的生命的两个方面都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品位。
如果生命是上帝给予的,那么他给你这颗生命应该与给予别人的大致同等吧,因为他应该是公平的,不然何以称为上帝呢?那么后来的生命的形形色色千差万别还是应该由生命的拥有者自己负责。一般人与所谓的贤人圣人的不同,就在于一般人自己的精神生命中很多优秀的潜质没有得到开发或激活,如此而已。人由于自身固有的局限,他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只能看到(感受到)他能够看到的东西,要想克服这个局限就只能靠读书。读书就是与高贵的灵魂对话交流,从而唤醒和激活自身同样高贵的潜质,使其健康、完整而富有活力,甚至使其不朽——精神生命得以万世传承。从这个高度上认识读书,恐怕才到位啊!
有人可能会嘀咕,你说得多有诗意啊,可是我首先要吃饭,像几十年去前人们常说的“一切都是假的,肚子饿了才是真的”。是啊,在人处于绝对贫困的时候,这简直就是绝对真理。贫穷让我们低俗、愚昧、野蛮、贪婪、急功近利……穷出来的见识!但是,在正常的社会,绝大多数人不会遭致这样的,还莫说现代,就是古代也不会,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整天战战兢兢于自己的饭碗,那还有什么人的尊严?还配“人”这个称谓么?问题在于,如果实实在在真实情况就是这样呢?我们总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呀?那么请你相信,在你真正的如上所述诗意地对待读书的话,你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你的饭碗问题也自然会得到解决的,你的物质生活会让你满意的。我所说的一系列的变化,是说随着读书,你的观念的变化,视野的变化,个人世界的变化,人格的变化,人生格局的变化,人生轨迹(身份、地位和境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必然的,只是时空或具体的方式不同而已。要证明还是靠读书,不信你们去读读一些真实人物的传记,如像托尔斯泰、爱因斯坦、英-甘地、赫尔岑等人的传记或回忆录。
读书是一个大话题啊,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管中窥豹罢了!那么关于读书,同学们你们有哪些经验,哪些困惑,哪些思考,可以挖掘出哪些话题呢?大家放开拘束,大胆思考,交流,相互砥砺,这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场面。
读书吧,读书会改变你的命运!(留下个问题:怎样读书?)2010/9/14 下讲预告:说“你”
第三篇:从海南学生春游事故说起
从海南学生春游事故说起
无意中看到《海南学生春游事故(2014..4.10)》的新闻。画面上显示:校长被抓,司机被抓。感到很奇怪。这次事故很明显是交通意外,死了学生是很令人伤心、难过。但也不能大刀阔斧的上纲上线啊。学生在学校,学校就是监护人无可非议。那在家里,家长就是监护人,家长带孩子出游如果发生意外了,家长没事,孩子死了或者说受伤了,那家长是否也会被关押?
官方说,“本次组织春游活动,学生就读的学校并未在教育局备案、报批,最终发生学生春游翻车致人伤亡的惨剧。我们将进一步追求事故相关责任人责任。”澄迈县副县长王胜介绍说。
我现在把话说回来,学校组织个活动还要备案报批(出门上厕所需要不?)?即便必须是这样,要么上报了,不会被批准;要么备案批准了,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除非,领导是神——可以预测,可惜不是——顶多算个“牲”。这件事一出,乖乖的,海南马上出台政策(目的是为自己免责,其实他们没责任,就是怕丢官了)《关于加强学生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其实里面的官话也有可行之处:学校在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前,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要周密安排,科学设计行程,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对活动的地点和途经路线进行实地考察。
那么,以后我们是游还是不游呢?有媒体报道江西一名小学生想春游,特意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很赞同你的想法,我们是应该去春游,尤其是你们要多走到阳光下,多亲近大自然,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学校不能每年都组织全校同学春游和秋游。”上纲上线的话老是在耳边响起——那叫警钟长鸣——安全重于泰山。有教育界人士表示,虽然学校也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但其实学校也有苦衷,出去一次所要担的风险很大,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这位人士表示,没有春游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各级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明确的是,满足学生正常成长发展所需要的校外活动需求和保障学生的安全都是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能偏废或推诿。建立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就能既保证安全又能满足学生校外活动的需要。我在想,学生越是圈在学校,学校也不敢开展一系列有危险可能性的活动,那么出来的学生会是怎么样?一想到这个就让人胆战心惊——东亚病夫。
有句俗话叫“明哲保身”,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领导都喜欢这样。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领导就是个好领导。为着孩子着想的人就是好人。
我孩子在学校组织的“50公里远足”活动体会到了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道理。这次活动将对孩子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由衷感谢学校,感谢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他们不担惊受怕吗?他们不知道出事会被处分关押吗?但,他们更知道,教育好一个人就必须倾注心血和泪水,否则那叫“误人子弟”。可惜啊,1000所学校,999所的学生被关押着。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一次意外的发生,把所有的东西一棒子打死。难道怕事故发生,我们都不出门,都不坐车吗?
飞机没见了,高铁追尾了,火车脱轨了(我本是说多年前的事,没想到今年4月13日在黑龙江就发生了),两车相撞了,很正常的事,因为几率太小。中国人都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兔子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马也有失蹄的时候,都不要大惊小怪了。
第四篇:从“赤兔之死”说起(诚信演讲稿)
各位朋友,我演讲的题目是:从“赤兔之死”说起。赤兔之死,这是今年高考大战中一位学生的作文,据说得了满分。讲的是,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打了败仗,拒不投降,被孙权所害,并将他的赤兔马赐于马忠。这一天,马忠急忙上告孙权,说赤兔马已绝食多日,就要死了。孙权大为惊讶,赶忙找来精通马语的伯喜问明缘由。原来,赤兔马以前跟过几位将军,但都人品不佳,尤其是吕布,最无诚信,为了荣华富贵,为了美女姿色,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残害忠良!与这样无诚信的人在一起,赤兔马深感耻辱。后来赤兔马归于曹操,曹操将它赠给关羽。关羽将军诚实守信,深得赤兔马敬仰。而今关将军被人所害,赤兔马悲痛不已,它对伯喜哭诉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关将军如此诚信,我不敢不以死相报。”说罢,赤兔马伏地而亡。这时伯喜放声大哭,说“动物都能这样,难道人还不如吗?”后来孙权知道此事,也深为感动,下令将关羽与赤兔马一并厚葬。朋友,这个故事说完了。请你再听我们的故事。我是今年4月份来到新华联工作的。每天忙碌的我总感到一种饱满的情绪,那是一份激情,更是一种责任。这份责任便是与新华联的契约,是我对新华联的承诺。诚信是一种责任,不管多难多重,一旦承诺,就要负责守信到底,这是做人的准则。我时常想,诚信作为人的一大品质,是何等的重要。诚信,诚:诚实、诚恳、诚意,忠诚、坦诚、精诚……信:信誉、信任、信心,信仰、信念、信条……诚信二字具有丰富的内含,历来被视为 “进德修业之本”,许多政治家、思想家、伟人,先哲都以“诚信为本”作为立身处世的信条和座右铭。在今天,在市场秩序混乱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在假烟、假酒、假药乃至除了妈妈不假以外无所不假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显得多么重要啊!下面是对南方某个药材市场的调查,药材合格率只有3%,不合格率竟高达97%!在那里,普通的牛角变成了犀牛角,牛骨变成了虎骨,塑料片变成了鹿茸片,番薯粉变成了淮山粉,化工原料加香精居然成了麝香,甚至猪饲料、禽饲料,也制造成各种各样的中成药、西成药。更有甚者,他们将廉价药、滞销药、过期药的标签去掉,换上新的标签,马上就可以获得几倍、十几倍的利润!难怪呀,我们的消费者处处在寻找着真,也难怪,消费者处处在谨防着假!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市场经济就成为诚信丧失的理由吗?然而我们说,市场经济正是信用经济啊!现代市场经济,它要求把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冲动,转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感,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当你追求最大利润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经济活动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长久存在不是比一时的利润更重要吗?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协作就要诚实守信。在当前的市场交往过程中,不少人都抱有这样的心理:认为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损人才能利己。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产生了大量不正当的经济行为,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伤害了市场经济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200多年前,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给一位年轻商人的信中,首次提出“时间就是金钱”的命题,同时也提出了“信誉也是金钱”的命题。对于前一个命题,我们经常引用,而对后一个命题,似乎不大提起。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倒是提起过,他说:“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信誉高于一切,这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企业的诚信是它的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更重要的是,诚信代表着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必须走出一种困惑,那就是:你骗了我,我要骗回来;你不诚,我就不义。这种心态正是造成~的一大祸根。最近我读到一位加拿大商人给儿子的一封信,大意是这样的:“儿子,得知你最近在一桩生意上受了骗,在你发泄这股怨气的同时,或许也想欺骗他们吧!这是人之常情,我并不怪你有这种想法。对于自尊心来说,用我们同样的遭遇来伤害其他人,或许是得到了补偿,但是,如此一来,你损失就更大了。要知道,企业界是个很狭窄的世界,骗了这个人后,再骗那个人,相信他的企业生命必定不长。不守信用,在短期内想获得一笔金钱也许容易,但是从长远来看,那真是奠定了企业失败的基础。所以不必去担心他的人格,你必须注意的是你自己的品格,这才是最重要的。你要切记这句名言:‘信用仿佛一条细丝线,一时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儿子,记住我的话,明天还有事情等着你,而今天,你有什么安排呢?”读了这封信,我深深感到这位商人的博大胸怀,更应该感谢他给予我们关于“诚信”的透彻理解。我到新华联工作的时间不长,却也听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无独有偶,我们的老板也常常告诫员工:做人和做生意一样,在任何时候都要交一些好朋友,这样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否则,你的路就会像倒八字一样越走越窄。交朋友凭什么?凭你做人的真诚和信誉。老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率先垂范的,正是凭他的为人,打动了马来西亚那个固执的老头,为公司赚得了第一笔资金;正是凭他的诚信,赢得了泰国曾老板的信任,为公司建造华联商厦渡过了资金短缺的难关!以诚为本,信能化金。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概莫能外。江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这是新时期治理国家的又一重要方略。法治与德治,它将成为我们推动国家顺利前行的两个轮子。朋友们,让我们高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忠诚再造一个辉煌的中华,在新的世纪里托起一轮新的太阳!各位朋友,我演讲的题目是:从“赤兔之死”说起。赤兔之死,这是今年高考大战中一位学生的作文,据说得了满分。讲的是,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打了败仗,拒不投降,被孙权所害,并将他的赤兔马赐于马忠。这一天,马忠急忙上告孙权,说赤兔马已绝食多日,就要死了。孙权大为惊讶,赶忙找来精通马语的伯喜问明缘由。原来,赤兔马以前跟过几位将军,但都人品不佳,
第五篇:从“赤兔之死”说起(诚信演讲稿)--演讲稿
从“赤兔之死”说起(诚信演讲稿)>>
演讲稿
各位朋友,我演讲的题目是:从“赤兔之死”说起。赤兔之死,这是今年高考大战中一位学生的作文,据说得了满分。讲的是,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打了败仗,拒不投降,被孙权所害,并将他的赤兔马赐于马忠。这一天,马忠急忙上告孙权,说赤兔马已绝食多日,就要死了。孙权大为惊讶,赶忙找来精通马语的伯喜问明缘由。原来,赤兔马以前跟过几位将军,但都人
品不佳,尤其是吕布,最无诚信,为了荣华富贵,为了美女姿色,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残害忠良!与这样无诚信的人在一起,赤兔马深感耻辱。后来赤兔马归于曹操,曹操将它赠给关羽。
关羽将军诚实守信,深得赤兔马敬仰。而今关将军被人所害,赤兔马悲痛不已,它对伯喜哭诉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关将军如此诚信,我不敢不以死相报。”说罢,赤兔马伏地而亡。这时伯喜放声大哭,说“动物都能这样,难道人还不如吗?”后来孙权知道此事,也深为感动,下令将关羽与赤兔马一并厚葬。朋友,这个故事说完了。请你再听我们的故事。我是今年4月份来到新华联工作的。每天忙碌的我总感到一种饱满的情绪,那是一份激情,更是一种责任。这份责任便是与新华联的契约,是我对新华联的承诺。诚信是一种责任,不管多难多重,一旦承诺,就要负责守信到底,这是做人的准则。我时常想,诚信作为人的一大品质,是何等的重要。诚信,诚:诚实、诚恳、诚意,忠诚、坦诚、精诚……信:信誉、信任、信心,信仰、信念、信条……诚信二字具有丰富的内含,历来被视为“进德修业之本”,许多政治家、思想家、伟人,先哲都以“诚信为本”作为立身处世的信条和座右铭。在今天,在市场秩序混乱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在假烟、假酒、假药乃至除了妈妈不假以外无所不假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显得多么重要啊!下面是对南方某个药材市场的调查,药材合格率只有3%,不合格率竟高达97%!在那里,普通的牛角变成了犀牛角,牛骨变成了虎骨,塑料片变成了鹿茸片,番薯粉变成了淮山粉,化工原料加香精居然成了麝香,甚至猪饲料、禽饲料,也制造成各种各样的中成药、西成药。更有甚者,他们将廉价药、滞销药、过期药的标签去掉,换上新的标签,马上就可以获得几倍、十几倍的利润!难怪呀,我们的消费者处处在寻找着真,也难怪,消费者处处在谨防着假!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市场经济就成为诚信丧失的理由吗?然而我们说,市场经济正是信用经济啊!现代市场经济,它要求把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冲动,转
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感,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当你追求最大利润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经济活动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长久存在不是比一时的利润更重要吗?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协作就要诚实守信。在当前的市场交往过程中,不少人都抱有这样的心理:认为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损人才能利己。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产生了大量不正当的经济行为,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伤害了市场经济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200多年前,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给一位年轻商人的信中,首次提出“时间就是金钱”的命题,同时也提出了“信誉也是金钱”的命题。对于前一个命题,我们经常引用,而对后一个命题,似乎不大提起。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倒是提起过,他说:“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信誉高于一切,这就是发
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企业的诚信是它的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更重要的是,诚信代表着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必须走出一种困惑,那就是:你骗了我,我要骗回来;你不诚,我就不义。这种心态正是造成信用危机的一大祸根。最近我读到一位加拿大商人给儿子的一封信,大意是这样的:“儿子,得知你最近在一桩生意上受了骗,在你发泄这股怨气的同时,或许也想欺骗他们吧!这是人之常情,我并不怪你有这种想法。对于自尊心来说,用我们同样的遭遇来伤害其他人,或许是得到了补偿,但是,如此一来,你损失就更大了。要知道,企业界是个很狭窄的世界,骗了这个人后,再骗那个人,相信他的企业生命必定不长。不守信用,在短期内想获得一笔金钱也许容易,但是从长远来看,那真是奠定了企业失败的基础。所以不必去担心他的人格,你必须注意的是你自
己的品格,这才是最重要的。你要切记这句名言:‘信用仿佛一条细丝线,一时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儿子,记住我的话,明天还有事情等着你,而今天,你有什么安排呢?”读了这封信,我深深感到这位商人的博大胸怀,更应该感谢他给予我们关于“诚信”的透彻理解。我到新华联工作的时间不长,却也听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无独有偶,我们的老板也常常告诫员工:做人和做生意一样,在任何时候都要交一些好朋友,这样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否则,你的路就会像倒八字一样越走越窄。交朋友凭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