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服展演讲稿
汉服
“越罗衫袂(mèi)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jū)。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yè)雾绡(xiāo)之轻裾(jū)。微幽兰之芳蔼(ǎi)兮,步踟蹰于山隅。”汉服之美,尽在其中。
何谓汉服?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朝末年这几千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缓带,系(jì)带隐扣。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深衣”制、“襦(rú)裙”制、袴(kù)褶(xí),“通裁”制等类型。接下来就请我们的语文组老师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多姿多彩的汉服形制。
首先为大家展示的是曲裾(老师出场):
曲裾由下至上弯曲缠绕,盛行于先秦、两汉时期。作为礼服,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款式,穿着时撘衬中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曲裾最大的特点就是“续衽钩边”,通身窄体,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衣袖有宽窄两种样式,袖口大多镶边,男女皆可穿着。
(邢副)男子平辈相见,常行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举手齐眉鞠躬45°,然后起身。
(李老师)女子着曲裾相见,常行拜礼,右手压左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
现在向大家走来的是交领齐腰襦裙(张老师):上襦为交领右衽,束在裙子里面,用腰带齐腰固定,可为窄袖可为广袖,广袖为正式场合的礼服,窄袖为常服。襦裙实物考证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汉服历史发展长河中流行时间非常长的一种款式。
对襟齐腰襦裙(芮老师):上襦衣襟相对于胸前称为对襟。汉服飘逸流畅,端庄典雅,同时还承载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礼仪,舒适性与随意性是汉服文化的一种缩影,衣衫阔大,以带轻缚,放任身体随意舒展;
在大家面前的是明式襦裙(王老师),又称为袄裙:袄裙是明朝特色服饰,襦在裙外,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子上宽下窄,袖口可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后传入高丽,成为朝鲜服的原型。汉族女子娇俏柔媚,相见时常行较为柔媚的万福礼。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右脚后支,缓慢屈膝并低头,口道万福。
现在出场的是女式褙子。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褙子衣襟相对直立于胸前垂下,多为窄袖,衣长一般到大腿下或膝盖下,两侧开叉,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下面配有襦裙,是极为受欢迎的常服款式。
汉服,追求的是一种浑然一体,天然妙合由外及内的美,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御寒蔽体,所有的形制特征纹饰搭配都存在深刻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那峨冠(guān)博带的赫赫威仪,那云佩霓裳(ní
cháng)的翩翩神采,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
第二篇:汉服展示讲稿
华夏一词,典出何意?左传有云:“华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其中,章服所指便是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历史悠久的汉服。
汉服,并不是指汉朝的服装,更不是古装,而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汉人、汉服、汉语由此得名。
首先上场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汉服中的礼服,玄端:
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采用上衣下裳制,衣袂和衣长都是2尺2寸,正服正裁,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为玄端。男子朝玄端夕深衣,因为传统认为早上的礼仪更郑重。玄端是很规范的士族男子礼服,多做朝服和祭服使用。
深衣: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被体深邃”而得名。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接下来是直裾袍:
直裾袍是一种常服,而非礼服。可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裾袍、直衿直裾袍。台上为大家展示的是交领直裾袍。
在中国传统中,左为阳,右为阴,所以交领的左片必须交叠于右片的上方,代表阳刚正直。反之,是家中有丧的生者或逝者下葬时才可以穿着,以示“阴阳有别”。
曲裾深衣: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以遮住衽片末梢。有别于直裾,曲裾作为礼服,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款式,穿着时撘衬中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齐腰襦裙:
齐腰襦裙分交领齐腰襦裙和对襟齐腰襦裙。现在缓缓走过来的就是交领齐腰襦裙,上衣为交领,下裳为围合式长裙,齐腰襦裙裙腰与腰部平齐,穿着时一般襦在腰内。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的套装。接下来是唐圆领:
隋唐时代也产生了汉服的一种重要款式-圆领衫。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史上很早便有出现,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但一直到了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们身旁的是同样兴盛于隋唐五代的女服样式,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另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对襟襦裙上衣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半臂: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半臂襦裙。是的,汉服并不都是宽袍大袖,你看现在走过来的女子身着的就是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在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多穿在衫襦之外。下面出场的外衣名为褙子:
褙子是汉服的一种,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在宋、明时期最为盛行。和避寒防风的斗篷不同的是,褙子罩于外衣,也可在室内穿着。下面出场的是道袍:
道袍并不是特指僧侣或道士专用的服式,而是明代士人阶层主要的服饰款式,是指交领、大袖、衣身两侧有内摆的长身式外衣,左右两侧各有三道暗褶。下面出场的是袄裙:
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
很多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无论是衣在内还是衣在外,上衣下裙的两截样式,都是汉族女装区别北方少数民族女装的一大特点。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曵撒:
曵撒一词翻译自蒙古语, 曵撒又称一色,是一款来自蒙古的礼服汉化而成的汉服款式,作为武术军将服的一种,曵撒仅作卫士校尉服饰。它的主要特点是前身为上下分裁,腰部以下作马面褶,后身则不断开。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阳光帅气的是裋褐套装:
裋褐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原意为粗布短衣,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服饰。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服装或武术军服穿着,但不宜在礼仪场合穿着。裋褐属于干净利落的休闲服装。而在裋褐外套一件半臂褙子,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穿法。
汉家文明,千年华裳。
我行于路旁,只被人说——这是古装。我将传统文化撷取,他笑称此谓作秀赶场,我们愿将衣冠宣扬,却被误认作朝鲜和日本衣裳。
而今,还有几人能记得欺我华夏、虽远必诛的霸气,还有几人能真正记得自己的祖先是炎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我们穿的不是古装,我们不是那些穿越人,不是动漫角色扮演,更不是唱戏或者日本、朝鲜人。
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上,我们能够穿上汉服,而不会再被路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华夏复兴,衣礼携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第三篇:汉服知识素材讲稿
一、汉服定义及简史
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也就是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都被称为汉服【注意:很多人认为汉服是汉朝的服装,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地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元代服饰,蒙古人由于没有进行“剃发易服”的残暴政策,北方少数民族穿着纳石失锦袍和皮靴,南方汉人仍以汉服为主,但是糅合了部分蒙古元素)。
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打击、奴化汉族,尤其是上层士人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清的统治地位,统治者下令全国实行“剃发易服”,此政策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统治者进行武力镇压并血腥屠杀了6000万汉人,在此情况下,汉服逐渐消亡,而和汉服一同消亡的还有汉族的精神,“满清剃发易服后,华夏从此变鞑靼”,从此之后,奴性与愚昧开始生长在了汉族人的心中。
汉人在满清的奴化和高压下逐渐习惯了满装和辫子,在推翻满清王朝后,当政者袁世凯也把长袍马褂定为常礼服;而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要整饬校风,规定制服,请学生们公议,那议决也是袍子和马褂(满族服饰)!到此时,传统“汉服”冠冕即使要光复也无迹可寻了。
接下来,建国后极左思潮、在“破四旧”的飓风里,中国进入了一个没有传统、没有文化的审美真空地带,汉民族传统文化一道粉身碎骨,遭到了真正致命的打击,乃至被汉族人自己遗忘。
到了改革开放初,人们在早已被打倒的传统里茫然无措。取而代之的是西式或日式的时髦,上个世纪90年代,APEC会议领导人穿“唐装”曾经在民间引发过短暂的“唐装”流行,但是很快销声匿迹,“那样的大团花图案并不符合中式服装内敛、含蓄的内在精神。”有人剖析其原因。
到了21世纪,一些青年人开始把汉服由虚拟带入现实,由断代带入复兴,开始为“华服”哀悼,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汉服复兴运动。
二、汉服的特点及分类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族各朝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蔽膝”,用来遮蔽膝盖。(图:商朝汉服)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蓝、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
还挂有玉制饰物。裙或裤的长度短的及膝,长的及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
“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图:东周汉服)
东周士人汉服
秦汉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分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种。
曲裾袍分大曲裾,小曲裾,短曲裾之分。大曲裾裙身为三绕式,又叫三绕曲裾。从服装正面分开。往往礼服为大曲裾,大曲裾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图:大曲裾
短曲裾一般为两绕,图:短曲裾
小曲裾则多为一绕,图:小曲裾
与其他服饰相比,曲裾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
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汉朝曲裾袍:
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是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图:三重衣)
直裾在西汉时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
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称为“裈”)。由于内衣的改进(出现了中衣、中裤、中裙),曲裾绕襟深衣已属
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曲裾绕襟深衣。(图:中衣中裤 中衣中裙)
下面这种汉代妇女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汉服男装和汉服女装区别逐渐明显,故以下分女装和男装单独论述。
女装
杂裾始于汉,兴于魏晋南北朝,当时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饰以“纤髾”。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图:杂裾 魏晋
南北朝杂裾女)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交领,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于此同时,出现了半臂这种款式(图: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
到了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分为齐胸襦裙,交领襦裙,对领襦裙: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由于身材丰硕,中唐女服也渐趋宽大,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衣衫虽为小袖,但与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显趋于宽松。图:披帛
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裤等服装样式。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宋代的襦裙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除披帛以外,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图:宋代妇女汉服
另外,宋朝流行一种叫“褙子”的外衣(到了明代被也称为“披风”),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这腋下的双带本来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都穿直领对襟式。
有身份的主妇正妻则穿大袖衣。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后来加长,发展为袖大于衫、长与裙齐的标准格式。图:大袖衫
【大袖衫和褙子的区别】
大袖衫没有开衩没有系带;而褙子有开衩有系带,一般在袖子下13cm处开衩
进入蒙古帝国元朝的统治,由于蒙元没有进行“剃发易服”,故汉人仍保持着宋代汉民族的着装。
历经蒙元的统治,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倒退。蒙元末,中国经济与社会陷入彻底崩溃和混乱。为重塑礼仪与汉民族的自尊心,明朝复国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很快丢弃了蒙元少数民族服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全面恢复了汉族服饰的特点。当今中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明代服饰。
明代妇女的服装,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明制袄裙、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衿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图:袄裙
袖制之辨
明朝的霞帔、禙子(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年妇女的服饰,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禙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明代禙子,有宽袖禙子、有窄袖禙子。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图:褙子
明代的襦裙,与唐宋时期的襦裙相比,只是在年轻妇女中间,常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有些侍女丫环也喜欢这种装束。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
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图:明朝襦裙
下面开始男装部分
在魏晋之前,汉服男装与女装差别不大,也是分直裾、曲裾、中衣中裤。直裾:
曲裾:
到了魏晋时期,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大袖翩翩的衫子,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而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故成为一时风俗。图:魏晋南北朝汉服男
隋唐时代开始盛行汉服的一种重要变体-圆领衫。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图:圆领衫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圆领汉服变体的盛行并不代表传统右衽交领汉服的消失。实际上,即便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局限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以及官员,皇室成员之中,而在如吴越地区以及普通百姓之间,则以大襟右衽交领的汉服为主,宋明类似。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
裳,玉佩组绶等。圆领汉服和交领汉服一样,是汉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礼服
始现于唐的还有襕衫,到了两宋时期,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襕衫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襴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舒适轻便。
顺便提一下,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下摆处的衣缘较宽,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图:明代襕衫
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而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
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图:直裰 东坡巾
第四篇:团员风采展演讲稿
某年某月某日,我们阔别故乡,却偶然相遇在一个名为电气的大家庭中,相遇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缘分,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期待着„„
一入学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军训。训练时的铁血教官,操练时的热血青年,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沸腾的军歌声,爽朗开心的笑,让本来枯燥无味的军训变得绚丽多彩有滋有味。军训使我们脱胎换骨:意志顽强!精神抖擞!军训的过程是大家的集体主义观念不断增强的过程,是个人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思想觉悟不断加深的过程。同学们在不断的接触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团结的幼苗茁壮成长,民主的氛围逐渐形成,班集体处处展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崩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军训让我们学会了坚强,扬起我们的斗志。
一、班委建设
军训过后我们班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班委,我班委会成员有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组织委员、文艺委员、心理委员、信息联络员、生活委员。我们建立核心,完善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系、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班委有自己独特的治班方法。但“以人为本,以班为纲”的治班理念,始终指导着班级的管理工作,并且全体班干均能以全责为己任、密切协作,不仅按要求完成了学校、系安排的各项任务,而且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本班在方老师的指导、班委会和团支部的组织下,根据我班的具体情况,本着“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班级和全体同学服务”的宗旨,我们将制定并逐步完善一系列合理、民主的规章制度。我们尽心尽力的为班级谋福祉!班级的事物让我们疲惫但不后悔,让我们心碎但不憔悴!风雨兼程我们踏过一程又一站,一天又一天,风雨中我们风采依旧!
二、思想建设
为了提高我们班广大共青团员的思想觉悟,我班同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我班广大团员的思想觉悟和学习热情都得以很大的提高。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更应该用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好思想准备。我班先后有3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位同学参加了党课的学习培训并顺利结业,还有6人正在党校学习中。我们走在思想前沿!期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想诚信宣言,一起在这诚信树上宣誓我们的诚信心语,我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送走了即将参军的刚相识的同学---XXX。我们用唱歌的方式与他同唱,以一首周华健的《朋友》欢送我们的朋友。我们一起相拥,做的最后道别!送上我们祝福的许愿瓶!并相约两年后的再次重逢!
三、班风建设
1、完善班级制度,树立优良班风;
2、改善同学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
3、爱惜班级名誉,树立良好班集体形象。
我们一起相约午后的阳光,在在樟树林之畔,我们相约子一起,举行我们第一次聚餐---野外烧烤。我们一起烧烤,自己动手享受着我们自己的成果,我们还为对方烤食物,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让别人快乐!我们坚信我动手我快乐!期间,我们还积极参加了体育狂欢节,我们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一起合作。我们享受着我们享受着此时我们的力量凝聚在了一起,“2”永远是我们班响亮的班级口号!最终我们获得的团体第二的成绩。成功永远是我们的大丰收!我们班还自己举办了寝室篮球对抗赛,各个寝室拿赛场上的激情与开朗,不禁让我们感觉到班级的团结!我们是一个集体!
四、学风建设
1、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成绩;
2、加强专业课理论学习,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
我们班一直在学习和活动上是两不误的,别看一些人平时风风火火,但一到学习时间,就又前所未有的激情与冷静,尤其是在期末考前一周,我们班的那股学习氛围更是达到巅峰。一张长方小桌,四把椅子,在冬日的阳光下,一窝人在交流学习心得及体会。第一学期的两门专业课电路和模电的合格率94.7%和97.4%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而且模电的合格率是不经老师拉分就达到及格线的。我们班的成绩正蒸蒸日上。
五、成果
体育狂欢节团体第二名
文明标兵寝室XXX
军训先进个人XXX
无偿献血 XXX
十佳歌手XXX
羽毛球比赛XXX第三名
五子棋比赛XXX 第一名
校运动会女子4*100第五名、4*100第一名、4*400第一名 XXX
奖学金:一等XXX二等XXX三等 XXX
系电子设计大赛 XXX
校电子设计大赛XXX
电子维修XXXX
青春是一首不灭的歌,吟出我们最真实的美。我们心连着心,一起迎接新挑战!
第五篇:团支部风采展演讲稿
演讲稿
开头:以前,梦想是动力,我们一起拼搏。
现在,梦想是树苗,我们一起成长。
未来,梦想是曙光,我们一起远行。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p412113企管团支部风采展示现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因梦想,我们扬帆起航。
总起:我们将从“支部建设”“支部成果”“支部展望”三部分来诠释这个主题。
其中支部建设又分为组织篇、思想篇、学习篇以及实践生活四部分,首先从“组织篇”开始,我支部共有来自全国五省的47名同学,46名为团员,1人已是入党积极份子,其中4人党建班在读,7人已结业,2人已通过推优考核。
我支部梦想领导人卢兰万老师,为我们追梦路途指明方向。三位尽心尽责的支部指导蒋鑫学长、胡佳佳学姐、徐之巧学长为我们追梦之旅排忧解难。我支部以“倒三角”的模式,从下至上贯彻民主理念,形成“支部是所有人的支部”理念。
其中团支书邱晨、组织委员黄北果、宣传委员鲁平三人积极认真负责完成团总支分配的任务。他们帮助支部成员了解时事,每周开例会,作好记录,以营造积极的支部氛围,培养更多更好有梦想、能拼搏的支部人才。
在思想上,我支部确立了目标,循序渐进,从根处实抓思想建设;互相帮助,推动思想建设进而优化班风、学风;齐心协力、协同共进,走好思想建设道路每一步;追求卓越,崇尚优化,取得思想建设新成就。为梦想一起拼搏。
我支部同学们不仅积极参加团知识竞赛,以此加深对共青团的了解,而且观看“两会”摘要,认真阅读学习“两会”,体会其中精神,更是举办支部主题大会,讨论“两会”,让梦想能愈来愈近。
我支部更是开展了微博学习的平台,方便大家交流,还有QQ群,分享学习欢乐,也有手机APP学习的平台,你我共进步。图书馆也是我们汲取学习养分的宝地,学无止境。知识是我们梦想步步高升的阶梯。
我支部成员不仅在部门中展现自我风采,为我们梦想实现培养自己能力。也积极参加爱心志愿,传递正能量。不仅让我们壮大自己梦想,也点亮他人梦想。我们在实训调研时,怀揣梦想初踏社会,积极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环境保护方面,我们抵御雾霾,强化“人人有责”的理念。
我们多彩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梦想,我们可以齐心协力一起为了女生寝室搬迁,一起走过路途上的困难险阻,总会有欢声笑语陪伴着。空暇之时,我们更可以一起强身健体,让我们的大学梦想变得缤纷多彩。在同学生日时,将满满的祝福涂在她脸上,心中轻语,我们要一直快乐地走下去。那一张
张明朗的笑颜,定格在千古存情的宋城,即使我们不慎落水,也会有许多援手伸出,我们依旧微笑前行,那是梦想在招手。大家都为我支部的荣誉不懈征战,那一张张努力换来的证书都是我们对梦想的步步靠近,有付出总会有收获,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将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未来,我来!我们承诺一起拼搏,“以四个目标”做为我们靠近梦想的基石。
梦想是动力,树苗,曙光,我们一起度过了以前,拼搏于现在,更有充满梦想的未来,2014年,我们因梦想一起努力!为梦想,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