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的社区活动精彩的童年生活讲稿
社区活动丰富七彩童年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范思倩,来自五(3)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我自信开朗,喜欢参加各种校外社区实践活动,丰富的社区活动,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
一、道德篇
2016年2月20日一大早,我和建南村的一群青少年学生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参加建南村关工委组织的模拟长征活动。我们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系上束腰带,一群小红军个个英姿飒爽。模拟长征活动前,我们在村会议室观看电影《长征》,体会革命斗争的艰难不易及红军将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嘟—嘟嘟”,随着一声集结号响,同学们迅速来到操场集合,列成井然有序的队列。随着现役军官钱勇的一声令下,我们的长征队伍,出发!将近五公里的模拟长征路程中,我们个个认真执行,队伍昂首向前。杀向敌人的阵地,占领制高点,挥舞起胜利的旗帜!今天,我们处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是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有必要重温长征历史,发扬长征精神,时刻不忘长征精神,攻坚克难,战无不胜!”
2017年1月23日下午,我参加了开发区亮晶晶薪火志愿服务队、建南村校外辅导站、通师高专团委合力主办了“老少同堂包馄饨,邻里守望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村关工委曹老师和大家一起和馅,给同学们讲解包馄饨的要点与技巧。包馄饨的同时,通师高专的志愿者们挥毫泼墨,为百姓书写春联。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大红春联,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接着,同学们兵分两路,在村书记和村主任的带领下,把饱含着爱意与祝福的馄饨和春联送到村孤寡贫困老人手中,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慰问与祝福。
2017年4月3日上午8时,我参加了海门市滨江街道建南村团支部开展的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大家在“网上祭英烈”网页献花并留言,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故事。我们表示会铭记光荣历史,以先烈为榜样,继承遗志,传承精神,接续奋斗,成就梦想,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能力篇
9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去年9月24日上午,我和来自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与建南村外来民工子女护航站的20户家庭,在建南村青少年学农基地参加邻里亲子农耕活动。
在建南村夕阳红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斜刀使用方法与种菜技巧。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实践出真知,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参加这次活动后,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到田里帮奶奶劳动,奶奶一直夸我是她的好帮手。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它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灵性、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记得那一次,在建南村外来民工子女辅导站,李老师先从练习书法的好处讲起,让我知道书法既可以修身养性,又能陶冶情操,还有益健康。在书写过程中不要急于完成,要有观察、分析、书写的过程。练习时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通过学习书法,来促进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
还是在辅导站里,李锦老师给我们讲述《传承好家风,怎样写家谱》的道德讲堂。
李老师给我们介绍家谱的起源,和我们分享自己家族的家谱《大桥镇李氏家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老师台上通俗、风趣的讲解,我们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我们后代的希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我是李成蹊,一个单纯的男孩。我喜欢美妙的童话,渴望身边的万物能开口说话; 我喜欢在夜色中尽兴玩耍,小床只是梦中的月光;„„”辅导站里,我们跟随李老师兴致盎然地读着儿童诗。李老师通过分享十多首儿童诗的素材来源与创作经历,用他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让我体悟到儿童诗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表达出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是儿童诗最珍贵之处。
这次活动,让我爱上了儿童诗,我要多用儿童诗来记录自己 的成长经历与内心感悟。
三、读书篇
2016年11月27日下午,阳光明媚,在建南村农家书屋,我和妈妈开启了第一次亲子阅读。活动中,我和妈妈共同阅读了《爸爸的16封信》。这本书以书信的方式,给我们娓娓道出了生活中恰当的处事观念,让我明白有长辈指导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读林爷爷的这本书就像在和大朋友说话。”亲子阅读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增进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感情。
还有那一次别开生面的水浒故事演讲比赛让我很难忘。经过前期的报名、选拔,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前十,参加决赛。我讲述的《景阳冈武松打老虎》,把武松与老虎之间的神情、动作讲述得的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评委们听得津津有味。最终获得一等奖。此次比赛既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只要有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今年寒假即将结束时,建南村外来民工子女辅导站提前开学,特邀海门市区学校高级教师朱丽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朱老师把七字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送给我们,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此次经典诵读让我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努力就可以走得越远飞得越高。
回顾这两年来自己参加的这些社区实践活动,她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相信这一个个小小的活动都将成为我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谢谢各位老师聆听我的分享!(鞠躬)
第二篇:丰富校园文化,精彩大学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精彩大学生活
青春是什么?青春可以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青春可以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青春可以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如果还嫌不够刺激的话,那就去蹦极,开飞机。难道,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也可以是潜心于科学研究,十年磨一剑;青春还可以是扎根于边疆,一心谋发展;青春更可以是手擎炸药包炸碉堡时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声。
你还记得大家一起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的时侯吗;你还记得大家晚上在寝室里扯淡而扯到深夜的场景吗?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抱怨排练节目辛苦,可依然忘记吃饭去选择训练的那些日子,这是我们大学校园的生活,这种生活与众不同,它融入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它是用青春谱写校园之歌。
青春走遍了我们大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军训的日子吗?我们早早的起床,为了早上的跑步;我们快速的吃饭,为了及时的训练。到了晚上,我们压在床上连身也不想翻一下,思维不由自主的任性起来:就这么躺着,明天不起来了,或者还有更大胆点的念头:干脆收拾铺盖走人。
可是,到了第二天,几十个小时前还未曾谋面的室友们互相鼓励互相打气,紧登着发麻的脚后跟,紧咬着牙关,又英姿飒爽的站了起来,幼稚的脸蛋儿上的微笑虽然看起来有些勉强,但那里写满了
友情的芬芳。在军训中,我们撒过汗水,我们吃过雨水,但,我们是快乐的,回首往事,我们总会回忆我们一起军训的日子,我们会说那,是我们精彩的大学生活。
我们校园的好声音
不知道,在晚饭的时间,你是不是总会留意到那旋律优美的曲子,从前阵子的中国好声音,到时下流行的江南style,美妙的歌声充斥着我们的校园。当悲伤的音调唱响时,我们的脚步会和音乐共同行走。当欢快的歌声唱起时,我们的心情也跟着莫名的喜悦起来。这也成为了我们校园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的文化生活
同学们,慢慢的深入学校,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精彩的节目。还记得前阵子的大学生艺术团的节目么? 还记得精彩的十佳歌手大赛吗?还记得主持人大赛和读书报告会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节目,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能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待着我们,也正是有了这些节目,也真正的锻炼了我们,培养了我们的技能。
同学们,不要忘了,在大学里,我们还有我们最珍贵的友谊,它可以堪称是我们大学生活的点睛之笔。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使我们经历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坎坎坷坷。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受人生的洗礼,日渐增加的同学情永不褪色。我想哪怕是我们今后要各奔东西,我们的这份友谊是不会变的。我们不会因地域的变换而疏远,同学情比水浓,同学情似海深。季节变换,时光轮回,尽管我们以后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每个人依然拥
有的是一颗不变的心,千山万水难以阻隔。
三毛说:时光之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然而,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在这美丽的时间里,在大学中度过,我们不断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丰富着校园的文化,在名为青春的纸张中书写着美丽的画卷,一起去创造着精彩的大学生活。
第三篇:丰富生活口语
丰富生活,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 中又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 好 的 语感”。每一个阶段目标都规定了要诵读儿歌、古诗、优秀诗
诗文等,“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下面想谈一谈自己对于“积累”的一些理解。
一、要积累语言,更要积累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阅读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所以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萧乾则有阅读是用“库存”去兑取“现金”的巧妙比喻。就作文而言,生活是作文之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目前,积累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积累并不富有。这使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经典成了他们难以消化的“残羹冷炙”,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从而也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二、要积累古典诗文,同时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 我们应该认识到,现时的积累应该区别于过去私塾时代的背诵,因为学生面对的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出口言诗,是当时文化人的“集体无意识”,相沿下来,知识分子言谈、交往、抒情、论政,都离不开诗——或者引用诗或者创作诗。在这种环境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可能的。而现在,整个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众传媒文化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如果不作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古典诗文,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现时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传承的同时,应该赋予古典诗文以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尽可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三、要重视积累,更要重视运用
叶圣陶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不能重走旧式教育的老路。从内容上说,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从要求上讲,记忆一些名言警句,对一些经典名篇有所印象就够了。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带领他们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烂漫的春花中,让他们说说想到的有关诗句,这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背名言、诗句要有效得多。
“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
小语修订版《大纲》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社小语教材也从第一册开始,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口语交际”,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安排。这当然不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具有更深广的涵义。
首先,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引起了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认识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由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显得更为重要。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是社会口语交际的实际需求对口语能力训练的要求有所提高。以前小语教学中“听话·说话”训练的要求仅为“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这是一种内容较为单纯、固定,可以听后慢慢回味理解和说前从容组织语言,单方面活动的听说能力训练。修订版《大纲》根据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还包括针对交际环境、对象、情态和交流目的、内容、重点以及变化情况,应有的听说态度、神情等待人处事能力的培养,以及迅速、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敏捷地思考,临场快速组织语言清楚巧妙表达自己的意思等灵活。机智的思维能力和口语感悟、表达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这是一种内容丰富多样且多变,思维、表达灵活机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要求上显然有较大的扩展与提高。
据此,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切实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着眼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首先,要体现出切实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切实性,就是要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内容教学。比如:家庭生活交流,学习体会交流,课外阅读交流,手工、游戏介绍,对喜好的动物、植物的情感的交流等,使学生有话可说,愿意交流,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交际需要;所谓基础性,就是教学内容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交际语言符合学生口语基础,通过训练,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培养其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与语言习惯;所谓发展性,就是还要兼顾学生今后社会交际需要,适当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交际必要的内容,例如:模拟择业时根据职业要求介绍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特长,模拟营销活动中揣摩顾客心理介绍商品性能、特点,以及文化学习、社会生活问题辩论、采访、交涉和看病、买东西、接待客人等,训练学生社会口语交际的初步能力,以利今后的发展。其次,还要具有可交流性,适当避免那些内容单
一、确定的“看图说话”式或简单是非关系的内容,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与表达,体现出交流的价值,激发起交流的兴趣,保证训练实效。
2.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模拟访谈,口语交际例谈
模拟访谈是模仿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可以在师生间开展,可以在生生间进行;可以一问一答,可以几人问一人答;可以访谈一个话题,可以分几个小组访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这种形式多样,自主性较强的模拟访谈训练使学生不仅喜爱交际,而且能学会一些交际的技巧。
下面是我进行模拟访谈训练的步骤。
一、确定访谈话题
访谈前,教师要作好一定的调查:学生们目前最关心的是什么?最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后再和学生们进行商量讨论,确定中心话题。这样选出的话题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也是学生们最有话说,最想说话的话题。确定好中心话题后,从学生兴奋的眼神中便能想象到访谈之时火热的场面。
二、安排访谈事宜
学生想说但不一定会说、能说,不一定说得好。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要做好这么几项工作:
1.编定访谈计划,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教师要确定一学期的访谈次数、具体时间、话题大致的方向、访谈的要求及预期目标等,决不能随心所欲、仓促进行。一般来说,一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访谈话题由浅入深;访谈训练目标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确定访谈人页,优化访与被访人的比例。访谈人员可以采用同学推荐、学生自荐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两名记者一名被访问者这样的比例比较合适,比例失调会影响对话的效果。
3.重视口语训练,上好听说训练课。访谈是口语交际较高层次的训练。访谈要求学生会听会说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材上都有听说训练的内容,这是训练学生心理素质、语言基本功的好材料。
学生要做好以下的准备:人员确定后,“记者”要编写采访提纲,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要分次序进行,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问题难以展开、深入,也令“被访者”应接不暇;“被访者”也要设想对方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并作好应答准备。
三、把握访谈气氛
访谈过程中“记者”“被访者”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访谈者,稳定他们的情绪,必要时指出思考的线索,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使交谈能深入下去。访谈中出现偏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醒,使访谈向既定方向前进。
在访谈时教师还应处理好少数人访谈多数人闲听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以下工作:1.笔录访谈内容,整理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完整。2.写出本次访谈最糟糕或最精彩的一段对话。这样一来整个访谈过程谁都有事做,谁都在思考。
四、讲评访谈得失
讲评要及时,最好能随堂讲评,趁热打铁。讲评要全面,既要讲评“记者”的提问,也要讲评“被访者”的答话;讲评要中肯,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总结时还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全班同学出谋划策,这样就为下一次访谈提供了经验。
另外,教师也应教给学生一些访谈的技巧。如“记者”不一定完全按照设计了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从“被访者”的答话中引出新的问题,提一些同学们非常想知道的问题。“被访者”要听清提问的要害,听出弦外之音;回答时也可以避而不谈,以问代答。
在情趣中口语交际初探
在 情 趣 中 口 语 交 际 初 探
东坡区崇仁小学
李艳萍
美国领导与教育国际中心主任威拉特·达吉特博士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工作领域中,读、写、说、听这几项技能,你用得最多的是哪几项?是说和听。这几项技能,训练最少的是什么?是听和说。这几项技能,你测试得最少的是什么?是听和说。”这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视不
不够。可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那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信心和能力呢?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就提出“境界学说”,在《文心雕龙》中就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提出“心物交融”的观点,讲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说明人的情感在对物的认识、体察中产生,而人的情感又会触发人的语言表达的动机,促进词语的选择,组合构成;根据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相连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使我想到:“情境” 是想象的依托,是交际的凭借即:
激
激
发 “情境”---“兴趣”、“事物”----“热情”、“热情”----“言辞” 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让一年级学生在情趣中口语交际。
这一期中我们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各环节、日常生活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信心和能力。
一、走进自然,激发兴趣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流。大自然五彩缤纷,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是天性,加之缺乏留心观察的习惯。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孩子们会像出笼的小鸟,心境开阔,精神愉悦,就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再指导学生观察自然,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一吐为快,从而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如:《找春天》教师就可先选好景,再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唱着春天的歌儿,分别来到校园、来到田野、来到河边等风景优美的地方,找找春天的植物、看看春天的颜色、听听春天的声音,拓展时空,触发灵感。比如:我们来到花园里,看着花儿。学生开心得手舞足蹈,欢呼起来:金黄的蝴蝶花,雪白的马蹄莲,火红的海棠花,紫色的秋叶菊„„哇,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开了,真美啊!来到河边的同学,有的告诉我:李老师,我听到小蝌蚪悄悄地跟我说,春天来了„„这样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就有话可说,有兴趣说。
二、利用活动,促其乐说
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学生活泼好动。在口语交际时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如《我会画》先让学生动手剪剪、拼拼、画画,再让学生看着拼的画、画的画动口交际。这样学生有了交际的“情境”和“事物”,“情境”和“事物”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就有兴趣说,愿意说。
三、再现情境,促其爱说
可以通过CAI课件、图片等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生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在情境中学生感到形象逼真,新奇有趣,促使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有情而动”“有感而发”。这样学生有了交际的兴趣,体验到交际的乐趣,就会爱上口语交际。如《爱吃的水果》时通过再现情境,促其爱说。水果成熟季节有的在夏天,有的在秋天,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各个季节的水果都能买到,我便让学生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带到课堂,配上形象生动的CAI课件再现情境,看看水果的形和色,闻闻水果的甜和香,尝尝水果的味道,再来演演水果、夸夸水果、展览水果等。如《皮球掉进池塘了》通过CAI课件再现和语言描绘情境,学生依托情境,有了浓厚的兴趣,发挥想象,动笔画画,再动口说说怎么把皮球捞上来的。
第四篇:丰富生活课堂
丰富生活课堂 彰显化学魅力 作者:ezsm 日期:2011-12-6 14:25:00 摘 要:构建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化学 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新课程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中学化学教师应多途径开发化学课堂教学的活力,充分发挥化学的育人功能,体现化学的生活价值,调动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而生活化的课堂就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教师要挖掘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作为素材,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也促进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生活意义,感受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森林火灾时,消防员砍出“隔离带”;冬天室外放置腌咸菜的缸完好无损而室内的水缸却被冻裂了;烧开的水不小心溅泼在煤炉的火焰上,炉火反而会窜得更旺等等。教学中运用这些来自生活的奇妙现象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寻化学中的生活
1、凭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情境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钢铁为什么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化学价值。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动感的情境
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实现了有声、可视,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在学习“石灰石的利用”一节时,在大屏幕上放映桂林的著名风景:石林、溶洞,溶洞中挺拔耸立的石笋、变幻万千的石柱,既丰富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新授时,放映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圆明园”修建时使用了大量的汉白玉。1860年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熊熊大火烧毁了所有亭台楼阁。一代世界园林之王就这样在大火中被摧毁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引出问题:为什么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过大火焚烧就粉身碎骨了呢?
多媒体的直观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学生对石灰石在高温下变成白色的生石灰,生石灰的消化以及熟石灰在空气中转变成白色碳酸钙等一系列化学变化认识更加深刻。
3、运用实物、教具,营造生动的情境
观察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相关的图片、模型、各种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创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性强,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优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感受生活化学的魅力
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动手、动脑,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教学方式回归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结合时下提出的的“低碳生活”理念,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我可以为‘低碳’做什么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又如,学习空气、水这两部分知识时,笔者结合学生最熟悉和关注的水、空气的污染和环保问题进行教学,就使得教学显得有血有肉,不那么空洞了。再如,通过 “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就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走进珠宝店就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懂得了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家庭饮食知道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这些教学案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体验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化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等等。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互融合起来,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魅力无穷,精彩叠出。参考文献:
第五篇:合生创展:举办丰富社区活动
合生创展——举办丰富社区活动
类型:活动营销
目的:借助文化活动提升楼盘形象
目标客户群:业主及意向客户
在整个五一黄金周期间,合生创展举办了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合生广大业主的积极参与。“五一”期间,合生创展十大楼盘共加推300套新货,其中现楼、准现楼的单位占了相当比例。
■ 5月6日,逸景翠园启动了“社区爱心”大使活动,来自合生各大楼盘的44位业主,成为了合生首批“社区爱心大使”,他们将与居委会一道参与到合生社区的建设中来,通过监督、协助小区物业公司的管理,共建和谐社区。
■ 逸景翠园还举办了“五彩陶瓷文化展”和“中青年国画作品展”等活动。逸景翠园会所首层的社区图书馆也从5月1日开始,正式向业主开放。
■ 5月7日,合生“万人高歌唱响幸福家园”业主歌唱大赛总决赛在珠江帝景隆重举行。该活动历时半个月,共吸引了三千名业主的报名,共有280个节目参演。其中不少节目是业主原创歌颂社区生活的作品。
策略分析
合生创展在五一黄金周通过加大社区文化的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业主参与,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也增强了与业主的沟通,提升了项目形象,同时也能吸引准目标客户,以此带动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