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讲课稿)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千名书记讲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今天,我就选择其中一点,即个人层面关于诚信的价值准则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就是我今天讲课的题目。
‚为什么说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先探讨一下,什么是诚信,诚信有那些丰富的内涵?
‚诚信‛两字,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
何谓‚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意思都是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追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意思指‚诚‛就是真实可靠,毫不荒谬,可见‚诚‛指的就是为人言行要诚实无欺,遵循天道之意。
何谓‚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是‚以实之谓信‛,可见‚信‛的基本内涵就是遵守承诺,真实可信。
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
现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诚‛即诚实诚恳,‚信‛即信用信任。‚诚‛侧重指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即‚内诚于心‛;‚信‛侧重指‚内诚外化‛的表现方式,即‚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
千百年来,诚信都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并随着时代的演变,诚信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沿伸,与时俱进,那么新时期,诚信又具有什么样的新内涵呢?
我想主要有三层内涵,一是实事求是。诚信的根本属性是真实无妄,那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二是公正无私。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不欺的特性。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树立起公平公正的处事 2
态度和大公无私的宽阔胸襟。三是遵纪守法。遵守自然法则,信守社会公德是诚信本身具备的一个重要特性,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明白了诚信的重要内涵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说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通俗而言,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讲诚信。我想不外乎四点原因。即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我们的齐家之道,诚信是我们的交友之基,诚信是我们的立业之魂。
第一,诚信是立身之本。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成果。理学家程颐(yi)说‚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已诚,则事败;自谋不已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等等,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诫我们讲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一个关于晏殊树立信誉的故事,晏殊,是北宋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宋真宗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前些天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宋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
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后,正值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但晏殊家里面穷,没有钱到外面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字。在一次早朝,宋真宗宣布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东宫官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大臣们都很惊讶,不明白宋真宗为何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宋真宗看到大家疑惑不解,便说道:‚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但晏殊谢恩后却如实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贫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参与游玩了。‛这两件事,充分体现了晏殊诚信的优良品质,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崇高的信誉,也赢得了宋真宗的信任,并逐步受到提拔重用,最后当到了宰相。
还有一个故事,说济阳有个商人,在过河时船沉了,他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赶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yàng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商人‛于是没人愿意施以援手,商人就这样被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都在同一地点、遇到同一渔夫是
偶然的,但商人在危难时无人相助却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只能坐以待毙。
从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讲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讲诚信者,方能取信于人,安身立命;失信者必将被人们所抛弃,无法立足。
第二,诚信是齐家之道。西晋哲学家杨泉说‚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意思是以诚信的态度对人,天下人都会信任他;而不以诚信态度对人,连妻子和孩儿都会怀疑他。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意思是夫妇本来是有恩爱感情的,如果夫妇彼此不忠诚,就会分离。可见,诚信也是齐家的一个重要准则。
有一个关于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曾子的老婆要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小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于是曾子的老婆便哄孩子:‚你呆在家里,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小孩子听了,当然很高兴,乐呵呵地在家里面等妈妈回来杀猪。但是妈妈回来后,却不打算杀猪,小孩子委屈地哭起来,曾子明白原委后,便拿起刀,果断地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有些人听来可能会发笑,觉得这个曾子有点傻,如此小题大作,不就是和小孩子开个玩笑吗,用得着真把一头猪杀了吗。我认为曾子并不傻,因为他知道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他们等着父母去教导他,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甚至于欺骗自己的父母,侧面引导他做一
个不诚信的人。
平时,我们在网上也经常看到一些博眼球的新闻,如原配当街的小
三、官员艳照门、明星出轨门等等,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他们都背弃了对自己爱人的忠诚,最后也基本走向了同一条不归路,以妻离子散惨淡散场,即便没有妻离子散,这些人在今后的日子又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家人,如何去教导自己的孩子。
试想一下,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连最基本的真诚与信任都没有了,互相猜忌、互相欺骗,又如何能够使一家人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呢?
第三、诚信是交友之基。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说与朋友交往,说话一定要讲信用。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从中可以看出,诚信是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
东汉时期,有两个书生叫张伯元和范巨卿,他们二人一起在京城同游太学,约定两年之后的某月某日,范巨卿到张伯元家拜见张母。约期之日,张伯元请母亲杀鸡煮黍,准备招待范巨卿。张母说:‚时过两年,地隔千里,他今天一定会来吗?‛伯元说:‚巨卿是我的好朋友,他说的话不会失信。‛就在这一天,范巨
卿果然风尘仆仆赶到了张家,升堂拜母,鸡黍为餐,尽欢而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鸡黍之约。故事主人公不远千里赴约,与那些信口雌黄,背信弃义之人相比,他对朋友那种坚贞守信,矢志真诚的精神,是多么的崇高,焕发出了多么美妙的人性风采。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春秋时代齐国的‚管鲍之交‛、战国时代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音之交‛,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生死之交‛,这些无不是诚实守信的典范。的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朋友相处之道就应该是真诚守信,肝胆相照。
第四、诚信是立业之魂。俗话说‚诚信乃立业之端,有信则人信之,朋友四海,人人相助;人无信则人避之,孤家寡人,步步难行。‛一个人不论是从事那个行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把诚信作为立业的灵魂。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图霸业决定攻打原国,出征前,晋文公和士兵约定用七天时间攻打原国。晋国到了原国后,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七天之后,原国仍然没有投降。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所有人都不理解,谋士和将军们都劝阻晋文公,说再坚持几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但是晋文公仍然坚持要撤军。他说:我已经和士兵们约好以七天为限,现在七天已过,我不能失去信用。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如果得到了原国而失去了国家的珍宝,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晋军撤离了原国。第二年,晋文公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一定要攻下原国才罢兵。原国人
一听到晋文公和士兵的约定,知道晋文公说到就会做到,被晋文公的气势与决心震住了,马上就投降归顺了晋国。周边的卫国听到这件事以后,认为晋文公的信用已经达到了极点,也主动归顺了晋国。不久,晋文公就成为了天下诸侯的霸主。
还有一个郑板桥提字的故事,讲清代乾隆年间,在南昌城有一点心店,店主叫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顿悟。从此以后,痛改前非,用心经营,赢得了市场。前一个故事中,晋文公正是因为信守诺言,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就了春秋霸业。后一个故事中,店主不讲诚信便失去了人心,生意清冷;讲诚信又赢回了人心,生意兴隆。
可见诚信是我们立业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丟弃,如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所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失去诚信之魂,我们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终究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绚丽瑰宝,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努力践行这一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
于塑造良好的品德品格,构建和社会主义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那我们又该如何讲诚信,做一个诚信的人呢?我想主要做好以下三点。即说真心话、办实心事、做诚心人。
第一,说真心话。德国作家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是什么说什么,不添油加醋,不搬弄是非,不欺人骗人,说实心话,说真心话。
第二,办实心事。申涵光说‚轻诺则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在平时的社会活动中,要量力而行,做不到的事就不要信口开河,轻易许诺。当然,一旦我们许诺了,就一定要践诺,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不管多困难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第三,做诚心人。庄子说‚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吉田忠雄说为人处事首先要讲求诚实,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成了无根之花,无本之木。只要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始终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实实在在待人,就必能获得别人的信赖、理解、支持与合作,收获事业和幸福。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诚信是纯洁高尚之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诚信之花必将遍地绽放,装点着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给你,给我,给全世界带来温暖与爱。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了,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诚信讲课稿
1、看图猜成语
问:大家看看这些图片然后猜一猜这些是什么成语?
问:这些成语都和什么有关丫?对,都和诚信有关。那么什么是诚信呢?(同学们回答)
2、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3、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或例子?
刚才大家讲了很多诚信的例子,我们再来看几个关于诚信的例子,我们的古人曾参杀猪的故事,故事一:给大家介绍古代的曾参(can)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
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故事二.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baosi),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酉yǒu(同有),夷yí(同宜),太tài,戎róng(同荣))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同样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讲诚信的故事,看几个视频:(守着的是一份诚信)(懂诚信)
5、看完这些小故事以及这些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在第一个视频中的老奶奶一直坚守到夜里为的就是一份诚信,第二个视频中的老奶奶更是坚守几天为的也是一份诚信。老人家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做到不是吗?
当然,有黑既有白,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有讲诚信的,必然有不讲诚信的,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同学答)
社会上各种造假,假酒假药假烟假鞋,还有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等等都是一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造假,不讲诚信的商贩,在我们校园里也存在各种不诚信的行为,例如欠了助学贷款不还,学术造假,办理多张手机卡恶意欠费,伪造简历掺杂水分等等。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困,为完成学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一些学生诚信意识薄弱,毕业后不能主动与银行联系,商讨还款事宜,这让国家助学贷款遭遇尴尬。截至2005年底,全国助学贷款损失高达数亿元,原本充满国家人文关怀精神的助学贷款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烫手山芋”,在背弃了贷款协议的同时也背弃了自己的诚信原则;还有学生学术造假,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
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还有一些同学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也有的同学为了刷各种游戏点卡q币之类的买了很多张手机卡欠费后就扔掉,他们扔掉的不仅是手机卡更是什么自己的诚信,这些行为都违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辜负了父母师长的期望,更不配“大学生”这个神圣称号。
6、问:同学们在大学里面最能体现诚信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当然就是考试的时候勒。但是现在校园里考试作弊的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有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到考试时却用一些上不了登大雅之堂的手段窃取别人的成果,有的直接找人替考,他们这样做,首先失掉的是“诚信”之本,对于别的考生来讲也是极不公平的,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找人替考等等。
看视频:考试不作弊的视频
(老师问:大家看完有什么感想呢)当然这个视频虽然是网络上恶搞的视频,大家轻松娱乐之余却又给人带来无限深思。“诚信考试,杜绝作弊”,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知易行难,作弊的坏处可能人人都知道,可真的自己面对的时候又禁不住不劳而获的诱惑。但凡事不努力就不会有收获,若干年后,考试成绩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云烟,而丰富的知识、诚实的为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才是
我们前行的依靠和动力,她们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沉甸甸的收获。
“作弊有风险,诚信才无价”——送给日后即将步入考场的同学们。
7、问:谈谈对在大学校园里开设诚信店铺的看法
大家听说过自主购物吗?所谓自助式购物有什么看法呢,就是在无人看管情形下,自备零钱,自己选择物品,主动付费的一中购物形式,自助式购物店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他不仅省去了人力,同时也在见证着社会的诚信力量,一些地方的报刊亭已经陆续开始了这种自助式购物的经营。如果,自助诚信店开在校园会是怎样的情形?学生会自觉投币购买吗?他盈利吗?开办之初有哪些问题出现?如今经营成果如何?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个小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诚信店铺的视频:
视频中的这个诚信店铺采用的是自助式购物,这种购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诚信为基础。当然,在当前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情况下,要想完全扭转人们对诚信的回归,仅靠一个诚信小店并不能扭转社会的诚信状况,但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使每个人都能认真实践着心中的诚实意识,真诚相待,这种经营模式能更真切地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诚信观,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一点点把诚信意识传播给社会上的人们,“诚信店铺”的出现,从侧面为诚信价值体系建设作出独特的贡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都拿出真诚,做人的原则,换来的必然是生活的美好,社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8、问:同学们能说一说一些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或者名言警句或者成语吗?这里列举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8、看一个视频:百家讲坛-诚信之道
小手指大诚信的视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道诚实守信是人的高尚品性,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社会立足的通行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诚信为本,踏实做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希望这节课的一些案例能启迪大家诚实守信,自觉注重德行修养,陶冶情操。
我相信,在可望更可及的未来,诚信将回归到市场,回归到社会,回归到你我身上。她像一股活水,逐渐浸润,深入人心;她又像一缕清风,吹过田野,吹开人们心扉。在那里,到那时,诚信取代了伪饰,有序取代了无序,简单取代了复杂,温情取代了冷漠、人们沐浴在诚信的晨晖中,全都受益不浅。
第三篇:诚信底线不能丢(精选)
中国纪检监察报:诚信底线不能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03-17 16:12
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讲诚信没用,老实人才吃亏。这是对诚信问题的误解,必须加以纠正。无论在什么时代,诚信底线都不能丢。
从当前社会环境看,确实有一些领域中存在着“诚信危机”,社会失德、官场失信、形象失态、行为失范,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失信行为,极大地影响到党的形象和政府威信。令人诧异的是,有些失信者不仅没有得到谴责和制裁,反而通过失信行为大捞好处;不少诚实守信者不仅没有得到相应支持和奖励,反而要承受守信行为带来的“损害”。这些失范、失常的社会现象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极为恶劣。“诚信危机”折射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的精神异化和道德缺位。人以诚信为本,事以落实为要。做人做官都要守住诚信底线,这是最起码的精神品德和道德准则。一个人为人处世、为官从政诚实守信,那他才可交、可用;油腔滑调、两面三刀的人靠不住,更不可委以重任。我们要大力支持堂堂正正的守信者,孤立那些不守信或专门搞歪门邪道的人。
“诚信危机”的形成与相关法律法规、纪律条规和规章制度在某些地区、部门形同虚设、执行不力有很大关系。要想杜绝“诚信危机”,不仅需要形成切实有效的制度,同时也需要引入公正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在大力倡导和规范政务诚信、行业诚信、社会诚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公众与媒体的监督作用,才能营造出诚实可信的社会氛围,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诚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环境。(闫群力)
第四篇:试析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试析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发布时间:2011-6-26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构建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五个方面考虑: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构建企业经营的诚10子理体系;创立民间诚信评枯机构;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阵体系。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祟尚的一种美德。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受古训“言必行,行必果”的约束,社会成员重情讲义,失信的成本巨大。中国古代的诚信思想与我们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人无信而不立”,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仍然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诚信是指多元市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方或多方诚实,而另一方或多方信赖的经济范畴和社会现象。川它是市场主体之间理性的承诺与约期覆行相结合的行为。它广泛存在于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用,即不必即时付款便能获取所需商品或资源的行为,尤其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负责任、有效率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为此,在电子商务经济活动中,努力建立社会诚信机制,对逐步建立起我国新型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转有着重要意义。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博弈论领域中的创新—提出“纳什均衡”理论,运用数学理论证明了经济学上“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不能导致公共利益的增加,而会减少公共利益。现代博弈论中的“囚犯两难选择”也指出,假如博弈双方的博弈并非一次性,而是多次的,参与者就会非常关心未来的利润,他们将放弃欺骗的一次性好处,使两个参与者都可以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结果。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大师们论证,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古典自由经济的区别之一就是信用风险性的大大增长,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完成一项经济交易和买卖活动,都要付出诸如市场调查、信息获取、防伪识伪、质量检验、合同签定等方面的各种费用。如果受骗上当,其交易费用就会急剧增加,当企业之间的这种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将不堪重负,市场就不能够正常运转。
总之,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在以市场为基础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都要以诚信为前提。经济学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将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甚至中断交易链,导致经济衰退。
二、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的问题,1994年从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危机,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都充分说明,即使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需要进行诚信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中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也是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的诚信链条非常脆弱,如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源
等公司败灭的事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类似这样的事实举不胜举。据《中国工商报》2002年12月的报导,中国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中国GDP的10%;根据对国内近300家名优企业做过的调查,这些企业有650多种名优产品被仿冒,落户在中国的数十家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被仿冒率有的高达50%-60%;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开户的六万多家改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有逃废债务行为,全国企业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有1800亿元;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每年订立的约40亿万经济合同中的覆约率只有5%,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由于合同、“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可见损失之大。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导致内需不足,从而制约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
面对市场经济诚信的严重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对诚信有极大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社会对诚信的回报却越来越少,以致于造成普遍的诚信危机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一般是根据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作出经济选择的。如果人们从不讲诚信行为中所得到的好处大于他为此付出的成本,他们就会放弃诚信;如果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备的情况下,人们背弃诚信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则将迫使人们遵循诚信,因而选择放弃诚信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而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还很短,市场制度还很不健全,我们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对不讲诚信行为的制约和处罚还很薄弱,失信产生的市场代价滞后;公民还缺乏现代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使失信的交易成本极低。
目前中国诚信机制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企业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诚信之风的建立,绝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三、诚信是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这种电子商务活动从其产生之时起到现在的不长时间内,正在显著地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各种传统贸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电子商务终于进人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全面启动;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开始提供电子商务认证业务;各种网上商店迅速出现;联邦的“8848"网站首次实现网上销售的规模性运作;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业务;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已经真正进人了崭新的电子商务时代。
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交易方式,为信用失衡提供了滋长的空间,道德约束的缺失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缺陷,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发生在海南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进行在线电子商务时,我国首例电子商务诈骗案充分说明,我国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诚信机制。尤其进人2001年,电子商务遭遇冬天,那斯达克高科技股市大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企业纷纷陷人困境。随着这一趋势,中国主要的电子商务网站也纷纷陷人困境,电子商务的运营商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真正使中国电子商务健康向前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障碍,除了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外,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买卖交易是围绕着“第三方”银行这个中心而运作。银行根据买方在该行
开户的信用等级无条件立即支付款项给卖方,其形式有COD,HC等几种方式,在中国,银行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对于卖方能否收到买方提供的相应汇票的金额,或者买方能否按时、按质得到合同中规定的货物,银行不做任何的信用担保或监督。在商业交易活动中只有“买”和“卖”两个要素。尤其在电子商务这种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买”、“卖”双方不谋面的商业交易活动中,对依托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信用机制的需要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虽然计算机专家从各个角度开发了许多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措施,但仍难以完全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众多商家和消费者仍然对在因特网上进行大量的商务活动而心存疑虑。合同的执行、赔偿、个人隐私、资金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商家和消费者裹足不前。面对这种情况,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必不可少。目前,各国政府正在加大法律调整的研究力度,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以求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得到可靠保证。此外,建立一个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显得刻不容缓。
四、建立发展电子商务需要的诚信机制
市场经济需要诚信机制的支持,但市场经济本身所蕴涵的社会关系与机制并不能产生道德与诚信,这是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包括伦理学)界的许多专家都在研究的问题。均市场经济的秩序实际上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个“合理”只是一个平均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每个市场主体及个人都诚实守信,那么大家得到的利益就会表现为平均利润。而实际情况是,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都必须超越别人,必须在竞争中战胜对手,打垮别人,否则就会被对手击败,被别人打垮。于是,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缺乏诚信和法律的约束,就容易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
中国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及商品的强大竞争压力,而诚信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的首选良策。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社会诚信机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在中国构建一个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最深刻的根源是社会道德滑坡,只有社会道德建设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才能够解决。我们要从全民教育人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形成每个人都能够讲究信用。只有大多数企业能够自觉地守法自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够建立起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诚信氛围才能营造起来,整个市场机制才可能以最低成本运行。
2.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许多环节尚未立法。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现有的商业规范模式提出了技术、财务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没有法律规范的电子商务是难以正常发展的。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引导电子商务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之上,而仅“君子协定”是难以维系诚信的。法律对不讲诚信的恶行惩罚过轻,甚至在政治的庇护下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客观上会助长不讲信用的社会风气
蔓延。网所以说,正是社会法治的欠缺,才导致人们对传统诚信理念的放弃。因此,我们要从完善法制建设人手,断绝失信者的可乘之机。
3.构建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
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必须依靠制度的创立和落实。一方面,政府应在构建企业经营诚信管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诚信监管,特别是对失信企业要严厉惩处,使得企业为失信而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诚信经营的评价体系,诚信资料的服务和保护机制等,督促企业建立起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全民信誉体系,使诚信成为公民的一种身份。另一方面,由于全社会市场经济运作中诚信行为的实现是通过企业来完成的,企业必须建立起诚信自律机制。把诚信作为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理念,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认真制定明确的诚信经营准则,使企业职工明确什么是诚信行为,怎么做才符合诚信准则,把企业的诚信经营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全企业范围内对企业职工实施诚信教育,以此确立企业职工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的水平。
4.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
我们除了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经营诚信进行监管外,还需创立一个民间诚信评估机构进行社会征信服务。这里说的征信是指对经营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管,即全面了解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信用状况,使委托人充分了解代理人(或代理机构)的诚实表现,以降低市场的风险水平;征信服务必须格守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征信数据应该向社会开放,并对报告内容设置申诉机制,社会成员可以免费或有偿得到有关结果。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具有完善的征信服务体系,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可以先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进行简单的征信服务,为今后建立全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迈出第一步。企业经营者通过自身既有的良好历史记录和所旅得的良好诚信名誉,向社会主动显示企业经营者的品行能力,企业的资金或资本等优越条件,从而提高市场主体的行为绩效。具有失信记录的个人或机构所受的惩处,除了司法和行政惩罚外,更多的是民间广泛的道德审判。
5.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而“信息不对称”又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即生产经营某一商品的人总比购买者掌握更多该商品的有关信息。我们固然可从法律上要求商家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欺诈,从道德上要求商家“童史无欺”。但如果社会缺乏公正的商检、质监、劳动保障和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监管,缺乏专业检测设备、专职检查部门和惩罚违规经营的机构,是难以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的。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了解优秀上市公司与包装的上市公司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被不讲诚信的企业挤兑。但是,如果我们虽有上述机构和制度,而没有足够资金作支持,没有健全的维护诚信的物质保障,而让其自行创收解决运行经费,那么不仅其质检或监测结果的公正性就可能大打折扣,而且对维护市场经济的诚信秩序也显得软弱无力。
所以,即使我们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没有相应的检察、监督和制约机制,要消除不讲诚信依然是一句空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然需要社会和各级政府加大对这项事业的投人,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这不仅在切实维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在切实维护政府自身的形象和利益。
相对于其他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我们在社会诚信建设方面确实存在差距。但我们可以
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是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些积淀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信念,就是社会诚信状态形成和存在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勇于正视社会诚信缺失的严峻现实,对症下药,重建社会诚信机制。复兴诚信,这是时代赋于的重任,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希望所在。确立良好的社会诚信水准,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全民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作者:徐升华)
第五篇:守纪律是底线
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则靠自觉
王紫玉
党的纪律是指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行
为规范。它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等。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经律和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
“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并提出“五个必须”的重点要求,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划定了基本守则。
众所周知,前苏联共产党,20万党员时建国、200万党员时卫国、2000万党员时却亡国——苏共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纪律动摇、政治规矩失守。党员公开反对党的决议、对抗党的政策,从无视规矩到破坏规矩,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殷鉴不远,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党的政治纪律都沦为“稻草人”和“聋子的耳朵”,就会造成“破窗效应”,从无视规矩,到蔑视法纪,看似小小不言的问题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必然严重危害党的肌体。
党的干部要“心中有党”,这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该这样做,哪些该那样做;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按纪律来、按规矩办,才能不踩雷、不越线,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好改革发展,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却不明白这么基本的道理,规矩意识开始动摇:或是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或是唯我独尊、无视组织,或是口无遮拦、任意妄为……眼里有权、目中无党,任由此类现象蔓延开来,只会涣散了党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严明纪律作为重要任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2014年来,一个个违纪违法案例的查处,数位高官的落马,彰显了中央和地方维护纪律严肃性的坚强决心,令人警醒。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并非一个空洞口号,而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严治党,靠的就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不成文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纪国法是“看得见”的规矩,而优良传统则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是“看不见”但“摸得着”的规矩;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则靠自觉。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重要考验和对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不强的试金石。心中明明白白,牢记纪律和规矩,才不会走岔了路、走偏了向。多少腐败分子,不就是从不讲规矩始、以腐化堕落终?从这个角度看,守纪律、讲规矩,对领导干部既是约束更是爱护,既是限制更是保护。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务必严一严规矩、紧一紧纪律,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2013年7月,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一块红色展板前久久驻足。“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展板上,列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在“进京赶考”前定下的“六条规矩”。而今60多年过去,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党也成为拥有86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何而来,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