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讨论讲稿
一带一路讨论讲稿
各位同学,老师早上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XXX,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要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一带一路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重大意义以及遇到的困难。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一带一路的实施背景。其中第一点是历史背景——丝绸之路。这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第二点是时代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第三点是中国背景——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之后是第二个方面,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在2013年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了APEC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一带一路”的具体规划蓝图和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那一带一路又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又为什么要提出并推进呢?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能够1.促进经济均衡发展;2.缓解西部就业;3.解决产能过剩问题;4.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已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对我们而言,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可以实现1.免签证旅游;2.跨境电商购物;3.方便留学和交流等...最后是第四个方面,一带一路中遇到的困难。“一带一路”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延伸国内18个省,覆盖沿线60多个国家,穿越亚洲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互敌对,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着碰撞。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发展质量不容乐观,而且过于重视“一带一路”的地缘效益,这会加剧国内地区发展的分裂,引发不同地区之间的不良竞争。其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国内互联互通,各国文化及政治冲突,深化改革与基建出,与“马歇尔计划”区别,如何统筹管理资金等。
下面我们以几张照片来结束我们小组此次的小班讨论。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二篇:“一带一路”讲稿
2015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
千年的时空穿越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玉石、珠宝、香料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通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认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作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汉朝时期,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交流,特别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往来途径主要依靠海路,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为交易之道。这条通道形成的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前往西域走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而海路可以依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季风助航,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开辟海路通往欧亚各国。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很早就有了对日韩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这条航线也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自1903年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丝绸之路有陆海两道、1967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著述《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性考察活动后,‚海上丝绸之路‛概念逐步得到传播。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或OBOR)。‚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 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进程:2013年9月首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5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下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主要讲得是陆路,就是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从中亚、俄罗斯到欧洲;第二,是从西亚波斯湾到地中海;第三,就是从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和印度,这比当初张骞的路更加宽了。‚一路‛,主要指得是海路。第一条,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到印度洋和欧洲;第二条,就是从港口到太平洋,辐射到非洲。最近张高丽表示‚一带一路‛打造六个经济走廊。第一,中蒙俄;第二,新欧亚大陆桥;第三,中国、中亚和西亚;第四,中国中南半岛;第五,中国和巴基斯坦;第六,孟加拉、中国、印度和缅甸。‚一带一路‛如果能够建成,它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它将创造一个绕地球三分之一长的经济带。覆盖了44亿人口。经济总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中国是10万亿,剩下的一半是由其他国家贡献。这样就把波斯湾地中海给连起来了,最终把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都连起来了。
六大经济走廊是怎样布局的?第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这涉及油气管道、油田、矿产和经济特区等具体领域。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矿藏非常丰富,俄罗斯东部地广人稀,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城市将非常重要。第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个涉及矿产、盆地油气和工业园区等等。第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泰国、广东、昆明和加尔各答之间要实现互通。第五,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中国的旗舰工程,对两国都好。要雇佣当地人一起建,既能搞好生产,又可维护安全。第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是向海洋发展的,东南亚的港口,如吉大港、科伦坡港、西哈努克港等非常重要。印尼24个港口的改造,要形成系统化的效应,还要与陆上联通。
‚一带一路‛直接涉及国内18个省,其它省都与之间接相关。其中,有四个地方非常重要,海上是福建和广东,陆上是新疆和云南。新疆自治区与八个国家接壤,占中国六分之一的面积,能量巨大。在签证方面,将来‚一带一 路‛全部免签,跨国婚姻、求学等十分方便。中国正在设计智慧城市。中华文明要想形成像唐朝那样的发达和开放,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现在主要是有政策困境——有的国家对中国有点提防。
按照彭博社的统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会新增30亿中产阶级,这意味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人数相当于发达国家现代化人数总和的两倍。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经济基础。
1990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在边境接轨,1992年投入运营,从中国到欧洲之间第一次有了联通的铁路运输,这使人们再次回想起古代的丝绸之路,被冠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名字,然而开通初期对沟通沿桥各国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人们对其关注便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当时苏联刚解体不久,中亚国家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199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仅4.6亿美元。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有了本质的变化。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强。201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达到了460亿美元,增长了100倍。未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入,内容将更加丰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除中国外,‚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1个国家,2012 年的人口27.09 亿人,生产总值7.3 万亿美元。加上中国,整个‚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2 个国家,约40 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3.49%;生产总值约16 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2.32%,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广阔的沿海经济带。沿线各国存在着国情和制度差异,但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从贸易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 各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 年中国对东盟、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的贸易额分别达到4001.46 亿美元、2334.54 亿美元、265.53 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34%、6.04%、0.69%,合计共占17.07%,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
东盟10 国总面积约448 万平方公里,2012 年人口约6.86 亿人,GDP 为2.32 万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2010 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与新加坡单独建立了中新自由贸易区。
2.建设‚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共同享有长3300 公里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中南半岛国家与我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深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这种特征使它对我国华南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3.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中国历史上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曾经在这一地区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漫长璀璨的历史中,东南亚诸国一直扮演的是属国以及睦邻的角色,一直与中原政权有着密切的交往。
4.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
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在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景下,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有必要提出自己的丝绸之路战略。
(二)国内背景
1.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GDP去年已经超过了1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超过德国、意大利和法国三个国家GDP的总和,去年日本的GDP只有4.8万亿,那说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一倍以上。中国GDP从2000年1万亿美元,到去年突破10万亿美元,用了14年的时间。美国从1万亿到突破10万亿用了31年的时间。这么大能量的中国还愿意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样中国整个GDP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7倍。中国的GDP一年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土耳其GDP的总量。两年GDP的增量能创造出澳大利亚一年的GDP。中国同时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贸易总额达到14.16万亿,美国只有3.9万亿。中国的贸易已经占了全球的12%。全世界每生产一美元的产品,有30美分是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的出口占有率是全世界第一,美国是第三名。中国制造的电脑、手机、太阳能和纺织品数量是世界的第一位。这就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操作‚一带一路‛的经济实力。外汇储备3.8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比世界上最富有的七个国家外汇储备的总和还要多。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资金的7倍。但是这个钱收益非常差,因为美国人在那儿搞量化宽松,我们的国债就面临着缩水和贬值的风险,中国就会受到损失,现在中国在国债这个问题上被美国给挟持了。中国现在有4万亿外汇储备,实际上6000亿就足够了,剩余34000亿都应转化为投资基金。老买美国国债,美国就老印钞票,美元一贬值,大量外汇就灰飞烟灭了。依靠投资才能更好地以钱生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
2014年,我们的国际贸易总量超过了美国,接近5万亿元,2013年是4.16万亿元,2014年是4.6万亿元。我们原来连续六年是出口第一大国,2014年进出口总额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比如说在亚洲,我们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南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洲,我们是欧洲的、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非洲,我们是非洲几十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为当你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时,你生产的商品就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也就是我们现在生产的商品,除了国内销售之外,大量的商品是走向国际市场的。
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制造业国家。
2011年,我们制造业的产值超过美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9.8%,当年美国下降到19.4%。二战以来,美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处于世界首位的,美国的最高峰是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全世界有50%以上的工业品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因为全世界的制造业经过了四轮转移。首先,世界制造业基地是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这些老牌工业化国家。第二轮,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五大河流域。第三轮,制造业就转移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第四轮,也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转移到了这些新兴经济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中国为首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所以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五分之一以上。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短板之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推进,将会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在‚ 丝绸之路‛ 上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从而加快中西部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西部各省都在积极运筹,希望在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大背景下,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2.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到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2.04亿吨,占中国原油消费总量的52%。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为4.5亿吨-6.1亿吨,其中进口量将为2.7亿吨-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70%之间。
美国:能源革命(水裂压裂技术)。由于水裂压裂技术的发明,能够把藏在石头缝里面的页岩气和燃油给挤出来,美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输出国。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从过去的80%下降到15%以下。而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从过去的不到5%,上升到未来的60%以上。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美国只要把马六甲海峡卡住,北京、上海、广州一半的汽车,全部都要抛锚。当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就是因为美国要卡住这条路。日本比中国更可怕,他90%的资源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是任何亚洲的国家都感到非常担忧的。
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海洋安全环境,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约80%的能源进口及进出口货物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此地水路狭窄,极易封锁,我国在两处海峡的航路安全完全受制于人。虽然我国已开通了中哈、中俄和中缅石油管道,加强了我国从中亚、东北亚和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但通过上述通道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左右,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维护海上咽喉通畅的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中缅输油管线。
中巴铁路,从喀什修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这个要是建成的话,马六甲海峡就不用绕了,中国有三条路,这个已经达成协议了,签了协议。中国由阿拉伯海经马六甲海峡长达12000多公里的传统运输路线缩短到约2400公里。这就把这个瓜达尔港变成整个‚一带一路‛的一个战略支点,现在巴基斯坦非常的欢迎。这次李克强去的时候被当作最大的贵宾,整个领导集团倾巢出动欢迎他。因为这条路修成之后,就可以把巴基斯坦的经济拉动起来,同时把欧洲、中东也给连起来。这样巴拿马运河和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钳制作用就会降低。中美实际上就进入了由陆权向海权的争夺,也就是中美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设想一:克拉运河,在泰国。如果美国卡住马六甲海峡,我们的油气资源就过不来了,因为中国80%的资源是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如果把克拉海峡打通,实际上就不用经过马六甲海峡了。这个就是和‚一带一路‛相匹配的,这个还正在论证之中。当然它的难度就是泰国、美国以及日本在那儿捣乱。这 是整体的一个设想。
设想二:尼加拉瓜大运河。要想从大西洋到印度洋,必须要经过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是美国人开的,美国人把这儿一堵,中国的资源怎么过来?只好绕马六甲海峡,现在正在论证之中。现在大概有这么几条路可以过去。大家看,尼加拉瓜大运河,无论从它的长度和难度都比巴拿马运河要高,这是一个设想。这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
设想三:巴西和秘鲁给连起来。就是把这就把大西洋和太平洋给连起来了。现在的阻力在于它要经过亚马逊森林,这个可能会遭到森林环保组织的反对。另一条路,可能从沙漠过去,涉及到哥伦比亚,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3.产能严重过剩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确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仅以钢铁、电动汽车和电力为例,2002年中国钢铁产能为1.8亿吨,到2012年底已逾9亿吨。据说现在每顿钢铁的利润已不到5毛钱。这些年电动汽车一直未能真正普及,目前我国库存量逾2300万台。我国电力总装配量是10万千瓦时,但2013年总的用电量不会超过5.2万千瓦时,过剩接近100%。中国的船舶制造、电解铝产业情况都类似,产能严重过剩。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措施,除消化、整合、淘汰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向需要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产能对中国也许是包袱,是负担,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他们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而且潜在的市场很大。
每年中国要消耗6000多亿过剩的钢铁,中国的钢铁占了全世界的一半,国家监控的商品中,过剩的达620多种。
4.中国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高铁:目前,中国高铁里程1.6万公里,加强与多个国家合作。高铁的网络体系会把所有的省会城市连成一个网络体系,高铁的速度在实验时最高时速是480公里,运行速度是380公里,现在基本上保持在时速300公里左右。有人说,李克强是中国高技术制造的推销员,他只要去一个地方,就拿下一个单。现在拿下来的,就是非洲55亿,尼日利亚35亿,津巴布韦19亿,而且克山和莫斯科之间的高铁是200亿。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的技术拿到国内,然后升级、提高后卖到美国、德国,这个很了不得。德国是以高端制造业为豪的,德国居然要买中国的高铁。这就对中国高技术出去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沪深股市涨的最多的是谁?高铁。当然这两天在调整,神车前一段已经超过通用了,这两天就算跌回来也是第二名。英国也用中国的高铁了,英国还准备要用中国 的核电,美国波士顿也是用中国的高铁。所以中国除了神车之外,整个局面已经全部打开了。
核电:中国的核电装机已经占世界第一位了,而且已经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前一段为什么没有推呢?主要是由于日本那个核站事故爆发之后,全世界对用不用核电表示怀疑。现在这个事好像有所缓和,中国的核电只要推出去,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将由5颗变成30颗,全球覆盖。产值将达到4000亿,重点占有率将达到80%。同时北斗和欧洲、俄罗斯在进行合作,那也就是说全球的卫星定位中,美国GPS,中国的北斗,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三、‚一带一路‛战略进程
互联互通:以前是铁公鸡,现在是天(北斗卫星)电(电子商务)网(互联网)。以前‚联‛的都是‚铁公机‛,现在是‚天电网,陆海空‛。什么叫‚天‛?北斗全球导航。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非洲、欧洲钻隧道、修铁路了。以前是靠GPS,北斗比GPS还要强大,GPS是要靠网络的,中国的北斗不靠网络,很多国家没有网络,照样可以用北斗。‚电‛是电子商务。以后产业的竞争力不在于量化生产,而在于个性化打造,这样才能占领高端市场。‚网‛是互联网。中国有6.5亿网民,是美国人口的3倍以上。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有自己的搜索引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欧洲国家都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
还有‚陆海空‛。地球上71%的面积都是被海洋覆盖的,而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仅停留在海平面,海底世界基本上是零。海平面已经被西方人用得差不多了,中国在海底世界方面才有先发优势。谁赢得了海洋谁就真正赢得了世界。
1.政策沟通。以前的政策是由谁制定的?美国制定的,现在呢?我们不受美国的制约,我们这些沿线国家搞一个统一的政策。
2.设施联通。它的合作基础就是网络。前两天开了世界网络会议,而且现在股市上涨的最凶的就是网络股,都有关系。
3.贸易畅通。新疆现在成为前沿地带了。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可以直接走到国外。乌鲁木齐有非常大的竞争力。以乌鲁木齐为中心,1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乌鲁木齐则是特大城市。交通一旦建立起来,乌鲁木齐将不仅是物流、信息流的中心,还是医疗、求学、婚姻的中心。互联互通要做到什么程度?产品终端跟踪。将来任何产品都可以做到这样,它对经营、生产和消费的理念有极大的改善作用,促进信息之间的对称化。
4.资金融通
2015年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 定》签署仪式,亚投行正式成立。2014年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57个国家中有37个国家是在亚洲之内的,剩下20多个国家是亚洲地区以外的。说是区域银行,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银行。这样亚投行它已经覆盖了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这个力量就非常大了。
亚投行的总部设在北京,第一任行长是中国派出的金立群。金立群原来是国家开发银行的副行长,是我们国家金融领域着名的专家,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年岁也不大,50多岁,精通外语,精通银行种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注册资金是1000亿美元,手续到位是500亿美金。中国按照人均GDP、人口、GDP排位,中国占亚投行30%的份额。印度排在中国之后,印度占8%的份额,所以印度有可能派出亚投行的副行长。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注册资金也是1000亿美元,由五个国家共同发起、共同出资,出资是由五个成员国一家出100亿,手续到位500亿。那么银行的第一任行长是印度派出的行长,总部设在上海。
那么中国为什么搞亚投行?主要由五个原因,跟‚一带一路‛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一带一路‛得有钱,没钱什么都别谈;第二,就是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第三,满足亚洲地区基础建设投资的需求;第四,优化国际金融体系,也包括中国金融体系。亚投行成立的时候,《中国日报》邀请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的题目是优化国际金融体系,就是要使国际金融体系更能够反映全球经济的发展;第五,就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1947年,美国在二战之后搞了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一直统治了70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GDP现在已经超过了全球的10%以上。但是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不到5%。那就是说我出的钱,我却不能控制,这对中国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
英国加入亚投行目的:英国讲的很清楚,我加入亚洲行是为了我的国家利益,我不是美国,美国是为了制衡中国,而英国是为了跟中国做生意。英国进来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就坐不住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米诺骨牌的坍塌。到3月31号的时候,有57个国家加入,成为亚投行的成员国,整个态势说明亚投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亚洲的区域组织,而是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组织。
其他国家加入亚投行的目的,各自心怀鬼胎,到你这儿来不是学雷锋的,都是要得到好处的。东南亚主要是争夺基建投资,越南、菲律宾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印度的火车,一小时40公里,我们改革前就80公里了,我们现在400公里,是印度的10倍。我曾经去坐过印度的火车,上面没有厕所,所以中国高铁去了之后,印度肯定是非常欢迎的。印度这次受到热浪袭击,医院里 没空调,中国海尔在那有广大的市场。欧洲国家中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要争夺在亚洲地区的金融权,德国企业卖的最多的是德国汽车,奔驰、宝马、捷达不都是德国的嘛,也就是说它们要为德国产品打开这个市场,它是这个考虑。
澳大利亚,意大利,主要是中国资源的出口国,不跟中国搞好关系,他这个东西卖给谁呀?俄罗斯跟他也是一样,争夺资源的市场,同时要抢占亚洲的份额。中东国家的主权基金比中国还要多,那些土豪们有大量的钱,投到美国的国债跟中国一样吃亏了,然后这笔钱要找出路,他们的钱尽管是石油给弄来的,但是也不能让他贬值。投资亚投行不就是一个新的渠道吗?世界银行、亚开行的行长表态欢迎亚投行的成立,为什么?世行和亚开行的能力不够在基础建设投资上洒钱,而中国有这个能力。
被排除外在的是谁?美国,这事是美国专家提出来的,美国政府反对,美国政府反对他把责任推给国会,奥巴马说我想进入,但是国会不同意。日本是在犹豫到底进不进,德国进来之前默克尔曾经直接打秘密电话给安倍,说你赶紧加入亚投行,我要进了你赶紧进来。日本犹豫了半天,最后还要跟着美国跑。朝鲜想进,中国也不让进。马英九要以国家的身份进,那中国不同意,中国强调台湾可以以地区身份进可以,你要以国家的身份进不行。所以现在马英九就是说还要进,民进党的蔡英文就批他,说你丧失国家主权。大概世界上就是这么四个国家和地区在反对。
5.民心相通
四、‚一带一路‛战略挑战
(一)地缘政治风险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断言,欧亚大陆不能被一个力量所控制或者走向一体化,否则美国会成为孤岛。‚一带一路‛就是要把欧亚大陆连在一起,美国岂会淡定?南海比较麻烦,菲律宾对美国死心塌地,但中国更要防止越南倒向美国。这是中国的战略底线。
现在美国和日本拆台失败了,就开始搅局。在南海,在钓鱼岛,在中国的西沙,美国出军舰在惹你,中国绝对不能上钩,中国不动,他就没辙,你不让我建,我就在那儿建,你还敢怎么着。维持现状,按照中国目前的速度再干30年,钓鱼岛,台湾,南海,早晚是我们的。美国离它一万多公里呢。
这样他们就想用各种方式给亚投行施压,欧洲人很聪明,说亚投行还没成立你就说它不符合标准,那我不进到亚投行,我怎么监督他呀?美国没话讲了。
首先,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安全事务中制衡中国影响。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偏见仍深,其政、学界普遍认为,东亚地区局势不稳的根源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外政策的愈发强硬。美国2013 年涉华军力报告称:‚中国宣称其崛起是和平的,没有追求霸权和扩张领土的愿望。然而,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缺乏透明度,该地区对中国意图的担忧持续加深‛。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由此,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在中国周边地区排兵布阵,强化军事联盟。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不断对华挑衅,破坏了推动地区能源合作的政治环境。美国推动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间既有合作机制构成竞争,在经济事务中制衡中国。2013 年,美国促动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谈判,加大‚美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倡议‛(E3)的推动力度,扩大与东亚经济体的合作。在中亚方向,美国主导‚新丝绸之路‛计划,大力介入地区事务。此外,为了牵制中国,美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亚指责中国主导的合作项目存在环境、古迹保护隐忧,给项目实施制造障碍。
其次,中国与中亚各国深化能源合作易引发俄罗斯的疑虑,担心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受阻。俄罗斯将中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是进一步巩固独联体,致力于加强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优先任务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3 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申请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亚美尼亚正式加入关税同盟。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与中亚各国能源合作深化发展,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俄罗斯对此难免疑虑。例如,俄罗斯担心‚中吉乌铁路‛使用的标准轨与俄式轨不能衔接,导致中亚国家对俄离心。中国与中亚各国达成大宗能源贸易协定、拓展上下游合作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都使俄罗斯产生类似担忧。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俄罗斯互利共赢、助其充实欧亚经济联盟、避免恶性竞争,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挑战。
俄罗斯经济上无优势,军事上有优势。中亚曾是它的地盘,现在中国动了它的奶酪,所以有很多猜疑。但乌克兰危机使它与西方不睦,只好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中国也要从战略上进一步绑定中俄关系。
再次,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1997 年,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 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 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形成牵制。
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印度非常警惕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国要争取印度,防止它捣乱。又是瓜达尔港,又是孟中印缅,又是斯里兰卡——印度认为中国在其周边撒网,进行U形包围。所以,中国不要从战略安全上作过多解读,经济合作而已,不要扯太远。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不会倒向美国,也不会倒向俄罗斯,要大力争取。
中亚地区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亚国家之间缺乏一定的政治互信。中亚存在着大量方向不一的区域一体化机制,但是,几乎都一事无成。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一定要以较为稳定的政治关系为前提,并有决心让渡部分‚ 主权‛ 这需要决策者的政治自信和互信。中亚国家大体上都是威权主义国家政局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三股势力‛ 本质上是政治问题,但它与世纪年代以来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新独立的中亚国家走的是世俗化道路,而该地区的‚三股势力‛呈发展态势,依然是地区内最大的安全威胁’ 也是我们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所面对的重大障碍。目前,中国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关国家的关系总体向好,但主要还体现在高层政府层面,民间对华心态相当复杂。求共同发展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但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存有相当大的戒心,‚中国威胁论‛ 在中亚地区大有市场。
中亚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中亚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对中亚国家间的关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区内气候干燥,地貌形态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其中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4以上,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由于多年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而未实行有效的保护,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工业生产中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 了空气、土壤和水源。中亚地区也是化工、纺织、皮革等行业发达的地区,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以废气、污水的形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投资开发活动会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要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差异明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 基本上题属于发达经济区, 但发展空间小, 资源不足;而其辽阔狭长的中间地带是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 交通不够便利, 自然环境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 整个区域存在‚ 两边高, 中间低‛ 的现象,这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亚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首先,中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2012 年,除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人均GDP 分别达到1.2 万美元和6511美元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为1160、1717 美元,特别是塔吉克斯坦仅为872 美元。其次,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等非常丰富,但工业体系不健全,主要以能源以及矿产、棉花等初级资源为主,不具有较为独立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能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路轨距不统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轨轨距不统一是个老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中国和欧洲国家的铁路使用标准轨距, 即1435毫米,而前苏联国家的轨距为1512毫米,造成列车过境的时间和运营成本提髙,而对大运量和高速铁路的影响就更大。不同国家间技术标准的统一是很困难的, 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改变轨距不仅要重建铁路及其相关设施,而且涉及机车、车辆制造等多个领域,花费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前苏联国家铁路线很长改造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小国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进行全路网改造, 只是改造一条则会造成该线路与原有路网的隔离,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就意味着, 轨距问题将继续存在。
北极航道的开辟。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极通道由两条航道构成: 加拿大沿岸的‚ 西北航道‛ 和西伯利亚沿岸的‚ 东北航道‛。‚东北航道‛, 也称为‚ 北方航道‛, 它的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海域。东北航道西起西欧, 穿过西伯利亚沿岸的北冰洋海域, 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日、韩等国港口。由于天气关系, 东北航道只有夏季的几个月里可开放航行。与南方航道比, 这条路线航程大大缩短, 可以节省大笔开支和时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的融化,航行时间已延长至5个月。目前,从欧洲到亚洲传统航线有三条:一条是经苏伊士运河,19931公里,35天;一条是经巴拿马运河,26186公里,40天;一条是经非洲好望角,22356公里,46天;如果经北冰洋,则只有12456 公里,22天,减少近一半时间。此外,还可节省穿越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费用,减少航运中的能源消耗,船体大小和吃水深度不受限制,可航行各种大型货轮,且沿途无运河壅塞、恐怖袭击、海盗等安全隐患,尤其有利于大吨位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航运。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亚欧交通新干线的雏形已经显现。从长远来看,北极航道的开辟可能会削弱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优势。
领土争端问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创建搁置争议、合作建设的环境和气氛,以合作代替争斗。一则,要与争端当事国进行对话协商,增加合作的共识;二则,要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协商,在落实好南海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签署协议,推动落实。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年,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就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制定行动计划。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实是基于‚一带一路"基础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的一种坊间说法,官方并无此名目计划,‚马歇尔计划‛无论是计划本身还是词语都有一种霸权思维隐匿,会让外界误认中国别有用心。
所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因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被民间和市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承担贷款风险,企业输出过剩产能,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中国资本和产能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一方面是中国有过剩产能和过剩外汇资产;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成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战略。‛虽然‚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只是坊间的提法,但在国家层面,上海自贸区试验、‚一带一路‛、等策略均已经实质性启动,有智库认为,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丝路基金标志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二者都是崛起的力量试图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对外政策目标,当然也包括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资助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赋予北京成为亚洲最重要力量的影响力。
第二,非传统安全的风险。
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这个高铁建到巴基斯坦,塔利班来了,那怎么办?最后把铁路给扒了,把建筑工人给围起来,就是他挑动,同时这些东西我们也控制不了啊。发水灾了,下冰雹怎么办?所以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就是说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和建立亚投行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其中。同时沿途地区搞得挺好,政变了,这个事儿不就麻烦了吗? 举一个例子,斯里兰卡前总理跟中国关系非常好,我们在那儿建了一个斯里兰卡最大的电站,占整个斯里兰卡发电量的40%,发电厂成立的当天斯里兰卡的电价下降25%,最后印度和美国害怕了,因为那是印度和美国的地盘了,他们就发动政变。这个政变跟乌克兰是一样的,他们就收买这个选票把前总理给弄下去了,新总理上来了,说和中国签的单无效,中国一施压他说还可以谈一谈。现在这个事情在磋商之中,没有结果。
中印缅经济走廊要想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必须经过缅北地区,但是此地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依然看不到希望,如2009年8月8日果敢事件,2015年初的冲突。
第三,传统安全的风险
中泰高铁和英拉谈得好好的,后来说英拉受贿,最后这个事儿就黄了。泰国去找日本,当然这个事儿最后还没有定。我们搞中缅水电站,说你破坏环境,然后鼓动村民把路一占,那这个水电站怎么弄?这些就是传统的安全风险。
密送水电站停工:2009年开工,2011年9月被叫停,总投资36亿。原因:第一,按照协议将有90%的电输往中国,缅甸境内就缺电,被认为掠夺资源;第二,建成760万平方公里的水库;第三,核电站位于江上游,被认为污染环境。
第四,法律和道德的风险
这些国家涉及几十个宗教,而且各个国家的法律都不一样。咱们中远集团在希腊的老总,我和他聊过,他说不敢开除工人,招的工人要养他一直到死,那得背上多大的成本呀。如果把他开了,希腊工会不干,希腊为什么破产?他光说不干,整个国家吃福利,吃到最后国家破产了,把中远给套在那儿了。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所以这些问题如果发生了,中国企业和当地的法律产生冲突怎么办?在那个地方怎么打官司呢?这也是问题。
什么叫道德风险?比如,豆腐渣工程、侵犯当地宗教习俗、违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事件可能引起当地不满,中国的工程师就有可能被绑架或更糟。中国的很多企业短视,因为方便指挥,便只用自己的工人。但是,当地的就业没有解决——你就不能在只雇自己工人的同时,顺便建一所学校或者做点别的公益事业,以弥补一下自己的名声?企业要扎根当地,赢得大蛋糕,就要先赢得民心,考虑长远,为社会公益服务,带动当地就业。
五、‚一带一路‛战略应对
从外部来说,外交先行,构建合作机制。
从内部来说,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济与非经济目标并重、对外开放、促改革的新机遇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项目合作。《史记》告诉你何时建成‚一带一路‛
什么时候建成‚一带一路‛?《史记》说‚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用兵者利‛,所以我们失败了。什么时候五星出东方呢?2040年9月9日。这是天象学,不是迷信。中国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人类文明的大规律,必须要建成‚一带一路‛。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蜀锦上记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以,大家要为‚一带一路‛努力,迎接2040年的到来!
第三篇:“千年之约,一带一路”讲稿
“千年之约,一带一路”党课讲稿
机电15-1班 李振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机电15-1班的李振,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讲解我的党课内容:“千年之约,一带一路”。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若干年后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战略,接下来我会从“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过程、“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布局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意义四个方面来解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先来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经过中亚直至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合作。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中国与东南亚、到印度洋以至地中海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是指中国与亚太以至东北非及欧洲广大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的广泛概念。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过程: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了APEC(亚太经合组织)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这表明,借助APEC(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的东风,“一带一路”的具体规划蓝图及其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从提出到成熟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与我国的国内背景是分不开的。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
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次党课最核心的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布局。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建理念: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继续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共建理念。
接下来,我们将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重点,也就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就要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交通方面,优先打通“断头路”,畅通瓶颈路段;能源方面,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通信方面,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资金融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进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和 弘扬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学术往来,在交融往来中实现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共同浇灌人类文明参天大树。
第三,我们了解一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同目标: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机制:
《愿景与行动》指出: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
《愿景与行动》指出: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最后,我们通过一幅图片看一下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开放合作区作用,加强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
最后,我们将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意义,在这之前,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而“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步面向东盟,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所以说: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我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之路,是我国与其他大国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建设“一带一路”,是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一带一路”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创造战略机遇的中国智慧。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
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
习总书记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篇:一带一路讲稿[范文模版]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带一路”一度是网上甚至是两会的热点,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投资发展中国家、利用我国先进的制造技术为他们搞好基础建设并换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来实现互惠互利。形象一点说就是你要创办一个公司,你虽然有一些资源,但是没有money,然后我借给你钱,并向你提供一些我的产品,最后就是你的公司建起来了,而我的产品也有了好的销售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就相当于扮演了一个投资人和技术支持的角色。前世今生
这是“一带一路”的简约简历。“一带一路”源于古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这是它的基本路线,“一带”(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主要加强中国西北、西南与外地的联系,“一路”主要加强的是东南沿海与外地海上的联系(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呢?首先,在国内,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产能过剩,迫切需要输出,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钢铁(2012年底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多到了什么程度呢?上党课时杨书记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斤钢铁比一斤白菜还要便宜。
2、资本过剩(表现)
3、技术过关,我们在高铁、大型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需要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国际上:1随着我国政治地位的提升,邻国与我国交好的愿望提;
2、我们的老贸易伙伴欧美日经济发展缓慢,对我们经济的拉动不大;
3、我们的对手老美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政策”即重返亚太其实针对的是我们中国,个人认为像制造“钓鱼岛”事件、南海领土争端等,就是为了拖慢中国的发展,我们要冲破它的包围圈。
一带一路沿线在人口、经济规模、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量以及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理想目标
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其一是要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打个比方,我在尽力帮助你发展,你还好意思背叛我吗);其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三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主要要实现“五通” 实现五通优先得从设施联通开始,而与我们专业最有联系的便有道路、管道和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最熟悉、最深有体会的就是高铁了,高铁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安全舒适,倍受青睐,而且我国高铁里程已占据世界总里程的一半以上,相对而言国外高铁里程比较短,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一些较发达地区可见外,高铁基本上为零发展潜力;而且相对于拥有高铁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高铁建设时间短、成本低、技术先进,铁路建成后可以保证20年内不落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一带一路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各国商议修建中亚高铁、欧亚高铁、泛亚高铁,以后我们不仅可以在国内从事高铁建设工作,还可以到国外去修建高铁。我们大中南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铁路建设这方面是出于全国领先的地位的,在就业方面,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这张是中吉乌铁路的规划方案。除了铁路修建,还有公路、管道、及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所以无论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同学都会有很大的机会。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未来,各国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随着跨境高铁的建设,我们出国旅游也更加便捷;出国学习交流将更加容易,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机遇和岗位将迎接我们的挑战。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这后面还有一串省略号表示的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有的做法,没有统一标准,留给大家思考。
前面提了那么多“一带一路”的好处,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它有没有一些不利因素呢?
Railway Engineering 铁道工程 道路工程
Road Engineering 桥梁工程
Bridge Engineering 隧道工程
Tunnel Engineering
房屋建筑学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07年)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High 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年)
总结起来就是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促进沿线国家和平发展
第五篇:“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XX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时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国家主席习近平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XX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三、丝路新图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都有利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四、一带一路会影响我们什么?--几个热频词
命运共同体:亚洲梦
“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XX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鸣。一切发展都应是包容的发展,不应落下任何一个群体,“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认同和积极作为,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强烈共识,成为共同的“亚洲梦”。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是“领头雁”,中国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迹留在了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到“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不少于10次。其中,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承载中国梦、和平发展和大国责任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更关系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带一路”:从构想走进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精彩论述获得国际舆论高度热议,“丝路热”由此掀起高潮。“一带一路”是实现“命运共同体”梦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57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在此之前,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有了早期收获,从构想走进了现实。
经济新常态:中国自信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习主席的表态却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崛起大势不可阻挡,这就是中国的自信。
五、“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改变?
一是有利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受污染治理、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我国的部分产能过剩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见,初始阶段具有较多“构想”色彩还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要在关注外部空间和机遇的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以内部调整和改革来强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标本并治,灵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业、地域或市场重点,确保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保证国家健康、长远、稳定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四海同心逐新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