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课程改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新课程之路。记得大学老师第一次教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时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我们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我们所经营的教育再不改革,我们将延误下一代,将被时代所抛弃。可喜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终于在我们翘首期盼下走进了校园。新课程改革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渴望的课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性评价”……等等这些新的理念让我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然而当我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走向教学岗位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时,却突然不知所措了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既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目标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兼顾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绩时我总是顾此失彼。回首自己的新课改之路,有艰辛有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
记得有次我精心的准备一节精品课时,想把我所学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篇课文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我设计了采访各国外交代表人物的话剧活动,并安排学生排练,可是上课时虽然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却偏离了原本的教学方向,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随着对课改的进一步理解,我反思意识到尽管我安排了话剧表演,但都是我事先安排好的,那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什么区别呢?后来再一次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真正的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展示让我惊讶连连他们绽放了出乎意料的光芒。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和不断学习中,我觉得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寻找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寻找最适合这一课使用的教学方式。
课改教人深思,实践催人奋进,让我们继续乘着课改的东风,在教学路上继续前行。
第二篇:教师新课程改革演讲稿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
3.根据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国家制定的是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_______,到课程工作者所要确定的是_______。
5.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6.___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
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
9.课业及进程是指_______。10._______最早将课程编制引入课程评价。11._______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模式。
12.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_______,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____。
14._______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被成为“过程评价”,_______被称为“结果评价”。
15.2001年6月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_______,偏重知识的是_______。
18.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_______。
19.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_______。
20.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终要体现科学教育与_______相结合。
21.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赫尔巴特、斯宾塞。
22.新课改下,小学阶段以_______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_______课程。
二、简答题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临沂山香咨询电话:***1QQ客服:126483546
3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7.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8.简述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9.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2.布鲁纳 3.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4.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5.教育目的 6.课程实施 7.教材/教科书 8.课程计划 9.课程
10.泰勒 11.发展性评价 12.多元智力理论 1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4.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6.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17.形式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 1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19.课程标准 20.人文教育 21.夸美纽斯 22.综合 分科与综合二、简答题
2.(1)社会发展水平
(2)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2)强调加强基础
(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活实际的联系。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4.(1)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3)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4)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
5.(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6.P27
7.(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8.P
539.(1)体现课程结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原则。
(2)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原则。
(3)体现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
新课程改革知识要点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我校的高效课堂是“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自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经过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县教育教研室、学校老者研室三级培训后,我已经初步掌握要领,并在课堂中贯彻执行。虽然收获颇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学的环节内容变化大,形式更多样
以前的新课,学生基本上就是读书,勾画,做题填空等简单形式的预学,更利于学生展开独学、对学和群学。今天的课是单元复习课,内容难度比较大,既要整体梳理一遍教材,又要梳理单元检测题试卷等,更为艰难的是,这种复习课本来上的就不是很多,为此同学们表现出了许多的不适,在合作上大家没有了往日的默契。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因为刚上完了必修课,今天就接着复习,同学们在梳理教材时有了难度,在小组内部分工上,比过去的协调也增加了难度。
二、展示环节有所变化
首先,展示什么内容,比过去有所变化。过去是展示自己小组最拿手的成果,是首先要展示自己小组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接着是小组互相解决问题,展示成果。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有些不太适应,所以,该哪个小组出场展示呢,学生们就出现了混乱。当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纠正。我怕纠正太多,学生更无所适从,希望他们在课后的反思中能够理清思路,留待以后的课上改进。
其次,怎么进行展示,比过去有所变化。为了增强学生对疑惑问题的记忆深刻和关注,今天要求大家把问题板书呈现在黑板上,过去是以说代替写。今天在写上,大家有些不适应,而且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够好。多数学生没有写过这么大量的粉笔字,甚至为了板书美观,好几个同学都擦了又写,写了又擦。怎么样写好,怎么样板书,今后这些内容我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训,这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单元复习课,更应该落实到善于归纳,善于理清思路和结构来学,落实到笔记是一个关键,这也是本节课要求学生板书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衷。
再次,展示过程中学生灵活性不够。今天的课堂,学生灵活反应不够好,没有及时对相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寻找其共性,这些是新授课中少有的。我想,这和老师的调动及氛围的营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今后要加以改进。
三、评价环节有变化
经过三级培训的学习,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我们将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变为复合的评价方式,即采用参与度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所以,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参与 只停留在口头表扬的层面,从来不给予加分。今天,要考虑参与度加分,我自己首先就感觉有些不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情感氛围等营造的不够。
在这些变化中,我们也许有很多的不适应,我想慢慢会好的。
当然,今天的课也有一些是没有变化的,但教学中,却无形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展示环节的走样。本学期,我们都是按照学校制定的“五步三查”教学环节进行的,即展示小组成果――接受大家质疑――修改完善并归纳小结――欣赏评价的环节进行,今天第二个小组的展示就出现一些混乱,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当时的教学处理有些急躁和粗糙,还没有和学生交流,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展示成果不适应。也许更习惯的是小组全体上台,这样大家心里没有那么慌张,相互有提醒,能够更好地进行展示。第二,反馈环节 的处理不果断。今天的复习课,实际上是可以不超过规定时间的。一方面是展示环节的调控不太恰当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过程,了解复习的把握程度,可以灵活处理最后还是否需要反馈与评价。第三,师生的沟通不顺畅。过去的课堂总是春风笑语的,今天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五步三查,抓紧时间,及时了解学情,学生心里想的是怎么在小组中参与展示。我感觉师生的精神面貌没有激发出来,相互之间的和谐、互动缺乏温度,所以整个课堂的激情不够,感情不够,也影响了学生的发挥。我个人的体会是,尽管老师要少说,可老师仍然是整个课堂的情感氛围营造的主要源动力。
在这节复习课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需要以后加以改进,也需要理加多的学习。同时,我也有所收获,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信学生,是解放教学的基本前提。本学期,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制上就不断地渗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如标注A、B、C三级训练题。今天的复习课导学案编制,为了避免老师的交代不清楚,学生了解不明确,考虑到复习的内容多。所以,重点解决了学生的行为要求。我觉得今天的导学案更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课前,课中,老师基本上没有花时间来啰嗦“现在你们干什么,怎么干”,相信学生的结果是,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够按照要求去学习。
2、从形式上来讲,五步三查的环节基本完成。在学校课堂改革的固模阶段,我觉得自己是严格按照五步三查的要求,亦步亦趋,努力探索怎么样落实教学预学、展示、反馈三环节及五步的。上完课后,自己总的感觉是,五步走完了?探究课上了?形式的问题似乎容易解决,内在的问题只好慢慢摸索前进。
3、3、控制冲动,凡是传统课堂的不当做法先放一放。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对有些问题的传统做法,自己是想方设法地控制自己停止不说。比如按照过去的思路,复习课一般是把知识结构梳理梳理,把重难点、易错点、常考点以及各种题型归纳归纳,很多时候讲得学生一愣一愣的,讲得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问题是,老师讲完了,学生真的掌握了吗?而且,一节课不够老师讲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提填空题的问题,就真的没有问题了?按照学生的问题学生找,学生的答案学生发现的原理,像今天的课堂,我该什么时候插入其中了解学生对填空题把握的真实情况,甚至怎么样“引导”、“点拨”?我当时真的还没有考虑好,也没有寻找到适当的时机,也就控制了冲动,没有采
取贸然行动。
总之,我认为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对以上问题加以认真解决,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更加认真思考的。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改革演讲稿
实施新课程改革演讲稿
摘要:老师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毫不夸张的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才能逐步彻底地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教育的老师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毫不夸张的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才能逐步彻底地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近年来,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努力践行着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课内外丰厚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悟和积累,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仅从上周我们听得几节观摩课上就可见这一点。在课堂上,老师把学生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是那几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能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按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
你听听下面是我从上周的听课记录上摘下的几句老师用语。
1、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2、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3、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4、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5、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6、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老师们的语言就是对课改最好的诠释。我们用赏识和爱构建着和谐课堂,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的执着还给孩子一个美好而快乐的童年。
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共同努力,坚持不断地实践、探索、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改革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真可谓是“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还只能捏着那张“旧船票”再登“新客船”,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师必须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就是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充分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些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有关内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说白了,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学生是主动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说道宽容,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感悟:在别人看来,有可能觉得老禅师的做法不可思议,但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能明白老禅师的良苦用心。我们也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弟子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弟子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师傅这平静却又充满关爱的话语教育了。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轻轻的一句话,看起来很容易说出,但具体落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许就不容易了。不容易就在于我们常常认为宽容是一种软弱,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对他人的纵容。因此,对别人的过失,我们似乎已习惯了一种处理方式——责备。就拿我们对后进生的态度来说吧!看到他们作业拖拉,火冒三丈;听到他们违纪惹事,心烦头大;每每这时,我们总习惯将他们一把抓来,要么严厉训斥,要么苦口婆心对其教育一番。但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想
要的。老禅师宽容大度的教育机智令人叫绝,老禅师身体力行而巧妙设置台阶以唤醒徒弟的做法更令人折服。宽恕也是一种教育。
学生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学生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让其张扬个性,展示生机。面对学生,教师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的线路,而是以学定教,合作探究;面对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潜心研读名师大家的优秀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虚心向同事、书本、网络学习,积累、占有大量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并针对教学实际,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处理。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才能灵活处理教材,不断进发创新的火花,才能对“教材”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语文课的特有任务是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听、说能力。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学生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学生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去克服;给学生一个机遇,让学生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冲突,让学生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学生去竞争。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地说,心领神会地写,津津乐道地画,手舞足蹈地演。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
却成了“听众”、“哑巴”。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教育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以他独有的方式方法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趣、教法、引导、扶持和点拨等,“到位”而不“越位”,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差异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类指导,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欢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紧紧围绕教材,立足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四十分钟应该是师生积极思维的四十分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四十分钟,当然也应该是学生获得丰收的四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开发并利用好教材资源,才能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化学生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新课程构建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很多教材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形成了教材的“空白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点”,适当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感悟能力。例如《这里危险让我来》一课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年轻护士长叶欣身先士卒的高贵品质,但课文对当时非典时期严峻的形势并没有做详尽的描述,而这恰恰又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铺垫。针对这一“空白点”,我们的老师及时给学生补充当时的资料,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非典时期的恐怖,以及叶欣的高度责任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紧密围绕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如: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续写、改编课文,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评,猜谜语比赛(题目由学生提供)、专题读书活动、我最喜爱的一首诗(一句名言)交流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开发资源、共享资源、提升素养打造了宽广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为营造丰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我们在教室可以设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语文学习专版:有汇集学生优秀习作集萃的“小荷才露”,介绍语文学习经验的“学法点津”,采撷最新国内外时政要闻的“时事点播台”,展示学生手工、书画优秀作品的“才艺展示台”,还有“图书角”、“ “黑板报”„„这些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师将开发班级语文课程资源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吸纳、加工、共享各种信息资源,有力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感悟文本、拓展文本、丰富文本的共生乐园。这样的课堂,学生性情得到舒展,个性得到张扬,素养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展示生命灵性,实现诗意人生的美好家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只要我们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做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让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力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就一定能开辟一片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当然了,改革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也许会遭受失败和挫折。有句话说得好:“失败是你摔落时反弹的高度。没有失败的开始,就没有成功的未来。”
面对困难与压力,我们只能选择开拓进取,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应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才能紧紧跟上教育改革的潮流。我们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做好今天的事,为明天积累资本和力量。世界上从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是把理想变成现实的人!
老师们,面对昨天,我无权妄加评论;审视今天,我充满着期待和憧憬。我看到,我相信;我听到,我更相信;我们的老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不是钻研教材就是探讨教法。不是给学生谈心,就是给批改作业,一摞摞作业,一张张笑脸,诠释着老师们工作的艰辛。病了,舍不得请假,唯恐耽误了新课的进度。累了,舍不得休息,唯恐还有漏缺的知识点。话又说回来。任何一项教学改革,落实的主渠道都在课堂,执行的人都是教师。我们在付出的同时更应该自豪,我们是改革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重任。我们的职业是神圣的。老师们,只要我们总结昨天,把握今天,放眼未来,一定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创造成功,一定会在成功中创造更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