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试讲讲稿

时间:2019-05-14 20: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试讲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试讲讲稿》。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试讲讲稿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形式与政策第九专题 欧洲安全面临内外交困。本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难民危机迟迟无法解决 2.欧洲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 3.欧洲一体化陷入困境 4.乌克兰危机释放积极信号。(板书)

讲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要怎样去了解和分析一个历史事件? 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大家一个方法,叫做五维分析法。从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五个方面着手分析一个问题(板书)。

在今天的课程里,我将带领大家从这五个方面去学习今天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内容学习。

说到难民,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对就是战争、内乱。而欧洲的难民潮正是由于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地区战乱不断所造成的。2015年上半年,这一地区战乱不断,加上“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活动猖獗,使得大批难民涌入欧洲,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5年进入欧洲的难民总数是2014年的近五倍,其中仅仅在德国登记的难民就超过了100万。

所以,造成欧洲难民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叙利亚、利比亚等地区的持续战乱,由于战乱,居民流离失所,只能逃到他们心中向往的欧洲。那么这么巨量的难民涌入会给欧洲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

首先就是欧盟各国面对难民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首先德国表示会无条件接纳难民;而法国只承诺3万难民配额。英国则批评德国无休止接纳难民解决不了问题。各国的分歧让德国一直处于孤立之中。

其次呢就是难民危机对欧洲难民政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做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面对难民危机时一直是比较乐观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认为大量的难民进入德国能补充劳动力,提振德国经济。甚至在2015年9月宣布放开边界接纳难民,导致慕尼黑火车站一个周末就涌入上万难民,火车站陷入瘫痪,引起全国人民极度的不满,最终迫于压力,默克尔承诺2016年减少难民数量。再次,难民融入的问题。这么多外国人进入本国,不吃不喝肯定不行,他要工作,要生活,要养家糊口吧,那么让他们如何融入欧洲社会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只有制定有效的难民融入政策,才能把难民危机转变成人口红利。

以上三点呢就是难民危机给欧盟所造成的影响,那么既然难民危机危害这么大,要怎么解决呢?我们来看:

首先,欧洲各国应该反思自身的外交政策。我们开始讲了造成难民危机的最直接原因,那就是战乱,而造成叙利亚、利比亚等地区战乱的正是西方国家对该地区局势的横加干预。因此啊,欧洲国家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不再干涉,防止战争,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难民的产生。

其次,欧洲应该变堵为疏(板书),欧盟成员国齐心协力安置难民,应从人道主义出发去应对难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恢复边境复查,制定难民配额,把难民拒之门外。

再次,欧盟各国应该统一立场,共同合作,统一难民政策,设立统一的难民接待中心,而不是为了本国利益互不相让。毕竟,接受难民不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整个欧洲的事情。

最后,美国需要尽力补救。美国作为叙利亚问题的罪魁祸首,却只接受了叙利亚难民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实在令人发指。以上四点就是应对欧洲难民危机的主要对策。

那么欧洲难民危机对我们国家有没有什么影响呢?当然有

首先,就是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产生了影响。目前难民涌入欧洲的路径主要是从马其顿经过塞尔维亚最后到达匈牙利进入欧洲,而这条线路也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扩展。是两者的结合部。难民潮的涌入严重影响了我国在该地区的基础建设。

其次,欧洲难民危机也引发了中国应对难民问题的思考。与中国相邻的东北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也不太平,一旦动荡发生难民潮也会对中国的边境管理、难民安置等形成巨大考验,因此中国也应该设计应对方案。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讲稿

姓名:钱康

学号:1220140201 学院:物理学院

班级:物本三班

《形势与政策》讲稿

“16年英语退出高考 将以会考形式判分”

大家好,我叫钱康,来自物本三班,今天很开心和大家一起探讨“16年英语退出高考 将以会考形式判分”。将从以下方面谈谈英语改革带来的影响。1,对2016年高考生是否有影响? 对2016年的考生是有影响,难度在降低,因为考试的方向还有方式,其实我们学英语就这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方向,第二个就是方式,考生方式的变化还有方法的变化,直接决定我们学英语的方向和方式的变化。对2015届的考生也有影响,因为2015届的考生英语是150分,如果发挥不好2016年高考的优势消失,所以对2015届英语成绩特别好的考生压力会很大。

2,会减少考生英语学习的压力吗? 对学生的压力没减少,就是高考他是总分体系,只要是英语算入总分,还是在基础上说我这个总分考多少,不是说英语考多少,高考总分一分的话会涉及到上千个人。会减少考生的精神上的压力,时间上的压力不一定减少,不会减少学生而对英语学习的压力。不会减少压力,但是会增加机会,因为压力这个本质还是教育资源稀缺带来的,并不是因为考试。学生的压力可能没有减少,家长压力可能会增加,对家长来说会有一些新的挑战,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要在给孩子做准备的同时对政策有一些关注,给孩子正确的指导意见。3,会降低中学英语老师重要性吗? 还无法评估,如果未来培训机构作用在加强,他的位置就相对是在一种降低状态,如果中学的老师现在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去往应用层面去转,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不是降低,是平移,第一个平移是年级的平移,以后高

一、高

二、高三的分数等距了,不至于集中在一个点上。第二个平移,给老师提供了一次真正做英语老师的机会,从考试上英语平移,有更多的机会去教学生英语。4,“英语热”会降温吗? 如果外语没有退出高考的话,“英语热”不太会降温。英语热不会降温,因为有一个前提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新的发展机会的人并不全部为了高考,重点在应用上,无论是做学术还是职业发展都需要,这样对他来说其实并不会降低,但是这个温度也会平缓的释放,不会到三年级一下释放,渐渐恒温了。5,对英语培训机构有何影响? 有正面的影响,估计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去参加一年的很多的辅导或者考试。对培训行业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如何能够去更好的进一步的,培训机构对于公立教育的英语教学的补充,处在一种次重要的位置点上,并不是说能够有很强的主导性。机会挑战并存,机会由于他下放了所以高

一、高二,甚至初

二、中考[微博]这个年级,其实很多英语都释放了,这是个机会。但是同时家长会有许多新的需求,比如说英语考试英语方面的需求,新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和考试双轨进行的研发,其实对培训机构来说肯定是挑战,在下放的时候,包括老师的培养都会有些转型。

谢谢大家,有什么不妥之处,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第三篇:2013形势与政策讲稿

解读“中国梦”

一、中国梦是什么?

自总书记去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以来,尤其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习近平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中国梦”成为海内外热议的重点话题。习近平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承载着13亿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站在国际视野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总体国力有了显著提升,目前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从国内发展来看,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民生取得重大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渐行渐近。这些都为实现中国梦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梦的实现征程中,我们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是:第一,到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昌明、文化更加繁荣、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建成一个美丽的中国;到2049年,在建国100年的时候,要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不仅经济总量提升,还将要让人均经济总量也处在世界前列。

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

中国梦的实现,不同于以往的大国崛起,而是基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优良传统、美好愿望和坚定意志,是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为基本路径和基本方式,中国的发展不是建立在掠夺和侵犯他国利益的基础上,而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被很多人热衷、谈论、并津津乐道地追求,是中国梦吗?

能让人们在想到它的瞬间就感受到兴奋,激动和力量的梦想,是中国梦吗?

能让人终身追求,付出所有的智慧、汗水和生命能量去实现的梦想,是中国梦吗? 能让人放弃个人利益,甚至倾其所有,让后代变得更好,让他人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梦想,是中国梦吗?

所有这一切,是心愿,是目标,是个人理想,是希望„„ 它们都有中国梦的特质,但不是中国梦的全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美国梦”的由来和演变

300多年前,当一部分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木帆船横穿大西洋来到美洲寻找新大陆时,他们是想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并在此建立新的国家。随着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统治者的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梦”便开始悄然萌芽——美国要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早期的“美国梦”只是属于欧洲移民,而不属于被他们杀戮的印第安人。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宣言》,为“美国梦”的形成构建了精神和物质支撑。从欧洲来的移民中,涌现出了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等不少出身贫寒、依靠个人奋斗成功的传奇人物,也使得“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

1931年,亚当斯完成了著作《美国的史诗》,其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第一次明确提出“美国梦”。当时美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萧条的关键时刻,亚当斯提出的“美国梦”感染、激励了很多人。

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个总统罗斯福和里根也都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罗斯福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带领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出身贫寒的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并以69岁高龄当选,被认为是“美国梦”的完美体现。当然,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1963年的那次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也激起不少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认同和向往。

而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了当今时代“美国梦”的新偶像。

奥巴马在2006年出版了《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一书,讲述了自己奋斗故事。2012年9月,其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表演说称赞丈夫实现了“美国梦”,并将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从林肯、里根再到奥巴马,这些美国总统都在通过“美国梦”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价值观。

“对美国人来说,美国梦意味着,只要你努力工作,可以成就一切。”目前,不少美国人仍然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国家想象成鼓励社会等级纵向流动的化身与代言人。

美国梦不仅传达了“自由、民主、平等”的制度理想,更表达了“只要奋斗就能成功”的个人梦想。她让人们相信,美国是实现梦想的沃土,只要你肯努力,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的种族和出身,你都有机会改变命运、获得成功。这一梦想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并让他们引以为豪,而且吸引了众多其他国度上的人们,来到这块土地上追逐自己的梦想。

“美国梦”开始怀旧,“中国梦”立足当下。“美国梦”之所以能够影响几代美国人并让他们引以为豪,恰恰在于她让人们相信,只要你肯努力,无论你的出身多么贫寒和低贱,你都有机会摆脱命运取得成功。但是,对如今的许多美国人来说,“美国梦”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梦”成为富人梦,“中国梦”人人有机会实现。在中国公众心目中,无论是知识分子、有钱人、政府官员、还是自我创业的普通老百姓,都有机会实现梦想。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每个人都可凭借自己的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开辟自己的天地。

“美国梦”的概念可如此表述:一个人无论什么背景,只要来到新大陆,通过努力工作创业,就可以得到梦想的一切。“中国梦”则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继承了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传统,坚信“国家的强大能成为人民福祉的保障,让每一个人都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应得的成果”。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

“中国梦”和“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大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他们也有诸多差异。

一是具体内涵不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强调个人奋斗和成功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

二是文化背景不同。美国的发展道路是在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背景下确立起来的,是上千年西方文化滋养的产物。“美国梦”体现的是移民文化,是一个移民国家每个人都有的淘金梦想。尤其是随着新自由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思潮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流行,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享受似乎成了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和“美国梦”的最高目标。因此,每年仍有超过百万的人通过移民等方式成为美国公民。而“中国梦”则是在中华文化滋润下萌生,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也使得中国人民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都能够始终以伟大的民族智慧为底蕴,始终张扬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性格。

三是根本价值不同。“美国梦”强调个人价值,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集中体现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中国梦”则强调集体主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看出,“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在价值层面上极大提升了“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是实现途径不同。“美国梦”的实现途径是通过所谓的全球化来实现,其本质是对外扩张、掠夺和侵略。从1898年发动了美西战争进行北美大陆以外的第一次扩张并借此夺取了菲律宾等,到21世纪为了转移经济衰退的巨大压力而公然入侵伊拉克、南联盟、利比亚等,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扩张、掠夺甚至侵略的不光彩历史。而“中国梦”实现靠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努力。

五是实现目标不同。除了一些人的个人成功和那些虚幻的激励成分以外,如今“美国梦”的实现目标就是追求美国独霸世界。而“中国梦”的实现目标则是人民幸福、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六是前景不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变成尖锐的社会矛盾,例如,99%的人控诉和抗议1%的人贪婪和腐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50个州近66万民众集体签署请愿书“闹独立”,等等。这些问题让“美国梦”失色、失落,变得虚无缥缈。再看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一直保持了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增长率,现在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说,“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美好、光明的前景。

七是产生影响不同。美国意识形态以个人利益、个人自由为中心,“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惜损害甚至牺牲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甚至世界的整体利益。“中国梦”追求的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这个伟大梦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借鉴“美国梦”来实现“中国梦”

梦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和重大意义。虽然“美国梦”和“中国梦”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梦”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其一,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中国梦”涵盖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中国梦”替代每个人的个人梦想。要借鉴“美国梦”中对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尊重,我们需要用“中国梦”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从而汇集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其二,积极寻求“中国梦”与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结合点。奥巴马强调,“美国梦”要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也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借鉴的。

其三,实现“中国梦”要客观公正评价我们的历史和伟人。“美国梦”强调对美国历史的自豪感和国家的忠诚,强调并不断教育人们要尊重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里根等美国历史上的伟人,这是实现“美国梦”的根基。但在当今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又开始沉渣泛起甚至兴风作浪,有的人在所谓“反思历史”的名义下,怀疑甚至否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我们要看清楚,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蓄意歪曲历史就是为了制造思想混乱,他们否定历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否定现实。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

其四,要多塑造一些能凸显“中国梦”的时代符号。要大力宣扬像罗阳、杨善洲、袁隆平、郭明义等那样的新时期优秀典范,各行业以及体现新时期时代特点的优秀人物,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自信和民族自信,使更多的人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梦”的背后,体现的是美国的发展模式。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要看到,“中国梦”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样才能早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早日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魂。

中国梦,正是对我们共同坚守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信念的呼应,国家的强劲发展态势是它的现实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激动人心、振奋人心。

二、中国梦是谁的梦?

中国梦首先表现为国家梦、民族梦。但是,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富强的目的是要让个人、每一个个体更有尊严、更幸福、有更平等实现梦想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中国梦的含义。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中国梦是一个由国到家的过程。

民族复兴也就是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更幸福,自由更有保障,生命更有尊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是为了什么呢?习总书记在当选国家主席之后,进一步阐释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梦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连接了大家与小家、国家与个人。人们为中国梦而激动的时候,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中国梦来自中国心,是国家富强的梦,哪个中国人不希望祖国早日强大起来,不希望在祖国枝叶繁茂的大树下避风躲雨?中国梦缘于民族情,是民族振兴的梦,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哪个不盼望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自立、扬眉吐气?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真美丽、真精彩、真温馨。

其实,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告诉我们:国家好,民族好,自己才会好。1932年,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中国选手的身影,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冒着被日本关东军一路追杀的危险逃到北京,在张学良将军8000大洋资助下代表中国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76年后,北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选手创造了51金、21银、28铜、奖牌总数100枚的优异成绩,首次位居金牌榜第1位,数十位金牌选手让国旗一次次因自己而升起、国歌一次次为自己而奏响。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全民支持和参与的北京奥运会,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跨越!在奥运选手身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得到了多么深刻的诠释!

今天的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在城市里打拼,为的是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远渡重洋在别国投资兴业,为的是圆自己的“跨国梦”、“世界梦”。大批创业致富的企业家在演讲中说:“我赶上了好时候”;许多功成名就的明星人物在获奖时说:“感谢这个时代”。汶川大地震的受灾群众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仅仅3年时间,灾区废墟上就建起足以跨越20年的美丽新家园;千百万海外华侨华人因祖国的强大而挺起腰板,当祖国同胞遭受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又有谁能想到,普通家庭的“汽车梦”转瞬间就演变为交通拥堵的大难题,青年学子的“大学梦”带来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是的,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带来的问题少。但是,中国的发展进步带给每个中国人的,毕竟是新的希望、新的梦想。正如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所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只要13亿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

三、中国梦靠什么梦想成真?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既是中国梦实现征程中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到了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如何保障民生不断改善、如何有效惩治腐败、如何促进社会公正„„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迎头而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梦就有望早日实现,反之,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对过去170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深刻总结,对于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追梦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吹响“攻坚克难”新的改革号角。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中国道路是历经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不断的艰辛探索,寻找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走中国道路,核心就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既不能走因循守旧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以往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备科学决策力、强大凝聚力、非凡整合力、卓越驾驭力的领导核心,来发挥政治统率作用。

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扬帆领航。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我们走出一条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我们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哪个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更成功;相反,我们在当今世界看到了很多可以从反面或者侧面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的事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没有任何理由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历经苦难辉煌,中华民族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历经磨难,百折不挠,从苦难中走向辉煌,是依靠爱国主义把无数中华儿女凝聚起来,让中华文明五千年绵绵不绝。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我们同时必须要依靠改革,依靠创新。没有改革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开辟新路。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重大利益关系调整,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改革是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人民受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和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回应社会的关切,真正实践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改革观。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必然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再度释放改革创新的制度的红利。改革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一届政府必须正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实干闯难关的决心和魄力,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鲜明时代精神。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主体。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汇聚到实践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来。中国梦简单而又宏大,它存在于我们的脚下,存在于我们的心间。中国梦应该是一种信念,并坚信所有人为之共同奋斗就能实现的信仰。每个人的小梦汇聚起来,就成为了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每个人在自身的努力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终也就实现了中国梦。中国力量就是饱含着中国精神、行走在中国道路上的磅礴生力军。凝聚中国力量,必须要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为每个个体提供实现梦想的土壤,使机会不受出身差异和财富多寡的影响,保证人人都有做梦的自由,人人都有圆梦的机会。作为个体,要守法尽责,忠于职守,敢于担当,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拥有广阔空间,才能使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当人民群众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时,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势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团结。人民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任务,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56个民族、13亿人民大团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人民的支持永远是党的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让中国梦汇聚起中国社会磅礴的正能量,戮力同心,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讲稿-2016年(上)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 Policy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安徽建筑大学思政部

2016年4月

国内部分

在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两会基本情况 1.两会的由来 2.两会的组成

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报告的基本结构及内容逻辑 第一部分,2015年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三部分,2016年重点工作 1.2015年工作回顾(1)2015年五大成绩(2)2015年六项工作(3)十二五期间六大成就

2.“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三五期间六个方面重大举措 3.2016年重点工作(1)2016年工作目标(2)2016年八个方面工作

三、两会十大热点

一、两会基本情况

1、两会的由来

“两会”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机构名称,而是对自1978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年12月召开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此后,四届政协对应三届人大,而全国政协比全国人大提前1至2天开幕。“文革”中,全国政协停止,全国人大则在1975年恢复一届(四届),因此,自1978年起,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再次完全同步。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则始于1985年。此前,会议时间从年初,到年中,到年末,历年均有不同。而自1998年起,每年全国政协均在3月3日、全国人大均在3月5日开幕。之所以选择在3月,原因是为了避开春节。会期,也是自1998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两个星期(14-15天)外,历年“两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16日和3月3日-13日在北京召开。

2、两会的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目前,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士、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绝大多数政协委员都是阅历丰富的政治活动家、社会名流、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2015年工作回顾 1、2015年五大成绩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2015年六项工作

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 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和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去年还积极应对股市、汇市异常波动等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解读:“相机调控”是首次出现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所以说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产业,政府出台的政策应该是有差别的。例如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分化现象,政府根据一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

应对股市、汇市异常波动等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主要是指去年6月份暴发的股灾,2015年6月15日,沪指最高触及5178.19点后,随即掉头向下,并引发融资崩盘。不到一个月时间,沪指即跌到3500点附近,随后在人民币贬值风暴中一度跌至2850点。市值蒸发24万亿,超过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随后中央强势介入,制定了一系列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措施。

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解读:中国是世界第一考证大国,一个中国人出生到死需要的证书有上百个,这其中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是大头,每个部门、每个行业都有若干种职业资格证书,引发了“三百六十行,行行要考证”的考证乱象。

2015年国家取消了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截止目前,咖啡师、广告师、糖果工艺师、酒店服务员、浴池服务员等272种奇葩职业资格证书都不用考 了!中国人不必再活到老、考到老了!取消大量职业资格证书后,人民网评出了十大含金量高的证书,我校相关专业的证书占了半壁江山。

“三证合一”是指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营业执照合并为一个营业执照。“三证合一”前注册一个公司需要跑三个部门,填十几张表,前后要跑七八趟,办证周期30天,“三证合一”后仅一个窗口一次搞定,一般三天内拿证。开公司变得更容易,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每年节约办证费用十几亿元。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举措,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

四是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实施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解读:居住证主要功能和待遇:

1.子女在居住地就读,享受居住地常住户口同等待遇,2.可以缴纳公积金、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等相关事项。

3.享受居住地创业辅导及申请非正规就业(可免税3年,可提供贷款),4.可在居住地办理签证等。

5.享受其他居住地常住户口的同等待遇。

6.居住证可以方便居住地政府管理外来流动人口。

7.居住地政府可以利用居住证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

五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 学生人数增长10.5%。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

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知识产权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 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三)2016年重点工作 1、2016年工作目标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2、2016年八个方面工作任务解读

八个方面工作具体内容见政府工作报告。任务一 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

【原文】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宏观调控还有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既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地出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着眼长远、留有后手、谋事蓄势。

【解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为什么我们可以守住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这是因为中国仍有很多增长的潜力。比如政府减税、减费,减少行政收费的服务环节,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再加上“互联网+”提供给老百姓便利选择低成本的消费方式,那么,中国的人口红利就会由储蓄红利变为消费红利,而这个消费能力是足够支撑中国6.5%-7%的经济增长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在人口红利都已消耗殆尽的时候,经济增长达不到6.5%-7%,但是这种预测忽视了中国正在通过自身的改革,优化红利来释放出从简单加工贸易的“中国制造”到由创新动力所带来智慧的“中国智造”,以及优化消费结构的“中国质造”。

在这个区间中,中国除了考虑自身的发展问题,还要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在评估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后,我们能够用较低的行政运行成本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来实现6.5%-7%这样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目标。

任务二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解读】十个问题看懂供给侧改革

1.究竟何谓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臵,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比如说,中国人对手机的需求量很大,iPhone手机甚是走俏,本土品牌却难有高端货。中国有很多生产电饭煲、马桶的企业,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不嫌麻烦从日本往回背这些商品。这背 后折射出中国长期对“供给侧”的疏忽,造就了今日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在“供给侧”需要加大投入和生产,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2.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

3.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20世纪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4.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5.如何优化劳动力配臵?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6.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臵?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而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7.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其次是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

8.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是通过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9.供给侧改革如何影响经济结构?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减税将导致生产税净额占比下降,加速折旧和产能去化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占比短期上升、长期趋降,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

10.供给侧改革如何影响杠杆率?产能去化意味着企业部门杠杆率将持续下行,户籍制度改革和二三线城市地产库存去化意味着居民部门杠杆率将持续下行,减税降费和财政支出提升意味着政府部门杠杆率将大幅上升,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意味着金融部门杠杆率将缓慢上升。

任务三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

【原文】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及“十三五”期间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非常明确,让人充满信心。尤其在扩大需求方面,投资实招很多。比如,“补短板”的基建投资,今年要加快开工建设,包括增加20个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不低于2000公里。加上财政、金融政策配合,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棚改等多箭齐发,向中西部等地区倾斜,释放巨大内需的同时补短板、强实体,将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从消费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恢复平稳增长、汽车市场的阶段性恢复,对消费的影响都会从负面转为正面,预计今年消费增速会在10.5%左右。服务消费、新兴消费、大众旅游等的壮大发展也将进一步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最后是新型城镇化。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市场需求方面专门提到城镇化,并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三个1亿”,即1亿人口转变为城镇户籍、1亿人口解决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亿人口在中西部要实现就地向城镇的转移。

任务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原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解读】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付文阁:农民要实现增收,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只有农业强了,农民才可持续增加收入。只有强农,才能富农。

怎么强农?首先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虽然粮食实现十二连增,但农民并未因种粮而获得更多收益,粮食库存严重,政府还得花钱收购和仓储粮食,所以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一是要调整种养 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改变过去的粮食收储政策;二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并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鼓励大户,提高效率,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粮食政策是增加产量,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不只是把粮食放在仓库里,而是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高标准建设农田,提高土地产粮的能力;四是惠农,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等;五是必须作好扶贫工作。目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点在贫困地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力度非常大。

任务五 对外开放再上台阶

【原文】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解读】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尽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开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对外开放要体现出“长度”。对于延长对外开放的长度可以有许多理解,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延伸对外开放的“臂长”,而只有延长对外开放之“臂”,才能够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其次,对外开放要体现出“宽度”。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投资大国,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用好用足现有的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机会,也需要为自身的发展拓展出更多国际空间。需要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扩大产能合作,而这种产能合作不仅仅是如何利用机会的问题,更是创造机会的问题。从未来挑战国际经济发展空间角度来看,通过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共赢机会,而产能合作无疑能够使中国的国际空间更加有“宽度”。

任务六 绿色发展谋新突破

【原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生:

绿色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长久繁荣开新局。工业革命以后建立的传统“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损耗和高碳排放”道路已不可持续。新的发展理念开启新的发展格局。绿色发展可以归纳为4个“新”,即“新理念、新资源、新模式和新内容”。有了新的理念,眼里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资源。借助新的模式,包括数字时代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这些新的资源就可以转化成新的绿色发展内容。这其中,新的发展理念最为重要。

促进绿色发展,根本在改革。现有很多体制和政策,包括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农村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环保政策等,都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制定,并为传统发展模式服务的,同绿色发展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而深化改革牵涉的东西又非常多,需要魄力和勇气。

如果中国绿色发展转型成功,则不仅为中国长久繁荣奠定可持续的基础,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任务七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原文】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

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解读】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惠民生”可以说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和亮点。作为共享发展的主要途径和体现,民生水平的提高关乎全国人民福祉。

以教育为例,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这不仅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将迎来更多、更好、更公平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总体来看,今年的报告全面覆盖了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等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其前后的修改更是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对每一个群体的关注,既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又立足于个体的发展与能力建设,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地无疑将为“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八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原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重任千钧惟担当。面对异常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全 13 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解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困难重重,因此要“逆流而上”,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助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一是如何凝聚民心民意,二是如何优化管理。

在凝聚民心方面,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所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将自己的服务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优化政府管理,前提则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将属于市场的事务下放给市场,属于政府的事务则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当然,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这些目标和任务,还需要很多努力。一方面,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依法行政,加大执法检查和违法处罚的力度;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建立行政褒奖制度,鼓励行政方式与手段的创新,树立为民服务标兵模范,合理设计行政等级与绩效的薪酬标准,同时提供不同层次的晋升通道。

三、两会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新经济

解读:李克强:“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而且,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目前很多大企业也在搞创客空间,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绿色能源、互联网是新经济重要内容。新经济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它的成长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料,很好地支撑就业,也帮助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经济起来以后,它会为传统的动能改造升级创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表示,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发展不断加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这些新经济构成的新动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关键词二:分享经济 解读:分享经济让社会协同合作更有效率。出门在网络平台上约辆车,有了闲臵房可以网上短租……这些都是分享经济的现实例子,有报告显示,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5亿人。这种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崭新模式,运用技术力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臵,减少了能源消耗,正在迅速渗透到许多领域和细分市场。分享经济可以让社会资源配臵更优化,社会协同合作更有效率,从而降低创业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活力。

关键词三:供给侧改革

报告原文: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读: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臵,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

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是指补齐短板,扩大要素供给,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加人口供给、提升全员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强政策制度协调性,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减法”主要是指,政府简政放权、企业清除过剩产能、社会为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乘法”是指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创造新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除法”主要是指清除产能过剩、清除经济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为中国经济战车顺利前行扫清障碍。

“供给侧改革”关系你我生活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国内就能提供: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奶需求量的一成,成为当天最受国人欢迎的跨境商品。同时,日本纸尿裤、韩国化妆品、澳大利亚婴儿奶粉都是最畅销的“海淘”商品。老百姓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实属无奈,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这说明,我们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出了问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未来,通过供给端不断的改革、完善,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咱老百姓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国外万里迢迢,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货”了。

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房地产、医疗、教育等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供给抑制”是造成当前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如果敢于打破上述行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垄断和既得利益阻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那么高效率供给的增加无疑将有助于满足民众日益增加的对各种社会服务的需求,让老百姓以合理的成本公平享受到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公民权利。

关键词四:互联网+政务服务

解读:「互联网+」进政府体现放管结合。「互联网+」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务上,说明我国政府职能正向着服务型转变。一是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不仅让政府服务更聪明,也更高效,平常所见的办事大厅人山人海,窗口前条条人龙的现象能得到改观。通过数据共享和线上传输,相当一部分政务服务能在线上解决。全程的线上公开透明,也有助于阳光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五:工匠精神

解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关键词六:大众旅游

报告原文:落实带薪休假,加强旅游交通、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趣的大众旅游时代。解读: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有极强竞争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大众旅游的时代到来能创造消费和供给,有利于中国经济释放更多的活力,在经济发展中让人民群众分享国家进步的成果,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利用假期旅游休闲的机会和空间;以及推动文化传承、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关键词七:「人地钱」挂钩

解读:「人地钱」挂钩是政府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是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积极性的措施。也避免了摊大饼式的人为造城,城市建设与人口转化挂钩,避免了鬼城死城的现象。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人地钱」挂钩把用地指标、财政拨款指标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果挂钩,以新的考核机制树立指挥棒,激励和引导地方政府走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同时,有助于在各种保障权益上向实现同等待遇的方向努力,有助于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三个一亿人: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16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十三五期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臵比例。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关键词八:容错纠错机制

解读:行政层面存有宽容让干部敢作为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的“不作为”现象不仅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贻误了改革攻坚和事业发展的大局。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消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惧心理,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为改革创新鼓劲。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进,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区别对待,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特别是要为勇于改革创新者撑腰,倡导“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精神。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王小广:容错、纠错机制就是给予改革者、创新者鼓励和保障,比方说给予企业家一定的市场机制或者政策补偿,让他们有一个兜底的保障,从而敢于改革及创新。

关键词九:相机调控

“相机调控”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所以说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不少经济调控手段,但由于有时滞性,市场经济主体的反应往往有一个反应周期,一些调控成果并不凸显。这就造成了政府下一步的改革将会追求灵活性,针对性,效果性,在细节上下功夫。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产业,政府出台的政策应该是有差别的。例如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分化现象,政府根据一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

区间调控是“要成为什么样”,定向调控是“做什么”,相机调控就是在于“怎么做”了。相机调控的重点在于灵活应变,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关键词十:僵尸企业 【原文】

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解读】

“僵尸企业”是指在财政上严重支不抵债,但还没有启动破产清算程序的企业,他们多存在于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僵尸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属于国家经济细胞中癌变的一部分,哪怕有阵痛,也必须摘除。“僵尸企业”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一方面要考虑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安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职工就业、资产重组等问题。僵尸企业的处理,需要多管齐下,采取政策结合、财政金融、银行贷款等多种手段。国际部分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思路

目 录

一、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

二、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三、“两个转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发展

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布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而外交部长王毅则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说:“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对外工作上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四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牢牢抓住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坚持同世界各国共建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东方大国、发展中大国、文明大国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习总书记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指明了中国外交前进的方向。中国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丰富。本次形势与政策课国际部分,我们将为同学们解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

(一)为什么要增强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就是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稳得住心神,不为外界所困,不为一时得失所扰,不为一时利益、一时情绪,或者一时的注意力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主要表现为追求远大目标矢志不渝,应对复杂局势泰然自若,运筹利益全局胸有成竹,化解风险挑战胜券在握。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是一个国家、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当前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对国际形势截然不同的判断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很容易随波逐流、举止失措。听到有人把中国的形势说得很好,就目空一切、盲目乐观;听到有人把中国的形势说得很差,就妄自菲薄、丧失信心。战略定力的匮乏,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患得患失、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战略上的摇摆不定,最终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中国发展过程中外部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战略定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最近一个时期,中国的周边不是很太平:美国重返亚太,南海风高浪急,钓鱼岛纷争依旧未平息。在这种状态下,有些同学提出质疑: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还能不能走通,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没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强调中国要有定力,中国的战略方向不能因一时一事而改变,中国要有定力,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用和平发展来促进民族复兴,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的外交思路。

战略定力,要求中国认准长期战略目标,克服短期行为的诱惑和冲动,同时以相对超然的心态看待发展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定力,才能静下心来,进行周详思考,做出稳妥应对。

(二)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仅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各国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趋向。在这个趋向中,中国要扮演引领者角色。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成为全球性主要议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提出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统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起来,世界上有一些人对中国走向产生疑虑,担心中国发展强大后构成威胁。这是一种误解。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实现中国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与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反之,没有发展,中国与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这是一个辩证法。因此,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的机遇。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中国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带 来更多利益和机遇。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坚持和平发展,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这条道路的特征有六条,这六条概括起来是与两个大局相结合的。其中科学发展、自主发展是讲国内大局的;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是讲国外大局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现代化,另一个是人民共同富裕。因此,中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时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对外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中央近几年特别强调“互利共赢”,为什么?它有一个很深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牵动了各方利益的神经,形成了两个中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现象之一是,近五年中国是面临经济摩擦最多的国家;现象之二是,中国是近五年来外国立案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发展地快,必然影响到别人。比如说中国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贸易总额的第一名,就是第一外贸大国。现在中国是128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76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五年前正好相反,美国是一百多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中国则是几十个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现在位置变了。中国的份额上去了,别国的份额就往下降,包括美国的份额都在往下降。那么这些份额下降的国家当然不高兴。还有中国的产品(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号称国际工厂、世界工厂。你的产品上架了,别人的产品就得下架,肯定不高兴。中国企业走出去了,并且走出去的速度很快,别国感觉“狼来了”。

外国媒体给李克强总理起一个外号,叫做超级推销员,说李克强在世界各地推销中国两样东西——高铁和核电。中国的技术绝对是一流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别人紧张啊,日本的新干线怎么办,德国磁悬浮怎么办,他们不高兴了,于是背后就捣鬼。明明墨西哥已经宣布中国的高铁中标了,后来又说结果不算数,重新来过。这背后就是各方力量的博弈,不想让中国独大。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中国对外开放要有新的思路。中国不能光埋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你如果让别人无路可走就会出事,现在有一点出问题的苗头,比如说东欧有人放火烧中国人办的商贸城。就是中国商人还是很出名的,义乌的模式引到当地,建成了小商品的海洋,什么都有,价廉物美。中国人还勤 奋,到了点他也不下班,接着卖,别人的铺子他总讲《劳动法》,朝九晚五,下午5点钟人家就下班了,中国人的店甚至想卖到10点钟,东西本来就便宜,还不下班,你说钱不都让你赚了,别人的铺子竞争不过,一个接一个倒闭,最后只剩中国的商贸城在当地一枝独秀。但是下岗的那些工人恨啊,他说都是你们这些中国人来了闹的,中国的饭碗都砸了,怎么办啊,铤而走险,半夜溜出来放火烧,付之一炬,损失惨重,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就是说,中国对外开放不仅要顾忌本国的利益,同时要兼顾别人的利益。比如说中国的企业在当地发展的好,也不要把别人都搞光了,另外中国的企业真发财了,能不能回馈一点当地,比如说搞点公益事业,办点慈善,中国甚至吸纳一些别人的下岗工人,这样的话叫当地人觉得就中国这个企业在我这还有点好处,是不是就不放火烧了呢。

所以中国要在开放中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样才有持续性,这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也就是习近平讲的“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习近平对和平发展道路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底线思维和原则,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第三次政治集体学习时,专门学习和平发展道路理论,学习完之后习近平发表了一个即兴讲话,他说,“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中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核心利益不能牺牲,第二苦果不能吞。近代以来中国吞了太多苦果,签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甲午海战中国打败了,日本人跟中国要了3.5万两白银战争赔款。相当于当年大清朝国库几乎搬空,大批银两装满船队运到日本,日本人看到码头上滚滚而来的白银看傻了,史书上记载用了四个字——“目瞪口呆”,没见过这么多钱。尔等小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哪有那么大国库,哪里见过这么多的钱?日本人就用这些钱开工厂、办学校、买军火,如日中天,成了远东一霸。

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明确的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明确指出了什么样的苦果中国不能吞,什么样的核心利益中国不能牺牲,这就包括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这些都是最重要的核心利益。这条底线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有人非要挑战中国底线怎么办,如果有人非要逾越中国划的这个底线怎么办?习近平讲了一句话,掷地有声,他说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讲了好几遍。2014年出访欧洲的时候记者围着总书记问,说菲律宾,黄岩岛之争,争完了不服气,又告洋状,告到国际法院要求仲裁,这不是跟你们挑衅吗?你们如何应对。习近平讲了一句话,“中国国虽大,但中国不好战,中国不主动招惹别人,但是如果有人挑战中国的底线,中国也不怕事,中国奉陪到底,这就是中国的立场。”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能力来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了,中国不要怕闹事的。

二、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第二个大的外交思路,就是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的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旗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与中国建国后所一直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一脉相承,又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时代发展而更具主动性、进取性和责任担当。这样一项全新的事业要为世界所认知、所接受,就要提出有号召力的主张。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中国的主张,是顺应时代潮流,凝聚各方共识的一面旗帜。新型国际关系新就新在它与传统国际关系有本质的不同。它主张对话,而不搞对抗;它主张合作,而不搞冲突;它主张协调,而不相互拆台;它主张共赢,而非追求零和;它主张互信,而非互疑。

2013年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曾经做了一个长篇的演讲,在这个演讲中,习近平引用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一句名言。中山先生当年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什么是当今的时代潮流呢?那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所以习近平强调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进了21世纪,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游戏的老框框内。

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地球是一个村,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应该同舟共济,应该共同推动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之后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第一站全球聚焦,为什么呢?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外交优先次序。谁最优先,领导人的外交思路如何展开,这是大家关心的。习近平第一站去俄罗斯。为什么?就是因为最近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表现抢眼,东山再起,与美国和欧洲展开较量,成为平衡国际战略力量的重要因素了。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改旗易帜,不姓社了,美国为什么还不接纳他,不容他。欧洲人也不接纳他,不但不接纳,还加紧对俄罗斯的打压。北约东扩,欧盟东扩,这双东扩说穿了,是要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解体前东欧是苏联的卫星国,战略屏障,但是现在东欧几乎都变成北约国家,都被美国策反了。此外美国还要在波兰,捷克建反导系统,针对俄罗斯。美国已经把俄罗斯过去的屏障变成战斗的前沿。

美国对俄罗斯不依不饶,穷追猛打,基于两个战略判断。判断之一是俄罗斯是个大国,还会东山再起。虽然苏联解体了,但俄罗斯仍然是全球版图最大的国家,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俄罗斯一家的国土几乎等于中美两国的总和,这就是俄罗斯的优势。俄罗斯还是全世界战略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国家,是所有资源都有的大国。俄罗斯从来不进口资源,美国都做不到这一点,美国实际已经是战略资源丰富的国家,美国也从中东进资源,但俄罗斯的战略资源是美国的2.5倍,所以俄罗斯的资源基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欧洲很多国家的天然气,由俄罗斯供应。哪个国家跟他有别扭,普京马上想到的是我要不要给他关阀门,所以说这么好的条件迟早还会东山再起,美国不放心。

判断之二是俄罗斯是具有扩张传统的国家。无论是姓资的时候,还是姓社的时候一律扩张,从来没停过。基于这两点判断,美国自然要趁俄罗斯未强之际,先行打压,这就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所以美国把俄罗斯的外圈搞光之后,又开始奔俄罗斯的内圈下手了,内圈是什么?就是现在的这些独联体的国家,过去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后来分出去了,但是跟俄罗斯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普京认为这是俄最后一道防线,说独联体国家就不能再碰。

但是这些年的颜色革命1几乎都在俄罗斯的内圈。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一个个悄悄改变颜色了。没有一个国家是自发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在穿梭。内圈起火,美国人搞的鬼,俄罗斯还往哪退,他已无路可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普京下决心要跟美国斗法,没有平息的这场乌克兰危机,说到底就是美俄之间在较量。乌克兰是俄罗斯地缘战略方面的一个软腹部,当年纳粹就是穿越乌克兰直奔俄罗斯的,所以俄罗斯决不能答应,绝地反击,普京利用黑海舰队,驻扎克里米亚先控制局面,接着直接策动了2014年3月16号的全民 1 颜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参与者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目前颜色革命已经在塞尔维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这几个国家取得成功,推翻了原来的亲俄罗斯政府,建立了亲美国的民选政府。公决。大多数人同意从乌克兰脱离,加入俄罗斯。迅雷不及掩耳,出乎美国意料,美国人气坏了。美国生气,开会宣布把俄罗斯开除G8,现在G8已经不复存在了。接着又宣布带领七国集团全面制裁俄罗斯,给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也不会轻易认输,俄罗斯驻日使馆的网站曾经刊登一幅照片:黑熊是俄罗斯人的最爱,相当于中国的熊猫,中国看看黑熊怎么等美国的,桌上摆了一瓶伏特加酒,一边喝着酒,一边等你来;桌下面还有一柄AK47冲锋枪,什么意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猎枪旁边还有把吉他,战斗之余不忘娱乐,吉他上面军帽,一枚红星闪闪发亮,西方解读为普京要恢复苏联红军的传统,黑熊背后,就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白杨”导弹发射车,强大的军力等你来。

美俄角力,在欧洲较劲,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中俄:新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第一站访问俄罗斯,接着普京总统回访,经过互访之后,中俄关系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方面,在重大的国际斗争中会事先通气,协调立场:美国想以人道主义干涉为由,去干涉叙利亚内战,颠覆别人的合法政权,被中俄两国否定。

第二方面,中俄经贸合作加速升温。虽然中俄经贸总额数量不是十分巨大2,但是它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甚至是有两个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第一,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但事实上,中国在一些资源储备方面严重不足,例如石油、天然气多依赖进口,而俄罗斯是资源过剩的国家,在这方面对中国也非常慷慨,为中国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中国的高速发展实际资源已经匮乏了,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到62%了,可能这个比例还会再提高。所以习近平到俄罗斯谈得很直率,中国的石油还是不够,而且中国石油大部分进口是走马六甲海峡,从中东那边运过来的,但是马六甲那个地方中国控制不了,它有安全系数的问题,中国运油通道也要多元化,所以中国想向俄罗斯再进口些。普京很慷慨,每年都卖你们1千万吨,走地下管线相对安全。不仅是油不够,中国的天然气也不够,所以去年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了4千亿美元30年跨度的天然气的供应,也是走地下管线过来的。外国媒体说这是世纪大战,一下签30年。第二,在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和高端的军品方面,俄罗斯也给予了中国极大的帮 2 2013年中美贸易额为5210亿美元,中日贸易额为3119.9亿美元,中韩贸易额为2742亿美元。中国同新加坡的贸易额为941.3亿美元,中国同马来西亚的贸易额为1060.8亿美元;而中俄贸易额仅为892.1亿美元。助。美国是对中国控制的,对中国封锁的。1989年美国对中国制裁第一条就是高端军品禁运,至今保留。高端军品封锁,主要是拿中国当潜在对手,不允许你发展起来。中国还是从俄罗斯方向打开了突破口,引进了苏27,苏30,然后中国加工改造再创造,现在中国的歼20、歼31都研发出来。中国第一艘航母训练舰“辽宁舰”,就是前苏联的瓦连格号。

习近平出访第二站非洲,这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有50多个国家,中国要把这个基础打牢。

第三站又奔了拉美。美国最近这几年在中国周边布局,拼命拉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也到美国的后院去看看,交一些朋友。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到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简称特多,一个加勒比国家,这是中国元首第一次访问加勒比国家,周边16个国家的加勒比国家的元首听说了,一起跑到特多,要求见习近平。这说明什么?中国在美国后院还是有很多朋友的,很多人愿意跟中国交往。当时16个国家的元首全来了,挨个接见来不及,最后在特多搞了一个特大圆桌会议,16个国家的元首全请来了,排名不分先后,集体谈了一下午,把问题解决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全都跑来要跟中国交朋友。

习近平访美期间提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内涵分三个层次,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不冲突,不对抗。这是要确保的,别打起来,别形成迎头相撞,在这个基础上进入到第二个层次——相互尊重。第一要尊重核心利益,核心利益不要破坏,像台湾、新疆、西藏,美国不能支持台独。还包括要尊重彼此选择的道路,中国就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美国不要总对我西化分化,美国在那带头搞资本主义,中国也不反对,这就是相互尊重。然后进入到第三个层次,减少零和游戏,实现合作共赢。

中日之间如何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这是一个考验。中日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进入了一个动荡期,从小泉开始,挟美制华,一直到安倍,对抗中国,实际形成了一个动荡期。

为什么中日关系从1972年邦交恢复正常化以后,平稳发展二三十年,到了今天出现这么大的动荡,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日本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不适应症爆发了。特别是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刺激了日本,日本人觉得心理不服气的,有怨气的。那怎么办啊,挑中国的毛病,抹黑中国成日本一个不良的心态了。恰在这个时候,美国重返亚太,回到亚洲,这时候美国就想借助日本压制中国,日本则想借助美国跟中国别一下苗头,这种心理是有的。所以中国看 到美国重返亚太以后,日本在安倍上台以后,加紧了跟中国的对抗。安倍跟中国对抗有两大抓手,第一大抓手是跟小泉学习,参拜靖国神社,否定侵略历史来刺激中国。这一套安倍是跟小泉学的,但是他比小泉走的更远。小泉只是参拜靖国神社,但是他没有否定“村山谈话”,他还承认侵略战争,承认道歉。但是安倍不仅是参拜靖国神社,而且否定历史。亚信峰会上,安倍讲话里头少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他把村山首相当年谈的那场战争的性质“侵略”,故意给去掉了;第二,把“道歉”去掉了。没有道歉,没有侵略,只是说日本对过去那场战争进行反省,那是不够的。中国人民不是揪住日本不放,是因为他不认帐,杀了几千万人,不认帐,不说侵略,不进行道歉,这个说不过去的。

德国为什么能得到欧洲国家的谅解,前总理勃兰特1970年曾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前当场跪下去认罪、悔罪。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膝,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

第二个抓手是钓鱼岛。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钓鱼岛争议暂时被搁置。钓鱼岛在小平同志访问之后沉寂了二三十年,中日双方没有因为钓鱼岛翻船。但是这些年为什么出事了呢,就是因为日本对中国崛起不适应症爆发了,要找别扭了。2012年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什么意思呢?就是日本政府筹集了一大笔钱,把钓鱼岛从私人手里面买断了,拿这个做成买卖了。那么他的思路是什么呢,用心是什么呢,很险恶,就是合同一签,产权明晰了,这个岛就归日本政府所有,我已经买断了。原来这个岛在私人手里,两个政府都说这个归我,还算有争议吧,因为现在日本政府出钱了,合同签了,产权转到日本政府这来了,归日本政府了。这是中国决不能答应的,所以在日本宣布国有化第二天,中国公布了钓鱼岛的海洋基线,公布了钓鱼岛的12海里,而且报联合国备案。既然公布12海里,那就要维权了,于是中国第二天派了6个海监船开进钓鱼岛12海里,接着中国又派了1千艘渔船到钓鱼岛去打鱼,千船进发,这是摆在一线,二线的海监船出动;三线的军舰也出来了,这次出动军舰一反常态,不保密了,登人民日报,线路图都公布,中国7艘军舰一个编队开进钓鱼岛的水面,形成了机制化、法律化,常态化。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日本对钓鱼岛单边控制的状态,这是中国的第一阶段的斗争。

接着中国采取另一个动作,把东海的防空识别区划出来了。这个识别区的意义在于什么呢?过去中国是船舰进12海里,现在是立体的,飞机也过去了。这场斗争还在继续,中国还会继续关注。2015年是就习近平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次数最多的一年,他8次踏出国门,登陆亚、欧、美、非四大洲,出访10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在国外42天时间。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习近平主席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着眼,基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和平发展大局、善处利益纷争乱局、开创共同发展新局,唱响中国声音、宣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谱写大国外交新华章。

三、“两个转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发展

中国关于国际关系的第三个重大的思路,就是提出“两个转变”,即: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同时要把中国的机遇转化成世界的机遇。

(一)世界对中国的机遇

首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了时代潮流。冷战集团对抗没有了,任何国家和国际集团再也无法单独主宰国际事务。超级大国一手遮天的时代过去了,在这样背景下,经济利益的权重超过政治利益,搞经济、要发展是主旋律,而这个主旋律对中国中国是有利的。因为搞经济是中国强项。

如果这个世界穷兵黩武是主旋律的话则对美国有利,那是美国的强项,如果搞经济就对中国有利了。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这次亚投行中国就是拼经济,为什么中国能站到上风?美国挨个给他的盟国打招呼说不准入,为什么英国带头反悔了,接着雪崩,韩国最后一天也入进来了,不听美国话了,往中国亚投行靠,为什么?那就是经济利益超过政治利益,英国说我要赚钱,亚洲的机会太好了,我不能失掉这个机会,我要搭中国这个便车;韩国也要搭中国的便车。为什么?因为韩国跟中国的贸易额是韩国跟美国贸易额的两倍,中国是他最大的贸易伙伴,不能得罪最大的金主,这就是他们的想法,这个拐点美国是没法左右的,所以英国率先过来。

有人会说亚投行进了这么多西方国家,那中国还能不能控制了,能不能发挥主导?还是能的。因为中国已经预设了规则,域外的国家最多只能占股份的25%,75%的主导权在亚洲国家。但是亚投行为什么非要吸收这么多西方国家进来呢?因为西方国家一进来,信用等级就提高了,特别是英国是老牌金融帝国,他一进来等级提高了。如果一个西方国家没有,亚投行的等级就可能比较低,可能只是B级,那么你融资的成本就高了。而老牌帝国英国率先进来,立马提到A级。之后一群西方国家都进来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全来了,等级又提高了,变成两 个A了,融资更方便了。当然如果美国进来,那就可能是三个A,最高等级。所以虽然美国反对,但是中国现在做美国人工作。中国不是挑战你那个世界银行,中国是做了补充,中国也欢迎你进来。美国进来那就3个A,但他也主导不了,你在25%里面分,中国还是占主导,这个氛围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其次,国际安全局势总体还是向好的。虽然有局部紧张,局部动荡,这个主要在西亚北非,叙利亚、伊朗、伊斯兰国这些国际乱套了。但是中国没有处在矛盾的焦点上,中国没有卷进斗争的漩涡里面,是美俄卷进去了。美俄是焦点,中东这边美国是焦点,中国都处在超脱的位置,对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再次,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国际力量的对比开始朝着有利于和平方向发展。

(二)中国对世界的机遇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2014年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统计结果,中国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一,贸易总额达到4.30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7万亿元)。美国位列第二,4.032万亿美元;德国位列第三,2.728万亿美元;日本以1.506万亿美元排名第四。

其次,中国和平发展将使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世界趋势更加稳定。因为中国力量的增长就是维护世界和平力量在增加,就是制约战争因素在增长。中国如果强大了,世界大战就更打不起来了,因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最为坚定的力量。

再次,中国和平发展将为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的模式诞生了。这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一个非常好的引领。

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布局

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两个“前所未有”,一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这就是中国的定位。定位找准了,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第一,总体思路是坚持全方位和平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国际冲突和热点问题上,中国积极劝和促谈,斡旋调解,发挥大国作用,比如伊朗核问 题、叙利亚问题、阿富汗问题、南苏丹问题,以及朝核问题。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尽全力帮助非洲应对埃博拉疫情、参与尼泊尔地震救援、支持国际反恐行动,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中国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一个不树敌的外交。中国外交不树敌人,这跟美国外交是不一样的。那美国外交是什么?先找敌人。新世纪以来,美国先列伊拉克、伊朗、古巴、叙利亚、利比亚、苏丹、朝鲜等7个无赖国家黑名单,然后在里面找两个邪恶中心,开始拉帮结派,组织队伍围剿,建立它的战略策略。中国不搞这一套,为什么呢?如果你预设一个敌人,这个国家就今后一定会成为你的敌人。外交是互动的,你上来就敌视别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仇敌了,中国不学美国这一套,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展开友好合作。中国是建立遍布全球的网络关系,结伴而不结盟,这是中国外交的特色。全球交朋友,全球结伙伴关系,不是美国那种拉帮结派,中国不搞这一套。

第二,在战略布局中周边外交放在首要位置。中国强调要打造周边的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要睦邻、安邻、富邻。中国要睦邻友好就需要有平台,在周边中国要利用好两个战略平台,一个就是东盟10+1。依托这个10+1跟东南亚的国家互联互通,建立一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直通欧洲。在陆地,中国要运用好另一个战略平台,上海合作组织。这个上合组织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第一次以中国的名字命名的国际组织,第一个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国际组织,而且涉及的人口众多,涉及了近30亿的人口,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如果把这个经营好,对中国稳定周边非常重要。依托上合组织向西延伸,打造一个陆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从陆地上再通向欧洲。“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重点都是奔欧洲,那就把欧洲跟亚洲紧密的连在一起了,形成一个欧亚大陆的命运共同体,地缘政治的意义就出来了。

100多年前有一个大的地缘政治学家叫做麦金德,他曾经俯视地球仪说,世界的心脏就在欧亚大陆这个板块,因此中国要把欧亚大陆这个世界的心脏连在一块。欧洲过去是美国的地盘,传统的重点,现在中国把它从美国那边分化过来了,跟中国结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个意义很重要,一是起到了分化美欧的作用;二是中国在欧亚板块世界心脏发挥主导作用的地缘政治意义就大起来了。

第三,运筹好大国关系,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关系。中国现在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主要看气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气质是什么呢?中国外交的主

要气质就是低调又自信,思路清晰,层次感强,线条简洁,看起来很舒服。有大国关系应如何发展,有周边国家的关系应如何推进,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应如何加强。

现在大国关系的外延扩大了,大国关系不仅是要有发达国家,还要有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增加合作。比如说印度,势头很猛。就是跟这些迅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都要发展好关系,同时还要改善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最难处理,大家想想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等完全不同,怎么能搞好关系呢?中国要拓宽合作领域,努力去寻找利益的共同点,用共同的利益去拴住他们。比如说美国跟中国就有55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世界上最大的单国贸易额合作伙伴,中国就用这个共同点把美国拴上。中国还要妥善处理分歧,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不要等他闹大了,闹出事了,迎头相撞了,再处理。美俄关系就没有处理好,迎头相撞在乌克兰,中国要避免这种事情,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由此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大国关系。

对欧洲,中国针对欧洲国家和欧盟作为老牌发达国家和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发达国家集团的特点,量身定做了一个“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定位,兼顾了中欧双方的利益和关切。

在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方面,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予少取。对发展中国家要多予少取,不要只惦记发财,要给人家多干好事。为什么呢?因为6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历史证明,每当历史的关键时刻都是发展中国家支撑的。比如说1971年新中国被联合国排斥22年之后,得以重返联合国。中国怎么进去的,用毛主席的话说是黑人兄弟给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就是发展中国家投票支持中国的结果。在今天中国反台独,反藏独,反东突这样的尖锐斗争中,中国在跟西方斗人权的斗争中,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支持中国的主力军。所以,中国强调要永远做可靠朋友、真正伙伴,他们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在多边外交方面,中国要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推出中国方案,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不仅仅是要参与,更要引导,要引导多边外交的议程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要引导国际规则的制定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过去中国地位低,要主导议程的权力也不大。现在不一样了,地位提高了,中国的主场越来越多了。比如说亚信首脑峰会就在中国上海召开了,APEC首脑峰会也在北京开了,杭州G20峰会将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经济盛会。你说这么多主场来了,定什么议题对我有利呢,这是费思

量的。我不能搭了一个大舞台忙活半天,让别人唱成主角了,中国跑了龙套了,因此定什么议题才能主导,才对你有利,这些都很重要。亚信首脑峰会上中国提了亚洲的共同安全观,中国就唱主角了。

APEC首脑会议中国提了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问题。这个路线图的作用是化解美国重返亚太后在经济上对中国搞TPP这种包围。美国重返亚太不仅是军事,还在亚太拉帮结派搞了12个国家的小圈子。亚太几十个国家他挑了12个,有越南,有菲律宾,有日本,而无中国。为什么没有中国?他说中国标准高,其实不然,美国是想把中国边缘化。那中国怎么破解它?中国提一个更高的,就是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把亚太地区的这些国家都包括了,那就把美国这个冲淡了,这就是中国的主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在APEC首脑会上这个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就通过了,美国也不好反对,这就是主场的胜利。

争取国际规则制定权很重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改革,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气候变化谈判,都涉及到国际规则的制定权。还有网络安全,中国要及早参与,抢抓规则制定主导权。还要多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多占据它们的领导职位,扩大话语权。中国搞亚投行实际上也是为了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规则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规则定得好,以后行事方便;你规则没定好,把自己绕进去了,麻烦就大了。过去中国地位低,没有制定规则的机会,现在有了,比如说亚投行马上面临着定规则,定什么规则有利,中国出了500亿美元3,花那么大的钱,如果定个规则把中国弄得没利益了,那亚投行对中国就没有实质益处。中国现在真正精通国际规则的人才是欠缺的,真正精通国际事务的人才是欠缺的,这需要中国恶补。虽然中国是大国,但是在联合国所附属的国际机构中,中国的职员是最少的,大国里面是少的。为什么呢?因为进那里面任职是有规则的,是有标准的。你越进不去,经验越少,力量就越少,所以中国要加大培养这些人才,这是中国要解决的问题。

争取国际舆论主导权。西方不仅有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还有一个舆论霸权。中国要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正能量,就要增强中国自己的传播能力,到国际上与西方争夺舆论阵地。习总书记强调在国际上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所谓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宣传好自己,让更多的国家理解、认同、接受,甚至欢迎中国的和平发展,接受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亚投行的资本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初始启动资金是500亿美元。这些资金当中,亚洲国家的出资占75%,域外国家占25%。而亚洲国家的这75%份额当中,各国根据GDP规模的比例来确定相应的出资额。中国出资额会在300到400亿美元左右。

第四,坚持韬光养晦,同时要积极有所作为,永远不称霸不争霸。有的同学说中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二了,怎么还韬光养晦,中国是不是要卷起袖子大干呢?虽然要求大干的呼声也有,但是中国坚持韬光养晦。

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虽然这些年中国国力上升很快,但是还处在量变的阶段,没有在质变的结点上,如果从全球的战略层面上来看,西强东弱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西强东弱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第二,历史表明,任何后起的大国在发展期间都是高度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崛起国不谨慎,它面临的阻力障碍有可能就几倍、几十倍的放大。现在中国中国就是后起大国,处在这样的一个高度的敏感期内,大家都盯着你,如果中国不谨慎,中国的阻力就会大得很多,所以为了化解阻力中国要尽量避免过分的张扬,要避免把斗争的矛头引向自己,中国还是要争取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中国真的发展起来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这个世界和平。

中国政府积极有所作为,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持续加强核安全。

2014年习近平访问了法国,在法国讲了一些话,习近平说,“拿坡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就是中国要的形象,这就是中国的韬光养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4我们期待并相信,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各方务实合作,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书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编写

2016.4 资料来源:

外交部网站http:// 《2016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句话习主席在访英期间,于10月21日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演讲时也引用过,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也曾提及,它出自《周易》中的益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论益之道,就是要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国内)讲稿20161109

2016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国内部分讲稿

一、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是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四是要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五是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一五一六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最重要的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时间段,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至于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答。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随后,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但在西方等各种势力强大攻势下,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曲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梳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3.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2)必须顺应世界大势

(3)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5)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 1.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把握了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总书记指出,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的新法宝,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科学,战略举措更加有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2.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1.红军长征的背景与艰辛历程

1933年—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红军伤亡很大,根据地急剧缩小,人口减少。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被迫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红军长征中面临的三种挑战:(1)国共两党的军事较量(2)党内惊心动魄的路线斗争(3)与极端严峻的自然环境的斗争

2.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集团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得保存了党和革命的精干力量,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而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第二,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遵义会议由于失去了与共产国际联系,客观上避免了外界的干扰,从而使我们党开始能够从容地根据自身实际独立自主自身的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长征的胜利是党的实现了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向实事求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的转折。

第三,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四,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第五,红军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世界上奇迹般的英雄业绩,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力量,提高了它的国际威望。

3.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理想信念高于天的高尚品格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长征精神的灵魂。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当前,面对国内外新问题和新挑战层出不穷,我们没有现实的模式可以借鉴。只有遵循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让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再铸历史的辉煌,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坚持党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长征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总书记指出,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只要我们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忠诚于党,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奋勇拼搏,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四)忠实践行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是长征胜利坚强的后盾。在长征途中,由于红军治军严明,严守群众纪律,也受到许多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们箪食壶浆,帮他们渡过难关。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新征途中,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坚持顾全大局和民主团结的坚强党性

长征中,红军内部的官兵来自四面八方,大家一起翻山越岭,共同经历生死,各路的红军战友之间都如同兄弟手足,互相帮助团结作战。红军各方面军协同作战,积极策应,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了迎接红一方面军的到来,红四方面军准备了大量的粮食、盐巴、炊具、羊毛、羊皮、蔬菜等物资,进行慰劳。从绝境中挣脱出来的面黄肌瘦、极度疲惫的红一方面军将士。红一、二方面军会师时,生活艰苦的红一方面军送给红二方面军数万斤粮食,2000多只羊、猪、牛,1000套棉衣等物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特别需要坚持民主团结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

二、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承压的中国经济,三季度一些持续回落的关键指标出现了反转向好。

看似偶然中有必然。中国经济近来显示出的积极向好态势尽管仍需巩固,但已充分证明了中央持之以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积极成效。

2016年中国经济已进入“收官季”,虽然仍面临艰巨挑战,但全面完成“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趋势看好。这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上下推动转型升级、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

(一)经济运行亮点闪现,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0.1%,看上去很微小的数字。这是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同比涨幅。54个月的PPI持续负增长由此被打断,长期压在全国工业企业身上的“巨石”终于有了松动,让经营者看到了盈利增加的曙光。这意味着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经济运行到三季度特别是8、9月间,出现了一连串相互关联的新变化,可谓新亮点闪现:

企业利润有所回升。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扭转了去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特别是8月份利润增长近两成,创近年来单月新高。

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三季度工业增长6.1%,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以后,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都明显好转。

投资增长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比前8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8、9月份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企业贷款由降转升。9月份经营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417亿元转为增加2063亿元,固定资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1001亿元转为增加2263亿元,企业融资需求上升。

先行指数和信心指数均出现回升。8-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4%,创近两年来新高;企业家信心指数、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均持续回升。

和上半年比较,(三季度)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确立。“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效益回升、市场信心增强和企业基本面向好。经济运行亮点闪现,不仅企业看到了机遇,居民也感到了实惠。

(二)改革落实政策落地,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努力显效

这几年来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同时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组合的效果不断积累,正在把中国经济导向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正轨。三季度的积极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转型取得新成效。

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逐步落地,近几年来效应不断累加,终于起到了托住经济增速、壮大新动能的效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正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都取得了积极进展。9月末钢铁、煤炭完成了80%以上的去产能任务;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成本都在降低;环保、农林水和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都比较快。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输配电价、混合所有制、利率汇率市场化、营改增等一连串重大改革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坚定信心应对挑战,推动发展再上台阶

“十三五”我们肩负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几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亟待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稳定政策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迈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仅要保持中高速,更重要的是要迈向中高端,而后者主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实现。这是此轮中国经济调整,与以往任何一轮不同的根本之处。

三、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

贫困,人类社会一道醒目的伤疤。人类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贫困的梦魇始终如影随形。中华民族向战胜贫困发起了冲击,它已经用3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如今又向最后5000余万“锅底人群”发起脱贫攻坚总决战。这是一场创新脱贫理念的生动实践。这是一场实现共享发展的伟大创举。

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贵州织金县珠藏镇,挖机轰鸣,铲车穿梭,数百名工人在工地上忙碌不停。他们身后,70多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屋正拔地而起。

“一想到要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搬新家,彻底告别贫困日子,心里就美滋滋的。”扶贫搬迁对象徐晓先笑着说。

类似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全国22个中西部省份。截至今年8月,总开工项目超过10000个。

火热的建设现场,殷切的群众期盼,为华夏大地气势恢宏的脱贫攻坚行动写下生动注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历史使命。从1949年到1978年,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减贫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正式启动。90年代,《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发布,开启了制定扶贫计划先河;

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两份纲领性文件先后发布,引领着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向前。

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确定贫困标准和重点扶持区域,安排专项资金,制定特殊支持政策„„30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在华夏大地结出累累硕果,7亿多贫困人口告别困顿生活。

当历史的指针逐渐靠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末,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的考察中,就对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做出重要论断。把贫困地区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集中全国力量共同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已经不仅仅是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民族勠力同心的国家行动。“如何让党和政府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不折不扣地兑现,说到底,不看富人有多富裕,而要看贫困人口是否脱贫。”这种“底线思维”,充分体现出党的清醒自觉与勇气担当。总书记的话振奋人心,开启未来。“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共享发展

云南勐海县曼囡村曼班三队,63名拉祜族人仍在布朗山深处采野菌、割松香,偶尔到寨子外用家酿的玉米酒换些油和盐。作为“直过民族”的一员,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发展历程,面临的脱贫困难可想而知。当前,类似帮助拉祜族贫困群众脱贫的挑战并不鲜见,脱贫攻坚还面临严峻形势:

贫困地区面积大。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覆盖的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左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占据主体;

贫困人口分布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仅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相对集中,还分布在特困地区以外的1000多个县;

致贫因素并存交织。在现有贫困人口当中,自然条件恶劣、劳动能力差、教育水平低、因病因灾等多种致贫因素并存,如何保障他们持续稳定脱贫面临考验。

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几年时间里,这一理论内涵不断深化:

精准扶贫脱贫的基本方略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2015年1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一系列问题。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总的说来,我们要锁定目前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不留锅底。

落实脱贫攻坚,扶贫办将搭建五个工作平台,开展六项扶贫行动,实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

五个工作平台,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

六项扶贫行动,包括教育扶贫行动,健康扶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劳务协作对接行动,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

十项精准扶贫工程,包括整村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构树扶贫工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

在精准扶贫思想引领下,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五个一批”脱贫手段等工作深入推进,加速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从2014年至今,全国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千万人口减贫目标。

一项项政策红利,为贫困人口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供牢固支撑。

全方位、多维度的贫困治理,正在各个领域同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幕开启;中央将投资约8480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农村公路和县乡公路客运站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教育部门将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让知识改变命运,避免贫困代际传递;人民银行已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11个省级贫困县设立扶贫再贷款,有关金融机构开始发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以金融活水浇灌脱贫之花;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和共享发展措施的深入实施,重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存发展模式。

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近几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抓作风、反腐败,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持续推进。

(一)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就

从2012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至今已近四年。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9622起、处理18740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1913人。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逐年增多,今年1至8月共已处分26609人,超过2014年全年的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决把存量减下来,把增量遏制住。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管理的高级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截至目前,接受组织调查的中管干部共计109人,其中省区市70人;在不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也有被查处的中管干部,涉及司法、金融、环保、安监、体育等多个领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举措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从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化版’,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正愈扎愈紧”;

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作为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从严治党只是管住“关键少数”还远远不够,用党规党纪管住绝大多数才是重构政治生态的“良方”。规范对象“全覆盖”“无例外”,本身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绝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存在。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新修订的《准则》把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全部纳入制约范围;新修订的《条例》也对原有条款中不少违纪情形只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情况做出调整,明确“六大纪律”是全体党员的基本遵循和底线。

虽然《准则》的“体量”大幅精简,但紧扣“廉洁自律”,指向性更明确,内涵也更丰富。不仅对全体党员提出正面倡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规范,也不再局限于“廉洁从政”,而是增加了“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方面内容。

《条例》的修改比例基本上达到80%至90%,有的章节几乎全部修改,调整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条例》新增了违规收送礼金、消费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超标准、超范围接待等违纪条款。

规范对象和领域的拓展,既是“全面”,也是“从严”,反映出党内法规制度正日益完善。综观新修订的两项法规,“全面”和“从严”要求紧密交织、贯穿始终。对广大党员来说,全部被纳入规范对象,这本身就是一种震慑,意味着制度笼子越收越紧、越往后执纪越严;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廉洁自律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纪律标尺的刻度越来越精密,实际上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维度越来越全面。全面意味着从严,从严也体现了全面,全面和从严往往分不开。全面是扩大范围,从严是彰显态度,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党内法规建设与时俱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五、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今年以来,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坚持“台独”立场的政党在台湾上台执政。虽然民进党当局领导人声称将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我们从台湾新当局的政策宣示和行动中更注意到,其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和切断台湾同大陆历史连结的战略取向。台湾新当局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两岸制度化沟通和协商谈判机制的中断,导致了两岸关系气氛的逆转,影响到两岸诸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持续推进,使两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回升到52%。此外,面对大陆的发展,合计有69.7%的人认为台湾若采取“泛中国人认同”的两岸关系,最能确保台湾利益,有利两岸和平,此项以利创4年来新高。可见,“两岸和平发展”、“两岸一家亲”才是真正的民意。

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国民党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洪秀柱表示,国民党将积极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的角色,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可能性。从双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非常珍惜,两党领导人的会面,是两党面向未来,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对民意担当,坚决反对“台独”的“决定性瞬间”。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是另一件大事。由两岸各10家团体在10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丰硕成果基础上,共同举办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重大。闭幕式上还发布了40多项2017年两岸交流项目信息,包括第三届两岸大学生创客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第十六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丁酉年春季妈祖祭祀大典、第二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届we爱·两岸青年微电影大赛等。论坛凝聚两岸和平力量,谋求互惠共赢,为两岸和平发展建言献策注入正能量,为两岸人民福祉寻求新出路,反映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期盼和呼声。

2016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6日上午在金门开幕。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曾培炎、副理事长盛华仁,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副理事长江丙坤,以及两岸经贸界人士和学者约500人出席会议。本届峰会年会为期两天,11月7日将在福建厦门举行宏观经济、能源石化装备、金融、信息家电、成长型和中小企业、文化创意、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等7个产业合作推进小组的专题论坛和分论坛以及本届峰会年会的闭幕式。

(二)我们的对台方针政策

在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之际,我们对台态度和方针政策引起关注。今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为台湾局势的变化而改变。第一,我们将继续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政治基础,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前景。

第二,我们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粉碎任何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第三,我们将继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下载形势与政策试讲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试讲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部《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教育部社科司第22期全国普通高校 “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 专家报告 2009年2月4-7日 北京 (根据录音整理,内部资料,严禁将原文做成PPT直接用于上课) 目 录 第一讲 当前台......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有感 经过这一学期五节课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五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

    形势与政策2017[范文模版]

    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一) 1【单选题】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聚焦全面从严治党?(D) A、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B、神话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C、解决党内存......

    形势与政策

    一、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 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坚定反腐败信心的基础。形势判断不准确,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会影响今后反腐败斗争......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 读《“反腐:呈现四大趋势”》有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12级机电创新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

    形势与政策

    成绩 论文题目: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 院 系: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损害......

    形势与政策

    一、 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

    形势与政策

    践行伟大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学习感悟 2015级环境工程 毕研栋 在本学期学习《形势与政策Ⅱ》课程中,我详细了解了专家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以及中国现阶段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