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安全记录,确保安全记录的有效性、完整性。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石灰石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运行活动记录的收集、标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保留和处理等管理。职责
3.1 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记录的规范审查,负责职责范围内各项安全记录的填写和管理。负责对全矿安全记录进行管理、监督检查。
3.2 各队负责范围内所需各类安全记录的编制、填写、查阅、保管。4 工作程序 4.1 安全记录规范
4.1.1记录名称:简短反映记录对象。
4.1.2 记录编码:编码是每种记录的识别标记,每种记录只有一个编码。记录编码采用《文件资料控制制度》中的编码方式。
4.1.3 记录顺序号:顺序号是某种记录中每张记录的识别标记。4.1.4 记录内容:按记录对象要求,确定编写内容。4.1.5 记录人员:记录填写人、负责人、审批人等。4.1.6 记录时间:按活动时间填写,应注明年、月、日。4.1.7 记录单位名称。4.1.8 呈送单位、报送单位。4.1.9 保存期限和保存部门。4.2 安全记录
4.2.1主要安全记录项目: a)管理评审报告; b)事故、事件记录; c)风险评价信息; d)培训记录;
e)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发放记录; f)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g)事故调查报告; h)安全检查记录;
i)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 j)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k)现场安全措施纪要; l)隐患整改记录; m)安全活动记录; n)法定检测记录; o)任务观察记录; p)许可文件; q)应急演习记录; r)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s)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t)维护和效验记录; u)技术资料和图纸; v)其他安全记录。
4.2.2 保存期限和保存部门 记录由专职安全员保存:
矿《安全检查记录》、《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现场安全措施纪要》、《隐患整改记录》、《任务观察记录》、《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维护和效验记录》、《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保存期限3年;
矿《风险评价信息》、《任务观察记录》、《许可文件》、《安全活动记录》、《应急演习记录》。保存期限5年。
矿《管路评审报告》、《法定检测记录》、《石灰石矿山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发放记录》、《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培训记录》、《事故调查报告》、《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长期保存。
其他单位报送的一般性安全记录,保存期限1年。
有关生产《事故、事件记录》、《风险评价信息》、《现场安全措施纪要》、《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保存期限3年;
有关生产《技术资料和图纸》长期保存。
《培训记录》、《石灰石矿山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发放记录》、《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长期保存。
有关设备《现场安全措施纪要》保存期限3年; 有关设备《维护和效验记录》保存期限5年;
有关设备《法定检测记录》、《技术资料和图纸》长期保存。《安全生产会议记录》保存期限3年;
《管理评审报告》、《石灰石矿山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发放记录长期保存。4.3 安全记录要求:
4.3.1 矿山对主要的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建立安全记录,并确保对安全记录的有效控制。
4.3.2 安全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内容真实、准确、清晰; b)填写及时、签署完整; c)编号清晰、标识明确; d)易于识别与检索; e)完整反映相应过程; f)明确保存期限。
4.3.3 记录采用书和电子媒体,如硬盘、磁带、磁盘、光盘等其他媒介。4.3.4记录必须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或圆珠笔填写,不准用其他颜色墨水的笔填写记录。
4.3.5 记录要按实际发生的时间进行记录,不准超前或拖后记录。4.3.6 表格记录要按表式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的记录,做到书写规整,字迹清楚,不准少记或漏记,不准随意乱写乱画,更不准撕毁。不准弄虚作假,伪造内容,任意涂改。
4.3.7 缺项中的部分应注明原因,不能用划线代替,不能留空白。4.3.8 记录表格要求记录者、负责人或审核人签字、不准代签记录。
4.3.9 记录能追溯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4.3.10 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标示和评审。对过时或需要修改补充的文件,要在规定时间下《记录更新登记表》给单位,并限期根据PDCA循环编写合格后,由专职安全员存档应通知相关人员执行。
4.3.11记录应妥善保管、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以记录。
4.4安全记录执行
4.4.1各单位接到下列记录后必须按记录要求和时间及时落实。
《安全检查记录》、《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现场安全措施纪要》、《隐患整改记录》、《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技术资料和图纸》等。
4.4.2专职安全员负责考核安全记录的执行情况。4.5安全记录管理
4.5.1记录应妥善保存。记录原件一般不准外借,只能在记录保管员处查阅,特殊情况下,须经领导同意,并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送还。
4.5.2贮存于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内的记录,要复制备份文件,以防原始记录丢失,应注意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以及为调用记录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的可获得性,同时要规定各类记录调用的授权和设置防火墙,以及其他所需的信息安全措施。各种电子媒体记录也要进行控制,不得随意复制、拷贝,如需复制、拷贝须经该单位领导同意。
4.5.3矿级记录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保存,车间一级记录由车间负责保管。归档的记录必须经过系统整理和编目,划分保管期限,按照《记录归档登记表》按规定类别和保存时间妥善保管,易检索、易查询,需保密的记录应划定密级。
4.5.4各队应确定适宜的地点按期限保存其记录,对其保存环境条件经常检查,确保在保存期限内记录保存良好,并便于查阅。
4.5.5具有法律效力的记录需长期保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验收报告、资源开采许可证等)。
4.5.6记录不得随意复印,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复印时,应办理登记手续,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表》,保存期满销毁时,须填写《记录处置审批表》,经申请单位主管领导及专职安全员审批后方可进行相应处置,《记录销毁清单》应长期保
存。
4.5.7专职安全员将定期、不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相关记录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审,发现问题需要其积极整改。
4.6安全记录的标识和检索
4.6.1根据《文件和资料控制管理制度》,每一安全记录表式均应按规定有唯一的编号,内容主要是标题(名称、编号)。
4.6.2专职安全员编制《安全标准化文件目录一览表》以便检索和管理并定期更新,并将安全记录表收集汇总成《安全标准化管理记录汇总》,原件保存在专职安全员以便查阅和使用。
5相关文件
《文件和资料控制管理制度》 6相关记录
《记录归档登记表》 《记录处置审批表》 《记录销毁清单》
《安全标准化文件目录一览表》 上述记录保持3年以上。
第二篇:安全记录管理制度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1
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记录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准确和完善,通过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记录、整理和归档,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闭合性,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档案(台账):是指各部门、项目部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资料、图像、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和储存的信息。
3、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综合管理工作,对各项目部、各部门安全生产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拟定公司安全记录归档和保管、使用、统计等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公司各类安全生产记录的分类、编号和备案工作。
4、各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管理工作。统一使用公司制定的格式进行安全生产记录。
5、各项目部负责本项目部安全生产档案、记录管理,填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本项目部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记录。
6、各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各职能部门按照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制度履行相应职责。
7、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
8、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等。
9、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的11项制度必须建档)等文件。
10、与工种岗位和设备工具相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
11、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和下发的制度性文件、通知、通报等。
12、安全管理人员花名册、相关人员证书(含三类人员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相关资格证书)。
13、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计划、阶段性专项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14、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执行、考核记录。
1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6、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含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学习、活动资料;
17、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花名册及相关身份证明、资格证书;
18、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临时组织的各类会议,包括传达贯彻上级文件,收看收听电视电话会议通知、记录、纪要等;
19、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报告或记录;
20、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培训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21、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名称、负责人、地点(部门)、联系人、联系方式;
22、职业健康目标管理和责任制,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证明(复印件);
2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
24、职业健康计划和实施方案,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使用)记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培训计划、培训考核记录、宣传图片、纸质和摄像资料)等;
25、用人单位职业监护档案,职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接触职业危害人员登记表及体检记录(上岗前、在岗、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病人登记表,职业病人诊断证明等;(如果有)
26、相关方单位资质及签订的安全协议(合同)、安全告知等;
27、相关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证明(复印件);
28、外用工、外包工等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记录;
29、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重大节假日安全检查记录及考核记录(或安全检查表);
30、专项安全检查及考核记录(或安全检查表);
31、日常、综合性安全检查及考核记录(或安全检查表);
32、隐患检查记录、隐患排查治理(计划)登记表;
3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安全事故隐患的类别、所属工艺、地点、影响范围及程度、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及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责任人和部门(或单位)、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的评估报告;
34、其它与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工作有关的记录。
35、生产安全事故管理档案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36、按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的相关记录。
37、安全工作费用投入过程中相关票据复印件等。
38、《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及消防工作责任书》规定的其它台账。
3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记录、建立台账的内容。能够证明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的其他记录资料等。
40、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纸质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字迹清晰,日期明确,签认手续完备;
41、各项目部要求确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记录、收集和整理;
42、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档案(台账)应分类存档,按时间顺序(以为界),每年年终将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装订成册;
43、档案(台账)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在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xx年修正)的相关要求。
44、各部门、各项目部记录管理人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记录(记录管理人由单位、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进行确定),填写“在档记录清单”;
45、记录的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双斜杠划去;
46、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记录,应采用双斜杠划去原记录,在其上方写上更正后的记录,加盖或签上更正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更正日期;
47、记录填写应与运行活动同步进行,不得后补或编造。
48、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运行记录的发放;记录发放范围仅限公司范围内;记录发放部门应填“发文记录”,记录的接收部门应填“收文记录”。
49、记录表格需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使用或复制,并由各部相关部门记录管理人负责登记发放。
50、各部门的记录需借阅或复制者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推,由各部门相关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
51、记录如超过保存期限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各相关部门记录管理人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交部门负责人审核,经安全管理部确认,由记录使用部门标记过期或执行销毁。同时在“在档记录清单”上注明销毁的项目、方式、数量等信息。
52、对于保存期限内需向其他移交或提供的运行记录,除应在“记录清单” 上注明移交或提供记录项目、数量等信息外,还应填写“文件移交清单”接收移置运行记录的部门应在“运行记录移置清单”上签字确认。
53、各部门、各项目部需指定记录管理员,记录管理员必须把单位所有记录分类,依据记录的类型整理、标识,便于查阅并可追溯相关活动。
54、记录应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不得丢失或破坏、防止泄密。
55、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按照公司相关文件管理规定或《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要求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
56、公司安委办对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建立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时间为每至少一次。
57、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及消防工作责任书》涉及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记录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检查考核。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2
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记录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准确和完善,通过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记录、整理和归档,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闭合性,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记录管理工作。
3.1安全生产档案(台账):是指各部门、项目部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资料、图像、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3.2 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和储存的信息。
5.1 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综合管理工作,对各项目部、各部门安全生产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拟定公司安全记录归档和保管、使用、统计等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公司各类安全生产记录的分类、编号和备案工作。
5.2各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管理工作。统一使用公司制定的格式进行安全生产记录。
5.3各项目部负责本项目部安全生产档案、记录管理,填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本项目部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记录。
5.4各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各职能部门按照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制度履行相应职责。
6.1.1.1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
6.1.1.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等。
6.1.1.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的11项制度必须建档)等文件。
6.1.1.4与工种岗位和设备工具相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
6.1.1.5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和下发的制度性文件、通知、通报等。
6.1.1.6安全管理人员花名册、相关人员证书(含三类人员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相关资格证书)。
6.1.1.7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计划、阶段性专项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6.1.1.8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执行、考核记录。
6.1.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6.1.2.1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含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学习、活动资料;
6.1.2.5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花名册及相关身份证明、资格证书;
6.1.3.2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临时组织的各类会议,包括传达贯彻上级文件,收看收听电视电话会议通知、记录、纪要等;
6.1.4.1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报告或记录;
6.1.4.2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培训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6.1.4.3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名称、负责人、地点(部门)、联系人、联系方式;
6.1.5.1职业健康目标管理和责任制,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证明(复印件);
6.1.5.2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
6.1.5.3职业健康计划和实施方案,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使用)记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培训计划、培训考核记录、宣传图片、纸质和摄像资料)等;
6.1.5.4用人单位职业监护档案,职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接触职业危害人员登记表及体检记录(上岗前、在岗、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病人登记表,职业病人诊断证明等;(如果有)
6.1.6.1相关方单位资质及签订的安全协议(合同)、安全告知等;
6.1.6.2相关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证明(复印件);
6.1.6.3外用工、外包工等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记录;
6.1.7.1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重大节假日安全检查记录及考核记录(或安全检查表);
6.1.7.2专项安全检查及考核记录(或安全检查表);
6.1.7.3日常、综合性安全检查及考核记录(或安全检查表);
6.1.7.4隐患检查记录、隐患排查治理(计划)登记表;
6.1.7.6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安全事故隐患的类别、所属工艺、地点、影响范围及程度、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及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责任人和部门(或单位)、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的评估报告;
6.1.7.7其它与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工作有关的记录。
6.1.9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档案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6.1.9.5按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的相关记录。
6.1.10.2安全工作费用投入过程中相关票据复印件等。
6.1.11《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及消防工作责任书》规定的其它台账。
6.1.1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记录、建立台账的内容。能够证明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的其他记录资料等。
6.2.1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纸质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字迹清晰,日期明确,签认手续完备;
6.2.2各项目部要求确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记录、收集和整理;
6.2.3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档案(台账)应分类存档,按时间顺序(以为界),每年年终将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装订成册;
6.2.4档案(台账)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在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xx年修正)的相关要求。
6.3.1各部门、各项目部记录管理人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记录(记录管理人由单位、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进行确定),填写“在档记录清单”;
6.3.2记录的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双斜杠划去;
6.3.3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记录,应采用双斜杠划去原记录,在其上方写上更正后的记录,加盖或签上更正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更正日期;
6.3.4记录填写应与运行活动同步进行,不得后补或编造。
6.5.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运行记录的发放;记录发放范围仅限公司范围内;记录发放部门应填“发文记录”,记录的接收部门应填“收文记录”。
6.5.2记录表格需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使用或复制,并由各部相关部门记录管理人负责登记发放。
6.5.3各部门的记录需借阅或复制者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推,由各部门相关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
6.6.1记录如超过保存期限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各相关部门记录管理人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交部门负责人审核,经安全管理部确认,由记录使用部门标记过期或执行销毁。同时在“在档记录清单”上注明销毁的项目、方式、数量等信息。
6.6.2对于保存期限内需向其他移交或提供的运行记录,除应在“记录清单” 上注明移交或提供记录项目、数量等信息外,还应填写“文件移交清单”接收移置运行记录的部门应在“运行记录移置清单”上签字确认。
6.7.1各部门、各项目部需指定记录管理员,记录管理员必须把单位所有记录分类,依据记录的类型整理、标识,便于查阅并可追溯相关活动。
6.7.2记录应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不得丢失或破坏、防止泄密。
6.7.3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按照公司相关文件管理规定或《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要求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
7.1公司安委办对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档案(台账)的建立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时间为每至少一次。
7.2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及消防工作责任书》涉及安全生产档案、台账、记录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检查考核。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3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文件资料和有关记录的管理,使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制定本制度。
2职责
安全科:负责安全记录和安全生产资料档案的`管理。
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安全记录和安全文件资料的管理及上报。
3内容
3.1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文件、安全技术和设计资料、安全记录的日常管理由安全专人负责管理。文件的制定、下发、作废和收回按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各种安全生产记录按照《记录管理程序》执行,安全生产记录包括:
a.管理评审报告;
b.事故、事件记录;
c.风险评价纪录;
d.培训记录;
e.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f.事故事件调查报告;
g.检查记录;
h.健康监护记录;
i.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j.安全会议记录;
k.监测检查记录;
l.资质证书和许可文件;
m.应急演练记录;
n.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o.其他。
由各采区和相关部门的记录按时上报安全科,并将上述安全记录纳入档案管理,由安全科分类汇总后进行归档保存。
3.2查阅档案程序
①查阅档案资料时,必须经厂长同意签批;
②如需将档案资料拿走,必须填写《文件/记录借阅登记表》经领导批准。
③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注意防盗、防火、防蛀、防潮湿
3.3保管
必须设专人负责,安全记录的整理和档案的保管工作。
3.4填写要求
负责档案和记录填写人员需确保记录的内容真实、准确、清晰,填写及时,签署完整,标识明确、编号清晰,完整反映相应过程,明确保存期限,并按期限保存,对超过保存期限的及时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处理。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4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使其纳入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纳入档案管理的项目
1、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规划。
2、确定的'重、特大及一般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登记表。
3、安全隐患重点单位、部位登记表。
4、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5、安全生产会议及安全检查记录。
6、各种上报、汇报材料。
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其它。
二、查阅档案程序
1、查阅档案资料时,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签批;
2、如需将档案资料拿走,必须写借条经领导审批。
三、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注意防盗、防火、防蛀、防潮湿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5
一、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记录,确保安全记录的有效性、完整性。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收集、标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保留和处理等管理。
三、工作职责
安全科负责安全记录的规范审查,负责职责范围内各项安全记录的填写和管理,负责对安全记录进行管理。
四、工作程序
(一)安全记录规范
记录名称:简短反映记录对象。
记录编码:编码是每种记录的识别标记,每种记录只有一个编码。
记录顺序号:顺序号是某种记录中每张记录的识别标记。
记录内容:按记录对象要求,确定编写内容。
记录人员:记录填写人、负责人、审批人等。
记录时间:按活动时间填写,应注明年、月、日。
记录单位名称。
呈送单位、报送单位。
保存期限和保存部门。
(二)主要安全记录项目
事故、事件记录:
风险评价信息;
培训记录;
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
“平安工地”评价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
安全检查记录;
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现场安全措施纪要;
隐患整改记录;
安全活动记录;
许可文件;
应急演习记录;
承包商与供应商信息;
维护与校验记录;
技术资料图纸;
其他安全记录。
(三)安全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容真实、准确、清晰;
填写及时、签署完整;
编号清晰、标识明确;
易于识别与检索;
完整反映相应过程;
明确保存期限。
记录采用书面和电子媒体,如硬盘、磁带、磁盘、光盘等其他媒介。
记录必须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或圆珠笔填写,不准用其它颜色的墨水的笔填写记录。
记录要按实际发生的时间进行记录,不准超前或拖后记录;
表格类记录要按表式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的记录,做到书写规整,字迹清楚,不准少记或漏记,不准随意乱写乱画,不准弄虚作假,伪造内容,任意涂改。
缺项中的部分应注明原因,不能和划线代替,不能留空白。
记录表格要求记录者、负责人或审核人签字,不准代签记录。
记录能追溯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标示和评审。对过时或需要修改补充的文件,要在规定时间下《记录更新登记表》给单位,并限期根据pdca循环编写合格后,由安全科存档并通知相关人员执行。
记录应妥善保管、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以记录。
(四)安全记录管理
1.记录应妥善保存,记录原件一般不准外借,只有在记录保管员处查阅,特殊情况下,须经领导同意,并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送还。
2.贮存于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内的记录,要复制备份文件,以防原始记录丢失,应注意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以及为调用记录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的`可获得性,同时要规定各类记录调用的授权和设置防火墙,以及其他所需的信息安全措施,各种电子媒体记录也要进行控制,不能随意复制、拷贝,如需复制、拷贝须经该单位领导同意。
3.具有法律效力的记录需长期保存。
4.记录不得随意复印,经分管安全副经理批准复印时,应办理登记手续,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表》。
5.安全科将定期、不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相关记录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评审,发现问题要求其积极整改。
(五)安全记录的标识和检索
1.根据《文件和资料控制管理制度》,每一安全记录表式均应按规定有唯一的编号,内容主要是标题(名称),编号。
2.安全科编制《安全文件目录一览表》以便检索和管理并定期更新,并将安全记录表收集汇总成《安全管理记录汇总》。
安全记录管理制度6
1 目的
确保安全记录完整、准确、清晰,以证明安全体系有效运行,并为实现可追溯性、证实作用以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提供客观证据。
2 范围
1 本程序适用于酒店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所有安全记录的管理。
2 本程序规定了安全记录的分类、形式、编制、审核、编号、格式修改、填写、收集、存档、贮存、借阅、销毁的要求。
3 职责
1 保卫部是安全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程序,并负责监督执行。
2 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批准本单位的安全记录清单与记录归档管理。
4 管理要求
1 质量记录的标识、编号、填写、保存、保护、借阅、复制和销毁执行质量体系的记录控制程序。
2 各专业职能部门下发的记录,必须制定填写标准和要求的规定,使记录填写标准统一化。
3 记录管理工作程序见图一。
4 安全记录的分类
安全记录的分类见表一。
表一 安全记录分类表
记录类别 | 记录范围 |
1. 与安全运行有关的记录 | 包括文件的修订、变更记录、考核记录、安全内审报告、管理评审记录及报告、组织安全工作计划及总结、安全责任书、培训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合格承包商和供应商名单、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记录、法律法规识别与获取及跟踪记录、风险控制及隐患治理记录等。 |
2. 与安全日常管理有关的记录 | 包括各类安全作业票证、各类安全管理台帐、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安全工作月报表、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消防记录等。 |
3. 来自承包方的安全记录 | 包括承包方的安全运行、检查监督及考核记录等。 |
5 安全记录的形式
5.1 书面、照片。
5.2 电子媒体、磁带、磁盘。
6 安全记录的编制、审核及批准
6.1 各单位根据安全活动的需要建立安全记录表格时,由使用单位编制后送交本单位领导审核及批准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6.2 安全记录的使用单位在送审安全记录表格时,应由本单位领导在会审单上确定其保管地点和保存期限,并将保管地点和保存期限通知各使用单位。
6.3 安全记录保存期限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具有永久性保存价值的记录,应整理成档案,长期保管;
二、有保管时间要求的安全记录,则按要求时间保存;
三、无保管时间要求的安全记录,一般保存期限一年。
7 安全记录的编号
7.1 为保证安全记录有唯一的标识,每一种安全记录表格应有唯一的编号,编号由安全记录所在部门的主管领导指定专人进行,方法如下:
7.2 记录分类
将记录统分为四类,对照的字母分类为:
档案类记录:DA 管理类(审批、备案、登记的表格):GL
检查类:JC 记录类(包括值班、生产等的格式记录):JL
7.3 专业
按主管部门分为:
安全:AQ 办公:BG 保卫:BW 工程:GC 企管:QG 安全标准化:AQB
7.4 单位编号
编号 | 单位名称 | 编号 | 单位名称 | 编号 | 单位名称 |
01 | 办公室 | 02 | 保卫部 | 03 | 康乐部 |
04 | 人力资源部 | 05 | 工程部 | 06 | 财务部 |
07 | 餐饮部 | 08 | 客房部 | 09 | 采购部 |
10 | 市场营销部 |
7.5 顺序号
由组织编写的部门按照单一的记录分类、专业分类、部门排序,给记录表赋予一个单独的号码,组织编写的部门同时建立一个记录清单,明确记录使用的范围、对象、频率,防止一号多表或一表多号。
7.6 年代号
年代号由一个四位数字组成,代表记录的编制年代,如“20xx”代表20xx年编制。
7.7 记录编号位于记录的首页右上角,距页边不小于1厘米,新时期罗马四号字体。
8 安全记录格式的修改或换版
8.1 安全记录格式有修改需求时,由提出部门按《变更管理程序》填写“变更申请审批表”,并附修改后的格式样品,在申请单中陈述修改的`理由和依据,经安全记录所在部门的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编号、印刷、使用,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8.2 使用新格式的安全记录取代原旧的记录表格,各使用单位应在新表格投用时,立即收回旧表格,并自行销毁。不允许在使用场所出现新旧记录交替使用的现象。
8.3 安全记录的格式修改由各单位在“安全记录清单”备注栏上记录格式修改时间。
9 安全记录的填写
9.1 所有安全记录都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填写要求字迹清楚,填写正确、完整和及时。
9.2 安全记录上应写明年、月、日及记录人签名,签名时要写全名,必须是记录人本人签字。
9.3 安全记录表格的填写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对有要求的记录栏目,做到字迹清晰、持久,内容完整,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二、对于记录空格,用“以下空白”章或用“——”符号注销;
三、当遇到缺项时,填写“缺项”;当问题记录结果为无问题,填写“无”;
四、技术性安全记录数据不变,须重新抄上,管理性安全记录竖向整格内容相同,可用“同上”或“〃”表示;
五、从某行开始以下全空,在此行左上角用“以下空白”章或用““——”符号填满;
六、安全记录不能随便更改,若确因笔误需更改时,用“—”(文字可用“0”)符号注销,在符号上方由本人更正重新记录。对外发送的文件内容更改除用上述规定的符号更改外,还需有更改人的签名与更改日期。
10 安全记录的收集与归档
10.1 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主管的(自己编号的)安全记录和所有安全记录列出总的“安全记录清单”。
10.2 每年12月份各单位安全记录人员负责收集主管范围内各“安全记录清单”中自己主管的部分与主管部门进行核对,主管部门将核对清单报安全管理部备案。
10.3 各单位将使用完的安全记录按“安全记录清单”上的保存地点、保存期限按编号、时间顺序进行装订、编目、归档。
10.4 保卫部依据各部门上报的“安全记录清单”编制酒店“安全记录总览表”,以便各单位部门查询。
11 安全记录的保存
11.1 各单位应按照相关档案管理要求,指定专人管理,保存环境符合要求,防止因日晒、雨淋、受潮、霉变、鼠咬、虫蛀、火灾而损坏。
11.2 所有安全记录的保存应便于存取和检查。
11.3 电子媒体安全记录由使用单位自行妥善保存。
11.4 记录的保存时间在记录清单中逐个注明。
12 安全记录的借阅
12.1 借阅安全记录须办理借阅手续,各单位在借阅安全记录时应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表”,并要求借阅人签名。
12.2 若需外借,需经归档单位领导批准。保密安全记录外借必须经文件主管部门领导同意。
12.3 合同有要求时,在商定期内安全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评价时查阅。
13 安全记录的销毁
根据安全记录的保存期限,各归档单位对到期安全记录由保管人员填写“安全记录销毁登记表”由主管领导批准进行销毁。
5 附则
1 本办法由标准办公室起草,并负责解释。
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安全生产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目的
为确保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使其为今后安全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资料和文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车间。3 职责
3.1公司安全生产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实行分部门管理制度。3.2公司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上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安监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通报、讲话、检查情况记录、整改意见及其他要求等文件料的收集汇总和传达。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发放管理工作。
3.3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本手册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负责审定各部门的文件及记录,并按部门下发各部门的文件清单和记录。
3.4各部门按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发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整理本部门的文件和记录,形成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3.5生产部负责安全规程、工艺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发布、评审、修订、存档等工作。
3.6公司下属车间、班组等负责涉及安全类通知、隐患整改单、规程等的传达、学习及使用。4 管理要求
4.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安全档案,实行分级管理。4.2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通报、讲话、检查情况记录、整改意见、措施等必须编码归档备查。
4.3归档文件要做到及时、准确、清晰、专人管理。
4.4资料管理人员随时做好安全档案的保管,注意防盗、防火、防蛀、防潮湿、防遗漏。若发生遗漏和失误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5相关安全类资料制定和管理归口部门,修订原档案资料时,要做好记录。当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动时,应及时予以修订。4.6凡如各类规程等重大资料的制定和修订,资料制定和管理部门应邀请安全、设备、工艺等相关人员共同审核确定,且发布前应组织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后方予以实行。
4.8各类文件、记录至少保存1年,并建立销毁台帐。法律法规对特殊档案有其他要求的,遵循相关规定。5相关文件和档案记录 5.1文件发放记录 5.2文件和记录检查记录 5.3各部门文件和记录清单
第四篇: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培训记录
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培训记录
类
别
授
课
人
学
时
培训时间
地
点
参加人数
缺课人
考核方式
考核结果
培
训
内
容
培训内容:1.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2.1
成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2.2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2.3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2.4
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3.1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3.2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4.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制度4.2
文件控制管理制度4.3
记录管理制度4.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5.1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5.2
班组岗位达标管理制度5.3
领导现场带班管理制度6.1“三同时”管理制度6.2
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制度6.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6.4
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6.5
设备设施变更、拆除、闲置、报废的管理规定6.6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7.1“三违”行为管理制度7.2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制度7.3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1)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大型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6)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7.4
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7.5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7.6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7.7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7.8
仓库管理制度7.9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11
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制度7.12
承包商管理制度7.13
供应商管理制度7.14
外来人员管理制度7.15
变更管理制度7.16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8.1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治理制度9.1
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0.1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0.2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制度10.3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0.4
女职工特殊保护制度11.1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1.2
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13.1
绩效评定管理制度13.2
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第五篇:记录管理制度
记录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追溯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1、记录要从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
2、各部门应互相配合,做到既能满足统计业务核算、质量安全和有关管理工作的要求,应设立原始记录。
3、记录必须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全面、及时、准确、清晰,不得任意涂改和撕毁,保证记录完整无缺。
4、记录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台帐和整理表,对主要数据进行分类、归纳、登记,使数据台帐化。
5、记录应按月收集,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以备查用。
6、各部门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的立卷归档工作。
7、凡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齐全完整,遵循文件的形成规范,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和必要的加工整理。
8、记录的查阅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不得擅自抽拆、涂改、勾划、损坏记录,借出使用必须妥善保管。
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体系,对公司质量总目标进行分解,在各部门建立各分项目标,确保公司质量总目标的实现。质量目标管理制度的确定和实施,适用于公司与质量目标有关的所有部门。
1、办公室负责公司质量目标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各部门、单位制定各自质量目标或指标,并加以实施。
2、公司总经理制定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与公司的质量方针应保持一致。
3、各单位、各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应按总目标精神,对目标进行分解,制定本单位、部门的质量目标,明确考核方法,以便于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
4、依公司发展需要,总经理确定对公司质量目标进行调整时,由办公室根据评审结论组织质量目标的修改,对修改后的质量目标,经总经理批准后重新发布,各部门、单位质量目标根据总目标的修改进行修改。
5、职能部门管理目标主要为:
①工程管理:施工计划管理、工程技术管理
②质量管理:质量指标管理、质量措施管理、质量责任制落实 ③安全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措施管理、安全责任制落实 ④设备管理:机械购置和装备管理、机械达标管理、机械检修和保养管理
⑤经营管理:经营目标管理、工程分包管理
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
6、办公室对管理目标考核一次,当阶段性管理目标没有实现时,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分析,制定完成目标的措施,由责任部门贯彻实施。
7、项目中标后,项目部根据公司总目标和项目合同要求,以及公司对项目的承诺,策划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管理措施。
8、项目质量目标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之一,与施工组织设计一并审批。
9、项目部每月对本项目工地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上报公司工程部。当项目部没有达到要求时,由工程部组织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责成项目部采取纠正措施。
质量问题处理及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合格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为认真贯彻质量方针,实现公司质量目标,落实工程主体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问题(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
一、公司主管总工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科、技术质量科是质量问题处理及质量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与检查,并负责组织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评审和处理,并对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提报处理意见,上报董事会讨论结案。办公室参与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评审与处理,并对奖励及行政处分人员按规定承办手续,财务科负责对各单位经济处罚的收缴。安全生产科负责对处理结果实施检查验证。
二、质量事故的分类
1、质量一般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2、质量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3、重大质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4、质量特别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质量事故。
三、重大质量事故的等级划分
1、一级重大质量事故 ①死亡30人以上
②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③特大主体结构垮塌
2、二级重大质量事故
①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
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不满1000万元 ③大主体结构垮塌
3、三级重大质量事故 ①死亡1人以上,9人以下
②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 ③中、小主体结构垮塌
四、质量问题报告的责任和步骤
1、项目经理是单位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及时、如实上报技术质量科,并及时组织处理问题。
2、任何单位、个人均有权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部组织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填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4、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质量科向总工办汇报,并填写《重大质量事故报写表》一式三份,事故发生后,总工办要及时组织技术质量科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5、质量问题的调查
①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
②事故概况:主要介绍事故发生或发现时间、事故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
③事故是否做过处理:对缺陷部分进行封堵或掩盖,为防止事故恶化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但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应予以注明
④事故调查中的实测数据和各种试验数据 ⑤事故原因分析
⑥结构可靠性鉴定结论 ⑦事故处理再发生的建议
6、调查报告
对于较严重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组写出调查报告报于技术质量科,对于轻微质量问题的处理视情节的严重程度,由责任单位写出书面检查和情况汇报,报技术质量科。
7、事故处理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质量问题的核实和处理,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参加分析原因,技术处理方案由项目部提出监理单位审查,经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对有争议或技术难度较大的质量问题,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备案。
五、常见的处理方法
1、结构损伤修补处理。
2、对结构的加固处理。
3、返工处理。
4、限制使用。
六、不做处理的范围
1、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的。
2、有些不严重的质量缺陷,经后续工序可以弥补者。
3、出现的质量缺陷,经复核验算,满足设计要求者。
七、事故经过分析处理后,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
八、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
下属职责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未按规定公司选择具备相应施工条件的。
2、未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或不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的。
3、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的。
4、明示或暗示施工人员降低工程质量的。
5、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
在施工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按照职责检查的频度和方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监督实施并验证整改效果。
一、项目部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对建筑施工工程项目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2、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和互查,并整理各种质量记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填写《施工现场检查记录表》和相应的程序文件所要求的记录,涉及到可测量的关键特性(如:噪声等)应有具体数据。
3、定期收集顾客反馈(满意或不满意、抱怨、投诉),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4、项目经理每季度组织对适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填写《运行情况检查控制记录表》。
二、其它各部门
1、每月向公司报送“运行状况月报表”等报表。
2、每季度对项目部、分单位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出的质量问题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执行《环境、安全事故和不符合控制程序》,对违章人员做出必要处理,并监督项目部监视和测量记录的填写情况。
3、每季度按照《运行控制检查统计记录表》进行检查,保存
好原稿后报办公室。
4、各部门每季度组织项目部适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填写《运行情况检查控制记录表》。
三、办公室
1、对各部门通过定期(每半年)或不定期抽查,查看监视和测量记录,或者对各部门以内审或收集顾客反馈信息的方式,调查询问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执行效果。
2、对报送的《运行控制检查统计记录表》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组织各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填写《运行情况检查控制记录表》。
4、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总结和评价,和管理评审一起进行,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并跟踪其整改结果。
5、组织施工项目定期、不定期的质量观摩、检查,并总结评比、交流经验、评价等,表扬先进以资鼓励。
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确定改进的目标,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改进活动应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信息分析、监督检查、质量体系管理评价、纠正与预防措施等。
一、技术质量科是质量信息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检查、监督质量信息的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其它部门、项目部负责收集各自信息和数据,并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控制和实施改进。
二、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与利用
1、收集的信息包括
①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等。
②工程建设有关方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
③各管理层次工程质量情况及工程质量检查结果。④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结果。⑤同行业其他施工企业的经验教训。⑥市场需求。
⑦质量回访和服务信息。
2、质量信息的传递详见《内、外部沟通和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3、技术质量科对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质量分析和改进的信息予以保存和利用。
4、各管理层次应按规定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质量管理状况和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机会,并采取改进措施,分析结果。
5、施工企业在分析过程中,应使用有效的分析方法 ①数理统计 ②抽样检验 ③因果图 ④排列图等
6、企业高层领导应按规定的周期,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状况,提出改进目标和要求。
三、质量体系改进与创新
1、公司高级领导层根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目标,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跟踪改进的效果。
2、技术质量科分析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3、公司高级领导层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评价的结果,确定质量管理创新的目标及措施,并跟踪、反馈实施结果。
4、各部门按规定保存质量管理改进与创新的记录。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制度
1、为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规范项目质量事故的处理行为,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项目部负责工程质量问题的统计汇报工作,并组织对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配合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3、各分包方负责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果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应在第一时间主动积极的上报总承包方,并详细汇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经过。
4、项目部施工员和专业工程师对质量问题进行检查、评定,并上报监理确定质量问题的严重等级。
5、当发生质量事故时,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分包方对质量事故初步确认,按事故分类,确定事故的紧急程度和报告对象。
6、项目部必须及时填写“质量事故报告表”,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报告事故的简要情况,记录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公司备案;重大质量事故还应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组织成立质量事故处理小组。
7、质量事故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8、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9、发生质量事故,要按管理权限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提交“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并实行回避制度。
10、调查人员有权向事故单位、各有关部门和个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文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工作。
11、事故调查组针对事故调查的资料,及时组织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讨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事故处理的对策。
12、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及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照当事人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事故责任,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领导责任和次要责任。
13、发生质量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必要时可委托质量检测单位进行必要的检验测试,提供事故分析及处理方案的技术条件和所需数据。项目部或分包方填报“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经有关部门部审定后实施。
14、记录和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施工部长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
方案,经项目经理审批实施,并报公司备案。
17、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报质量事故处理小组审定后实施。
18、事故处理方案中涉及设计变更的,由原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
19、事故部位处理完成后,责任单位填报“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20、对于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和部门应追究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如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1、项目部施工员负责建立项目部及分包方质量事故台帐,形成“质量事故统计报表”,项目经理审批后报公司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