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生态文明建设培训试题1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为三大类, 不包括()。(单选)A大中型水电
B新可再生能源
C传统生物能
D低碳能源
2.“根据草本动物食性,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在养殖业中的天然饲料功能,构建种养链条” 属于()。(单选)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
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3.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单选)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4.生态修复的基础是()。(单选)A生物修复
B物理与化学修复
C植物修复
D以上都是
5.“价值在()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 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单选)
A自然演替
B自然进化
C社会演替
D社会进化
6.人口问题本 质上是()问题。(单选)A经济
B历史
C社会
D发展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 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单选)A生态承载力
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C环境容量限度
D环境忍耐力
8.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单选)A绿色经济
B循环经济
C环保经济
D新型经济
9.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重大任务包括()。(多选)A遵循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
B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
C努力促进经济增长
D以上都不是
10.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是按照()来的。(多选)A物质闭路循环
B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
C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式
D资源的低效利用方式
11.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它由以下哪些选项组成()。A土壤
B养料
C水分
D空气
12.固态环境污染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多选)A工业废弃物
B农业废弃物
C矿业废弃物
D城市垃圾
多选)
(13.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包括()等。(多选)A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和谐生态发展规律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4.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和谐社会提醒我们,生态和谐社会具有(),为此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多选)A现实性
B发展性
C可操作性
D可持续性
15.政府将规划相关信息(),并通过听证会、讨论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公民参与到整个建设项目的立项、环境影响测评报告的制作过程中,达到充分行使环境监督的权力。(多选)A程序化
B透明化
C法制化
D公开化
16.从经济结构上看,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体系,用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用低碳工业体系替代高碳工业体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判断)正确 错误
17.循环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判断)正确 错误
18.生态和谐社会是通过遵循程序而实现静态均衡的社会,是人类内部均衡与自然均衡和谐统一于大生态系统下的社会。(判断)
正确 错误
19.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判断)正确 错误
20.公民环境权的存在,要求人们必须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多元考虑,合理分配不同利益团体对环境资源的价值需求。在行政规划中要确立以预防为主、持续发展的观念,促成政府与公民间的平等交流,构建现代公共治理服务理念。(判断)正确 错误
21.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和社会;生态关怀的核心则是关怀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关怀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判断)正确 错误
22.“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单选)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
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23.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以及各类服务所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性,环保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可以界定为()。(单选)A环境监管服务
B环境治理服务
C环境应急服务
D以上都是
24.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单选)A崇拜自然
B统治自然
C战胜自然
D屈服自然
25.生态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性、()。(单选)A紧迫性
B发展性
C可操作性
D可持续性
26.()仍然是长期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单选)A人口数量问题
B人口素质问题
C人口结构问题
D人口分布问题
27.对《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自然资源法已确立的生态补偿制度,要进一步具体化、完善化,使之具有()和科学性。(单选)A现实性
B有用性
C实践性
D可操作性
28.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包括()。(多选)A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
B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C落实减排目标,严格控制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D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效率
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选)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保护资源
D提高效率
30.公共物品有两个基本特征:()。(多选)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1.广义的生态文明,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判断)正确 错误
32.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以保护环境。(判断)正确 错误
33.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判断)正确 错误
34.环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是指环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条件。(判断)正确 错误
35.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判断)
正确 错误
36.确立生态补偿的宪法地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产权进行严格的界定。(判断)正确 错误
37.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四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判断)正确 错误
38.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单选)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水土破坏
D、环境破坏
39.耕地较少的地区,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围湖造地或者围垦河道。()(判断)正确 错误
40.河道的防洪、清障工作实行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判断)正确 错误
交卷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5分)5分
A.《京都议定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永续能源政策纲领》
D.《碳足迹标识及碳标章建置规划》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B
暂无解析!
2、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分区资源环境压力分析中属于“过度开发导致超承载力的环境压力”的分区是()。(5分)5分
A.优化开发区
B.重点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3、广东省除()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5分)5分
A.粤北山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雷州半岛
D.粤北西北侧的连山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暂无解析!
4、下列关于环境主体功能分区说法错误的是:()。(5分)5分
A.主体功能区区划仅仅是一种初始性划定
B.主体功能区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确保发展权公平的原则
C.可分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持续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D.要实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环境政策,主动引导各区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全省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发展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C5、由于我国超常规发展了几十年,()正在形成。(5分)5分
A.污染地质纪系
B.有害地质纪系
C.废物地质纪系
D.人为地质纪系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C
暂无解析!
6、()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分)5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D
暂无解析!
7、()尤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不只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更是改变国家发展布局的约束性指导,是实现以生态环境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战略转变的最主要举措。(5分)5分
A.主体功能区划
B.编制发展规划
C.转变发展布局
D.合理开发海洋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B
暂无解析!
8、()是建立国家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行动中长期规划,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需求。(5分)5分
A.改善环境质量
B.保持生态平衡
C.强化风险防控
D.应对全球变化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暂无解析!
9、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的循环流动。(5分)5分
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B.“资源——产品——环保产品”
C.“资源——环保产品——二次资源”
D.“再生资源——资源——产品”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暂无解析!
10、()报告中指出:城市生态规划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命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水平。
(5分)5分
A.“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第五十七集
B.党的十八大
C.“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第五十六集
D.党的十七大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暂无解析!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和()的摄入量。(7分)7分
A.糖分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水分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B C
暂无解析!
12、循环经济即就是在物质的()、()、()的基础上发展经济。(7分)7分
A.循环
B.再生
C.利用
D.再利用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B C
暂无解析!
13、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7分)7分
A.实施农村“以奖促治”政策
B.鼓励农村“城市化”进程
C.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D.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D
暂无解析!
14、优化国土布局包括:()。(7分)7分
A.编制发展规划
B.规划主体功能区
C.转变发展布局
D.合理开发海洋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B C D
暂无解析!
15、通过建立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危险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7分)7分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清洁化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A B C
暂无解析!
三、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6、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是典型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与平衡稳定的全局。(3分)3分
是
否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是
暂无解析!
17、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3分)3分
是
否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是
暂无解析!
18、广东从2010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推行将生态环境纳入到官员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3分)3分
是
否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否
暂无解析!
19、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要先从系统运行过程中提取具有标识性、可量化的指标来构建。(3分)3分
是
否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是
20、“阴阳五行说”以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观来观察和解释世界。(3分)3分是
否
本题解答:
正确答案:是
第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
第四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中的先锋作用。
三、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一支较为过硬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有许多方针、政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职责。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有些政策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可以具体执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够依法可靠执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多做实际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说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规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
环保工作者要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环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顶住压力,为民办事。通过环保队伍整体的严格执法,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其次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者分内的责任。
第五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完善资源和环境立法,依法管理资源和环境。④加强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做点什么?个人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保护环境?)
①积极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参加环保主题活动③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⑤检举揭发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5、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进言献策)?
答题方向:自觉向公众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参加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义务,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依法同违反计划生育、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等。
8、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
答:①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②选用节能器具,少用或不用塑料购物袋,选择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出行,关水龙头,下班后关闭电器,夏季开空调不低于26℃,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等。
9、倡导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资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8、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我们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该怎么做?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及科学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