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材料总结
实践团队抵达平凉
实践团队步行上山
货车送货到村口
实践队员到“家”了
文具捐赠1
文具捐赠2
村口挂条幅 挂牌仪式
收拾教室
铺设床铺
自己做饭
厨房一角
老师给队员们开会
当地居民看望实践团
体育课后
帮干农活
86岁老人专访(1)
86岁老人专访(2)
政策讲解
走访
开展调研
调研记录
与当地居民合影留念
队员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
实践道路崎岖
队员们与当地群众交心
临走送照片留念
临走与村长合影留念
实践结束,步行下山
知行合一,躬身实践
——兰州大学赴平凉崆峒区峡门回族乡王山村服务双联暑期社会实践团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基层群众中的展开,使老百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为发挥我们青年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化学化工学院组建了由黄新业老师带队,吴羽轩、张野、师兆麟、刘晓婧、袁帆、顾超越、叶冬媚、万勤锋、许子楠、俞少泽、戎晨亮、陶鹏宇等12名成员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12年8月11日~21日赴甘肃平凉崆峒区峡门回族乡王山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为主题,围绕喜迎党的十八大、纪念建团九十周年主旋律,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相结合,坚持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相结合,开展了政策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团队组建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这项工作中央领导有要求、人民群众有呼唤、全面小康有需要、社会力量有潜力。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于干部进一步了解省情农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促跨越的强大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专网
在全省积极行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之际,学校党政领导成立了各“双联”行动协调小组,奔赴平凉、临夏等贫困地区,以“省级干部联县联村联户”的工作形式,在当地开展了考察走访等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省委对学校“单位联村”的工作要求,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与甘肃平凉崆峒区峡门乡王山村实现了联系对口,因此学院成立实践团。
前期准备
回族村、住小学、自己做饭、封斋,这是我们前期所能知道的所有关于王山村的全部。因为全体队员均为汉族,为确保与当地群众的和睦相处,我们特别整理了回族的风俗习惯,通过会议给实践团队成员进行了强调。由于需要住小学,出发前需要准备被褥、洗漱等用品,需要自己做饭,我们还需要准备电磁炉、电饭锅等炊具。
以上是我们针对当地情况需要予以应对的准备。活动方面,我们需要定做队服、队旗。考虑捐赠衣服,我们从2009级学生那里回收衣物;考虑到要进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宣讲,我们从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专网、校联村联户网页阅读相关文件,进行整理,确保在我们给当地群众宣讲时自己十分清楚这个政策;考虑到我们的社会调研,我们制作了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卷调查表;考虑到当地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将有一批老人、小孩留守,我们又制定了一份留守儿童心理调查问卷;考虑到我们学科——化学与农业生产的息息相关,我们准备了为当地群众普及一些科技知识„„此外我们还准备了文艺节目,准备到时表演。
活动概况
当我们到达当地后,我们面临了很多问题:
一、道路难走
王山村位于山上,距离山脚的马路有三四公里的的山路,这山路是最原始的土路。幸好我们去的那天是晴天,路况还行。更加庆幸的是,上山有面包车把我们的行李运上山,虽然我们是走上去的。
二、住宿条件简陋
我们住的地方是村口小学的两间教室,男生一间,女生一间。男生这边用桌子拼凑成通
铺,但是还是不够。故而有一名队员用小板凳拼成了一个小床,还有两名队员睡讲台。女生那边是从村委会那里搬来的两个床板,四个女生挤一挤。女生那边还有半间教室当做了厨房。在后面的生活中,我们还受到了虫子的“围剿”,不少队员身上被叮起了包。
三、水、电问题 我们在上山的时候,碰见村民拉驴车去村口下大概500米的井里取水,而且我们得知村里面没有通自来水,大家都开始担心水的问题。幸好小学里有个水泵,直接抽水,跟自来水一样的。教室里虽然通电了,但是没有灯泡。开始两天,队员们只有自己打着带来的台灯,后来在下山买菜的时候才安上灯泡。
四、语言障碍
我们的全部队员都不是本地人,而当地居民几乎不会讲普通话。在我们到的时候是村长接待的我们,在与村长的交谈过程中,我们能明白村长的大多的话,但还是有少许话我们并不知道表述的是什么。在后期的调研过程中,村民的表述有的比村长还要不清晰。
当我们安顿完毕后,我们跟村长做了交流,询问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当我们问及把村民召集起来,我们给开个宣讲会的提议时,我们得到的是村长“不可能”的答复。我们辛苦准备的宣讲会泡汤了,我们只能做出调整。为了能使联村联户政策真正让老百姓了解,我们将政策宣讲放在了走访中,挨家挨户进行宣讲。
在后期的走访中,我们依照村长的建议,将比较集中的一社、二社走访完46户,三社由于比较分散且多数人已迁户到山脚,故我们没有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极力了解当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很多村民反映路、饮用水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走访过程中,给他们宣传化学与农业有关的科普知识时,村民们纷纷表示,我们这群大学生懂得真多,希望以后多有大学生能够给他们传达这些知识。整体说来,我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招待并进行融洽的交谈,这也给我们这些日子的辛苦给予了莫大的安慰。
王山村小学是一个只有3个在读学生的小学,学校只教到二年级,我们此行还给学校学生带去了一箱文具;王山村作为与我们学院定点联系点,我们还在村委会完成了挂牌仪式。
主要收获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赏。校网站、中青网、平凉省政府网站、平凉市团委网站均对我们的实践做出了相关报道,这些广泛的报道是对我们实践成绩和成果的充分肯定。当然,整个团队成员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东西: 1.在艰苦条件下苦中作乐的精神。住在山上,没有床,没有商店,有的只是空空的布满灰尘的两间教室,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队员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退缩而是把从山下买来的生活用品一点一点的搬到山上的“家”里。在搭我们的床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开玩笑;在走访累了的时候,大家与村子里的牛、驴、狗等拍照;在下雨无法外出时,大家围在一起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懂得开玩笑,懂得苦中作乐,使得大家在这次艰苦的经历中一样感受到快乐。
2.互相关爱的团队精神。整个团队分为三个小组,每天会有两组人出去走访调研,剩下的一组留在“家”里做饭并整理资料,由于天气比较冷,留守人员每天都会烧好热水等着大家回来。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男生会主动扛起跳水、下山采购这些比较耗费体力的活,而女生就经常打扫房间保持居住地方的整洁。这种“一家人”的生活使队员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无形之中增进了大家工作上的默契。
3.做饭这项基本生存技能。住在山里,我们只能自己做饭来填饱肚子。由于大家平时很少有做饭的经历,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幸好有几个队员以前在家弄过一些简单的饭菜,最开始就由他们来做,其他人打下手。久而久之,在耳濡目染之下,队员们也都基本掌握了做饭的要领,纷纷尝试。可能有时候做的并不
好吃,但大家并没有嘲笑或责怪,而是互相鼓励。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个队员都至少亲自做了一次饭,着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4.感恩之心。走访的村民几乎都住在窑洞里,那些窑洞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每当下雨,村民们就会担惊受怕,生怕自己的家会被冲毁;有些人家家里只有两位留守老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自己种的庄稼勉强生活;有的人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却连连遭受天灾人祸……看到这些,我们都不禁感慨于他们的遭遇,我们住在楼房里,下雨阴天就待在屋子里,安安稳稳;我们有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必为生活而奔波;与他们的生活对比,我们真的很幸运,很幸福,我们确实应该感恩父母给我们的,更努力、阳光地生活。
5.精神上受到激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除了进行了走访工作,还与村里的孩子进行了很多交流,与他们玩,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他们有的家里条件太差,供不起他们上学,只能待在家里另谋生路;有的只能供他们读村里条件很差的学校;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被父母送到山底下的小学上学,可是每天上山下山又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增添了一道坎。即使这样,他们的眼神还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还是会说他们爱上学,想读书,希望能改变命运。他们的话给了队员们很多激励,我们有这么好的读书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不努力呢?
6.对回民习俗的了解。由于我们身处一个回民村,来之前对于回民习俗的功课自然做了不少,恰巧我们去时正赶上村里的封斋期,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清真寺,看到了教主手中那些有我们看不懂得文字的册子,当置身在这一种文化氛围中时,我们对于其风俗文化的了解自然更深一层。
吃苦精神
在王山村十几天的实践中,我们不仅收获了许多精神上的感动,还极其锻炼了我们的吃苦意识。首先是路途遥远崎岖,我们一行人从学校出发,通宵坐了一晚上的绿皮火车去到平凉。带着一堆行李,被子的我们还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爬了一个小时泥泞的山路才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王山村小学。其次是居住环境的恶劣,虽然来之前我们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来到时还是对这里的环境有些吃惊。小学里没有床,我们就把教室里的课桌拼起来,盖上我们带来的褥子当床;没有电,我们还要去到山下买来插座电灯来引电;没有水,我们就跟着村民到离学校远的地方抬水来支持日常用水。接下来就是需要料理我们的每日饮食了。小学里没有任何的烹饪工具,幸好我们有先见地带来了锅碗瓢盆,这才建好基本的厨房。由于没有冰箱的保鲜,我们每次买菜只能买两三天的量,这就需要我们频繁地爬一个小时的山路到菜市场买菜。住在山村,更不要说与各种昆虫打交道了。学校的草地上飞舞着各种昆虫,我们住的教室里还有蜘蛛蟑螂横行霸道·····我们的队员几乎都起了大大小小的红包。
虽然外界的条件都很苦,但我们本来就带着从中锻炼自己的意愿进行这个暑期社会实践。这次社会实践的确从各方面锻炼了我们的吃苦精神,队员们在一同吃苦的同时还建立了坚实的”革命“友谊。其实只要心中有一个信念,外界的苦和累又算什么呢。
问题建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一直保持着每天晚上聚在一起总结当天活动的好习惯,争取在实践中稳步前进,推陈出新。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以下的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建议。1.由于村民分布分散,预期的宣讲会没有举行成功。王山村分为三社,都分布在两座大山中,要聚集起村民看起来几乎不可能。而且村民们白日里要到地里干活,晚上也需要料理家里的琐事,所以都没有空闲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宣讲会。我们准备充足的宣讲会最后还是没办法办起来。对此,我们也深表遗憾,宣讲会主要是普及一下“联村联户,富民为民”的政策,切实为村民造福利。我们只能建议留下我们准备的资料,让村里识字的村民能在村里广播里反复广播。
2.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准备的文艺汇演没有举行。我们的文艺汇演在来之前就排练好了,包括小品,二人转,街舞,歌唱等,主要面向村里的小孩以及闲暇的村民。我们打算在实践结束之时进行,给村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也能为我们的实践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实践结束时,受东部台风影响,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我们的文艺汇演也就无疾而终了。
3.走访中语言不通。在王山村居住的村民都是说当地语言,跟普通话有极大的区别。走访时调查情况时,我们几度出现听不懂村民的话的情况。对此我们就认真听,主要捕捉村民话语中的关键词,提取我们所需的信息。
这次社会实践的过程是艰辛的,整个团队需要在偏僻的山村共同生活十天,吃、住、行都是我们要克服的困难。实践下来,我们不仅在身体上抗住了,更在心理上抵挡住了这些困难的侵袭。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艾梅
学号:14530203 班级:14英语1班
2016年7月份,我随从南京“豫爱虔行”支教团,前往河南省沈丘县石槽集乡第三初级中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收获颇丰。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仅体验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感受了乡村学子们热切的求知欲望,满满的感动流淌在心间。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更明白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月5日晚上,伴着微微细雨,支教团一行八人,前往南京站,准备乘坐火车,前去支教地点。当日正逢南方洪涝时期,火车站聚集了很多等待列车的旅客,本来还算宽敞的车站却显得异常拥挤。另外,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所乘坐的列车竟然晚点一个小时。虽然稍有焦躁,但是,依然不改初心,我们依然前行。我们相信,为了支教,这一切都将值得。
7月6日早上,我们顺顺利利地到达支教地点。一到学校,就受到校方热烈的欢迎,我感到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与校方领导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接之后,开始与学生接触。第一天共来到89名即将进行七年级学习的学生,于是就随机把他们分成3个班级。之后,所有领导和支教团成员以及全体学生一起拍合照。然后学生离开学校。这是支教活动的开始,十分激动、兴奋,但是一切进行顺利,感觉十分自豪。
7月7日至7月12日,共六天,属于教学时间。我负责教小朋友们英语。第一次踏上讲台,十分紧张,唯恐自己误人子弟。后来,几节课之后,在课堂上自己也能驾轻就熟,自信了许多。最令我感动的是,学生们上课时的热情,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十分上进。我也在尽我最大力量教他们。
7月13日,为了给家长们展示教学成果,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汇报表演。载歌载舞,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活泼优秀,十分满意和自豪。看到孩子们这么优秀,作为老师,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7月14日,支教结束,支教团所有成员离开学校。有学生很早起床来送我们,别离给我们留下了伤感和泪水。如果还有机会,我和其他队友还愿意来这里,与学生们一起学习。
在为期一周的支教期间,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调查工作,具体如下。一: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农村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第一位家访对象是一位男生,名叫李浩然,母亲患有轻度精神病。据我们观察,李浩博在学习上比较吃力,但是十分用心。在家访时,他奶奶告诉我们,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境也相当拮据,从屋中的摆设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家庭情况。
第二位家教对象是一位女生,名叫李梦迪,从小丧母。她勤奋好学,懂事,惹人怜爱。虽然没有享受过母爱,但是她有一位十分疼爱自己奶奶。爸爸在当地集市上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惨淡,但是可以维持生计。
在家访之后着实心疼这些孩子。经过后来的一系列走访,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在农村并不少见。虽然他们的温饱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李浩然,由于智力水平低于一般小孩的平均水平,学习上比较困难,还经常受小朋友们的欺负,这一切都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创伤。为此,在课堂上,我会经常指导监督他学习,希望他在学业上有所进步。课间时间也会时常找他聊聊天,开导他。还有一些留守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荒废了学业,学习成绩十分糟糕,着实令人心痛。但是,这也是农村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孩子和钱财,二者不可兼得。为了挣钱养家,父母无奈离家赚钱,但是同时又无法陪伴孩子成长。
二: 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观察的形式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这所中学的校长崔炳生及其他校领导,和支教团的所有成员除夕了这次座谈会。在会议上,校长崔炳生讲到:虽然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进步,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各类体育器材比较完备,书法课、音乐课和舞蹈课课程设计丰富多彩。但是教师资源却比较缺乏,尤其是英语老师和物理老师。有时,开学了,有些班级的老师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耽误正常教学。由于老师工资比较低,无法满足一些老师的生活需求,所以有些老师就会私下做一些生意,影响正常上课。另外,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比较困难。
三:通过亲自观察和走访的形式对农村现状进行了调查。1.道路更加宽阔平整,交通更加便捷。水泥路和柏油路取代了土路,小汽车随处可见,电动车更是数不胜数。人们不再局促于一方,出行更加方便。
2.树木多,空气新鲜,噪音小,是居住的好地方。
3.可耕种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没有大规模承包土地,进行开放利用,所以土地的收益比较低。同时,由于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导致一部分你土地闲置。
4.此地农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几乎一家一座楼房,生活安康。彻底告别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日子。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政策是人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5.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所以此地外出务工人员也相当地多。青壮年人口几乎都前往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工作,村中留下最多的就是年迈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
时光匆匆,一周时间转瞬即逝。支教结束了,我们不仅与小朋友们建立了珍贵的友谊,还切身体会了农村教育及农村的整体情况,丰富了个人阅历。我发现,农村正在越变越好,美好的未来正在等着广大农民朋友们。但是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如何改善农村本土经济,是农村减少外出人口数量?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团队离开了这块美丽的土地。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李华强04221017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北师大赴四川省大英中学的支教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我获益菲浅,一方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学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另一方面我觉得最珍贵的:在暑期实践中我认识了一群好朋友,在支教的日子里大家团结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这次实践,感谢队员们留给我的美好回忆。
此次支教活动始于我们29号离京,离京路上除了大家的行李外还有两大筐为留守儿童捐赠的书籍,一路上可谓麻烦不断,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顺利到达了支教目的地,学校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团队此次除了支教以外还抽空进行了地方文化遗产的探索,奥运节水节能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关怀,这些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奥运宣传活动了,活动从筹划到进行都还比较顺利,活动当天大英人民对奥运相关知识表现的非常感兴趣,我们在宣传是有带横幅供大家签名留念,作为北京奥运全民参与的见证,从两三岁的小朋友到玖拾多岁的老奶奶都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我在这次活动中参加了奥运宣传,关怀留守儿童,地方文化探索,辅助调研以及支教等活动,虽然活动时间只有十天,但是活动给了我很多宝贵的财富。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感觉,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解答了一些同学们的疑问,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了一些大学的概况,通过交谈我发现虽然我带给大家的应试知识不多,但是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听到她们为理想为目标奋斗的决心我非常的开心,感觉到了自己辛苦的价值。而且这次支教使我了解到一个老师应该如何管理学生如何教育学生,者对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这次实践增加了我的社交能力,明白了社会上不同于学校的一些规则,最后还是要感谢时间活动中认识的好朋友以及那位与同学打成一片的带队老师。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暑假的来临,给了我又一次锻炼的机会。俗话说:“一个人在同一种状态下生活久了,就会渐渐的麻木的。”我常常说起这句话,对于身为学生的我更是如此。在象牙塔里呆的时间久了容易忘记了自己还生活在社会之中。因为实践不仅是大学生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的形式。所以这个暑假,我毅然决定再次投入到社会之中。
环境教育是人类社会 进步的重要标准,通过环境教育,可是公众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应班级的号召,我加入了班级的暑期实践的活动中。此次活动是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大学生环境保护倡议活动”为活动名称的,主要是让我们大学生正正的投入到社会环境生活中去。
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懂得来了很多,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本次的活动是在三茅宫里进行的。虽然有人认为三茅宫的环境还算好,但是我觉得这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其中有一位被调查的人的回答令我很是赞同。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些,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环境的不断的恶化,尽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正如加1和减2的区别,这虽然不是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但这也充分的说明问题的重要性,环境再这样污染下去,人类将无立锥之地。但他也表示。这里这几年的环境确实有所提高,空气清新了许多,但他强调这远远不够。看到我们志愿者在这边清理社区的垃圾,他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了,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经常到这边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给社区的居民上一上环境保护的课堂小知识。
我们活动正式实地开展的第一天,志愿者们都忙于帮社区清理城市“牛皮癣”,我们将垃圾进行不同的分类回收。也在垃圾桶旁提醒前来到垃圾的居民,请他们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面,而不是在远处就直接把垃圾丢出一个抛物线。有的被提醒的居民表示一会一定会走到垃圾桶边把垃圾丢进桶里再走,而不是用远处抛的方式。
第二天,我们则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环节。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采用了宣传教育的方式。我们分成小组在不同的路口和楼道处进行活动。并在社区活动点办了一个小的环境保护的讲授点,这边吸引了不少的居民前来听讲,他们从中学到了不小的知识。
7月3日,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我们都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大家一致认为活动很具有教育意义。因为我们不仅帮助了社区的居民清理垃圾,还让他们知道从源头上预防城市“牛皮癣”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而我们在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与国家、地区的环境保护的方针,为我们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和实践基础。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难忘阳朔
盛媛
2014年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作为学院第一支研究生队伍中的一份子,我很荣幸。本次的主题是阳朔漓江环保调研实践。我们团队奔赴阳朔县开展历时7天的实地调查研究,走访了当地的乡镇和村庄,并做了数百份问卷调查。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发挥环境学科专业研究生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对漓江流域河道底泥重金属检测和沿岸土壤状况实验分析,辅以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考察为主的专业调研,为漓江流域阳朔段环境保护提供实地参考数据。并以实际行动清洁漓江部分河段两岸生活垃圾、深入当地居民生活区发放环保科普材料等环保实践行动,为广大群众宣传环保理念。让建设漓江“黄金旅游航线”与当地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短短七天的调研时间,却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很开心与大家相处的日子,每个人都特别好,特别让人感动。我们在7天内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漓江调研、兴坪居委挂牌仪式、关爱留守儿童、清洁乡村活动、环保宣传活动、参观河背村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厂二期、环保宣传活动、西街噪音污染及PM2.5监测、采集河堤污泥和水样、参观垃圾填埋厂、环保宣传活动、座谈会等。
我们实践,我们快乐。作为实践,这样的一项活动,也必须有其流程经营。从开始的确定主题,到队员的选拔再到实践的开始,分工,任务的布置,或许疏一看,甚易。但实则不然,在这过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学术上的严谨,更是寻找种人心向往的科学之美。孙中山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每个人在“sunshine”这样阳光的队名中贡献着自己,以追求对大学生村官的深入调查为目的,大胆的去想,去做,在这个团队中关心着对方,真正做到了团结,奋进。有激动,有感动,有触动。不论第一天大家为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方案的讨论争论不休,不论每天在外采访村民的队员被烈阳晒伤,汗珠滴落早已浸湿全身的队服,更不论每晚写报告,写日志,总结全天,为明日准备到深夜。每天的采访,吃饭,采访,总结,休息,成为了我们的主线,每天奔波于乡村城镇的各个小巷街头,我们询问着,调查着,目的只是完成实践,让自己明白更多属于我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真谛。只因为我们知道,孵化梦想,需要汗水与坚强的臂膀,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我们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